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10月阶段考试试题2017101301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10月阶段考试试题2017101301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10月阶段考试试题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共3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

其中1-20题,每题2分,21-34题,每题1分,共54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比组织液多,血清不是血浆一部分B.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 哈尔滨人在冬泳过程中,体内产热速率始终大于散热速率,冬泳后能产生温暖感觉D. 西藏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02增多,所以内环境pH值会明显下降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 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C.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执行D. 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恒定不变3.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下丘脑有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生物节律等调节中枢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 ①③B. ③④C. ①②D. ②④5.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降低、CO2、Na2CO3B. 降低、乳酸、NaHCO3C. 升高、CO2、H2CO3D. 升高、乳酸、NaHCO36.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某种体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 正常情况下,在③中可以检测到淀粉酶C. 若①中蛋白质含量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D. 与①相比,③⑤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少7.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a、b、c、d的分泌均会增加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激素c、d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8.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B.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舒张C.出汗、排尿、排便都是散热的途径D.机体打“寒战”可增加产热量9.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每道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1分)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2.(1分)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3.(1分)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①消化酶②抗体③维生素④血浆蛋白⑤SO42﹣O2⑦血红蛋白.A.①②③④⑤B.C.②③④⑤⑥D.②④⑥⑦4.(1分)如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中液体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42﹣有关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D.②中的CO2浓度比③中的低5.(1分)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神经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6.(1分)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C.②表示滤过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7.(1分)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人体一定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B.记忆细胞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8.(1分)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9.(1分)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送到细胞2快C.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体液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D.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10.(1分)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11.(1分)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A.体温调节B.血液pH的调节C.内分泌的调节D.水平衡的调节12.(1分)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13.(1分)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时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B.寒冷时,产热增加,产生的热量全部经皮肤散失C.寒冷时,经皮肤所散失的热是对生命活动无意义的热量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14.(1分)如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醛固酮D.抗利尿激素15.(1分)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16.(1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17.(1分)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A.①②③B.①③③C.③①②D.①①②18.(1分)图左方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图,则如图四种测量方式图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A.B.C.D.19.(1分)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20.(1分)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21.(1分)以下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静脉注射狂犬病抗体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22.(1分)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23.(1分)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24.(1分)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25.(1分)如图表示植物子房重量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经下列不同处理后,子房重量不表现为图中曲线变化的是()①植物受粉之后②用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雌蕊之后③虫子吃掉了幼嫩的种子之后④在花蕾期用纸袋把黄瓜雌花套住之后.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6.(1分)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27.(1分)番茄的正常体细胞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用人工合成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使之发育成果实,则番茄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条数是()A.12 B.24 C.36 D.828.(1分)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预实验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B.N 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D.N AA不属于植物激素29.(1分)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苛种果实发育及衰老等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并绘制出了如图.对此图的相关描述中不合理的是()A.在果实的细胞分裂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生长素起主导作用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D.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30.(1分)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31.(1分)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32.(1分)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A.延缓叶片变黄B.促进叶片衰老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33.(1分)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单侧光照,①②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B.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④C.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将向右弯曲生长D.如果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⑤的一侧,则其向同侧弯曲生长34.(1分)假设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A.c>a=b>d B.a=c>b=d C.c>a>b>d D.a>c>d>b35.(1分)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①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②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③水平放置的幼苗茎背地生长④2,4﹣D消除田间杂草.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36.(1分)对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发育B.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C.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D.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37.(1分)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B.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C.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枝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D.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用,不一定不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38.(1分)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B.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的芹菜,可提高产量C.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D.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39.(1分)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40.(1分)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1.(1分)某学生开展了“NAA溶液对草莓发育影响”的研究,如图是实验结果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是草莓的瘦果,瘦果内包含着种子.根据有关信息可知,NAA溶液()A.导致了多倍体草莓的产生B.在本实验中帮助草莓完成了授粉C.主要起到了驱虫的作用D.作用类似于草莓种子发育时产生的生长素42.(1分)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A.生长素类物质B.赤霉素类物质C.细胞分裂素D.乙烯生成物43.(1分)要研究一个种群的密度通常需要根据种群生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说法中正确的是哪项()A.调查菜地中的蚜虫种群标志重捕法B.调查太湖中的鲤鱼种群样方法C.调查某片森林灰松鼠种群标志重捕法D.调查一片草地中某蔓生单子叶植物种群样方法44.