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系统评价要点
【干货】创伤性休克的评估与治疗措施
【干货】创伤性休克的评估与治疗措施01休克概述休克是一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综合征,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细胞受损为病理特征,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创伤性休克是是由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以及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
因此,创伤性休克较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复杂得多。
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肝、脾、淋巴血窦中,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创伤性休克高发于灾害和战争,由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以及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病因病理复杂。
02创伤性休克常见原因1、交通事故损伤是造成创伤性休克最常见的致病原因。
2、高空坠落伤3、机械损伤4、灾害性损伤5、战争的枪伤或者爆震伤6、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性疾病03休克大的分类04休克病理生理机制创伤性休克基本变化:是存在体液分布不均。
周围血管可以扩张,心排出功能可以正常,甚至会有代偿性增高,而组织灌注压是不足的。
1、血流动力学变化:正常的血液循环休克的病生理血液循环2、微循环障碍(1)微循环障碍在休克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直捷通路(通血毛细血管):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迂回通路(真毛细血管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动静脉短路(动-静脉吻合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2)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包括:①休克产生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如热休克蛋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触发免疫应答及失控性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渗漏、循环容量减少,最终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②内皮损伤引起凝血系统激活、微血栓形成阻塞毛细血管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加重组织缺血缺氧;③创伤所致的持续或强烈的刺激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反射性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加剧微循环障碍。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复苏终点和预后评估指标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复苏终点和预后评估指标(一)临床指标对于低血容量休克的复苏治疗,以往人们经常把神志改善、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和尿量增加作为复苏目标。
然而,在机体应激反应和药物作用下,这些指标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休克时组织灌注的有效改善。
有报道高达50%~85%的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达到上述指标后,仍然存在组织低灌注,而这种状态的持续存在最终可能导致病死率增高。
因此,在临床复苏过程中,传统指标对于指导低血容量休克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不能作为复苏的终点。
(二)氧输送与氧消耗人们曾把心指数>4.5L/(min•m2)、氧输送>600ml/(min•m2)及氧消耗>170ml/(min•m2)作为包括低血容量性休克在内的创伤高危患者的复苏目标。
然而有研究表明这些指标并不能够降低创伤患者的病死率,发现复苏后经过治疗达到超正常氧输送指标的患者存活率较未达标的患者无明显改善。
也有研究认为,复苏早期已达到上述指标的患者,存活率明显上升。
因此,严格地说,该指标可作为一个预测预后的指标,而非复苏终点目标。
(三)SvO2其变化可反映全身氧摄取,在理论上能反映氧供和氧摄取的平衡状态。
River等以此作为感染性休克复苏的指标,使病死率明显下降。
目前,缺乏SvO2在低血容量休克中研究的证据,除此以外,还缺少SvO2与乳酸、DO2和pHi作为复苏终点的比较资料。
(四)血乳酸血乳酸的水平、持续时间与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持续高水平的血乳酸(>4mmol/L)预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血乳酸清除率比单纯的血乳酸值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预后。
以乳酸清除率正常化作为复苏终点优于MAP和尿量,也优于以DO2、VO2 和CI。
以达到血乳酸浓度正常(≤2mmol/L)为标准,复苏的第一个24小时血乳酸浓度恢复正常(≤2mmol/L)极为关键,在此时间内血乳酸降至正常的患者,在病因消除的情况下,患者的存活率明显增加。
(五)BEBE可反映全身组织酸中毒的程度。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引起的血液丢失过多,导致循环功能不全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一种严重情况。
对于这种患者,及时而有效的麻醉处理是十分关键的。
一般来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必要的补液和输血:麻醉处理开始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血液容量的评估,根据休克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状况,决定输液量和输血量。
一般来说,尽量避免使用低锁定容量输液,应选择低浓度大容量晶体液或胶体液进行快速输液。
2. 有效的镇痛和镇静:由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一般存在严重的疼痛和不适感,因此需要使用镇痛和镇静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保持镇痛和镇静状态对于维持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稳定非常重要。
3.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血容量减少和血管舒张,容易出现低血压和低周转状态,因此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促进血管收缩和提高患者的血压。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4. 心肺复苏措施: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不正常的呼吸和心率,因此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包括进行氧疗、心脏按压和电除颤等。
1. 血压稳定:通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补液输血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压,恢复循环功能。
2. 心率正常:在麻醉处理过程中,通过心肺复苏措施和合理使用药物,可以使患者的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
3. 疼痛和不适感减轻:通过使用镇痛和镇静药物,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 生命体征稳定:综合以上效果,可以使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恢复到正常水平。
