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大峡谷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_转转大师
太行山大峡谷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_转转大师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内部资料.禁止流通太行山大峡谷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建筑与测绘工程系二零一三年五月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第一章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概述第一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从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的教育阶段。
社会对学生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认知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以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上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任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普遍的原理.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
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常错综复杂。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得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部分要素的调查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观察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
所以.野外实习是当代大学生素质训练的内容之一.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本次自然地理实习的专业为 09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2班.09级地理信息系统 1班.10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班.10级地理信息系统 1班.共 188人。
第二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工作方法与基本要求野外实习一般分为出发前的准备;野外观察、观测、调查;室内资料整理;编写实习报告等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要求各不相同.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
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野外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使野外实习取得预期效果.每次出发前.都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性、事务性的准备工作。
1、指导实习的教师要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和制定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实习内容、方法、步骤、路线、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
太行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一、引言2023年8月20日至8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太行山自然地理实习活动。
此次实习由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组织,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太行山的自然地理环境,提升野外考察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习的总结与反思。
二、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我们学习了太行山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
其次,我们了解了实习期间需要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如GPS、水准仪、罗盘等。
最后,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路线、实习内容、安全注意事项等。
2. 实习过程实习期间,我们按照计划分批次前往太行山的各个实习地点。
以下为实习过程中的一些亮点:(1)地质地貌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太行山的多个地质地貌景观,如峡谷、断层、溶洞等。
通过对这些景观的观察和了解,我们掌握了太行山的地质构造、地貌演化过程以及相关地质现象。
(2)植被调查我们分组对太行山的植被进行了调查,记录了不同植被类型、分布特点、生长状况等。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认识到植被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气候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使用仪器对太行山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候要素进行了观测。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太行山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野外生存技能训练为了提高我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实习期间我们还进行了野外生存技能训练,如搭建帐篷、生火、取水等。
这些技能对于我们在野外遇到突发状况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此次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
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野外考察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各项活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使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 培养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识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增强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地理必修件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数据分析:运用 地理学原理和方 法,对数据进行 分析,得出结论。
报告撰写:将分 析结果整理成报 告,包括数据、 图表、结论和建 议等。
记录实习日记和绘制地图
实习日记:记录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发 现和思考
绘制地图:根据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测 量,绘制出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植 被等特征
实习日记的格式:包括日期、天气、地 点、观察内容、思考等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方法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实 习 前 的 准 备 03 实 习 中 的 实 践 操 作 04 实 习 后 的 总 结 与 反 思 05 实 习 的 安 全 注 意 事 项
1
添加章节标题
2
实习前的准备
确定实习目的和任务
明确实习的目的:掌握自然地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确定实习的任务:观察自然现象,收集数据,分析问题 制定实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地点选择、人员分工等 准备实习所需物品:如地图、指南针、放大镜、笔记本等
法和建议
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
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对实习过程的反思和改进 建议
展示和交流实习成果
制作PPT或报 告,展示实习 过程中的观察、 测量和数据分
析结果
准备实习总结, 包括实习目的、 方法、结果和