(1分)在种群下列特征中,可以预测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方向的因素是()A.出生率、死亡率B.种群密度C.年龄组成D.性别比例45.(1分)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的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相差很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46.(1分)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C.种群死亡率超过10% D.种群结构太复杂47.(1分)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48.(1分)某种群出生率如图曲线Ⅰ,死亡率如图曲线Ⅱ,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A.a B.b C.c D.d49.(1分)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样方内各种植物均需统计D.对某种动物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50.(1分)科研人员对海洋中的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B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B.在D点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C.D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处于稳定性D.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处于衰退型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51.(11分)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人体并不会因此失去稳态.下面是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②、③、m、n分别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人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图中的.(2)当饮食中缺碘时,将导致图中的合成受阻,进而引起激素①和③含量的变化趋势是,这是一种调节.(3)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m分泌增多,从而促进分解,引起血糖浓度的升高,以满足运动时的需要.(4)当人吃的食物过咸时,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位于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的释放,进而引起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以保持体内水平衡.(5)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仅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原因是.52.(11分)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a处受刺激后,由于,导致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填“正”“负”或“零”)电位.(2)若从图一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填“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3)如果在电极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在细胞A 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4)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其放大图即为图二.研究发现,某患者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大量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效率,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5)乙酰胆碱与位于图二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分解,其生理意义是.53.(10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作用.图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通常DC细胞能通过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以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些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功能.(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表面具有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反应,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功能.(3)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时,它产生的可以刺激B细胞,使之发生,从而进行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细胞免疫.(4)若图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某些人在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会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病中的病.(5)图示的所有细胞均来自于细胞,其中T细胞是在中成熟.54.(10分)如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比较图1中三条曲线,能说明.(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作图2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①脱落酸能抑制,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中.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图2中X处应放置,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则假设成立;若,则假设不成立.55.(8分)某校生物系同学野外实习分为两个小组.(一)甲组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只.A.30B.32C.64D.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以下条件必须满足的是(多选).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构成如图.据图分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4)甲组同学调查时得知,该草原环境气候多变,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形体较小的种群B.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C.形体较大的种群D.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二)乙组同学进行双子叶草本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1)为了保证调查的随机性,本小组同学结合地块采取了如图1的取样方法,该方法叫.(2)如图2是调查时确定的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3)下面是乙组对苦荬菜调查的结果统计,则该块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株/m2.样方/m2 1 2 3 4 5 6 7 8 9 10株数0 2 3 3 4 6 4 2 3 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每道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1分)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概念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的考查,梳理内环境的概念,分析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然后进行判断.解答:解: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由于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1分)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2、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和氨基酸或者作为人体细胞生活所需的养料、氧气,或者是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在血浆、组织液等处都可能存在.解答:解:A、人体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存的环境,即内环境,A正确;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B正确;C、在内环境的三个部分血浆、淋巴、组织液中,只有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可以双向交换的,淋巴来自于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C正确;D、小肠壁的肌细胞必需通过细胞外液才能从肠道吸收葡萄糖,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等,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之一;正确区分哪些物质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1分)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①消化酶②抗体③维生素④血浆蛋白⑤SO42﹣O2⑦血红蛋白.A.①②③④⑤B.C.②③④⑤⑥D.②④⑥⑦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解答:解:①消化酶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同,因此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①错误;②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③维生素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④血浆蛋白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④正确;⑤无机盐(如SO42﹣等)属于内化境成分,⑤正确;⑥氧气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因此属于内环境成分,⑥正确;⑦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⑦错误.故选: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1.T2噬菌体与醋酸杆菌的相同之处是A.都含有核糖体B.遗传物质都是DNADC.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都属于分解者D.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2.下列生物中,均为原核生物的一组是A.蓝藻、炭疽杆菌和支原体B.葡萄球菌、酵母菌和放线菌C.黑藻、衣藻和变形虫D.流感病毒、天花病毒和蓝藻3.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C.视野中有异物,转换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4.如图所示,a、b和c构成了化合物m。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c为腺嘌呤,则m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禽流感病原体和幽门螺杆菌体内的m都为4种C.禽流感病原体中喊基一共有4种D.幽门螺杆菌体内碱基一共有8种5.下列有关“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鱗片叶内表皮细胞都可作为实验材料B.使用8%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C.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D.吡罗红染色剂甲基绿染色剂需混合使用6.在以下物质中,找出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若这些氨基酸脱水缩合,所形成化合物应是①NH2-CH2-CH2OH ②NH2-CH2-COOH ③NH2—CH—CH2—CH2—COOHCOOH④NH2—CH2—CH—COOHNH2A.二肽B.三肽C.四肽D.蛋白质7.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02NSB.分子式为C63H105045N17S2的链状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是16个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0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D.如果有足量的三种氨基酸甲、乙、丙,则它们能形成三肽的种类最多有9种8.人体细胞中,磷脂的重要生理作用是A.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B.具有保温作用C.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骨架D.有利于食物中Ca、P的吸收9.