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级制校长利与弊
对“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思考
2023-11-11
目录
• 校长职级制概述 •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方案 • 校长职级制的利弊分析 • 校长职级制的实践与探索 • 结论与展望
01
校长职级制概述
校长职级制的含义
校长职级制是指根据校长的职位、职责、能力和贡献等,制定不同等级的职位标 准和相应的薪酬待遇,以实现校长职业化、专业化的一种制度。
英国校长职级制分为三个级别,即高级、 中级和初级,每个级别都有明确的职责和 权利范围。
对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建议
01
建议一
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评价标准应包括校
长的办学实绩、办学能力、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同时要避免评价的主
观性和片面性。
02
建议二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校长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推行校长职级制后
校长职级制的评定标准
教育教学管理
能够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 制度,能够有效推进课程改革 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发展与文化建设
能够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 ,积极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发 展。
办学思想
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注重培 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 。
师资队伍建设
能够制定和实施教师队伍建设 规划,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 质。
可能导致权力滥用
校长职级制赋予了校长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 制,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可能影响教师积极性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可能会使教师更加关注校长的权力和地位,而忽 视教学工作,从而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校长职级制的争议与挑战
争议
有人认为校长职级制会导致校长的官本位思想,也有人认为这种制度有利于提 高校长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
校长职级制,那是校长的事
校长职级制,那是校长的事,与我们无关校长职级制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实现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根本性转变。
校长职级制的本质是校长专业化,专业人干专业事,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实行校长职级制可以逐步扩大校长管理学校的自主权,同时也对校长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行校长职级制以后,校长的待遇也将逐步落实,在收入上得到提高。
2017年我们这里也进行了一次校长职级评审认定。
当时也是符合条件的校长先个人申报、成果认定、满意度测评、演讲答辩、拟定人选、公示名单和确定职级等程序进行的。
评出的职级按照一级、二级、三级校长,各级比例结构原则上为3:5:2。
首次评审认定校长职级不设特级,其他级别只评级不定等次,待遇按该职级最低等次执行。
虽然评出了等级,但没有实施,当然待遇也没有得到落实,后来就没有下文了。
有的教师就说了,我是普通教师,我不是校长,校长职级制与我没有关系,我一点也关心。
实际上,校长职级制并不是与普通教师没有关系,而是与每位教师的工作都息息相关,与每位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校长职级的认定时需要提供代表校长个人治学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和代表学校办学业绩的标志性成果。
这两种标志性成果代表了校长的个人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如果管理水平上不去,在每年的综合督导中时无法获得好名次的,没有好名次单位就不可能受到表彰奖励,那么校长就没有这方面的单位荣誉,因此无法加分。
校长既然是一校之长,就代表了整个学校,学校工作的成绩好坏直接决定了校长的命运。
如果学校的成绩上不去,校长在每年的班子考核时也不会得到教师的认可。
考核时都是教职工代表对校长进行民主评议的,教师的心里都有一杆称。
校长对工作认真负责,老师们也是看在眼里的,就会对校长的评价高,反之就会给校长评议一般或者不合格。
校长职级制认定时还需要提供个人总结。
重点反映任职近几年来,在学生发展、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领导与管理、学校特色等方面的能力和业绩。
校长的个人总结时全面反应校长工作的总指标。
校长职级制意见和建议
校长职级制意见和建议
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校长是学校管理和教育的领导人之一。
校长职级制度是评估校长表现和管理能力的基础和方法。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校长职级制度至关重要。
校长职级制度的作用
校长职级制度作为衡量校长表现和管理能力的标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鼓励校长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其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声誉。
此外,校长职级制度也能够帮助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矛盾和冲突。
建议完善校长职级制度
尽管校长职级制度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认为目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
1. 要加强对校长职务任用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应该加强对校长职务任用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这需要学校领导层制定具有建设性的招聘标准,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确保每一个被任命的校长都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2. 应该纳入课程培训找短板
校长职级制度的规定应该纳入校长的课程培训内容之中,帮助校长发
现自己的短板,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素养,从而更好地领
导学校和指导师生。
3. 注重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定
与此同时,应该注重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校的校长职级制度,在考虑范围、评价因素、职级晋升条件等方面兼顾科学性和针对性,
不断优化制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总之,校长职级制度的定位适当、细致、全面的制定和完善,能够帮
助校长更加高效地管理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相
信只需要各方积极合作,我们一定能够创建一个尽可能优秀的教育体系。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当前,去除学校行政化管理,加快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