结论
与同学和老师 交流实习经验, 分享问题和解
决方案
结论:总结实习的收获和 体会,以及对未来学习和 工作的启示
参考文献:列出实习过程 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 站等资料
分析实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实习成果:收集到的 数据、观察到的现象、 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等
太行山写生实习报告
太行山实习报告这是第二次来太行山了,不过这次是老师带领我们全体同学为写生而来的。
太行山-概况太行山以它的磅礴气势,雄踞在河北河南和山西省之间。
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北起北京关沟,南止于黄河谷地,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
走向北东,长4000多公里,宽约l00公里左右。
一,景点1.在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有一个神秘的世外桃源——桃花谷风景区。
说它神秘是因为那里有三九严冬桃花开的桃花洞,三伏盛夏水结冰的冰冰背,有豫北346米的高瀑,还有潭瀑相连的飞龙峡……有诗为证“洞口桃花开雪里,岩头瀑布挂云中”。
真可谓洞天福地,人间仙境。
黄龙潭是桃花谷的精华所在,溪水叮咚,串满了清冷柔美的音符,潭水清澈见底,在阳光下放射出不同的色彩,仿佛所有的绿都蕴含其中,一潭的碧绿,一潭的清澈,一潭的明亮,一潭的传说。
山因此而滋润起来,鲜活起来,秀丽起来,神奇起来。
站在潭边,可以观看水底鹅卵石上的花纹,可以看到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真不知这是画中的水,还是水中的画。
当从镶嵌在悬崖上的铁梯上去,就可以看到黄龙潭的悬潭了。
悬潭四周高崖围合,犹如置身于一个葫芦中。
有景就有水,有水就有潭,当我们遥看对面那条飞流直下的瀑布,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太美了!桃花谷那巍峨屹立、直上云霄的巨峰,雄奇茫茫的恢宏气魄,淳厚质朴的浓郁乡情,孕育了多少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无数游客走进桃花谷,体验自然,感悟神奇。
2.王相岩景区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初到王相岩从门外看,整个景区被左右两侧峭壁环绕,形成了一个闭合性的围谷。
进得里面,过吊桥、爬栈道、始终沿悬崖边行走,那千级悬崖外的栈道,似乎没有尽头,感觉越往上越多,而且也越紧张,不过看周围幽谷深险,山势陡峻,雄岩壁立,还真应了那句--无限风光在险峰。
越过了几座山峰,看前面似险不可攀,而峰回转折处,绿色灌木丛中,险径忽现,行进在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的绿树之中,心情也就舒畅了许多。
豫北野外实习报告
豫北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豫北地区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地理学的实践性,同时也让我们对豫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豫北地区的太行山脉,进行了山地地貌的观察和测量。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地形测绘,通过实地测量,我们了解到了山脉的地形起伏和坡度变化。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山地的植被分布,了解了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类型。
实习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豫北地区的一个河流流域,进行了河流地貌的观察和研究。
我们沿着河流的上下游走了很长的路程,观察了河流的流速、流量和河床的形态变化。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了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以及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实习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了豫北地区的一个农业区,进行了农业地理的调查和研究。
我们参观了农田和农村,了解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科技应用情况。
通过与当地农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实习的第四天,我们来到了豫北地区的一个城市,进行了城市地理的研究和规划。
我们参观了城市的主要街道和功能区,了解了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
同时,我们还对城市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和解决办法。
实习的第五天,我们来到了豫北地区的一个工业区,进行了工业地理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参观了几个不同的工厂和企业,了解了当地的工业发展情况和产业链条。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的建议。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豫北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地理学的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观察和研究了豫北地区的地理环境,还与当地的人民进行了交流和互动,了解到了当地的社会和文化情况。
这次实习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地理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增强了我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太行山实训报告
学校课程安排,8~10周是专业实践考察,学校决定去太行山。
学习目的:通过外出(写生)进一步加强了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提高写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和拓宽写生对美的修养;同时锻炼我们在实践中意志力、吃苦精神、协作与友爱精神。
培养对自然界、风景、民居等建筑造型、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很多同学都把写生当作一种惬意之事,一种享受,去太行山?当然也有觉得非常痛苦的,因为是在山里面我刚开始去的时候去也觉得条件比较艰苦,本来就晕车还坐了那么久的汽车,然后看到的太行山也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然后吃的住的···反正那时候心情不太好。
??到那第一天老师们交代了一系列的注意事项,由于对山区的好奇心,上午老师并没要我们画画,而是让我们到附近转转,熟悉一下地形,顺便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山上树林丛丛,透出一股让人摸不透的神秘感,特别是早晨,当那第一缕太阳的光线照在山上的时候,我震惊了,被它那漂亮的色彩所吸引,陶醉其中。
忍不住想要表现它。
然后带着憧憬,带着冲动,拿着画箱拿着油画工具,开始了我的写生。
??由于第一次接触油画风景写生再加上太行山特征,总觉表现不出我看到时候的激情,才画一会儿就发下那光线变了,回想着那个时候的光线努力想表现脑海中的东西,发现手好像不听使唤,那个色彩跟理想中的总是不接近,正郁闷着呢,于是到吃饭的点了,收拾了下就回去了,反正第一张油画嘛,就当找找感觉。
然后也思考着自己出现的和该解决的问题,通过后几张的写生,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首先是时间问题,画风景油画并不同于我们以前在室内做画,早在印象主义出现前,绘画上的光多为画家按自己的需要在室内制造的人造光,即使是风景画也是先在野外写生后再回到室内完成。
自出现印象主义画派之后,油画风景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也越来越成熟。
这并非偶然和简单意义上的巧合,而是大自然的风光景物为油画中光色的表现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而油画色彩的丰富性和笔触的生动性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表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太行山大峡谷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太行山大峡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于2021年8月1日至8月15日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太行山大峡谷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深入了解太行山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2. 培养实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3. 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深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太行山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太行山大峡谷的自然景观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我们对太行山大峡谷的地貌、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地貌特征:太行山大峡谷地处太行山脉中部,地形复杂,山势险峻。