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由葡萄糖缩合而成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10.右图为某一浓度外界溶液中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B.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C.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D.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11.下列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发生癌变其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B.种子萌发过程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C.在线粒体和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有水生成D.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2.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中,错误的是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色浅,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13.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胃蛋白酶和一定量的反应底物,进行如下研究,下列相关曲线不合理的是14.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中含有C、H、0、N、P元素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15.以下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B.ATP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C.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D.ATP中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16.在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下列变化一定不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是A.丙酮酸的生成B.丙酮酸的转化C.乳酸的生成D.C02的生成17.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B.呼吸过程中释放C02量比吸收的02量多C.ATP产生量增加D.呼吸加快消耗更多氧气18.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两种物质通常是静止的B.甲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乙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D.丙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19.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20.关于下列甲、乙两种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均为双层膜细胞器,且均与能量的转换有关B.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能在乙内彻底分解成C02和H2OC.蓝藻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③上D.若a、b表示气体,则分别为C02和0221.下列曲线所示的生物学意义,错误的是A.如图①纵坐标表示细胞内呼吸强度,则横坐标表示02供应量B.如图②纵坐标表示酶的活性,则横坐标可表示温度C.如图③纵坐标表示02出入红细胞的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02的浓度D.如图④纵坐标表示植物根对K+的吸收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02浓度22.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人体骨骼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C0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0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分别是A.等于1,小于1B.等于1,大于1C.小于1,小于1D.等于1,等于123.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详细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详细答案)

哈师大附中2017级高二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 .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 .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 .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2.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 .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B .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C .丙酮酸转化为乳酸D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麦芽糖3.以下实例不属于免疫学应用的是A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B .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成活率C .用荧光抗体标记技术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D .亲子鉴定时采用DNA 指纹技术4.图中当环境温度从25 ℃降到3 ℃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分别为:A .①②③B .①③③C .③①②D .①①②5.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来增加产热B .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C .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D .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20 ℃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小于20 ℃的散热速率6.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胞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蛋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 .①②③④⑤B .只有①③⑤C .只有②③④D .只有①②③7.如右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 、B 、C 、D 四个点,且AB =BC =CD ,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 ,②BD ,③AD 之间,若在C 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8.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A . 神经调节B . 体液调节C . 激素调节D . 内分泌调节9.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相对值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10.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11.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正确的一项是A.静息时,膜外正电位,膜内零电位B.兴奋传导所用时间长短与传导距离成正比C.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会逐渐减弱D.局部电流的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12.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自身免疫病、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13.在突触传递中递质一旦释放,无论是否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都会迅速的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而离开突触间隙,从而A.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B.为下一次突触传递做好准备C.另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 D.使一个反射过程得以完成14.某位正常体检者的血浆、肾小管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有E、F两种物质,其浓度分别如右表所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哈师大附中2017级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文科)试卷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下面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A.淋巴 B.组织液C.血浆 D.细胞内液2.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下列激素间存在拮抗作用的是A.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4.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对图中各结构的判断,错误的是A.a是效应器B.c是突触C.d是神经中枢D.e是传出神经5.农民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

顶端优势是下列哪种植物激素作用的结果A.乙烯 B.细胞分裂素C.生长素 D.脱落酸6.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C.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 D.一片草原中的全部细菌7.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B.在正常情况下,次生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D.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五个阶段为初生演替的必经过程8.下图是靶细胞与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到达靶细胞B.激素可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C.若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肝细胞可以作为靶细胞D.若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靶细胞一定是甲状腺细胞9.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池塘生态系统 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温带草原10.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D.生态系统无法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11.“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 D.经济价值12.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D.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13.下列植物激素中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是A.细胞分裂素 B.乙烯C.生长素 D.脱落酸14.人接种卡介苗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2017-2018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果蝇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红眼和棒状眼B. 长翅和短翅C. 灰身和黑身D. 直毛和分叉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红眼和棒状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长翅和短翅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灰身和黑身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直毛和分叉毛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 刺鼠的毛色由两个位点B和C决定,B(b)和C(c)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黑色)对b(褐色)为显性;凡是具有CC和Cc基因型的鼠是正常体色,只要基因型是cc则为白化鼠。

黑色的刺鼠与bbcc的白化鼠交配,其子一代中,1/2个体是白化鼠,1/4个体是黑色正常刺鼠,1/4个体是褐色正常刺鼠。

请推测黑色亲本的基因型是( )A. bbCcB. BbCcC. BbCCD. BBCc【答案】B【解析】依题意可知,C(c)基因控制鼠的体色是否正常,B(b)基因控制正常体色中的黑色与褐色性状,即cc白化基因掩盖了B(b)基因所控制的黑(褐)色性状的表达。

