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防治措施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所引起的地质过程和地表活动,导致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件。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沉陷等,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危害。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义1. 减少灾害风险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危害程度和持续时间等进行评估,以便预测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灾害风险,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范围,进而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和资源开发计划,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地质灾害概率评估地质灾害的概率评估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评估地质灾害概率的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遥感监测和数学模型等。
1. 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地质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等。
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遥感技术、GIS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等已经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总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概率评估、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估、地质灾害持续时间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模型建立和验证技术以及风险评估和管理技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为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提供更加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导致的地球表面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地质灾害潜在性评估地质灾害潜在性评估是评估地区是否存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该评估方法包括对地质构造、地表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借助遥感技术和地质勘探手段获取相关数据。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判断出地区是否具有地质灾害发生的潜在性。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评估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
该评估方法主要针对已经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区域,通过调查和研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借助地质灾害历史记录和现场勘察,综合分析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等,并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提供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预估,在制定防范措施时提供科学依据。
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综合考虑地质灾害潜在性和危险性,评估地区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和财产的潜在损失,以及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能够减轻风险的程度。
该评估方法在前两种评估的基础上,结合人口密度、经济活动、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评估地区地质灾害风险。
评估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指导制定防灾减灾政策。
二、地质灾害防范措施1.加强地质监测与预警地质监测与预警是地质灾害防范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地质监测网络,监测地质构造和地表变形,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情况。
同时,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勘探手段,提前发现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迹象,并进行预警和预测,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合理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地质灾害防范需要从规划和土地利用的角度入手,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高危区进行大规模建设。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对策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对策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重要类别,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首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潜在地质灾害危害、暴露和易损性的综合分析,对特定区域或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必须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地质条件、气候状况、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
评估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土地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决策。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
定量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手段,量化灾害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大量数据支持,而且对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
定性方法则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判断,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评估,给出灾害风险等级或指标。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观,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结果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在完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后,就需要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减灾的核心是通过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的特点和灾害类型的差异性。
对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区域的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一种常见的措施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将高风险区域限制在农田或公共设施区域。
此外,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预警和疏散可能受灾人员也是重要的措施。
此外,进行防灾演习和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能够有效减少灾害的危害。
对于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减灾措施,包括修复和重建受损的设施,开展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
此外,加强灾后监测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灾减灾机制,也是重要的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专家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摘要:在本文当中,笔者针对地质灾害从地域性角度入手,分析了其灾害的基本概念,以及新时期时代下,人们将如何防治灾害,从而以评估的量化指标以及原则作为基础,对于地理区域性的主要地质灾害存在的文献性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估,最后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提高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防治所谓的地质灾害,就是由自然的原因、人为的活动等引发的,危害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地面建筑安全等的诸如山林的崩塌、土体滑坡、山洪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以及地面出现沉降等一类与地质环境作用配送的灾害。
