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摘要】鼓励参与,培养问题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大胆猜想的思维习惯。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与联想思维的能力。

鼓励问题解疑,善于联想类比,培养创新能力。

注意情商培养,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关键词】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

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想、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实现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创新意识表现为:对新颖的信息、情景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意义是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中和现实生活中的比较新颖的问题。

通过数学的学习和训练,在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中提高能力和基本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鼓励参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当“主角”,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对于一些创新的新路子,一些不完整但却显露可贵苗头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问题与想发,质疑是求异的开始,是探索真理的火花,教师一定要抓时机,给予保护,给予鼓励,决不能因为问题新奇或意外,而给予训斥或置之不理。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

创新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体现对问题经过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辨证法思想。

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

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在定理证明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

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经过高考,师生们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

2.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

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1. 强调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或者真实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动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培养起察觉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会主动地提出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辩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思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解决方向,指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推理,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做出猜想,并且能够合理地论证和验证自己的猜想。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会逐渐培养起勇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通常不止一种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可以从几何、代数、概率统计等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培养起多元思维的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并且培养学生寻找更有效、更简洁的解题方法的能力。

4.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一个积极、协作的学习环境。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启发,并且通过和他人的讨论,不断地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激发出各种可能的解题方法。

5. 鼓励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课题,然后通过调研、实验、推理等方式深入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会逐渐培养起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提升的过程。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思辩,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创设合作学习环境,鼓励研究性学习。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地思考和探索。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灌云县小伊中心小学祝小芹【内容提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只有改革数学教学,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创新激发再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更是一种精神。

那么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

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

1.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数学的特征之一是它的抽象性,面对6-12岁的孩子,如何通过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四鼓励三允许,即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争辩、鼓励学发表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意见。

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创新学习和环境,从而使学生的智慧、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如:在0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境,板书0后,问学生0像什么?学生马上说像鸡蛋、鸭蛋。

到这里我并没有停止,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环境,让学生想一想并讨论:0还像什么?刚开始,学生还不敢说,可开起头来,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0像气球、像梨、像桃子、像猫的眼睛、像冬瓜、像南瓜等,足足有二十种不同的说法。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且要适时引导其向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转化 、 发展 。 如 在 教 学 “ 3 的倍数 的特征 ” 时. 先让学生 随意地 报数 , 老 师 迅 速 作 出 是
否是3 的倍数 的判断 , 并让学生 通过计算 检验 , 在 其 感 到 好 奇 和惊讶之 时 . 随 即 告 诉 学 生3 的倍 数 是 有 特 征 的 。 完 全 可 以 通 过 自己 的 观 察 、 分 析 探 索 发 现 其 巾 的奥 妙 。 这样 . 适 时地 将 学 生的好奇导引为探索 、 发现 。
系” 后, 再 猜 想 比又 可 能 有 怎 样 的性 质 , 从 而 在 体 验 成 功 中 树 立 自信 。 五、 磨 炼 学 生 的意 志 力 创 新 活 动 所 历 经 的探 索 之 路 , 必然 遍布荆棘 , 充满 坎坷 ,
没 有 坚 强 意 志 的 人 不 可 能 抵 达 理 想 的终 点 。 良好 的 意 志 品 质
二、 在 心 理 上 强化
创新意识不能仅凭兴趣维持 , 应 成 为 学生 的 自觉 意 向 。 这 就 必 须 在 相 应 的 氛 围 内诱 发 、 形 成并 成 为 他们 的 自觉 心 理 。 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一 要 注 意 为 学 生 营造 良好 的人 文 环 境 。 引 导 学 生 多 与 社 会 各 界 锐 意改 革 、 勇 于创 新 的 人 士 接 触 . 或 者 有 目的地 安 排 阅 读 介 绍 陈 景 润 、 华 罗庚 、 祖 冲之 等 数 学 家 、 发 明 家的成就资料 , 了 解 他 们 在 数 学 方 面 的 创新 业 绩 和 杰 出贡 献 。
总之 , 教 师 要 充 分 发 挥 数 学 学 科 的优 势 , 把 握 和 利 用 一 切 可能 契机 , 扎扎实实地对 学生进行 思维训练 , 培养 创新能力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白水镇座棚小学顾小燕新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从上世纪末对“应试教育”的否定,对“素质教育”的推崇,发展到现在,“创新教育”已成为教改的最强音。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问题,真真切切的摆在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面前,而在这四者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应是起始和开端。

