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来自山西省晋中市的经验与启示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20年第05期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即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对校长实行职务等级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是我国校长管理制度和方式的创新,是校长专业化发展及教育家办学的要求,也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反映。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探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初,上海就开始试点校长职级制,之后山东、广东、吉林、陕西、北京、辽宁、湖北、内蒙古等地纷纷试点。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校长建立一条职业晋升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加快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升办学质量。
因此,校长职级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必要性李雯在2020年第2期《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功能、内容与实践推进》一文中认为:作为国家层面的校长管理制度,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影响的不仅是校长个体,而且是整个校长队伍,进而影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所以,应该从校长个体、校长群体和教育事业发展等不同视角来分析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功能定位。
(一)教育事业发展视角: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从国家层面的政策设计看,从1998 年教育部在《关于认真做好“两基”验收后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在国家层面政策文件中正式提出“逐步试行校长职级制”,到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20年来很多标志性的政策文件几乎都提及了校长职级制。
从实践推进的角度看,从1994年上海市开始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到2019年底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中小学校长、幼兒园园长职级制,25年间校长职级制改革探索已经涵盖全国诸多省市,促进了区域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看,还是各地实践角度看,校长职级制无疑都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管理的不断完善,校长职级制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力量,其职级制度的改革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校长的专业化成长,更是推动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就校长职级制改革和校长专业化成长展开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现状和意义当前,我国的学校校长职级制度主要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三个层次。
而在实际的管理中,这种职级制度往往不能够有效激励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很好地反映校长的管理水平和业绩。
校长职级制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一些地方开始着手进行校长职级制度的改革探索,力求更加科学地评价和认定校长的工作业绩和绩效。
江苏省提出建立校长诚信档案、推行优秀校长评选和表彰制度;广东省也开展了校长绩效工资考核试点工作等。
这些改革工作的开展,为校长职级制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1)激励校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职级制度,可以更好地激励校长积极进取,创新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2)体现校长的管理水平和业绩。
校长职级制度的改革,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校长的管理水平和业绩,为其提供更为公正的评价和认定。
(3)促进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校长职级制度的改革,可以有效地激发校长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从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长职级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校长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1)提升校长的管理水平。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其管理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增强校长的领导能力。
校长需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带领学校教职工群众,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
(3)提高校长的教育思想水平。
校长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思想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实现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作者:张彩云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09期摘要:推行校长职级制,造就一批教育家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职级制改革进行了系列探索。
关键词:校长职级制;去行政化;改革一名好校长造就一所好学校,但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校管理中,将校长赋予行政级别。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做法的弊端越来越大。
去掉校长行政级别,推行职级制,造就一批教育家,让校长从“做官”向“干事”转变,实现教育专家办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取消学校和校长行政级别”成为各地积极探索的热点。
一、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面临的问题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涉及人事制度和教育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在机制体制上面临许多难点问题。
目前全国有先行地区提供了先进经验做法可供参考,在积极吸取各方经验教训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加大突破和创新力度,使改革更科学、完善、稳妥、先进,最大限度地推动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一是去行政化模式选择问题。
推行校长职级制涉及从事制度改革,关乎校长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敏感度高,为确保此项改革能够积极稳妥实施,应选择“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去行政化模式,既保护老校长的合理利益和校长队伍的稳定,又能促进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合理的人才流动,体现·以人为本原则,能减少改革阻力。
二是校长职级制的实施范围问题。
以威海经区为例,目前全区14名校长,4名专职书记,其中男校长10人,女校长4人,专职书记4人,副校长20人,专职副书记1人。
