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篇一: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题库组织行为学试题库简答题3.管理中如何利用气质差异?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进行管理。
具体来讲,在管理中可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来考虑应用气质差异。
在这些范围内应用气质差异应考虑以下原则:气质绝对性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4.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录用选拔,全面考察;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培训提高,两者兼包;考核评价,因岗异样。
5.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行为预测;量材而用,因材施教。
6.需要、动机、行为有什么联系?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
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有了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
事实上,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产生某种动机,要使需要产生动机,首先需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人在每时每刻都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其强烈程度不同,只有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动机。
当人们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产生不安之感,这就称之为意向,意向还不足以被人意识到,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转化为愿望,需要的强度达到强烈的程度,便成为内推性因素;其次环境中还要有能使需要得到满足的目标,即外拉性因素时,才能引发动机。
此外,即使同一需要,在不同的诱因作用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动机。
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
因为一个人同时可以有许多的需要和动机。
一般而言,多种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其中一种需要是最强的,被称为主导需要。
在这种主导需要驱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但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优势动机实际产生行为。
12.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有哪些?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大,报酬低时,可能会采取以下的某一措施或几个。
设法降低自己的贡献;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设法增加他人的贡献;谋求降低他人的报酬;改变比较对象。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小,报酬大时,主要是增加投入,提高质量。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答: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3、增强工作满意感的方法有哪些?答: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增强工作满意感:(1)使工作变得有趣;(2)给予公平的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3)从兴趣和机能的角度把人和工作匹配起来;(4)设计工作使得员工兴奋和满意。
4、什么是气质?简述气质差异的作用。
答: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各种气质类型往往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一面。
许多行业,尤其是某些特殊的行业,对人员的气质行为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人们能够从事较适合其气质特征的工作,则能扩大气质类型积极的一面,而缩小其消极的一面。
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人们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
因此,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安排人们的工作。
可以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考虑应用气质差异。
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5、简述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答: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其一,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其二,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组织行为学》题库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1 单选题1.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的科学。
A. 人B. 组织C. 人与组织相互关系D. 组织内部结构1.2 多选题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A. 个人能力B. 工作环境C. 薪酬福利D. 组织文化E. 管理风格二、简答题3. 请简述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4. 请简述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三、案例分析题5. 请分析以下案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某公司部门员工最近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公司领导希望找到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四、论述题6. 请论述组织行为学在提高组织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7. 请论述组织行为学在员工培训与发展中的应用。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B、C、D、E二、简答题3.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等。
4. 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在于:帮助组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组织竞争力、促进组织发展等。
三、案例分析题5. 可能原因:员工满意度低、组织文化不良、管理风格不适合、工作环境不佳等。
建议:提高员工满意度、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调整管理风格、改善工作环境等。
四、论述题6. 组织行为学通过研究个体、群体、组织结构、文化、领导力等方面,有助于组织发现并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组织竞争力。
例如,通过了解员工需求,提高员工满意度,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组织效率;通过培养领导力,提升组织管理水平等。
7. 组织行为学在员工培训与发展中的应用体现在:根据员工需求进行培训设计,提高培训效果;关注员工职业发展,提供晋升机会;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等。
组织行为学简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组织的基本涵义。
2.简述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3.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4.解决冲突的技术主要有哪些?5.组织老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6.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是由什么决定的?a:多科学性决定的;b: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c:由管理的两重性所决定。
7.简述“X理论"的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方式。
内容——----a: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没有抱负;b:安全需要最重,自我中心;c:反对变革。
相应的管理方式—---—-—a: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b:金钱是最主要的激励手段;c:关心任务而不关心职工8.简述群体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
群体在其长期的依赖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
9.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年龄结构:应是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b:智能结构:必须有创造能力强的思想家、组织能力强的组织家和实干精神强的实干家组成的班子结构;c:专业结构:必须把具有不同特长的内行、专家进行合理配置;d:知识结构:班子成员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知识水平;e:个性性格结构:班子成员性格气质应具有多样互补性。
