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第三单元第二节配乐朗诵1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商山早行》,理解诗句含义,掌握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中描绘的早行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从具象到抽象的思考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自然美、意境美,感受诗人对旅途的感慨与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商山早行》,增进学生对中国古代旅行文化、诗词艺术及思乡情怀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理解《商山早行》的诗意,把握诗人描绘的早行景象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温庭筠在旅途中的微妙心境,以及这种心境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体验与诗词鉴赏相结合,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商山早行》的朗诵音频或视频•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原文、注释、译文、背景图片等)•温庭筠生平及时代背景介绍资料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讲解法:结合注释和译文,讲解诗歌大意和关键词汇。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诗歌主题、意象、情感等问题展开讨论。
六、教学过程要点(一)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一段清晨山林间的鸟鸣声或轻音乐,营造清晨出行的氛围,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踏上一段旅程。
•引言导入:简述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借旅途所见抒发情感的传统,引出《商山早行》这首诗,并介绍诗人温庭筠及其创作背景。
(二)新课教学1.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标注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教师播放朗诵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2.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和译文,讲解诗歌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和演唱秋天的音 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 和情感表达。
单元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
秋天的音乐基础知识
音符与节奏
学习与秋天相关的音符和节奏,如全音符、二分 音符等。
和声与调式
了解与秋天相关的和声和调式,如小调、和声小 调等。
单元内容概览
第二部分
秋天的音乐作品赏析
经典作品
《秋日的私语》、《红叶》等。
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中与秋天相关的作品。
单元内容概览
第三部分:秋天的音 乐创作实践
为一首诗或散文谱写 简单的旋律。
创作一首与秋天相关 的短小歌曲。
02 音乐与秋天的关系
秋天的声音
秋风的声音
秋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 给人带来宁静与舒适。
秋雨的声音
秋雨淅淅沥沥,敲打着窗 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 伤氛围。
秋天音乐的文化内涵
1 2
丰收的喜悦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音乐作品中常以欢快的节奏 和旋律表现丰收的喜悦和感恩之情。
思乡之情
秋天是思乡的季节,音乐作品中常以悠扬的旋律 和深情的歌词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
3
敬畏自然
秋天是自然界由盛转衰的季节,音乐作品中常以 悲壮的旋律和崇高的主题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 慨。
03 金色秋天的音乐创作
创作背景与灵感来源
01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大 自然最美丽的时刻。金色的秋天 给人带来温暖和喜悦,激发了作 曲家们的创作灵感。
02
创作背景:作曲家们通过观察秋 天的景色、感受秋天的气息,将 所见所感融入音乐中,创作出了 一首首优美的作品。
音乐元素与技巧应用
音乐元素
在《金色的秋天》这一单元中, 运用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 、节奏、和声等,来表现秋天的 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我的金色阿勒泰》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简介:
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中亚地 区的哈萨克,诺盖,卡拉卡尔波克等民族的 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新疆 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 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冬不拉弹唱
曲体结构极为自由,没有固定曲调,以说唱为主,伴奏为辅, 弹唱时往往以热情洋溢的前奏引出高亢悠扬的歌声,如激流 倾泻,珠玉生辉。另一种阿肯弹唱,有几种固定曲调,音乐 上以大幅度的节奏变化,给人以充满活力的听觉美 感。另外有男女对唱形式,多见于草原上一年一度的阿肯弹 唱会。曲目内容广泛,有英雄史诗《阿尔卡勒克》,描写爱 情的长诗《萨丽哈与萨曼》、《赛里木湖的传说》等。
哈萨克民歌大致可以分成五种类型
劳动民歌 颂赞民歌 爱情民歌 习俗歌曲 其他歌曲 演唱形式:独唱、弹唱和对唱
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提问并讨论: 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 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 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无论是在田间、山头、牧场还 是重大的集会活动,新疆人民 情总是乐于将身心自由地融入 到歌舞当中,抒发他们的内心 感受。只要羊皮手鼓一响 跳起 舞蹈就会给大家带来幸福祝福 带来喜悦、带来好运、带来期 盼。
民歌在新疆民间音乐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城市到乡村,从庭院 到田间,哪里就有歌声, 驱走痛苦,抚平忧伤, 播撒欢乐。
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 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 色彩鲜明独特、乡土气息较浓。
谢谢!
