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百年经济奇迹4

合集下载

总结英国崛起与衰落

总结英国崛起与衰落

1、经济开始衰落: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逐渐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重视技术和设备的更新,
而且把大量资金投向国外,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一战后,随着国力的衰退, 欧洲(英法)虽仍是国际关系的中心,但英国霸主 地位已经严重削弱。 原因:①一战的削弱。②战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及自治领分离运动的打击。③美国的崛起及竞争。
时间 15、16世纪
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兴起发展 解放了思想;形成民族独立的 王权专制国家。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了资 本主义的道路。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资本。 印度成为英国生产原料供给地 和商品销售市场。 建立世界殖民帝国。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英国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 业化国家。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也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事务上的 地位和作用
思考5:如何理解英国在“18世纪和 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 羊”?指出英国发展为这时世界“领头 羊”的必然性。
“领头羊”: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 善;民主与法制的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完成了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工业社会代 替了农业社会;推动了美国、法国等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的爆发;促进了欧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资产 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或改革的发生。 必然性:先进的社会制度;工业革命的扩展; 世界市场的扩展。
问题3:结合材料四,你怎样看待现代化与 国家崛起之间的关系。
“自由传统”:议会传统和法律制度。 表现及后果:詹姆斯一世宣扬“君权神授”;袒护王室和 大贵族的利益;经济上实行重税政策;查理一世因税收问题同 国会发生激烈冲突,并停止召开国会长达11年之久;在苏格兰 强力推行国教,实施暴政。 严重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阶级矛盾激化;引 发清教徒起义;1640年召开新的国会,国王同国会的关系决裂, 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年到1648年,英国先后经历了 两次内战。1649年以“暴政、叛徒、杀人犯及人民公敌”的罪 名,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同时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共 和国。 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光荣革命 和《权利法案》

如何英国破产后的经济复苏

如何英国破产后的经济复苏

如何英国破产后的经济复苏英国作为曾经的世界经济强国,在面临破产困境后,实现经济复苏并非易事,但也并非毫无可能。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探讨英国破产后的经济复苏之路。

一、加强财政政策的调控在英国破产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合理运用至关重要。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严格的财政预算,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尤其是那些低效的公共项目。

同时,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杜绝浪费和贪污现象。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是一个重要举措。

这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带动经济增长,还能为长期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改善交通网络、升级能源设施和加强通信技术的建设等,都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税收政策的调整也必不可少。

可以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

对于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促进其发展壮大。

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英国传统的产业结构在全球化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因此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制造业方面,应注重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服务业一直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质量。

金融服务业应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

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则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和顺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例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不仅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还能提升英国在全球环保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加强国际贸易合作英国在破产后,更需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扩大出口市场。

加强与欧盟的贸易关系至关重要,尽管英国已经脱欧,但仍应努力寻求与欧盟达成互利的贸易协议,减少贸易壁垒,保持贸易的畅通。

同时,要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等经济增长迅速的地区。

17-18世纪的世界解析

17-18世纪的世界解析

1651年,英国政府针对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颁布航海条例, 规定凡是涉及英国货物的海上运输,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 的船只运送,不能由其他任何国家(主要是指海上马车夫——荷兰) 运送。这反映了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荷兰企图独霸贸易市场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英国压制荷兰的海上贸易
二、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时期
阶 段 资 本 主 义 工 场 手 工 业 时 期 (17世纪—18世纪中期) ——现代化的起步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国际关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 工场手工业发 思想:启蒙运动 英、法、荷的 命、“光荣革 展,并迈向工业 构建资本主义社 殖民扩张与掠 命”1688 进入 会的理想王国, 夺——英国确 文明; 资产阶级革命时 人文精神的发展 立殖民霸权 资本的原始积累 封建主义(王权、 代 《权利法案》 重商主义盛行; 教权)受到进一 1689 英国工业革命开 步冲击。 责任内阁制形成 始 世界日益 与完善(18世纪中 科技:1687《自 期),资产阶级代资本主义世界 然哲学中的数学 走向整体。 市场进一步拓 原理》经典力学 议制确立 体系的建立,近 (法制化、民主 展(粗具规模) 代自然科学的形 化趋势) 成 阶段特征
三、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 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 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 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 思想武器。 ——[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 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 代化过程中的作用。(8分) 新发展:启蒙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高举民主、科学大 旗,以理性为思想武器,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的蓝图。 作用:启蒙运动冲击着欧洲封建统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和法 制的思想;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终稿]英国衰落历史的启示

[终稿]英国衰落历史的启示

现代英国衰落的历史启示(转)从十九世纪末起, 现代英国史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英国衰落原因的探讨。

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探讨之后,国外学术界对此的兴趣仍未衰减,各种有关的学术著作仍在陆续出版。

从研究的趋势看,学者们早已从单纯的经济角度转为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角度的综合研究。

而且随着其它社会科学的进展,各种各样的新方法和新的视野也被引入了研究之中。

对英国衰落原因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

在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后,对英国衰落原因的探讨仍能激发出学术界持久的热情,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

