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肛瘘患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肛瘘患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肛瘘患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肛瘘一般有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史。

脓肿自破或经手术切开排脓,从肛门皮肤外口或肛门内流脓,这些都是诊断肛瘘的主要标志。

1、触诊低位肛瘘之瘘管,在皮下可以摸到绳状硬条,由外口行向肛门,用指按压,有脓液由外口流出。

2、望诊可见外口常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或臀部形成一突起或凹陷。

周围皮肤因脓液刺激,常有脱皮发红,有时有肉芽组织由外口内突出。

周围皮肤红紫色,多为结核性瘘管。

3、直肠指检常在肛管后侧、齿线附近可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结,有轻微压痛,即是原发内口。

4、确定内口位置因内口是肛瘘的原发病灶,必须准确定位其内口部位和弄清其数量,如检查不清或定位错误,必然会导致治疗失败。

因此在瘘检查中正确判断内口的位置及数量,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确定肛痿的内口位置时,可以采用病理检查和细菌培养、从病史上判断内口的位置、碘油造影、肛门镜检查、根据外口与肛门的距离来判断内口的部位、染色检查、通过探针检查及通过触诊可以帮助了解内口的位置等方法。

5、确定瘘管的深度与括约肌的关系由于肛瘘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有时管道在内括约肌之间走行,手术中切开管道,必然要切开有关的括约肌。

特别是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切开肛门直肠环,术后会引起肛门失禁。

因此在检查中必须弄清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6、确定瘘道主体与支体的变化在肛瘘检查中,不能单纯从内口的数目,或瘘管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从病变的一个平面上了解病变的全貌;有时从肛门外部看,仅一个外口,症状也不明显,但可能是瘘管很深,内口寻求比较困难的复杂性肛瘘;有时瘘外口较多,肛门皮肤病变较大,但其主管很低,属于容易处理的简单肛瘘。

因此对肛痿的诊断要具体细致。

7、全身检查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因并发肛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等。

肛裂、直肠脱垂、肛瘘、痔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

肛裂、直肠脱垂、肛瘘、痔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

肛裂、直肠脱垂、肛瘘、痔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3(0)z1
【摘要】肛肠专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新理论、新学说不断涌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根据肛肠学科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中医行业标准中关于肛肠病的诊断标准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在广泛争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诊断标准,于2002年11月在厦门市经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此标准.……
【总页数】2页(P313-3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诊断标准(试行草案,2003) [J], 王士雯;王今达;陈可冀;王一镗;王新德;牟善初
2.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 [J],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3.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试行草案〉 [J], 张世范;陈天铎;吕国祯;吴天一;王今达;刘锟;刘维永;蒋耀光;邢祖林;张西州;林树新;郭远明;刘奋学;晃福
4.痔,肛瘘,肛裂和直肠脱垂治疗概况 [J], 喻德洪;杨毅军
5.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试行草案) [J], 张世范;郭远明;高炜;黄永祥;杨永珠;刘惠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肛肠科直肠脱垂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肠科直肠脱垂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俗称“脱肛”,好发于小儿和老年人。

多由于小儿先天不足,或急慢性腹泻,病后气虚;老年人长期便秘,慢性咳嗽,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等因引起。

【诊断】直肠脱垂,分为直肠黏膜脱垂和直肠完全脱垂。

其诊断标准共分三度:I。

: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脱出肛外,约l~2cm.11°: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出,约4~5cm0I11°: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下脱,长度约8~15cm.在诊断直肠脱垂时,均需注明脱出长度。

【治疗】首先必须杜绝各种发病原因,如慢性腹泻、长期便秘、咳喘等增高腹压的疾病,同时还要避免久坐、久蹲厕所,儿童时期,尤需注意。

在直肠脱出后,必须迅速复位,以防绞窄坏死。

复位时用敷料托住直肠,用力向内加压,脱出的直肠即能回位。

小儿不肯合作,医者用手紧握托住臀尖部,向内加压,亦能复位,然后用绷带固定。

一、辨证论治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黄15g,党参15g,白术9g,制升麻5g,柴胡5g,茯苓15g,炙甘草3g,大枣4个。

