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论语》十二章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习分析第一则。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①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②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
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论语·宪问》篇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帮助体会这一层的含意。
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2.学习第二则。
译:“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明确:这一则表明了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前四章; 2.继续研读课文五至十二章。
第 五子曰:子“学曰/而:时“习学之而,不不亦思//说则乎罔?,有朋思/自而远不方学来/,则不殆亦。/乐”乎?人 章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转折 迷惑 转折 有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分析文义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 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LORE M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 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 八子曰:子“曰学:/而时“习饭之疏,不食亦//说饮乎水?,有朋曲/自肱远/方而来枕,不之亦,/乐乐乎?/人 章不知/亦而不在愠/,其不中亦/矣君子。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名词作动词)吃 冷水弯着胳膊顺承
课文探究
LORE M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
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 六章子不曰愠: ,子人“不曰/学亦不//:而君堪时子“其习乎之?忧贤,”,哉不回,亦/也回说乎也/不?!有改一朋其/箪自乐食远。方,贤来一,哉瓢不,亦饮回/乐,也乎在?!陋人”不巷知,/而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饭• 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粗粮
乐趣 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正当手段
对于
分析文义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课文探究
LORE M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第 九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三之人,不行亦,/说必乎?有有/朋我/自师远焉方来。,择不亦其/乐善乎者?/人 章不知/而而不从愠之,不,亦其/君不子乎善?者”/而改之。”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 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 • 《论语》共20篇,东汉将 其列为“七经”之一,宋代 把它与《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 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 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圣人”。
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 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孔子 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 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 “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温故”是“知新” 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 键是“知新”。
本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
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对我们的学
习和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搜集、整理《论语》的其他篇章中出 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 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成资料卡在
班上交流展览。
《 论 语 》 十 二 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道德修养
1.掌握重点词。 (1)第一章:
时:按时。 知:了解。
(2)第二章:
说:同“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第三章: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耳顺:对此与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 的意见。 逾:越过。 矩:法度。
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2
12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过程与方法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难点解读各章语录,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方法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课前准备1.孔子的画像。
2.春秋形势图。
3.《论语》封面。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就是这众多文献巨著中的一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整理过《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三、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1)听清字词读音;(2)思考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属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中的哪一类内容。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课件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课文总结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军队
平民百姓
本章讲: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 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 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朗读节奏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译文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
变。”
第十二章
•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
名词的意动用法
(《雍也》)
朗读节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译文
孔子说:“了解这个知识的人,不如爱好这个知识的人;
爱好这个知识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本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之”只是一般的了解, “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 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第八章
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吃饭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乐趣
名词作动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正当手段
对于
这则语录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 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孔子谆谆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 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
。
2.第八章讲了什么? 本章讲了人的道德修养,要有正确的财富观。 3.第九章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他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 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第12课《论语》十二章1.易错字论.语(lún)不愠.(yùn)逾矩.(jǔ)罔(wǎng)殆(dài)一箪.食(dān)曲肱.(gōng)笃.志(dǔ)2.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悦,高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3.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把; 今义:可能、许可]4.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活用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新知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为乐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优点,长处)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5.一词多义为而知其6.文言句式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的人”)人不知而不愠(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动词“择”)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共二十篇。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12/12/2021