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与英国的现实有关,因为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无论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执政的,他们想使英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赶上他的邻国的努力都失败了。

这使人们不得不认为,所谓的" 英国病"有很长的历史渊源。

" 英国病并不仅仅是过去十年或是二十多年的事,……而是一个可以回朔到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现象。

"问题的错综复杂使得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导致英国衰落的根源存在于民族的社会结构与精神世界中。

只要英国衰落的趋势没有逆转,学者们对此的探索也就不可能停止。

然而问题并未到此为止,对英国衰落原因的探讨之所以能够成为学者们长期关注的课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的大国,也是第一个衰落的现代西方工业国家,因而研究英国衰落的意义也就超越了英国本身的范畴,它实际上是关系到整个西方工业文明的命运问题。

从斯宾格勒到汤因比,一直到近来的保罗·肯尼迪等西方学者都在自己的研究中流露出这种深切的关怀,因而对英国衰落原因的探讨也就具有了一种更广泛的意义。

在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时, 回顾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探索,对开阔我们的视野,尽可能避免他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失误,无疑具有某种积极的意义。

一, 英国衰落的经济因素英国衰落的具体表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因而人们对此现象的探索也一般从经济本身的因素着手。

资本的故事第二季

资本的故事第二季

资本的故事(第二季)这部纪录片通过故事讲述了资本,深入浅出,非常好看。

第一集:针线街的老妇人英格兰银行坐落在针线街,针线街位于伦敦的金融城,金融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和保险市场。

当时的英国和法国打仗,英国需要钱啊,但是筹集了半天也不够,这个时候,有个人就出主意说成立个银行吧,英国那么多资本家把钱存银行里,银行把钱借给政府,政府就别还利息了,但是,政府要把国债的发行权交给银行。

英国政府一看不用给利息这太合适了,就同意成立银行。

银行左手拿了大资本家的钱借给英国政府,右手发行国债融资将融的钱也给了政府,英国政府就有钱打仗了,打了胜仗以后就又有钱还给银行了,于是这家银行就逐渐成为了英国的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

对于英格兰银行来说,发行国债不挣钱,挣钱的是银行债,这种银行债是以国债作为担保的。

当时的银行家认为,发放以国债为担保纸币,对刺激经济非常有益。

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前,英国市面上的货币主要是金银币,英格兰成立之后,开始以国债为限度,发行具有货币作用的银行券。

但当时市面上银行券多,金银币少,当人们用银行券兑换金银币时,就没有足够的金银币了,实际上出现了财富空虚。

后来英国政府帮助了英格兰银行,就是不让银行券兑黄金了,这样危机就解除了,但是英格兰银行还在印发银行券,慢慢的,银行券成为了货币,英格兰银行正式成为国家银行,就和我们叫央行叫央妈一样,英国人管英格兰银行叫针线街的老妇人。

第二集:纸币的狂欢法国因为战争发行了特别多的国债,其超高的负债率几乎相当于破产,这个时候就有人和国王说,咱们发行纸币吧,通过发行货币解决国家的国债。

国王开始还不同意,但是穷不行了就决定试一试。

于是这个人(约翰劳)通过成立一家特许公司,专营法国的对外贸易,以这家公司(密西西比公司)的名义发行股票,规定这只股票必须用国债来申购,然后将收回来的国债销毁(债转股),如果这家公司生意兴隆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用国债来换股票,这样国债的持有者就变成了股票的持有者,而股票是不用偿还的,同时,股票交易需要货币,这样法国政府就可以借机发行纸币来解决货币紧缺的问题。

【人类经济万年史—221】英国二战时期经济

【人类经济万年史—221】英国二战时期经济

【人类经济万年史—221】英国二战时期经济英国二战时期经济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1939年9 月上旬,英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战争期间,英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立刻建立了战时内阁和经济管制机构。

目的是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垄断资本家不仅操纵战时内阁,而且控制了经济管制机构。

在战时内阁中,垄断资本家分别担任了财政、生产、供应、粮食等部门的大臣。

此外,有2500多个垄断组织的董事长或总裁在经济管制机构中担任要职,控制国家的管制机构。

战争年代,英国政府为了扩军备战,发展军工生产,每年同垄断组织签订价值5 亿英镑的军事订货。

垄断组织乘机扩大投资,建立军工企业,扩大垄断公司,加强垄断组织,攫取垄断利润。

2.战时工业生产的发展战争期间,因英国实行战时经济,制止了1937~1938年经济危机的发展,并促进了工业生产,特别是军事工业生产的发展。

战时英国工业生产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生产增长。

战时英国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增长。

例如,1944年英国工业生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它超过了1939年的25%左右。