峡谷内峡谷、瀑布、山涧等自然景观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
(2)植被特征:太行山大峡谷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4.9%。
主要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丛等,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植被景观。
(3)水文特征:太行山大峡谷水资源丰富,有瀑布、山涧、溪流等多种水文景观。
其中,紫团洞瀑布、王相岩瀑布等瀑布景观尤为壮观。
2. 实地考察太行山大峡谷的人文景观实习期间,我们还对太行山大峡谷的人文景观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参观古迹、了解历史,我们对太行山大峡谷的文化底蕴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1)古迹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王相岩、紫团洞等古迹。
这些古迹见证了太行山大峡谷的历史变迁,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历史文化了解:太行山大峡谷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太行山大峡谷的历史文化,如红旗渠精神、曹操北征等。
3. 实地调研太行山大峡谷的旅游发展现状实习期间,我们还对太行山大峡谷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
通过走访景区、与当地居民交流,我们对太行山大峡谷的旅游产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1)景区发展: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
太行山环境艺术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太行山环境艺术实习于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河南太行山大峡谷进行。
实习地点位于太行山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为我们的环境艺术实习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创作实践,深入理解环境艺术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升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太行山的自然景观,还要关注其文化内涵,以期在环境艺术作品中体现出太行山的独特魅力。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进行自然景观考察和文化遗产调研。
自然景观考察组深入太行山大峡谷,观察山脉、河流、植被等自然元素,分析其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文化遗产调研组则走访了太行山地区的古村落、庙宇、石刻等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邀请了当地的环境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了他们在环境艺术创作中的心得体会。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环境艺术作品,了解了环境艺术在太行山地区的应用和发展。
四、实习成果与反思通过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太行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为我们的环境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努力将自然元素和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既具有太行山的特色,又具有艺术性。
实习期间,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创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与当地居民的沟通问题等。
在面对这些困难时,我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环境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学会了如何将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融入到环境艺术作品中。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将太行山的自然美和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在环境艺术作品中,为太行山的环境艺术事业做出贡献。
旅游实习报告太行山
旅游实习报告:太行山之旅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对旅游行业的深入了解,我于XX年5月19日至XX年6月8日,参加了在河南太行山大峡谷的写生实习活动。
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写生,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同时从地域特色中感知旅游的魅力,体验旅游行业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实习地点位于河南省的太行山大峡谷,这里是河南与山西交界的地方,地势险峻,风景秀丽。
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
在此次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太行山大峡谷的地理环境、地貌特征、植被分布等自然景观,同时也考察了当地的文化历史、民俗风情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三、实习内容及体会在实习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实地考察、写生和实践操作。
通过实地考察,我深刻感受到了太行山大峡谷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如悬崖峭壁、深邃峡谷、瀑布飞泉等,这些都是自然界赋予的独特景观。
在写生过程中,我努力将所观察到的景色描绘下来,提升了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此外,我还参与了旅游线路的规划、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服务的实践操作。
在规划旅游线路时,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在保护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提供旅游服务时,我学会了与游客沟通、解决问题,提升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技能。
四、实习收获及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对旅游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旅游不仅仅是欣赏美景,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身心愉悦。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同时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环境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反思中,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对旅游资源的了解不够深入,服务技能有待提高等。
未来,我将不断完善自己,为投身旅游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太行山实习报告
太行山实习报告1. 引言本文是关于我在太行山进行实习的报告。
太行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位于河北省和山西省之间。