__省__市__年开始,率先对中小学校长探索实施职级制管理。
经过15年探索,初步建立起以体现现代学校制度特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校长专业化建设为指向的中小学校长职级管理机制。
本文拟以__市的实践为模型,对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基本制度进行梳理,对其价值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对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提出建议,以期引发新的思考和讨论。
校长职级制改革不是孤立的单项改革,而是对整个校长管理系统的改革和创新。
__市在探索实施校长职级制过程中,从校长人才的储备、培养,到校长遴选、使用、管理、评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流程框架,为推行校长职级制管理提供了基本的参照体系。
一是校长人才培养和选聘制度。
严格校长资质准入制度,担任中小学校长,必须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由教育行政部门综合考核认定,认定资格有效期为4年。
建立后备干部考选制度,通过公开考选、考察考核,选拔优秀管理人才,并接受任职资格所需的业务、能力培训和实践培养,经综合考核合格后,确定为教育后备干部人选,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管理。
组建由知名校长、教育专家、优秀教师代表组成的校长选聘委员会,每年结合校长岗位空缺情况,从后备人才库中公开择优选聘,优秀人才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校长岗位。
二是校长管理和使用制度。
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赋予校长用人权,校长有权对副校长任用提名,有权聘任中层干部,有权对教师实行全员合同制聘任管理;扩大校长事权,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把学校发展规划、资源支配使用、教育教学管理、校本培训教研、学校课程开发以及教师聘任考核、评优晋职、专业发展等,放给校长去做;归还校长财权,在严格编制和执行预算、报批月度开支和重大开支计划、完善民主理财机制、加强财务审计监管的基础上,校长有权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统筹安排使用学校资金,避免学校经费截留、挪用等现象,保障学校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北京: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等
北京: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等近年来,教育改革成为了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推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北京市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之一,率先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为全国其他省市树立了榜样。
本文将就北京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意义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级制可以更好地规范中小学校长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明确各级校长的权责。
通过设立不同的职级,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来从事中小学校长工作,提高学校领导层的整体素质。
职级制还可以更好地激励中小学校长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通过设立不同的职级,明确各级校长的晋升路径和晋升条件,可以充分调动校长们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职级制可以更好地激励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其职业发展前景。
通过职级制的推行,中小学教师的晋升路径得到了明确,吸引了更多的高素质教师加入到教育事业中来,为中小学教育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在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过程中,北京市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北京市采取多方参与的方式进行方案设计,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在制定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方案时,北京市教育部门积极征求了学校管理者、教师及家长的意见,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其二,北京市注重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和评价。
在实施职级制之前,北京市已经进行了多轮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提升了校长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
北京市建立了严格的校长评价机制,对校长的绩效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与职级晋升挂钩。
其三,北京市还注重中小学校长的绩效奖励机制。
在职级制的推行过程中,北京市采用绩效工资制度,对表现突出的校长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激励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过程中,北京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改进。
其一,中小学校长的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的中小学校长评价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公平性,需要建立更为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确保每个校长都能够得到公平的评价。
北京: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等
北京: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等近日,北京市教育局发布通知,决定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这一举措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对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小学校长的选拔、管理和考核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选拔过程不规范、管理不严格、考核内容不全面等。
推行校长职级制势在必行,能够更好地规范校长的权力和责任,激励校长更加努力地工作。
职级制是一种根据职员的职责、能力、经验等因素进行评定和分类的制度。
根据北京市教育局的通知,中小学校长职级分为五级,分别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高级教师和中级教师。
不同的职级对应不同的岗位要求和评定标准,校长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达到更高的职级。