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通过上述的步骤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减轻疼痛和不适感,使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022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全文)
2022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全文)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急诊外科常见的病症,病死率极高,30% ~40% 的患者因失血过多死亡,急性失血是创伤首要的可预防性死因。
当然有少部分患者死亡是不恰当的治疗措施所致,约占10% ~20%,及时、快速控制出血及有效的适宜的液体复苏,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至关重要,可有效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但对于创伤出血被控制前、后的液体复苏存在不同的认识。
一、休克的判断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因创伤造成机体大量失血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组织灌流不足、细胞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
要对创伤患者行液体复苏,首先要判断是否有休克存在及休克的程度。
以往分别通过神志状态及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情况给予较快速地判断。
虽然这些在休克的判断上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在判断休克的程度上略显局限。
由于组织器官维持正常代谢真正需要的是血流而并不是血压,因此机体的体循环状况并不能代表微循环状况,血压、脉搏、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PAWP)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灌注状态。
在没有自主呼吸且有机械通气支持的创伤患者中,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fraction, GEF)和心肌收缩力是能够真实反映心输出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较好地预测创伤休克患者的液体反应性。
动脉血清乳酸是反映系统灌注不良状况的代谢障碍的指标,故实验室监测血清乳酸水平对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还可判断组织缺氧改善情况及预后,血清乳酸>2 mmol/L 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
失血性休克评估与复苏
演讲人
01 失血性休克的评估
02 失血性休的评 估
临床表现
01
面色苍白:失血性休克患者 由于血容量减少,导致面色 苍白,皮肤湿冷。
03
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患者 由于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 下降,甚至出现低血压。
05
尿量减少:失血性休克患者 由于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 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头颅CT:观 察颅内情况, 排除颅内出血
2
失血性休克的复 苏
液体复苏
01
目的:补充血容量,恢复有 效循环血量
03
液体选择:根据患者情况选 择合适的液体类型
05
监测指标:监测血压、心率、 尿量等指标,调整输液方案
02
液体种类:晶体液、胶体液、 血制品
04
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病情和 液体类型调整输液速度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潜在疾病,降低失血风险
早期识别
1
观察患者症状:如面 色苍白、心率加快、 血压下降等
3
评估出血量:根据患者 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进行评估
监测生命体征:如血 压、心率、呼吸频率 等
2
及时采取措施:如止血、 输血、补充血容量等, 防止病情恶化
4
及时治疗
01
02
早期发现: 及时发现失 血性休克症 状,如头晕、 乏力、面色 苍白等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症 状,立即前 往医院就诊
03
及时诊断: 医生会根据 症状和检查 结果进行诊 断
04
及时治疗: 根据诊断结 果,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 施,如输血、 输液等
THANKS
02
抗凝血药物: 如肝素、低分 子肝素等,用 于预防血栓形 成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循环血量不足,血压下降,组织灌注减少,继而引起全身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严重情况。
麻醉处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障患者安全。
本文旨在介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的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
一、临床观察1. 患者病情评估: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伴随严重出血、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麻醉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出血量、休克程度、重要器官功能状态等,为后续麻醉处理提供依据。
2. 血流动力学监测:麻醉处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循环血量不足、心脏功能衰竭等情况。
3. 心电监测:麻醉处理中需进行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持心脏功能稳定。
4. 患者意识状态:休克患者常伴有意识丧失,麻醉处理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时纠正缺氧、代谢性酸中毒等因素,保障患者神经系统功能。
5. 术中并发症:麻醉处理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及时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心肺复苏等。
二、效果评价1. 血流动力学稳定: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麻醉处理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有效维持稳定,包括血压恢复至正常范围、心率稳定、组织灌注改善等,保障器官功能。
2. 患者安全:麻醉处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手术效率同时保障患者安全,评价麻醉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患者手术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麻醉过度、低血压、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
3. 术后恢复情况:有效的麻醉处理可以帮助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促进术后康复。
4. 对患者意识的保障:麻醉处理后患者的意识状态得到有效保障,保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创伤失血性休克是由于严重外伤或手术等原因导致大量出血,使体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引起心脏和全身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种急性生命危急状态。
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中,往往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持循环稳定,保障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临床观察和效果评价,以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水平。