如血虚,加当归、鸡血藤、丹参;气虚者,黄黄改用30g;如脱出端有红肿疼痛,分泌较多者,加黄连3g,泽泻10g。

二、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4g,每日3次。

十全大补丸每次4g,每日3次。

三、简易方药黄黄50g,红枣500g,同煮,待枣烂熟后,取枣和药汤服。

治小儿脱肛,有显效。

四、针灸疗法体针长强、承山、百会。

耳针直肠下段、臀区。

五、注射疗法适应证:三度直肠脱垂,二度直肠脱垂经中药、针灸治疗效果不佳者。

禁忌证:同内痔结扎疗法。

1.消痔灵注射疗法药物配制:消痔灵IOmI,2%利多卡因IOml混合。

对1°、11°直肠脱垂,可采用直肠黏膜下点状注射硬化剂的方法。

术前清洁灌肠,黏膜面充分消毒,而后在直肠的左右前后四条纵行线上,分点注射1:1消痔灵液,每个点注入Iml左右,各点在平行线上,应有一定交叉和间距,点与点之间距离要在3cm以上。

医学直肠脱垂诊断标准

医学直肠脱垂诊断标准

医学直肠脱垂诊断标准
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病人通常有缓慢的发病史,早期时仅在排粪时有包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缩。

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缺乏收缩力,则需用手帮助回复。

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或行走时亦可脱出。

此外,完全性脱垂表现为脱出、出血、潮湿(肛门括约肌松弛或收缩无力,有粘液从肛门溢出、痒)、肛门坠胀感。

而直肠内脱垂的病人肛门外则看不到脱出,症状轻,仅有肛门不适、排不尽感,病人常表现为慢性便秘、便失禁、粘液或血便,其中便秘和排空障碍为常见。

2. 体征:若为完全性,则脱出较长,不能还纳,脱出物呈宝塔样或球形,表面可见环状的直肠粘膜皱襞。

直肠指诊可感到括约肌松弛无力,在站立位或在便盆上用力排便后进行直肠指诊,有时可触及脱垂的肠段,而触摸直肠前壁还可确定有无直肠膨出和阴道后疝。

此外,肛门口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直肠粘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排粪后可自行还纳,直肠指诊感到括约肌稍松弛。

3. 进一步检查:包括肛门视诊及蹲位检查、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直肠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诊疗。

痔块脱垂诊断详述

痔块脱垂诊断详述

痔块脱垂诊断详述*导读:痔块脱垂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痔块长期脱垂在肛门外。

痔块脱垂的鉴别诊断:1、直肠脱垂: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和部份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于肛外的一种慢性疾病。

以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下腹坠痛,便之不净;重者可发生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脱垂程度可分为三度。

中医学称此为脱肛,认为多因气血不足、气虚下陷、温热下注大肠等所致。

2、肛管皮肤缺损与环切术后引起粘膜外翻:易与直肠粘膜脱垂混淆,前者有痔、肛瘘手术史,脱出的粘膜为片状或环状,因长期擦损,可有明显的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多,用手推之不能还纳肛中,色鲜红,而直肠粘膜脱出可还纳肛中,色淡红。

另外,肛管直肠癌晚期,也可出现肿块隆起脱出肛门外,但有明显恶臭,形如菜花,坚硬不平,有大量脓血性分泌物、剧痛等癌特征,与痔块脱垂是完全不同的。

1.痔无症状不需治疗,只需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只有并发出血、脱垂、血栓形成及嵌顿等才需要治疗。

