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原发性肝癌)诊疗方案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2022年原发性肝癌的诊疗全方案,以协助医生和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
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我们建议采用以下简单策略进行诊疗,避免涉及法律复杂性。
诊断1. 临床症状:注意患者可能出现的原发性肝癌相关症状,如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乏力等。
2. 影像学检查:进行肝脏超声、CT扫描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
3. 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AFP(肝癌特异性标记物)等肿瘤标志物,辅助肿瘤的诊断和评估。
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扩散情况,采用国际通用的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以确定肿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治疗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患者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
2. 射频消融治疗: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热能摧毁肿瘤细胞。
3. 化疗和靶向治疗:对于晚期、无法手术切除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化疗和靶向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和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4. 介入治疗:对于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化疗(TAE)等,可以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来减缓肿瘤生长。
随访及预后评估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根据随访结果,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后续治疗或康复指导。
注意事项1. 本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确定。
2. 患者和医生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计划,并及时沟通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诊和进行相关检查。
本方案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提供简单而有效的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
请医生和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治疗决策,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随访和预后评估。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筛查和诊断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本身的上皮细胞。
由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原发性肝癌的准确诊断与有效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指南将首先概述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学特点,以便读者对疾病有整体认识。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学诊断等方面,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诊疗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动脉栓塞化疗等)、全身治疗(如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
我们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指南还将关注原发性肝癌的预后评估与随访管理,以及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等方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指南,为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诊断过程需要谨慎,以确保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史和临床表现: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长期饮酒等肝癌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如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黄疸等,对诊断肝癌有重要参考价值。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可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
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肝癌的诊断,但需注意其特异性不高,需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具有简便、无创、经济等优点。
CT和MRI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一、概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为了提高肝癌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及康复等全过程。
二、诊断1. 临床表现肝癌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大等。
2.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AFP)等。
(2)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用于评估肝脏状况、肿瘤位置、大小等。
(3)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肝癌诊断。
3. 诊断标准依据我国《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指南》,肝癌的诊断标准如下:(1)具有肝癌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的特征。
(3)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升高(>400ng/ml),或持续升高不降。
(4)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癌。
三、治疗1. 治疗原则(1)根据患者病情、肿瘤分期、治疗方法等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3)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风险。
2. 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等。
(2)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
(3)靶向治疗: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
(4)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5)综合治疗:结合不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3. 治疗策略(1)早期肝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放疗、化疗等。
(2)中期肝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局部消融、介入等治疗。
(3)晚期肝癌: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姑息性治疗,注重患者生活质量。
四、康复与随访1. 康复治疗(1)肝功能支持治疗:保肝药物、营养支持等。
(2)疼痛管理: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关注患者疼痛程度。
(3)心理支持:针对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32页】
HCC诊断中注意事项和说明
对于血清AFP≥400μg/L,B超未发现肝脏占位者,应注意排除妊娠、 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胃肠道肝样腺癌等;如果能够 排除,必须及时进行多排CT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扫描。
如果AFP升高,但未达到诊断水平,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 况外,需追踪AFP的变化,将B超检查间隔缩短至1-2个月。 CT 和/或MRI DSA检查 肝穿刺活检。
术后仅用葡萄糖提供热能合理吗?