《走进新课程》一书的序言部分明确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未来的社会将由“学历社会”转到“能力社会”。

未来的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最值钱的是创造力而不是学历,未来社会中各门功课都是100分的学生并不是最受欢迎的学生,合格+特长才是最受欢迎的学生。

社会的变革,知识的更新,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思维灵敏、判断准确、主意巧妙的智人。

大量资料表明,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大脑的高级心理活动技能。

而教学是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可以这样说,创新的培养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提高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首先,教师在备课方面,一定要领会新课改精神,挖掘新教材内容,来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这样导入:有4只小猴同去游乐园玩耍,出发时它们只带了一张大饼,刚走到半路,它们就饿了,都想吃饼,可是只有一张饼,该怎样分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它们想想办法吗?这样,使学生即刻产生了兴趣,纷纷举手回答怎样分,抓住这一时机,我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说:“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把你的办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呢?”同学们争先恐后,高举双手都想自己动手分一分,帮助小猴解决问题。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过一段时 间探索 ( 一次买完成可继续确定 方案购买第二种商 品) , 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购 买方案 ,把典型 的算式让学生抄到 教 黑板上,再接着 引发学生观察矫正 ,从中掌握小数减法.在这种 开放性的 自列算式探索小数减法中 ,学生感到 学习是 自己的事,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思考. ( )要使学生 问题在思考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如在教 2 学第五册 “ 比多 ( 少)求和 两步计 算应用题 ,按我省的教材有 这样一个例题 : “ 果园里有苹果树1 2 棵 ,梨树 比苹果树少 4o 2 0 。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我们在教学此例时没有 8棵 直接单一的引人例题 ,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 多个以最后 。 求 和”为基本数量 关系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如下 :
三、巧设 “ 开放型 ”素材,培养学生 的创新 意 识
“ 开放型”材料的提供 ,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 :能使学 生投 入多向思维 ,达到 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 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 ,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又要傲到材料与 内容相吻合 ,还要使 学生展开积极思维 ,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 中,寻求规律 ,掌握知识 。提供 开放型”的探索材料 ,我认为 首先要把握好两个度。 ( )要使学生在选择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如在教学 1 “ 小数减法”一课 中,我们给 提供 了以下的材料:商店里的 圆珠 笔每支3 5 .0 元、书包每 个2 0.4 元、钢笔每支 1 2.4 元、小刀每 把0.6 元、文具盒每个8.4 元 ;如果给你带上人民币有5 5 5 0 元、 1- O X、5 元、5 角、5 分各一 张 ( 或一枚) ,而每 次只能买一 件商品 ,请你决定 买什么物品 , 应拿出多少钱 ,求应找回多少 钱?列出算式进行计算。这样 学生在参与购买物 品的实践活动中 自由度大 ,他们不知不觉地发挥 了平常的生 活经验去解决问题.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 , 设 一 种 平 等 、 主 的环 境 。 学 生 与 教 师 平 等 相 处 , 创 民 让

