感染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

合集下载

检验科常见病原体感染检测方法解析

检验科常见病原体感染检测方法解析

检验科常见病原体感染检测方法解析在医学检验实验室中,检测常见病原体感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准确地检测病原体感染的存在与严重程度,有助于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遏制疫情的蔓延。

本文将对检验科常见病原体感染检测常用的方法进行解析。

一、常见病原体感染检测概述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通过检测患者的体液、组织或体表分泌物中的病原体标志物,可以证实病原体感染的存在,并对感染进行分类和鉴定。

目前常见的病原体感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方法和显微镜观察等。

二、传统培养方法传统培养方法是最早被应用于病原体检测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患者样本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中,利用病原体在特定环境下生长、繁殖的特性,培养出可见的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然后经过纯化和鉴定,最终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传统培养方法具有较低的成本和操作简单的优点,但其培养时间长,需要较大的培养设备和实验条件。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增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并通过特定的引物和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和定量。

PCR技术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量的病原体核酸,尤其适用于病原体感染早期的检测。

另外,核酸杂交、序列分析和实时荧光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病原体感染检测中。

这些技术可以对病原体的遗传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体类型,从而指导治疗。

四、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主要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病原体抗原或抗体来实现病原体感染的诊断。

当前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免疫荧光染色等。

这些方法通过与病原体特定抗原或抗体的结合反应,生成可见的信号,从而实现对感染的病原体的定性或定量检测。

免疫学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适用于大规模筛查等优点,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较低,容易受到样本中干扰因素的影响。

新冠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新冠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 Nhomakorabea目录
• 新冠病毒感染概况 • 新冠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新冠病
毒感染实验室检测实践 • 新冠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的挑战与展

CHAPTER 01
新冠病毒感染概况
病毒特性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 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 病毒。
重症患者通常在发病1周后会出现呼吸 困难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发展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 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
碍等。
老年人和儿童的症状相对较轻,但也有 可能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CHAPTER 02
新冠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 法
核酸检测
总结词
核酸检测是检测新冠病毒的最常用和最准确的方法。
详细描述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肺部感染、炎症、病变等异常情况,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但需要注意的是, 影像学检查不能直接检测出新冠病毒,而是通过观察病变情况来判断是否可能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
CHAPTER 0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的新冠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 实践
检测流程
采集样本
由专业医护人员采集疑似患者的咽拭子、 痰液等样本。
通过自动化检测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满足大规模筛查和快速响应的需求。
优化检测流程
对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操作,提高检测效率。
检测成本的降低
降低试剂成本
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降低检 测所需的试剂成本,使更多人能够接 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优化资源利用

感染监测及报告流程

感染监测及报告流程

反馈机制:对检查结 果进行反馈,及时纠
正存在的问题
培训与教育:加强相 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
任心
考核标准
报告及时性:及时报告感染 病例和疫情信息
数据准确性:确保监测数据 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监测频率:定期或不定期进 行感染监测
响应速度:迅速响应和处理 感染事件
培训效果:对相关人员进行 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
培训和教育:对医 护人员进行感染控 制知识和技能的培 训和教育,提高他 们的意识和能力。
监测和报告:建立 感染监测系统,对 感染病例进行监测 和报告,及时发现 和处理感染问题。
隔离和消毒:对感 染患者进行隔离治 疗,对相关场所和 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防止感染扩散。
抗生素合理使用: 遵循抗生素合理使 用的原则,避免滥 用抗生素,防止耐 药菌株的产生。
技能
持续改进:根据考核结果进 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考核方式
定期检查:对 感染监测及报 告流程的定期
检查
随机抽查:对 感染监测及报 告流程的随机
抽查
结果评估:对 感染监测及报 告流程的结果
进行评估
反馈改进:根 据考核结果进 行反馈和改进
考核结果应用
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 考核结果用于改进工作流程和提升工作效率 考核结果用于评估和调整感染监测及报告流程
报告流程
发现疑似病例:医护人员发 现疑似感染病例
报告病例:医护人员将疑似 病例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部 门
确认病例:医院感染管理部 门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认
报告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管 理部门将确认的感染病例报 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调查处理:当地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对感染病例进行调查 和处理