25
手术后仅以葡萄糖提供热能的缺点:1.肝糖原积 累;2.肝脂肪侵润,肝功能受损;3.增加二氧化 碳的产生,对原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可致呼吸衰 竭;4.可能引起脱水和非酮性高渗性昏迷。
因此在营养液中,适量使用葡萄糖,增加脂肪乳 及氨基酸(多用支链氨基酸,少用芳香族氨基 酸),可减少单纯用葡萄糖的不良反应。
9
(四)诊断标准
病理学诊断标准:金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在所有的实体瘤中,唯有HCC可采用
临床诊断标准,国内、外都认可。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 即慢性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血清AFP水平。
10
我国HCC诊断标准专家共识,要求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中 的(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 可以确立HCC的临床诊断:
2. 肝功能检查及评估; 3. 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DNA定量阳性,口服拉米夫定; 4. 除上述检查外还需结合病情进行有关检查,肝硬化患者应注意有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详细检查凝血功能及 血小板计数.肝内占位性病变应作定性和定位检查,如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B超、MR、CT等,了解病变大小、数目、位置,尤应注 意其与肝内血管的关系,有无门静脉癌栓等现象。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
概述
该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方案。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研究和证据,旨在帮助医生制定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提供最佳的诊疗结果。
诊断
- 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肿块等,应引起医生的注意。
- 必须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扫描或MRI)来确认肝癌的存在。
- 确认病理学诊断是确诊和分期的关键步骤。
分期
- 采用肝癌分期系统(如TNM分期)对患者进行分期,以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治疗
- 小肝癌(小于3cm):对于早期诊断的小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或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作为替代治疗。
- 中晚期肝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的选择,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缓解症状。
- 转移性肝癌:对于转移性肝癌,综合治疗包括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随访
- 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定期随访是必要的,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可能的复发。
- 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预防
- 预防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方法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指南提要,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
2022年全面版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手册
2022年全面版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手册前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我国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本手册综合了近年来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及综合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诊疗指导。
1. 诊断1.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和腹胀等症状。
1.2 实验室检查1. 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
2. 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AFP≥400ng/mL 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1.3 影像学检查1. 超声检查: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肝脏形态、结构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肿瘤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 磁共振成像(MRI):对肿瘤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与CT相当,具有无辐射损伤的优势。
1.4 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是确诊原发性肝癌的金标准,通过取得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子特征。
2.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为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2.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包括肿瘤切除术、肝脏移植术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肿瘤较小、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2.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射频消融术(RFA)。
介入治疗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
2.3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
外照射放疗适用于肿瘤较大、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内照射放疗(如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适用于肿瘤局限、直径较小的患者。
2.4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等。
化疗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特制定本诊疗规范。
一、诊断(一)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症状通常不明显,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性质。
对于直径小于 1 厘米的病灶,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能有限。
2、 CT 检查CT 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和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增强 CT 检查有助于鉴别肝癌与其他肝脏疾病。
3、 MRI 检查MRI 检查对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于小肝癌的诊断具有优势。
4、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肝脏肿瘤的血供情况,对于手术治疗的评估有一定帮助,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三)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包括胆红素、白蛋白、转氨酶等指标。
2、肿瘤标志物检查甲胎蛋白(AFP)是肝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非 100%。
部分肝癌患者 AFP 可能正常,而其他一些良性肝病患者AFP 也可能升高。
此外,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等指标也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四)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
二、分期原发性肝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TNM 分期等。
BCLC 分期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数目、有无血管侵犯、肝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期,分为 0 期、A 期、B 期、C 期和 D 期。
TNM 分期则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进行分期。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肝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路线图
肝癌分期
中国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