工业生产增长主要是通过发展军工生产和重工业,减少消费品生产来实现的。

但从1945年春起,工业生产又下降了。

第二、民用工业生产锐减。

在战争期间,英国大幅度缩减消费品生产。

例如1945年的毛织品产量从1937年的290 百万米下降为177 百万米;食糖产量从59万吨缩减为44万吨。

其它棉纱、棉布、靴鞋等消费品生产都大量锐减。

结果导致了消费品匮乏,物价暴涨,外贸出口额暴跌。

第三、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

战时经济年代,英国政府为了保证战争所需军火和垄断组织的高额利润,对工人实行军事管制,强制工人进行超时生产,从而使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25%以上。

由于战时实行主要食品配给制,加之军事苦役,工人生活非常艰苦。

3.战时农业生产概况英国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园艺业。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

(2)20世纪90年代,美国推行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
植第三产业的发展等经济政策。
错误:第三产业 改正:信息产业
9.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以上图片反映了美国经济的什么主要特征? (2)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你能说出是哪些 原因造成的吗? (3)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在哪两个方面和以前有很大不同?
这场竞争。
请你联系当前实际,想一想各大国对建立“信息高速公路” 如此感兴趣,说明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当今世界的竞 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增强依靠的是科 技实力。所以各国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答案: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已不再是产品产量或产值的竞进程。战后,哪个国家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A.英国 B.美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A、C、D三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而战争初期, 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战后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教 育和科技等,美国成为二战后最富强的国家。
美国调整经济政策,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 产业的发展。
6.(2009·潍坊中考)下面是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率变化表
对上表反映的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较为正确的是(
)
A.一直萎靡不振 B.保持繁荣稳定 C.起伏变化明显 D.保持攀升势头 【解析】选C。本题属于图表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 的阅读分析能力。从图表所示的内容看,战后美国经济的发
失业人数猛增。1975年,美国有近9%的劳动人口失业,人数
超过800万。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美国失业人口增多的现象,分别是由什 么事件造成的? (2)美国是如何应对造成材料一现象的这个事件的? (3)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 (4)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英国近30年通货膨胀

英国近30年通货膨胀
4.6%
1990 9.5% 1997 3.1% 2004 3.0% 2011
5.2%
H
4
2009
1990
H
5
H
6
在1975年到1984年西方遭遇了石油危机和通 货膨胀时期,西方饱受滞胀困扰,人均 GDP非常低,英国撒切尔夫人实行私有化 政策,将大量国家所有企业转给私人部门, 种种措施让西方国家摆脱滞胀,经济有所 发展。
H
9
撒切尔夫人时代保证了英国的经济增长。在其治下,英国 的通货膨胀由1975的27%降至1986年的2.5%。从她第2任期 开始,英国经济开始持续稳定增长。在她第3任期内,英 国政府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她毋庸置 疑是英国最伟大的首相之一。
H 10
英国从1993年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年均增长 率为2.7%,通货膨胀率平均为2.8%,失业率为7%, 成为欧盟中经济前景"最乐观"的国家。
H
3
Inflation Rate of UK in recent 30 year
Year Inflation
Year Inflation
Year Inflation
Year
Inflation
1984 5.0% 1991 5.9% 1998 3.4% 2005
2.8%
1985 6.1% 1992 3.7% 1999 1.5% 2006
H
7
面对英国当时国内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失业增多等诸多问题,撒切尔夫人上 台执政后,以冷酷和毫不妥协的态度,对这个“欧洲病夫”开出了一系列经 济改革的药方,其中在货币政策上,撒切尔夫人奉行芝加哥学派的弗里德曼 教授为首的货币主义政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大幅度提高利 率以抑制通货膨胀。撒切尔夫人坚决反对过去那种在国家干预之下靠扩大投 资、增加就业和提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做法,而采取了控制货币发行量、 遏止通货膨胀、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办法,来扭转英国 经济衰退。在1981至1986年期间,由通货膨胀从(1980年5月的)21.9%这 一高峰下降到(1986年夏季的)2.4%。

世界经济的奇迹

世界经济的奇迹
1.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支持的力度; 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3.加快为失业人员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4.吸收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主任张国宝讲话
课堂小结:
国民经济 的高速发展
1.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表现
1.可持续发展战略
2.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3.加强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4.加强西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根本点) 5.党中央作出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 战略的决定 6.振兴东北地区的措施 7.振兴东北地区战略实施的成效
兰成渝输油管道施工现场
第三学习主题
第4 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江北国际机场升格为全国大型枢纽机场,空港旅客 吞吐破1000万人次,并建成万州、黔江两大支线 机场。
第三学习主题
第4 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重庆轻轨
在过去的这十年,重庆累计实施退 耕还林1702万亩,惠及39个区县。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稳定保持在 II-III类标准。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到2009年,主 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超过300天, 比起2000年的187天提高了118天。
拉丁 美洲
非洲
中国
•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 用了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 因此,被 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找找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 领域还创造了哪些世界奇迹?
№1:占世界7%的
耕地解决了占世界人口 22%的吃饭问题。 我国粮食产量从 1949年到1998年,年 均增产800多万吨。
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2:1996年起,我 国钢产量连续突破一亿吨
大关,跃居世界首位。
2000年,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已达到年产1100万吨钢的能力, 相当于1949年中国钢产量的70 倍。 2005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 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主要是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