起 讨论 、 流 、 究 , 学 生 视 为 自主 发 展 有 潜 能 的人 。 如 当 交 研 把 例
在 知 识 的 “ 长 点 ” 找 问题 , 在 新 旧 知 识 的迁 移 过 程 中 , 现 生 上 即 发
可 使 学 生 的情 绪具 有 “ 机 和 知 觉 作 用 的 积 极 力 量 。 此 在课 堂 动 因 教学 中, 者努力创设 一种和谐 的氛围 , 学生提供放 飞想象 、 笔 为
畅所欲言的空问。
但 提 高 了 学 生 的 动 手 操作 能力 .也 为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创 造
了条件。
首 先 , 者 创 设 “ ” 氛 围 , 教 学 过 程 作 为 向学 生倾 注 爱 笔 爱 的 把
的 主 渠道 。 因此 , 堂 上 笔 者 不 以权 威 者 、 督 者 的形 象 出 现 在 课 监
3 . 重 指 导 学 生 提 出 问题 , 养学 生 质 疑 的能 力 2注 培
学 生一 旦 掌握 了这 些 知识 , 提 出 很 多 意 想 不 到 的 问题 。 会 如
在 教学 元 、 、 的认 识 这 一 课 时 , 题 出示 后 , 生 提 出如 下 问 角 分 课 学
题 :看 到课 题 我 想知 道人 民 币有 几 种 ? 币上 的 图案 表 示 什 么 意
思 ? 元 等 于 几 角 几分 ? 有 的想 知道 人 民 币是 谁 发 明 的? 的 一 还 有
我 国 著 名教 育 家 陶行 之 说 :发 明千 千 万 , 点在 一 问 。 ” “ 起 课
学 生 面 前 . 是 通 过 言 行 、 情 传 递 给 学 生 亲切 、 任 、 重 的 情 而 表 信 尊 感信息 , 学生视为朋友 , 学生感受到 老师是可亲可 爱的 , 把 使 真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

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改中的重点和亮点。

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一、创设和谐、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作用。

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障。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点成为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教学真谛;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亲、最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第三,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二、优化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上,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

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

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就是学习动机,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推进学习的进程,必须要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习动机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中心小学028000〖hj1.8mm〗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1.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

让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其次,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因此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1.2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摘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加强“四基”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训练发散思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保障。

关键词:创新意识;好奇心;质疑好问;发散思维《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同时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它也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还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

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借助于鲜艳的图片、实物等教具去激发他们的兴趣,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创设能引起他们探求知识的学习情境。

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课前让学生各自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上课时,让学生说出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后,老师便能马上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使学生感到惊讶,学习兴趣盎然。

然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这样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既认识和理解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加强“四基”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创新不是凭空臆造。

张丹教授指出:“要创新,需要具备知识技能、需要掌握思想方法、需要积累有关经验,几方面缺一不可。

”也就是说,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创新的基础。

如果没有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支柱,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

哪怕是最简单的发明创造,最终都要依靠知识来进行。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认知策略,才能去想象、去创造。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关键又在课堂,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

一、创设创新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教学是围绕教学活动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第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创新性地学习数学。

数学是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出的,同时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需要借助数学的工具来解决。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

数学教科书是国家统一编制的具有不同版本的教材。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与习惯的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以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练习。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而导入新课,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进而感知数学的价值。

②凭借生活产生例题。

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生活是最熟悉的,从生活中寻找例题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

如“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学,一是可以抓住学生喜爱的动物的特点产生例题。

如“白鹭在池塘中一天可以抓到18条小鱼,那3天可以抓到多少条呢?”二是可以抓住学生喜爱的游戏,现场进行一分钟踢毽子比赛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和解决,学生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勇于抛根究底,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提出富有创见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一,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浅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第一篇:浅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浅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小学数学作为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更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高层次要求。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而数学课堂是对学生实施创新学习的最主要的途径。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应怎样去做呢?现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创新意识孩子们因为天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所以他们总是有许多问题,也总喜欢问为什么,在问的同时,还会随之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那么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的加以引导,努力调动和培养。

例如:我在教“能被3整除”时,我故意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只要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我马上就可以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

”孩子们看着我,都情不自禁地摇头,我知道他们不相信我。

但是他们仍然因为好奇,而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好多孩子都想试一试我的真假,还有的调皮鬼想难住我,结果我不仅说得快,而且说得对,惊叹之余,学生们的兴趣高涨,急于知道我是如何快速判断的,从而为探求新知创设了情景。