在中小学先行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具有典范性,便于探索形成成熟的改革经验和机制。
副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和校长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改革范围,有利于调动副校长的工作积极性,促其安心于专业化成长,共同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经区中小学专职书记、副书记数量少,为了促进学校班子团结,应将专职书记、副书记、副校长一并纳入到校长职级制改革范围。
我对校长职级制的看法
我对校长职级制的看法张广河近年来,校长职级制作为校长人事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逐步在一些地方试行或实行开来。
职级制意在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强化校长的职业意识和专业发展,并从根本上摒除校长的官本位意识,是一种历史性变革。
许多地区致力于职级制的试验,目的是通过制度的创新或设计给校长提供内在和外在的动力,实现学校和校长的良性发展。
职级制标志着时代的进步。
一是职级制强调校长的专业发展,着意淡化官本位意识。
过去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挂钩,使得许多人当校长是为了升官,而不是把学校搞好。
二是校长与行政级别挂钩容易出现行政级别倒挂的现象。
县一中校长有的相当于副县级,比教育局长级别还要高。
县教育局某个科室到学校指导工作,经常会出现级别低的指导级别高的情况,造成政府与学校关系尴尬,起不到指导作用。
三是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学校布局呈现二元结构,重点校与薄弱校区分非常明显,级别差距也大,这就导致好学校的校长不愿意到差的学校,因为那意味着自己级别降低了,整体来看不利于薄弱校的改造和发展。
另外,从校长本身的发展来看,校长再往上升就是副局长,但副局长的职位是有限的,机会少,使得校长缺乏工作动力,最终不利于教师和学校发展。
校长职级制有利于校长产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人事改革上讲也应这样。
一是实行校长职业化,二是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
其实,淡化行政职能对校长办学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校长不是政府官员,与公务员有本质上的区别。
学校是文化主体,校长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文化个体,是一所学校行使主体意志个性化办学的中枢。
将校长的级别单列开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校长有效管理学校、引领学校发展、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等目标的达成。
职级制落实要涉及几个问题。
首先是门槛,其次是评价,再次是评价后的工资回报。
任何改革,要想调动被改革者的积极性,从其手中拿走一个东西,就要给他更好的东西,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职级制从校长那里拿走了行政级别,应该给予更多薪酬。
实际上,职级制说到底是政府与校长的“权钱交易”,政府用钱将校长的行政级别买走。
让专业人士能专心致志干专业大事———晋中市全面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综述
让专业人士能专心致志干专业大事———晋中市全面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综述是为了解决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外行领导内行,学校行政级别高于或相当于同级教育部门行政级别难以管理,有行政级别的校长频繁参加各种与学校无关的会议、活动难以静心办学,校长行政级别“能上不能下”导致难以流动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晋中市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市,以市统筹,市县联动,完善顶层设计,大胆先试先行,通过政校分开、简政放权,让校长集中精力办学;通过扩大办学自主权,使“校长负责制”落到实处;通过取消行政级别,实行职级聘任制,打破管理藩篱,为实行校长交流轮岗创造条件,激发管理活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同时,大力推动中小学校长由传统行政干部式“选拔任命”,转变为按职业化、专业化“遴选聘任”,把有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敢于担当、善于管理、社会推崇的校长选出来,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专家治校的目的,成效明显。
作为全省最先吃“螃蟹”的先行者,晋中市大刀阔斧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
近一年来,那些被摘掉“官帽子”的校长由原来思想上的抵触,到现在的欣然接受,由原来心理上的不甘心,到现在对专业化治校的由衷认同,切实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他们经历了阵痛后,收获的是欣喜。
晋中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多年来,重点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强化市级统筹,坚持多措并举,深化综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改革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全市呈现出均衡协调、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良好教育生态。
2017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并确定由晋中市承担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任务,为晋中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晋中市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先后组织专人赴山东潍坊、青岛、日照和上海、成都等地进行了考察调研,在本市内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大量调研、座谈、论证和多层面的征求意见,最终出台了晋中市《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明确指出了此次改革的12项主要制度和措施。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学习心得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市《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有了新的认识。
1 .明确认识了校长耿级制的改革定位。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根据教育专业开展需求,对中小学校长职务设置不同等级,确定相应的职级待遇,并通过对校长素质水平进行科学考评,确定或晋升相应等级,使其享受相应职级待遇的现代学校人事管理制度。
其基本含义包括:其一,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和学校校长相应的行政级别。
其二,学校校长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分别享受不同的待遇。
其三,实行校长任期制,设置校长任职年限,并对校长的任职时间设定最高年限。
校长职级制改革是一次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它要破解的命题涵盖行政管理、教育治理、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教育向高位均衡进发提供一条参考路径,要厘清政府、学校、社会职能,探索建立一种“学校主体、行政推动、社会评价”的全新教育管理模式,推进学校治理结构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2 .切实把握了教育综合改革的内涵和实质。
教育综合改革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经济社会开展需要及个体自身开展需要,以解决教育事关全局的深层问题为切入点,以推动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协调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集聚教育内外部资源而开展的教育革新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其一,改革源于需要。