痔很少直接致死亡,但若治疗不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亦可致命。

因此,对痔的治疗要慎重,不能掉以轻苡。

2.内痔的各种非手术疗法的目的都旨在促进痔周围组织纤维化,将脱垂的肛管直肠粘膜固定在直肠壁的肌层,以固定松弛的肛垫,从而达到止血及防止脱垂的目的。

3.当保守疗法失败或三、四期内痔周围支持的结缔组织被广泛破坏时才考虑手术。

根据以上观点,内痔的治疗宜重在减轻或消除其主要症状,而非根治术。

因此,解除痔的症状较痔的大小变化更有意义,并被视作治疗效果的标准。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痔块脱垂的诊断,痔块脱垂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痔块脱垂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肛裂诊断标准

肛裂诊断标准

肛裂诊断标准
肛裂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症状:肛裂患者通常表现为排便时肛门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排便后因括约肌痉挛而产生剧痛,持续时间较长。

同时,常伴有便血,出血量较少,颜色鲜红,覆盖于粪便表面或沾染便纸。

2.查体:在肛门区域,可能发现纵向的肛裂伤口。

部分患者病史较长,伤口不新鲜,还可能出现创面钝化、溃疡等改变。

另外,患者可能出现哨兵痔、肛乳头肥大等并发症。

3.辅助检查:肛门镜检查是肛裂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更清晰地发现肛裂伤口,同时与其他肛肠科病变相鉴别。

此外,活体组织检查也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排除其他病变。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做出肛裂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断时,应严格按问诊、触诊、视诊及活体组织检验等几个方面加以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亚甲蓝应用

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亚甲蓝应用

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2002年11月)肛肠专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新理论、新学说不断涌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根据肛肠学科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中医行业标准中关于肛肠病的诊断标准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诊断标准,于2002年11月在厦门市经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此标准。

1 痔西医诊断标准1.1 内痔内痔是指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上,直肠粘膜下的血管性衬垫病理性扩张或增生形成的隆起性组织,又称“里痔”。

诊断标准:I期内痔: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

肛门镜检查见齿线上直肠粘膜隆起,直径超过两个钟点位置,粘膜表面色淡红。

Ⅱ期内痔:便血,色鲜红,大便时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还纳复位。

肛门镜检查见齿线上直肠粘膜隆起,粘膜表面色暗红。

Ⅲ期内痔:排便或其他原因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需休息或手推方能还纳复位,粘膜表面暗红。

Ⅳ期内痔:肛内肿物脱出,无论休息或手推均不能复位,粘膜表面糜烂。

1.2 外痔外痔是指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下,肛管部隆起性组织。

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又分为结缔组织性外痔、血栓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四类。

诊断标准:结缔组织性外痔:齿线以下有柔软的隆起性组织,表面覆盖皮肤,无疼痛,无红肿,又称皮赘。

血栓性外痔:齿线以下突发性红肿包块.疼痛明显,皮下可触及硬结。

静脉曲张性外痔:增加腹压时齿线以下形成隆起性包块,质地柔软,无压痛,皮下可见扩张的血管团。

炎性外痔:齿线以下发生的红肿包块,起病较急,包块皮肤水肿潮红,压痛明显。

1.3 混合痔混合痔是指齿线上下互相融合的隆起性组织,它具有内痔和外痔的临床特征。

在诊断混合痔时,应注明内痔的分期和外痔的分类。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病名诊断:内外痔。

中医症候诊断:(1)风伤肠络:大便滴血、射血或带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肛门瘙痒,口干咽燥。

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直肠脱垂的诊断及疗效标准1975、1992、1994

直肠脱垂的诊断及疗效标准1975、1992、1994

直肠脱垂的诊断及疗效标准(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订的统一标准)为了临床、教学和科研需要,1975年湖南衡水会议曾对上述肛肠常见病的诊疗制订了统一的标准,而后历届会议对某些病种亦作了一定的修正,如1992、1994年的两次肛裂专题会议等。

通过标准的制订,在肛肠学术界形成了共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科研、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直肠脱垂外脱垂,显性脱垂1.分度标准Ⅰ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脱出肛外。

Ⅱ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出肛外。

Ⅲ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管和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外。

