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校长职级制探索
校长职级制
校长职级制第一篇:校长职级制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摘录)一、取消中小学校和干部行政级别推进镇街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各镇街符合登记条件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可登记为事业法人,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校长由县教育行政部门选聘、管理。
每个镇街公办中心幼儿园和社区(村居)幼儿园,共同组成一个法人,实行中心园负责制。
每个镇街所有小学共同组成一个法人,实行中心小学负责制。
二、建立校长职级绩效管理制度1.合理确定校长职级序列。
校长职级分为特级校长、一级校长(一、二、三档)、二级校长(一、二、三档)、三级校长(一、二档)。
同一县域内,一级、二级、三级校长的比例为3:5:2,特级校长的数量控制在全市中小学校长总人数的2%以内,兼顾城乡学校。
原则上高中学校不设三级校长。
2.建立校长绩效工资制度。
校长绩效工资按照校长职级、任职学校的规模和办学条件确定,副校级领导绩效工资按照工作业绩确定,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发放,校长、副校长绩效工资不纳入社保基数。
三级校长的绩效工资标准(二档、一档)分别按校长本人应发工资总额的25%、30%确定;二级校长的绩效工资标准(三档、二档、一档)分别按校长本人应发工资总额的30%、35%、40%确定;一级校长的绩效工资标准(三档、二档、一档)分别按校长本人应发工资总额的40%、45%、50%确定;特级校长的绩效工资标准按校长本人应发工资总额的80%确定。
副校级领导绩效工资按照本人应发工资总额的15—20%确定,具体标准与校长学年考核结果相挂钩。
校长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时间,一并计入教龄。
三、建立校长考核评价制度实行评级晋档制度。
校长在第1个任期内,试用期结束考核“合格”的确定为同级三档(初档),之后学年度考核,每得到1个“优秀”等次或累计2个“合格”等次,可在本职级内晋升一档。
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第2个任期,如果职级不发生变化,任期内各次考核在“合格”以上等次的,在本职级原有档次基础上继续升档。
对“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思考
2023-11-11
目录
• 校长职级制概述 •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方案 • 校长职级制的利弊分析 • 校长职级制的实践与探索 • 结论与展望
01
校长职级制概述
校长职级制的含义
校长职级制是指根据校长的职位、职责、能力和贡献等,制定不同等级的职位标 准和相应的薪酬待遇,以实现校长职业化、专业化的一种制度。
英国校长职级制分为三个级别,即高级、 中级和初级,每个级别都有明确的职责和 权利范围。
对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建议
01
建议一
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评价标准应包括校
长的办学实绩、办学能力、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同时要避免评价的主
观性和片面性。
02
建议二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校长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推行校长职级制后
校长职级制的评定标准
教育教学管理
能够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 制度,能够有效推进课程改革 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发展与文化建设
能够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 ,积极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发 展。
办学思想
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注重培 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 。
师资队伍建设
能够制定和实施教师队伍建设 规划,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 质。
可能导致权力滥用
校长职级制赋予了校长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 制,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可能影响教师积极性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可能会使教师更加关注校长的权力和地位,而忽 视教学工作,从而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校长职级制的争议与挑战
争议
有人认为校长职级制会导致校长的官本位思想,也有人认为这种制度有利于提 高校长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式与操作模式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式与操作模式作者:张延华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年第01期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使中小学校校级领导干部的职务等级与行政级别脱钩,并与专任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分开进行岗位评聘的事业单位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校长职级制的实行,从科学区分校长办学与教师教学职能的角度,理顺了教育干部队伍与专业教师队伍管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校领导干部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流动能进不能出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在教育系统内部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使校长职、能、责、权、利相统一的动态管理新机制。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工作,早在1993年上海就率先在静安区进行,后逐步扩大到七个县区。
随后宁波、杭州、青岛、大连、长春、哈尔滨、成都、广州、北京等地也先后实行或准备实行校长职级制。
时至今日,校长职级制在完善教育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教育内部用人机制,扩大干部队伍的合理流动与促进领导干部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广大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校自身的办学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已经或逐步在得到中小学广大领导干部和群众的正确认识和充分认可,许多地区已经基本具备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条件,时机也日趋成熟。
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
从现代管理科学的角度,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结构形式,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政策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配套的机制并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是校长职级制顺利实施和顺畅运行的基础工程和基本前提。