10.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有哪些?a: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这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的基本标志;b: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c: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d: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16.简述人的行为的特点。
17.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18.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19.简述选择沟通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20.简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21.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22.简述“领导”概念包含的四种重要含义。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绪论一、单选题1.()认为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组织和人类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本身。
A.里基.W格里芬B.陈国权C.泰勒D.梅奥2.()认为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A.陈国权B.关培兰C.罗伯特.维卡D.富兰克林.斯克伯兹3.()即个体在组织中因角色地立或不同的情境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
A.个体心理B.个体行为C.群体心理D.群体行为4.()研究处于社会中的人的行为。
A.社会学B.政治学C/心理学D.人类学5.()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A.《科学管理原理》B.《心理学与工业效率》C.《大教学论》D.《管理心理学》6.()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中。
A.《科学管理原理》B.《心理学与工业效率》C.《心理学年鉴》D.《管理心理学》7.()首先采用了“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
A.里基.W格里芬B.莱维持C.泰勒D.梅奥8.()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A.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分析法D.实验法二、多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个体心理与行为B.群体心理与行为C.组织行为D.领导行为E.生物行为2.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格里芬B.莱维特C.泰勒D.梅奥E.韦伯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人”的观点认为,工作的主要动机是()A.证明自身实力B.获得经济报酬B.实现社会价值D.打发空闲时间2.“经济人”假设是以()为基础的。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浪费主义哲学C.享乐主义哲学D.虚无主义哲学3. “社会人”学说认为管理工作要以()为中心。
A.人B.物C.执行力D.行为4.“社会人”假设主张的管理方式是()A.服从管理B.相互参与C.参与管理D.共同管理5.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是复杂多变的,难以进行统一、明确的概述属于()的观点。
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总结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管理人员不应只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整体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3)在实施奖励措施时,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管理人员要起到对上级和下级联络员的作用。
(5)主张“参与式”的管理方式。
3、“自我实现人”的需要层次论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关注重点的变化,由关注人的因素转到关注工作环境的因素上来。
(2)激励方式的变化,认为只有内在的激励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管理制度的变化,主张管理权限的下放。
(4)管理职能的转变,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为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条件。
4、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目的性(2)自主性(3)连续性(4)可塑性(5)持久性(6)社会性5、价值观的作用有哪些(1)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依赖程度的核心衡量指标。
(2)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管理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分析。
(3)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对哪些不被其所在组织或群体接受的行为、态度和信仰进行合理化,以解决内心的冲突。
(4)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6、态度在工作中有哪些作用?(1)调整功能(2)自我保护功能(3)价值体现功能(4)知识功能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挑战性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的工作环境(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8、知觉的特征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9、知觉偏差的类型有哪些?(1)首因效应:第一次留下的深刻印象。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绪论一、单选题1.()认为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组织和人类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本身。
A.里基.W.格里芬B.陈国权C.泰勒D.梅奥2. ()认为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A.陈国权B.关培兰C.罗伯特.维卡D.富兰克林.斯克伯兹3. ()即个体在组织中因角色地立或不同的情境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
A.个体心理B.个体行为C.群体心理D.群体行为4. ()研究处于社会中的人的行为。
A.社会学B.政治学C.心理学D.人类学5. ()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A.《科学管理原理》B.《心理学与工业效率》C.《大教学论》D.《管理心理学》6.()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中。
A.《科学管理原理》B.《心理学与工业效率》C. 《心理学年鉴》D. 《管理心理学》7. ()首先采用了“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
A.里基.W.格里芬B.莱维持C.泰勒D.梅奥8. ()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A.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分析法D.实验法二、多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个体心理与行为B.群体心理与行为C.组织行为D.领导行为E.生物行为2.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格里芬B.莱维特C.泰勒D. 梅奥E.韦伯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 “经济人”的观点认为,工作的主要动机是()A.证明自身实力B. 获得经济报酬B.实现社会价值 D.打发空闲时间2.“经济人”假设是以()为基础的。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浪费主义哲学C.享乐主义哲学D.虚无主义哲学3. “社会人”学说认为管理工作要以()为中心。
A.人B.物C.执行力D.行为4. “社会人”假设主张的管理方式是()A.服从管理B.相互参与C.参与管理D.共同管理5.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是复杂多变的,难以进行统一、明确的概述属于()的观点。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ZUCC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描述三个基本管理技能,并提供一个可以用这些技能处理企业的衰退时期的重点的工作场所的例子。
答:这三个基本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的能力。
在企业衰退时期,人际能力在激励员工方面是至关重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减少。
技术技能可以在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产量方面发挥作用,概念技能,可以用来寻找小的细分市场,分析该行业情况,保持企业继续盈利。