一、患者资料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收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18-65岁。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出血,伴有明显的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表现,均属于临床急救对象。
入院后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下进行抢救性手术或其他处理,随后进行麻醉处理。
二、麻醉处理方法在进行麻醉处理时,首先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休克程度,包括心脏功能、肝肾功能和血液凝固功能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等方式,但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循环稳定和器官功能,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在麻醉管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用量,以保证循环功能的稳定。
对于休克患者,常采用血管收缩剂和容量扩充剂等药物来维持循环平稳,同时要注意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三、效果评价经过麻醉处理后,120例休克患者的循环功能得到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出血量明显减少,各项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在麻醉后48小时内,无大出血、心率过缓或过快、低血压等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感染或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
通过临床观察和效果评价,表明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的麻醉处理能够有效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保障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通过及时、合理的麻醉管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其麻醉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一问题,医学界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以评价不同的麻醉处理方法对患者的效果。
本文将从临床观察和效果评价两个方面展开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的讨论。
一、临床观察1.1患者特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通常因外伤或手术等原因导致大量出血,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等症状。
这些患者需要尽快得到有效的麻醉处理,以稳定其生命体征并争取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1.2麻醉处理方法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种。
全身麻醉常用于外伤手术和大手术,通过药物使患者进入无痛无意识状态,以便进行手术。
局部麻醉则是在特定部位注射麻醉药物,使该部位失去痛觉,患者保持意识清醒。
1.3临床对比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时,常常出现血压下降、心率不齐等征象,对患者存在一定风险。
而局部麻醉对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能够达到无痛状态,还能够使患者保持清醒,保留自主呼吸和咳嗽反射,有利于术中协助麻醉医生进行治疗。
二、效果评价2.1术中效果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术中效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尤为重要。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进行局部麻醉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更加稳定,术中血压和心率的波动较小,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而全身麻醉的患者则存在较大的术中风险,需要麻醉医生额外的警惕和护理。
2.2术后恢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对于麻醉处理的评价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对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对比研究发现,局部麻醉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恢复快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对器官功能的保护效果更好。
而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常常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对肺、心、肾等重要器官产生不利影响。
2.3长期效果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长期效果评价是评价麻醉处理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在外伤或手术等原因导致大量失血而引起的临床状态,是危急的情况之一。
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出血,往往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严重影响机体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有效的麻醉处理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当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麻醉方法在处理失血性休克患者时可能会面临血管扩张、心功能下降等不良反应,需要寻找更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法。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需要建立科学的临床观察方法和评价体系,为麻醉处理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救治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的探讨,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的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通过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临床观察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揭示麻醉处理的风险与挑战,总结治疗措施与方法,从而探讨麻醉处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研究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医疗急症,常常威胁患者的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迅速而有效的麻醉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的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系统的观察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麻醉处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和效果,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
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策略
争论2 休克复苏时机?