一、中小学校长职级的基本制式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作为一种制度体系,经过各地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和不断总结,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则定式,亦即职级的制式。
这种制式以政策性规定的方式对校长职务的级别和等次、资格条件和标准等一一予以明确,因而成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的核心内容。
1.职级设定与比例控制审视与综合各地的做法,基本上可将校长职级按中小学两个系列分为四级十等。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当前,去除学校行政化管理,加快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
__省__市__年开始,率先对中小学校长探索实施职级制管理。
经过15年探索,初步建立起以体现现代学校制度特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校长专业化建设为指向的中小学校长职级管理机制。
本文拟以__市的实践为模型,对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基本制度进行梳理,对其价值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对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提出建议,以期引发新的思考和讨论。
校长职级制改革不是孤立的单项改革,而是对整个校长管理系统的改革和创新。
__市在探索实施校长职级制过程中,从校长人才的储备、培养,到校长遴选、使用、管理、评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流程框架,为推行校长职级制管理提供了基本的参照体系。
一是校长人才培养和选聘制度。
严格校长资质准入制度,担任中小学校长,必须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由教育行政部门综合考核认定,认定资格有效期为4年。
建立后备干部考选制度,通过公开考选、考察考核,选拔优秀管理人才,并接受任职资格所需的业务、能力培训和实践培养,经综合考核合格后,确定为教育后备干部人选,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管理。
组建由知名校长、教育专家、优秀教师代表组成的校长选聘委员会,每年结合校长岗位空缺情况,从后备人才库中公开择优选聘,优秀人才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校长岗位。
二是校长管理和使用制度。
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赋予校长用人权,校长有权对副校长任用提名,有权聘任中层干部,有权对教师实行全员合同制聘任管理;扩大校长事权,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把学校发展规划、资源支配使用、教育教学管理、校本培训教研、学校课程开发以及教师聘任考核、评优晋职、专业发展等,放给校长去做;归还校长财权,在严格编制和执行预算、报批月度开支和重大开支计划、完善民主理财机制、加强财务审计监管的基础上,校长有权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统筹安排使用学校资金,避免学校经费截留、挪用等现象,保障学校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见为深切实施“科教兴潍”战略,进一步加速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速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及《中共潍坊市委、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在全市中小学推行校长职级制度,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脱钩、分类、转制、弄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改革用人机制,鼓励竞争,增强交流,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长的踊跃性和创造性,增强中小学校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增进办学特色;成立起符合中小学教育特点和校长成长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加速培育和造就一支精通教育、擅长治校的高素质学校领导干军队伍。
二、实施范围全市范围内市及县市区、市属开发区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普通中专、特殊教育学校、乡镇(街道)中心学校(统称中小学,下同)。
其他学校和教育单位暂不列入。
三、主要内容一、取消中小学校的行政级别。
列入校长职级制度实施范围的中小学校一概取消行政级别,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
对中小学校长依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区别对待。
现任校长的行政级别继续保留,实行档案管理。
新任校长再也不套用行政级别,全数实行竞争上岗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由教育行政部门聘用。
副校长一般由校长提名,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由学校聘用。
按照有关章程、规定,中小学党委(总支、支部)书记由教育行政部门党委录用,群团组织负责人由学校党组织提名,按规定程序产生。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式与操作模式-2019年文档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式与操作模式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使中小学校校级领导干部的职务等级与行政级别脱钩,并与专任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分开进行岗位评聘的事业单位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校长职级制的实行,从科学区分校长办学与教师教学职能的角度,理顺了教育干部队伍与专业教师队伍管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校领导干部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流动能进不能出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在教育系统内部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使校长职、能、责、权、利相统一的动态管理新机制。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工作,早在1993年上海就率先在静安区进行,后逐步扩大到七个县区。
随后宁波、杭州、青岛、大连、长春、哈尔滨、成都、广州、北京等地也先后实行或准备实行校长职级制。
时至今日,校长职级制在完善教育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教育内部用人机制,扩大干部队伍的合理流动与促进领导干部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广大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校自身的办学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已经或逐步在得到中小学广大领导干部和群众的正确认识和充分认可,许多地区已经基本具备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条件,时机也日趋成熟。