黑色的刺鼠与bbcc的白化鼠交配,子代体色正常与白化的性状分离比为1:1,说明双亲与之相关的基因型分别为Cc与cc;在子代正常的体色中,黑鼠与褐鼠比为1:1,说明双亲与之相关的基因型为Bb与bb。

综上分析,黑色亲本的基因型是BbCc,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或几对相对性状)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

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3. 人类精子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B. 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 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D.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当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后,则染色单体数目为92条,A正确;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则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B正确;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时,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四个精子,其中两两遗传物质相同,因此,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为1,D错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生物10月阶段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生物10月阶段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10月阶段考试试题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共3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

其中1-20题,每题2分,21-34题,每题1分,共54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比组织液多,血清不是血浆一部分B.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 哈尔滨人在冬泳过程中,体内产热速率始终大于散热速率,冬泳后能产生温暖感觉D. 西藏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02增多,所以内环境pH值会明显下降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 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C.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执行D. 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恒定不变3.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下丘脑有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生物节律等调节中枢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 ①③B. ③④C. ①②D. ②④5.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降低、CO2、Na2CO3B. 降低、乳酸、NaHCO3C. 升高、CO2、H2CO3D. 升高、乳酸、NaHCO36.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某种体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 正常情况下,在③中可以检测到淀粉酶C. 若①中蛋白质含量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D. 与①相比,③⑤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少7.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a、b、c、d的分泌均会增加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激素c、d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8.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B.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舒张C.出汗、排尿、排便都是散热的途径 D.机体打“寒战”可增加产热量9.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60分,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1分)1.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B.体液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 B.酶C.pH D.渗透压3.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B.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4.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组织液、血浆 B.血浆、淋巴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组织液5.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8.下列哪一项活动没有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A.感觉 B.非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 D.思维9.当大脑皮层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A.看不见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D.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10.轴突是神经细胞的()A.一种细胞器B.保护结构 C.突触 D.突起11.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12.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b、c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如果进行下述操作,试判断叙述正确的是()A.用电刺激Ⅰ处,则Ⅰ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B.用电刺激Ⅱ处,则皮肤、肌肉都发生兴奋C.剪断Ⅰ处,刺激断口处向b侧所发生的缩手反应叫做缩手反射D.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则神经传导的方向为b→c→Ⅱ→肌肉1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A.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又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B.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C.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D.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14.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15.人体内环境中所含物质的种类繁多,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物质是()A.营养物质类,包括水、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等B.信号分子类,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组织胺、抗体等C.代谢产物类,如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D.大分子蛋白质类,如呼吸氧化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16.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外界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7.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18.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名称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19.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A.①②③①B.②③①①C.③①②③D.②①③②20.甲、乙、丙、丁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A.甲和乙B.丙和丁C.甲和丙D.乙和丁21.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22.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23.如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24.如图,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以发生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⑤⑥⑦过程的实现C.胰岛素能促进③过程的实现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25.醉酒之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以上生理活动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A.大脑脑干小脑 B.大脑大脑脑干C.大脑下丘脑小脑D.大脑小脑脑干26.据报道,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大胆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①突触小体中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化学递质.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27.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短期记忆不断的重复可能会形成长期的记忆B.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外界信息输入会形成瞬时记忆C.学习过程中反复刺激各种感官,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D.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8.某一外伤病人有如下症状:能说话但听不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但不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是()A.S区和W区B.S区和H区C.H区和V区D.H区和W区2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激素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故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B.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不同的激素可以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3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3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32.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3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和内环境稳态含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有直接关系B.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37℃,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引起血浆渗透压增加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34.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会永久失活进而影响代谢B.人体内血糖的调节只与激素调节有关C.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35.某同学走路不小心,脚底扎了一个钉子,并且感觉到疼痛,此过程中发生了反射反应.关于该反射,以下叙述合理的是()A.仅有效应器即可发生反射B.感觉疼痛,说明兴奋已经传递到脊髓C.反射发生时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反射发生时,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发生识别和结合3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传递兴奋B.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C.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37.