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史第4章第1节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标准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标准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4060042 〕承担单位〔师范学院〕制定〔〕制定日期〔〕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本门课程是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开设的一门的专业限选基础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小学教师开设,通过本课程学习,既可掌握中外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又可加深从文化学层面上对各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高中历史。

2.学习目标本课程上编《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任务主要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机制、表现形式和基本精神,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理论,较为深入地掌握各种主要文化现象的特点,目的是为了提高对文化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以便准确地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状况和当前的国情,并使这种能力和认识渗透于各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之中。

下编《西方文化史》的教学任务主要讲授西方文化2000多年来西方人文精神和制度方面的演变,以文化艺术和政治哲学、科技伦理为主,目的是通过讲述这些重要文化现象,使学生对西方文化史有较好的掌握和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本课程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课外阅读和作业练习,重点在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历史感、相应的思辨能力以及对当前文化现象的实际分析判断能力。

通过学习中外文化,培养独立的对文化现象的分析与思辩能力和综合判断力。

4.教学设计上编:中国文化史绪论文化与中国文化教学内容:1.“文化”界说2.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3.目的、意义和方法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确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文化”界说。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教学内容:1.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2.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地理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生成因素,并对历史地理环境的诸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第4章第一、二节重要的空港城市

第4章第一、二节重要的空港城市

Page 16
经济
上海生产总值约占中国的4%,且位居大中华圈城市之首,2012年上 海实现生产总值(GDP)20101.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 增长7.5%,世界排名第11位。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分别大致占1%、41%、58%。上海生产总值的一半是由非公有制经 济企业贡献的。上海最重要的产业依次为商贸流通业、金融业、信息 产业、房地产业、成套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此六大支柱产业约 占生产总值的一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达到82,560元,折合12,784美 元。
Page 23
5、十里霓虹(十里南京路)
东起外滩,西至延安路。南京路堪称上海最具代表性的马路之一。
Page 24
6、佘山拾翠(佘山旅游度假区)
佘山景区风景秀丽,有蜚声中外的佘山圣母大殿,其级别之高,建筑 之雄伟,为东南亚地区第一大教堂,也是佘山标志性建筑;佘山天文 台,始建于清光绪24年,是中国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天文台之一。
Page 3
经济影响
地区生产总值为13777.94亿元人民币。(2010年,中国省级行政区 第13名)。人均GDP 70,251元人民币(中国内地省级行政区第3名, 次于上海、天津)。人类发展指数为0.891(高,2008年;中国省级 行政区第5名,次于香港、澳门、台湾、上海。2011城市竞争力蓝皮 书:城市综合竞争力排第三(分别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苏州、天津、杭州和台北)。国际排名方面,香港排名第5,北京排名 第15,中国台北第39。 《机遇之都2012》研究报告:北京全球经济影响力跃居第一:北京全 球经济影响力从去年的第9位跃居第1位;“门户城市”指标排名第三; 全球500强总部数目名列第二、GDP增长率名列第三、外国直接投资 (按资本投资额计算)名列第三。

中西翻译史

中西翻译史

第一章当代研究视角下的翻译史1. 翻译产生是出于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的交际需求2. 宗教典籍的翻译持续了上千年,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译者们确立了对翻译的基本认识,这包括翻译的性质,基本的方法,质量标准等等。

3. 文学翻译在传播文化、丰富本国文化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探讨翻译的作用、方法。

4. 非文学翻译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增多,使翻译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一一个专门的职业领域。

第二章中国翻译史的分期1. 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转向与三个根本性的突破指的是什么?两大转向: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三个根本性突破:从一般层面上的语言间的对等研究深入到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是关注译作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不再把翻译看成是语言转换时的孤立片段,而是将它放在文化语境中去研究;(Page 32)2. 为什么说1898年正式拉开了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的帷幕?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催热政治小说翻译;严复提出”信、达、雅“;林纾版《巴黎茶花女遗事》(Page 36)第三章中国的佛经翻译1. 东汉末年的佛经翻译特与著名译者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无原本,凭外来僧人的口授;译者多是外来僧人,因此译经往往合作完成,即”集体翻译“,总体的翻译水平不高。