3678例术前4项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与探讨

3678例术前4项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与探讨

炎病 毒 表 面抗 原 ( HB s Ag ) 、 丙型肝 炎抗体 ( 抗一 HC V) 、 梅 毒 螺 旋体 抗体 ( 抗一 T P P A) 、 人 类 免 疫 缺 陷病 毒 抗 体 ( 抗一
HI V) 采 用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检 测 , 每 项 结 果 都 用 酶 标 分 析 仪 进 行 判 定 。 结 果 HB s Ag 阳性 5 0 4例 , 占1 3 . 7 , 抗一
非常重要段作 用。
【 关 键 词】 乙型肝 炎病 毒 表 面 抗 原 ; 丙 型肝 炎抗 体 ; 梅毒螺旋体抗体 ; 人 类 免 疫 缺 陷病 毒 抗 体
D o I : 1 0 . 3 9 6 9 I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3 . 0 1 . 0 4 2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3 ) 0 1 - 0 0 8 5 — 0 1
1 资 料 与方 法
病 。本 检 测 中 术前 患 者 HI V 的 阳性 率 为 0 . 0 8 , 梅 毒 的 阳 性
率约为 2 . 1 5 %。加强实验 室检 测 , 做 到 早 期 发 现 和 采 取 积 极
1 . 1 一 般 资 料 2 0 1 0 ~2 0 1 1 年 本院手术 前患者共 3 6 7 8例 ,
有 效 的监 控及 预 防 措 施 , 防止 疾 病 的进 一 步 传 播 至 关 重 要 。 术 前 检查 由 于存 在 病 毒 感染 机体 后 的 潜伏 期 、 试 剂 盒 灵 敏 度 问题 , 以及 病 原 体 本 身 因 素 造 成 的 假 阴 性 l 5 _ 6 l 、 “ 窗 口期 ” 问 题, 即使 检 测 结 果 为 阴 性 也 不 能 排 除 感 染 的 可 能 , 最 好 将 患 者 的血 液标 本 长 期 保 存 , 以备 复 查 之 用 。 通过对术前 4 项 的检查 , 不 仅 可 以 了解 患 者 的感 染 情 况 , 对 阳 性 患 者 进 行 相 关 的治 疗 , 有利 于患者的康 复, 还 可 以将 患 者 资 料 作 为依 据 进 行 保 存 , 以便 在 发 生 医 疗 纠 纷 时 , 查找原 因,

27617969_炎症感染标志物在临床及联合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27617969_炎症感染标志物在临床及联合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19.11【摘要】近年来,随着对炎症感染标志物应用的研究逐步深入,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在内的各项炎症感染标志物,在区分常见感染类型(细菌/病毒)、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以及脓毒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等急重症领域的临床应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临床治疗效果和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更好促进炎症标志物在区分感染类型中的应用,加深对联合检测优势的理解,本文对现有常见炎症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应用现状做了系统梳理。

首先分析并总结了近年来应用最多最广的各项炎症标志物及其临床检测意义;其次对炎症标志物的常见检测组合进行梳理归纳及优势分析;最后对各项炎症标志物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鉴于各项炎症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较高,能为临床提供较好的指导意义,联合检测必将成为临床应用新趋势。

【关键词】炎症标志物;感染类型区分;联合检测0引言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创伤及术后感染等若没有联合实验室指标进行诊断,仅依据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则极有可能造成误漏诊。

WBC、CRP、SAA、PCT、IL-6等炎症标志物能够帮助急诊医生快速判断感染的存在并推断感染类型[1],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效依据[2]。

本文对现有常见炎症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应用现状做了系统的梳理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

1常用炎症标志物1.1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血常规中的重要指标,是临床初步判断是否感染的常用炎症感染标志物。

但WBC升高易受多种因素影响[3],对于鉴别感染类型诊断特异性不高,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实验室指标来判断,综收稿日期:2022-02-09※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2021年度研究课题(YJYKT2021013);山东协和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感染标志物联合检测应用研究”。

