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选讲

合集下载

第3讲:楚辞(全)

第3讲:楚辞(全)
“楚辞”的奠基者和最优秀的代表作家屈原以其不同寻常的 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在南方楚国文化的基础上,造就 了辉煌灿烂的楚辞文学,反映了迥异于《诗经》的独特美学特 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对后世文学 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述史:楚辞与骚体传统
不局限于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世界和身边的日常 生活,而是着力于抒情,表现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主 体感受。
抒情富有个性Leabharlann 色 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其文甚丽:语言瑰丽、表现手法丰富
与《诗经》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不同,楚辞的语 言以华美绚烂见长。
辞藻丰富:江蓠、秋兰、宿莽、申椒、菌桂 连绵词汇:陆离、缤纷、婵媛、委蛇、容与 对偶工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 音乐:编钟,5个8度音, 世界音乐奇迹。
▪ 艺术品——艳丽华美, 奇幻飞动的表现形式。
▪ 注重审美愉悦性和激烈 动荡的情感。
此外,楚辞的诞生与战国时代纵横游说之风及散文 高潮亦相关涉。
楚辞形式文采之所以异者,由二因缘,曰时与 地。……而游说之风濅盛,纵横之士,欲以唇吻奏功, 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行,渐及文苑, 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
• 句式加长 • 语助词“兮”
其次,楚辞是楚地文化长期浸润的产物。
北人性刚,南人性柔; 北人的意域偏于现实,南人 的思想近于浪漫。北方山川 雄浑,南方山水清幽;北人 生活较难而朴质,南人生活 较易而奢靡。
——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
大抵北方之地,地厚水深, 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 地,水势浩洋,多尚虚无。民 尚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 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 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 体。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学霸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学霸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学霸笔记1. 课文概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是一篇文言文,名为《楚辞选讲 - 北山》。

本课文描绘了楚国君臣在北山情景,揭示了楚国的风土人情和楚国人的豪迈性格。

文中用词华丽、辞藻丰富,情感深沉,富有音乐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文章分析《楚辞选讲 - 北山》这篇课文,从楚国君臣登北山、眺望故国的情景展开,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楚国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故国的深情。

其中“北山”作为课文的主题词,贯穿全文,象征着楚国君臣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和对未来的希冀。

3. 文章撰写(1)我们从作者层面入手,探讨此课文是由哪位文学大家创作的,其创作背景等等。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是对“北山”这一主题词的反复渲染,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描写北山,寄托了楚国君臣对故国的深切眷恋之情,展现了楚国人的爱国情怀和豪迈气概。

(3)我们需要提及此课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在总结回顾部分,我们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表达对于此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于爱国情怀的认识和感受。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思想性和观点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对北山的描写,深刻展现了楚国君臣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对祖国的无尽眷恋。

我个人深受其感染,也更加明白了爱国情怀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与繁荣,都需要每一个国民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才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5. 总结通过对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楚辞选讲- 北山》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篇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和意蕴。

北山这一主题词贯穿全文,寄托了楚国君臣对故国的深情眷恋,引发了我对爱国情怀的深刻思考。

这也使得我们从课文中更多地汲取出故事的温暖和意义,倍感其珍贵和意义深远。

以上就是我为您撰写的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学霸笔记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扩展部分:1. 文学大家创作该课文的背景《楚辞选讲 - 北山》这篇文言文是出自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名著《楚辞》之中。

《楚辞》赏析讲义(第11讲:九歌)

《楚辞》赏析讲义(第11讲:九歌)

《楚辞》赏析讲义(第11讲:九歌)教学内容:《九歌. 大司命》赏析;《九歌.少司命》赏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九歌.大司命》和《九歌.少司命》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表述的思想感情;体悟中国古典文学欣赏。

教学重点:《九歌.大司命》原文吟诵,诗文词句解读和赏析;《九歌.少司命》原文吟诵、诗文词句解读和赏析。

一、《楚辞九歌》赏析之五(大司命)【原文】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①。

令飘风兮先驱,使冻雨兮洒尘②。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③。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④。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⑤。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⑥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⑦。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⑧。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⑨。

老冉冉兮既极,不寝近兮愈疏⑩。

乘龙兮辚辚(11),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12),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13)。