美国的主要政策就是《马歇尔计划》。

经济模式的特征: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重新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

“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

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结束后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②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②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英国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经济体制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工党主政期间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分别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国有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据统计,1970年国有企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8.1%,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1.1%,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地位显著上升。

【人类经济万年史—220】英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

【人类经济万年史—220】英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

【⼈类经济万年史—220】英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英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在30年代期间,英国的社会经济出现了以下情况:1.发⽣了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发⽣了经济危机。

由于20年代期间,英国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未曾出现经济⾼涨现象,造成了英国社会的⽣产和消费之间的⽭盾⽇益尖锐化,迫使英国经济更加依赖世界市场。

因此,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就象暴风⼀样,⽴即席卷英国。

这次英国经济危机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个⽅⾯:⼀是⼯业⽣产下降。

在经济危机期间,英国⼯业⽣产指数从危机前最⾼点⾄危机时最低点,约下降了24%,倒退到1897年的⽔平。

主要⼯业部门⽣产萎缩⽐较严重。

例如,⽣铁产量下降52.9%,钢产量下降46%,造船吨位下降91%,棉花消量下降27.5%。

同时,⼤量⼯业设备被闲置或没有利⽤。

⼆是⼯⼈失业⼈数增加。

在危机期间,英国的⼯⼈失业⼈数不断增长。

1929年失业⼈数为116万⼈,1930年为191 万⼈,1931年为271 万⼈,1932年为284 万⼈,1933年为250 万⼈。

平均失业率为22%以上。

在业⼯⼈的⼯资⼤幅度下降,⽣活处境困难。

三是⼯商企业破产倒闭。

在危机期间,1930~1932年,英国有2 万多家企业破产。

四是对外贸易额下降。

经济危机给英国对外贸易沉重的打击,使贸易额⼤幅度下降。

1929年,英国的出⼝贸易额下降66%,进⼝额下降62%。

并出现了4 亿英镑的贸易逆差。

从⽽形成了银根奇缺,废除⾦本位制,货币贬值。

五是物价猛跌。

这次危机打击了农业,也使农业陷⼊了危机,造成农产品过剩,⼯农业产品价格惨跌。

1929年,英国的批发价格总指数下降了57.8%。

农业收⼊⼤幅度下降,耕地⾯积锐减,破产农民及农场激增。

总之,这次空前的经济危机使英国经济长期处于萧条,使政治危机更加深刻化。

2.英国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盾。

金砖四国

金砖四国
日本则更早一步,去年9月,由首相小泉率领日本势力最大的工商组织代表团访问巴西;巴西是日本侨民最多的国家,但此前已8年没有日本首相到访。
巴西1.8亿人的内需市场已成为中国之外,跨国企业追寻的下一个亿万大市场的首选目标。在这1.8亿人口中,29岁以下的人口所占的比率高达58%,代表1.4亿未来30年都有生产能力的人和有消费能力的人。根据高盛预测,2005年巴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512美元,是“金砖四国”中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是中国的1.9倍,更是印度的4.5倍。
中国取代美国
2041年当老大
劳动力近乎无限量的供应成为中国的明显优势。强劲的经济成长吸引大批海外投资者。尽管不乏血本无归的例子,但在看好未来前景的诱因下,外资仍前仆后继地涌入中国。十年前中国一年吸收外资200亿美元,如今已突破600亿美元。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统计,中国已是仅次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根据高盛的报告,印度GDP将在2016年超越意大利,到2032年,印度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取代目前日本的位置。
虽然现在不少人对印度的印象还停留在贫穷、脏乱上,但拉詹博士说:“印度的穷人比重已经由10年前的40%,下降到2002年的26%了。我们只是起步比较慢。”他解释称,印度已经在转变,印度的经济已经开始成长,印度人民的思维在改变,经济消费力也在提升。
报告称,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将不再是最富有的国家,各跨国企业的长期发展策略将因此重拟。从全球经济板块的挪动、国家实力消长、企业更新部署,乃至个人失业的降临与赚钱机会的契机。没有人能在这场世界性变革中置身事外。
高盛报告发表不过17个月,却让七大工业国(G7)意识到自己很快就不再握有全球财经决策主控权。跨国企业开始将报告列为资源配置、全球布局时的重要参考。据报道,丰田汽车已将积极崛起的“金砖四国”列为全球扩张的重点。他们预计到2010年时,将把这四国的产量扩大到2003年的10倍。

历史九年级中考全能冲刺讲练全能冲刺讲练(部编版)专题 07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解析版)

历史九年级中考全能冲刺讲练全能冲刺讲练(部编版)专题 07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解析版)

专题07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知识精讲一.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主要工业国||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开始推广①各工业国人口迅速增长;②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③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创造了条件。