这种教育改革是根据时代开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今经济社会开展和个体开展的需要。
其二,坚持问题导向。
切实解决过去改革中没有触及的事关全局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层问题,从根本上对教育进行深层改革,从而使教育发生根本性改变。
其三,改革要有重点。
其重点目标就是推动教育公平和提高育人质量。
其四,改革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在于创造一种不同以往的体制机制,使教育内外部的关系协调一致,以共同推动教育改革。
3 .统筹推进校长职级制和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开展。
以校长职级制改革为龙头,学校开放式治理为重点,教育管办评别离为主导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应由校长职级制单项改革切入,推动综合改革,不能单就职级制搞职级制,改革是一项联开工作,单搞职级制无法破解教育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关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指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上进行改革,以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绩效。
近年来,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有助于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他们需
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地管理学校。
改革后,校长可以更好地掌握学校的管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其次,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有助于提高校长的绩效。
改革后,校长可以更好地把握学校
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实施教育改革,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校长的绩效。
最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改革后,校长可以更好地把握
学校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实施教育改革,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校的教
育质量。
总之,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它有助于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绩效,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但是,在实施这项改革时,应该注意避免政策的偏颇,以免
影响学校的发展。
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晋中方案”
FEATURES I中小学管理-2020/02I本刊视点I15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晋中方案乃贺利捷王辉(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山西晋中030600)摘要山西省晋中市自2017年8月起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通过改革党建管理方式、校长任用方式、学校治理方式、收入分配方式等,形成了“党建统领、专家治校,归口管理、岗薪相随,简政放权、系统联动"的"晋中方案"。
在实践中,晋中市统筹布局,重点解决干部进退、经费保障、组织实施、内涵发展等问题,构建了新型校长管理体制,促进了校长专业化成长,激发了办学活力,盘活了区域教育发展。
关键词校长职级制;校长管理体制;管办评分离;办学自主权;县管校聘;教育家办学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20)02-0015-04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构建全新的用人体制机制,真正实现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是教育部门转变管理职能、提升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项战略举措。
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市,自2017年8月起,晋中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系统设计、兴利除弊、依法改革、保障有力”的思路,基于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原则,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预定的改革任务。
与此同时,晋中市通过抓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撬动了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提升了区域教育质量。
一、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构建系统联动的"晋中方案”在实践探索中,晋中市形成了"党建统领、专家治校,归口管理、岗薪相随,简政放权、系统联动"的"晋中方案"。
仁改革党建管理方式,突出党建统领晋中市把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建工作作为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先手棋"。
对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 o.4,2018G ener a.N o.1632018年第4期(总第163期)J our nal of Q i qi har J uni or T eacher s ’C ol l ege一、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内涵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校长的个人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校长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长是决定学校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校长办学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规定要“推行校长职级制”;[1]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也指出“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2]校长职级制改革成为了校长人事分类管理制度的具体形式。
所谓校长职级制,“就是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对校长实行职务等级管理,根据校长专业素质设置职务等级,对校长进行科学考评以确定相应等级并享受相应职级待遇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
说白了,校长职级制的本质是校长专业化,其目的是实现教育家办学。
”[3]校长职级制对确立用人导向,优化校长队伍,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意义(一)校长的选拔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改革之前,校长来源主要是行政任命,主要是基于个人能力水平的考量;改革之后,校长的选拔、聘任、管理由教育行政部门、纪检、人社、知名专家、教师、家长等众多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程序及过程全程收到社会监督,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更具有可行性。
(二)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然要求。
改革之前,校长要应对来自上级各个部门、机构的通知和文件,要参加各种不相干的干部会议,要应付各种形式的检查和考评,在这种情况下让校长很难扑下身子研究教育教学,没有精力研究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教育专家更是天方夜谭;改革之后,校长从大量的行政事物中解放出来,学校和校长成为利益共同体,校长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和学校发展息息相关,有助于校长一心一意谋事业,向专家型校长的方向发展。