如图所示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进入X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D.X、Y、Z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38.人体内各种理化性质的稳定依靠的是各器官的协同配合,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B.人的血糖调节只有激素调节参与C.人看到酸梅流口水属于条件反射,在此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人体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39.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41.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B.通过体液运输C.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微量、高效42.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指①②④构成的细胞外液环境B.①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C.②处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D.②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43.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C类似于突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②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44.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a2+可以促进过程①,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5.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处时,B点与D点会同时产生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若电流表两电极分别置于A、C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D.③的内容物一定会使神经细胞兴奋,其释放到②的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46.如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在该过程中不会出现()A.膜与膜的融合 B.ATP发生水解,释放能量C.递质的释放和扩散 D.与递质结合后,受体分解47.如图为人体两个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中距离AP=PB.若刺激P点,将发生的变化是()A.A点和B点同时发生电位变化B.释放的⑤不可能引起B点所在的细胞抑制C.A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D.兴奋可由P传向A、B,也可由A、B传向P48.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A.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唾液腺属于效应器的部分结构C.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49.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B.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50.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 TP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 TP二、填空题51.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方式进行的.(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只写字母).(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A和B的交换是通过结构进行的.(4)过程e和f的物质运输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后者.(5)过程e和d依次表示作用.(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52.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受伤害性刺激损伤.图1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图2为图1中神经元A和B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请根据信息分析并回答问题.(1)若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时,⑦处跨膜运输的物质是,运输方式为.(2)图1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请用箭头和图2中的数字表示神经递质的运动路径:.(3)皮肤感受器在钉子扎了后,经过(填写字母)将兴奋传入中枢,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出,①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情况是,②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53.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图中(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2)图中物质B和c依次是;如果图中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3)在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图中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是(填字母).(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5)下丘脑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并由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54.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受到抗原刺激时,该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2)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最终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3)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其特点是,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 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60分,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1分)1.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B.体液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由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解答】解: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错误;B、细胞外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错误;C、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C正确;D、由C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C.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 B.酶C.pH D.渗透压【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个种化学成分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温度、PH、渗透压是内环境稳态的组成部分,温度、PH、渗透压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酶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不是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故选:B.3.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B.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据此答题.【解答】解:A、乳酸不能直接被分解为CO2和H2O,A错误;B、乳酸进入血液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弱酸,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出CO2,因此pH变化不大,B正确;C、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而不是碳酸抑制乳酸的酸性,C错误;D、乳酸水平升高能引起酸中毒,D错误.故选:B.4.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组织液、血浆 B.血浆、淋巴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组织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来源生存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解答】解:红细胞存在于血浆中,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肝细胞生活中组织液中,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肝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故选:C.5.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考点考生需识记并理解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长期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局部组织代谢旺盛以及毛细淋巴管堵塞等.【解答】解: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液从组织细胞中吸水,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故选:C.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钙离子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故选:D.8.下列哪一项活动没有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A.感觉 B.非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 D.思维【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解答】解:A、产生感觉为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A错误;B、非条件反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B正确;C、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D、思维为大脑皮层特有的功能,D错误.故选:B.9.当大脑皮层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A.看不见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D.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V区即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时,病人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解答】解:A、看不见文字是视觉中枢受损,A错误;B、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时,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B正确;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C错误;D、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是书写中枢受损,D错误.故选:B.10.轴突是神经细胞的()A.一种细胞器B.保护结构 C.突触 D.突起【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解答】解:A、轴突是神经细胞的一种突起,里面还有线粒体等细胞器,A错误;B、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外面的髓鞘是其保护结构,B错误;C、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C错误;D、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D正确.故选:D.。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哈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每小题共4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2.