由于没有政府的支持,译作零星。

译本中有详细的注释。

由于缺乏经验,一般采用直译。

(Page 47-48)译经的始创者安世高2.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的佛经翻译特点与著名译者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脱离了私人小规模翻译,变为大规模的译场;译场有了较细的分工;传译与讲习相结合,因此使翻译带有研究性质;原本往往不止一种;理论与技巧加强:五失本、三不易、八备说、依实出华等。

第一个中国译者道安,鳩摩罗什3. 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特点与著名译者译者不再进行讲习研究,单独进行翻译,译场规模较前一阶段小了;译场分工完善,对于译者能力极为挑剔。

佛经翻译之巨星玄奘4.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的翻译方法对佛教的中国化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借用道家概念来类比佛经概念,很容易为中土人所接受,这使印度佛教找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结合点,也进一步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4章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第4章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语言的特性: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词 是从句子里分析出来的、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 语法范畴,表达概念的语音群的数目是有限的。
语言的分类:语言间的相似现象可能来自同一个 来源,也可能是好几个不同的来源,需要历史的 证据才能够确定。
鲍阿斯的贡献和不足
贡献:指明了描写语言学的道路,推动了语言共 时描写的研究。鲍阿斯为《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 写的“序言” 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诞生的“宣言 书”。
2、只改变第一二部分:pin-man,sun,hen (/n/音 稍有不同)
3、只改变第三部分:pin-pig,pill,pit (/p/音相同)
4、只改变第二三部分:pin-pat,push,peg (/p/音 稍有不同)
5、只改变第二部分:pin-pin,pen,pan (/p/音与 /n/相同)
后布龙菲尔德语言学以直接的观察为中心,即通 过对所有数据进行一系列恰当的操作来发现语法。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哈里斯。
哈里斯简介:
哈里斯是后布龙菲尔德时期重要的语言学家。 1951年前,他主要研究语素和音素的结构分析, 此后转向了句法分析。
哈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Methods in Structural Linguistics,1951)一书被普遍看做标志 着美国结构主义达到成熟期的著作,后来改名为 《结构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 1960)。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观:
行为主义的语言观 言语社团的问题 类型学的音系特征 语法单位
行为主义的语言观: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并且 特别指出是心理学中带有实证特征的行为主义。
第一条原则:一个人受到某种刺激时,他可以用 的他的语言去让另一个人做出相应的反应。

中西翻译简史第4章

中西翻译简史第4章
• 1870年由75位英美学者进行的,是对《钦定本圣经》的修订,集体合作,追求平易通 俗的译文,更一丝不苟地遵循希腊语原文。
• 2、《新美国圣经》
• 1970年,主要依据希伯来和希腊本,集体翻译
• 3、《新英语圣经》
• 1970年,集体翻译,是英国清教徒团体主张的重要载体。
a
21
二、现代主要译本
• 4、非基督教国家的译本
a
17
二、《圣经》的英译本
• 3、《钦定本圣经》
• 詹姆士一世于1604年6月30日从各教派选拔了54名学者(实际参加者为47人),他们 都是当时最知名的希伯来语、阿拉姆语和希腊语学者。这些学者组成翻译委员会,参 阅当时主要英文版和原文《圣经》,翻译修订一种统一的、各派均可接受的新版本。 47人分为六组。西敏寺、牛津、剑桥各2组,分头从事分配给自己的翻译任务。1611年 译本完成。
a
11
三、奥古斯丁(354-430)
• 3)贡献:
• 没有从事过圣经翻译,但系统阐述并建立了一种结合了柏拉图和《新约》思想的翻译 主张;
• 开创了中世纪神学,被天主教和新教同尊为神学创始人; • 他关于原罪、上帝恩典及自由意志的思想代表了西方知识正统思想,不仅统领了其后
的基督教思想界近一千年,而且还深刻影响了现代哲学和科学思想; • 他的《上帝之城》是中世纪神学及基督教神学统治得以建立的重要依据; • 他的《论基督教育》存在翻译的论述,是现代科学的奠基之作。
a
12
第二节
宗教改革与圣经翻译
a
13
一、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文学语 言之父
• 1)生平
• 1483年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地区的艾斯勒本,大学攻读法律,大学毕业后进入奥古斯丁 修道院学习神学,1507年获神职,1511年获神学博士,1515年在维登堡教堂的大门上 贴出95条论纲,激烈抨击当时教会的骄奢淫逸,被开除教籍。1521-1534年,合作翻译 德语《圣经》。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

