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字》看霍桑的宗教观和人性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 卷 第6 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30, No.6
2010 年6 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June. 2010, 080~080
从《红字》看霍桑的宗教观和人性观
张松炎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内容提要] 《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享誉世界
文坛,被誉为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红字》中主要人物及情节结构等的分析探究霍桑矛盾复杂的宗
教观和人性观。
[关键词] 《红字》;霍桑;宗教观;人性观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0)06-0080-01
《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思
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享誉世界文坛,被誉为霍桑最
杰出的代表作。霍桑在《红字》中描绘了三个主要人物——
海斯特?白兰、亚瑟?丁梅斯代尔和罗杰?齐灵沃斯各自经历
的生命历程:犯下罪恶→接受惩罚→获得救赎。在传达罪、
罚与救赎的宗教主题思想的同时,揭露了清教压抑人性的残
酷。
1.霍桑的宗教观
霍桑认为,“人人内心都有邪恶,这种邪恶也许一生都
潜藏在内心,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表现出来”[1]。在他看来,
人性本恶,而且人生来皆有罪,罪恶每时每刻潜藏于人的内
心;人会不断地犯下罪恶,因此会受到不同方式的惩罚。霍
桑这种对罪与罚的深刻认识源于加尔文教的原罪观,加尔文
教教义认为,人完全堕落,需要不断地艰苦努力,争得上帝
的恩典获得挑选才能得到灵魂的救赎。《红字》中描绘的三
个主要人物——海斯特?白兰、亚瑟?丁梅斯代尔和罗杰?齐
灵沃斯各自经历的生命历程充分体现了加尔文教思想对霍
桑的影响。女主人公海斯特和牧师丁梅斯代尔如同伊甸园中
他们的祖先亚当和夏娃一样偷食了禁果,犯下宗教教义中不
可饶恕的通奸罪。自此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踏上了漫
长的赎罪之路。海斯特是众人眼里的罪人,必须佩带猩红的
“A”在刑台上示众受辱。之后长达七年的时间,她被迫过
着离群索居的日子,忍辱负重,独自一人抚养幼女珠儿。海
斯特最终以诚实、仁爱和善行使自己在堕落的精神荒原上漂
浮的灵魂得以救赎。牧师丁梅斯代尔虽没有公开自己的罪
行,但自身罪恶的隐秘性使他更为痛苦。他经常绝食、梦游,
甚至在密室内鞭笞自己。肉体极遭摧残的同时,他的精神也
备受折磨。海斯特的丈夫齐灵沃斯对他无休止的窥探使得他
终日惶恐不安,肉体和精神逐渐趋于崩溃。经过苦苦挣扎,
丁梅斯代尔选择了公开认罪,以生命的惨重代价获得了灵魂
的救赎和最终的解脱。而

作为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共同的敌
人,齐灵沃斯是宗教社会恶的象征。与海斯特违背自然法则
的婚姻给海斯特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对海斯特情人丁梅斯代
尔的疯狂复仇使其最终沦为自身行为的牺牲品。丁梅斯代尔
死后,齐灵沃斯的全部体力和精力,“似乎立刻丧失殆尽;
以致他全枯萎了、凋谢了,几乎从人的视界里消失了,就象
连根拔起的野草在太阳底下晒蔫了”[2]。
《红字》中一开始海斯特因通奸罪站在刑台示众受辱之
时,霍桑描述她“自有一种端庄的风韵”,更是拿她和圣母
的形象作对比。对于一个触犯宗教戒律的罪人,围观众人极
尽恶言进行攻击。他们无疑是清教的代言人,霍桑却是这样
形容他们的,“一个满脸横肉的五十多岁的老婆子”,“人老
珠黄的婆娘”……,狱吏则“像个暗影似的出现在日光之中”。
这些言辞明显带有讥讽蔑视的意味。牧师丁梅斯代尔从事的
是神圣的职业,是神的代言人,虔诚的清教徒,却也是通奸
罪的罪魁祸首,隐瞒罪行直到临死才公开忏悔。而齐灵沃斯
虽是一个残忍的复仇者,扮演了撒旦的角色,其行为却也揭
露了宗教的伪善。因此,霍桑是一个思想上充满复杂矛盾的
作家,他的思想深处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但同时他对于宗
教的极端、冷酷和伪善又给予了谴责和批判。
2.霍桑的人性观
传统的人性观往往把人性中的善和恶绝对对立起来,而
在《红字》中,霍桑却赋予了几位主人公复杂多样的性格。
“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区分不再那么纯粹,两者之
间的界限不再那么营垒分明。无爱的婚姻使海斯特背叛了自
己的丈夫和家庭,与牧师私通生下孩子。作为一个犯有通奸
罪行的女人,海斯特有着人性中极为轻率、自私、糊涂的一
面,然而这些却无法掩饰她人性中善的一面。她勇敢独立地
面对一切责罚,无私养育照顾年幼的女儿。对于伤害过她的
大众更是广施仁爱,以德报怨。有着极强宗教信仰和权威的
牧师丁梅斯代尔没能抵挡得住俗世的诱惑,爱上了一个已婚
女人,但他却抛弃了爱,选择了世俗的冷漠来回报爱她的女
人。丁梅斯代尔是一个虚伪、自私、软弱的隐匿奸情的罪人,
但他人性中善的一面最终使他勇敢地站出来袒露灵魂的恶,
在公开忏悔中以生命为代价重获灵魂的自由。即便是齐灵沃
斯,霍桑着重描写的恶的代表,他也有着两面性。身体畸形
的齐灵沃斯娶美丽高贵的海斯特并非出于爱情,只是为了点
燃自己生命的希望。他的自私给海斯特带来了巨大的不幸。
当海斯特的背叛使他的全部希望变成绝望时,齐灵沃斯也使
自己从学

者沦为复仇的恶魔。他是一个侵犯他人心智的撒旦
的使者,而他对珠儿的疼爱却放射出善良人性的光芒。他曾
精心配好药水,在狱中如同慈父为珠儿喂药直到她“沉入香
甜的梦乡”。在临终前他甚至将自己的遗产赠给珠儿,表现
出父亲般的慈爱。与丁梅斯代尔比起来,齐灵沃斯更像一个
真正的父亲,更有父亲的责任,形象也更高大。
3.结语
《红字》无论是在主题思想还是在人物形象以及情节结
构上都体现了霍桑思想和艺术的矛盾性和多样性。作为一个
有着浓厚宗教意识的作家,霍桑在肯定宗教具有净化、荡涤
人的心灵作用的同时,也揭露和抨击了其伪善与冷酷。而作
为一位清醒的、孤独的探索人性隐幽的先行者,霍桑在看到
人性罪恶、人类濒临地狱深渊的同时,也相信人性中的善可
以战胜恶、使人类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霍桑矛盾复杂的宗
教观直接影响到他对人性最基本的看法和理解,而他对人性
的进一步思考和关注最终造就了他以及作品《红字》在文学
史上的不朽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伯香. 英美文学选读[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 霍桑. 姚乃强译. 红字[M]. 译林出版社,1996.
[收稿日期]2010-04-06
[基金项目]2008 年度河南工业大学校科研基金项目《〈红字〉中霍桑的宗教观和人性观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XSK027。
作者系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