对“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思考
对“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思考社会各界对于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校长职级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建立起高效、合理的学校管理机制,进而推动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反对者则认为校长职级制可能会引发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学校管理的僵化以及对教育公平原则的破坏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校长职级制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从校长职级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看,校长职级制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一方面,职级制度可以为校长提供更多管理权限和资源配置的自主权,让更合适的人才担当校长职务,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职级制度建立起多层次职级体系,聘任校长有明确的职级和等级,也更有利于评价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而施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其次,从学生利益的角度来看,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是校长职级制存在的主要目的之一。
先前学生的成绩总是直接影响教师和校长的绩效考核,其结果可能是学生和老师之前的矛盾激化,以及校长强行干预教学管理的情况。
而现在,引入职级体系后,校长在教育管理中将有更多空间进行考虑和抉择,教师也会在评级制度中失去绩效考核的压力,从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学上,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然而,虽然校长职级制有诸多好处,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职级制可能加重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某些弱势地区的学校校长可能因为教育资源的匮乏而无法获得对应的职级。
其次,对于契合学生成长环境和潜在管理能力的人才,职级制可能反过来限制了其发展,更有利于保守和注重政绩的管理者。
最后,职级制度的引入可能也会加重教育行业的官僚化和管理的僵化,让教育行业更加失去灵活性和变革的动力。
综合来看,校长职级制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学校教育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从现有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推行校长职级制还需具体分区以及对职级管理的压力进行完善,注重在校长职级制中加强教育资源的平衡,在职级和教育质量之间进行权衡和平衡,以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路径的探索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路径的探索近年来,中小学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热点,校长职级制改革也成为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过去的校长职级制中,职级与岗位相对应,评职评岗、职级升迁、待遇相应,但这种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校长职级制改革呼之欲出。
一、问题分析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改革教育制度的重要一步,尤其在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强化校长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发挥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然而,旧的职级制度存在以下缺点:1.职级升迁缓慢根据职级制,校长必须得到允许、上级批准,方可升职晋升。
由于职级制把职务与职级、职级与晋升挂钩,因此若职级升迁缓慢,甚至没有相应的职务可任,教育质量就会受制于校长职级。
2.待遇相对固定根据职级制,职级越高,待遇越高,相反晋升缓慢则待遇有限,因此职级制限制了校长职业发展路径,造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浪费了人才。
3.无法量化职业能力水平根据职级制,职务级别越高,任务越重,因此职级高低仅仅表明了其任务的量,却没有反映个人的能力水平。
这样不能客观地评估校长在教育管理和教育发展中的贡献,也不能有效地评估教育质量。
二、尝试改革路径为了解决现有职级制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使改革后的职评机制更为透明、可控,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工作实际贡献与个人能力水平的真正匹配,从而真正解决旧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真正让优秀人才展现出价值。
2.优化职称评定流程通过优化职称评定流程,保证职称评定公平、稳定和有效,重视校长的学识能力、工作经验、管理理念等方面的素质,引导校长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升综合能力。
3.强化培训和职业规划加强校长的培训和职业规划,提高校长综合素养,进一步增强其教育管理技能和创新能力。
此外,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为校长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当前,去除学校行政化管理,加快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
__省__市__年开始,率先对中小学校长探索实施职级制管理。
经过15年探索,初步建立起以体现现代学校制度特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校长专业化建设为指向的中小学校长职级管理机制。
本文拟以__市的实践为模型,对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基本制度进行梳理,对其价值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对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提出建议,以期引发新的思考和讨论。
校长职级制改革不是孤立的单项改革,而是对整个校长管理系统的改革和创新。
__市在探索实施校长职级制过程中,从校长人才的储备、培养,到校长遴选、使用、管理、评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流程框架,为推行校长职级制管理提供了基本的参照体系。
一是校长人才培养和选聘制度。
严格校长资质准入制度,担任中小学校长,必须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由教育行政部门综合考核认定,认定资格有效期为4年。
建立后备干部考选制度,通过公开考选、考察考核,选拔优秀管理人才,并接受任职资格所需的业务、能力培训和实践培养,经综合考核合格后,确定为教育后备干部人选,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管理。
组建由知名校长、教育专家、优秀教师代表组成的校长选聘委员会,每年结合校长岗位空缺情况,从后备人才库中公开择优选聘,优秀人才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校长岗位。
二是校长管理和使用制度。
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赋予校长用人权,校长有权对副校长任用提名,有权聘任中层干部,有权对教师实行全员合同制聘任管理;扩大校长事权,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把学校发展规划、资源支配使用、教育教学管理、校本培训教研、学校课程开发以及教师聘任考核、评优晋职、专业发展等,放给校长去做;归还校长财权,在严格编制和执行预算、报批月度开支和重大开支计划、完善民主理财机制、加强财务审计监管的基础上,校长有权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统筹安排使用学校资金,避免学校经费截留、挪用等现象,保障学校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总结
