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
社会学概论学习总结
社会学概论学习总结《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总结1、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2、讲授时间:xx年9月—xx年1月3、周课时:4课时4、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和专业设置中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课程的先导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了解社会学分析问题的视角,掌握关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5、教学情况分析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按照教学计划进度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大纲所阐述的学时分配和重点难点安排妥当,比较符合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要求。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思考题的练习、分析、讲解,巩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效果:教材选用适当,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要求学生记全课堂笔记,课后指定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
通过当堂测试,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可以了解到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良好。
6、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教辅材料的运用有待提高。
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应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
社会学概论考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学以其他具体科学涉及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3、社会: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4、社会类型:社会类型是对社会的基本性质及典型特征的归结、概括和划分,用来表现特定社会及其现象的基本性或典型性。
社会学专业课程总结模板
社会学专业课程总结模板一、引言社会学专业课程是我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对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社会互动以及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对社会学专业课程的总结与反思。
二、课程内容概述社会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1.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课程的开篇章节,通过介绍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基本概念,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2. 社会理论社会理论是社会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涵盖了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互主义等。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3. 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教授了各种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技巧,如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正确、科学地进行社会学研究,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社会问题研究社会问题研究是社会学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之一,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探讨和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贫富差距、性别不平等、种族歧视等。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课程收获与体会通过学习社会学专业课程,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学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教授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求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我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还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2. 培养批判思维社会学专业课程培养了我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的社会理论,我能够对现实中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不再盲从于表面现象,而是能够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社会学专业课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协作、沟通和共同完成任务。
社会学概论报告
社会学概论报告一、导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报告将简要介绍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发展历程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最早的社会学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
随后,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社会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在此期间,社会学家们开始研究工业社会中的问题,并且建立了很多重要的社会学理论。
例如,埃米尔·杜尔凯姆提出了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各个部分的作用相互协调。
马克斯·韦伯则关注社会结构和意义,形成了著名的韦伯主义学派。
此外,另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爱米尔·勒庞提出了社会学的统计学方法,也就是著名的勒庞曲线。
三、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和理解。
社会学家通常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从而深入研究各种社会现象。
定性研究包括调查、访谈、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等方法,用于获取社会现象的详细描述和解释。
定量研究则是基于统计学原理,通过数据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
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观察等。
四、社会学的应用社会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问题,比如贫困、种族歧视和不平等,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另外,社会学也可以用于政策制定和开展社会工作。
政府和非盈利组织可以借助社会学的知识,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社会政策和项目。
此外,企业也可以使用社会学的方法,进行市场调研和消费者行为预测。
五、结论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它的发展历程、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以及应用都非常丰富和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学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报告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报告I. 概述社会学概论课程是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对社会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全面了解。
本文将对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II. 教学目标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社会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以及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III. 教学内容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以下方面:1.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社会变迁等。
3.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
4. 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如犯罪、教育、家庭、性别等。
IV.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社会学概论课程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系统的课堂讲解,传授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加深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4.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培养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表、影像资料,增强教学效果。
V.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采取了以下评价方式:1. 学生评价:通过课程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师表现和教学方法的评价。
2. 学生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堂观察:对教师的课堂授课进行观察,并评价其教学方法和交流方式。
4.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小组项目报告、个人论文等。
VI. 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根据以上评价方式,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如下:1. 学生评价整体较高,对教学内容、教师表现和教学方法表示满意。
社会学概论报告
社会学概论报告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互动和组织。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它旨在揭示社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以及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
本报告将从社会学的起源、发展、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欧洲。
在当时,社会变革和工业化的进程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从而产生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需求。
社会学的创始人包括康特、圣西门、马克思等,他们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奠定了社会学的基础。
其次,社会学在20世纪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迅速发展壮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学经历了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不同的理论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此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社会学家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社会数据,从而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社会学也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统计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研究手段。
总的来说,社会学作为一门关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学科,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社会学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改造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对社会学概论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学是一门富有活力和挑战的学科,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思考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希望大家能够对社会学保持浓厚的兴趣,不断学习和进步,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一、引言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及其组织、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对社会进行深入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众对社会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社会学的需求和期望。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方式进行。
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42份,有效回收率为88.4%。