职级制的推行将为校长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有利于激发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职级制的落实需要明确的评价标准和程序,能够公正、公平地评价校长的工作表现,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除了推行校长职级制,北京市教育局还将加强对校长的培训和教育管理能力的提升,为校长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培训内容将涵盖教育理论、管理知识、教育法规等,帮助校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北京市教育局还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校长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校长的考核和监督。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其工作绩效和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只有建立起严格的考核机制,才能使校长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
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职级制的落实,能够规范校长的权力和责任,激励校长更加努力地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加强校长的培训和教育管理能力的提升,建立健全校长绩效评价机制,也是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必要举措。
相信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北京的中小学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校长职级制的现实意义
校长职级制的现实意义:杜绝“校长独善其身学校一塌糊涂”2017年许多地方都开始了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如果说前几年还是北京等地做探索的话,那从2017年开始,许多地方都已经走向了不可回头的实施。
相信2018年校长职级制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校长职级制的开展,“校长职务化、校长官员化、校长行政化”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校长职业化、校长学术化、校长专业化”。
校长任命将从上级行政部门主导逐步走向靠实力说话,能上能下。
这样一来,“校长”这个角色就彻底成为了为师生发展服务的角色,学校教育将经历一次从“官本位”走向“人本位”的深层次变革。
现行的校长任命几乎都由上级行政部门主导完成,校长也是一个只能上不能下的职务,需要调整时一般需要保留校长现有公务待遇,从某种意义上说又徒增了许多不必要的空职、闲职。
在实际工作中,想做事,会做事,能成事的人无论在哪一个岗位都是能做事的,但不想做事,不会做事的人基本上很难找到一个能成事的岗位。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将会为大量想做事,会做事的人开放出成事的机会和空间,让“能力”成为选拔的主要标准。
校长职级制的推广首先带来了校长评价方式的变革,但将变革推向深入的一定是对校长工作内容评价的变革和评价本身的变革。
一、校长职级制评价的难点校长职级制评价的难点在于明确评价的目的,制定评价的标准。
对校长的评价应该从“曝光不好的”“鼓励好的”这样简单、二元的思路转变成“评价是一种标准的公示”。
评价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评价标准的设立让更多的校长明确工作的方向,工作得更有成就。
校长职级制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评价校长工作,对现有校长而言,评价就是通过评价标准的设立,让更多校长明确工作方向,工作得更有成就。
而对潜在校长而言,则会通过校长职级制评价的开展,鼓励更多人明确校长工作职责,进行更多校长人才的储备。
对校长职级制评价标准的设定直接影响评价的方向。
标准设定的不科学将会导致校长工作方向出现偏差。
,甚至会导致校长职级制举步维艰。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
3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 和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 实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实 施现状
实施范围与对象
实施范围
全国各地区部分中小学
实施对象
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等管理层
实施标准与流程
实施标准
制定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明确职级评定标准和程序
实施流程
按照方案规定的流程进行职级评定,包括申报、评审、公示等环节
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 料等方法
分析内容
分析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效 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 进建议
研究结论
总结研究结果,探讨中小学校长职 级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为进 一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提供参 考。
03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评 价与反思
评价标准与方法的探讨
评价标准
校长职级制的评价标准应包括校长的工作 绩效、能力提升、团队管理和学校发展等 方面,同时应考虑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差异 ,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加强校长专业能力的培训与提升
制定校长培训计划
01
根据校长的不同需求和职级,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方案,
提高校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建立培训基地
02
与高等教育机构或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校长培训基地,提
供更加专业和系统的培训。
鼓励校长自我发展
03
鼓励校长参加各类研讨会、研修班等,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领
导能力。
完善校长考核与评价机制
01
制定考核与评价标 准
校长职级制现实意义
校长职级制现实意义
首先,校长职级制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承担着推动教育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通过建立校长职级制,可以明确校长的职责和权限,明确校长与其他干部的区别,使校长更加专注于教育管理工作,更加注重管理经验和能力的培养,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校长职级制有利于激发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职级制是建立在一定的职务层次和任职资历的基础上的,具有明确的晋升和晋级机制。
校长在职级晋升的过程中,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工作业绩,提升个人能力。
这将促使校长们在学校管理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最后,校长职级制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校长是学校的重要领导者,维护学校的秩序和稳定至关重要。
而职级制可以为校长们提供一个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机制,使他们在学校管理中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