各种脱垂诊断时均要注明脱出长度。

2.直肠脱垂者,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判断(1)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能自控排便,括约肌收缩有力,肛门闭合良好。

(2)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平时黏液溢出肛外,有时稀便控制不住,括约肌收缩无力,肛口闭合不严。

(3)无肛门括约功能:平时气体、稀便均不能控制,有时干便亦不能控制,括约肌萎缩,肛门无收缩力,肛门不能闭合。

3.直肠脱垂的疗效标准(1)痊愈:Ⅰ度脱垂症状消失,直肠黏膜不再脱出肛外;Ⅱ、Ⅲ度脱垂,直肠全层不再脱出肛外。

(2)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脱出显著减轻。

(3)无效:经治疗无明显变化。

4.直肠脱垂术后反应观察标准(1)疼痛、发热及排尿障碍与痔术后标准相同。

(2)坠胀或持续数天。

5.直肠脱垂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判断标准(1)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术前无肛门括约功能者变为括约功能不良或良好,术前括约功能不良者变为良好。

(2)肛门括约功能变差:术后肛门括约功能较术前减退,为术前肛门括约功能良好者变为不良或无括约功能。

6.远期疗效标准术后随访2~3年未见复发者为远期治愈。

肛瘘诊断标准

肛瘘诊断标准

肛瘘诊断标准
肛瘘是一种疾病,通常由肛管内腺体感染引起,形成通道连接肛管和体表皮肤或肛周组织。

肛瘘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一些特定的检查手段。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肛瘘的诊断标准:
症状:肛瘘的常见症状包括肛门部位的疼痛、排便时的疼痛感、瘢痕组织或渗液等。

患者可能会感觉肛门附近有异常的排便感觉。

肛门检查:医生会进行肛门和直肠的物理检查,观察是否有瘘口、瘘道,以及瘘口的位置、深度等。

这通常通过直肠指检、肛门镜检查等手段来完成。

图像学检查:有时候医生可能会采用图像学检查,如肛门造影、MRI(磁共振成像)等来更清晰地看到瘘道的情况,以确定其走向、程度、是否存在支路等。

其他检查:有时候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局部超声、CT(计算机断层扫描)等,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诊断肛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图像学检查。

肛瘘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如果您或他人怀疑患有肛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
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实用标准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实用标准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肛肠科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内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内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上的静脉曲张团块,又称"里痔"。

2.1 诊断依据2.1.1 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

多见于一期内痔。

2.1.2 便血,色鲜红,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红。

多见于二期内痔。

2.1.3 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复位,需休息后或手法复位,甚者可发生嵌顿,伴有剧烈疼痛,便血少见或无。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纤维化。

多见于三期内痔。

2.2 证候分类2.2.1 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2.2 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3 气滞血瘀: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

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

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2.4 脾虚气陷: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

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

2.3.2 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

2.3.3 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3外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外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下的静脉曲张团块或赘皮。

3.1 诊断依据3.1.1 肛缘皮肤损伤或感染,呈红肿或破溃成脓,疼痛明显。

多见于炎性外痔。

3.1.2 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疼痛剧烈,渐变硬,可活动,触痛明显。

沈阳省医肛肠疾病研究所 3分钟教你辨别肛裂、肛瘘、痔疮

沈阳省医肛肠疾病研究所 3分钟教你辨别肛裂、肛瘘、痔疮

痔疮、肛裂、肛瘘都是比较常见的肛门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但作为普通患者,很多人都难以区分这三者的区别。

鉴于此,今天特地整理了一些痔疮、肛裂、肛瘘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对它们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1、如何区分肛瘘与痔疮?①从分泌物及排泄物来区别·痔疮:一般肛门较少有分泌物,当内痔严重脱出时,有分泌物存在,但分泌物多稀薄。