二、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

”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

可以说,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敢于向权威挑战,敢干提出难倒教师和同学的问题。

并且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设问的情景,多提供问的机会,把提问权更多地从教师手里转让给学生,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干提出问题,勇于争辩问题”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和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和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和策略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1. 适龄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遵循以易学为本,以适龄为重的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规律性原则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和规律的学科,规律性原则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整体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以整体性思维为基础,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创造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以实践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2. 利用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的元素,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进行开放性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座谈讨论、课外拓展等开放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采集、整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5.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的想法,敢于尝试新的方法,敢于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6. 注重情感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 、 用 开 放题 激 活 学 生 思 维 运
开放题是指那 些条件隐蔽 , 思路 开放 , 结论 多变的练 习 题 。解 答 开放 题 , 须 创 造 性 地 运 用 所 学 过 的 知 识 , 过 分 必 通 析、 比较 、 判断 、 推理等探索过程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因此 , 进 行开放题的练习能激 活学 生思维 , 使学生能在常规思路上有 所 突 破 , 使 学 生 从 多 角 度 , 层 面 , 方 位 去 思 考 , 解 决 能 多 全 去 问 题 , 而 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广 阔 性 , 活 性 , 异 性 和 独 创 从 灵 求 性 , 养 学生 的创 新 意 识 。如 复 习 函数 时 , 位 老 师设 计 了这 培 一
创新能力探究
教 亏研 究
21 1 00年 2月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 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马 洪 恩
( 平 县 南 阳堡 中学 , 北 广 河
广平
0 75 ) 560
【 摘
要 】课 堂教 学是培养 学生创新 意识 的主 阵地 , 本