2)解释弗雷德?卢森斯区分成功和有效的管理者。
答: 弗雷德?卢森斯认为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
有效的管理者被定义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成功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而有效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沟通技巧。
3)为什么在我们试图理解组织行为时,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是重要的?答: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系统研究包括一些重要的事实和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预测行为的基础。
也就是说,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行为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4)通常怎么样确定组织行为学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答: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者历来强调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
今天,工作场所偏差行为和组织公民已经被添加到该列表。
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
自变量分为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的变量包括个人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个性、情感、认知、个人决策、学习、和动机。
群体变量包括沟通、领导、权力和政治。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畴?A. 组织结构B. 组织文化C. 组织变革D. 市场营销答案:D2.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哪项?A. 观察法B. 案例研究C. 实验法D. 宏观分析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目标?A. 提高组织效率B. 促进组织变革C. 增强组织竞争力D. 提升个人绩效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组织结构D. 组织文化答案:C5.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以下哪项?A. 员工需求B. 员工满意度C. 组织环境D. 所有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要解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畴。
答案: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及其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组织效能的影响的学科。
其研究范畴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
2. 请简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案例研究、实验法和宏观分析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或群体行为来进行研究;案例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具体组织或事件来揭示组织行为的规律;实验法是通过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些变量来研究组织行为;宏观分析则是从宏观角度分析组织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3. 请简要阐述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目标及其意义。
答案: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组织效率、促进组织变革、增强组织竞争力。
这些目标的意义在于: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提高组织效能,提升组织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请简要说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
答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
这些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组织效能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运行和发展。
通过研究这些对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组织行为,为组织管理和组织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最全题库
同济大学闻贡源出品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何意义?研究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有:(1)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2)有利于本人和组织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3)有利于组织和本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计划,鼓励自我控制自己前途和命运(4)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群体决策有哪些方法?群体决策的方法有:①头脑风暴法②德尔菲法③提喻法(哥顿法)④方案前提分析法⑤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人手。
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
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练;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现在消极方面。
压力的消极作用集中表现在对健康和工作绩效的损害方面,这种损害程度同控制能力及个人对压力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工作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样的压力在不同人的身上却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但经受的压力感水平过高,或中等水平压力感持续的时间过长,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采取行动。
其实压力感对于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并不直接,虽然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绩效,但他们仍然以为这种压力感令人不快.对付压力的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几条措施:(1)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2)通过员工个人的解决途径来减轻和抵消压力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1.职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2。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名词解释16、组织是指具有特定目标、资源和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17、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18、决策效能指对一个组织领导效率、直接效果以及社会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或影响。
19、气质是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内外向性等方面的一种受先天遗传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0、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和支持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或能力。
16、行为是指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人的行为是指人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做的反应。
17、领导效能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职位上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
即运用各种领导手段,实施领导活动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
18、价值观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19、组织文化是组织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组织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20、组织设计是对组织的结构、正式的渠道体系、分工、协调、控制、权利与责任进行评估和选择,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6、集权是指决策权一定程度的集中在组织系统中的较高层次的管理者手中。