·肛瘘:多为脓性物,多伴有臭味。

②从病史来区别·痔疮:其患者与肛瘘均可引起肛门肿痛,但痔疮肿痛多由内痔嵌顿或炎性外痔引起,以手还纳肛内后多可缓解。

·肛瘘:可见肛门红肿热痛、肛周脓肿的病史。

③从特征来区别·痔疮:生长在肛门缘,与肛门紧紧相连接。

·肛瘘:其外口距肛缘有一定距离,且瘘口鲜红或有凹陷瘢痕,按压可有脓汁从瘘口流出,用手扪之,自觉有条索状物从瘘外口延伸向肛门。

2、如何区分肛裂与痔疮?肛裂是以肛管皮肤裂口,肛管溃疡,难以愈合为主要表现。

痔疮则是由于肛门周围静脉形成静脉曲张、静脉血管团,以及直肠下端粘膜滑动而形成的。

共同点:肛裂多数伴有哨兵痔,特别是Ⅲ期肛裂,都伴有外痔,同时伴有内痔。

而痔疮可单有内痔、外痔以及混合痔。

其二者表现,在Ⅲ期肛裂时,肛门外观表现多相同。

不同点:①肛裂以疼痛为主,痔疮以出血为主,只有外痔发炎肿胀时,痔疮才会剧痛。

②肛裂均可肛管皮肤裂开,而痔疮则无,在肛门指诊时,即可确定,肛裂者多不可行肛门指诊,或者窥器检查。

③肛裂多伴有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瘤,而痔疮则不伴有肛乳头肥大或乳头瘤。

④肛裂者,肛门外观可见狭窄,而痔疮患者则多见内痔脱出、外翻。

3、如何区分肛瘘与肛裂?①肛瘘的特征·肛门排脓:排脓是其主要症状。

一般来说,新生成的瘘管排脓较多,脓汁粘稠,黄色、味臭。

瘘管日久的排脓相对较少,或时有时无,稀淡如水。

若脓量增加,则表示新瘘管生成。

·肛门疼痛:瘘管通畅无炎症时,一般无疼痛,只有肛门局部略有肿胀感,行走时可加重,若外口封闭,瘘管存积脓液,或粪便进入瘘管,则会疼痛加重或排粪时疼痛加重。

肛肠疾病诊断标准

肛肠疾病诊断标准

肛肠疾病诊断标准内痔临床表现:1.无痛性便血、滴血、喷血2.脱出便后痔核脱出,须用手法还纳或休息后可自行还纳3.嵌顿后可引起疼痛4.其他伴随症状稍痒专科检查:诊可触及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的粘膜隆起;肛门镜检查可见截石位3、7、 11点或其它位置粘膜隆起,呈粉红色,或暗红色,痔核较大时可随肛门镜退出脱出肛外。

外痔临床表现: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

专科检查1. 炎性外痔齿线下红肿包快,包块皮肤水肿潮红,压痛明显;2. 血栓性外痔齿线下突出紫色或红肿包快,疼痛明显,皮下可触及硬结;3. 结缔组织外痔又称皮赘,是有皮肤增生而引起;4. 静脉曲张性外痔增加腹压时齿线下形成隆起包快,质软,无压痛,皮下可见扩张的血管团。

混核痔临床表现:用力排便时或增加腹压时,肛门缘可见扩大隆起的静脉曲张性外痔,内痔较大时可脱出肛门外,常见症状同外痔、内痔的临床表现。

专科检查:直肠指诊可触及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的隆起组织,混合痔部位括约肌肌间沟消失;肛门镜检查内痔外痔连为一体。

肛裂临床表现:1.疼痛排便时引起周期性疼痛2.出血出血为鲜红色3.便秘一般是由于惧怕疼痛引起便秘4.其他肛门瘙痒、肛门分泌物、感染后引起肛瘘专科检查:可见于齿线下截石位6和或12点有裂口、溃疡面肛瘘临床表现:1. 肛门外包快反复红肿流脓2. 局部疼痛,多为胀痛,内肛瘘常有坠胀感和排困难3. 分泌物刺激肛门瘙痒4. 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热、贫血及体重下降专科检查:局部可见肛瘘外口,肛周皮肤隆起性包快挤压可有脓液流出,肛门触诊可触及皮下条索状瘘管,肛门指诊可触及肛管内肛腺部位的瘘管内口,表现为炎性结节样改变。