文从 营 造 课 堂教 学 氛 围 、 发 学 生探 究创 新 的 兴 趣 、 用好 激 利 奇心、 创设想象情境 、 运用开放题激 活学生思维等教 学环 节 , 构 建 以教 师 创 造 性 的教 为主 导 , 以学 生 主 动探 索地 学为 主 体 的课 堂教 学模 式 , 以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 创新 能 力。 【 关键词 】 课堂教 学; 培养; 创新意识 创 新 能 力 ( 可 以 说 “ 造 力 ”作 为 一 种 能力 是 由 多种 也 创 ) 要素构成 的, 包括 : 察力 、 意力 、 它 观 注 记忆 力 、 维 力 、 象 思 想 力以及操作能力等 , 也包括情绪 、 意志 、 兴趣 、 性格等非 智力 因素 。创 新 是 一 个 民族 进 步 的灵 魂 , 国 家 兴 旺 发 达 的 持 久 是 动力 。没有创新 的民族是难 以 自立于世界之林 的。当今教育 的主 旋 律 就 是创 新 教 育 , 创新 教育 就是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而 识 和 创新 能 力 。课堂 教 学 作 为 教 育教 学 的 一种 最 经 常 的 形式 与 手 段 , 样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就 显 得 尤 其 的重 要 。原 有 怎 的那 种 强 调教 师 讲 清 楚 , 生 听 明 白 的 课堂 教 学 模 式 已远 远 学 不 能适 应 时代 的需 求 。因 此 , 们 就 要 变 革 课 堂 教 学 观 念 和 我 摸 式 , 建 以 教 师 创 造 性 的 教 为 主 导 , 学 生 主 动探 索 地 学 构 以 为 主 体 的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以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 创 新 能 力 。本 文 就 来谈 谈 在 数 学 课堂 教 学 中学 生创 新 意 识 的 培养 。 营造 平 等 、 松 、 励 、 谐 的 课 堂教 学 氛 围 宽 激 和 营造平等 、 宽松 、 激励 、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同是培养学生 创 新 意 识 的 前提 。 因为 创 新 的 思 想 离 不 开 创 造 的 氛 围 , 种 这 氛 围要靠教 师的爱心去营造 ,爱 心是 激发创新 力的 “ 化 催 剂 ”教 学 中还 要 解 放 学 生 的 头 脑 , 他 们 敢 想 ; 解 放 学 生 , 让 要 的 嘴 , 他 们 敢 问 , 但 问 “ 什 么 … ‘ 什 么 ”还 要 问 “ 么 让 不 是 为 , 怎 做 ”不 但 要 “ 师 问 , 生 答 ”还 要 “ 师 导 , 生 问 ” ; 教 学 , 教 学 。另外 , 要 尊重 学 生 的人 格 , 到不 压 抑 , 嘲讽 , 鼓 励 。如 可 以用 做 不 多 “ 谁来告诉大家” “ ,谁愿意说说” “ ,谁有不 同的看法 ”等商量 的 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 , 也可用“ 你说 的真不错” “ 的见解 ,你 很 独 特 ” “ 师 与你 的 意见 相 同 ” 等 带 有激 励 性 的语 言 对 学 ,教 生 进 行 鼓 励 。同 时 , 要 教 育 学 生 自信 , 于 向教 师 挑 战 , 还 敢 敢 于 向课 本挑 战 , 凡是 要 有 自己 的主 见 , 新 立 异 , 于 创 新 。 标 敢 二 、 发 学 生探 究 创 新 的 兴趣 激 兴 趣 是 学 生 学 习 的 内 部 动 力 。 当 学 生 对 学 习 发 生 兴 趣 时 , 习总 是 积 极 主 动 , 此 不 疲 。因 此 , 师要 根据 教 学 内 学 乐 教 容 和 学 生 的 心理 特 征 , 用 新 知 与 旧知 , 利 已知 与 未 知 在 学 生 认 知过程 中的矛盾 冲突进行设疑 , 激发 , 鼓励 , 诱导 , 从而使 学生产生一种渴望探究新知的 良好心理状态 , 使学生尽快怀 着 一 种 好 奇 , 望 , 切 的 心 情 , 动 投 入 到 探 求 新 知 活 动 中 渴 急 主 去 。 如 , 探讨 “ 点 和 2点 之 间 , 针 和方 针 何 时第 一 次 重 例 在 1 时 合 ?” , 时 问题 的 提 出 是 以 直 接 观 察 手 表 的 转 动 来 作 为 基 础 的 , 不 是 列方 程 求 解 , 破 常 规 , 耀 着 创 新 思 维 的 火 花 。 而 突 闪 又 如 , 举 例 说 明 三 角 形 稳 定 性 的应 用 时 指 出 : 年 人 拄 着 在 老 拐 杖 走 路 较 平 稳 的 理 由是 , 杖 的 落地 与人 的 两 只脚 这 三 点 拐 确 定 一 个 三 角 形 等 生活 中 的例 子 将 学 生 直 接 引 人 问 题 情 境 , 激 发 他 们 的 兴趣 , 后 让 他们 从 问题 中去 验 证 , 探 究 , 发 然 去 去 现 , 能 更 有 效 的激 发 学 生 探 究 创 新 的兴 趣 才 , 养 学 生 的 就 培 创 新 意识 。 三 、 用好 奇 心 。 利 引发 学 生 生疑 心理 学 家 表 明 : 奇 心 是 使 人 不 断 探 索 , 断 创 造 的 力 好 不 量 源 泉 , 是创 新 意 识 的萌 芽 。 此 , 用 学 生 的好 奇心 , 也 利 引