在实际情况下,查清相关地质灾害在地质特征、分布情况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并恰当准确地评估这些的危险性,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与治理,对我国的国意义和现实意义。
1评估原则、方法及其量化指标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首先对于评估需要确定好一定的原则。
对于地质灾害评估的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点:其一,在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大、中、小级别的严重程度时,主要依据的是国土资源有关部门颁发的对于地质灾害的技术相应要求;其二,在地质灾害原则上需要遵循“区域之间的相异、区域之内的相似”,考虑到在地质灾害对区域内有关的拟建工程以及对已经修改的建筑等的危害程度和级别,充分的对发展与形成地质条件方面考虑到环境差异,从而在进行分区时,以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程度作为依据;其三,在相同的地质区域内进行评估,有许多隐患与灾害并行存在的情况,因此对于危险程度进行分析,在原则上遵循“就急不就缓、就重不就轻”,从而将危险性的登记与分区划分出来。
对于地质灾害进行评估是将原则作为评估的基础,并且针对区域内部灾害的实际存在、分布以及严重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在量化指标上以分布的长度与密度、土方的体积、灾害影响到的人数或者是经济方面的损失、崩塌、滑坡等灾害的种类,从而通过预测、现状以及综合三个方面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2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具体评估2.1预测评估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存在的危险性在评估的范围区域上主要是项目施工的所在地,也包括了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问题。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导致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地质灾害常常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旨在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目的是识别潜在的风险,以制定合适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地质条件、气象数据、历史灾害事件等。
评估结果通常以概率和风险指标的形式呈现,方便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减轻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预防措施通常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
工程措施主要通过建设和加固防灾设施来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
例如,在山区,可以采取种植树木来加固土壤,修筑水泥堤坝来防止土石流的发生,修建护岸来防止河流决堤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下支挡和排水技术来加固山体和提高斜坡的稳定性。
工程措施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在有效减轻灾害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非工程措施则主要通过改变人类活动方式和调整土地利用来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例如,在高风险地区,可以限制或禁止居住和工商业活动,减少人口暴露在地质灾害的威胁下。
此外,还可以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提高灾害事前防范的能力。
非工程措施尤其适用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条件的地区,并具有较低的成本和环境影响。
除了预防,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也是减轻地质灾害影响的重要环节。
灾害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包括政府、学术界、企业和社会组织等。
有效的灾害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应急响应措施也需要预先制定和训练,以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背后,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例如,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更加精准和及时。
同时,模拟和数值模型的应用也为预防措施的制定和评估提供了重要工具。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预警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预警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或其他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或地下的大规模灾害性事故,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预警系统的建立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预警。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评估的关键是确定危险性、脆弱性和暴露性三个要素。
首先,危险性是指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强度。
对于地震来说,可以通过历史地震记录、地震活动性研究以及地震监测数据来评估。
其次,脆弱性是指人类、财产和环境对地质灾害的抵抗能力。
通过建立脆弱性指标系统,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土地利用等进行评估。
最后,暴露性是指受灾区域的人口、财产和环境等暴露在地质灾害风险下的程度。
通过人口统计资料、土地利用图和其他相关数据,可以对暴露性进行分析。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适用于初步评估和区域范围评估,其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判断进行。
定量评估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数学统计和等方法进行。
常见的定量评估方法包括概率分析、统计模型、物理模型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区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前,通过监测数据和预测模型,提前警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人民和财产安全。
预警系统的建立是实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的关键一步。
首先,需要建立灾害监测网络,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灾害进行实时监测。
其次,需要建立灾害预测模型,通过历史数据和科学研究,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规模。
最后,需要建立预警发布系统,将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以便他们采取相应措施。
除了国内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国际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研究
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研究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财产造成危害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以评估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威胁程度。
这对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布局、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概率分析、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
通过对历史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事件的数据统计及模拟,可以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这使得我们能够提前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并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研究的进展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研究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变或加强地质体的工程结构,来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例如,在高地震活动区域,可以采用加固建筑物的结构、规划合理的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等措施来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而,单纯的工程措施并不能根本解决地质灾害问题。
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
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教育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自救能力和应对能力,以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研究的挑战与前景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的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需要进行综合研究和综合防控。