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
从现代管理科学的角度,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结构形式,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政策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配套的机制并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是校长职级制顺利实施和顺畅运行的基础工程和基本前提。
一、中小学校长职级的基本制式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作为一种制度体系,经过各地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和不断总结,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则定式,亦即职级的制式。
这种制式以政策性规定的方式对校长职务的级别和等次、资格条件和标准等一一予以明确,因而成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的核心内容。
1.职级设定与比例控制审视与综合各地的做法,基本上可将校长职级按中小学两个系列分为四级十等。
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作者:《民生周刊》记者郑智维来源:《民生周刊》 2019年第10期长期以来, 中小学校行政级别的存在催生了校长的官本位意识,行政任命为主导的任职方式,导致校长专业标准的价值缺失。
2014年,铜陵市铜官区在安徽省率先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逐步取消小学行政级别,建立了四级九档校长职级体系。
探索开展了以校长职级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综合改革,旨在淡化学校的行政工作,让校长、学校回归教育本位。
从行政化到职业化、专业化,中小学校长角色转变,5年探索给教育带来怎样的改变?“ 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就是要打破以行政为主导的校长管理模式,排除外部因素干扰和制约,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提升专业化素质,增强治学办校能力。
”安徽省铜陵市市长胡启生说。
校长不再是官2 0 1 8年,铜官区全面实行校长职级制。
校长每届任期一般为5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超过两个聘期。
在此基础上,铜官区开展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进学校治理结构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重点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调动校长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
在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过程中,铜官区完善了校长职级制、负责制、任期制、问责制的四制建设,校长的聘任、培训、考核、交流等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事实上,早在2014年铜官区就在安徽省率先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逐步取消小学行政级别,建立了四级九档校长职级体系。
这意味着,校长不再是“官”。
此项改革,曾入选全国十大地方公共决策实验。
在建立校长( 小学正职和副职校长、幼儿园的正职和副职园长)职级体系方面,铜官区共设立四个级别共九个档次,即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中级校长和初级校长。
其中,初、中、高级校长又各自依次从高到低分设三档。
根据铜官区出台的《关于实行校长职级制推进学校治理结构改革的意见》规定,新设立的公办学校不再确定机构规格,新任的公办学校、幼儿园的正副职校长或园长不再赋予行政级别。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琚金民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9年第01期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从上海市1993年率先试行以来,已在宁波、大连、成都、潍坊、武汉等城市广泛展开。
它扩大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校长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解决了校长只能上不能下的难题,淡化了校长的“官本位”意识,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它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一、校长职级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考评方法不够理性化,过分依赖量化手段(1)评价标准单一,把分数当作职级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忽视了各个学校的实际有的地方评价标准过于笼统,城市与农村学校一个样,高中、初中、小学同标准,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也是一样。
有些地方把校长评价放在学校的硬件建设、学生的升学率、学校安全工作等方面,舍弃了其他指标,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2)把校长评价与学校评价混为一谈校长评价是校长职级制的核心内容,根据校长的办法理念、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办学过程、办学实绩等因素给校长评职级,与校长薪酬挂钩。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把校长评价与学校评价混为一谈。
校长评价的范围往往是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管理、校长素养、业绩、办学特色。
学校评价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教师队伍的发展,主要是教师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继续教育等;②学生评价,评个性特长及取得的成绩;③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
校长评价侧重于校长个人,学校评价侧重于学校整体。
校长职级考评有的地方过于关注校长个人的资历、学历、任职学校,重点学校校长级别高,村小级别很低,论资排辈,特级校长往往是年龄偏大的。
(3)考评过分依赖量化手段,片面追求公平公正校长的业绩有些量化手段反映不出来。
量化分析有不少弊端:一是数据收集难以保证真实可靠,评价范围过于狭窄样本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二是收集的数据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有些官员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就用,不利的就不用。
关于开展“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工作的调查研究报告.doc
关于开展“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工作的调查研究报告襄城县教育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工作的调查研究报告根据许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工作的相关要求,“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工作将于2019年在全市全面铺开。
