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心声》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很快乐参加这次说课活动,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时机,深切盼望专家和评委对我的说课内容提出珍贵意见。

1、【地位和作用】《心声》是人教社课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单元学习目标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

《心声》这篇小说是自读课文,语言精美易懂,结构清晰明了。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诉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因此,它对于学生理解小说这种体裁及它的现实意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材处理】《心声》是一篇反映孩子心声的儿童小说。

围绕一次公开课展开情节,通过心理描写,再现了孩子的心路历程;两个孩子相似的身世,拨动了孩子情感共鸣之弦。

文章有两条线索,设置了四个场景,内容丰富多彩,情节跌宕起伏,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教学设计为四个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读,突破教学难点。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写(2)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情感的共鸣4、【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和学校的不良现象;学习李京京执著地追求目标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品质。

(3).过程与方法:教师激趣,学生探津。

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重点突出以下几点:1、巧引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用具有浪漫色彩的流星雨画面和音乐创设情景,巧妙引入课题。

2.妙链以学生熟悉的歌词链接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激情。

3.畅谈精选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深扩拓展文本,挖掘小说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性与社会意义。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2《心声》教案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2《心声》教案
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2、这篇文章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些现象,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七、写一写,倾吐心声
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老师听?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塑造人物方法,理解本文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3、思考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教育现象及问题,培养有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
了解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弄清“心声”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
二、介绍作者—黄蓓佳
三、检查预习。
四、感知心声
1.快速朗读课文。
2.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300字以内)
五、解读心声
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六、练习及检测题
练习册的积累运用。
七、作业设计
练习册的积累运用。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12心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2心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2. 心声教学目标1、注意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2、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点,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

3、培育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本文的心理描述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二、(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

)面对人一辈子,成长中的咱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咱们一路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一、正音听读捻 niǎn 噗pū蜷 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发窘jiǒng抽噎yē恍忽 huǎng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 窸窸窣窣xīsū二、听读课文,要求同窗听准读音,整理故情形节。

三、作者简介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后被分派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成》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址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四、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要紧情节,进行复述。

明确:在一次语文公布课的预备进程中,程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诵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

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非常喜爱,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诵。

他的这一愿望受到教师的毅然拒绝和同窗的无端嘲笑。

最后,在公布课上,当程教师的循序渐进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情感地朗诵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情形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诵课文的请求受到拒绝。

故事的进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诵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心声》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心声》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心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文章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心声所包含的主题思想。

4、学习主人公积极争取不放弃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学方法:点拨引导,讨论交流,阅读体会等四、教学设计: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心里曾经有过什么强烈的愿望吗?不妨说来大家听听。

你是否为这些愿望付出行动吗?结果如何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就与你们是同龄人,他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大家读读看,他是什么?他实现了吗?(板书课题)2、检查预习。

(1)读一读,字词积累里有不少生字,你读的准吗?(2)写一写,把它们在练字本上写写,你都记住了吗?请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棱角分明léng :骨骼轮廓清晰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恍惚huǎnghū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窸窸窣窣xīsū: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桢zhēn:古书上指女贞树捻niǎn 子:用纸搓成的条状物。

噗pū :拟声词。

蜷quán 肢体弯曲。

簪子zān: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毛毛刺刺:毛躁琅琅láng :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发窘jiǒng :感到为难,不知所措。

嘟囔nāng: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

抽噎yē :一吸一顿地哭泣。

抽泣qì:是小声地哭泣,轻轻的哭或一吸一顿地哭泣,也可以形容哭泣后止不住的急促呼吸!3、快速阅读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4、(1)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2)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3)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4)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篇】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篇】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精选3篇】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班级上册【精选3篇】一【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反映校内生活的小说,同学对小说反映的大事比较熟识,有的可能还有过类似经篇小说易于同学把握和理解。

教法上以朗读、体会、争论为主,激发共鸣,引发思索。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理解“心声”的丰富内涵。

2、抓住小说中的重要词句,品析文章中有关人物心理、动作的描写。

3、以小说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评析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生来就憧憬暖和与关爱,但往往又不得不生活在隔膜与孤独之中。