其次,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准确度较低,防范措施难以精确把握。
此外,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环境破坏等,也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地质灾害问题的逐渐重视,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或地质过程引发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变得格外重要。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与危害程度进行科学分析和量化评估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明确地质灾害发生及其危害程度的可能性,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识别潜在的灾害风险区域,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有助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减轻其对人们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指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仿真模型、统计模型、概率模型等。
其中,统计模型常用于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各种地质因素导致地质灾害的概率,从而得出风险评估结果。
仿真模型则是通过模拟各种地质过程,得出相应的灾害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概率模型则是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量化,并通过数学运算得出风险评估结果。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也有很多,例如,概率指标、风险指数、易损性指标等。
概率指标用于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风险指数则是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指标,易损性指标是评估不同暴露对象对地质灾害的抵抗能力。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手段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
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是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飞机获取大面积的地理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与分析,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也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
GIS可以对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风险评估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地质灾害防控措施地质灾害防控是指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测、预警和减灾工作,既可以采取工程手段进行防护,也可以通过管理手段和规划手段进行干预。
工程防护的方法包括加固和改造建筑物、修建防护墙、建设护坡等。
管理手段则包括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控规划和管理措施,对潜在风险区域进行限制性开发和管理。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或表层物质运动和变化所引起的灾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利用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从而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义、方法和技术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1. 定性评估定量评估是指通过采用数据统计、模型模拟、遥感监测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可能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等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定量评估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危险性评价、灾害损失评估等内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技术手段,其中包括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土工程、遥感技术、数值模拟、地理信息系统等。
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需要解决一系列相关的技术问题,包括:1. 数据获取和处理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大量的地质勘探、地质调查和地质监测数据,包括地质地貌、地层岩性、地震活动性、地下水位、地表位移等多种数据。
如何获取和处理这些数据,是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
2. 模型构建和参数确定问题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以描述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和规律。
需要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和变量,这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随机性。
3. 风险评估和损失评估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旨在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危害程度,以及灾害对社会经济的损失和影响。
在进行风险评估和损失评估时,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和复杂性因素,同时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4. 技术集成和应用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以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为主题,探讨如何科学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有效的防范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影响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评估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灾害防范的重点和措施的科学性。
首先,评估者需要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历史灾害数据、地质地形数据、气候数据等等。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评估者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或者专业软件对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模拟和预测。
最后,评估者可以根据模拟结果和其他相关因素,如人口密度、经济价值等,来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我们还需要考虑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早期的防范方法主要是基于经验的,如建造堤坝、挡土墙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开始应用于地质灾害防范中。
例如,在滑坡防范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测仪器进行滑坡预警;在地震防范中,可以利用地震监测预测技术进行早期警报。
此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还需要政府与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在立法、监管和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法律和政策来规范和监督施工行为,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其次,政府可以提供投资,资助科研机构开展地质灾害防范技术研究和应用。
最后,政府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引导公众参与到灾害防范的行动中来。
在公众方面,它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
公众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此外,公众还可以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灾区的防范工作提供帮助。
总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专家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有效的防范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的威胁,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综述248 2015年14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王彪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50摘要:为此,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正确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不断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评估;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14-0248-011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原则和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首先要确定一定的原则作为评估的根据。