第三十页,共三十页。
2021/12/12
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课文(kèwén)品 读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 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fúyún)一样。”
• 孔子说:“几个(jǐ ɡè)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 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 自己的缺点。”
2021/12/12
第十页,共三十页。
自主(zìzhǔ)学习反馈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qízhōng)矣。不
2021/12/12
第十三页,共三十页。
课文(kèwén)品 读
• 我十五岁开始(kāishǐ)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能 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 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过法度。
孔子(kǒnɡ z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2021/12/12
第九页,共三十页。
自主学习(xuéxí)反 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
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
第九章
几个
走
好的方面,优点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于此, “在其中”。
他们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第十二章
广泛
子夏曰:“博 学 而
表示 坚定 笃并列志,切 问 而
近
表示 思,并仁列在
当前
其
中 矣。仁”德
恳切地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 (遇到不明事)恳切地提问并且多考虑当前 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从个人修养上讲坚定 信念、广泛学习。
总结
《
论
第7、9章
语
》
第1、4、5、12章
•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 “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 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 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 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 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 表”。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行的记录,共20篇。以 语录 体 和 对话 体为主,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 “四书”:
❖ 《论语》《大学》
❖ 《中庸》《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 《易经》《春秋》
第一章
•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 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了哪些是不 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 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句解:这句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长江没有回头浪,人老不能复少
年。时光像流水,一去不复返。在惜时的同时,感叹世事变幻之快。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构造
三人:几个人,多个人。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川:河流。 逝者:流逝的时光。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舍:舍弃。
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 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各自的想法大不一样,于是形成 不同的学说流派。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 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冲动人 心的学术争鸣。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之交的 “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 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以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 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 识形态的核心。
修身做人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第三章)
道德修养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2
问题探究1.第一章包含几层意思?各说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第一章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 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思路点拨:第一章有三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句“学而时 习之〞讲的是学习方法;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指志同道合的 人来了,不是为了聊天,而是为了互相探讨学问,共同进步,所以讲的 是学习乐趣;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人个 修养范围。
度的。“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翻译及文意理解
《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一遍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子曰:(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2)①时习:按时温习②时:按时(3)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4)说:同“悦”,愉快(喜悦)(5)愠:生气,恼怒(6)君子:指有才德的人(指道德高尚的人)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吾:人称代词,我(2)日:每天(3)①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査②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③省:自我检查、反省(4)谋:谋划(5)忠:竭尽自己的心力(6)信:诚信(7)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3)惑:迷惑,疑感(4)①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②命:命令(5)耳顺: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6)从心所欲:顺从意愿(7)①逾矩:越过法度(超越规矩)②逾:越过③矩:法度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温:温习(2)故:学过的知识(3)知:得到(4)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罔:迷感,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同“惘”迷惑而无所得)(2)殆:疑惑(同“怠”,疲倦而无所得)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贤:好,这里指品行好(2)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3)饮:这里用为名词,指水(4)堪:能忍受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2)者:代词,…的人(3)好:喜爱,爱好(4)乐:以…为快乐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饭:吃(2)疏食:粗粮(3)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4)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新人教版[1]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夫,不舍昼夜。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第十六页,共55页。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zìrán)的风格。《〈论 语〉十二章》课文朗读。
第九页,共55页。
三 文言知识积累
部分(bù fen)来自 《点拨》
(一)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 间)
(二)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kěnéng)或能够。
第十页,共55页。
(三)一词多义 1.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动词 温故而知新 得到,动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动词 2.可以: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 士不可以不弘毅 能够,动词 3.之: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所学的知识 然后知松柏之后(zhīhòu)凋也 不译,助词 4.其:择其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代词 其恕乎 大概、也许,副词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第十二页,共55页。
(五)文言句式
部分来自(lái zì)《 点拨》
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
点拨:介词(jiècí)“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
2.人不知而不愠
点拨: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即“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拨: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第二十页,共55页。