固人命兮有当圍,孰离合兮可为(15)?【注释】①广开:大开。

纷:多貌,形容玄云。

玄云:黑云。

②飘风:即旋风。

王逸《章句》:回风为飘。

”先驱:在前开路。

③君:对大司命的尊称。

回翔:像鸟儿一样盘旋飞翔。

逾:越过。

④纷总总:盛多的样子。

言九州人口众多。

⑤阴阳:指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皆由阴阳二气运行所定。

以上四句为男觋扮大司命唱。

⑥九坑:即九州,泛指人世间。

上帝是造物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司命掌管人类的寿命,是这种权威的体现。

导帝之兮九坑就是把上帝的权威引导到人世间。

这两句为女巫唱。

⑦被被:同披披,飘动的样子。

⑧一阴一阳:或阴或阳,变幻莫测。

⑨遗(wei):赠给。

⑩冉冉(r a ):渐渐。

(11)辚辚:车声。

这两句为大司命唱,言大司命乘龙车高飞,返回天宫。

(12)延伫(zh u):长久地站立。

(13)若今兮无亏:犹言及时珍重。

圍固:本来。

当:定规。

(15)可为:可以掌握。

以上六句为女巫唱,表示对大司命高飞而去的依恋和无可奈何的宽慰。

【译文】敞开了那天国的大门,我乘上了浓密的乌云。

《楚辞》选读 ppt课件

《楚辞》选读 ppt课件

2020/12/2
18
二、“楚辞”的概念、文体特点及编 集
(一)何谓“楚辞”? •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盖屈、宋
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 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2020/12/2
19
“楚辞”:亦作“楚词”,又称骚体、骚体 诗,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 础之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句式参差 错落,多用语助词“兮”。
2020/12/2
9
土家族傩堂戏面具
白面藏戏面具
2020/12/2
10
恩施傩戏表演
• 湖北恩施是上古巴文化发源地,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在此聚居。
2020/12/2
11
• 影响1:楚地巫歌对“楚辞”产生影响 • [汉]王逸《楚辞章句序》:“昔楚国南郢
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 必做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见俗人祭 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俚,因为作《 九歌》之曲。”
,汉赋尚实事”。
2020/12/2
23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及作品
2020/12/2
24
王国维: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 过于屈子、渊明、子美、 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 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足 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 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 者,殆未之有也。
2020/12/2
25
一、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前335~
• 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中华书局,2007年 版。
• 金开诚等:《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
版。
2020/12/2
5
• 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
• 林庚:《林庚楚辞研究两种》,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楚辞讲义 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楚辞讲义  ppt课件

一方所唱。
第五,“荪何以兮愁苦”和“荪独宜兮为民正”两句
中所说之“荪”,很明显,所指又是对唱双方中之另外一方,
则此二句也出自对唱之一方。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据此分段为: 第一段:群巫代表人间女子所唱迎神之曲,描述祭坛 之陈设,及对少司命之仰慕与关切。 第二段:主巫代表少司命所唱临坛之曲,述临坛之所 见,及与人间女子之深情。 第三段:人间女子之问词。 第四段:少司命之答词,再述对人间女子之挚爱。 第五段:人间女子对少司命之赞颂,亦送神曲。 ②诗中所述人神之爱 第一,少司命为女神; 第二,此人神之爱为司子嗣之女神与人间女子之友爱; 第三,此种深挚的人神之爱,反映了人们渴望神灵庇 佑的愿望。
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
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我们从中可以推测出他的出生年月
和祖上身世。〕
(2)官职和事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他“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任左徒和三闾大夫。事迹:1.“王甚任之”。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被疏
(2)沿革:颛顼→重黎(帝喾之臣,受封为祝融,平共工乱不
力,得罪被杀)→吴回(重黎弟,袭祝融号)→季连(芈姓,吴回孙,生活
于夏代,居楚,或曰在今河南滑县)→鬻熊(西周初立国于荆山,在今湖北。
周称之荆蛮或蛮荆,常与之战)→熊绎(鬻熊曾孙。居楚蛮,在今湖北、河南
一带。受封于成王,为子爵,地位低下)→熊渠(于周夷王时封三子为王,厉
●地祇人鬼五篇,除《河伯》外,《湘君》《湘夫人》 《山鬼》《国殇》中,代表世人的群巫不出现,由代表神鬼的 巫者独唱;《河伯》中有河伯爱人的唱词,是例外。

楚辞讲义——精选推荐

楚辞讲义——精选推荐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楚民族的源头与发展: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

楚民族兴起以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

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汉水流域,一度领有“地方五千里”的广袤疆域,这里到处都分布着江湖山峦,物产丰茂。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羋姓楚贵族和一些被羋姓贵族征服的濮、越、巴、蛮等南方部落集团。