问卷包括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知名学者、研究内容、应用领域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对社会学的期望等开放性问题。
三、调查结果1. 对社会学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0%的受访者对社会学有所了解,但对社会学的具体内容和研究领域并不了解。
还有60%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学不了解或者只是听说过。
2. 知名学者在对社会学知名学者的了解程度方面,约15%的受访者能够说出名字和代表作品,但70%的受访者表示并不了解。
另外,约15%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
3.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关于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约有30%的受访者能够说出与自己相关的领域,例如教育、健康、就业等等。
而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
其中,约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所有领域都了解。
4. 对社会学的期望在对社会学未来发展的期望方面,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社会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约20%的受访者希望社会学能够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提高学科的现实意义。
此外,还有15%的受访者希望社会学能够更加注重基础研究。
还有10%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表示不关心。
四、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认知程度仍有待提高。
虽然40%的受访者对社会学有所了解,但仍有60%的人对社会学不了解或者只是听说过。
这说明社会学在大众中的知名度和重要性还有待提高。
2. 知名学者和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较低。
只有约15%的受访者能够说出知名学者和研究领域,这说明社会学在大众中的认知度和了解程度仍然较低。
社会学概论 课程报告
社会学概论一、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揭示社会规律和机制。
社会学概论课程是社会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以“step by step thinking”的方式,逐步介绍社会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学的定义与起源社会学是一门在19世纪末兴起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
社会学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理解为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
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启蒙时代,当时的学者们开始思考社会问题,并试图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涉及的概念很多,本节将介绍几个社会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1.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制度和角色,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框架。
社会结构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经济组织等各种社会机构。
2.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作用和沟通的过程。
社会交往可以通过语言、非语言行为、符号等方式进行。
3.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长期变化。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社会学的理论社会学的理论是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的工具。
社会学的理论主要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1. 宏观理论宏观理论研究社会整体的结构和运行规律,它关注的是社会的大规模变化和影响。
代表性的宏观理论有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理论。
2. 微观理论微观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互动,它关注的是个体的意识、心理和行为。
代表性的微观理论有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五、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
六、社会学的应用领域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社会实践和政策制定。
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城市规划等。
七、结论社会学概论课程是了解社会学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
本文旨在总结社会学概论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互动和结构。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机构、社会群体、社会关系等。
二、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社会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社会学主要关注社会秩序和社会变革,到了20世纪,社会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涉及了更广泛的领域。
三、社会学的理论框架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的内在规律。
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地观察、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法,社会学家可以收集和分析社会数据,从而得出关于社会现象的结论。
五、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和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关系。
社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社会的变迁,如社会阶层的变动、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等。
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六、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学关注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如贫困、犯罪、种族歧视等。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和分析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社会政策和改革建议,以解决社会问题。
七、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政策的制定,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
总结而言,社会学概论课程使我们对社会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到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再到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我们逐渐建立了对社会的整体认识。
通过学习社会学概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提高我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ololgy)说明【课程简介】《社会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本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诸如社会群体、社会互动、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等。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正确的社会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正确认识社会,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其学科特点和功能,掌握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区、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会变迁等基本的社会学理论。
【先修课程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能力培养要求】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现实中的重要社会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基本认识或印象。
【学习总量】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习题4学时。
学生自主学习6学时,另行安排。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社会学概论》(第3版),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1.《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2.《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侯均生,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大纲内容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功能运用:学会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内容提要】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学的产生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社会学的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社会学的产生【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任务:请同学们思考社会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课程内容和特点
《社会学概论》课程内容和特点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特点
《社会学概论》是中央电大财经科、管理类、公共关系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市属选修课。
课程总学时数72学时,4学分。
此课程采用以韩明谟为主编、王思斌为副主编的《社会学概论》一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作为文字主教材。
为了方便自学,本课程组特指定由刘臣主编的《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修订本)》为辅导材料。
《社会学概论》是教授学生关于社会学入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课程由十六章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社会学这门学科的一般性质和意义。
第二至第四章,是作为社会学基础知识而提出的;介绍了人的社会需要、社会交往、和人的社会化问题。
第五至第十章,是作为社会群体与结构的分析而提出的;主要介绍了作为初级社会群体的家庭和次级社会群体的社会组织、社区和阶级阶层问题、社会制度和社会控制问题。
第十一至第十四章,是作为社会机制的运作而提出的。
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社会变迁、社会的现代化问题。
最后,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第十六章社会学发展综述,则是提供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概括地掌握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与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知识的学习之用。
通过这两章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社会学的兴趣,但不作为本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一、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方面。
社会学概论课程是大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入门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论。
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分为三个方面,即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现象是指具有普遍性和历史性的社会行为和社会事件。
它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存在于动物社会中。
社会结构则是指社会现象的整体结构,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等。
而社会关系则是社会结构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角色、社会网络等。
三、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主要分为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冲突理论三种。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一个整体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以实现社会的功能。
符号互动主义则认为人们通过识别和理解符号,来理解和构建社会。
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矛盾是社会变化的动力。
四、社会学方法论社会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采用数量指标来评估和解释社会现象。
而定性研究则是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采用语言材料和解释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五、研究案例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案例研究主要包括社区生活、族群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