17、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是对感觉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8、个性是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心理面貌的特征。
19、工作设计是在工作分析的信息基础上,研究和分析工作如何做,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如何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满意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0、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或内部动力。
简答题2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怎样理解它的含义?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环境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者的行为,以及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本身,以理解、解释、预测这些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从而改进、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简答题:1、如何理解组织的含义?答:组织的定义包含着多层内涵:1)组织是有一定结构的。
至少有两个人才谈得上组织;(2)组织有一定的构造方式。
组织内的个体是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的; 3)组织是有目的的。
这说明组织的存在是有具体意义的。
4)组织是以有规则的活动为存在方式的。
没有活动,目的就无从达到,组织也就名存实亡。
2、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答:管理同样具有多层含义:1)管理必然是群体活动。
至少有两个人才谈得上管理,才谈得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方面是相互对立而统一地存在的。
2)管理是有目标的,是为实现目标而实施的。
没有目标的管理是盲目的、没有意义的,也不会有效果。
3)管理是要使别人和管理者“一起”从事活动。
这是现代管理思想的体现,强调双方的感情沟通。
3、为什么现代管理离不开心理学?答:在组织中,人是核心因素,因为人是组织活动的执行者、组织目的的实现者。
人的问题解决不好,组织就隐于混乱。
4、Y理论的民主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答:(1)管理重点的转变;(2)管理人员职能的变化;(3)奖励方式的改变;(4)管理制度的改变。
5、Y理论在管理重点方面与人权关系理论和X 理论有何不同?答:“经济人”的假设只重视物质刺激因素,重视工作任务,轻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
“社会人”的假设看到了“经济人”假设的明显缺陷,反其道而行之,重视群体作用和人际关系,把物质因素放在次要地位。
“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又把注意的焦点从人的身上转移到工作环境上,但与“经济人”假设有重大区别:重点不是放在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和控制上,而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在这种条件下较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6、简述内控与外控型的人在工作中有何不同?答:外控型的人更容易对自己的工作不满,出勤率差,对工作的投入相对较低。
内控型的人则倾向于把组织的成绩归因于自己的作为,故易产生较高投入;一方面,内控者倾向于采取积极行动改变不满的现状,故易辞职,另谋高就;但另一方面,内控者表现较出色,容易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组织行为学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相关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并运用于管理实际以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个体行为:识人,用人,调动员工积极性;组织行为:机制,结构,整合,适应,变革,发展;领导行为:领导基础,领导功能,领导决策,领导有效性;群体行为:群体动力学机制,协调,整合,沟通,冲突,决策。
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有哪些?一、总体方法论: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进行研究.二、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三.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情景模拟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个案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1.组织设计的内容答: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职能分析和职位设计;2、部门化和部门设计;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分析及设计;4、决策系统的设计;5、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6、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7、控制系统的设计8、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划。
2.企业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几种?答:(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影响组织设计的重要因素。
(2)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的大小,对组织结构的选择也将带来影响.(3)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不同对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4)环境因素。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环境对组织结构形式也会带来重要影响。
3.简述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理论答:法约尔经营六职能: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管理五要素: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4.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答:必须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部门划分、工作专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和分权、正规化、职位界定职位描述等。
5.试述管理者应如何设计有效的工作团队。
答:工作团队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组成的团队。
工作团队的成员努力的结果是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37.简述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答:1)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
(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38.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等。
(2)群体成员资源。
主要包括能力和性格特点,(3.)群体结构。
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
群体任务。
39.简述集权型领导的主要特征。
答:(1)独揽决策权。
(2)单纯命令主义。
(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40.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1)产生动机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需要,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即个体身外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2)当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
(3)当内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
(4)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41.简述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
答:(1)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有关的,可以使人得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奖赏、责任感等。
(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环境或外部因素有关的,容易使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如工作条件、公司的政策与制度、工资等。
(3)激励因素可以直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保健因素缺乏时将引起极大的不满,但具备时也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因此,管理应强调激励_。