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种治疗方法、多个学科共存,而以治疗 手段的分科诊疗体制与实现有序规范的肝癌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矛 盾。因此,肝癌诊疗须加强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模式,特别是对疑难复杂 病例的诊治,从而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促进学科交流。肝癌 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TACE、放射 治疗、全身治疗等多种手段,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有高级别 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但也需要同时考虑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
脑或肾上腺转移所致疼痛、梗阻或出血等症状。 (4)部分肿瘤放疗后缩小或降期可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外放疗也可用于肝癌肝移植术前桥接治疗或窄切缘
切除术后辅助治疗。 (5)肝肿瘤照射剂量:立体定向放疗一般推荐≥30~60Gy/3~6次,常规分割放疗一般为50~75Gy,照射
剂量与病人生存密切相关。 (6)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必须考虑:放疗分割方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正常肝(肝脏-肿瘤)体积、
(1)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CNLC Ia期及部分Ib期肝癌(即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 ≤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或B级者,可获得根治 性的治疗效果。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不推荐消融根治性 治疗的病人,给予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 o methin g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 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最新的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是最全面的版本。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第四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个致死的肿瘤病因,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三种病理学类型,其中肝细胞癌占了75%~85%、肝内胆管癌占了10%~15%。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肝细胞癌。
筛查和诊断方面,肝脏超声显像联合血清AFP是肝癌早期筛查的首选方法,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对于血清AFP筛查异常者,动态增强CT和多参数MRI扫描是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肝癌影像学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
肝脏多参数MRI检查是肝癌临床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
PET-CT扫描有助于对肝癌进行分期及疗效评价。
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可借助PIVKAⅡ、miRNA检测试剂盒、AFP-L3和GALAD模型进行早期诊断。
对于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
在病理学诊断方面,肝癌切除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和及时送检对保持组织和细胞的完整及获得正确病理学诊断十分重要。
肝癌标本取材应遵循“7点”基线取材的规范,有利于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肝癌病理生物学特征信息。
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应规范全面,特别重视对肝癌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因素——MVI 的诊断和病理学分级评估。
最后,结合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及血清学分子标志物,依照路线图的步骤对肝癌进行临床诊断。
典型的肝癌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门静脉和(或)延迟期强化下降,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
不典型表现则缺乏动脉期病灶强化或门静脉和延迟期强化无下降或下降不明显,甚至强化稍有增加等。
诊断肝癌常采用多参数MRI、CT动态增强扫描、超声造影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等方法。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前言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推动规范化治疗,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从事肝癌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1. 诊断1.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症状。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消瘦、体重下降等。
1.2 体征肝脏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肝硬化等体征。
1.3 实验室检查1.3.1 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可正常或轻度异常。
1.3.2 肝功能ALT、AST、ALP、GGT等指标可升高,提示肝功能受损。
1.3.3 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1.4 影像学检查1.4.1 B超可显示肝脏大小、形态、结构及肝内占位性病变。
1.4.2 CT、MR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有较高诊断价值。
1.4.3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阳性率。
1.5 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肝癌的诊断。
2. 分类与分期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将原发性肝癌分为不同分期,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治疗3.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3.2 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3.3 放疗包括外照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等。
3.4 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等。
3.5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乐伐替尼等。
3.6 免疫治疗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细胞治疗等。
4.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其新发病例数居各类癌症的第4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则居第2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HCC占75%~85%o 本指南中的“肝癌”主要指HCCo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反映了当时我国在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对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学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此,2024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从术前早筛到术后随访,肝癌诊治更加精准化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这离不开影像学和检验学的帮助。
新版指南中补充了影像学与液体活检的技术进步。
在影像学方面,新版指南补充了超声造影(术中、腹腔镜超声),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血流变化,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肝癌等,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肝内结节的演变监测。
术中超声和腹腔镜超声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能够帮助发现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可以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新版指南还引入了亚厘米肝癌(scHCC)的概念,定义为直径<1.0cm 的肝癌。
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O液体活检技术,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游离microRNA等,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2022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1.10
•【文号】国卫办医函〔2022〕12号
•【施行日期】2022.01.1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慢性病防控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2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我委组织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做好实施。