注释(zhùshì): 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前436) ,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 。②吾(wú):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 (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fàn zhǐ) 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 省。⑤为:替。⑥信:诚信。⑦传(chuán):传授 ,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顺承 迷惑
顺承 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ěr
顺承
顺承
超过
shùn),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规范
第十四页,共53页。
• 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 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
•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 惑:迷惑 •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 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 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 逾矩:超过规矩。逾,超过,越过。矩,本指木工用来
本章讲学习方法,应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第三十页,共53页。
: 学习态度 第六、七、九、十章
学习(xuéxí)方法:第一、 四、五、十二 章
修身(xiūshēn)做人:第一、二、三、八章
第三十一页,共53页。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通“悦”,愉快(yúkuài)。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
为“ 圣人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
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
被誉为 “ 万世师表(wàn shì shī biǎo)”
、“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是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第二页,共53页。
孔子一生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 作(gōngzuò)。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 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 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 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 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三单元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窃读记魅力。
四活动:学以致用,情境再现。
假设作者再次走进被赶出的那家书店窃书读时会发生怎样的一幕?运用细腻的人物描写再现出来。
示例:有一天,我正贪婪地读着那本我喜爱的书,突然,一个巨大的吼声向我袭来:“小瘪二,没钱还来看书,给我滚出去!”随即,一只大手攥紧了我的衣领,将我高高拎起,提着走到门口,重重地摔在地上。
我回头一看,是一张充满怒气的脸。
紧接着,一扇厚厚的木门“砰”的一声在我身后关闭……【备选问题】作者在课文最后说,“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吃饭长大的”指的是身体成长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食粮,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
人的成长需要物质食粮吃饭,还需要精神食粮—读书,更需要社会关怀——人与人之间的爱。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反思促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新人教版
文题背景(bèijǐng)
【创作(chuàngzuò)背景】
《论语》就自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若从 先秦诸子发展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议 论之文的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论语》的最大 价值,在于(zàiyú)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
第七页,共16页。
句意理解(lǐjiě)
第十二页,共16页。
积累( jīlěi)词汇
第四章: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为:做。 第五章: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wú suǒ shì cóng)。殆:有害。 第六章: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 的住处。乐:乐于学。 第七章:知:懂得、了解。好:喜欢。乐:以……为乐。 第八章: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粗粮。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页,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 代“温故而知新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dòngcí)“知”后面省略宾语“之”, 代“自己”)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动词(dòngcí)“择”)
第十一页,共16页。
积累( jīlěi)词汇
第一章:时:按时。说:愉快、高兴。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发怒(fā nù)、 生气。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二章:三:多次。省:反省。为:替、帮。谋:考虑事情。忠:尽心竭力。信:
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 第三章:有:通“又”。立:站得住的意思。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 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 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能随心所 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从,遵从。逾,越过。矩,规矩。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
答案:示例:我的好朋友最大的特征是乒乓球打得好。 瞧,她小心地注视着对手的一举一动,机警灵活。黄色 的小球迅速朝她飞来,她毫不犹豫地一侧身,抡起胳 膊,“啪”的一下打了回去,小球稳稳落在对方球台边 缘,又滑落地面。“耶!”她左手握拳,高高跃起,脸 上洋溢着快乐和自信。
搭子文化是指因某种共同兴趣爱好或需求而短暂组合 在一起的社交关系。想去旅游,寻一位旅游搭子;不想一 个人吃饭,寻一位饭搭子……“搭子”类似于朋友、伙 伴,但又比朋友关系要浅,其最大的特点是相互陪伴,但 又互不打扰;相互需求,但又不耗费情感精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亦乐乎 ?” (3)[2024·扬州中考改编]《〈论语〉十二章》中“ 学
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两句,告诉我们要 “学”“思”结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论语〉十二章》里面,体现孔夫子“安贫乐道”的 思想,告诉人们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的句子是:“ 不
朋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任务三:探究思考】 12. 故事【甲】【乙】中的两组人物关系分别属于“搭子”
还是朋友?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甲】中人物关系属于“搭子”。理由: 韩亿、李若谷家境相似、目标相同,互相帮助,在参加 考试后就分别。他们之间没有过深的交往,也没有深厚 的感情。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二十 篇,宋代把它与《 大学 》
孟子 》合称为“四书”。孔子,
名 丘 ,字 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论语》十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2《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素材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1.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
——朱熹2.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12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与积累。
教学方法:1.板块式教学思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章;研读前四章内容。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预习交流,整体感知1孔子及《论语》作品简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2《论语》十二章教学案(新人
教版)
表”
注意语速语
不改其乐。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音相同或。
删、补、换、调、变。
②可以为师
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2
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第五章:
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时间。
1.
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上节课我们从《
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此外,论语》是出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只读书而
色,有
成语又是目标导学二: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到最后一课时的时候学生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