《心声》就写了这样一个生活在孤独之中渴望沟通和理解的心灵,让我们听听作品中主要人物李京京的心声吧。

二、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对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三个人物的语气、情感的把握是重点。

请同学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2、人物分析,问题探究:阅读文章,然后说说你对李京京和程老师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结合文章详细句子探究:⑴为什么李京京能读出《凡卡》的真实情感,而赵小桢不能。

⑵程老师开头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读,最终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

说说程老师的内心活动。

⑶品析“心声”的内涵: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渴望得到熬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确定、理解和敬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暖和;渴望亲情和友情;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妙生活的追求。

同时借仆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召唤老师对同学的敬重和爱惜,召唤珍视同学的美妙情感和独特体验。

3、语言品尝,细节揣摩:⑴抓住传神的动词品尝:这个故事他喜爱极了。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成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京京刚走出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就从背后追了上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

⑵抓住人物细节描写分析: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课上要求大家有表情地朗读,大家把讲义拿出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心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心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心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儿童小说。

被选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要求学生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并结合自身生活理解主题,分析人物,品味语言。

《心声》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达对美好生活执着的追求。

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脉络清晰,情节感人。

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学情分析: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脱去孩童稚气、临近青春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

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且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学生。

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

教学设想:1、以情激情,情境导入。

2、快速阅读,感知情节,梳理文章的结构。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小组讨论:《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 李京京的朗读成功了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综观情节的发展全过程,你找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4、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5、理解文章主题,探究“心声”的含义。

6、倾诉心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说《心声》的主要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的四个阶段,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对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心声”的含义,培养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幻灯片:诵读法、探究讨论法、点拨法、情境创设法)教学过程:一、以情激情,情境导入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心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心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心声》教案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心声》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心声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二)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觉。

二、正音听读捻niǎn 噗pū 蜷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发窘jiǒng抽噎yē 恍惚huǎnghū 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 窸窸窣窣xīsū2、听读课文,要求同学听准读音,整理故事情节。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当李京京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他喜欢极了”,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块儿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

课后听了赵小桢“软绵绵、奶声奶气”地练习,更增强了他公开课上事先布置好的赵小桢不敢举手,别人更不敢举手,只有李京京举起了手。

“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在实在没有人举手的情况下,处于无奈,程老师只好叫李京京读。

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鸣。

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动了。

2、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小桢事先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

李京京和赵小桢的区别在于,朗读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情感参与。

(当然情感参与的前提并不限于相似的经历,而应当是朗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性阅读。

凡卡是个穷孩子,朗读时要准确地把握住他的情感,而不能读成爱撒娇的小姑娘的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 课《心声》教学设计《心声》教课一、教课目1、正确掌握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心声”的含。

2、领会文中生致的心理、神、言描绘。

3、培育学生极地表达自己点的能力。

二、教课方法自主、合作、研究(教引、学生)。

三、教课程(一)前三分:学生《》的故事。

低着,不地停下来着干燥的砂子。

依据旧,人知道是在找水喝,它的眼睛血血的,看起来快要支撑不住了。

于,它到达一汪泉水的上,小异样,但是泉水太浅了,不小怎努力,都没法把嘴凑到泉水之中。

惊人的一幕生了:那只着它的孩子了几圈,忽然身入了深潭⋯⋯ 水于高了,好能小喝着。

在世中,我的心灵被月磨得粗拙和麻痹,但身一,人看懂了母性的大,情的可。

(二)导入新课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总评并借助对骆驼妈妈伟大母性的赞誉,由“亲情”导入。

(三)整体感知课文1、听录音范读,清除文字阻碍。

2、学生疏段朗诵,使其能较熟习课文内容。

(四)师生共同议论课文内容(设置问题)1、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李京京最大的梦想是什么?2、他为何那么想读课文?3、“心声”在文中是指什么?4、怎样对待程老师上公然课的做法?(学生小组议论,教师合时指引。

)(五)拓展延长练习1、假如你是程老师,这节课你打算怎么上?2、开课不可以只讲究形式,你还可以举出一些不重内容、不求质量、只讲形式的案例吗?这些事有什么危害?(六)小结(略)(七)部署作业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觉,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以“我的感受”为题,写一篇短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12《心声》优质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12《心声》优质教案