肛周脓肿临床表现肛门周围发生肿块疼痛坠胀感伴有低热或高热,少数病人有排便困难专科检查肛周可发现皮下包快,局部红肿发热、压痛,有波动感,指诊可发现高位直肠壁外包快、压痛及波动感,。

直肠内脱垂诊断标准

直肠内脱垂诊断标准

直肠内脱垂诊断标准
直肠内脱垂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排便造影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以下是一般性的诊断标准,供您参考:
1. 临床症状:出现便意频繁、肛门坠胀、排便不尽等典型症状,有时伴有排便费力、费时。

多数患者无血便,除非伴有孤立性直肠溃疡。

2. 体格检查:在患者往下蹲或用力排便时,可在肛门处观察到表面光滑、红色的圆形肿物,直肠黏膜皱襞呈放射状。

脱出的直肠长度不超过3cm。

3. 直肠指检:进行直肠指检时,可以触摸到直肠内有成团的黏膜,阻止手指继续前进,同时可以感觉到肛管括约肌收缩无力。

4. 辅助检查:
* 肛门镜检查:观察直肠黏膜是否存在炎症或孤立性溃疡以及痔疮。

* 结肠镜及钡灌肠:排除大肠肿瘤、炎症等其他器质性疾病。

* 排粪造影:明确内脱垂的类型(如直肠黏膜脱垂或全层脱垂)、部位(如高位、中位或低位)以及黏膜脱垂的深度。

典型的排粪造影表现包括直肠壁向远侧肠腔脱垂、肠腔变细以及近侧直肠进入远端直肠和肛管等。

* 盆腔多重造影:用于动态显示排便时膀胱、子宫、盆底、直肠的形态学变化,为复杂性盆底功能障碍以及伴随盆底疝的直肠全层
内脱垂的诊断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手段。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标准可能会因个人情况和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诊断直肠内脱垂时,还需注意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如直肠肿瘤、炎症等),因此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肛漏病(肛瘘)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

(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纯真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瘘:纯真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联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肛瘘诊断标准”。

(1)症状:频频发生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地点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四周可涉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涉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协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状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立内口地点。

瘘道造影:可采纳泛影葡胺等造影剂,特别关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照价值。

直肠腔内超声:察看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 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常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显然,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1—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常常流脓,脓质稀疏,肛门隐约作痛,外口皮色黯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备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四周皮肤颜色昏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中医肛肠科如何诊断和分型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诊断和分型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诊断和分型肛肠疾病肛肠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中医肛肠科在诊断和分型肛肠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中医诊断肛肠疾病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

望诊是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肛门局部的形态、色泽、分泌物等。

比如,患者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有长期出血导致的贫血;肛门周围红肿、有溃破,可能是肛周脓肿。

闻诊则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其身上的气味。

如果患者说话无力,呼吸微弱,可能是身体虚弱;而肛门局部有恶臭,可能是感染严重。

问诊是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起居等情况。

比如,询问患者是否有便血、疼痛、脱出、瘙痒等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是否经常饮酒、吃辛辣食物,是否有便秘或腹泻等情况。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诊。

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弦脉可能提示肝郁气滞,滑脉可能表示体内有痰湿。

触诊主要是检查肛门周围的肿块、硬结、压痛等情况。

在诊断肛肠疾病时,中医还会注重整体观念,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志、生活环境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比如,一个经常生气、情绪抑郁的人,容易出现肝气郁结,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中医将肛肠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直肠脱垂等。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

中医根据其症状和表现,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通常表现为便血、脱出,根据其严重程度又分为四度。