1、楚文化的主源,应该到楚人的先民祝融部落集团那里去找。

<左传.昭公17年>:郑,祝融之墟也。

(河南新郑,位于中原腹地)祝融后裔八姓,都分布在中原地区。

夏代,祝融部落依附夏,处于夏与三苗冲突之间,是南北文化交流的媒介。

商灭夏,祝融部落被瓦解离散,处于商之南乡,在今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迤东的中原南部,并逐渐逃散或臣服。

商人称之为荆人。

商末周初,荆人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到丹水与淅水一带,以丹阳为中心,有酋长名鬻熊,鬻熊曾“子事文王”。

其孙熊绎在周成王时被封在楚蛮之地,都丹阳,才有了楚这个正是国号兼族号,(《史记·楚世家》)这应该理解为周王朝对楚人实际控制江汉地区的承认。

至春秋时代,楚国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足以与整个中原相抗衡的力量。

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

战国时期,楚进而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东临大海,在战国诸雄中,版图最大,人口最多。

一度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说法,意谓秦、楚二国,最具统一全国的可能。

秦末,楚地的反秦起义,成为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

汉王朝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楚人的胜利。

秦、汉大一统,最终完成了南北文化的融汇,也由此形成了伟大的“汉族”。

《楚辞》课件

《楚辞》课件

《湘夫人》内容、主题解析
全篇叙述湘君盼望湘夫人的复杂 心情:建造华丽居室,表达心中爱意; 抛洒贴身之物,期望水波传情;优游 徘徊水边,等待心爱之人;一往情深 痴守,爱情之火长明。 爱之深切,不离不弃;缱绻心意, 绵延不息。行动描写,结合心理描写。 特殊的行动,以及内心的怅惘,真实 反映了湘君、湘夫人一对有情人的精 神风貌和思想感情。
屈原的文学贡献
屈原创立了“楚辞”(也称“骚体”),被誉 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的作品和神话关系密 切,承袭神话发展而来,却又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种种 矛盾。屈原作品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所用材料 丰富,感情直切,笔调奔放,其风貌和《诗经》明显 不同。 从体制看,屈原之前的诗歌,无论《诗经》还是 南方民歌,多为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 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 在表现手法上,屈原家将 赋、比、兴巧妙糅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之比兴 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形象化。 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 为主的格局,每句三、五、六、七、八、九字不等, 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句中句尾多用“兮”字, 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 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 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巨大的创造性下而求索。 (《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湘夫人》)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湘夫人》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 少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 东君》)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 山鬼》)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 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 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 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招魂》)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 贤士无名。(《卜居 》)

《楚辞》原文及译文说课讲解

《楚辞》原文及译文说课讲解

(1)《楚辞》原文及译文《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选讲

楚辞选讲

《湘夫人》作品《楚辞· 九歌》组诗十一首之 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 妹篇。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 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 的惆怅心情。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被胡应麟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与《代悲白头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欧阳修《秋声赋》
女伤春 士悲秋 到唐诗宋词元曲小说接着体会讨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 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 归。 宋玉《九辩》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燕歌行》
楚辞选讲
海 滨
三个楚辞(民歌、作品、作品集) 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
物。(宋人黄伯思《东观余论》) 诗骚传统
楚辞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 “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 楚辞》。

《湘夫人》与千古言秋之祖

17楚辞选讲

17楚辞选讲

二、楚辞的著名注本
历代对楚辞的注释中,影响较大的有: 历代对楚辞的注释中,影响较大的有: 1、汉人王逸《楚辞章句》 、汉人王逸《楚辞章句》 2、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 、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 3、朱熹《楚辞集注》 、朱熹《楚辞集注》 4、清人王夫之《楚辞通释》 、清人王夫之《楚辞通释》 5、今人马茂元的《楚辞选》,录入了学界公 、今人马茂元的《楚辞选》 认的屈原作品,加以解题、注释、说明。 认的屈原作品,加以解题、注释、说明。既采 用了各家较为准确的观点, 用了各家较为准确的观点,也表述了自己的见 解,深入浅出,便于理解。 深入浅出,便于理解。
楚辞是一种在战国时代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 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 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 一种新体诗。 一种新体诗。 楚辞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格式, 楚辞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格式,是对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 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二个春天。 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 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 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 而任意扩充。 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 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 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宗教、艺术、风俗、 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都 有自己的特点。与此同时, 有自己的特点。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 吸收了中原文化,也发展了它固有的文化。 触,吸收了中原文化,也发展了它固有的文化。这一 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就是“楚辞” 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就是“楚辞”产生和发展的重要 基 础。 楚国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楚国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后来又接受北方文化的 影响,二者融合为一,汇为文化的巨流,在长期发展 影响,二者融合为一,汇为文化的巨流, 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艺术的素材, 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艺术的素材,为文学创作提供充 分的有利条件。 分的有利条件。就在这个优越的文化基础上孕育了屈 原这样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楚辞》这样光辉灿烂、 原这样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楚辞》这样光辉灿烂、 千古不朽的诗篇。 千古不朽的诗篇。