《心声》教案【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简要复述小说内容。

2、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3、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

【学习重点】:1、把握小说塑造的任务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队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学习难点】: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生独立思考。

资料链接走近作者: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导学过程】:一、歌声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先请你们欣赏一段歌曲《爸爸妈妈听我说》,歌中唱道“你对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忙得不得了,我的烦恼又有谁能知道,学得太多学得太杂消化不了……”道出了多少孩子心中的感慨,诉说了多少孩子的心声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蓓佳阿姨笔下的小学生李京京的“心声”吧!二、预习•展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窸(xī)窸窣(sū)窣发窘(jiǒng )抽噎(yē)祷(qǐ)告簪(zān )子毛剌剌(lāla )恍惚(hu ǎnghū)读课文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写在下面并注音。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zhǎn(斩)钉jié(截)铁呵chī(斥)过yǐn (隐)láng lang(琅琅)书声huǎng hū(恍)(惚)3.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韧劲儿。

九年级语文上册 12《心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2《心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2.《心声》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⑴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⑵了解常用的描写方法,体会它们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

2.教材分析这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四课。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将继续巩固加深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3.中招考点“分析人物形象”是中招的常考题型,一般要求结合文章内容作答;考查涉及到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此类题分析概括性强难度较大,赋分为3一4分。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格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如何运用方法及答题格式去解决问题还比较陌生。

二、学习目标1、通过速度课文,,能概括出本文的故事情节。

2、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自学指导一的练习,让学生说出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 通过完成自学指导二的练习,让学生总结出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带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用好奇的眼睛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接受周围的一切,同时也希望被他人接受。

一路走来,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或许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板书课题、作者)(二)复习巩固①小说是以 ___________ 为中心,通过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来反映_____________ 的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 其中主要要素是_______ 。

③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心声》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心声》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心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旨。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心声”。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暗示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心声》,大家对这篇课文有什么印象呢?(2)是的,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关爱、成长的故事。

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小明为什么会产生“心声”?他的心声是什么?3.合作探讨①课文中的“心声”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有哪些?(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心声》,大家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2)是的,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关爱他人、倾听他人的重要性。

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2.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思考: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何表现了主人公小明的内心世界?3.情感体验(1)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课文中的小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