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总结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总结经验,更要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工作指明方向。
首先,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的实施,为学校领导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通过不同的职级设置,可以更好地激发校长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同时,也为教育行政管理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和发展机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的实施,也为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不同职级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分工合作,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水平。
同时,也为学校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动力。
然而,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如何合理设置不同职级的标准和权限,如何确保各职级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如何防止职级设置带来的管理混乱和权力膨胀,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其次,如何确保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的公平和公正,如何避免职级设置带来的腐败和腐化,也是需要高度关注和严格监管的问题。
综上所述,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对于学校领导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继续总结经验,认识问题,解决挑战,不断完善和推进这项工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思考
2023-11-11
目录
• 校长职级制概述 •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方案 • 校长职级制的利弊分析 • 校长职级制的实践与探索 • 结论与展望
01
校长职级制概述
校长职级制的含义
校长职级制是指根据校长的职位、职责、能力和贡献等,制定不同等级的职位标 准和相应的薪酬待遇,以实现校长职业化、专业化的一种制度。
英国校长职级制分为三个级别,即高级、 中级和初级,每个级别都有明确的职责和 权利范围。
对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建议
01
建议一
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评价标准应包括校
长的办学实绩、办学能力、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同时要避免评价的主
观性和片面性。
02
建议二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校长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推行校长职级制后
校长职级制的评定标准
教育教学管理
能够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 制度,能够有效推进课程改革 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发展与文化建设
能够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 ,积极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发 展。
办学思想
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注重培 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 。
师资队伍建设
能够制定和实施教师队伍建设 规划,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 质。
可能导致权力滥用
校长职级制赋予了校长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 制,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可能影响教师积极性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可能会使教师更加关注校长的权力和地位,而忽 视教学工作,从而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校长职级制的争议与挑战
争议
有人认为校长职级制会导致校长的官本位思想,也有人认为这种制度有利于提 高校长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
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总结
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总结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其中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是指在一所学校中设置多个校长职级,以便更好地发挥各级校长的管理和领导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实践,我们对这一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首先,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为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传统上,一所学校只有一个校长,其权力和责任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而通过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可以将管理职能分解到不同的校长身上,实现分级负责,更好地发挥每个校长的专长和能力。
其次,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有利于提升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校长往往需要同时兼顾学术、教学、行政等多个领域,难免会出现工作分散、效率低下的情况。
而通过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可以让每个校长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更好地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
另外,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也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通过多个校长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每个校长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学校的各个方面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从而推动学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如何确定各个校长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如何协调各个校长之间的关系等等,都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
总的来说,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是一项值得尝试和推广的工作模式。
通过这一工作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校长的专长和能力,提升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机制,更好地推动校长职级并行试点工作的开展。
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关键在哪?