社区生活是指人们以社区为基本单位,进行集体生活的一种生活形式。
而族群关系是指各种族群之间相互影响和互动的关系。
家庭教育则是指在家庭中,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六、结论社会学概论课程是大学中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通过学习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论。
在社会学研究中,要集中注意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科目社会学概论学习总结
科目社会学概论学习总结社会学作为一门人文社科学科,主要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等内容。
在本学期的社会学概论课程中,我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的自学,我对社会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且深入思考了其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社会学概论学习的总结和思考。
首先,在社会学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
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互动和社会变迁等。
通过学习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我明白了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和制度,而社会互动则是人们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交流。
此外,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社会学通过研究社会变迁的规律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模式。
其次,社会学概论还介绍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等。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
冲突理论则强调社会中各种不平等和利益冲突的存在,认为社会是由社会阶级和社会利益冲突推动的。
符号互动主义则注重个体在社会中的互动和意义构建。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框架,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
此外,社会学概论还介绍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和实验等。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社会学家收集和分析社会现象和数据。
通过学习这些研究方法,我能够更加客观地观察社会现象、收集社会数据,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社会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社会学概论的学习,我对社会学的重要性和研究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社会学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问题、认识社会规律,并为社会发展和问题解决提供参考和建议。
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社会学的相关课程,提高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本学期社会学概论的学习,我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文盲半文盲贫困人口占一定比重,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还较高,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出生人口性别的问题,仍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可耕地少、国家底子薄,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从而造成社会再生产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认真分析研究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现状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 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不相适应,并且阻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人均收入低。
(2)人口增长快,使得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低。
(3)我国资源拥有的绝对量大,但人均相对量小。
(4)劳动力过剩,劳动就业问题相当严重。
(5)增加劳动就业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突出。
(6)学龄人口比重大,教育经费增长缓慢。
(7)我国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总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中的矛盾和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
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开始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而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选必须合理控制人口规模。
如果人口盲目地膨胀,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中,人口是关键,必须把人口问题摆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
未来世界竞争归根到底是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竞争,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人口素质问题是人口与发展之间诸多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它居于中心的地位。
因此,要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要设法提高和改善人口素质。
首先,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
要保持经济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国民综合素质是由人的体力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素
质构成,其中体力和智力素质又是科技文化素质的前提条件,科技文化素质则是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素质。
其次,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缺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质量,用人力资本代替自然资本。
这样不仅能实现对"增长极限"的突破,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保护自然资源。
此外,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加速中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即科教兴国的基础前提是全民族的科学教育文化素质的大提高,这又有赖于体力、智力、健康等基本素质的提高。
因此,科教兴国,要先兴科教;科教要兴,必须先投资于民,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
1.人口数量大,净增人口多
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大陆人口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增长速度很快。
根据计算机仿真模拟,2025年前后,我国总人口将达15亿~16亿,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净增人口1500多万。
2.人口素质低
一表现为人口的身体素质不高。
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一项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5500多万残疾人,平均每20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
二表现为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不高。
而我们国家在许多偏僻的农村,由于经济贫困,儿童失学率较高,文盲的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
另外,我国出生人口缺陷病的发病率高达13.07%,就是说在全国3亿儿童中,低智者约有350万人。
三、我国人口目前面临的安全隐患
1.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人口总量早已超过最优规模,正逐步向安全警戒线逼近。
2.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出生缺陷发病率处在较高水平,普通人群面对传染病和慢性传染病双重挑战,且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整体受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3.人口结构凸现新的安全隐患
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二是人口的城市化越来越严重,大批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三是老龄人口比例讯速上升。
4.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我国环境的现状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多、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和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的。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占了7个。
因为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的发展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由于人口的高速增长,人们从自然环境中摄取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增加,而且在许多地区已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受量。
滥垦滥伐,毁林开荒,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现象严重;过
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工业和农业排放出来的“三废”严重污染环境;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造成交通拥挤、汽车废气、噪声的污染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近年来,强沙尘暴在我国发生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城市大量垃圾仅有少数经过无害处理,“白色污染”严重。
人口的过量增长和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被淹没,这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如此下去,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5.人口的流动性增强
我国人口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农村地区人口发展的速度高于城市,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高于东部地区。
由于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严重,大批农村富余人口涌进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生活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6.人均资源越来越少
虽然我国耕地、森林、草场等资源的绝对数量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资源的数量较低。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粮食、棉花最多的国家,油菜籽、猪牛羊肉的产量也居世界第一位,糖料、大豆、茶叶、花生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却都很低。
四、解决人口问题对策
1.控制人口数量是前提
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社会各项事业所需要的劳动人口数量总是一个可以计算的有限数量。
而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社会负担加重、就业率降低等,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
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宝贵经验。
强调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是协调我国人口与环境、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首要问题。
2.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统一人们的思想,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
只有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在自然规律及经济规律指导下,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
发展,使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只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的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使人的素质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2]《人民日报》20010329
[3]《中国人口科学》2010.1
[4]陈剑.1988.《人口素质概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5]陈谊.1998.《城乡人口的生育率差异与人口素质》
专业:09秋行政管理(本)
姓名:张昌梅
学号:093400125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