第六讲 《楚辞》选讲

第六讲 《楚辞》选讲

第六講《楚辭》選講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它是《詩經》三百篇後的一種新詩。

漢武帝時,劉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楚辭》,從此,“楚辭”成為一部總集的名稱。

至於後人以《離騷》為代表稱之為“騷”,這和後人稱《詩經》為“風”一樣,雖然名不符實,卻是有意把楚辭和漢賦兩種文體形區別開來。

由於《離騷》篇幅較長,而且古代文學課上也有所介紹和講解,這裏我們就選講《楚辭》中篇幅較短、古代文學課上不常講的篇目。

◎山鬼【解題】《山鬼》是屈原《九歌》第九首。

《九歌》是一組祀神的樂歌,據說是屈原在民間祀神樂歌的基礎上加工修改而成的。

其篇目依次是: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和禮魂。

其中前十章每篇祭祀一個神靈,最後一章為送神曲。

《九歌》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鬼神的愛情生活,如《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等,本文也是如此。

《山鬼》即一般所說的山神,因為未獲天帝正式冊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稱“山鬼”。

【原文】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注釋】1、“若有人兮山之阿”句為“山之阿若有人兮”之倒裝,此為押韻而倒。

2、被,通假“披”。

“被”上古屬並母,支部;“披”上古屬滂母,支部,兩字上古音相近,故通假。

3、薜荔:桑科植物薜荔的隱花果,又名鬼饅頭。

成熟果可制涼粉。

薜荔果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礦物質。

性味酸平,具有壯陽固精、止血、下乳的功效。

治遺精、陽痿、久痢脫肛、乳汁不通等病症。

《本草綱目》載“壯陽道尤勝。

固精消腫,散毒止血,下乳。

治久痢腸痔”。

女蘿:也作“女羅”。

植物名,即松蘿。

多附生在松樹上,成絲狀下垂。

《詩·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毛傳:“女蘿,菟絲,松蘿也。

”《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羅。

”王逸注:“羅,一作蘿。

”一說亦泛指菟絲子。

《楚辞》赏析讲义(第14讲)

《楚辞》赏析讲义(第14讲)

《楚辞》赏析讲义(第14讲)教学内容:《天问》概述;《天问》原文及注释。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天问》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表述的思想感情;体悟中国古典文学欣赏。

教学重点:《天问》原文吟诵。

一、《楚辞·天问》概述千秋骚魂曲悠扬,寸草诗心歌韵长。

求索喷薄成天问,屈子英名永留芳。

仰望穹庐天苍茫,叩问大地答沧桑。

赤子怀沙留遗憾,傲骨忠魂谱华章。

《楚辞.天问》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

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

诗文语言别具一格,句式以四言为主,不用语尾助词,四句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

全诗通篇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内容奇绝,显示出作者沉潜多思、思想活跃、想象丰富的个性,表现出超卓非凡的学识和惊人的艺术才华,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关于《天问》的创作背景和缘由: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放逐以后,心中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向苍穹发出呼号,仰面叹息,走进楚国先王的宗庙以及王室公卿的祠堂,看到墙壁上描绘着主宰天地山川的神灵,画面瑰奇美丽,形象神奇怪异,又有描绘古代圣君贤王行事的图画,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

楚人哀叹屈原的不幸命运,将这些文字收集起来,即为《天问》。

后人对此说表示怀疑,如王夫之就认为是屈原为讽谏楚王而作。

《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

“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到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

楚辞大学教案

楚辞大学教案

教案名称:《楚辞》概说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中文专业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楚辞》的产生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楚辞》的兴趣,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楚辞》,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楚辞》的产生背景2. 《楚辞》的文学特点3. 《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4. 《楚辞》选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对《楚辞》了解多少?2. 总结:《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的总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讲解《楚辞》的产生背景(15分钟)1. 介绍楚国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讲述《楚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三、讲解《楚辞》的文学特点(20分钟)1. 浪漫主义风格:表现个人情感,追求理想境界。

2. 地方色彩:运用楚地方言,描绘楚地风光。

3. 音乐性:韵律和谐,节奏感强。

四、讲解《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0分钟)1. 《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如李白、苏轼等诗人受《楚辞》影响较大。