附件: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2年1月10日。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
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7年6月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 筛查和诊断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指南解读|《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指南解读|《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
其中,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占比最高(75%~85%)。
本文中的“肝癌”仅指肝细胞癌。
2019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1],指导我国肝癌的诊疗规范和研究方向。
近两年来,肝癌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和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结果层出不穷,在凝结了最新的循证学证据和专家意见后,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再次更新并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2],并将名称由“规范”改为“指南”,现就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对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更加精准全面对于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一步。
既往规范中建议对肝癌的高危人群定期开展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筛查,而在新版指南中,首次引入了一种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人群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aMAP评分[3],该模型仅需要年龄、性别、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血小板等5个指标即可计算出肝癌的患病风险评分(0~100分)。
aMAP评分可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险(0~50分)、中风险(50~60分) 和高风险(60~100分)组,各组肝癌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0.2%、0.4%~1%和1.6%~4%,有助于快速确定肝癌高风险人群。
在肝癌早期诊断和疗效检测的过程中,血清甲胎蛋白(AFP)依然是最常用的指标。
而对于AFP阴性患者,新版指南推荐使用GALAD模型及miRNA检测试剂盒等进行早期诊断,GALAD模型是基于年龄、性别、AFP、血清AFP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 Ⅱ)构建的预测模型,其在诊断早期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和93.3%。
miRNA试剂盒通过检测血清中7种miRNA 的含量,实现了对早期AFP阴性肝癌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77.7%和84.5%[4],使对早期肝癌的筛查和诊断更加精准全面。
原发性肝癌2024年全新诊疗方案
原发性肝癌2024年全新诊疗方案1. 引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是指起源于肝脏的上皮细胞恶性肿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4万人被诊断出患有原发性肝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我国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我们制定了这份2024年全新诊疗方案。
2. 病因及风险因素2.1 病因原发性肝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以下几个因素被认为与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
- 肝硬化:长期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的高风险因素。
-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代谢病,如肝豆状核变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2 风险因素- 长期酗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硬化,进而增加原发性肝癌风险。
- 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黄曲霉素、氯乙烯等。
- 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
3.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以下表现:- 腹部疼痛:尤其是右上腹部。
- 体重下降、乏力、食欲不振。
- 肝脏进行性增大。
- 腹水、黄疸。
- 远处转移症状:如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等。
4. 诊断4.1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
-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相关检查。
4.2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首选检查方法,可发现直径约2cm的肝脏占位性病变。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 磁共振成像(MRI):对病灶的显示及诊断与CT相当。
4.3 组织学检查- 肝脏穿刺活检:在影像学检查基础上,对可疑病灶进行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
5. 治疗原则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主要包括:- 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肝功能良好、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 局部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效果,我们制定了以下全方案。
1. 早期筛查和预防- 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对于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家族中有肝癌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相关标志物(如AFP、AFP-L3、DCP等)的检测,以及肝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 疫苗接种:对于肝炎病毒感染阴性的人群,建议接种肝炎疫苗,以预防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癌。
2. 诊断和分期- 影像学检查:对于疑似肝癌的患者,应进行肝脏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转移情况。
- 组织学检查:对于影像学检查显示可疑病灶的患者,应进行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并送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肝癌。
3. 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如果肿瘤较小且没有明显转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行手术切除。
- 肝癌切除后的辅助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在手术后可以考虑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放射治疗或系统性化疗等辅助治疗,以预防复发和转移。
- 局部治疗:对于一些无法手术的肝癌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射频消融、微波消融、介入治疗等局部治疗手段。
- 靶向治疗: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雷帕替尼等)进行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化疗: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化疗药物(如顺铂、多西他赛等)进行化疗,以控制肿瘤的发展。
4. 随访和复查- 随访:对于已完成治疗的肝癌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 复查:对于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等进行复查,以及每年一次的复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
以上就是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的内容。
希望能够对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103.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内科及系统治疗解读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aMAP序贯肝癌筛查策略
肝癌的临床诊断及路线图
肝癌诊断路线图
➢ 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超声显像及 血清AFP检测
过度饮酒
肝癌早期筛查
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 障碍相关性肝病
肝脏超声显像
血清甲胎蛋白 (AFP)