(4)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员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员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3)员工必须学会与上级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 简答题 集锦
2.组织行为学的五大特征是什么?多层次特征,多学科特征,科学化系统化研究特征,权变特征,实用性特征3.“一般情况下行为是可预测的,因此没有必要正式地研究组织行为”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答:一般情况下行为通常是可以预测的,原因是几乎每种情境中都存在着一些规则,使得行为的预测成为可能。
但是有必要通过正式的方法去研究组织行为,因为情境存在的一些规则有时候是不明显的,应用系统的方法来代替直觉预测,有利于提高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的准确性。
有必要对组织行为学进行正式研究。
5.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任职时间如何影响工作绩效?年龄与离职率、缺勤率、负相关、同生产率、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年龄:缺勤率方面,女性与男性相比,缺勤率更高。
婚姻:已婚员工与他们的未婚同事相比,缺勤率和离职率更低,对工作也更为满意。
任职时间:同生产率、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同离职率、缺勤率呈负相关6.你认为针对高层管理岗位而言,哪些能力对成功尤其重要?技术能力。
高层管理者应具备为企业经营管理与竞争战略发展的需要推荐与开发新技术的能力,对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有敏锐的洞察力,富有远见和技术创新精神。
经营能力。
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必须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
应变能力。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高层管理者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领导能力。
高层管理者要有领导威信和支配企业资源的权利,能建立一个有效的资源管理班子,既能指挥各部门的工作,也能对企业的政策和策略起领导作用。
8.描述间断强化的四种类型?固定比率强化,指当个体的反应累计到一个固定数目后,便给予奖励。
可变比率强化,指奖励根据个体行为的差异而发生变化。
固定间距强化,指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就给予一此强化。
可变时距强化,指根据时间分配奖励,但强化物确实不可预测的。
9.对比态度的三种成分。
答:认知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评价,是人对于对象的思想、信念及其知识的总和。
情感性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的或情感性体验。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简答题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按组织的性质分类,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五种类型。
2、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与实验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1)行为的自发性;(2)行为的因果性;(3)行为的主动性;(4)行为的持久性;(5)行为的可变性。
4、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是什么?能力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匹配。
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则:(1)能力阈限原则;(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3)能力互补原则。
5、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谁的理论观点相近?这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薛恩的复杂人性假设(权变模式)的观点接近。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薛恩于是提出了关于复杂人的假设,他认为以前人们对人性的假设过于简单化和一般化了。
按照复杂人的假设,主管人员应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掌握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管理方法上,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即一切随时间、条件、地点和对象变化而变化。
6、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1)情绪的调适。
①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
③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情感的培养要:①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的世界观。
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③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7、什么是激励?有效激励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有效激励应遵循什么原则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相关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并运用于管理实际以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个体行为:识人,用人,调动员工积极性;组织行为:机制,结构,整合,适应,变革,发展;领导行为:领导基础,领导功能,领导决策,领导有效性;群体行为:群体动力学机制,协调,整合,沟通,冲突,决策。
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有哪些?一、总体方法论: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进行研究。
二、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三.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情景模拟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个案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1.组织设计的内容答: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职能分析和职位设计;2、部门化和部门设计;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分析及设计;4、决策系统的设计;5、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6、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7、控制系统的设计8、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划。
2.企业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几种?答:(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影响组织设计的重要因素。
(2)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的大小,对组织结构的选择也将带来影响。
(3)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的不同对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4)环境因素。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环境对组织结构形式也会带来重要影响。
3.简述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理论答:法约尔经营六职能: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管理五要素: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4.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答:必须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部门划分、工作专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和分权、正规化、职位界定职位描述等。
5.试述管理者应如何设计有效的工作团队。
答:工作团队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组成的团队。
工作团队的成员努力的结果是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设计有新途径团队的步骤:1准备工作:管理者应当确定出应完成的任务及相应的工作目标。
2创造工作条件。
管理者应为工作团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组建团队。
有三个步骤:一是形成边界,阐明群体成员的资格条件;二是界定所期望的行为,管理者要明确哪类成员将负责哪类工作;三是使成员致力于完成自身的任务。
4“在线”帮助。
管理者要随时关注工作的进展情况,帮助群体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6.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答:权变理论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1)企业的结构模式选择,把企业看成一个开放系统,并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结构模式。