目前,我县已初步拟定“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工作方案,现正在做进一步的讨论修订,为发现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工作方案制定的更加科学,根据县委《关于开展“调研周”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县教育发展领导小组组织人员于2月13、14日在我县湛北乡和颍阳镇开展了关于“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工作的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有关情况如下:一、调研区域基本情况1. 湛北乡:该乡现有1所中学、4所中心小学(三个教学点)、5所民办幼儿园。
其中,湛北乡初级中学和杨庄中心小学为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其余3所小学为市级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1所幼儿园为市级示范幼儿园。
全乡共有中小学教师197名,教学班70个,在校生2806人;幼儿园保教人员75人,幼儿班41个,在园幼儿1441名。
2. 颍阳镇:该镇位于襄城县北部,与许昌市建安区毗邻。
辖区内共有27个行政村,6万多人口。
现有公办中学1所,在职教师116人,26个教学班,在校生2026人;公办中心小学10所(教学点6个),在职教师194人,87个教学班,在校生2948人。
有民办学校12所,其中,民办小学1所,8个教学班,在校生304人,教职工20人;民办幼儿园11所,教学班96个,在园幼儿2518人,教职工151人。
颍阳镇在编教师326人,按上级原核编人数,该镇当前缺编教师30人。
结合生源增加和教师退休情况,以及新建学校的投入使用,预测到2020年教师缺口将达120人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一)校长职级制方面校长职级制是当前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热点,也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其在实施过程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 评价标准方面。
校长职级改革历程
校长职级改革历程作者: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3年第09期政策变化1、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
2、2010年6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3、2013年2月27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也明确提到“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
试点历程1993年上海市静安区、卢湾区199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立中小学校长职级系列的改革设想。
1994—1996年静安区、卢湾区正式开始试行校长职级聘任制。
将校长分为五级十二等,即特级校长、一级校长(分二等)、二级校长(分四等)、三级校长(分四等)、四级校长(分二等), 1999年在黄埔等六个区扩大试点。
2001年上海市全面实行中小学校长(书记)职级制。
1999年北京市西城区1999年,北京市中小学校长职务等级分为五级十等,2005年调整为四个级别,四级校长(书记)一般为适应阶段、除任职校长(书记);三级和二级校长(书记)一般为称职阶段的校长(书记);一级校长(书记)一般为成熟阶段的校长(书记)。
1999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校长职级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三系列,每个系列分为四级六等,即:特级校长、高级校长(分一、二等)、中级校长(分一、二等),初级校长(分一、二等)。
高、中、初级校长比例一般为3:5:2。
特级校长数控制在全市校长总数1%之内。
2003年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市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范围,包括全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工读学校。
中小学校校长职级分为四级八等:特级校长,一级一等、一级二等,二级一等、二级二等、二级三等,三级一等、三级二等、三级三等。
校长职级制
校长职级制校长职级制是对由政府为主导的校长管理模式的反思与批判,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丰富的科学内涵。
它打破原来的终身制而代之以聘任制,体现了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实质性转变,使校长的正常流动成为可能。
校长职级制是指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把校长分为不同的级别,它在校长办学自主权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对校长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使校长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对学校的经营能力都达到一定的水平。
目录1校长职级制的本质2校长职级制的特点3具体的实践活动1校长职级制的本质校长职级制的本质是校长专业化。
校长专业素质包括:第一,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强烈的服务观点,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理念支撑。
第二,构建以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第三,具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专业能力。
第四,具有教育与管理的智慧与艺术。
第五,授受专业养成教育和专业训练。
2校长职级制的特点校长职级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有效加强了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直接领导与宏观管理,另一方面,校长脱离行政任命也有利于校长负责制的充分实现。
第二,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有利于改变学校政府化和校长官员化局面。
校长职级制的推行能够减少行政干预,利于校长充分行使自主权,使校长“戴着脚镣跳舞”的被动局面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打破了校长终身制,这给校长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有利于校长增强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利于校长加强责任感和务实作风,有利于激发校长的开拓创新精神。
第四,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形成“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流动能进能出”的良好氛围,加速了校长在学校间的流动。
流动是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种内在需求。
校长的流动也有利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发展,使农村中小学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3具体的实践活动目前,校长职级制已受到广泛的肯定,北京、广州等地也已先后试行。