2、1观点一:即刻复苏 • A、快速、充分、正压、复
温复苏, • B、失血性休克发生后快速
给予大量液体; • C、正性肌力或血管活性药
物以尽快恢复血压; • 这个过程被描述为“stay
• 〔2〕>1.5为严重休克,失血30%-50%
• 〔3〕>2为重度休克,失血>50%;失血约 2000ml;
• 1、5 休克早期诊断 • 有外伤史或出血史,休克早期表现:
〔1〕神志恍惚或清醒而兴奋; 〔2〕脉搏>100次/分钟,或异常缓慢; 〔3〕脉压4kPa 〔30mmHg〕; 〔4〕换气过度 〔5〕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6〕尿量<30 ml/h 〔成人〕但注意肾性与肾前 性低血量少尿鉴别,见表2; 〔7〕直肠与皮温差3度以上。
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策略
主要参考:
[1]景炳文,创伤与失血性休克,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3〕:215217 [2]邱海波主编,ICU主治医师手册〔第一版〕,江苏科技出版社 [3]严重创伤出血处理的欧洲指南〔2010 [4]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
目录
• 1、定义、分类、诊断 • 2、失血性休克复苏方法的开展及争论 • 3、复苏方法 • 4、复苏终点 • 5、血管活性药物 • 6、目标指导治疗
早期复苏液体的选择?
• 7、红细胞代用品〔氧载体〕由于具有携氧功能,是国内 外研究的重点。
• 最具前景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HBOC-201〕是由戊二醛交 联的牛血红蛋白多聚体,该产品已经完成了心脏手术、 非心脏手术以及外伤中的III期临床试验,并将相关资 料呈递给了FDA。 – 在动物试验中,HBOC-201的高氧含量可引起体循环 和肺循环的毛细血管收缩,使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 导致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减少和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危险状态,它可能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恢复。
麻醉处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控制疼痛、降低应激反应、维持循环稳定等多种功能。
本文旨在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效果,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3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男女性别不限,年龄在20岁以上。
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确定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
第一组接受常规麻醉治疗,第二组接受常规麻醉治疗加中西医结合治疗。
常规麻醉治疗包括静脉麻醉和全身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针灸、中药口服和理疗。
搜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术前生命体征、手术指标、术中处理方法、手术后恢复情况等。
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和评价。
结果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发现两组在一般特征上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手术指标、术中处理方法和手术后恢复情况方面,第二组明显优于第一组。
第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失血量较第一组更少,手术顺利完成。
术中处理方法更加全面和有效,包括采用中药减肝火、针灸安神、理疗加速恢复等。
手术后第二组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恢复情况更好。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研究的观察和评价可以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身体的恢复和愈合,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研究,探索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处理方法,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保障和生活质量。
低压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抢救的应用体会
低压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抢救的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9-10-24T10:12:50.9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2期作者:李加彬1 李连翠2[导读] 目的对低压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抢救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李加彬1 李连翠21鹤岗鹤矿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100;2鹤岗市妇女儿童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100摘要:目的对低压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抢救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6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压液体复苏法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低压性液体复苏在降低创伤失血、避免血液稀释、维持凝血功能、改善组织灌注、减少急性肺损伤和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充分液体复苏。
结论低压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重要器官血供,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压性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因其具有病情重、进展快、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毫无疑问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治疗方式,其适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出血未控制之前,目的是维持患者重要的组织器官供氧[1]。
低压性液体复苏能够显著降低早期大量输液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且能够有效维持器官组织的灌注压,缩短疾病恢复时间[2]。
本研究选取9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和低压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鹤岗鹤矿医院 2015年7月至2017 年6月收治的 9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6 例。
诊断参照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标准[3],均有外伤出血病史,出血量分级均在Ⅱ级以上。
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病者、老年患者、钝性损伤后需长时间转运及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以至生命的重大疾患。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创伤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将引起组织灌流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如不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治疗将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因此,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急诊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在方法、液体选择以及复苏终点的判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就这三大方面内容作简要探讨。