合,统筹考虑普通教师薪酬分配,避免
设 计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引 导 校
享。2017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
教师与校长薪酬差距带来的矛盾,条件
长通过努力达到更高层次的
合印发《 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
成熟后可单独开设校长序列职称,建立
专 业 发 展 目 标, 让 评 价 真 正
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小
锐见
17
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关键在哪?
文 | 汪桂琼
校长职级制自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市卢湾区和静安区试点以来,在全国各地实践探索已近30 年,相继取得一些有效推进模式和鲜活实践经验。但各地的校长职级制在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差 异较大,迄今仍未总结出一套科学成熟、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可资全国借鉴推广,可见职级制改 革的艰辛与复杂。在深剖国家政策、对比各地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实践进程,要不断深化认识,探秘制约职级制改革的关键点。
强化党委政府的重视统筹和资金支持力度
二十多年来,上海、山东、北京、山西、广东、吉林、 江苏、浙江等经济较发达省市开展的校长职级制改革成效 较为显著,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
的通力合作与专项经费的支持。以北京市为例,2019年,北 京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其间,市 委书记多次听取关于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工作汇报。在文件 制定过程中,市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各相关委办局深入参 与此项改革任务,研究具体的政策措施。最终,市委组织部、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五部门 联合发布《 关于北京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 见( 试行)》,正式推行校长职级制。山西省晋中市于2017 年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努力提 供经费保障,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专列经费1.2亿元,集中 用于校长职级薪酬和团队激励性资金,确保校长教师在原 有职称工资、绩效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做“ 增量改革”,有力 助推了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深入。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来自山西省晋中市的经验与启示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Reform of Principal’s Grading System——Experiences and Revelation from Jinzhong City,Shanxi Province 作者: 董新良[1];薛继红[2];刘艳[1]
作者机构: [1]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2]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太原030000
出版物刊名: 教学与管理
页码: 40-43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27期
主题词: 教育体制改革;校长职级制;去行政化;晋中市
摘要:校长职级制改革经历了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驱动,以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域改革实践探索历程。
晋中市坚持市域统筹、党政联动、综合全面推进,采取以去行政化、分级评定和动态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校长职级制改革方案,形成了重要的工作基础和鲜明的改革特点。
借鉴晋中市改革经验,全面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基本对策是: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研制校长职级制改革方案;统筹实施,整体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
【关注】晋中改革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校长摘“官帽”专家来治校
【关注】晋中改革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校长摘“官帽”专家来治校山西日报报道参与校长职级制改革的1017所中小学校,包括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且直接管理学生的所有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幼儿园。
《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了此次改革的12项主要制度和措施,其中,中小学校及学校干部去行政化、建立中小学校长职级序列备受瞩目。
在这两项措施中,有行政级别的中小学校全部取消现有行政级别,按照“谁举办、谁管理”的原则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干部全部摘掉“官帽”,原有行政级别纳入档案管理,新任校长及学校其他干部一律不再确定行政级别。
同时建立“四级九档”校长职级序列,中小学校长将分为特级校长、一级校长(一、二、三档)、二级校长(一、二、三档)、三级校长(一、二档)。
除上述两项外,主要措施还包括建立中小学校长人才库、建立中小学校长岗位聘任制度、落实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等。
为培养造就一支专家型校长队伍,晋中市目前正在建立中小学校长人才库。
进入校长人才库包括直接纳入、公开选拔、随来随入三种途径。
在公开选拔条件中,除年龄、学历、身体条件等要求外,特别要求具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以及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和已担任中小学一级教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同时,三种途径均向晋中市域外优秀人才打开大门。
今后,晋中市中小学校将走“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的新路,空缺的校长岗位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从校长人才库中选聘。
同时,晋中市还将副校长提名聘任、教师聘用、经费使用等权力下放给校长,以此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
启动会上,晋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建忠指出,校长职级制改革不是简简单单地摘“官帽”,而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改革,要通过校长职级制改革,倒逼整个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甚至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
据介绍,晋中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按照“统一启动,分步实施”的思路进行。