医院开展感染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医院开展感染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果的分析 , 患者在诊疗活动前 已存存 一 ・ 定
的 阳性 率 。H B s A g阳性 率 7 . 0 %, 接 近 我
者是 否为创伤 、 输l n I 后感 染 『 f f 【 源性疾病 提 供可靠 的理论依据 , 同时减少院内交叉感 染 和医疗 纠纷 的发 生 , 降低职业暴露的风
疗 纠 纷 的 发 生
资 料 与 方 法
医患者 , 政府相 关部 门应设立相 关帮扶政 策, 在 资金 和技术 l 给予 支持 , 减 免这 部 分费用 , 将感染标 志物检测列 为患 者住 院 常规检测项 口。从 加大 了传染 病 防治 力度 , 从 中了解 当地住 院患者传染 病的现
险, 加 强 医 护 人 员 的 自我 防 护 。此 项 日现
检测 , 此项检测将作为鉴别患者是否输
导 致感 染性 疾 病 的依 据 之 。 因此 , 医 院
国 目前 1~5 9岁 人 群 乙 肝 表 面 抗 原 携 带
率7 . 1 8 %, 这都 离小 闰 家 对乙 肝疫 苘 下 降。医院内感染 已成为丙 肝传 播 并
履行 医院的法定 义务 : 卫生 部在 《 临
床输 m技术 规范 》 《 临床 用 管理 办法 》
等 相关 法律 、 法 规文件 中明确规 定 , 在 输 『 l i L 前要 对 输 血者 进 行 乙肝 表 面 抗 原 、 丙 肝 病 毒抗 体 、 艾滋 病毒抗 体 、 梅 毒 反 应 素 等
我 保 护 的 一种 手 段 。
从技术 七 讲 可早 发 现 、 早治疗 、 预
防。『 { ] 于 m源 性 疾 病 隐蔽 性 强 , 医务人 员
经 常在救护 流m伤 员时 , 救护者本身皮肤

住院病人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浅析

住院病人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浅析

住院病人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浅析发表时间:2012-11-13T14:19:05.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陈佳[导读] 对被阳性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应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对控制传染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陈佳(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铜仁5543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265-02【摘要】目的确定病人是否在入院前有病毒性疾病的感染,一是为了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二是为临床输血病人和手术病人第提供一手资料,尤其是为了防止医疗纠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方法对我院住院病人2009年1-12月3762例住院病人传染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我院2009年1-12月3762例住院病人中,总感染人数433人次,其中乙型肝炎病毒309例,丙型肝炎病毒4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3例(待复检),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抗HAV-IgM)9例、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诊断试验(TRUST)54例。

结论在住院病人中存在着不少血液性传播疾病,提醒广大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在各种操作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是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对输血病人和手术病人,在输血或手术前进行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是预防血液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必要手段,对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HbsAg 丙型肝炎病毒(HCV)抗-HIV TRUST 抗HAV-IgM 血清流行病学检测对住院病人进行必要的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确定病人是否在入院前有病毒性疾病的感染,一是为了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二是为临床输血病人和手术病人提供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为了防止医疗纠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对我院部分住院病人进行了HBsAg、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TRUST抗HAV-IgM血清流行病学检测,现报告如下。

202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策略

202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策略

202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策略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嗜肝性RNA病毒,可引起进行性肝损害,进而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约有5 800万人患有慢性丙型肝炎,其中仅21%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得到诊断。

为消除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病毒性肝炎,我国在2021年发布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要求加大丙型肝炎检测力度,提高检测发现率,实现HCV抗体阳性者核酸检测全覆盖。

WHO在2016年发布的《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中提出“到2030年消除作为主要公共卫生危害的病毒性肝炎”的目标,旨在2030年90%以上的HCV感染者得到诊断。

为早日实现该目标,近年来HCV感染检测新技术和新策略不断出现并逐步推广应用。

此外,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不断发展,大部分丙型肝炎患者可以得到治愈,简化的HCV感染检测和诊断流程可以缩短从就诊至治疗的周转时间,使丙型肝炎患者尽快得到治疗。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HCV 感染检测的最新指导文件和研究进展,对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策略进行综述。

1HCV感染的检测标志物HC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

急性HCV感染是指在接触和感染HCV后6个月内出现HCV感染的检测标志物,按照HCV感染的自然过程,暴露于HCV后1~2周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HCV RNA,随后依次出现HCV核心抗原(HCV cAg)p22和HCV抗体。

在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一部分HCV感染者在感染后6个月内可自发清除HCV感染,其他感染者则转为慢性HCV感染。

HCV感染检测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如图1所示。

注:a,自限性HCV感染;b,慢性HCV感染。

图1 外周血中HCV感染检测标志物的动态变化2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丙型肝炎诊断(WS213—2018)》,HC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HCV抗体和HCV RNA检测。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价值。

与传统的微生物实验室诊断手段相比,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对复杂和混合感染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检测时间等方面均显现出优势。