历史背景
4、文学与艺术大发展。诗歌、散文、小说(传奇)、音乐、舞蹈、雕塑、绘
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均出现伟大的创造。 《全唐诗》收录了诗人2200多位,诗作48900余首,其中七言律诗为唐代首创。;
初唐四杰、王维(田园派)、岑参(边塞派)、李白、杜甫、白居易; 陈子昂、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师说》、《马说》、《永州八记》; 传奇小说《南柯太守》、《长恨歌》、《莺莺传》、《柳毅传》; 雕塑多以宗教为题材,并赋予现实生活气息。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唐朝统治者提倡音乐,形成了喜爱音乐的社会风气; 音乐机构对培养高水平的宫廷燕乐人才提供了重要保证; 贵族文人偏爱歌舞,歌舞音乐的社会需求量使得歌舞伎人大量涌现; “曲子”促进了歌唱艺术的发展和 “变文”开始盛行促进了说唱形式的兴起。
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是唐代音乐的两大潮流,在社会上层与下层遥 相辉映,形成蔚为壮观的局面。
——《隋书.音乐志》
如《胡旋舞》出自康国乐,舞时急转如风。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颻(yao) 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苏莫遮》出自天竺乐,系印度语,汉名浑脱。舞者裸体跌足,各持油囊 盛水,以水相泼,表现了印度、缅甸、中亚泼水节的风俗。
❖ 隋唐宫廷多部乐体现了各国乐舞的不同风貌,但唐代的乐器种类与乐 工人数均多于隋代,曲目也有明显增加。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北燕时得其乐,传入中原地区。
❖ 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车一带,乃胡乐诸部之首。
“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
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
——《旧唐书·音乐志》
❖ 文康伎,又名礼毕。这是汉族的一种面具舞。
西晋太尉庾亮的谥(shi)号文康。其死后,家伎戴上他的假面跳舞追思, 故称文康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1

41
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 《劳动音》和《工人月刊》、 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 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长辛店成立工人俱乐部
42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 组织工作 1920年11月,党的发起组制定了 《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 上海宣告成立。 其后,北京、天津、武汉、长沙 等地也成立了团的组织。
确信“试看 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 世界!”、
19
1919年9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 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 动的学说”
20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 长、壮大 。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 思想解放的潮流。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 国的影响。
16
2. 十月革命的影响
如何推动中国的先进分 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 向社会主义。(教材101-102页
1-3点)
17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 程,由国人最初的不甚了 解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李大钊同志功不可没。
18
个案分析: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
是如何成长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 主义者的?
64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 和教训
(1)大革命的失败
65
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进 驻 上 海 的 法 国 铁 甲 部 队 开 进 上 海 的 日 本 军 队 进 驻 上 海 的 美 国 军 队。
英帝 国主 义在 上海 增兵。 图为 英国 机关 枪队。
66
蒋 介 石
67
蒋介石已完全成为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代表。 他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 领导权,为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 条件。