④各工业国推广大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二、城市化及其问题城市化:大量的人口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的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差距大,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从19世纪中期开始改善)。

三、工业化国家最大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同步提升一、选择题1.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示意图,其中横线处应填写的是A.经济发展B.科技创新C.社会变化D.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口增长;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促进了社会发展。

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但是也带来环境污染与贫富分化。

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经济发展与大众教育不符,A排除;科技创新、政治制度,材料没有涉及,BD排除。

故选C。

2.《英国社会史》: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

下列史料不能体现“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是()A.B.C.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结合所学可知材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野蛮”行为,即资本主义扩张过程中的野蛮性、血腥性和压迫性。

英国城市人口比例的提高,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提高,属于“文明人”的表现,不能体现变成“野蛮人”,D符合题意,故选D;ABC属于资本主义发展中“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英国的崛起历史小短文

英国的崛起历史小短文

英国的崛起历史小短文
英国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先驱,在此之后,它逐渐崛起为全球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和工业中心。

在18世纪初,英国的经济仍然是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但是随着煤炭和铁矿的发掘以及棉花纺织机的发明,18世纪后期开始工业化进程。

英国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广泛的贸易和商业活动,使得英国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19世纪初,英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海外帝国,控制着许多资源和贸易路线。

此外,英国也在殖民地建设和贸易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20世纪初,英国的工业生产已经急剧下降,但是它依然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路线,伦敦股票交易所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设在英国。

同时,英国也通过加入欧盟和其他国际组织,坚持了其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总的来说,英国的崛起源于其工业化发展和建立的海外帝国,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其成为一个经济和贸易大国。

而英国对国际金融和贸易的领导地位也实现了它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作者:CCTV出处:CCTV 发布时间:2006-11-21 5:01:08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第四集解说词:工业先声(英国下)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第四集工业先声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

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

英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英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英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英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它在历史上取得了许多巨大的成就。

以下是英国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
1. 工业革命:英国是第一个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国家,它的发展为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

英国的纺织业、煤矿、钢铁和造船业等成为世界领先的行业。

2. 帝国主义: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英国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其领土范围涵盖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

英国的殖民化活动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政治影响力。

3. 文化贡献:英国以其文化贡献而闻名于世界。

英国的文学、音乐、戏剧等领域影响了全球。

莎士比亚、狄更斯、狄伦、披头士等都是英国文化的代表。

4. 政治制度:英国的政治制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熟和最稳定的之一。

英国的民主制度和国会制度被许多其他国家采用,并成为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典范。

5. 科学和技术:英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英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发明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技术,包括蒸汽机、电动机、电视和计算机等。

这些成就证明了英国在历史上取得的巨大影响力和地位。

虽然英国现在已经不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它的历史和文化仍然为世界所瞩目和尊重。

- 1 -。

简述英国的兴衰300

简述英国的兴衰300

简述英国的兴衰300英国的兴衰300年英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数百年的兴衰。

从17世纪初开始,英国逐渐崛起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然而,在20世纪后期,英国的衰落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简述英国的兴衰过程,展示其在300年的历史中所经历的变迁。

17世纪初,英国开始迈入工业化时代。

在这个时期,英国开始发展纺织业、造船业和冶金业等重要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增长,并且为英国的帝国扩张打下了基础。

英国的海军力量也日益强大,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

18世纪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国的工业生产迅猛发展,铁路、煤矿和纺织厂遍布全国。

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大量的商品被出口到世界各地。

英国的工业优势使其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19世纪初,英国进一步强化了其帝国的地位。

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控制了大片领土,包括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

英国的殖民地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市场,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20世纪的到来,英国的兴盛开始衰落。

两次世界大战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损失。

战后,英国面临着重建和经济恢复的巨大挑战。

此外,随着其他国家工业化的兴起,英国的工业优势逐渐丧失。

20世纪后期,英国的经济问题进一步加剧。

石油危机和经济衰退使得英国的经济陷入困境。

此外,英国的制造业和传统产业受到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

英国的工业基础逐渐衰退,经济增长缓慢。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英国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20世纪后期,英国放弃了其大部分殖民地,丧失了过去的帝国地位。

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不再如以往那样强大,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尽管面临许多挑战,英国也在一些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

英国的金融业一直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此外,英国也在科学、文化和教育领域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总结起来,英国在过去的300年中经历了兴盛和衰落。

英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英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英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国家,其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许多巨大的成就。

以下是英国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
1. 工业革命: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经历了一场工业革命,成为全球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这场革命不仅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还创造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如蒸汽机、纺织机、轮轴轴承等。

2. 帝国时代: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殖民地帝国,占领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

这场帝国扩张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势力,还促进了英国文化的传播和多元化。

3. 文化影响:英国是一个充满文化创意的国家。

它的文学、音乐、电影和戏剧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莎士比亚到披头士,英国一直在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4. 世界领导者:英国是一个重要的世界领导者,参与了许多国际事务,如联合国、北约和欧盟等。