一度内痔仅有便血,无脱出;二度内痔便血,排便时痔核脱出,但能自行回纳;三度内痔便血少,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核脱出,需用手回纳;四度内痔痔核长期脱出,不能回纳。

外痔则以肛门不适、疼痛、异物感为主要表现。

混合痔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肛裂是肛管皮肤的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的感染性溃疡。

中医认为其主要是由于血热肠燥、大便干结导致。

肛裂的主要症状是肛门疼痛、便血和便秘。

疼痛具有典型的周期性,排便时疼痛剧烈,便后数分钟可缓解,随后又出现剧烈疼痛。

肛肠科诊疗规范——痔(混合痔)、肛痈、肛裂

肛肠科诊疗规范——痔(混合痔)、肛痈、肛裂

痔(混合痔)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医学《体格检查肛门》技术评分标准表

医学《体格检查肛门》技术评分标准表
嘱患者张口呼吸,然后慢慢插入肛门内,应先向病人腹侧方向伸入,待通过肛管后,再向尾骨方向推进,待肛镜全部插入后抽去塞芯。
仔细观察有无溃疡、息肉,再将窥肛器拔出到齿线附近,查看有无内痔、肛漏内口、乳头肥大、肛隐窝炎等
操作后
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清理物品
熟练程度
动作轻巧、准确、稳重
操作时间
提问
指检中的各种异常提示哪种病情?
触及波动感,多见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触到柔软、光滑、活动、带蒂的弹性包块,多为直肠息肉;若摸到凹凸不平结节,质硬底宽,与下层组织粘连,推之不动,同时指套上有褐色血液粘附者,应考虑为直肠癌;若手指插入引起肛门剧烈疼痛,可能为肛裂,不应再勉强插入。指诊后指套带有粘液、脓液或血液者,必要时应送实验室作细胞学检查。
直肠指检
嘱患者作深呼吸放松肛门,医生以戴有手套或指套的右手食指,涂上润滑剂,轻轻插入肛门,进行触诊检查。
探查肛管和直肠下端有无异常改变,如皮肤变硬、波动感、硬结、狭窄、括约肌紧张度
指诊后指套带有粘液、脓液或血液者,必要时应送实验室作细胞学检查。
窥肛器检查
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先将窥肛器外套及塞芯装在一起,涂上润滑剂。
肛门直肠体格检查标准
项目
要求
分值
扣分
个人准备
服装、鞋帽整洁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语言温柔、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操作前准备
器械、物品准备
告知患者,取得配合
体位(侧卧位或截石位)
肛门视诊
用双脱出、直肠脱出、外痔及瘘管外口等
嘱患者像排便时一样屏气,医生用手牵引肛缘,待肛门自然张开,或用吸肛器吸出。观察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同时也可以看到有无肛裂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2002年11月)
肛肠专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新理论、新学说不断涌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根据肛肠学科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中医行业标准中关于肛肠病的诊断标准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诊断标准,于2002年11月在厦门市经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此标准。

1 痔
西医诊断标准
1.1 内痔内痔是指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上,直肠粘膜下的血管性衬垫病理性扩张或增生形成的隆起性组织,又称“里痔”。

诊断标准:I期内痔: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

肛门镜检查见齿线上直肠粘膜隆起,直径超过两个钟点位置,粘膜表面色淡红。

Ⅱ期内痔:便血,色鲜红,大便时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还纳复位。

肛门镜检查见齿线上直肠粘膜隆起,粘膜表面色暗红。

Ⅲ期内痔:排便或其他原因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需休息或手推方能还纳复位,粘膜表面暗红。

Ⅳ期内痔:肛内肿物脱出,无论休息或手推均不能复位,粘膜表面糜烂。

1.2 外痔外痔是指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下,肛管部隆起性组织。

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又分为结缔组织性外痔、血栓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四类。