9月15日前,完成首轮高中校长职级制改革聘任工作;9月30日前,各县区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及幼儿园校长职级制改革方案制定工作;明年7月底前,各县区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职级制改革;明年8月份,对首轮校长职级制改革进行全面总结。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实践与反思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实践与反思作者:江宋标陈定贵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21年第11期摘要:校长职级制是专门针对当前中小学校长的一项人事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状态。
在校际间推进校长有序交流,提供施展平台,可满足其成长诉求,促进教育均衡化,提升育人质量。
在校长职级制试行中要坚持评价多元尺度,发挥职级制评价结果反馈功能,建立职级制相匹配的奖惩机制,健全校长职级制评价监管制度,发挥校长职能,以引领学校教育更专业、更科学、更生态地发展,办出社会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校长专业化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3-0039-05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所好学校,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校长的作用日益凸显,推行校长职级制是现代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是现代教育制度化和专业化的保证。
不可否认,在基础教育初步建立的阶段里,行政化的校长管理体制能够集中权力与资源,在短期内可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但随着社会化的发展、教育内涵的不断延伸,特别是教育均衡化与大众化的发展,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成效的发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
中小学学校教育“去行政化”改革,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
为此,从国家到地方都在配套出台各种制度性安排,《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连云港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灌南县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的出台为校长职级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校长负责制意见心得体会范文
校长负责制意见心得体会范文校长负责制是当前推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作为一名校长,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下是我对校长负责制的意见和体会。
首先,校长负责制能够落实学校的发展目标。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校长应该对学校的发展方向负责,并以此为导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在过去的实践中,学校的发展往往是由多个部门的决策和合作推动的,但由于各部门的权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发展方向模糊、工作重复、资源浪费等问题。
而校长负责制则能够将决策权和管理权集中在校长手中,使校长能够更加明确地规划学校的未来,更加有效地推动学校发展。
其次,校长负责制能够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中,决策需要经过多个层级的审批,由于决策的层层传导,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学校的决策效率低下。
而校长负责制可以将校长直接授权,使校长能够更加迅速地做出决策,并将其传达给各个部门,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此外,校长负责制还能够增强学校管理的一体性和连续性,减少决策的偏离和滞后,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再次,校长负责制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中,教师的工作往往受到行政机构的束缚,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而校长负责制则能够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使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校长负责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鼓励他们参与教学改革、科研项目和管理职务。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最后,校长负责制需要注重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立。
尽管校长负责制能够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但也存在滥用权力和任性行为的风险。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构,加强对校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参与机制,促进校长负责制的民主化和透明化,确保校长在履行职责时不滥用权力,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该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5 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义务教育供给模式及制度变革”(FFB150500) 的阶段性成果
董新良 薛继红 刘 艳: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来自山西省晋中市的经验与启示
·41·
度 改 革 ”作 为“ 加 强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的 重 要 改 革 议 题,改革内容涉及校长职级的范围与对象、校长职 级的设定与薪酬、校长任职资格与聘任、校长职级 评定与考核等方面,并确定吉林省松原市、上海市、 山东省潍坊市、广东省中山市、陕西省宝鸡市等为 校长职级制改革国家级试点地区[3]。由此,标志着校 长职级制改革,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议 程。在国家政策驱动下,校长职级制开启了自下而 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区域探索实践。
二、校长职级制改革:来自晋中市的举措 与启示
如何在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进一步 激发办学活力,向更高的教育发展目标迈进,是作 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区域的晋中市在新时期 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十三五”期间,晋中市 坚持市域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将校长职级制改革 纳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框架,进行了以 去行政化、分级评定和动态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校长 职级制改革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