它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一流的教育系统和精英文化。

总之,英国在世界历史上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它的成就不仅是对英国自身的肯定,也是对全人类文明的贡献。

- 1 -。

20世纪英国相对衰落的时代的原因及启示

20世纪英国相对衰落的时代的原因及启示

英国经济从1870以后就出现了衰落迹象,而且这种相对衰落存在于整体绝对优势之中。

实际上,像英国这样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领先的发展速度,绝对的落后就是迟早的事。

那么,英国相对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丧失了科技的优势。

麦格劳将工业革命分为三段,毫无疑问,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绝对领先者。

同其他依然停留在农业经济的国家来说,英国的变化是无与伦比的。

但据1851年的英国人口调查,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从业人口179万人,煤矿业和棉纺织业是当时的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有52.7万人和24.6万人;手工业者依然占很大的比例,比如鞋匠就有27.4万人,比棉纺织业的人数还要多。

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也被许多学者称为古典工业革命。

有的西方学者甚至指出:英国在1870年以前或许已经一直在快速地工业化,但它仍然是一种农业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工业化的进程。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虽然也有一些发明,如合成染料、贝氏炼钢法、蒸汽涡轮等,但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多是德国人的发明或改造,美国发明了环锭纺纱机、打字机、白炽灯和电话等。

事实表明,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已不是英国;即使英国有一些新技术成果,也因思想保守而没有及时加以利用,墙内开花墙外红。

例如,英国人在70年代末发明了从廉价的铁矿石中提炼钢的方法,但英国却长期沿用旧的炼钢法,1886年和1893年,英国的钢产量分别被采用新办法的美国和德国超过。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行业,在这些领域英国都未能跟上。

19世纪最后25年里电力和电机产品在一些国家受到重视,但英国有运行良好的蒸汽机,因此英国人问:“煤价很低廉,它对于我的父辈一直很合用,现在我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第二,未进行产业更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四大支柱产业是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它们是保住英国经济优势的几个关键部门。

英国经济的发展史

英国经济的发展史

英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英国经济的发展是依据其特定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从15世纪到如今虽然发展曲折但是它是一直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从最早注重国家控制的重商主义,到后来完全依靠经济规律的自主义,再到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然后到发挥个体功用的撒切尔主义,最后到“第三条道路”,国家控制与市场作用一边冲突,一边缩小着各自理论体现上的差异,直到融合为“第三条道路”。

当然,“第三条道路”也并非完美,英国经济仍将在这种文化物质的影响下继续发展。

下面通过不同的方面来进一步的了解英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走出重商主义的樊篱英国曾是重商主义的故乡,但斗转星移,当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之后,历史上功不可没的“重商主义”,却成了“明日黄花”。

贸易保护主义受到挑战,《谷物法》和《航海条约》被相继废除,英国逐渐成为了自由贸易的国家。

15世纪末,航海业空前发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商人为之狂喜。

从前,他们只能往返奔波于地中海沿岸,可如今太平洋、大西洋乃至全球,都成了他们做买卖的市场。

活动空间的扩大,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赚取那亮闪闪的黄金白银。

英国的海岸线很长,外贸条件得天独厚,伦敦、利物浦成了繁忙的港口城市。

美洲的土豆、蔗糖和咖啡,亚洲的瓷器、茶叶及烟草,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英国货,也源源不断地卖到了世界各地。

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往来,把在印度种植的鸦片,转卖给中国,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1610年至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10倍。

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无怪乎,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得出结论:“从业之利,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贱买贵卖让商人们富得冒油,一个个腰缠万贯,世人对他们刮目相看:追求利润,天经地义;发财致富,世人仰慕。

商人们可以通过购买土地,成为贵族,出席议会,在政坛上也有了发言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控制了政权,于是,他们需要一种理论,来说明商业的极端重要性,去争取政府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百年经济奇迹(四)-- 社会流动释放“梯子”效应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16世纪时,还没有什么迹象表明英国将走上爆发式的经济增长道路。

在17世纪初期,人们在通往世界的道路上还很少碰到英国人。

抢占新领土、争夺市场的还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或法国人。

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和外交官们都视荷兰为追随的经济楷模。

在很大程度上,英国经济制度改革就是沿着荷兰的方向进行的。

很奇怪的是,在革命风起(1648年和1688年)、社会动荡、体制更新、朝代更迭和宗教纷争的世纪,英国经济“照常营业”,取得了经济的巨大成功,仿佛英国人在经济发展中发现了比风云变幻的政治更迫切的使命、更令人专注的前景。

1750年前后,随着英国人口规模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它成为第一个从“马尔萨斯陷阱”中逃离的国家。

到了19世纪,联合王国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第一大金融家和投资者、世界最大的市场,海上运输占有世界1/2的吨位,海军舰队总数已超过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海军舰队的总和。

1850年英国工业生产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60%,大英帝国集中了世界人口的1/4。

让想用梯子的人尽可能用到梯子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经济开始成长,并逐渐走向成熟。