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论及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改革时明确提出“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10页精选文档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推进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行政级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一明确规定,为国家深入推进中小学去行政化和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中小学校长职级体制改革的关键点校长是掌控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群体。
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存在好校长才会有好的教育。
然而,好校长的产生需要好的教育体制支持。
计划经济时期,中小学校长与行政级别挂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这种模式比较简单统一,便于学校管理。
然而随着社会改革深入和现代学校制度的演进,传统挂靠行政级别的校长职务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主要表现为:原有体制强化了“官本位”意识,行政化太强;干部提升关键看教育主管部门,容易滋生贪污受贿;学校按照行政级别划分等级,严重阻碍了教育资源整体布局,尤其是影响薄弱学校的正常发展;干部往上提级,不向行政级别低的学校输送,难以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干部之间缺乏激励机制,做好做坏一个样,滋长了干部的惰性,难以激发校长的开拓创新精神。
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是教育去行政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目前,教育界尚未对校长职级制作出明确定义。
由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涉及多项内容,本文试图从内容角度出发对校长职级制进行界定。
校长职级制是对以政府为主导的校长管理模式的反思与批判。
该制度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设置,同时实行校长任期制度,工资待遇根据职级情况,随业绩而定,另外,鼓励不同学校同等职级的校长相互轮岗。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旨在逐渐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提高校长专业素养,使校长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但是,职级制改革仅仅在中小学校长“官帽”上动刀,不触及根源性问题,就很难搬动行政化的挡路石。
那么,什么是教育行政化的根源呢?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学校、地方政府官员直接评价校长,这就是教育行政化的根源。
让专业人士能专心致志干专业大事———晋中市全面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综述
让专业人士能专心致志干专业大事———晋中市全面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综述是为了解决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外行领导内行,学校行政级别高于或相当于同级教育部门行政级别难以管理,有行政级别的校长频繁参加各种与学校无关的会议、活动难以静心办学,校长行政级别“能上不能下”导致难以流动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晋中市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市,以市统筹,市县联动,完善顶层设计,大胆先试先行,通过政校分开、简政放权,让校长集中精力办学;通过扩大办学自主权,使“校长负责制”落到实处;通过取消行政级别,实行职级聘任制,打破管理藩篱,为实行校长交流轮岗创造条件,激发管理活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同时,大力推动中小学校长由传统行政干部式“选拔任命”,转变为按职业化、专业化“遴选聘任”,把有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敢于担当、善于管理、社会推崇的校长选出来,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专家治校的目的,成效明显。
作为全省最先吃“螃蟹”的先行者,晋中市大刀阔斧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
近一年来,那些被摘掉“官帽子”的校长由原来思想上的抵触,到现在的欣然接受,由原来心理上的不甘心,到现在对专业化治校的由衷认同,切实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他们经历了阵痛后,收获的是欣喜。
晋中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多年来,重点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强化市级统筹,坚持多措并举,深化综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改革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全市呈现出均衡协调、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良好教育生态。
2017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并确定由晋中市承担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任务,为晋中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晋中市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先后组织专人赴山东潍坊、青岛、日照和上海、成都等地进行了考察调研,在本市内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大量调研、座谈、论证和多层面的征求意见,最终出台了晋中市《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明确指出了此次改革的12项主要制度和措施。
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晋中方案”
FEATURES I中小学管理-2020/02I本刊视点I15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晋中方案乃贺利捷王辉(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山西晋中030600)摘要山西省晋中市自2017年8月起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通过改革党建管理方式、校长任用方式、学校治理方式、收入分配方式等,形成了“党建统领、专家治校,归口管理、岗薪相随,简政放权、系统联动"的"晋中方案"。
在实践中,晋中市统筹布局,重点解决干部进退、经费保障、组织实施、内涵发展等问题,构建了新型校长管理体制,促进了校长专业化成长,激发了办学活力,盘活了区域教育发展。
关键词校长职级制;校长管理体制;管办评分离;办学自主权;县管校聘;教育家办学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20)02-0015-04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构建全新的用人体制机制,真正实现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是教育部门转变管理职能、提升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项战略举措。