我在太行山参加了一个为期两周的实习项目,从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2. 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之前,我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了解了太行山的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太行山地势崎岖,气候多变,这对我后续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我学习了一些关于太行山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地方的背景和人文特色。
3. 实习内容在太行山的实习项目中,我主要从事山地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
我参与了太行山的森林调查和植被监测工作,通过采集植物样本和观察野生动物的行为,了解太行山的生态系统。
我还参与了一些山地水源保护的项目,学习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太行山的认识,还掌握了一些实际操作技能。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森林调查和植被监测,学会了如何采集植物样本和分析生态数据。
同时,我还了解了山地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进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5. 实习心得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我在太行山的两周时间里,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太行山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次实习让我更加热爱自然,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6. 结语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太行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保护太行山的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太行山的重要性,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太行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它。
注意:本文不涉及Ai人工智能,仅为根据标题要求编写的文章。
太行山实习报告总结
太行山实习报告总结一、前言在我国河南省与山西省、河北省交界处,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山脉——太行山。
太行山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了解太行山的地理、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我们一行人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太行山实习。
二、实习内容1. 地理地貌实习在太行山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太行山的地质结构、地貌特征以及地形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太行山地区地势险峻,山势雄伟,峡谷深邃,河流纵横。
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观察,掌握了太行山的地貌类型,如峡谷、峰林、石壁、丘陵等,并了解了这些地貌的形成过程。
2. 生态环境实习太行山生态环境实习主要涉及植被、气候、水文等方面。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太行山的植物种类,了解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水质状况。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太行山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如森林退化、水源污染等,以及这些问题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3. 文化传承实习太行山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古代建筑、文物遗址,了解了太行山地区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我们还采访了当地居民,收集了关于太行山故事、传说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资料。
4. 社会实践实习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我们实习团队在太行山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如参与当地环保志愿者组织的清理垃圾、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协助当地政府部门进行乡村振兴规划,为当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等。
三、实习收获通过太行山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太行山地区的自然之美、历史之谜和文化之魂。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太行山地区在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实习总结太行山实习让我们对太行山地区的地理、生态、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太行山地理实习报告
太行山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太行山,作为中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地理分界线,以及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为了进一步认知地理学科,强化地理观念,构建地理思维,巩固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的地理野外考察意识,我们学院组织了一次赴太行山的综合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时间为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9日,参与实习的有2022级地理科学专业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全体学生。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在专业教师团队的指导下,分组完成了地质地貌调查、土壤剖面制作和分析、区域自然要素野外记录和描述、区域植被调查等实习内容。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方法的学习,我们巩固了所学的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目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太行山的地质地貌特征,观察了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变化,了解了太行山的地势对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太行山地区的村庄,了解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和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太行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地理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自然现象,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实习也让我们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相互帮助,也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太行山地理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习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太行山的地理特征,也让我们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本次实习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地理学科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以太行山实习经历为鉴,勇于探索,不断追求卓越,为地理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行山实习报告
太行山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太行山地处中国北方,位于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
太行山地区多山多岭,地势险峻,气候多样,是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