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

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坚实基础,当今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当今的小学数学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时期,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主体性教育。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要提高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自觉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充分认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确立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六多、七少:教学目标强求一致多,教师照本宣科讲得多,自己启动问题多,让优生发言一问一答多,机械重复练习多,大课堂形式多。

让学生动手少、启动问题少,智力活动少,多层次变式练习少,个人、小组学习交流少,困难生发言少,得到鼓励创新少。

因此学生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数学知识,大脑成了数学知识容器,沉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行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争取生动活泼地发展。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一、设计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

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

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

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谁能看着这个长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不仅体现了红、蓝、黄色部分各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还体现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

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可能出现。

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

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二、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是一门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提倡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定理。

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的方法。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逐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做题、解题和探索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鼓励团队合作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和解题,通过合作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团队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5.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6.鼓励学生探索数学的美数学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之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欣赏数学的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精髓,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新世纪的人才要求我们增强创新教育的意识,大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特别是数学这样一门具有基础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努力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寻找问题,以学习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发挥创造性思维,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前提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教育的意义不但在于传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那么如何授之于渔,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首先应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殿堂走的更远,不至于被历史前进的脚步所淘汰。

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

”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反映数学活动的结果——理论,而且还要反映得到这些理论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从现代人才观念上来说,后者尤为重要。

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只有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只有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只有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性的,而且是必要的。

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有着深厚学术基础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数学领域中具有更高的发明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具备不断创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培养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寻找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不应局限于教材的例题,而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不同路径和更多可能性。

2.鼓励不断思考:数学学科需要高强度思考,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该停止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帮助他们养成流畅的思考习惯。

二、实践能力培养数学是一门看似抽象的科学,但实际上数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1.培养模型建立的实践能力:数学建模是将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过程,学生通过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计算机辅助学习: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了数学教学的必备工具。

利用计算机等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数学实验和模拟实践等,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提高实验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学习,进一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和性质,同时激发他们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科和思想方法的传授,也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社会所追求的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基本素质,也是数学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贵州省纳雍县雍熙镇第一小学:王成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新课标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和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在教学实践中,若有所“悟”,得到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些素材,信笔记下,与同仁分享。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里的例9、例10、例11和例12的(公因数和公倍数)内容和相应的练习。

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例9教学公因数的含义。

例10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11教学公倍数的含义。

例12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创新,要围绕“基础、核心、方法”三要素为基本切入点和路径,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教学例9,基础是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核心是探索和理解公因数的含义,过程和方法是用小正方形铺大长方形。

2、通过自己或与同学合作,用边长是6cm和边长是4cm 的正方形去铺长18cm,宽12cm 的长方形。

发现了无论是一列一列地铺,还是一行一行地铺,边长是6cm的小正方形刚好能铺满,而边长是4cm的正方形不能刚好铺满。

发现了能够刚好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即是长方形长的因数,又是长方形宽的因数。

于是引出了公因数。

用算式表示:12÷6=2,18÷6=3。

3、有学生提出问题:有多少种小正方形能够刚好铺满呢?根据刚才铺的过程就能够知道:要能够刚好铺满大长方形的小正方形必须满足边长即是大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公因数。

因为4是12的因数,4不是18的因数,所以边长是4cm的正方形不能刚好铺满长18cm,宽12cm 的长方形。

12÷4=3, 18÷4=4……2。

4、顺势找出12和18的公因数有哪些?(教科书的编排是接着教学例10:找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其中最大的是几?)我想:在这里可以创造性地就直接采用例9的素材代替例10的内容,过渡自然。

师生共同寻找,根据一个数因数的特征: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个数是有限的,把满足条件的数有序地写出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还可以充分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因为一个数是2、3或5的倍数,它一定有因数2、3或5。

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2。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其中最大的是6。

引出了最大公因数,可以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师可以简明地指出最大公因数可以用符号表示,表示成(x,y)=a的形式,比如:(12,18)=6,表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有学生发现在用列举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时候,可以只列举一个数的因数,然后在列举的数中找出满足另一个数的因数,然后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尤其是列举较小数更为简便。

比如找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列举12的因数:1、2、3、4、6、12。

在12的因数中从最大的因数有序地从大到小地找,一下子就找到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此时:询问学生,两个数有最大公因数,有没有最小公因数呢?学生寻思,陡然间举起好多手并喊道:“有。

”老师问是谁?答案马上出现:“1”。

于是师生共同总结两个数的最小公因数是1。

教师补充1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因数,所以任何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一定有1。

为以后学习互质数做了简单的孕伏。

让学生自学例10的内容。

5、教学例11,基础是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核心是探索和理解公倍数的含义,过程和方法是用小长方形铺大正方形。

6、学生操作或小组合作用小长方形铺大正方形。

用长3cm,宽2cm的小正方形铺边长6cm 的大正方形,(把小长方形以长为标准横摆叫横铺,把小长方形以长为标准竖摆叫竖铺,可以横铺,也可以竖铺,其实不管横铺还是竖铺都是一样的)能够刚好铺满;用长3cm,宽2cm的小正方形铺边长8cm的大正方形不能刚好铺满。