通过职级制的建立,可以稳定校长队伍,提高校长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减少校长流动和变动对学校运作的影响,确保学校管理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校长职级制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激发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管理的规范性和公正性,促进教育管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校长职级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校长职级制,提升学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校长职级制现实意义
校长职级制现实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校长职级制的现实意义也愈加突显。
作为一项管理制度,校长职级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无论从教育的角度还是学校的管理层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校长职级制实行以来,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学校的管理得到了有效的加强和改进。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决策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契机,使得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更加明确、细化、落实到位。
并且,通过职级制度的分明,有助于校长根据各个职能部门的风险状况,及时掌握学校发展的风险与机遇,及时进行应对和决策。
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成果,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提升教育质量校长职级制的实施,能够大力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进一步破解学校教育困难,使学校从“人才输送机”向“人才培养机”转变。
通过职级制度的实施,学校能够更好地依照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调动各类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
同时,各职级校长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和管理机制,能够更好地检测和反馈教学质量,同时能够根据教师的工作总体情况对其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才能的充分发展。
三、提高校长职业能力校长职级制实施,于校长群体而言,也提高了校长从业能力和职责。
根据职级制度要求,校长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理论、教育理念和教育操作技能等技能,才能适合担任高层次校领导人。
通过该制度的实施,校长会更加懂得如何才能带领学校走向成功,准确地把握学校事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会使校长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提升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担负起重任,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促进教育领域市场化发展随着校长职级制的不断提升,教育领域也逐渐走向市场化,推动教育产业的发展。
优秀校长的引进和留用,意味着教育和学校管理的专业化和提高水平,全方位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而且,随着职级制度的实施,优秀(并成为高级职级校长)校长的收入也会得到提高,这也促进了优秀校长的团队建设,同时也能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水平。
校长职级制
校长职级制校长职级制是对由政府为主导的校长管理模式的反思与批判,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丰富的科学内涵。
它打破原来的终身制而代之以聘任制,体现了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实质性转变,使校长的正常流动成为可能。
校长职级制是指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把校长分为不同的级别,它在校长办学自主权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对校长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使校长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对学校的经营能力都达到一定的水平。
目录1校长职级制的本质2校长职级制的特点3具体的实践活动1校长职级制的本质校长职级制的本质是校长专业化。
校长专业素质包括:第一,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强烈的服务观点,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理念支撑。
第二,构建以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第三,具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专业能力。
第四,具有教育与管理的智慧与艺术。
第五,授受专业养成教育和专业训练。
2校长职级制的特点校长职级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有效加强了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直接领导与宏观管理,另一方面,校长脱离行政任命也有利于校长负责制的充分实现。
第二,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有利于改变学校政府化和校长官员化局面。
校长职级制的推行能够减少行政干预,利于校长充分行使自主权,使校长“戴着脚镣跳舞”的被动局面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打破了校长终身制,这给校长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有利于校长增强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利于校长加强责任感和务实作风,有利于激发校长的开拓创新精神。
第四,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形成“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流动能进能出”的良好氛围,加速了校长在学校间的流动。
流动是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种内在需求。
校长的流动也有利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发展,使农村中小学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3具体的实践活动目前,校长职级制已受到广泛的肯定,北京、广州等地也已先后试行。
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论及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改革时明确提出“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一项核心制度之一,它的出现和运行旨在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不过,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职级设置不合理、晋升渠道不畅通、职级评估不客观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