这首歌歌颂了阿勒泰的群山及群山下的草原牧 场,歌颂了阿勒泰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哈萨克人 民热爱家乡的纯朴感情。是冬不拉弹唱中颇具影响 力的一首歌曲,这首歌的歌词富有诗意,旋律热情 奔放,学生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即兴编创歌词, 以自制弹拨乐器参与演唱,感受哈萨克弹唱歌曲的 风格和魅力。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唐玄宗的弟弟李 范,封岐王
经常
指殿中监崔涤 (dí),唐玄宗的 宠臣
几次 听到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能见到您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多次听到您的歌声。
这里指今湖南一带
暮春,阴历三月
指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时)正是江南风景绝好的时候,(想不到)在这落花的时节又与您相逢。
这首诗写于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之时。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 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 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 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 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 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不免勾起人 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前两句“怀昔”。写诗人追忆往 昔与李龟年的相识相聚之事,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
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 浪漫 主 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
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李白二十
《李白集
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 ”。几岁时离开故乡,四处游历,从 与 杜甫 齐名,世称“李杜”。 长江下游到中原和华北地区都
校注 》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有他的足迹。这一次漫游使他
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这个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 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
16
细读诗词
受回 降乐 城烽 外前 月沙 如似 霜雪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 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 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 同深秋的寒霜。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 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 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 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
8
知人论事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 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年)二月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 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此诗是当年 重阳节在凤翔所作。
8
细读诗词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国破家亡, 颠沛流离, 勉强登高。
(《夜上受降城闻笛》) 22
《峨眉山月歌》
你:太白兄啊,你看今夜_____ (描绘月色),____真是_________(抒发感慨) 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真是_________(抒发感慨) 李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你:太白兄啊,你看今夜青山衔月,一片庄静明洁,这轮明月倒映在平羌中,像是你我 旅途的伴侣,我这心里真是既感心安,又感亲切啊!
李白:是啊,此番我辞亲远游,定要干一番大事业,只是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这故乡的明月, 还有我那些故乡的朋友啊!也罢,也罢,让我们向着下一站,出发吧!
(2)你:君虞兄啊,你看今夜这银白的月光那么亮,把这边塞大漠都照成雪原了,我这心里 真是一片凄冷啊!
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原卷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句子默写1.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补充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____。
_____,_____。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同是写送别,王维用“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忧伤,而王勃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二、单项选择题3.(2022春·山东青岛·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
B.颔联写了两人“离乡背井”和“客居话别”双重别绪,表达无限凄恻之感。
C.颈联是说真挚的友情是不受空间阻隔的,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
D.尾联描写了友人在岔路口依依不舍挥泪告别,以至于儿女们也跟着抱头哭泣的情景。
4.(2021春·辽宁铁岭·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选出对《子衿》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
B.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C.全诗三章,采用顺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正如我们现在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见对恋人的思念之切。
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5.(2022春·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选出下列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对仗工整,“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长安的雄伟气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长安和蜀地联系起来,充满深情厚意。
B.颔联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2024-2025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 寄寓了诗人对唐王朝变 化的感慨和对彼此现状 的悲叹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了 诗人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 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 笛》:表达了诗人和 将士们对家乡和亲人 的思念之情。
这四首诗的诗句中,你最喜欢什么诗句?为什么?