下列对基因工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可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遗传特性的工程②对基因进行人为删减或增添某些碱基③是体外进行的人为的基因重组④在实验室内,利用相关的酶和原料合成DNA⑤主要技术为体外DNA重组技术和转基因技术⑥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操作⑦一旦成功,便可遗传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⑦3.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碱基黏合,形成重组DNA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需消耗两个水分子C、Taq酶是用PCR仪对DNA分子扩增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耐高温的DNA连接酶D、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便于植物杂交育种4.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一个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②有了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③所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完全相同的④终止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下列不可作为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的是()A、抗性基因B、发光基因C、产物具有颜色反应的基因D、贮藏蛋白的基因6.下列有关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B、植物的受体细胞只能受精卵细胞C、基因枪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中最为有效的方法D、将某种药用蛋白基因导入动物乳腺细胞中即可获得乳腺生物反应器7.科学家将菜豆储存蛋白的基因转移到向日葵中,培育出了“向日葵豆”植物。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87063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870634

哈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50小题,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道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A.支原体、蓝藻、乳酸菌B.支原体、酵母菌、蓝藻C.衣原体、大肠杆菌、变形虫D.衣原体、支原体、草履虫2.对下列生物或结构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最相似的是A.细菌和酵母菌B.核糖体和中心体C.蓝藻和衣藻D.艾滋病病毒和核糖体3.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时A.用10倍物镜观察组织时镜头与玻片的距离比用40倍物镜观察时近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中呈现p字母C.若将玻片标本向右移动,一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反光镜上D.换上高倍物镜后一定要用凹面镜和放大光圈4.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①皮肤②血液③神经元④一株蒲公英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⑥噬菌体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⑧一片果园⑨一个池塘的所有生物⑩一片草地的所有昆虫A.⑤⑥③②④⑦⑧B.③②①④⑦⑨⑧C.③②①④⑦⑩⑨⑧D.⑤②①③④⑦⑨⑧5.下图是艾滋病病毒(HIV左图)和大肠杆菌噬菌体(T4右图)的结构模式图。

比较二者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二者不具备细胞结构,核心物质的化学结构相同B.HIV的外壳成分含有磷脂,T4外壳含有核酸C.二者核心物质都是核酸,外壳的化学结构不同D.HIV有细胞膜的结构,T4有细胞核的结构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C.细胞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系统D.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7.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A.甲B.乙C.丙D.丁8.经测定,生物体内某化合物含C、H、O、N、S元素,下列过程与该类化合物功能无关的是A.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B.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C.运载葡萄糖进入细胞内D.催化[H]和O2生成水9.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A.成熟的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果糖和葡萄糖,可用作还原糖的鉴定材料B.利用健那绿这种活体染色剂,可以使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C.用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检验二氧化碳时的颜色反应是蓝色→绿色→黄色D.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蓝绿色10.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以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将所选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B.病毒无细胞结构,故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的理由是( )__________①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异是( )A.细胞膜结构不同B.细胞壁结构不同C.核糖体化学成分不同D.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 )A.大肠杆菌和蓝藻B.蓝藻和流感病毒C.乳酸菌和酵母菌D.青霉菌和烟草花叶病毒5.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6.在鉴定还原性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下列哪项说法正确( )A.在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入硫酸铜,再加入氢氧化钠B.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匀后加入C.两个实验都需要加热D.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后现象是溶液颜色变紫色7.下列哪一实例能说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A.Mg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D.人体内氧元素含量很高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9.用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含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的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种子只含有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丙种子主要含有脂肪B.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在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10.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10mL量筒而不用5mL量筒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11.分子式为C63H103O48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能有多少个肽键( )A.63个B.52个C.17个D.16个12.催产素、牛加压素、血管舒缓素等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量相同,但其生理功能却不同,原因有( )①氨基酸种类不同②合成的场所不同③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④肽链的折叠盘曲方式不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下列哪种生理作用不能体现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A.抗体具有免疫作用B.血红蛋白与氧气运输有关C.食物蛋白进入体内分解释放能量D.生长激素促进生长14.如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一个蛋白质分子只含一个多肽B.①过程在核糖体上完成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D.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15.胰岛素由两条链α,β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其中的氢全部来自于氨基B.胰岛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体现了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D.一个胰岛素分子全部水解为氨基酸,需要消耗49个水分子16.所有的核苷酸分子中都含有( )A.核糖B.含氮碱基C.脱氧核糖D.氨基酸17.根据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的碱基有5种B.B表示的是核糖C.D表示的脱氧核苷酸D.E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1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C.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D.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19.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B.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DNA和RNAD.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20.蛋白质和核酸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C、H、OB.C、H、O、N、PC.C、H、O、ND.C、H、O、P21.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B.2为脱氧核糖C.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5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22.取洋葱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D.该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23.把一块生物组织或结构捣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知其中含有水、蛋白质、DNA和糖原等成分,由此可判断该组织或结构是( )A.SARS病毒B.家兔的肝脏C.甜菜的块根D.细菌24.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膜的主要成分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D.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25.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B.生物大分子就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C.单体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D.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26.下列化合物所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是( )A.胰岛素B.乳糖C.核苷酸D.氨基酸27.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B.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包括磷脂、胆固醇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28.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血浆酸碱平衡的维持与无机盐密切相关B.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细胞进行脂肪、DNA、RNA等物质合成时都需要磷酸盐D.K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29.关于水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衰老细胞的含水量明显下降D.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稳定不变30.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B.①和②均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C.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共计55分.31.(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体叫__________;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__________;由多个器官构成生物体的系统.