一、职级设置不合理目前,中小学校长职级划分过于简单粗暴,校长的职级只与学校的规模和层次挂钩,不能够真正反映出校长的能力水平和工作实绩。
对一些刚上任的新校长来说,职级的设置虽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些荣誉感,但往往会使他们产生过多的压力和负担,让他们走向过度追求职级、忽视学校实际发展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职级评估机制。
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根据校长的实际能力水平、工作经验以及管理成效等方面考虑进行职级评估。
2. 考虑到学校的发展实际情况,相应地调整校长的职级。
比如,当学校规模扩大后,校长的职级相应升高。
3. 增加校长工作考核的权重,使工作表现与职级晋升直接挂钩,有助于激励校长全力工作和创新。
二、晋升渠道不畅通现有的中小学校长职级晋升渠道相对狭窄,让不少优秀的校长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提升。
很多校长望眼欲穿,希望能够得到一条畅通的晋升渠道,以受到更好的荣誉与待遇的回报。
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建立多元化的职级晋升机制,以满足广大中小学校长的不同需求。
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做法包括:1. 开展职级晋升竞争性选拔,让各个学校的优秀校长有机会向更高职级发起冲击。
2. 设计合理的培训课程,让校长可以自愿参加并持续提高自身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成为升职的重要资本。
3. 鼓励优秀的中小学校长积极参与行业组织和校长联合会等对外交流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人脉资源。
三、职级评估不客观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估,账面上有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可能会导致评估不公正、不客观。
关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指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上进行改革,以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绩效。
近年来,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有助于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他们需
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地管理学校。
改革后,校长可以更好地掌握学校的管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其次,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有助于提高校长的绩效。
改革后,校长可以更好地把握学校
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实施教育改革,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校长的绩效。
最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改革后,校长可以更好地把握
学校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实施教育改革,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校的教
育质量。
总之,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它有助于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绩效,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但是,在实施这项改革时,应该注意避免政策的偏颇,以免
影响学校的发展。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共6页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全面实施过程中,发现一系列问题,甚至与实施的初衷相违背,大大影响了学校管理质量、教育教学及学校的声誉。
因此,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健康运行,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校长负责制的弊端分析1.校长无责可负一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教育行政没有真正放权,校长负责制只流于形式。
以校长决策权为例,校长拥有决策权是指学校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校长有最后的决定权。
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会越俎代庖,千方百计地制衡校长决策权。
长期以往,必将导致相当一部分校长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切以上级部门的安排为准。
2.校长负责的异化校长负责制的异化现象是指校长专权制、家长制,在学校里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导致一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或任人唯亲的情况发生。
更让人心寒的是,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甚至认为这就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只要在听命于他的范围内行事即可。
也有些教育行政部门,明知存在这种情况,但是碍于“是否违反政策”、“是否会影响校长积极性的发挥”等问题而听之任之,所有这一切实质上助长了校长的独断专行。
3.校长负不起责校长负责制是一种精英治校的领导制度,校长拥有与责任想对应的较大的权力,同时校长必须有相对应的较高的素质。
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在急剧变化的今日,校长往往还处在一种茫然、无动于衷的状态,校本管理难以实现,课程改革难以进行,素质教育难以展开,无不与校长自身的素质有关。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校长专业知识缺乏;(2)校长管理模式还处在经验型阶段;(3)校长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薄弱;(4)由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责任不明确,导致校长忙于具体事务,忙于会议,同时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和管理方式处于松散状态,校长很难在培训中有质的飞跃;(5)由于工作压力过重,校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动力不足,甚至可能出现校长倦怠现象。
辅导机构校长职级制度管理改革
辅导机构校长职级制度管理改革一、现状分析1.职级晋升空间有限:校长的晋升空间较小,职务晋升困难,导致校长们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缺乏动力。
2.薪酬待遇偏低:相较于其他行业,教育行业薪酬待遇相对较低,使得校长们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3.岗位职责不明确:在一些辅导机构中,校长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4.培训机会不足:校长们很少有机会参加专业培训,影响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二、改革措施1.拓宽晋升空间:设立更高级别的职务,如教育总监、集团副总裁等,让校长们有更多的晋升机会。
2.提高薪酬待遇:提高校长的薪酬待遇,使其与其他行业相当,从而激发校长们的工作积极性。