(2)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深入理解了主人公小明的内心世界。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多媒体展示刻画人物的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2.程老师
①小演讲准备.要求以“程老师公开课之我见”开头,以“所以我认为程老师是一个……的人结束.”,结合文本.
1.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多媒体展示)
2.思考:
⑴本篇小说,体交流,多媒体展示
⑴场景概括: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⑵概括事件:
①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②回家路上他偷偷在树林里读课文并深情回忆乡下爷爷和妮儿。
三、走近人物
1.李京京
⑴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李京京的语句,勾画下来。
找出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做批注。
⑵小组交流
多媒体出示要求:
1小组内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朗读打动你们心灵的语句。
2交流心得,总结李京京的性格特点.
3归纳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⑶集体交流
多媒体展示李京京性格特点:
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③第二天放学后他听赵小桢读课文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④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情节结构(多媒体展示):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心声》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心声》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心声教师寄语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2.能力目标: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3.知识目标:注意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教学重点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前置性自学:【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2.相关资料作品发表在1982年《儿童时代》,有很强的针对性.小说艺术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今天,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关注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这样看来,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迪.【自主学习】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几个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2.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结合场景把主要情节找出来?3.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呢?他们有那些相同的经历?4..作者借这篇文章是要表达什么心声呢?【合作探究】5.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6.京京是个怎样的小孩?7.《心声》一文中的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过程中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8.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9.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小桢事先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精读精练】阅读下边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教室里前前后后都摆满了椅子,足足有二三十个老师和同学们挤在一间教室里.很多同学心里慌得不行,眼睛也不敢朝黑板看.程老师倒是不怕,打开课本就开始讲课.先讲契诃夫的生平.成就,再挑出几个生字.生词教了几遍.接着她说:“下面请同学们表情朗课文……”按照事先的布置,当然只有林蓉一个人举了手.其他同学动都不动.光那阵势就把人吓傻啦!谁敢瞎充好汉呢?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连连点头,眉里眼里都是笑.读完这一段,老师一摆手,林蓉就坐下了.下面该是赵小桢.可是,过了好几秒钟也没有动静.京京觉得奇怪,抬头往赵小桢那儿一看,她满脸通红,慌乱地盯着面前的讲义,旁边的同学拿手拐子捅她,她却怎么也不肯抬起眼睛.是啊,这么多老师看着呢,万一一慌,读得结结巴巴,多难为情!京京心里倒有点可怜起她来.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事先说好了的呀!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京京大声地.充满感情地念着:“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要是他真给爷爷写了信,爷爷一定高兴得要命吧爷爷的水烟袋还是那么光亮光亮吗他现在给谁讲“长工和财主的故事”呢还有妮儿,黑眼睛的.会爬树的妮儿,她跟谁坐在一块儿吃桑果他真想念他们,他愿意离开城里的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一辈子不回来.一辈子!“‘……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了啦……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万卡嘴角撇下来,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他稍稍地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他叹了口气,悄悄地坐了下来.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发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他又站起来了,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充满感情地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一封长长的.像万卡写的那样的信.最后,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10.联系前文,试分析程老师这个人物形象.11.你认为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学生12.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13.《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14.这篇小说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主题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是看不见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深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地重新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在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15.文中两处反映当时正是战争时期的语句是:(1)(2)16.造成老妇人神志不清的原因是什么?17.“一个老头狠扫了她们一眼”一句中的“扫”字的含义是:()A. 对老妇人的同情B.对小姑娘的谴责C.既是对老妇人的同情,又是对小姑娘的谴责18.联系《心声》一文中“教室里一片寂静”句中寂静与本文中“车厢里一片寂静”比较,体会其区别.19.写一段话,描写两个小姑娘在一片寂静中的心理.【拓展提升】20.课文中的“心声”除了李京京渴望表达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外,还含有何种深意?21.填空.《万卡》作者是(),()国人,他的作品有().()(写出2篇即可)等.22.用画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剌剌的.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案)《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初三语文教案)《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仆人公对奇特生活的执著追求。

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缩写。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老师、同学和文本的公平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同学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内容:心声是发表于80年月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

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同学李京京形象,借仆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召唤老师对同学的敬重和爱护,召唤珍视同学的奇特情感和独特体验。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依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同学自读的根底上要遵循同学认知的原那么: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根底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为了充分调动和促进同学自主阅读,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拟支配两课时学习本文。

课前预备:1.同学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老师预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同学多角度解读课文。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听取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

)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仆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例如: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预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同学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

同学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宠爱,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

他的这—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称赞最终,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同学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嘶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仆人公)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根底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恳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开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心声》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心声》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心声》课文及教案《心声》课文《万卡》的故事,勾起李京京对往事深深的怀念。

他多么想在课堂上满怀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可是老师却说他“嗓音沙哑”,拒绝了他的请求。

在公开课上,京京还是抑制不住地举起了手。

已经打过放学铃了。

坐在窗口的京京稍稍一侧脸,就看见了背着书包往校门口走的同学们。

大家都下课,就是他们班还不下课。

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

“李京京!注意力集中!”一声呵斥,京京吓了一跳,赶紧扭回脸来。

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大家都注意听,这件事很重要。

”程老师屈起食指轻轻敲着讲台。

“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这关系到全校的荣誉问题,昨天发下去的讲义,你们都看了吗?”讲义上印的是一篇小说《万卡》,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

京京看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程老师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课上要求大家表情朗读。

大家把讲义拿出来。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端端正正摆在面前。

“那天由这几个同学朗读。

林蓉,你读第一段。

赵小祯,从‘亲爱的爷爷。

’读到‘仿佛人们为了过节拿雪把它洗过、擦过似的’。

周海,你从。

”程老师一共点了六个同学的名,然后说,“上课时,我说:‘表情朗读课文。

’你们就举手。

一个一个顺序来。

别的同学呢,听的时候坐得端正一些就行了。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

”程老师皱起眉头。

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

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

“什么事?”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

念一段吗?”“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教案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情节开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根底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3、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