2. 《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诗经》并称“风雅”,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第二课时:一、讲解《楚辞》选读(20分钟)1. 《离骚》:介绍作者屈原,讲解诗歌主题和艺术特点。

2. 《九歌》:介绍祭祀舞蹈的背景,讲解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学生自主阅读《楚辞》(20分钟)1.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进行阅读。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提问:同学们在阅读《楚辞》时有哪些感悟?2. 引导学生从文学、历史、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讨论。

四、总结(15分钟)1. 强调《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研究《楚辞》,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楚辞》的读后感。

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

《楚辞》赏析讲义(第15讲:《天问》解读)

《楚辞》赏析讲义(第15讲:《天问》解读)

《楚辞》赏析讲义(第15讲:《天问》解读)教学内容:《楚辞·天问》内容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解读《天问》的词句和基本内容;理解诗人表述的思想感情;体悟中国古典文学欣赏。

教学重点:《楚辞·天问》内容解读;《楚辞·天问》原文吟诵。

一、《楚辞·天问》解读曰:遂(suì)古之初,谁传道之?请问:远古开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给后代?遂:往。

传道:传说。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地尚未成形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上下:指天地。

冥昭瞢(méng)暗,谁能极之?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冥昭:指昼夜。

瞢暗:昏暗不明的样子。

极:穷究。

冯(píng)翼惟象,何以识之?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凭什么将它识别认清?冯翼:大气鼓荡流动的样子。

象:本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时:通“是”,这样。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三合:参错相合。

三,通“参”。

化:化生。

圜(yuán)则九重,孰营度之?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圜:天体。

九重:九层。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功:事。

斡(guǎn)维焉系,天极焉加?斗柄的轴绳系在何处?天极遥远延伸到何方?斡:转轴。

维:绳。

天极:天的顶端。

加:安放。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八个擎天之柱撑在哪里?大地为何低陷东南?八柱:古代传说有八座大山做支撑天空的柱子。

当:在。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天的中央与八方四面,究竟在哪里依傍相连?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

际:边界。

属:连接。

隅(yú)隈(wēi)多有,谁知其数?边边相交隅角众多,有谁能统计周全?隅:角落。

隈:弯曲的地方。

天何所沓(tà)?十二焉分?天在哪里与地交会?十二区域怎样划分?沓:会合,指天地相合。

十二:指古天文学家把天划分的十二区,每区都有星宿做标记。

大学语文《楚辞》讲稿

大学语文《楚辞》讲稿

《楚辞》《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

是为总集之祖。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

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

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楚辞》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成为“楚辞体”或“骚体”。

“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

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一、楚辞含义及成书过程“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说明这一名称形成于西汉初年。

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它已具有三重涵义:第一为诗体。

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体。

第二为作品。

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一些汉人用上述诗体所创作的一批作品第三为书名。

指汉人对楚国人、汉人所写诗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

《楚辞》一书,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它是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们逐渐纂辑增补而成的,自战国至东汉,历三、四百年,共分五个阶段:1、先秦时期,包含《离骚》《九辩》两篇,纂辑者可能是宋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诗》中的“兮”字用得不多,而且一般用在 每句的句尾,如“坎坎之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或是用在隔句的句尾。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 廛兮?”而《哀郢》中的“兮”,都用在两句的中 间,有不读完下句就不能煞住句子的意味。
❖ 3、句首语气词“羌”以及三字状语,如“怊荒 忽”、“蹇侘傺”等,是《楚辞》所特有的语言特 点。
渔父(1)
❖ 一、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渔父者,屈 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 叹吟,仪容变易。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 滨,欣然自乐。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 之,遂相问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 相传焉。”
渔父(2)
❖ 二、重点字词 ❖ 父、颜色、形容、凝滞、推移、餔、歠、察
察、汶汶、皓皓、莞尔、濯 ❖ 三、重点句子 ❖ 是以见放。 ❖ 自令放为。
哀郢(1)
❖ 一、重点字词 ❖ 轸、鼌、闾、怊荒忽、容与、婵媛、蹇产、
逍遥、遗风、忽若、惨郁郁、蹇侘傺、汋约、 荏弱、湛湛、被离、抗行、瞭杳杳、愠惀、 夫人、忼慨、踥蹀、乱、壹、首丘
哀郢(2)
❖ 二、重点句子 ❖ 何百姓之震愆。 ❖ 眇不知其所蹠
哀郢(3)
❖ 三、语言上的Biblioteka 点❖ 1、《诗》基本上是四字句,《哀郢》以六字句为 主(加上“兮”字就是七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