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肝癌风险评估模型
➢ 肝癌筛查应重视将肝癌风险预测评分作为有效工具,开展社区、医院一体化 的精准筛查新模式
➢ 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筛查
• aMAP评分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可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 险(aMAP评分0~50分)、中风险(aMAP评分50~60分)和高风险(aMAP 评分60~100分)人群,各组人群肝癌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0.2%、0.4%~ 1.0%和1.6%~4.0%。
IMbrave150全球多中心Ⅲ期研究结果显示 ➢ 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PFS较索
拉非尼组均有明显延长,死亡风险降低34%,疾病进展风险降低35%。 ➢ 对于中国亚群人群,联合治疗组患者也有明显的临床获益,与索拉非尼相
比死亡风险降低47%,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0%。并且联合治疗延迟了患者
肝癌的临床诊断及路线图
肝内直径≤ 1 cm 结节
动态增强MRI 动态增强CT 超声造影 至少1项检查
Gd-EOB-DTPA 增强MRI
显示“快进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征,则可以做出肝癌的 临床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原发性肝癌)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肝癌
西医病名: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按病理学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
在我国,该病的主要类型是肝细胞肝癌,占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
按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肝癌。
【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
早期症状多不明显。
一旦出现症状病性,发展迅速。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疼痛,主要为右上腹痛,钝痛间歇加重。
胃肠道症状常见,但无特异性,常易忽视,如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患者还可有乏力、消瘦,30%左右患者有低热,37.5~38℃左右,少数可达39℃以上,热型不规则。
(二)西医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脘闷纳差,乏力,形体消瘦,低热、恶心,呕吐,腹水,黄疸等。
2.体征:肝脏进行性肿大,质较硬,时见肝掌,蜘蛛痣等。
3.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指标升高;甲胎蛋白阳性。
4.特殊检查:B型超声或CT检查肝内有实质性占位病变。
5.肝穿刺检查找到了癌细胞。
【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病论治
1.肝气郁结证
主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生气后加重,肝大,纳少,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基本方:柴胡舒肝散加减。
柴胡 15g 白芍20g 郁金15g 枳壳12g
白术15g 茯苓12g 党参12g 焦三仙15g
2.脾虚湿困证
主证:胸胁闷痛,胁下痞块,食欲不振,或恶心嗳气,乏力,或便溏,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
治法:健脾祛湿。
基本方: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8g 白术18g 陈皮6g 甘草12g
茯苓18g 半夏9g 山药 12g 扁豆9g
3.气滞血瘀证
主证:胸胁胀痛,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胁下痞块,嗳气或呃逆,腹胀纳少,便干尿少,舌紫暗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基本方:桃仁四物汤加化症丸加减。
桃仁15g 红花10gg 川芎 15g 三棱15g
莪术12g 郁金12g 白芍15g 当归15g
元胡12g
4.肝胆湿热证
主证:上腹肿块,脘腹胀满,目肤黄染,腹大如鼓,心烦口苦,恶心纳少,便秘溺黄,舌紫暗,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化淤散结。
基本方: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15g 栀子12g 制大黄12g 虎杖10g
猪苓6g 茯苓6g 黄芩12g 车前12g
大腹皮10g 汉防己6g
5.肝肾阴虚证
主证:胁肋胀痛,消瘦乏力,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肌肤晦暗,便干尿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扶正抗癌。
基本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短母24g 黄柏24g 生地24g 龟板20g
鳖甲20g 青蒿15g 茯苓9g 泽泻9g
(二)西医治疗方案
肝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可采用多模式的综合治疗。
1. 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①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
②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
③肝功能代偿尚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50%者。
④心、肝、肾功能能耐受者。
在肝功能正常者肝切除量不超过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过50%;或仅能作左半肝切除;严重肝硬化者不能作肝叶切除。
由于根治切除术后仍有相当高的复发率,故术后宜定期复查血清AFP及超声显象以监察复发。
肝癌较大或散在分布或靠近大血管区而无法切除者,可采用肝动脉结扎和(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冷冻、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或术中肝动脉栓寒治疗、无水乙醇瘤内注射等姑息性外科治疗,有时可使肿瘤缩小,血清AFP下降,争取作两步切除术。
2. 放射治疗:适用于中晚期肝癌伴严重肝硬化而不宜切除者。
由于直线加速器的应用,以由单野照射改为移动条野照射和超分割照射法的应用等技术改进,放射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有所提高,疗效亦有所提高。
一般认为放射总剂量超过40Gy(4000rad空气量)合并中药治疗,其一年生存率达72.7%,五年生存率达10%。
与手术、化疗综合治疗可起杀灭残癌及癌栓的作用。
3. 化学治疗:中晚期肝癌无手术指征,且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不宜作肝动脉介入治疗者和某些姑息性手术后患者,可采用联合或序贯化疗,常用的联合方案为顺铂20mg十Fu 750—1000mg静滴,共5d,每月1次,3—4次为一疗程。
阿霉素40—60mg第一日,继以Fu500—750mg静滴,连续5d,每月1次,连续3—4次为一疗程。
上述治疗方案的效果评价不一。
4.免疫学治疗:可起配合手术、化疗、放射以减轻对免疫的抑制,消灭残余肿痛细胞的作用。
目前应用重组淋巴因十和细胞因子等生物反应调节因子(BRM)对肿瘤治疗已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已被认为是第四种抗肿瘤治疗。
目前临床已普遍应用α和γ干扰素治疗。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亦已开始试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方法亦已建立,这些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的治疗方法将为肝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5. 导向治疗:应沟特异性抗体和单克隆抗体或亲肿瘤的化学药物作载体,标记核素或与化疗药物或免疫毒素交联进行特异性导向治疗,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治疗之一。
临床已采用的抗体有人肝癌铁蛋白抗体、人肝癌单克隆抗体、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等,其“弹头”有131I、125I、90 Y和211AT等,此外,毒蛋白和化疗药物与
抗体的交联正在研究中。
(三)中医特色诊疗方案
1. 针灸治疗对肝癌疼痛、发热、呕逆及出血等方面可能有一定益处,可选取足厥阴肝经等穴位。
2. 中药穴位贴敷:辨证选用乳香、没药、冰片等药物,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足厥阴肝经等穴位,胶布固定。
【难点分析】
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独特疗效,辨证施治体现了个性化处理,为中医特色,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
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实验室研究表明,与单纯西药对比,中医药及中医系结合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 难以早期诊断。
2. 治疗术后易转移复发。
【疗效评价】
1.临床痊愈:经治疗后,症状消失。
体征阴性,各项生化检查阴性,连续观察2年以上无复发并能参加工作者。
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一般状况明显改善;肝脏明显缩小,可触及肿块缩小1半以上;B型超声、CT检查、生化检测有明显好转;由出现疗效起,维持1个月以上。
3.有效:症状好转,一般情况有所改善;肝脏可触及的肿块有所缩小或稳定;B 型超声、CT检查、生化检测有所改善或稳定;由出现疗效起,维持一个月以上。
4.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肝脏及肿块增大;B型超声、CT检查、生化检测无改善或恶化;暂时有改善,但维持不足1个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