本次实习是由我所在大学的实习团队组织的,目的是让我们学生亲身体验太行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并参与当地的实践活动,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实践经验。
二、实习目标本次实习的目标有以下几点:1.了解太行山的自然环境:包括山脉地理特征、气候变化情况和生态系统的特点等。
2.了解太行山的人文历史:包括当地的文化遗产、历史传统和民俗风情等。
3.参与当地的实践活动:包括农业体验、生态保护工作以及社区服务等。
通过实习,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太行山的认识,培养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同时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和成果1. 自然环境的探索我们首先进行了对太行山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探索。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穿越了茂密的森林,攀登了峻峭的山峰,感受到了太行山的雄奇之美。
我们还观察了当地的植被和动物,了解了太行山的生态多样性。
在太行山脉的山巅,我们远眺了连绵起伏的山脉和蔚蓝的天空,领略了壮丽的自然美景。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太行山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保护区域的水源、土壤和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人文历史的了解为了了解太行山的人文历史,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我们去了有名的古村落,领略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
我们还参观了博物馆,了解了太行山地区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
太行山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也有机会与当地的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太行山地区的人文底蕴。
3. 实践活动的参与除了探索自然环境和了解人文历史,我们还积极参与了当地的实践活动。
我们在农场体验了耕作种植的过程,体验了农耕文化的魅力。
我们还参与了生态保护工作,帮助清理垃圾、栽种树苗,为太行山的生态环境做出了一点贡献。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前百自然地理是地理科学系地理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实施自然地理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巩固、增加自然地理知识,印证课堂、书本理论,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技能和野外调查研究方法,而且为今后地理教学、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环境调研等积累深厚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一般方法一、目的要求1.建立认识、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一般思路2.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类型判断的方法3.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观察调查方法4.能够对观察到的地理事物进行成因分析5.学会运用和绘制有关地理图表6.写出有一定见地的实习报告二、基本内容、方式与阶段(一)基本内容本实习对应的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地质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以各部门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调查、自然地理综合现象的考察、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为主要内容。
(二)主要方式集中时段,长途实习。
时间一般安排在自然地理相关课程基本完成以后,约两周时间。
主要方式有两种:基地模式:即选择自然地理现象比较典型、研究比较深入、资料比较齐全的地区。
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年复一年安排学生在此实习。
在基地中,选择成熟的线路和典型剖面进行比较细致的考察分析。
点线模式: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经十多年的摸索、试验,在自然地理的野外实习中,已形成了一整套点、线、面相结合,沿途考察地理环境的实习模式。
即:根据自然地理教学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安排设计野外实践教学。
根据需要与可能,安排实习区域,进一步选择高效,经济、实用的路线,确定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实施具体考察。
同时沿途考察地理环境,随时随地开展教学。
野外实习的区域、实习路线、考察点不是长期固定不变,而是根据情况变化和课程需要加以选择设计。
实施全过程野外教学:收集资料、课堂简介实习区与实习内容、沿途讲解介绍、途中地理现象(随时停车)的考察分析、实习区域专题自然地理要素的考察调研、定点自然地理要素考察分析、室内资料整理、撰写野外实习报告。
太行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太行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地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组织下,于2023年6月24日至6月28日,对太行山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大家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自然地理知识,培养我们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习地点及实习内容太行山,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山西省与河北省、河南省的分界线。
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对太行山的地貌、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观察和调查。
1. 地貌实习:我们参观了太行山的山脉、峡谷、悬崖等地貌,了解了太行山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太行山的地貌多样性,如峡谷的狭窄、悬崖的险峻等。
2. 植被实习:在太行山地区,我们观察了不同海拔、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植被分布,了解了太行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种类的识别和生态环境的评估。
3. 土壤实习:我们选取了不同地形、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土壤样本,进行了土壤剖面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太行山土壤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4. 水文实习:在太行山地区,我们考察了河流的起源、流向、流域面积等水文特征,分析了太行山水文与地貌、植被、土壤等因素的关系。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太行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中,提高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 团队协作: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
3. 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其成因和特点,提高了我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4.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太行山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加懂得了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摘要:本次野外实习是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
实习地点选择在某山区,通过观察山地地貌、水文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引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地貌、天气气候、动植物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本次野外实习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