1.复苏方法--液体复苏时机与复苏策略的变迁传统的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为正压复苏,即一旦确认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 便立即和快速给予大容量输液, 要求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直至出血被制止, 这个过程又被称为支持和稳定( stay and stabilize )。
1994年Bickell等于N Engl J Med发表了对躯干刺通伤低血压患者进行立即复苏和延迟复苏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延迟复苏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立即复苏者。
随后多项研究均得出类似的结论,这对经典的复苏方法提出重大挑战。
经典的复苏方法主要源于Wiggers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模型。
但临床大多数创伤性休克是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 此时进行大容量液体复苏和提升血压会导致持续出血、血液稀释和体温下降, 进而造成氧输送不足、凝血功能障碍和低体温,导致失血量的增加,故对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实行正压液体复苏是有害的。
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 在出血未被有效制止(如进行外科手术) 前, 应该尽快将伤员转送到有手术条件的医院, 容量复苏不应过早,应在即将手术前才开始进行, 这个策略被称作迅速转运原则( scoop and run principle)和允许性低血压(permissive hypotensive)。
2002 年Cochrane 创伤组所完成的研究报告称:“我们从随机对照的研究中,未发现有支持在未被控制出血前进行大容量输液的证据, 因此不能肯定液体复苏对出血伤员治疗是有效的。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引言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由于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循环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早期采取有效的麻醉处理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救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麻醉处理1. 评估患者病情:在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时,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伤情、失血量、休克程度等方面的评估,以便明确患者的休克类型和临床情况。
2. 给予早期液体复苏:在诊断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应尽快进行早期液体复苏,以迅速补充失血引起的血容量不足。
液体复苏的目标是维持患者的组织灌注和氧合,减少器官功能损伤,改善患者的循环功能。
3.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中,需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以保证患者在手术中获得充分的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同时尽量减少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4. 进行有效的手术止血:在麻醉状态下,需尽快进行有效的手术止血,以迅速控制出血源,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和循环功能。
5. 监测和支持患者的循环功能:在手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以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稳定。
二、临床观察结果通过对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临床观察,得到以下结果:1. 患者的基本情况: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25-65岁,平均年龄42岁。
患者的创伤类型主要为交通事故、坠落和意外伤害等。
2. 麻醉药物的选择:在20例患者中,选择了符合患者特点的麻醉药物,以快速、短效的药物为主,以减少对患者的影响并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手术效果:在20例患者中,手术均获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成功恢复了患者的血容量和循环功能。
4. 术后观察:患者术后均表现出较好的恢复情况,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和循环功能障碍。
低压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低压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杨依稳
【期刊名称】《中外医药研究》
【年(卷),期】2024(3)3
【摘要】目的:分析低压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低压复苏。
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输液总量、血红蛋白、乳酸含量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小板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输液总量、血红蛋白、乳酸含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低压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急救治疗,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控制酸中毒,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效果突出。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杨依稳
【作者单位】单县东大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05.971
【相关文献】
1.高渗盐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常规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中的临床效果
3.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4.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5.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中的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Objective
controllcy
hypotensive
traumatic-hemorrhagic shock.M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 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及其95%可信
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分析统计量。
临床研究不断涌现,但仍然缺少高质量的临床证 据,本文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低压复苏的相关 高质量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以期为临床救 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提供参考和借鉴。
penetrating
trauma
and the
subgroup
Hypotensive resuscitation
reduced total mortality and 24一hour mortality,and the quality of the evidence was
moderate.The future studies should do further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hypotensive resuscitation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rauma.