一般的地质灾害评估原则主要有:(1)依据国家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相关的文件中对地质灾害评估提出的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按照其严重程度划分为大、中、小不同的级别(2)遵从“区域内相似、区域间相异”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对区域内相关拟建工程、已有建筑等的危害程度和级别,充分地考虑到地质条件形成与发展在环境方面的差异,对评定区域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程度进行分区。
(3)如果在同一个评估区域内,存在多种灾害隐患并存的情况,应该就其具体灾害的危害程度,以“就重不就轻,就急不就缓”的原则,来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分区和等级。
2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2.1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工程沿线地质灾害较发育,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同时渠道沿线地层主要为湿陷性黄土,其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在渠道工程建设时势必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2.2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遭受泥石流、滑坡、崩塌、潜在不稳定斜坡及黄土湿陷等地质灾害破坏。
经预测评估,渠道工程建设会引发地质灾害,大规模土方的开挖,可能会引发边坡的失稳,形成规模不等的滑坡、崩塌等灾害。
当布设在黄土或黄土与下伏红层构成的斜坡上的明渠傍山开挖,要特别重视防渗,否则在水动力作用下会引发滑坡,渠水溃流而下后有可能引发沟谷中的泥石流灾害,危及下游农田和村庄,其危害性大。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3 . 1 场地 的 区域 稳定 性
发 生 的地 质 灾害 有 滑 坡3 处 、崩 塌4 处 ,采 空地 面 塌 陷 1
处 ,灾 害 点密 度0 . 0 7 点/ k m ,这些 灾 害点 均不在 评 估 区 内,滑坡 塌 陷均 为小 型 ,主要 是 人工 削坡 使 自然 的坡体
项 目区未发 现大规 模断层 ( 裂 ),地震 烈度为6
朱 东波
(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西总队,江西 上饶 3 3 4 0 0 0 )
摘要:对工程项 目 展开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有效预防灾害发生、减少项 目建设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是 项目 可行性调查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 某一水泥工厂的建设情况,为确保项 目建设的顺利展开与实
计标 高将 需要 填埋 ,将 产生 填 方地基 和填 方边 坡 。为确 保 填 方地 基及 边坡 的稳 定性 ,对 项 目周边 的地 质 灾害 危
险性进 行评 估 分析 。
2 项 目区域 地质 灾害 发育特 征
据2 0 0 1 年 江 西省 地 勘局 9 0 8 探 矿 工程 大 队 《 江 西 省 瑞 金市地 质 灾害 调查 与 区划报 告 》 ,云石 山 乡范 围内 已
填 , 目前 尚未发 现大面 积地 面塌 陷 。
区 内构造 活动 较弱 ,基 岩裸 露 区无地表 水 系 ,第 四系覆
盖区地下水水位大多在基岩面附近之上, 目 前 只有居 民
家 用 取 水 , 尚 未 大量 开 采 地 下 水 。据 本 次 调 查 ,评 估
目区存在低~中高填方,最大填方边坡高度达5 . 3 5 m ,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松 散堆积 物 ( 土 质 )或破 碎岩 体 失去 支撑 力 ,在大 强度 降雨条件 下边 坡 失稳 发生 滑 移形 成 的 。如 位于 拟建 项 目 区东 约 l O k m 的沙 洲坝 一 黄 柏 灰岩 岩 溶 盆地 的溶蚀 裂 隙 与 溶 洞 的发 育规模 较 大 ,岩溶 发 育总体 方 向与 构造 线走 向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防治措施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防治措施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估。
结合评估区可能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已有建筑经验,本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采用地质条件分析法以及工程类比法等方法,对拟建工程可能引发、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防治措施由工程概况可知,本项目尚处规划阶段,主要规划建设单层钢结构厂房及进厂道路,总用地面积为3772m2。
目前其具体建设设计尚未明确,本次评估仅提供用地红线,工程平面布置以及结构形式等尚未确定。
因此,本次评估主要参考区域地质资料以及邻近已建现状类似工程以往建筑经验,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现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拟建工程特点,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分别预测评估如下:1.场地填方引发地基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建设场地位于冲海积平原区,场地下伏有大厚度软土层,根据周边地质资料,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软土厚度大。
由于软土地基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差以及固结历时长等特点,按本地区长期积累的沉降研究成果分析,区内分布的软土层是地基产生较大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且软土层固结压缩引起的沉降量具有不可恢复性,故就本项目而言,工程建设有引发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
软土地基的临界填筑高度分析:天然软土地基上的允许填土高度一般可通过计算临界高度的方法确定,当填土高度超过此临界高度时,填方区稳定性差,必须采取加固或处理措施,以保证填筑的安全和建筑场地的稳定。
临界高度可用下式估算(引自《工程地质手册》):式中:——极限堆土高度(m);——不排水抗剪强度,可按下卧软土层取值(kPa);——填土的重度(kN/m3)。
参考区域地质资料及本地区经验值,本次取=10kPa,=20kN/m3,求得=2.76m。
而根据场地北侧瑞安市中川塑胶有限公司钢结构厂房及东侧已建道路类比,其地质环境条件级工程特征类似,现状场地填方高度一般小于0.5m,工程现状稳定性良好,因此类比认为本场地填方高度一般亦小于0.5m,远小于临界回填高度,地基土承载力可满足上部填土荷载要求,地基填方引发过量沉降与过量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分析了项目区域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及影响评价,针对加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标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0引言近几年来,由地质灾害引起的工程建设次生灾害现象频频出现,为了预防工程建设遭受和诱发地质灾害,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通过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综合评估,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加强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为建设项目规避防止地质灾害,减少经济损失。
1工程概述拟建项目厂址位于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48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厂区东北侧,紧靠老厂区,地处江西省瑞金市云石山乡田心村猫子寨,距瑞金市约18km,距会昌县约32km,南侧紧临323国道,现有厂区铁路专用线路接入老厂区,铁路、公路运输都十分方便。
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项目建设范围为从石灰石矿山开采和破碎、原材料进厂至水泥成本运输出厂,纯低温余热发电及部分生产、生活附属设施。
项目建设设计标高(201.85m)大部分高于或等于原始地面标高(+196.5~228.0m),项目区存在低~中高填方,最大填方边坡高度达5.35m,平均填方在3.0m左右。
西北部存在人工切坡,最大高度约为26.15m。
项目区周边存在自然斜坡,经平整场地西北侧产生人工切坡,同时,由于项目区存在冲沟和山塘,依据设计标高将需要填埋,将产生填方地基和填方边坡。
2项目区域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及影响评价分析区域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岩性为主,岩溶现象较为发育,地下存在岩溶、孔洞,所以在项目建设中可能形成局部地面塌陷。
鉴于项目区的微地形地貌较复杂,未来项目扩宽存在少量的人工切坡和大面积的人工填方,因此笔者对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和人工回填方地基和填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1场地的区域稳定性从区域地质图(1:20万)上看,及本次施工钻孔上验证。
在项目工作区未发现大规模断层(裂)出露,地震烈度为6度,经勘察,区内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性为主,岩溶现象较为发育,地下存在溶洞、孔洞现象,地表无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场地第四系及基岩区内无人防工程,无地下采空区,自然斜坡稳定性好,区内冲沟泥石流低易发,场地稳定性一般。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23 综 合 评 估 .