二、实习过程1. 山地地貌观察:我们对山地地貌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山峰、山谷、地势起伏等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水文地貌实验:我们选取了一条山间小溪进行水文地貌实验。
通过测量河流流速、水位、水质等参数,并采集河水样本进行化验,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貌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对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被、动物分布等。
通过观察和采集样本,我们了解了山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规律。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
我们掌握了山地地貌、水文地貌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和调查技巧,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同时,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本次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我们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了实践技能。
但是,仅凭这次实习还远远无法涵盖自然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并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由于实习内容的具体性质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二)在本周的自然教学户外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有关生态保护的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学校的生态保护俱乐部组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系统。
(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这次实习我们分别去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龙王洞、沙堤及老道湾这些地方。
张家界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区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
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
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动物有娃娃鱼(金鞭溪)、独角兽、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猕猴、灵猫等。
在____(省、市、区、县)区境内,由于受地理、地层、构造、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观。
____(省、市、区、县)位于____(省、市、区、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东经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纬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间,东接石门、____(省、市、区、县),南邻____(省、市、区、县),北抵____(省、市、区、县)的鹤峰、____(省、市、区、县)。
市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
全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
____(省、市、区、县)的地层复杂多样,造化了当地的特色景观。
(1)(2)在这次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中,我还想着重描述下我所看到的天子山和袁家界。
山位于武陵源境内北部,它东自深圳阁起,西至将军岩止,绵延近40公里。
南边张家界,东南与索溪峪相接,属开展陵源三大景区之一。
天子山面积67平方公里,最高点昆峰海拔1262米,最低占领泗南峪海拔534米,天子山地处开展陵源腹地,地势高,四面都可观景,具有授视线长,画面宽阔,景层丰富等特点有人评价:"谁人识源",她峰多、峰高、峰剞,真是峰外有峰,峰中有峰。
天子山素有"云雾、月霞百、日、冬雪四大剞观。
袁家界位于杉刀沟北麓,地处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海拔1000余米,四周陡壁悬崖,矗立在武陵山区之中,恰似乎地突起高台。
是以石英岩为主构成的一座巨大而较平缓的山岳。
2012太行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
2012年地理科学专业太行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2012年10月15日,2011级地理专业119名学生,在张吉献院长带领下,由刘青利老师、张宏良老师、孔飞老师和冯凤英老师组成自然地理实习团队,顺利完成了为期五天的野外实习。
一、基地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内容有“中国龙脊”之称的太行山,是中国地势第二大阶梯和第三大阶梯的分界,中国气候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东部湿润区半湿润区与西部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分界。
从地貌上看是一个以山地为主,兼有黄土丘陵、山间盆地分布的复合山地地貌。
地貌类型齐全,地质剖面典型,岩石类型齐全,地层完整,出露良好,地理信息集中,自然要素联系紧密,是华北地区天然地质地貌博物馆,是优异的自然地理实习基地。
本次野外实习采用点线结合以点为主的方法,以实习线路为基本线索,以基本地段和典型考察点为重点,深入研究,揭示规律。
在路线考察中应用综合考察序列方法,即沿实习线路绘制剖面图,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要素绘制出来,典型地点作师生详细考察、老师讲解、学生记录和提问、质疑和互相讨论等手段,旨在重点掌握自然综合体的成因、特征和构景规律。
主要考查内容包括:1.实地考察了解南太行山山区域地质地貌概况;野外正确辩别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侵入岩与喷出岩及其中主要矿物类型;正确使用罗盘等设备识别和确定南太行山典型岩层、构造及其产状要素、接触关系;根据实习调查资料,分析太行山地壳运动的一般特征;2.认识太行山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太行山峡谷水系发育与变迁,地貌与岩性、断裂的关系,观察地貌的分异与分布规律;观测山区河流沉积物特征;调查以石板沟、漳河、红旗渠附近的河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调查太行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川地貌类型、特征及其分布3.考察本地区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分布规律;考察植物分布与岩性的关系,观察山地与平原(低地与高地)、阳坡与阴坡植被特征,分析植物生态和环境的关系。
4.观测当地的土壤剖面,第四纪黄土剖面观察,采集和处理土壤取样;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结构特征和PH值;根据土壤剖面分析土壤的成土过程。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实习地点选在了风景秀丽的XX山脉,这里地势复杂,生态环境多样,是进行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理想之地。
在为期一周的实习中,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样本采集、数据测量和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和记录了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实习的第一项任务是对XX山脉的地形地貌进行观察。
我们利用地形图和GS定位设备,对山脉的主要峰峦、河流走向以及不同地貌类型进行了精确测绘。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地形受古代冰川作用影响显著,山谷和山脊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气候方面,我们通过设置自动气象站,连续记录了实习期间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数据。
结合历史气候资料,我们对XX山脉的气候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表明,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适中的特点。