总病死率,各研究间异质性无统计学意义(P= 0.75,,2=0%),故采用固定模式进行Meta分析。 结果显示(图1):与常规复苏组比较,低压复苏 组能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总病死率,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RR=0.77,95%C/:0.62—0.95,P =0.01],但按照创伤类型的不同分为2个亚组: 钝挫伤或穿透伤亚组、穿透伤亚组,各亚组的总病 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入4项研究,Meta分析及GRADE评级结果显示:与常规复苏比较,低压复苏有较低的总病死率 『RR=0.77.95%C/:0.62~0.95,P=0.0l;n=984,GRADE评级:中]及24 h病死率[RR= 0.47,95%CI:0.24—0.91,P:0.03;n=28l,GRADE评级:中];但总病死率的亚组分析结果显 示:在钝挫伤或穿透伤亚组以及穿透伤亚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不同创伤类型患者的疗效进行进一步探索。 低压复苏能够降低
【Key words】Hypotensive
Fund program:Military
resuscitation;Trauma;Shock;Systematic review;GRADE system Issue
Major
Subproject(AWSl4C003-01);Natural
Science Basic Research
用1—2 L的晶体液(乳酸林格液、生理盐水或高
1.2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The
Cor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低压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 克的RCTs或qRCTs,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5 年8月。采用自由词与主题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 索,检索词包括hypotensive
1
1.1
根据,2所反映的异质性大小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式 进行Meta分析,12>50%选择随机效应模式,,2≤ 50%选择固定效应模式。Meta分析的检验水准为
Ot=0.05。
资料与方法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结果
文献检索结果
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2.1
trails,RCTs)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
注:T为试验组;c为对照组;①总病死率;@24 h病死率
万方数据
生堡急趁匡堂盘圭2Q!鱼生墨旦筮堑鲞筮!翅垡堕坠』垦坐!垡丛盟:丛型兰Q!鱼:!旦!:至三:堕!:三
表2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Table 2
‘607・
Quality
evalution of methodology
on
included studies
初检共检出相关文献2 613篇,经过剔重后获
得文献l 878篇,阅读题目、摘要后初筛获得文献
trails,qRCTs)。研究对象为临 床诊断为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干预措施包括低
randomized controlled
13篇,阅读全文后复筛最终纳入4篇文献【12‘1
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were
was
carried
out
with RevMan 5.3 software,risk
ratio(RR)and
its
95%confidence
was
interval(CI)
the level of
pooled to estimate the enumeration
data,and GRADE 3.6.1 software
trails(RCTs)or
quasi・Randomized
trails(qRCTs)were
searched in Pubmed,Embase and the Corchrane Library from inception to
August 2015.Two reviewers respectively picked out the useful data and performed quality evaluation.Meta— analysis
resuscitation, resuscitation, controlled restrictive resuscitation,delayed resuscitation,limited resuscitation, hypotension,fluid balanced therapy,
渗盐水)进行复苏,但上述复苏方法主要基于出 血控制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认为液 体复苏的目标应该是恢复器官灌注,所以应该使用 复苏液体补偿丢失的血管内容量以及恢复血压至正 常水平"。7 J。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出血控制 前对休克患者采用积极的液体复苏会导致心功能障 碍、腹腔室隔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 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会导致病 死率的上升旧圳。为了平衡恢复器官灌注和降低再 出血风险两者间的矛盾,采用低于正常的血压水平 作为复苏目标的液体复苏方法——低压复苏也应运
the subgroup analysis of total mortality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he subgroup of blunt
o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between of penetrating trauma.Conclusions
Junjie,Wang Qianmei,Yin ofEmegeMy,Xijing
Wen
Hospital,The Fourth Military Med&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in
Wen,Email:xjyyyw@1 26.corn
Plan of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2014JM4186)
万方数据
生堡急诊匡堂盘查至Q!鱼生!旦筮堑鲞箜i翅垦地坠』垦坐!!g丛塑:丛型兰Q!鱼:y竺!:箜:盟!:!
创伤是中青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出血则 是导致创伤患者伤后12 h内死亡的常见原因lI-2]。 由于休克和组织灌注不足是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 立危险因素,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传统的 治疗方式是采取积极的液体复苏以恢复有效的循环 血容量及收缩压¨4|。美国外科医师协会的创伤高 级生命支持课程推荐对于创伤患者的治疗初始可采
associated
with lower total
mortality[艘=0.77,95%CI:0.62—0.95,P=0.01;n=984,GRADE rating:moderate],and 24- hour mortality[艘=0.47,95%C/:0.24—0.91,P=0.03;n=281,GRADE rating:moderate],but
used
to
rate
evidence.Results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and GRADE rating system which included 4 studies showed
was
that: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resuscitation,hypotensive resuscitation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总病死率及24 h病死率,证据质量为中级。未来研究应该着力于低压复苏
【关键词】低压复苏;创伤;休克;系统评价;GRADE系统
基金项目:军队重大课题子项目(AWSl4C003-0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2014JM4186)
Hypotensive resuscitation for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a systematic renew Feng Zhusheng,Fan Yingnan,Li Department
生堡急趁匡堂盘查兰Q!鱼生!旦筮堑鲞筮!塑g堑望』垦坐!!g丛塑:丛!z至Q!鱼:y!!:箜:塑!:!
・605・
・仓U伤・
低压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系统评价
冯筑生
范颖楠
李俊杰
王倩梅尹文
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