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市,自2017年8月起,晋中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系统设计、兴利除弊、依法改革、保障有力”的思路,基于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原则,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预定的改革任务。
与此同时,晋中市通过抓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撬动了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提升了区域教育质量。
一、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构建系统联动的"晋中方案”在实践探索中,晋中市形成了"党建统领、专家治校,归口管理、岗薪相随,简政放权、系统联动"的"晋中方案"。
仁改革党建管理方式,突出党建统领晋中市把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建工作作为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先手棋"。
学校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试行初步方案
学校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试行初步方案教育局直属学校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试行初步方案(讨论稿)为激励校长的积极性、创造性,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校长队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经研究,拟从2011年起,在局直属学校(含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教学校、幼儿园)试行校长职级制和聘任制。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增强中小学校长办好学校的责任心、紧迫感和规范办学的自觉性,树立依法办学、以德立校的理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和谐健康发展,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国际教育视野,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二、基本原则1、职业化原则。
校长身份由行政干部身份逐步向职业身份转变,把校长作为一种职业岗位而非行政岗位,并实行岗位特别津贴。
2、专业化原则。
校长的职业应有专业性且不同于教师专业,校长职级的评定及校长职务的聘任除其他条件外,应强调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方面的要求。
3、事权与人权相互兼顾的原则。
去行政化后,还暂时保留行政级别的情况下,一定职级的校长的任免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并报组织部门备案。
4、经济利益独立化原则。
校长职级工资由市教育局统一分配、发放与管理,校长享受职级工资后不再在任职学校领取任何津贴、补助、奖金及福利。
5、任期合同制原则。
取消校长任命制,面向社会聘任校长,签定聘任合同,依法管理,依合同实行任期考核并决定是否续聘。
6、重能力、重业绩原则。
校长职级评定的条件,重点在能力与业绩。
三、法规与政策依据1、《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二款:“校长……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2、1999年第三届全教会《决定》:“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
”3、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年1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结合事业单位体制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各种类型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责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
北京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北京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建立“教育家办学”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日前研究决定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一、范围与对象本市全日制中小学校(含特教学校和工读学校、大学附中附小和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含其他性质公办园和民办园)、职业高中学校(以下统称“中小学”)中,在职在岗的正职校(园)长(含党组织书记)(以下统称“中小学校长”)。
二、职级设置与结构比例校长职级设置特级、高级、中级、初级四级,其中高级、中级分别设置1、2、3等。
特级、高级、中级、初级校长结构比例控制为:0.5:4:4.5:1。
市教委把握全市合理结构比例的调控,结合区域教育事业发展和校长专业发展实际下达特级校长推荐指标。
各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按照特级校长推荐指标数推荐特级校长候选人。
三、申报及评审、认定条件申报、评审与认定校长职级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申报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要达到相应的要求。
同时,应具备下列条件:(一)学历要求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和取得相关的任职资格培训证书。
(二)专业技术职务要求应具有一级及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申报高级及以上校长职级的,须具有高级及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书记须具有一级及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评定特级校长的,除具备相应资格条件外,还必须政治素养高、理论功底深、人格魅力强,有一套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科研水平领先、学校管理成效卓著,并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怀,在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量要求申报评定职级的中小学校长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积极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扎实推进课程与教材、学科教学改革,努力创建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
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关键在哪?
合,统筹考虑普通教师薪酬分配,避免
设 计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引 导 校
享。2017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
教师与校长薪酬差距带来的矛盾,条件
长通过努力达到更高层次的
合印发《 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
成熟后可单独开设校长序列职称,建立
专 业 发 展 目 标, 让 评 价 真 正
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小
锐见
17
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关键在哪?