(2)管理方式的选择,在人事管理方面必须按照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3)领导方式的选择,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一切以企业的人物、个人和小组的行为特点,以及领导者和职工的关系而定。
7.简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答:1、正式组织是依照有关管理部门的决定、命令、指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建立的组织。
①正式组织的特点是:正式组织有明确的职权划分和等级结构,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决策建立的。
②正式组织的优缺点:正式组织的优点是,等级结构明确,决策程序化,可预期性强;缺点点是,筹集成本往往较高,适应变化能力较差。
2、非正式组织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等自发建立的组织。
①非正式组织往往没有明确的等级结构和职权划分,又称非正式群体。
②非正式组织的优点是,成员自主意识强,沟通良好,员工在非正式组织中能得到满足感。
其缺点是可能传播流言蜚语,鼓励消极态度和形成角色冲突等。
关键在于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导和管理。
8.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答: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的标准程序,这五个阶段是:1、形成阶段。
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
2、震荡阶段。
在该阶段,往往会发生群体内部冲突;3、规范化阶段。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4、执行任务。
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的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5、中止阶段。
群体开始准备解散,高效率不再是首要任务,注意力放到了群体的收尾工作。
9.群体与团队的区别。
答:1、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组合。
2、团队是指能够产生积极的协调作用、使团队的整体绩效大于个体成员绩效之和的群体。
3、从以上意义上讲,团队是群体的一种表现形式,群体的外延大于团体。
10.个体力量与群体动力之间的关系。
答:1、群体动力是指一个群体的成员共同追求群体目标的力量。
2、个体力量是指群体成员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决心和能力;3、群体动力可以理解为群体的所有成员追求群体目标的力量综合。
3、群体动力受个体力量的影响,但并不一定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它通常都要大于或小于个体力量的简单总和。
5、其原因就在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激励的作用。
11.何谓群体凝聚力?答:1、群体凝聚力指群体成员愿意在群体内工作并拒绝离开的吸引力。
2、表现在每一个成员的身上,就是成员对群体的向往、关心、珍惜和重视,是成员倾向于群体的向心力。
3、群体凝聚力的大小,取决于群体在满足成员物质、精神需求方面的功能任何。
12.简述从众行为。
答:1、从众行为指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性的行为。
2、群体规范能够给群体成员形成压力,使他们的反应趋向一致。
3、个体都渴望成为群体的一员,而不愿与众不同。
如个体对某见事情的看法与群体中其他人的看法很不一致,就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驱使他与其他人一致。
13.简述“领导”概念包含的四种重要含义。
答:领导是管理过程中的一项职能,是指引导和影响团队成员致力于从事与任务相关活动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重要含义:1、领导涉及领导者以外的其他人——员工或追随者。
2、领导涉及领导者本身和团队成员之间权力的不平等分配3、领导表现出使用不同权力以多种方式影响追随者行为的能力4、由于领导具有较大的权力,并能对下属施加影响,因此,作为一位真正的领导者应当有正确的价值标准,应当以身作则,应当为大众谋利益。
14.简述领导者的特质。
答:领导者有六种特质不同于非领导者:进取心;领导愿望;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和工作相关知识。
15.试述途径—目标理论所划分的领导方式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答:(1)指示型。
由领导者发布指示,下属不参加决策。
指示型领导让下属知道期望他们做什么,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予具体的指导。
当员工能力较低,愿意接受命令式的领导,并认为事务不属于他们的控制范围时,已采用指示型的领导方式为好。
对知觉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指示型的领导可能被是为累赘多余。
(2)支持型。
领导者对下属很友好,更多地考虑考虑员工的要求。
支持型领导十分友善,并表现出对下属需求的关怀。
当下属执行结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导致了员工的高绩效和满意度。
组织中的正式权力关系越明确、越官僚化,领导者越应该表现出支持型行为,降低指示型行为。
(3)参与型。
领导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
(4)成就指向型。
领导者为员工书里挑战性的目标,并表示相信员工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这种领导方式可以激励员工奋发进取,有望使下属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当任务结构不清时,成就导向型领导将会提高下属的努力水平,从而达到高绩效的预期。
16.简述领导风格的具体类型答:领导风格的具体类型包括:(1)独裁型(集权型)领导,指决策权基本集中在最高领导者的一种领导类型。
(2)民主型领导指除了少数重大问题由领导者做出决策外,一般决策由下属做出的一种领导类型。
(3)参与式领导是民主型领导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把人际关系协调放在首位,属于高关系、低工作。
(4)放任型领导指决策权基本授予下属,领导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和激励职能的一种领导类型。
17.正式信息沟通网络的类型有哪几种?答:正式信息沟通网络是指基于组织中的正式沟通渠道所形成的沟通网络。
有5种形式:(1)链式信息沟通网络。
信息像链条似地顺序传递,信息传递的速度较快。
(2)轮式信息沟通网络。
信息沟通的中心人物居中,其他成员通过这个中心人物进行信息沟通。
信息传递速度快,正确性高,领导者的地位非常突出,而其他成员的士气却很低(3)Y式信息沟通网络。
在这种网络中,也有一个中心人物,但其集中程度不如轮式信息沟通网络。
(4)圆圈式信息沟通网络。
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低,没有什么领导者,团体成员的满意感较高,但不容易形成稳定组织。
(5)全渠道式信息沟通网络。
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都较高,没有领导者,团体成员的满意感较高,但不易形成稳定的组织。
18.简述沟通障碍中接受者方面存在的障碍。
答:沟通障碍中接受者方面存在的障碍有:1.选择性知觉。
是指在沟通过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接受或者理解信息。
2.情绪。
3.缺乏兴趣。
4.缺少倾听的能力。
19.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包括?答: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包括:①运用反馈;②简化语言;③积极倾听;④抑制情绪;⑤注意非言语提示;⑥排除物理障碍20.影响沟通方法选择的因素有哪些?答:沟通方法指沟通双方在信息沟通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式。
影响沟通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沟通焦虑、所采用方法在传递信息方面的丰富性,以及所传递信息的常规性和非常规性。
1、沟通焦虑指因需要沟通而产生的紧张感。
2、沟通方法传递信息的丰富性指各种沟通方法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能力大小。
比较丰富的方式的特点:(1)同一时间能处理多种信息;(2)能实现快速反馈;(3)信息沟通双方能够直接接触。
面对面交谈传递的信息量最大,提供大量的信息线索、即时反馈和亲身接触。
3、信息内容是常规还是非常规。
2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类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答: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有五个层次,这些层次是:①生理需要:是指个人生存的需要,如吃、喝、穿、住等。
②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的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③社会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④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内部尊重因素有自尊等;外部尊重因素有地位、认可和关注。
⑤自我实现需要: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动,包括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就。
同时,马斯洛把5种需要分为高层次的和低层次的。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区分这两个层次需要的前提是:较高层次的需要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