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求知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史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

”淮、汉之间建有“汉阳诸姬”,其中以随(今湖北随州市)国为最大。

由此可见周朝(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D.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2.“道”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下列关于“道”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秦代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行政机构,与郡同级B.“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中的“道”指的是“直道”C.秦朝在平定“西南夷”的过程中开辟了“五尺道”D.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为道、州、县三级制3.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4.2018年8月14日,浙江龙游的姜席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一同入选的还有被称为“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的(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井渠5.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军事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文学革命等,与此观点相应的史实说明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6.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这些措施( )A.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B.表明宋代开始出现夜市C.有利于打破对商业活动的限制D.使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7.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孔子B.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C.理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D.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8.秦代严格以律例断案,汉代以《春秋》为断案的主要依据,俗称“春秋决狱”。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70分。

)1.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形式取决于领土的大小,不大的国家应该采取共和制政体,中等国家应该采取君主政体,幅员广大的国家应该采取专制政体。

这一错误说法的实质在于A.只看到国情对政体的决定作用B.肯定了国体对政体的影响C.肯定了国家结构形式的多样性D.只看到环境、人口与政体的关系2.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所以资本一掌握这个最好的外壳,就能十分巩固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权力,以致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无论人员、无论机构、无论政党的任何更换,都不会使这个权力动摇。

”这表明( )①国家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②国体决定政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③任何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④民主共和制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国家结构形式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3.俄罗斯和德国同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国政体分别为总统制和议会制。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二、判断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3、T 14、F 15、T三、材料题:(16题5分;17题6分;18题9分。

共20分)16、(1)蒸汽机的发明(1分);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应用)(1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应用(1分)。

(2)战争的需要,带来军事技术突破,引起了科技革命。

(1分)生产力的发展。

(1分)17、(1)主要因素: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

(1分)(2)表现形式:形成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分)影响:①积极:使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或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分)②消极:a.造成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使苏联的消费品生产严重不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c.劳动者和企业的生产积极受到严重压抑。

(1分,答到任意一点即可)(3)问题:环境污染;(1分)认识:①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②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③工业化要注重民生;④在工业化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分,答到任意两点即可)18.(1)政治:大殖民帝国的形式(对外侵略扩张);(1分)变革: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1分)(2)愿望:欧洲联合(欧洲统一);(1分)原因:战争的教训;苏联的威胁;美国的控制。

(2分,回答到两点即可)(3)问题:核心的地区与外围国家的分化日趋严重;(1分)英国脱欧。

(1分)原因:利益分歧。

(1分)(4)启示:重视科技;加强合作。

(1分)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求知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1941年,美国驻苏联大使戴维斯的回忆录《莫斯科行动》出版。

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为莫斯科“大清洗”辩解,而这不仅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

这反映出美国A. 借机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B. 意欲借苏联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C. 抑制法西斯寻求合作的宣传需要D. 意图缓和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局势【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1941年美国对苏联以正面评价为主,甚至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高度重视,结合时代背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法西斯势力猖獗,为应对共同的敌人,美国改变外交策略,寻求与苏联合作,故C正确;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展新政,逐渐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冷战开始的时间是二战后的1947年,时间不符,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41年”“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结合所学二战的史实分析解答。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战局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A. 太平洋、北非、苏德、中国B. 苏德、中国、北非、太平洋C. 中国、苏德、太平洋、北非D. 北非、太平洋、中国、苏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战场战局开始出现转折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中途岛战役在1942年6月,北非阿拉曼战役在1942年10月,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在1943年2月结束,中国战场反攻在1945年,故太平洋、北非、苏德、中国顺序正确,故A正确。

太平洋战场最早转折,故B错误。

中国战场最晚转折,故C错误。

北非战场第二个转折,故D错误。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3.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

它们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②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③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④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通过国际会议来解决争端体现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雅尔塔会议成立维护和平的联合国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但上述会议并非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只有26国华盛顿会议才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所以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西周初年,周公长子伯禽就封鲁国。

《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由此可以得知( )A.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B.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C.鲁国是西周时期最大的封国D.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2.《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按遗嘱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 C.按军功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4.古人认为“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

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

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B.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C.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D.神权对立于王权5.《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察举制的弊端 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6.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二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下表为孔子年谱(摘要)表中所示内容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是A. 以“仁”的宽广胸怀引导世人B. 主张“为政以德”的施政原则C. 以“忠恕”理念对待社会动荡D. 对“礼崩乐坏”局面进行反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卫国内乱父子夺位”等信息,说明这是一个统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对孔子的儒学思想产生很大影响。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联系不紧密,排除ABC项。

点睛:礼崩乐坏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指周代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井田制逐步解体、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和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等四个方面。

本题材料所反映的正是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

2. 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B. 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C. 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D. 百家争鸣局面的最终结束【答案】B【解析】“以吏为师”是秦国暴政的手段之一,反映了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以师为吏”强调教化,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B正确;从“以吏为师”到“以师为吏”,反映了对知识分子作用的重视而不是加强控制,故A错误;材料和黄老之术无关,故C项错误;D 项没有体现出变化,故排除。