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课件

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课件

三、认识中西翻译观念演变轨迹
1. 2.
3.
翻译的忠实观、原文至上观的由来 中西翻译史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三 分法的提出) 翻译学学科、包括MTI学位点确立和 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四、《中西翻译简史》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当代翻译研究视角下的中西翻译史
第一节 第二节 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的交际需求产 生了翻译 宗教典籍翻译开启了中西翻译史的 帷幕 文学翻译丰富、深化了对翻译的认 识 非文学翻译展现了翻译的职业化时代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科技翻译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科技翻译
第八章 翻译与民族语(上):近代欧洲各国 民族语的形成
第一节 翻译在英语发展中的影响 第二节 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与德语的形成 第三节 翻译与欧洲民族语的发展
第九章 翻译与民族语(下):翻译对中国文 化的影响
第一节 佛教典籍翻译等对中国现代汉语的影响 第二节 清末民初林纾等人的翻译与中国的新文化 运动 第三节 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二章 翻译与当代各国的文化交流(上):国外对 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方各国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翻译 第三节 西方各国对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翻译 第四节 西方各国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 第十三章 翻译与当代各国的文化交流(下):我国新 时期以来对外国文学的翻译 第一节 我国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翻译 第二节 我国对当代西方通俗文学的翻译 第三节 我国对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的翻译
第五章
翻译与宗教(下):《圣 经》的中译 第一节 早期传教士的圣经翻译 第二节 译名之争 第三节 “和合本”《圣经》 第四节 《圣经》的现代译本
第六章 翻译与知识传播(上):西方的科技 翻译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技翻译 第二节 中世纪时期的阿拉伯文献翻译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广东海丰县农民运动→1923、3,湘区农民运动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


1923、6,,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与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4、5,黄埔军校成立 1924、10,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1925、3、12,孙中山逝世
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特点: 按照列宁建党原则建立;在半殖民半封建中国的工 人运动的基础上长生的
意义: 坚强的领导核心
科学的指导思想
坚韧的纽带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
的发动
1、中共二大(1922、7,上海)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性质: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动力:工、农、小资、民资 纲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2、工农群众运动 工人运动:
1921、8,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2、1,香港海
员罢工→1922、9,安源路矿工人罢工→1923、2,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惨案”)
农民运动:
1921、9,浙江萧山县第一个农民协会→1922、6,
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9,陈独秀创办《青年》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 运动中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主要内容:民主、科学;新道德;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沉重打击了
封建专制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和封 建主义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
想的束缚,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共23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共23张PPT

西汉的强盛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1
开拓疆域:北征匈奴
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初,匈奴势力
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
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
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西汉的强盛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3 郡国 并行
背景: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 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 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影响:诸侯王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 胁。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 隐患。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
ONE
022
西汉的强盛
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
ONE
044
西汉的文化
西汉的文撰写的《史记》,以本纪、表、 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 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纪 传体通史体裁。《史记》文字精练,人物刻 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 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 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断代史
2
开辟“丝绸之路”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
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
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
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西汉的强盛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3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西汉
第4课西汉与东汉

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俗概要

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俗概要

• (四)禁忌 • 不杀狗、不穿戴狗皮衣帽;在满族人家里 做客,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赶狗,更不能说 狗的坏话,否则主人会认为你是当面侮辱 他;忌讳打喜鹊和乌鸦;以西为上,特别 忌讳一般人尤其是青年人坐西炕。
• 二、朝鲜族主要民俗
• • • • • • • • (一)语言文字 (二)宗教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文化和节日 (八)禁忌
第七节 壮族、土家族、黎族主要民俗
• 一、壮族主要民俗 •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90%以 上的壮族人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 分布在云南文山、湖南江华、广东连山等 地。现有人口1617.8万余人(2000年)。
• • • • • • • •
(一)语言文字 (二)民间信仰 (三)住房 (四)服饰 (五)饮食 (六)社交礼仪 (七)传统节日 (八)禁忌
• 民族的名称,简称为族称。 • 在我国56个民族当中,汉族人口最多,约 占全国人口的91.51%,少数民族人口约占 全国人口的8.49%(2010年统计)。少数 民族当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700多万人。 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 彝族、蒙古族、藏族人口也较多,在500万 人以上。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 二、民俗的分类 • 对民俗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民俗的表现 形式,可将民俗划分为物态民俗、行为民 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四类。
三、民俗的特点 • (一)集体性和社会性 • (二)地域性和民族性 • (三)传承性和播布性 • (四)稳定性和变异性
四、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 (一)民俗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服饰
汉族的传统服饰宽大松缓,袖长腿 宽,注重等级。民国时期出现了中西 合璧式的服饰中山装。民国时期还改 进了满装旗袍,使之成为女性的首选 国服。