可是,发展的催化剂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能领先于其他国家而“早熟”?任何国家历史的演绎都离不开演员,经济发展史尤其如此。

经济的特点是通过竞争调动演员的能量,通过交易使这些能量协同作用。

每个人自身都有禁忌型和解放型行为。

大都数社会都只利用了一小部分解放型行为。

因循守旧式的安全自有墨守陈规的舒适。

探索新路——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新路——总是蕴含了一定的风险和代价。

对于那些对未来的利润不抱信心、对其自身创造利润的能力不抱信心的人来说,需要付出的甚至是令人沮丧的心理代价。

人总是处于社会的某个阶层中。

高阶层的人,总是希望能将这一荣誉永远地继承下去。

中间阶层的人总是希望能进入高层,并避免坠入社会的下层。

下层阶层的人总是希望能像坐电梯一样直接进入社会的上层,或像爬楼一样能沿着梯子往上爬。

如果社会下层和中间阶层的人付出了辛苦,却没有机会爬上去,他们就会选择怠惰,或者选择抗争。

而上层的人总想砍断梯子,以免上层总是“客满”。

现在我们知道,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是在新科学、新知识触发下发生的技术大改造,而是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用于生产,使生产突然间发生飞跃。

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应用。

换句话说,社会的潜在结构是鼓励发展生产,还是一个社会的本质必须维持现状?至少从15世纪开始,到英国的外国来访者和英国人自己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那就是英国社会与欧洲大陆社会有一种巨大的差别,即通过自我奋斗而成功的人容易获得相应的权利和社会地位,无论这些人是律师、商人还是企业家。

这种垂直的灵活性使得学者们将英国的商流社会成为“开放的精英”。

英国正是不断推动各种社会关系呈现动态排列,使自身同经济和社会的变化过程相吻合,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成长。

资本重于贵族血统17-18世纪,英国社会的最基本特征是高度分层。

地主贵族属于社会的上层,大商人、专业人士、小店主等属于社会的中间阶层,体力劳动者属于社会的下层。

在封建时期,领主们不劳而获,完全脱离生产过程,仅凭血统和地位就能获得优越的生活和丰裕的收入,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合理谋利”,因为社会要赡养一批与生产完全无关的高级寄生虫。

到17世纪末,地租下降和地税上升减少了土地收益,削弱了地主贵族的财富和地位,而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却使得一些商人致富,商人和专业技术人士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迅速提高,人数增加。

一些有利润意识的英国贵族出现了经济上的变异,开始具有商业习性,他们发现货币至关重要,对货币的需求刺激他们更多地生产剩余产品以换取货币,他们努力把自己的地产变成他们获取货币的基础,在生产活动中起“经理”的作用,并让经济杠杆来调节生产。

如布里奇沃特公爵开凿运河,为解决工业革命早期的运输问题作出了贡献,他还是英国最大的煤矿主之一;弗利勋爵经营矿山,套购公债等等。

与传统社会通过非经济的强制手段获取财富而言,这种“合理谋利”精神通过“做大蛋糕”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财富能够推翻原有的附属关系,消除阶级与出身的界限。

在财富日益成为衡量威望和权力的社会中,英国贵族这样“不耻下求”,通过经营而追求财富,为全社会树立了模仿的榜样。

于是上行下效,牵动全国,谋求利润而追逐财富不仅不被视以为耻,而且还被引以为荣。

正如时人所说:“贵族追求王公的豪华,绅士则渴慕贵族的地位,生意人从他的柜台后面爬出来去填补绅士的位置……”,尽管贵族秩序还在,但却采取了新的形式,资本重于贵族血统已成为新的基石。

学徒制的梯子效应职业的确定和变动是社会需求同个人意愿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个人在既有社会结构和职业体系中的自我定位和调整。

其中,个体性垂直流动是社会流动中最本质的东西。

英国社会是一个易于伸缩的社会分层系统。

在英国确立规范的人才遴选机制之前,人们从做学徒进入中间阶层。

学徒制充当了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的桥梁,它使白手起家的人通过商业和专业活动迅速爬升。

做学徒是少男少女开始从事工商业和专业活动的途径之一。

一些早期工业企业家的传记说明了他们怎样从低微的出身开始往上爬:他们中有些人出身于店主、农村手艺人、小旅馆主、农民家庭,许多人后来成为著名人物。

1689年,小说家理查逊生于一个乡村木匠家庭,在普通学校修业完毕之后被送到伦敦一个印刷所当学徒。

他经历了从学徒到师傅的全部过程,成为老板的左右手,以后做了股东,讨了老板的女儿,最后还继承了老板的印刷事业。

东北部最大的煤商和盐商科斯特沃原来是一个蜡烛商的学徒,后来成为大商人和化学家,是伯明翰纺纱厂和化学厂、苏格兰卡隆冶炼厂和伦敦大面粉厂的合伙人和康沃尔铜矿的大股东,到临死的时候,他成为东北部一位具有绅士头衔的大地主。