发现了能够用来刚好铺满大正方形的小长方形有这样的特征:大正方形的边长即是小长方形的长的倍数,又是小长方形宽的倍数。

顺势引出了公倍数。

6÷2=3,6÷3=2。

7、学生提出问题:“满足这样的大正方形究竟有多少个?”结合刚才的操作,满足条件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公倍数。

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24、30……有无数个。

于是学生马上悟出,用长3cm,宽2cm的小长方形不能刚好铺满边长是8cm的正方形的原因:8是4的倍数,8不是3的倍数,8÷4=2,8÷3=2……2。

8、找2和3的公倍数。

(教科书是接着教学例12:找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是几?)直接用例11的内容代替例12的内容,根据一个数倍数的特征:一个数最小的倍数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2的倍数:2、4、6、8、10、12……3的倍数:3、6、9、12、15……2和3的公倍数:6、12……引出最小公倍数。

可以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师则直接提出,最小公倍数也可以用符号表示,可以写成[x,y]=a的形式,比如:[2,3]=6,表示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

突然,一个学生举起手并告诉老师他有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简捷方法。

于是其他同学马上静下来听他的简捷方法:“只需列举较大数的倍数,然后从列举出来较大数的倍数中从最小的数开始审查,满足较小数的倍数即可。

比如找2和3的公倍数,就先列举3的倍数:3、6、9、12、15……马上可以得到答案,[2,3]=6。

”其他学生也明白了,这时我补充:“如果是两个数都比较大,一般我们列举较大数的倍数时列举到100左右。

我提出两个数有没有最大公倍数,学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生总结:“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学生自学例12的内容。

在教学中抓住基础知识,顺势引导学习的迁移,注重学习的过程,掌握方法。

抓住根本,不偏离主题,让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创新。

二、创新,要大胆猜想、学会数学思考、独立思考,把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了知识,就要运用于实际,学会数学思考、独立思考,把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教科书练习七第8题的教学。

1、猜想:要剪成的小正方形最大,则小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大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

2、算一算:(15,9)=3,则剪成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cm。

3、验证:在图中画一画,是否满足计算的要求,通过画满足计算的要求。

4、解决问题:要计算出一共可以裁出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想到如下的方法:(1)用大长方形的面积(总数)÷小正方形的面积(每份数)=裁出的小正方形的个数。

(15×9)÷(3×3)= 135÷9=15(个)(2)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想起:行(个)数×列)(个)数=裁出的小正方形的个数。

(15÷3)×(9÷3)=5×3=15(个)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理解之后掌握的知识最牢固。

三、创新,要鼓励“在做中积累经验”,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

在教学“整理与复习”的第9题,学生就在做题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概括和出来,加以验证,运用于实际。

1、学生独立做题。

(12,20)= 4 (33,11)= 11 (8,9)=1 (35,14)=7[12,20]=60 [33,11]=33 [8,9]=72 [35,14]=70(13,7)=1 (15,21)=3 (17,34)=17 (18,1)=1[13,7] = 91 [15,21]=105 [17,34]=34 [18,1]=182、学生积累的经验。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则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则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3、学生发现的规律。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运用这个规律可以检验所求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否正确。

比如:(12,20)= 4 ,[12,20]=60,4×60=240,12×20=240。

还可以巧妙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比如知道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要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则直接用这两个数的积除以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得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20)=4,则[12,20]=12×20÷4=60;[12,20]=60,则(12,20)=12×20÷60=4。

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是要抓住主题,不能跑偏,也不能拔高要求。

在很多时候,学生的发现和创新给了我不少的启示。

当学生把他们的经验告诉我的时候,我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乐在其中。

教学中有一定的创新,真好!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邹金宏说:“每一天创新一点点,是在走向领先。

每一天多做一点点,是在走向丰收。

每一天进步一点点,是在走向成功。

”在反复的教育教学中,认真研教材教法,向名师学习,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不自满,不排外,对学生大胆地放,耐心地引,学生学会了创新,就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