小结:诗歌的语言凝练,意境优美, 同学们不同的译读,让我们领略到不同 的诗意美。
品读诗歌晓手法
这四首诗是四幅画、四段 情,一幅幅,一段段,徐 徐展开,诗人是怎样叙写 的呢?结合每首诗歌下面 的解说,赏析诗歌。
这四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屏 幕上的四幅图,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绘。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 倒映在江中,仿佛和江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 行。诗人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 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听朗读录音,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 朗读。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夜晚登城远眺,远 处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 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 声。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征人们一个个披衣 而起,久久凝视着远方。
这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cén shēn lú 岑参 芦管
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 “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 离/原上/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感知诗意 重阳节当天行军的时候想起了故乡长安。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委曲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委曲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可怜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靠近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精读诗句
无李益大历四年进士及第后,仕途并 不畅达。后来入渭北节度使、朔方节度 使等幕府,在西北边地生活了好多年, 所以他的边塞诗是有生活体验之作。他 的边塞诗,大方悲凉,又带有些许伤感 情绪,逼真感人。
感知诗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在今宁夏灵武县。
2、斗士的象征 黄巢《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清命,替天行道。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 对国事的担忧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心。
文学创作方面,长于七言歌 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 少数民族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 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其诗歌富有 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 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公元十四载(755 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 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 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 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 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 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回乐峰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 不知何处吹起那茫茫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2024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诗歌赏析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 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 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 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怜”字,不仅 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 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 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诗 人在此选择“菊”这个意象非常自然,再次呼应了题 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切时切地, 紧扣诗题,也使整首诗渲染上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诗歌大意
课件PPT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 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 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 老相熟。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 作者、李龟年、歧王、崔九
2.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表示过去的:寻常、几度;表示现在的:落花
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是李白年轻 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 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 (725)以前。
词语注释
课件PPT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 北两省的交界处。 君:指峨眉山月。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课件PPT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 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打开教材配套光盘中的“czsc\unit3\delnoise.wav”文件。
2、将时间滑块移到文件重要剪切的位置。
执行[编辑][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或[删除当前位置以后的内容]
3、将编辑后的声音加以保存。
如果需要将两段声音文件拼接起来,可作如下操作:
1、将时间滑块移到文件中要拼接的位置
2、执行[编辑]插入文件
3、调入要拼接的声音文件
(3)、学生演示,声音文件的合成:为本节第一个任务录制的“中国书法”声音文件配上一段背景音乐。
(4)、
1、运行录音机程序,打开教材配套光盘中的“czsc\unit3\music1.wav”背景音乐文件。
三、教学过程Leabharlann (1)、学生阅读教材32-34,尝试使用耳麦录制声音。
1、将麦克风接到计算机主机得声卡输入端口上,设置好计算机的音量。
2、运行windows的录音机程序,打开麦克风开关,单机录音机按钮,开始录音。
3、朗读完毕后,单击停止按钮,停止录音。
4、单击播放按钮,视听刚才录制的声音。
5、保存刚才录制的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2)、使学生更加热爱信息技术这一学科
(3)、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他人的设计做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常用剪辑、合成、拼接的方法。
教学难点:录音机的使用
考点
与
措施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四、总结作业:回去搜集能够编辑声音的软件名称和使用说明。
教
学
反
思
反思:学生操作不熟练,容易错误,学生喜欢玩儿自己的内容,需要引导。
2、执行[效果][降低音量]或[提高音量],可将音量降低或提高25%。
3、将时间滑块移至文件的起始位置。
4、执行[编辑][与文件混音],打开先前任务中录制的“中国书法”生音文件或打开教材配套光盘的“czsc\unit3\zgsf.wav”文件。
5、将合成后的声音文件加以保存。
教师总结:讲解明确每一个问题的答案
课题
第三单元感受多媒体—第二节配乐诗朗诵1课时
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
材
分
析
教学
目标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电脑中的录音机
(2)学会声音的录制和编辑
(3)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声音和视频的兴趣。
学习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32-34页
(2)、阅读学案
(3)、完成问题
(4)、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