西方文化史四到七章

西方文化史四到七章

西方文化史第四章走向现代文明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14世纪—16世纪,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开端一、文艺复兴文化:人本与理性1、时期:三个时期(1)14c—15c中叶,文学艺术启蒙活动主要在意大利发生,人文主义思想开始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相符合(2)15c中叶—16c中叶,在欧洲加速向纵深发展(3)16c中叶—17c中叶,文学艺术发展同时,现代自然科学取得了一个划时代成就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伟大旗帜和知道思想,源于人文学科和人文学者人文学科:语法、修辞、诗歌、历史、道德、哲学3、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1)主张以人为本,反对基督教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2)提倡人性,反对神性(3)提倡人权,反对神权(4)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4、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个人主义,理论基础是人性论人文主义表现:人文主义与基督教神学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热情地颂扬人性的高贵与完美,称赞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万事万物皆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二、意大利文艺复兴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新文化运动1、但丁(1265-1321):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纪元的开端——代表作:《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个篇章《神曲》全面的反映了作者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精神面貌,完整的总结了经院哲学、神学、宗教和道德等文化成就,堪称“中世纪的百科全书”2、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3、薄伽丘:人文主义斗士——《十日谈》4、北方地区(1)乔叟:英国诗歌之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2)拉伯雷:法国文学巨匠——《巨人传》(3)塞万提斯:西班牙骑士文学家——《堂吉柯德》(4)莎士比亚:英国喜剧之王,与荷马、但丁、歌德齐名,是西方公认的四大诗人之一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三杰”1、佛罗伦萨艺术家乔托是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他的传世之作《逃亡埃及》、《犹大之吻》等对文艺复兴时期世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0高中历史 第4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1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教案(含解析)1

2020高中历史 第4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1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教案(含解析)1

第一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2.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知识点一冗官、冗兵、冗费与尖锐的社会矛盾1.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原因:北宋集中兵权、行政权、财权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

(2)表现①积弱: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屡屡战败,反映了北宋政府的腐败和兵力的虚弱。

②积贫:冗官、冗兵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加上支付辽和西夏的高额岁币,使北宋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2.社会矛盾尖锐(1)原因:北宋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2)表现:先后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

1.背景:严重的社会矛盾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改革.2.概况(1)改革纲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2)核心内容:整顿吏治、严格吏治管理,清除冗官。

(3)改革方案: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和提高军队的素质等.3.结果:遭到保守派官僚的极力抵制与反对,仅施行了一年多便告夭折。

1.原因(1)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主张。

(2)宋神宗力图扭转贫弱局面。

2.表现(1)1069年初,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决心变法.(2)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机构,专门拟定变法措施。

(2)王安石给统治者呈送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的主张和设想。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赞赏王安石的设想。

探究点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史料解读史料一“富者有田无税、贫者产去税存”。

引号中的内容、税额对比是理解史料一的关键信息。

史料二……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宋史》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可不忧?——《欧阳文忠公全集》“占田无限”及“盗贼”“祸患”是理解史料二的关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 武器去认识中国
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很难改造社会环境产生 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
许多领导人物还是使用资产阶级的批判方法
事实上,当时的先进分子中,就已经对资 本主义有所怀疑了——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 分地暴露出来
其次,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
再次,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 命时期的活动家
董必武
第一、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 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 结合的思想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 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 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 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的 领导核心。
第 一
大 型 文 献 专
影 视 片 段 :
部题
分片
《《
选使
择命
》》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济 南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旧 址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 际组织工作
《上
一 九 二 〇 年 十 一 月
中海 国共 共产 产主 党义 宣小 言组 》起
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以后,中国又陷 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第四章 20世纪民间文学学术史