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1、检查预习生字词语情况生上黑板,加强识记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量记住主要情节。

划关键词3、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及情节开展的几个阶段1、综观情节开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2、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时机朗读这篇课文?和万卡哪些相似?3、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添加:4、课文好似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

果真如此简单吗?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冲突与课文标题“心声”有什么关系呢?以“心声”为标题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小组讨论。

由表及里)▼课文15段中“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表达了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课文32—41段写李京京纠正同学错误的朗读遭到同学嘲笑,表达了他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

▼课文18—2l段,写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书,表达了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李京京与文章中的万卡有着相同的经历,而《万卡》正好道出了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5、大家讨论过程中是否还注意了一个问题,你认为程老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真的就只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吗?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平等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心声知识与技能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1.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2.体会小说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艺术。

3.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主人公李京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2.培养学生有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重点1.弄清“心声”的含义。

2.领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难点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1.朗读教学法:课上朗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2.小组合作探讨: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公开教学课的图片。

2课时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对待,并因此产生了烦恼。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些不公正正是我们老师造成的,比如今天要上的这篇课文《心声》中李京京遇到的这件事。

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黄蓓佳197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

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

他的这个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3.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四个: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4.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1)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2)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3)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4)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5.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情节结构:错误!→回家路上,(偷读课文))→次日放学,(听读课文))→公开课上),\s\do5((终读课文)))讨论交流1.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林蓉等。

2.主要描写了哪几个人?李京京、程老师。

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①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②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着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4.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并认真体悟,分析它们的作用。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5.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

6.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万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万卡的命运和李京京非常相似,使他产生情感共鸣,才萌生出了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

学生交流上节课留的作业,交流后教师总结。

1.读小说要进入作品,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2.要从小说中走出来,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思考、发现真谛。

教师: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从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应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1.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这些愿望都因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

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综合上述分析,请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作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心声”的含义:(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3.《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桢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

“他真想念。

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李京京纠正赵小桢的朗读是否对,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走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4.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她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

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给学校带来不良的影响。

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

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5.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心声》展现了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我从课文中深受教育和激励。

我们不应该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应该捧着一颗赤诚的心,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我们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健全和完善自己的人格而努力。

《心声》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共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是小说情节的开端。

第二部分到“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第三部分到“他还听见赵小桢银铃儿似的笑声”,二、三两部分是小说的发展。

第四部分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

四个部分按时间顺序串在一起,诉说了一个少年对家庭、对学校、对老师、对社会的心声。

(1)双线互动,构思巧妙。

这篇小说设计了两条线索,二者互动,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章的明线是时间,主要情节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暗线是李京京的家庭。

他从小和父母分离,与爷爷住在乡下,后来回到父母身边,但经常成为父母不和的牺牲品。

这样的家庭境遇使他很容易和《万卡》中的小主人公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要朗读《万卡》的原因。

这条暗线,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容易吸引读者。

(2)大量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小说中对李京京的心理活动描写很多,充分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

例如:第⑥段的心理描写,表现京京对朗读课文的渴望,以及他纯真的童心和执着、倔强的性格;第⑨段的心理描写,表现京京想举手念课文却又担心老师不喊他,怕同学嘲笑他的矛盾心情。

正是这些直接的或间接的心理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3)运用映衬手法,展现人物命运。

小说以万卡的命运来映衬李京京的命运。

文中万卡和主人公李京京的活动紧紧缠绕在一起。

现实和小说《万卡》在李京京的心里已经是真实和虚拟交融了,李京京悲凉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现在读者眼前。

心声⎩⎪⎨⎪⎧上课时要求朗读—被老师拒绝回家时练习朗读—心中十分难过放学后纠正错误—被同学嘲笑公开课动情朗读—感动全体师生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我解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在分析过程中围绕着主人公的苦涩生活,也就是小说的环境,抓住了小说的三要素设计主要问题,繁而不乱。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抓住文本又跳出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反映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