诊断标准:结缔组织性外痔:齿线以下有柔软的隆起性组织,表面覆盖皮肤,无疼痛,无红肿,又称皮赘。

血栓性外痔:齿线以下突发性红肿包块.疼痛明显,皮下可触及硬结。

静脉曲张性外痔:增加腹压时齿线以下形成隆起性包块,质地柔软,无压痛,皮下可见扩张的血管团。

炎性外痔:齿线以下发生的红肿包块,起病较急,包块皮肤水肿潮红,压痛明显。

1.3 混合痔混合痔是指齿线上下互相融合的隆起性组织,它具有内痔和外痔的临床特征。

在诊断混合痔时,应注明内痔的分期和外痔的分类。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诊断:内外痔。

中医症候诊断:(1)风伤肠络:大便滴血、射血或带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肛门瘙痒,口干咽燥。

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

肛门肿物外脱、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滋水。

便干或溏,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3)气滞血瘀:肿物脱出肛外、水肿,内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顿,表面紫暗、糜烂、渗液,疼痛剧烈,触痛明娩,肛管紧缩。

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气陷:肿物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排便乏力,便血色淡。

面色少华,头晕神疲,食少乏力,少气懒言。

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2 肛瘘
2.1 低位肛瘘:(1)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门隐窝,仅有一个管道并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者。

(2)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道与内口相连,肛瘘管道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者。

2.2 高位肛瘘:(1)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门隐窝,仅有一个管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以上者。

(2)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

有两个以上管道与内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以上者。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诊断:肛漏或漏疮。

中医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门周围时常流脓水,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

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

(2)阴虚内热证:肛周有溃口,颜色淡红,按之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3)正虚邪敛证:肛周流脓水,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较硬,或有脓汁从溃口流出,目.多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脉濡。

3 肛裂
西医诊断标准
(1)I期肛裂:肛管皮肤浅表纵裂溃疡,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

(2)Ⅱ期肛裂:有肛裂反复发作史。

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部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

(3)Ⅲ期肛裂: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

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痿管形成。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诊断:裂痔。

中医证候诊断:(1)风热肠燥证:大便秘结,二三日一行,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湿热蕴结证:大便秘结或不爽,便后肛门呈周期性疼痛,时带鲜血,肛门坠胀,裂口溃疡呈梭形,伴有潜行瘘道,Ⅲ度为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及肛管脱出于肛门道,时流黄水,舌苔黄腻,脉数。

(3)血虚肠燥证:大便燥结,便后肛门绵绵作痛,出血量少色淡,面色萎黄,裂口灰白,边缘不整齐,肛门前后有哨痔及肥大乳头,舌淡苔薄略燥,脉细无力。

4 直肠脱垂
一型: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粘膜脱垂。

表现为直肠粘膜层脱出肛外,脱出物呈半球形,其表面可见以直肠腔为中心的环状的粘膜沟。

二型: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全层脱垂。

脱垂的直肠呈圆锥形,脱出部可以直肠腔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黏膜环形沟。

二型根据脱垂程度分为三度:
I度为直肠壶腹内的肠套迭,即隐性直肠脱垂。

排粪造影呈伞状阴影。

Ⅱ度为直肠全层脱垂于肛门外,肛管位置正常,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不伴有肛门失禁。

III度为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及肛管脱出于肛门外,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伴有肛门不全性或完全性失禁。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诊断:脱肛
中医症候诊断;(1)气虚下陷证:便后肛门有物脱出,甚则咳嗽,行走,排尿时脱出,劳累后加重,伴有腕腹重坠,纳少,神疲体倦,气短声低,头晕心悸,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弱。

(2)肾气不固证:直肠滑脱不收,伴有面白神疲,听力减退,小便频数或夜尿多,久泻久痢。

舌淡苔白,脉细弱。

(3)气血两虚证:直肠脱出,伴有面白或萎黄,少气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健忘或失眠,舌质淡白,脉细弱。

(4)湿热下注证:直肠脱出,嵌顿不能还纳,伴有肛门肿痛,面赤身热,口干口臭,腹胀便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