然而,该技术在检测规范、成本、报告解读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挑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规范下,测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其应用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国内外微生物专家努力推动相关共识及标准的形成,医院也在提高实验室测序相关仪器以及人员和知识储备,以促进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充分利用其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

本文主要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政策体系支持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不能及时诊断、治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检测能够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医学数据,对临床病情的诊断以及针对性治疗方案的确定有着积极意义,是各级医疗机构控制感染不可或缺的检测项目。

传统的感染性疾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如炎性标志物和细菌分离培养在解决临床问题方面尚存在局限性。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直接获取样本中的物种基因信息,实现微生物的鉴定,已经逐渐从科研走向临床应用,成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手段。

01、临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1. 临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性实验室诊断是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最直接、最客观的证据之一。

常规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可分为感染相关标志物检测和病原体检测两大类。

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由于免疫系统应答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反应,继而产生与感染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改变。

通过检测感染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可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指导药物使用、评估病程进展和判断预后。

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

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

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相关血液指标来确认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流行率。

早期的乙肝感染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实验室检测是诊断乙肝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是乙肝实验室诊断的相关标准。

一、HBsAg检测HBsAg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缩写,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早和最重要的标志物。

乙肝感染者在感染后的一到六个月内,血中会出现HBsAg阳性。

因此,对于疑似乙肝患者,应该首先进行HBsAg的检测。

如果HBsAg持续阳性超过六个月,则可以确定为慢性乙肝感染。

二、抗-HBs检测抗-HBs是对HBsAg的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也是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

通过抗-HBs的检测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否具备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如果抗-HBs阳性,说明个体已经免疫乙肝病毒,或者是乙肝疫苗的有效接种者。

三、HBeAg和抗-HBe检测HBeAg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核心蛋白,它的出现表明个体在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正在活跃复制。

因此,对于HBsAg阳性的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检测HBeAg和抗-HBe。

如果HBeAg阳性,说明病毒处于活动状态,此时患者是高传染性的。

而抗-HBe阳性则表示病毒复制已经减弱,病情相对稳定。

四、抗-HBc检测抗-HBc是对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抗体,它可以分为IgM和IgG 两种类型。

IgM抗-HBc是急性乙肝感染的标志物,出现在HBsAg阳性之前,并且在HBsAg消失之后很快消失。

而IgG抗-HBc则是乙肝感染的持久性标志,出现在HBsAg阳性之后,并且可以持续终身。

五、HBV-DNA检测HBV-DNA是乙肝病毒的基因组成分,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HBV-DNA含量,可以判断乙肝病毒的活跃程度。

此项检测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病情转归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乙肝实验室诊断的相关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的诊断应该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病史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医院感染的检测与控制方法

医院感染的检测与控制方法

医院感染的检测与控制方法医院感染,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卫生护理相关感染,指在医疗机构进行诊疗活动期间,患者出现的新发感染。

由于医院感染的发生会造成患者健康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以及医疗资源浪费,因而对于医院感染的检测与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院感染的检测与控制方法。

一、医院感染的检测方法1. 临床表现观察法:临床医生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发现其是否存在感染症状,如发热、局部红肿等,结合患者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判断。

2. 实验室检测法:利用各种实验室检测手段,如血液培养、尿液培养等,检测患者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3. 感染标志物检测法: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感染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来评估是否存在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法1. 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设,制定并贯彻各项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安全注射与穿刺、抗生素合理使用等方面的措施。

2. 环境清洁与消毒:医院应加强对各个区域的清洁与消毒管理,例如对手术室、病房、器械等进行定期清洁消毒,确保环境无菌。

3. 隔离与保护措施:对于已发生感染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将其与健康患者隔离开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4. 医护人员培训与宣教: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与宣教工作,提高他们的相关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感染防控意识,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5. 病原菌监测与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病原菌监测与管理机制,定期对医院内的常见病原菌进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传播。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检测与控制方法涉及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标志物检测等多种手段,医院感染的控制则需要从预防与控制策略、环境清洁与消毒、隔离与保护措施、医护人员培训与宣教、病原菌监测与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临床常用感染标志物

临床常用感染标志物
临床常用感染标志物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C-反应蛋白(CRP)
• 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
反应蛋白。当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 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
血浓度急剧升高。通常情况下, 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 的程度呈正相关。

