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药的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并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 酶,这一作用比本药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显著增强。由于本药选择性地激 活纤溶酶原,因而不产生应用链激酶时常见的出血并发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使用本药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 阿替普酶是第一代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体内, 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 活剂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到循环系统中。 它是一种 生理性溶栓药, 可 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增大。 阿替普酶是急救部 门最常用的溶栓药, 也是治疗冠 脉血栓, 肺血栓形成及急性缺 血性中风的最常用溶栓药。 理论上, 阿替普 酶只在血栓表面起 作用。 然而实际上, 阿替普酶会引起全身溶解状态, 中 等程度 的循环中纤维蛋白降解, 及严重的出血危险性。 由于阿替普酶 没有抗 原性, 没有试验表明阿替普酶可引起过敏反应, 因而如 必要阿替普酶可重复 应用。 直至今日,阿替普酶是 FDA 批准的 唯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溶栓 药。
• 由于链激酶产生于链球菌,它常常引起发热反应和其它如过敏反应 等问题。链激酶均有很强的抗原性,会产生大量的链激酶抗体,因 而,为安全起见,在六个月之内不提倡使用第二次。
• 链激酶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症,对新形成的血栓溶栓效果好, 但对形成已久并机化的血栓则无溶解作用。
尿激酶
• 尿激酶
• 尿激酶(UK)是由人肾细胞合成,从人尿中分离提取的一种双链丝 氨酸蛋白酶。与链激酶不同,尿激酶直接裂解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 酶,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达到溶解血栓的作用。
4
溶栓药是一种能溶解血栓,使动脉或静脉再通的药物。几乎所有的
溶栓药都是丝氨酸蛋白酶,能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而纤溶酶可 以降解纤维蛋白酶原和纤维蛋白,从而能溶解血凝块。 丝氨酸蛋白酶是一个蛋白酶家族,它们的作用是断裂大分子蛋白质中 的肽键,使之成为小分子蛋白质。在哺乳类动物里面,丝氨酸蛋白酶 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消化,凝血和补体系统方面。其激活 是通过活性中心一组氨基酸残基变化实现的,它们之中一定有一个是 丝氨酸(其名字的由来)
• 血浆中,尿激酶的半衰期大约是15分钟。出现过敏反应的几率很小。 因没有抗原性的问题,尿激酶可以重复应用。
• 尿激酶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及禁忌症与链激酶相似,也可引起出血、 发热,但由于尿激酶无抗原性,可用于对链激酶过敏患者,价格昂 贵。
阿替普酶
• 阿替普酶 • 本药是一种血栓溶解药,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含526个氨基酸。本药可通过其
16
溶栓原理
阿替普酶
6
分类 第一代溶栓药 第二代溶栓药
第三代溶栓药
名称 链激酶
尿激酶 尿激酶原 重组葡激酶及其衍生 物 阿替普酶
替尼普酶 瑞替普酶
特点 无纤维蛋白特异性,会引起全身纤溶状态,溶栓速度 慢,开通效率低,容易引起出血
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不会引起循环系统纤维蛋白原 和纤溶酶原耗竭,因而不会出现全身纤溶状态。但这 些药大剂量应用时仍可引起纤维蛋白和纤溶酶原的轻、 中度减少。第二代溶栓药半衰期短,需短时间内大量 给药,用药步骤复杂,并且颅内出血的危险性同样较 大,价格十分昂贵 快速溶栓,开通率高,在血浆中的半衰期长,适合单 次或多次快速静脉注射,可在医院外静脉注射,不需 因体重而调整剂量。
链激酶
• 链激酶
• 由β-溶血链球菌产生。链激酶本身不是纤溶酶原激活剂,但它结合 循环系统中的游离纤溶酶原或纤溶酶,形成能将其它的纤溶酶原转 变为纤溶酶的复合物。
• 链激酶不因纤维蛋白的存在而增强其活性。
• 链激酶在血浆中的半衰期约为20分钟,但其中游离链激酶(约15%) 的半衰期可达80分钟。
瑞替普酶
• 瑞替普酶 • 本品可以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为有活性的纤溶蛋白溶解酶,以
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发挥溶栓作用。 • 瑞替普酶(派通欣)是运用遗传工程修饰的一种非糖基化组织纤溶
酶原激活剂,是阿替普酶的中间缺失突变体,去除了与肝内灭活相 关的部分结构,具有半衰期长(约14~18分钟)、血浆清除率低、 纤溶作用强、与纤维蛋白的亲和力低于尿激酶、经稀释后药物活性 不变也不沉淀、可静脉注射、不需因体重而调整剂量、出血并发症 少等优点。瑞替普酶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肺栓塞 等血栓性疾病。
溶栓药
1
主要内容
1 凝血过程 2 溶栓药定义 3 溶栓原理
Fra Baidu bibliotek
4 溶栓药分类 5 典型药物介绍
血栓形成机理
心、血管内膜损伤 ⑴内膜受到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 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⑵损伤的内膜可以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⑶受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于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 血流改变 血流变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 血液性质改变 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如在严重创伤、产后及大 手术后。
凝血过程 血管损伤部位形成的组织因子/Ⅶa复合物可以激活凝血系统,启动凝血过程。血管损伤出血后机体的第1个反应是血小板 的聚集和沉积。第2个反应则是凝血瀑布的激活。凝血瀑布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涉及多种凝血因子,这些凝血因 子通常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凝血的最终步骤是凝血酶原裂解成2个片段,其中1个片段是凝血酶。凝血酶作用 于纤维蛋白原使之形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结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不溶于水的血纤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