3.明确岗位职责:明确校长的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4.增加培训机会:定期组织校长参加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5.实施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校长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奖惩分明。
6.加强激励机制:设立各种激励措施,如突出贡献奖、优秀管理者奖等,激发校长的工作热情。
三、改革意义1.提升教育质量:通过改革,提高校长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2.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优秀的校长脱颖而出,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教育公平。
3.激发创新精神:改革有助于激发校长们的创新精神,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4.提高教育满意度:优质的教育的提供,将提高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四、改革实施步骤1.调研和制定方案:对现有职级制度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2.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改革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3.制定配套政策: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4.宣传和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改革政策,组织相关培训,让校长们了解和掌握改革内容。
5.实施和监测:正式开始实施改革,同时对改革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6.持续优化: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对改革措施进行持续优化。
对实行校长职级制的思考
对实行校长职级制的思考作者:林俊红来源:《师道·教研》2016年第07期一、校长职级制的内涵校长职级制是指普通中小学专职从事学校行政领导工作的校长职务以及所设置的岗位等级系列。
例如:上海:校长职级共分五级十二等,即特级校长、一级(一、二)等校长、二级(一、二、三、四)等校长、三级(一、二、三、四)等校长、四级(一、二)等校长;山东:校长职级共分4级10档,即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一、二、三档)、中级校长(一、二、三档)、初级校长(一、二、三档),等等。
校长职级制作为校长人事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逐步在一些地方试行或实行。
校长职级制意在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强化校长的职业意识和专业发展。
校长职级制的本质是校长的专业化,体现了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实质性转变。
校长职级制标志着时代的进步,标志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更是践行现代学校制度的具体表现。
二、实行校长职级制的利弊(一)有利方面校长职级制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强化校长的职业意识,促进校长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打破了校长终身制,这给校长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有利于校长增强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校长职级制落实中小学校长的工资待遇,校长职级工资是与校长职级评定相配套的,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后,中小学校长的工资根据业绩情况,随职级而定,校长水平的差异与报酬结合,有利于调动校长的积极性;校长职级制推动了教育的均衡,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有利于校长工作交流;校长职级制能使校长充分实施自己的办学思想,坚持专业的、可持续性的办学方向,使学校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校长职级制的推行能够减少行政干预,有利于校长充分行使自主权,减少校长的事务性工作,能够使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中去。
(二)弊端问题实行校长职级制对学校管理的评价,特别是对校长的评价缺少较为细化的办法,不利于学校之间的个性化竞争形成;实行校长职级制后,有些校长工资待遇不升反降,这样下去难免会影响校长的积极性;校长职级制管理在我国这种国情中论资排辈现象将不能完全杜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利于弊
利:
1.原先的校长是由组织部门管理和任命,有行政级别,现在采用职级制后,是由教育部门由教育局管理,实现了教育部门管事与管人的真正统一,实行了校长职级制,取消了行政级别。
这样可以少了许多行政应酬。
少去了许多如计划生育、春耕夏收以及安全生产等与教育毫无关联的繁琐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专职校长。
2、在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前,校长所享有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差别很大。
业务上,虽然校长们要接受教育部门的指导,但实际上一大批校长的任用与管理,都是归当地组织或人事部门,有的学校的行政级别高于教育局,导致教育局能管学校却管不住校长。
实行职级制之后,教育局直接对校长管理,有效解决了上述不正常现象。
3、实行职级制之前,一些不懂教育、不懂教学的干部常常被“安排”到学校,担任校长、副校长。
而不少校长为了升迁,往往精力并不在学校教育教学上,而是一门心思追求政绩,以求“被知道”,被上级领导知道,被组织部门知道。
实行职级制之后,提高了校长的准入门槛,使得那些不懂教育、不懂教学的干部不能感人学校的管理层,避免了外行指挥内行的现象发生。
4、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制动态管理,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校长的职级工资,借助职级与业绩挂钩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校长办好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再担心自己的业绩不为人知
5,在没有实行职级制之前,由于学校行政级别不同,校长只能从行政级别较低的学校流向高级别的学校,校际校长的流动和交流很难实现。
实行职级制可以促进校长的校际交流,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弊:
1、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后,虽然实行了校长职级制管理,但是,这种职级评定都是由教育部门设定的,一旦校长们退休,职级是否还能够在退休待遇中有所体现,与没有实行职级制相比较,校长的退休待遇受到伤害。
2、是实行校长职级制以后,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校长的职级工资并不是很高,有很多的优秀人才还是不喜欢从事教育,对外界的优秀人才缺少吸引力。
3、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将其人事档案转交教育局,实际上在阻断外系统干部进入学校任职的同时,也彻底关闭了优秀校长尤其是优秀的年轻干部进入政府部门任职的唯一通道,这意味着今后出身教育系统的政府官员将越来越少。
4、实行职级制以后,使得教育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机会很少,有些需要各部门协调的事情就要报上级,降低了工作效率。
5、实行职级制,行政干部不能进入教育部门,这样外界优秀人才很难进入教育界,学校也缺少了学习其他部门的管理的经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