对 于地 质 灾 害性 进 行综 合 性 的评 估需 要 将 预测 与 现状 评 估 的 结 果相 互 结 合 ,然后 再 对 区域 之 内潜 在 的 隐患 分 布 ( 质灾 害 ) 地 或 者是 区域 内 的环境 存 在 的差 异 性 的分 布评 估 ,才能 够进 行 综 合 性 的评 估 。 此外 ,对 于区 域 内 的适应 性 要进 行 有效 评 估 ,而 划 分 评估 区域 的级 别 时 ,可 以分为 适 宜 、相 对适 宜 以及 适 应性 较 差 等 等 ,在划 分 上可 以同地 质灾 害危 险性 的大 、中 、小 等划分 相 同。 3 进行地理 区域性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以及相关建议
所 谓 的 地 质 灾 害 ,就 是 由 自然 的原 因 、人 为 的 活 动 等 引 发 的 ,危 害到 人 民群 众 生 命财 产 、地 面建 筑 安 全等 的诸 如 山林 的崩 塌 、土 体滑 坡 、山洪 泥 石流 、地 面 塌 陷 、地 面裂 缝等 以及 地面 出 现沉 降 等一 类 与地 质 环 境作 用 配送 的灾 害 。 在实 际情 况 下 ,查 清 相关 地 质灾 害 在地 质 特 征 、分 布情 况 等方 面 的详 细情 况 ,并恰 当 准确 地 评估 这些 的危 险 性 , 以便 进 行及 时 有 效 的预 防与 治 理 ,对 我 国的 国意义 和现 实意 义。 1评 估原 则、方法及 其量化指标
一
,
2 1 预测 评估 .
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存在的危险性在评估 的范围区域上主要是
项 目施 工 的所在 地 ,也包 括 了有 可 能会 影 响 到工 程施 工 项 目的安 全 问 题 。然 后在 充 分 的论 证 并且 针对 实 际情 况 进 行分 析 ,在 周 围
基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浅析
关键词:深基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权因素比较法;危害程度分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普遍,深基坑工程也越来越多、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深基坑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对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机制、主要灾种的评估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1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通常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以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深基坑开挖容易引起基坑变形及坑壁坍塌、地下水渗透破坏、地下水位下降等现象,从而造成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依据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发育程度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采用工程类比法、层次分析法、加权因素比较法、相关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定量计算法等[1],评估结论可综合两种以上方法确定。
2崩塌、滑坡灾害的预测评估2.1基坑崩塌、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基坑开挖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基坑侧壁的土压力呈指数级增大,当土压力接近于抗滑力或支挡结构的支挡力时,基坑壁会出现明显的侧向位移,当土压力超过抗滑力或支挡力时,基坑壁将产生失稳滑移,岩土质基坑顺向坡段开挖时,沿顺向结构面易产生整体的变形与滑移,其余如渗透破坏(流土、管涌)、基坑突涌等也会造成基坑的变形、失稳。
2.2基坑潜在崩塌、滑坡评估方法本文推荐采用定量计算法结合加权因素比较法进行评估。
2.2.1定量计算建立基坑的工程地质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基坑各侧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进行计算,评价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状态。
基坑坡率根据放坡空间大致拟定,如不具备放坡空间,则应按照直立边坡来考虑。
选择计算方法时,应根据基坑边坡潜在的破坏模式确定:均质土坡通常假设沿坡体内部滑动,滑动面近似于圆弧形;岩土混合质坡除内部滑动以外,还要验算沿土层基岩接触面的折线型滑动;岩质坡应结合结构面分析成果,对沿不利结构面或不利组合面滑动的可能性进行验算。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防治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防治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和地球物理过程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地质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定量、半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评估区域或工程建设在地质灾害及其灾害危险性下的安全性,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收集资料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首先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构建出全面的地质灾害评估指标体系,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2.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一般情况下,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地质条件、环境条件、人为活动三大类,包括地震烈度、坡度、岩性、降雨量、地下水位等。
3. 评估方法选择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有多种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概率评估等。
在选择评估方法时,需要考虑现有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根据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定性评估适用于数据较少、资料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定量评估则需要对资料的定量化加工和处理。
4. 风险评估与划分根据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区域或工程进行风险评估和划分。
评估结果可以用概率、风险度等指标来表达。
在风险划分的基础上,可以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或工程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二、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减轻或消除地质灾害的危害,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 预防与监测地质灾害的预防与监测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首要任务。
通过地震预警系统、斜坡监测仪器等设备的建设和使用,可以提前预知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工程防治地质灾害的工程防治是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措施的建设,以减轻或消除灾害的危害。