1732年,阿克莱特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幼年就开始当理发学徒,不善读写。

当他涉足世事时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后来也没有找到机会来接受这种教育。

他接受了严格的手艺训练,身无分文。

1750年左右,他离开出生地,到博尔顿安家从事理发业。

他的毅力无人匹敌,古铜色的外表使他可以对任何障碍应付裕如,健壮的身体使他随时可以接受成功和失败。

1769年他取得了纺纱机发明专利证书。

1771年与别人合伙在诺丁汉开设了第一家工厂,随后在德比附近的克尔姆福德开设纱厂。

到1779年,这家厂已有129个纱锭并雇用了300个工人。

1780年他曼切斯特纱厂雇用了600多名工人。

贵族子弟离开贵族集团从事其他职业也是从做学徒开始。

学徒费变动不居,低的5-50英镑,高的100-700英镑。

学徒费因行业、地区和师傅的名望而不同:1747年,伦敦鞋帽匠、铁匠的学徒费在5-10英镑之间,而商人和银行家的学徒费为50-300英镑。

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能负担较高的学徒费,从而使自己的子弟进入律师等收入较高的行业。

内阁大臣汤森勋爵有个兄弟甘愿在伦敦商业区做商人。

在牛津勋爵统治英格兰的时期,他的小弟弟在阿勒颇做代理商。

在资本重于贵族血统的社会里,英国的社会流动机制为英国社会底层的人提供了出路,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需的人力资本。

英国工业革命并非偶发事件经济学认为,劳动力的质量和它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的配置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流动是个人位置的调整运动,也是社会结构的流转变迁过程,是实现人力资源重新配置、优化,进而带动其他各类资源重新配置优化的一条路径。

社会流动不外乎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两种。

水平流动不一定能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垂直流动则是指个人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位置的升降,它不仅涉及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而且还会引起社会分层的变化,促使社会分层从量的变化发展到质的变化。

新型经济活动的发展通常由上升的社会阶层打前锋。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新的经济阶层要比在一个封闭的社会里更易于发展。

因为,社会的上层阶级容易蔑视许多经济增长需要的东西,它可能蔑视劳动和精打细算的精神,而把时间浪费在打猎、射击或跳舞上,靠租金和股息过活;它可能蔑视学习、科学和新技术;甚至可能蔑视功绩而重视出身。

因此,历史学家在考察经济急剧变化的各个时期时,总是要密切注视阶层结构和阶层变动。

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在那些社会流动受到奴隶制、种姓制、种族隔离、社会势力行为、宗教派别等等阻挠的社会里,不能指望会产生蓬勃的经济增长。

最伟大的增长发生在那些人们看到了经济机会,并愿意精神振奋地抓住这种机会的社会里。

进而他强调,西欧和北美在近几个世纪人均收入的增长完全同经济自由的发展有关——同个人改变其社会地位或职业的自由,同租用资源并以增加产量或降低成本的方法将各种资源结合在一起的自由以及同进入某些行业并与已在这些行业中存在的其他企业竞争的自由密切相关。

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同时在物质市场提供财富激励和在地位市场提供地位激励的社会,其增长率比单从一个市场提供激励的社会要高。

在重视地位的社会里,如果优越职位完全让依赖出身而没有能力的人占据了,经济增长就一定不会出现。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流动涉及社会结构性质的变化。

所谓社会结构性质,就是社会结构是刚性的还是柔性的。

刚性的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中、下层人士向上层流动的机会和空间,人们要么选择怠惰,要么选择退出,要么选择反抗。

而柔性的社会结构使个人能够轻易地沿着社会阶梯自由上下移动。

相比于贫困本身而言,人们更不能容忍的是没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社会流动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在于社会流动渠道给个人和群体提供了一个依靠自身禀赋和努力去获取和积累财富,并借以提升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机会。

从而激励着人们加大对教育和知识的投资、创造和积累资本,而正是资本、劳动和技术解释了世界绝大部分的增长和绝大部分国家的增长。

其他的诸如教育贫困、知识贫困都是人们看不到光明的未来而窒息了现在的投资热情造成的。

而且,社会越是富裕,人们对这种向上流动的机会的要求越是强烈。

18世纪后半期,英国限制流动的情况是很少的。

各个阶层之间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不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社会结构上,人们的流动性变得更强,出现了“人处于流动中”的说法。

作为一种社会自我调节的机制,社会流动使得英国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界限变得不再那么明显,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对变化的环境做出较为灵活的适应和反应,并能适时地根据经济因素的变化来调整每个阶层自身的社会存在方式。

1757年曾有人断言:英国人从一个社会阶层转换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相对比较容易完成。

这种现象连伏尔泰也感到吃惊。

实际上,“梯子”在英国社会观念中是一个完美的象征,因为它为人们提供了爬升的机会,大部分人就一直在努力寻找爬升的机会。

许多人的确爬升上去了,变成另一个阶层的成员;许多人试图爬升,但失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