第四章 20世纪民间文学学术史

•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一)志怪小说:三十余种,民间口头的故事传说。如干宝《搜
神记》、王嘉《拾遗记》、陶潜《搜神后记》、任昉《述异志》。 • 《搜神记》:神农、赤松子、宁封子。 • 羽衣仙女、田螺姑娘型在《搜神记》、《搜神后记》已有记载。
• 盘古开天辟地、化生天地万物的神话,也最早见于这时期徐整《三五 历记》和《五运历年记》里。
和传说的民间杂剧为主。
1.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 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元曲原本来 自 “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 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 和临安(今临安)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3.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4.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 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是中国 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 。
• “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理 论,顾颉刚将研究对象也 由古史转入故事领域。顾 颉刚名动一时的《孟姜女 故事研究》便是在这样的 初衷下展开的。顾颉刚对 孟姜女故事的分析令人耳 目一新,使人们从中看到 了民间故事本质的特点在 于它“没有固定的体”, “故事的体便在前后左右 的种种变化上”。 胡适曾 总结顾颉刚研究神话传说 的方法为“历史演进法”, 它不仅被古史与神话传说 研究所采用,还成为了中 国民间文艺学的基本方法 论范式之一。
• 1.晚清学者的关注
• 梁启超呼吁要让民众 掌握知识以“开民 智”,做新民。“重 民”思想在当时还体 现在学界对民众语言 的重视。
• 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也 说:“上古之时,先有语言, 后有文字,有声音,然后有 点画,有谣谚,然后有诗歌。 谣谚二体,皆为韵语。谣训 徒歌。……歌者,永言之谓 也。谚训传言。……言者, 直言之谓也。盖古人作诗, 循天籁之自然,有音无字, 故起源亦甚古。” 此文中最 早提出了文学史始于民间文 学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国画和书 法艺术,堪称中国 三绝。 武术和气功,更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音乐、舞蹈、 戏剧、绘画、书法、 篆刻、宫廷建筑和 园林建筑方面,涌 现了李龟年、赵飞 燕、关汉卿、王羲 之、张择端等艺术 大师。

(二)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
西方艺术普遍关注“真”,中国艺术着重探讨 “善”和“美”。 古人提出了气质、神韵、意境、风骨等审美范畴, 以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标准,并强调了 天人合一、美善合一、情景合一、文质兼顾、形神兼 顾。旨在将物象转化为意象,通过意象表达思想感情, 并力求达到音与心、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的艺术美。
独特的人文观念, 即文学与万物同宗, 诗词乃天地之心。 以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相结合的方式, 醉心于山水自然之间, 寻找人与自然的契合 点,发为诗文,寄托 精神追求,力求达到 文与质、乐与悲、雅 与俗相照应 Nhomakorabea文学美。

二、古代的艺术及审美意识

(一)古代的艺术 及其形式
西安秦兵马俑、四 川乐山大佛、长沙马 王堆和走马楼的出土 文物、随州曾侯乙墓 编钟、敦煌壁画和龙 门、云冈、麦积山三 大石窟,均为世界艺 术史上的奇观。
文学的源头是神话传说,
继之而来的是先秦散文、 诗经和楚辞,以及汉赋、 魏晋乐府民歌、南北朝 骈文、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 屈原、司马迁、李 白、杜甫、白居易、韩 愈、柳宗元、苏轼、陆 游、李清照、曹雪芹、 蒲松龄等,各领风骚。
《诗经》
(二)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注重教化的文学
观念、以写意为 主的表现方法、 追求中和的审美 理想、惩恶扬善 的是非标准,构 成了古代文人的 人文精神。
一、中国古代的文学及人文精神
(一)古代的文学成就 和文史典籍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象形 文字,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和世界 文明的标志。 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史学 家灿若星河,文史典籍浩如烟海。 以《史记》和《资治通鉴》为 代表的二十四史,完整记录了从 上古到明末的历史。著名工具书 有《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 最大的典籍有《永乐大典》和 《四库全书》,《红楼梦》达到 了古典现实主义创作高峰。

中西文化史
授课教师 李德芳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教育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地域沿革和典章制度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
一、中国古代的文学及人文精神
二、中国古代的艺术及审美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