文 | 汪桂琼
校长职级制自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市卢湾区和静安区试点以来,在全国各地实践探索已近30 年,相继取得一些有效推进模式和鲜活实践经验。但各地的校长职级制在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差 异较大,迄今仍未总结出一套科学成熟、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可资全国借鉴推广,可见职级制改 革的艰辛与复杂。在深剖国家政策、对比各地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实践进程,要不断深化认识,探秘制约职级制改革的关键点。
强化党委政府的重视统筹和资金支持力度
二十多年来,上海、山东、北京、山西、广东、吉林、 江苏、浙江等经济较发达省市开展的校长职级制改革成效 较为显著,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
的通力合作与专项经费的支持。以北京市为例,2019年,北 京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其间,市 委书记多次听取关于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工作汇报。在文件 制定过程中,市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各相关委办局深入参 与此项改革任务,研究具体的政策措施。最终,市委组织部、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五部门 联合发布《 关于北京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 见( 试行)》,正式推行校长职级制。山西省晋中市于2017 年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努力提 供经费保障,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专列经费1.2亿元,集中 用于校长职级薪酬和团队激励性资金,确保校长教师在原 有职称工资、绩效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做“ 增量改革”,有力 助推了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地的校长职级制探索
苏州: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将分"四级六等"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透露,该市今年将在市教育局直属的中小学校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力图通过这一制度完善校长考核管理,为校长的任用、考核、奖惩、晋升、待遇提供依据和管理标准。
苏州中小学校长的职级分为"四级六等",即特级、高级(含一等、二等)、中级(含一等、二等)、初级。
其中特级校长比例控制在10%以内,高级及以上校长比例控制在45%以内,中级、初级校长比例不低于55%。
青岛:48名校长摘官帽推行校长职级化
青岛市教育局去年开始取消中小学校干部的行政级别,推行校长职级制。
校长选拔采用民主推荐和公开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校长职级共分4级10档,即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一、二、三档)、中级校长(一、二、三档)、初级校长(一、二、三档)。
特级校长数量控制在全市中小学校长总人数的2%以内,并兼顾各级各类教育和城乡学校。
马鞍山:中部地区第一个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去年7月26日,马鞍山市博望区正式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区42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校长脱"官帽",实行去行政化。
同日,博望区首次启动中小学校长的职级评聘,共分五个级别、十个等次的职级,最高职级为"特级校长",每月可享受职级津贴1000元。
潍坊:2004年底已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
2004年底,职级制在潍坊市全面推行,近千名校长脱"官帽"。
新制度中,潍坊的校长职级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三个系列,每个系列分为四级六等,即特级校长、高级校长(分一、二等)、中级校长(分一、二等)、初级校长(分一、二等)。
高、中、初级校长比例一般为3:5:2。
特级校长数额控制在全市校长总人数的1%之内。
上海:首个"吃校长职级制螃蟹"的地区
199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立中小学校长职级系列的改革设想,并于次年开始在静安、卢湾两区先行试点。
将校长分为五级十二等,即特级校长、一级校长(分二等)、二级校长(分四等)、三级校长(分四等)、四级校长(分二等),2001年扩大至所有普通中小学,2007年开始进一步推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
职级制度:校长从"职务"到"职业"的转变
校长职级制度意在去“官位”
"校长职级制"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词,也是推行校长去行政化的一项力举。
其实,校长有"官位"由来已久。
1985年,国家在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中,提出了中小学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与行政级别挂靠,即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中学、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完小)的校长分别挂靠行政机关的正处级、副处级、科级和副科级。
目前全国中小学基本上都是先确定学校行政级别,然后中小学校长职务级别与学校行政级别挂钩,套用机关行政级别,并享受相应干部级别待遇。
而校长职级制度的核心是摘校长的"官帽",校长不再以学校的行政级别来定等级,而是以个人的综合能力来定等级,为校长的任用、考核、奖惩、晋升、工资待遇等提供参考依据和管理标准。
培养“好”的校长
在目前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中,选拔培养一名好校长并非易事。
一是校长有多个"婆家"。
由于实行按行政级别管理,出现了同是学校的校长,其选拔任用管理权限分别归属组织、人社和教育等不同部门,选拔侧重点、选拔标准不尽相同。
二是校长有序流动遇到"门槛"。
校长级别、管辖权不同,不同级别校长之间难以做到及时调整和定期流动,对教育管理造成了较大限制。
另外,由于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校长到一定年龄要"退二线",有的区市校长刚过50岁,就要提前离开工作岗位"离岗待退",而这个年龄段往往是一个校长事业出彩的"
黄金时期",过早离岗,显然与教育型校长的培养不相适应。
而此次苏州教育校长职级制改革中,已明确表示对于特别优秀的特级校长,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不受退居二线年龄的限制。
让校长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实行职级制的这项改革的目的是让官场与学场真正分开,打破原来的终身制而代之以聘任制,体现了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实质性转变。
再者,"去行政化"就是让校长专心致力于学校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做一个专业型、专家型的校长。
去行政化后,校长就是一个专业岗位。
校长归根结底应该是一个教育人,每个学校都需要一个有业务素养和管理能力的好校长。
促进校长专业化、职业化是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