可出现假阳性结果,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可出现阴性结
果。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真菌感染相关标志物
• 隐球菌荚膜抗原
• 隐球菌感染后在体内可形成大量荚膜多糖并释放入血液和
脑脊液,通过检测血清和脑脊液等中的荚膜多糖抗原含量 可早期、快速诊断隐球菌感染。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C-反应蛋白(CRP)
• 临床意义: • 3. 恶性肿瘤
• 恶性肿瘤可以引起 CRP 明显升高,升高或正在升高的
CRP 预示着预后不良,明显升高的 CRP 往往提示肿瘤 转移。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降钙素原(PCT)
•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
指标。当 IL-6 >1000μg/L 时提示预后不良。
• IL-6 在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感染方面具有一定价
值。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 临床应用:
白介素 6 (IL-6)
• 白介素 6 ( IL-6)在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感染方面
具有一定价值。
• 若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中 CRP、PCT 和 IL-6 均明显升高

新冠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

新冠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

新冠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新冠病毒(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成为当今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针对新冠肺炎的临床实验室测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诊断患者、追踪病毒传播、监测治疗效果等,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核酸检测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手段之一。

该检测方法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通过采集患者鼻咽拭子、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等,提取其中的核酸,然后通过特定引物和酶的作用,扩增并检测病毒的RNA或DNA序列。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准确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二、抗体检测除了核酸检测外,抗体检测也是新冠肺炎的常见实验室检测方法之一。

该检测方法基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新冠病毒抗体(IgM和IgG),来确认患者是否感染过该病毒。

抗体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一般只需采集静脉血样本即可进行检测。

然而,抗体检测结果需慎重解读,因为抗体产生的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三、其他实验室检测方法除了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还有一些其他实验室检测方法在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1. 血常规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疾病程度。

2. C-反应蛋白(CRP)检测: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对于评估患者病情和炎症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肺部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扫描等,可以观察患者的肺部病变情况,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随访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4. 其他病原体检测:在诊断过程中,除了检测新冠病毒,还有时需要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如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

总结:临床实验室检测在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二、传统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
临床上常用NAP积分来鉴别白细胞异常增高的疾病,如慢性粒 细胞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前者减低,后者升高)。
NAP积分也可以作为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毒及支原体等非典 型病原体感染的指标之一,在细菌感染时NAP积分增高明显, 而病毒及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时变化不明显或稍增高。
二、传统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
NAP是一种细胞内水解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 是粒细胞功能的标志酶之一,测定其活力的高低对于某些疾病 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有参考价值。
经过HE染色等处理,用显微油镜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 根据每个细胞质内颗粒多少分成5级,分别为0~4分。健康人 NAP活性较弱,阳性率约为10% ~40%左右,积分值40 ~80分。 当发生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时,可促进粒细胞释放入血,并 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及吞噬杀菌功能,使中性粒细胞 NAP积分增高。
(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 特别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 炎链球菌等)感染。
少数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也可有上述 表现。此外,血液与实体肿瘤、血管炎、成人Still病及肾上腺 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非感染原因,也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 细胞升高。
三、近年开始临床应用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一)降钙素原(PCT)
PCT在局灶性细菌感染中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 2011年的“欧洲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管理指南”中推荐PCT可
以用于评估CAP患者的病情,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 我国2012年制定的“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提

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

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

●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 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
● 抗-HBs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
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
(3)HBeAg
HBV C基因
乙 肝
从前C基因开始编码的蛋白质经加工分泌到细胞外即为HBeAg
前C区 C区
表 达
前C / C 蛋白 切割、加工
HBeAg
乙 肝
(6)HBV DNA
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最直接证据
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PCR法
(7)DNAP(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
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
(8)HBxAg:
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平, 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
●介绍三个概念: ① “两对半”
② 血清转换:HBeAg消失,出现HBeAb
抗HDV-IgG:既往感染的标志

HDV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依据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 肝
● HEV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 有2个以上的基因型。
HEVAg主要定位于细胞浆,血清中检测不到。
● 抗-HEV:
抗HEV-IgM: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 抗HEV-IgG:HEV感染后可长期存在,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乙 肝
● HBsAg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
HBsAg HBV S 基因 整合 肝细胞 DNA 持续表达
●HBsAg 的亚型
长江以北
adr
adw ayr
长江以南
新疆、西藏、内蒙等
ayw
乙 肝
(2)抗-HBs ● 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
窗口期: HBsAg已消失,抗-HBs未出现, 只检出抗HBc和抗HB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