地质勘测报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建议
地质勘测报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建议地质勘测报告1.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所考察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勘测和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2.地质灾害背景该地区位于地震活动带附近,地质灾害频发。
过去的地质记录显示,该地区曾发生多次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当地的经济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地质灾害评估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质岩层、地下水位、降雨情况等因素的分析,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
3.1 地震风险评估根据历史地震数据和断层活动情况,结合该地区建筑物和人口密集情况,我们评估出地震风险较高。
建议在建筑物设计和修建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损害。
3.2 泥石流风险评估通过对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的分析,我们评估出该地区存在泥石流的风险。
建议在山体稳定性较差的区域,采取相应的固土工程和植被维护措施,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3.3 滑坡风险评估通过地下水位和地质岩层的分析,我们评估出该地区存在滑坡的风险。
建议在陡坡和软弱地质岩层区域,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例如喷射固结、植被恢复等,以减少滑坡的发生和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4.防治建议基于地质灾害评估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防治建议,以减少地质灾害对该地区的影响。
4.1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议在该地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地震监测、地质构造变化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预兆,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损失。
4.2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建议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
通过组织地质灾害知识讲座、演练活动等,提高居民的应急能力和自救能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3 改善建筑物抗震能力建议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抗震评估和加固,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新建的建筑物,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其能够承受地震的冲击。
简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法
简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法摘要:我国国土的地质构造相对比较复杂,当前的气候环境多变,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整体承灾能力较弱。
我国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较多,分布较广,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其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最严重。
因此,通过对地质灾害数据进行统计,制定出地质灾害评估系统,能够对灾害进行有效预警。
本文依据作者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议,对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同行提高评估成果报告的质量有较好的借鉴。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工作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地质灾害评估措施建议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工作。
工作程序框图1.1资料收集充分搜集、研究和利用前人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和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勘查、治理、评估规划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搜集城镇、居民点、学校、矿山、交通、通讯、油气管道、水利设施等重要工程设施分布建设情况资料。
1.2遥感解译以遥感解译工作为先导,在区域上利用高分一号影像数据,结合前人资料,通过遥感信息解译调查,确定出建设项目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种类、数量、分布,划分出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区,编写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设计。
1.3地质灾害野外调查采用“室内资料分析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实地定点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调查方法具体为:(1)调查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点实地复核、调查对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点实地复核、调查,要求确定现状灾害点位置、类型、形成地质环境条件、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制,判定现状灾害点的稳定状况及危险性大小,并在地形图上野外实地标示现状灾害点位置,按规范填写野外调查笔记及地质灾害点野外调查表,并附上相应的平、剖面示意图。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地质灾害成为了威胁社会稳定和人类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许多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并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此,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
它是通过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候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历史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灾情,综合评估区域内各种类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对人类和建筑、设施的威胁程度,从而确定防范和减灾措施的一项综合性评估工作。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首要意义在于辨别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影响程度,能够对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的潜在威胁进行评估。