在生命系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__________,所有种群组成一个__________.(2)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__________;由该层次构成的一棵马尾松属__________层次;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属__________层次.(3)(多选)下列结构中不能独立表现出生命特征的是__________.A.脱氧核糖核酸(DNA)B.生物大分子C.独立的SARS病毒D.人体的心肌细胞.32.洋葱在欧美被誉为“蔬菜皇后”,其肥大的鳞茎中含糖类8.5%,每100克含维生素A 5毫克、维生素C 9.3毫克、钙(Ca)45毫克、磷(P)50毫克、铁(Fe)8毫克,以及18种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那么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有的糖类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2)实验原理:淀粉可用__________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可用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3)实验器材:洋葱、所需试剂和仪器等(略).(4)实验步骤:Ⅰ.鉴定可溶性还原糖: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②__________;③观察颜色变化.Ⅱ.鉴定淀粉: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②__________;③观察颜色变化.(5)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33.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__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__A.2个B.4个C.16个D.32个(3)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①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③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④B、E两类生物主要区别是:B类生物一般含_____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型.34.某物质的结构通式如图结构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此类物质通称为__________,它是构成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2)生物体中此类物质约有__________种,决定其种类不同的是通式中的__________.若此物质中含有两个氨基(或两个羧基),其中必有一个位于__________.(3)牛胰岛素是由51个此类物质组成的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__________个肽键,两条肽链至少含有_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__个羧基,可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当它与另一个同类分子结合成为化合物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叫做__________,可表示为__________,反应后的产物叫__________.(5)某物质的R基若为﹣CH2﹣CO﹣CH3时,此物质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35.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请分析回答:(1)A包括__________元素.(2)B的名称叫__________,1分子的B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组成的.(3)可利用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D,E在细胞中的分布,物质D被__________染成__________色,物质E被__________染成__________色.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将所选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B.病毒无细胞结构,故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些层次.由此可见,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解答:解:A、并不是所有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如植物没有系统,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和系统,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错误;C、蛋白质、核酸是化学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正确;D、不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不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明确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的理由是( )__________①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本题是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病毒的结构特点和代谢特点的考查,回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病毒的结构与生命特征的体现特点,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不是一切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病毒是生物体,但不具有细胞结构,①错误;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因此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②正确;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③正确;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原因,病毒的结构和体现生命特征的过程的特点,对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和病毒的结构与代谢特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异是( )A.细胞膜结构不同B.细胞壁结构不同C.核糖体化学成分不同D.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A、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膜的结构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部分嵌插或贯穿于其中,A错误;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壁结构不同,但这不是两者的主要差别,B错误;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成分相同,都由蛋白质和RNA组成,C错误;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异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4.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 )A.大肠杆菌和蓝藻B.蓝藻和流感病毒C.乳酸菌和酵母菌D.青霉菌和烟草花叶病毒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因此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属于原核生物;2、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解答: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符合题干要求;蓝藻含有细胞结构,这与题干要求不符,A错误;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符合题干要求;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符合题干要求,B正确;C、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符合题干要求;酵母菌含有细胞结构,这与题干要求不符,C错误;D、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不符合题干要求;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符合题干要求,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生物的类别,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5.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本题考查的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而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A错误;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B错误;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D、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D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6.在鉴定还原性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下列哪项说法正确( )A.在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入硫酸铜,再加入氢氧化钠B.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匀后加入C.两个实验都需要加热D.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后现象是溶液颜色变紫色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分析:斐林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要现配现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用双缩脲试剂A试剂与蛋白质混合后,再用B试剂,才可产生紫色反应.解答:解:A、在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入氢氧化钠,与蛋白质混合后,再加入硫酸铜,A错误;B、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匀后加入,B正确;C、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D、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后现象是溶液颜色变砖红色,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鉴定对象,颜色反应,使用方法,所需条件等,意在考查考生对于实验的掌握程度,对于实验原理和实验试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7.下列哪一实例能说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A.Mg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D.人体内氧元素含量很高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参与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有些无机盐还对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解答:解:A、Mg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B、B是微量元素,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说明微量元素B是生植物结果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B正确;C、Ca元素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C错误;D、O元素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类,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解答:解:A、细胞中的每种元素的作用都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一种元素的作用不能被其他元素替代,A错误;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C元素,B错误;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正确;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的作用都非常重要,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识记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用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含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的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种子只含有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丙种子主要含有脂肪B.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在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解答:解:A、甲种子中加入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后都有颜色反应,且加入碘液后颜色最深,说明甲种子含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且淀粉含量最多.因此,甲种子中主要含有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丙种子主要含有脂肪,A错误;B、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B正确;C、脂肪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需要有显微镜观察,C正确;D、这三种试剂在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只有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积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含答案