关键词 教育体制改革 校长职级制 去行政化 晋中市
自 1998 年教育部首次提出逐步试行校长职级 制以来,与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践相呼应,校 长职级制改革,已走过了 20 年历程。山西省晋中市 作为基础教育领域诸项改革的先行者,从 2017 年 开始,在山西省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并取得 了较好的政策预期效果。本文在梳理校长职级制基 本理念和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晋中市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提出了基于地 域特点,全面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一、校长职 级 制 :基 本 理 念与国内实践 历程
校长职级制是为了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升学 校办学水平,依据校长任职要求,科学设置校长职 系、职级和职责,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确定校长晋 升、奖惩和薪酬的综合性的校长人事管理制度。这 一制度设计的主旨是,在个人发展定位上,将校长 身份由“政治身份”转变为“职业身份”;在校长职务 任用上,由“权力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在校长 人事管理上,由单一的粗放式行政管理,转变为建 立规范、公平的政策环境,实现归口管理。校长职级 制的实施有助于校长明确办学方向,清晰责任,探 索治校治学规律,实现科学管理,促进校长专业化 队伍建设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的政 校关系,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调控与校长自 主办学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实 现多元治理;有利于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促
·40·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 年 9 月 20 日
E- mail:jxyglllb@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来自山西省晋中市的经验与启示
董新良 1 薛继红 2 刘 艳 1
(1.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2.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太原,030000)
摘 要 校长职级制改革经历了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驱动,以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域改革实践探索历 程。晋中市坚持市域统筹、党政联动、综合全面推进,采取以去行政化、分级评定和动态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校长 职级制改革方案,形成了重要的工作基础和鲜明的改革特点。借鉴晋中市改革经验,全面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 的基本对策是: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研制校长职级制改革方案;统筹实施,整体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顶层设 计,优化政策环境。
进教育公平。 1.政策驱动历程 1998 年 8 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认真做好“两
基”验收后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 校长负责制,逐步试行校长职级制,加强校长队伍 整体建设”[1]。这是国家首次以政策文本形式正式提 出校长职级制度改革,使用了“逐步试行”一词。随 后,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 决 定》,驱 动 校 长 职 级 制 改 革 由“ 试 行 ”转 向“ 推 行”。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 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 步取消学校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作为校长职级制 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学校的行政级别是否应该取 消”这一话题,引起党和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2015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 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全面 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现校长的专业化、 职业化”[2]。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校长职级制改革,指 明了方向和路径。
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将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改革议题改革内容涉及校长职级的范围与对象校长职级的设定与薪酬校长任职资格与聘任校长职级评定与考核等方面并确定吉林省松原市上海市山东省潍坊市广东省中山市陕西省宝鸡市等为校长职级制改革国家级试点地区3
1.主要举措 (1)同步推进“去行政化、校长选任与简政放权” 三项改革。其一,对中小学校及学校干部去行政化, 按照“谁举办、谁管理”原则,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 理,走专家治校路线。其二,建立中小学校长人才 库,通过直接纳入、公开选拔、随来随入三种途径, 实行动态管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 人机制。其三,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将学校内 设机构设置权、副校长提名聘任权、内设机构领导 选聘权、教师聘用权、经费使用权、奖励性绩效工资 分配权、学年度综合考核奖励资金分配权和特色课 程开设权等下放给学校,确保中小学校长“责权利” 的统一。 (2) 建立中小学校长职级序列和职级资格评审 制度。职级序列设四级九档,分别与中小学教师岗 位结构相对应。包括特级校长、一级校长(一、二、三 档)、二级校长(一、二、三档)和 三级校长(一 、二 档)。其中,一、二、三级校长岗位以 3:5:2 的比例构 建,同时,采取“市级统筹、分级评定、动态管理”原 则,建立中小学校长职级资格评审制度。 (3)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岗位聘任、任期目标考 核、职级薪酬和职级升降等基本制度,激活校长资 源。其一,在岗位聘任上,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将 过渡与竞聘相结合,实行试用期和聘任制管理,完
2.区域探索历程 早在 1994 年,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开展中小学 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随后,山东、北京、广东、吉 林、甘肃、安徽、江苏、浙江、陕西等省(市)也陆续进 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2010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中,将 “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