水文状况的调查则主要集中在山脉中的河流和湖泊。
我们对水质进行了采样分析,了解了水体的化学成分和营养盐水平。
同时,通过流速仪测定了河流的流量,探讨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策略。
土壤和植被的调查是实习的另一重点。
我们采集了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土壤样本,分析了土壤的类型、结构和肥力状况。
在植被调查中,我们记录了多种植物群落的分布情况,并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评估。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关注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通过访谈当地居民和收集资料,我们了解到过度放牧、非法狩猎等行为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这促使我们在报告中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我们将所有数据和观察结果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份详尽的实习报告。
报告中不仅包括了具体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结论,还附有图表和照片,直观展示了实习成果。
大峡谷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实习成为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峡谷的旅游资源,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7月1日至7月15日,在位于我国河南省的太行山大峡谷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太行山大峡谷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基本情况;2. 学习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3. 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 增强对旅游业的认识和热爱,为今后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地理环境考察太行山大峡谷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部,地处太行山脉南部,是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的过渡地带。
实习期间,我们实地考察了峡谷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地理环境。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太行山大峡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历史文化考察太行山大峡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峡谷内的多个历史遗迹,如王屋山、仙翁山、盘龙洞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太行山大峡谷在古代曾是道教圣地,许多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迹。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3. 旅游资源考察太行山大峡谷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红色旅游、休闲度假等。
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考察了以下旅游资源:(1)自然景观:大峡谷内的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奇峰异石、清溪碧水、云海日出等。
我们实地考察了太行山大峡谷的主要景点,如红岩绝壁、一线天、挂壁公路等。
(2)人文景观:太行山大峡谷的人文景观包括古建筑、古村落、摩崖石刻等。
我们参观了王屋山、仙翁山等历史遗迹,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3)红色旅游:太行山大峡谷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我们参观了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等红色景点。
(4)休闲度假:太行山大峡谷的休闲度假资源主要包括温泉、漂流、登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内部资料,禁止流通太行山大峡谷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建筑与测绘工程系二零一三年五月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第一章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概述第一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从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的教育阶段。
社会对学生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认知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以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上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任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普遍的原理,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
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常错综复杂。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得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部分要素的调查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观察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
所以,野外实习是当代大学生素质训练的内容之一,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本次自然地理实习的专业为09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2班,09级地理信息系统1班,10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10级地理信息系统1班,共188人。
第二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工作方法与基本要求野外实习一般分为出发前的准备;野外观察、观测、调查;室内资料整理;编写实习报告等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要求各不相同,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
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野外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使野外实习取得预期效果,每次出发前,都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性、事务性的准备工作。
1、指导实习的教师要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和制定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实习内容、方法、步骤、路线、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
2、向学生介绍实习地区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收集、查阅实习地区的有关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等有关文献资料和图件,让学生对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在野外实习和独立观察判断。
3、准备好必需的仪器用品和装备,如地质包、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样品袋、野外记录本、文具(2H铅笔、红铅笔、量角器、三角板、小刀等)以及饭具、饮水用具、遮阳用具、登山用鞋等生活用品。
二、实习路线和观测点的选择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要尽可能多地观察自然地理要素的典型地段、现象和剖面,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野外实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调查区的路线调查和代表点的观察。