哈师大附中2017级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卷一、选择题(45题)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脑干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4.当呼吸道粘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会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舒张,产生咳嗽反射。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引起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粘膜上B.传入神经兴奋部位膜内侧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必须经过突触结构D.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内Na+浓度高于细胞外5.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多只,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进行实验1过程,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进行实验1过程,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哈师大附中2017—2018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 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 抑制尿液的形成C. 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 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答案】A【解析】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 1.8% NaCl 溶液),钠离子主要保留在细胞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A正确;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不会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C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会增加细胞外液液体总量,D错误.【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稳态的生理意义【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是具有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原理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存在着浓度差,水分子就可以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通过原生质层扩散到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溶液渗透压的高低与溶液中溶质分子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溶液中溶质分子物质的量越多,渗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人一次性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吸水膨胀,要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必须使细胞中的水分渗出.又渗透作用原理可知,只有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中多余的水分才能渗出,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2. 高等动物心肌细胞从外界环境获得K+的途径是A.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 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 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答案】B【解析】外界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然后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最后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需要,所以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内环境,由内环境直接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所以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考点定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名师点睛】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内环境,由内环境直接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据此解答.3. 人体血浆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需要通过几层生物膜?A. 1层B. 2层C. 3层D. 5层【答案】D【解析】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反应,由于线粒体是双膜结构的细胞器,故人体血浆中的O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需要穿过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这些氧分子至少穿过5层细胞膜.故选:D.【点睛】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37℃时,人体的血浆渗透压远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答案】C
【解析】溶液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A正确。人的血浆pH为7.35~7.45,其能够保持稳定与HCO3-、HPO42-这些缓冲物质有关,B正确。37℃时,人体的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内液渗透压大约是相等的,C错误。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D正确。
点睛: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浆运输的营养物质、气体和代谢废物,以及细胞分泌物如激素。但位于消化道内的物质和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
4.对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人的血浆pH为7.35~7.45,其能够保持稳定与HCO3-、HPO42-有关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D.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答案】A
【解析】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也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脊髓和下丘脑,A错误;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维持PH值的平衡,B正确;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这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稳定、动态平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D正确.
【考点定位】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9.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
B.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6.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描述是
A.是仅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温度、pH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
D.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D
【解析】内环境稳态目前普遍认为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实现的,A错误。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的结果,但这是过程不是实质,B错误。温度、pH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部分,C错误。内环境稳态实质是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
7.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A
................................................
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的温度、PH相对稳定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错误;
D、内环境主要是指的是组织液、血浆,D错误.
故选:B.
2.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三者关系如图: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C
【解析】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由于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血浆中pH基本不变,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征,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所以说中暑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造成的,C错误;佝偻病与血钙过低有关,属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D正确.
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答案】B
【解析】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A正确。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B正确。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与膜内相同,C正确。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D正确。

哈师大附中2017—2018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Leabharlann 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
1.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A错误;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B正确;
C、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
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故A正确。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转运葡萄糖的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D
【解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凡是位于这些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A错误。H2O2酶位于细胞内,B错误。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外边是组织液或血浆,但里面是细胞内液,所以不完全属于内环境,C错误。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全部可以位于血浆中,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