其次是为有效地开展重大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细心认真地搜集、整理和评估现场实际数据:对预测灾害进行充分的和准确的建模,需要收集大量地质、地形、水文及气象等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
2. 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和因素的多样性:由于地质灾害发生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数据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物理模型的复杂性等,应尽可能避免评估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3. 把地区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结合起来,确定合理的减灾和防治措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合理的预防和减灾措施,应立足于当前地区的实际风险情况,考虑各种可能由不同因素导致的灾害范围,选择不同方案,通过艰苦努力,把灾害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灾害预防措施的实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例子有很多。
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地质灾害多发区。
长江上游地区水文环境复杂,地形地貌陡峭,碰巧是世界上最大的震源带之一,因而已经成为泥石流、滑坡和崩塌多发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防治措施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估。
结合评估区可能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已有建筑经验,本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采用地质条件分析法以及工程类比法等方法,对拟建工程可能引发、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防治措施
由工程概况可知,本项目尚处规划阶段,主要规划建设单层钢结构厂房及进厂道路,总用地面积为3772m2。
目前其具体建设设计尚未明确,本次评估仅提供用地红线,工程平面布置以及结构形式等尚未确定。
因此,本次评估主要参考区域地质资料以及邻近已建现状类似工程以往建筑经验,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现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拟建工程特点,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分别预测评估如下:
1.场地填方引发地基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的预测
建设场地位于冲海积平原区,场地下伏有大厚度软土层,根据周边地质资料,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软土厚度大。
由于软土地基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差以及固结历时长等特点,按本地区长期积累的沉降研究成果分析,区内分布的软土层是地基产生较大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且软土层固结压缩引起的沉降量具有不可恢复性,故就本项目而言,工程建设有引发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
软土地基的临界填筑高度分析:天然软土地基上的允许填土高度一般可通过计算临界高度的方法确定,当填土高度超过此临界高度时,填方区稳定性差,必须采取加固或处理措施,以保证填筑的安全和建筑场地的稳定。
临界高度可用下式估算(引自《工程地质手册》):
式中:——极限堆土高度(m);
——不排水抗剪强度,可按下卧软土层取值(kPa);
——填土的重度(kN/m3)。
参考区域地质资料及本地区经验值,本次取=10kPa,=20kN/m3,求得=2.76m。
而根据场地北侧瑞安市中川塑胶有限公司钢结构厂房及东侧已建道路类比,其地质环境条件级工程特征类似,现状场地填方高度一般小于0.5m,工程
现状稳定性良好,因此类比认为本场地填方高度一般亦小于0.5m,远小于临界回填高度,地基土承载力可满足上部填土荷载要求,地基填方引发过量沉降与过量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2、建(构)筑物引发的基础不均匀沉降预测
由于场地下伏有大厚度的淤泥质软土层,其物理力学性质差,若处理不当,有引发建(构)筑物基础沉降、不均匀沉降的可能。
由于拟建建(构)筑物为单层钢结构厂房,荷载较小,对填土产生的附加荷载不大。
且与北侧瑞安市中川塑胶有限公司钢结构厂房类比,其地质环境条件级工程特征类似,工程采用桩基础,以下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岩土层作持力层,现状建筑稳定性良好。
因此类比认为本工程建设引发建(构)筑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基基础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3、基槽开挖边坡引发地质灾害预测
根据规划,拟建单层厂房工程,一般不设地下室,基槽开挖深度较小,一般小于1.0m,组成基坑边坡岩土体主要为浅表部粉质粘土,其物理力学性质尚可,基槽边坡稳定性较好,且根据调查访问,北侧地质环境条件类似的瑞安市中川塑胶有限公司钢结构厂房施工期间未引发基槽失稳现象,稳定性良好。
因此预测评估认为,工程建设引发基槽开挖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河岸岸坡失稳预测分析
建设场地南侧距离河岸8~12m,西侧距离河岸3~10m,宽约15~20m,水流缓慢,水深一般 1.5~2.0m,岸高多一般 3.0~3.5m,为土质自然岸坡,坡角45~50º。
组成岸坡岩土体主要为人工粉质粘土及淤泥层(图4-1),力学性质较差,若建设工程临河而建,建筑工程附加荷载对岸坡土体将会增加侧向压力,有导致人工河岸产生滑移破坏的可能,河岸失稳将影响建筑工程安全。
由前可知,而拟建场地回填高度小,荷载较小,拟建工程建筑为单层钢结构厂房及进场道路,且厂房一般采用桩基础,以下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层作基础持力层,因此工程建设对浅表部土层产生的附加应力小,一般不会造成岸坡失稳。
因此,工程建设引发河岸、失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图4-1河岸岸坡Ⅰ-Ⅰ′地质剖面图
由前可知,评估区属冲海积平原区,地形平坦,不具备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条件,评估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其厚度大,其下伏无可溶性盐岩分布,也无矿山地下采空区存在,故不存在地裂缝、地面塌陷的发育条件,评估区也未有因地下水开采而形成的区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故工程建设遭受现
状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场地填方厚度小,地基土承载力可满足填土荷载的要求,发过量沉降与过量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拟建建筑荷载小,且以下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层作持力层,工程建设引发建筑地基变形破坏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对岸坡产生的附加应力小,引发岸坡失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