实习路线布置可以为线状、网格状、环状、放射状等,确定原则是:1、尽可能不走重复路;2、能穿越实习地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3、能尽量多地观察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多种类型;4、能穿过典型的剖面、类型。
地点或露头;5、切过阐明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装着界线、山顶、谷底等;6、注意地貌走向的路线选择,如横越河谷、冲沟、海岸,进行剖面或路线调查。
观测点的选择在野外实习中十分重要。
一个好的观测点,特别是那些能观察到实习地区具有代表性自然地理要素和结构的观测点最有意义。
因此,观测点的选择要典型和具有代表性。
通过这些观测点的观察,能印证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大部分,并能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新的问题。
例如,能说明实习地区发育历史的关键地点,能观察大范围景观的制高点以及能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转折点等(如山顶、分水岭、河谷)。
前人实习用过的剖面或地点。
各地区自然地理结构复杂程度差异较大,相应的观察点的分布也应作适当调整,如在高差变化较大的地区、湖泊河流频繁交替的地区等结构复杂的区域要加密观察点。
在进行野外实习之前,要将实习路线和观测点告诉学生,以便做好准备,随时注意观察沿途周围的情况,捕捉有意义的自然地理现象。
3、野外实习观察和记录无论是正式的野外工作,还是野外实习,野外记录都是宝贵的原始资料,是以后进行研究分析的重要依据,也是实习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不能丢失或污损。
记录内容要真实、详尽,文字通顺、条理清楚,图文并茂。
记录格式如下:记录前,先写下当日“日期”和“天气”;记下“实习路线”,即当日实习计划走过的路线,例如:路线一实习驻地—虹吸管再记下当日计划的“实习内容”;例如:实习内容:1、观察虹吸管的地貌、地层;2、练习罗盘的使用方法;3、…………001(观察)点位置:描述:1.……2.……4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观察点多设在岩层出露好的地方,常常有许多地质内容,如岩石、古生物、地层和构造等,记录时应分门别类、顺序地将观察的资料详尽反映在笔记中。
第二天的实习记录要从新的一页开始。
对于初次进行野外实习,刚开始时野外观察常常不知从何做起,它不同于课堂上听课记笔记,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都会有变化。
因此在野外一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野外观察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腿要勤,多观察一些自然现象;而是眼要勤,多观察,多搜索,尤其对周围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善于发现问题;三是手要勤,多亲自动手摸、采、碾、压,感觉和判别差异,尤其对土壤、岩石的性质、粒度、硬度、胶结度等,从中发现某些特殊性能以及时记录;四是脑要勤,多联系课堂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比较;五是口要勤,多请教指导老师,多互相切磋。
自然现象及其复杂而富于变化,对一个自然现象的观察不可能毫无遗漏,对它的认识也不可能绝对正确,为了认识得更准确,要多开展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同时,在记录是要力求观测点位置记录具体、明确;描述现象力求准确、简要、少遗漏;观测点编号要统一,且要与图上的编号一致;要用铅笔记录。
以防雨水浸湿、失效。
第三节地质罗盘的使用地质罗盘用途广泛,借助它可以确定方位、测量地形坡度、测量各种面状要素(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线状要素(如褶皱枢纽、线理、断层擦痕等)的产状等,以确定各种构造面和构造线的空间位置,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备工具。
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一、认识地质罗盘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大同小异,主要功能也都相同。
其结构如图 1所示。
磁针——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
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刻度环---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 10°一记,连续刻至360°,0°和 180°分别为 N 和S ,90°和 270°分别为 E 和 W ,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 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角度刻度环----专用来读倾角和 坡角指数。
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二、罗盘校正 图 1罗盘结构图一般情况下,地球上的某点的磁子午线并不与真子午线重合,磁北方向偏离真北方向的角度叫做磁偏角,一般以 i 表示。
如果磁北方向在真北方向以东,叫做东偏,规定为正角; 如果磁北方向在真北方向以西叫做西偏,规定为负角,见图 2。
在使用罗盘时,必须进行罗盘校正。
罗盘校正的方法是东偏多少度,则将刻度环顺时针旋转多少度;西偏多少度,则将刻度环逆时针旋转多少度。
若东偏 5°,则将 5°刻划线调至对准罗盘北端标记线即可,见图 3红线所示。
校正前,0°位于照准点或长照准中心合页中心 线的位置;校正后, 0°已调离照准点或长照准中心合页中心线的位置。
如北京地区西偏 5°50′,则将 355°10′刻划线调至对准北端标记线即可。
经校正后磁偏角的罗盘可直接用于 测量方位角。
图3 罗盘校正后 三、测量面状要素产状6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图5面状要素的产状三要素面状要素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表示,如图5。
测量岩层走向时,可选择一代表性的面,将罗盘长边(即侧边)平行于走向线并紧贴于面上,并使罗盘水平,此时南针两端的指数都为走向方位角,如图6所示。
测量要点:将罗盘侧边紧贴于待测面上;保持罗盘底座水平;此时罗盘磁北针和磁南针指数均是待测面走向。
走向线图6测量倾斜面走向示意图测量倾向时,可将罗盘盖(带反光镜一侧)紧贴于待测面上,并使罗盘水平。
如图7所示,长照准合页即指向岩层倾向的方向,这时罗盘的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待测面的倾向。
个别情况下,罗盘在待测面底面测量时,反光镜一侧指向倾向方向,此时磁南针所示的刻度为待测面的倾向。
走向线真倾斜线倾向线图7测量倾斜面倾向示意图测量要点:将罗盘反光镜边紧贴于待测面上;保持罗盘底座水平;此时罗盘磁北针指数是待测面倾向。
测量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于真倾斜线(即倾角最大方向)并紧贴于待测面上,保持罗盘直立,转动长水准使水泡居中,此时倾斜刻度盘上的读数即为倾角,见图8。
走向线真倾斜线图8测量倾斜面倾角示意图测量要点:将罗盘侧面紧贴于待测面上,长水准朝下;使罗盘底座直立,即平行于真倾斜线;转动长水准使其水泡居中;此时角度刻度盘上的刻度即为倾角。
四、使用地质罗盘注意事项1.使用和保管地质罗盘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其与铁制品接触,以免磁针失去磁性;不能受潮,以防磁针或顶针生锈不能灵活转动;用完后要锁定磁针固定器,以防磁针自由转动磨损顶针。
2.在测量走向、倾向时,一定要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水泡居中),这样磁针才能自由摆动。
3.在测量倾角时,务必要保持罗盘直立,长水准器水泡居中,这样测量的角度才比较准确。
第二章太行山大峡谷地区自然地理情况简介第一节大峡谷基地简介有“中国龙脊”之称的太行山,是中国地势第二大阶梯和第三大阶梯的分界,中国气候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东部湿润区半湿润区与西部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分界。
8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太行山是中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山脉。
古称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
它北起河北省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的黄河岸边与呈东西向展布的秦岭山脉相连。
总体走向自河南省济源市、焦作市、林州市呈近东西—北东—北北东的弧形变化,因此林州市的林虑山与焦作市的云台山同属于太行山系。
太行山大峡谷即孕育其中,也称为林州大峡谷,位于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林州市西侧太行山区东缘,北至十孔渡槽,西至省界,南至石板岩乡界,东至平板桥。
包括石板岩乡的全部和周边乡镇的部分,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景区属林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