3.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 人教版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 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以扩大,大批的“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了“士无定主”的游离状态的游士。

大批“游士”的出现A.促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B.反映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C.表明官僚政治已形成 D.导致了国家政局日益动荡3.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

上述现象A.是“独尊儒术”实施的结果 B.表明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C.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D.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4.轰动一时的西汉古墓海昏侯墓出土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

屏风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汉代长度推断孔子身高为1.82米。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

对此理解最佳的是A.《史记》的记载可能存在谬误B.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C.孔子身高几何,尚需进一步考D.海昏侯墓考古发现能与《史记》记载相印证5.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

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

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6.据记载,唐代自开元、天宝(唐玄宗的年号)以后,出现了“太平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征文射策,以取禄位”的现象。

浙江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2.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

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

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3.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

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C.英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多国参与了条约的签订D.列强互相承认了在华利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6.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7.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知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1941年,美国驻苏联大使戴维斯的回忆录《莫斯科行动》出版。

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为莫斯科“大清洗”辩解,而这不仅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

这反映出美国A. 借机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B. 意欲借苏联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C. 抑制法西斯寻求合作的宣传需要D. 意图缓和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局势【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1941年美国对苏联以正面评价为主,甚至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高度重视,结合时代背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法西斯势力猖獗,为应对共同的敌人,美国改变外交策略,寻求与苏联合作,故C正确;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展新政,逐渐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冷战开始的时间是二战后的1947年,时间不符,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41年”“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结合所学二战的史实分析解答。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战局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A. 太平洋、北非、苏德、中国B. 苏德、中国、北非、太平洋C. 中国、苏德、太平洋、北非D. 北非、太平洋、中国、苏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战场战局开始出现转折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中途岛战役在1942年6月,北非阿拉曼战役在1942年10月,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在1943年2月结束,中国战场反攻在1945年,故太平洋、北非、苏德、中国顺序正确,故A正确。

太平洋战场最早转折,故B错误。

中国战场最晚转折,故C错误。

北非战场第二个转折,故D错误。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3.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

它们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②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③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④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通过国际会议来解决争端体现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雅尔塔会议成立维护和平的联合国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但上述会议并非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只有26国华盛顿会议才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所以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做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

此处“某件重大事件”应该是A.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B.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C.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D.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答案】C【解析】材料提及的事件,使得当时的交战双方都感到欢欣鼓舞,英国和中国是因为这一事件把美国拉入了战争,因此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友,结合备选项这一事件只能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故C项正确,AB项排除;D项是晚于C项,排除。

5.假如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史实中,不宜作为论据的是A. 中途岛之战B. 日德兰海战C. 中日甲午战争D. 不列颠之战【答案】D【解析】中途岛海战以美国胜利和日本的失败而告终,能够证明当时掌握制海权的美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故A不符合题意;日德兰海战中英国始终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最终退回北海基地,故B也与题意不符;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由于海上实力优于中国,最终取得了胜利,故C也与题意不符;不列颠之战过程中,英国是掌握制海权的,但是结果并能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故不能作为上述题目的论据,所以选D。

6.《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进行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这一规定旨在A. 使日本放弃在山东的权利B. 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C. 推动中国恢复领土主权D. 形成列强侵华的军事同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得······营谋特别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友邦人民”指的是帝国主义列强,条约要求各国在华权利均等,实际上使中国回到了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即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了日本,该规定并非旨在要使日本放弃在山东的权利;C选项错误,这一规定是使中国恢复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并非旨在推动中国恢复领土主权;D选项不符合史实,一战后列强并未组建侵华军事同盟。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7.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点有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②都宣布旨在维护世界和平③都是由英法美等大国操纵④都是由美苏大国操纵⑤都具有大国强权色彩A. ①②③⑤B. ①②⑤C. ①②③D. ①②④⑤【答案】B【解析】【详解】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成立背景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宗旨都是维护世界和平,在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操纵,具有大国强权色彩,①②⑤正确;国际联盟成立之初被英法操纵,联合国成立之初被美国操纵,③④错误;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8.下图为秦始皇统一币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统一后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②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状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④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并简化币制,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半两钱的圆形方孔的形式也成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钱币的定制;秦始皇统一币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使用统一货币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B、C、D项。

9. “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

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A. 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B. 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C.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 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答案】B【解析】所述是贞观年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之后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温彦博的意见是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同时教之礼仪。

同时给之以官职,这样就没有后患了。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AC均是治理国家的常用策略,故排除;D明显不合题干主旨,属于无关项,故排除。

点睛:唐代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对于缓和民族矛盾,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重要影响。

10.《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主权,但康熙帝也强调:“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

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复为汉人所笑骂,自食其果。

”以上信息不能说明A. 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B. 康熙帝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C. 康熙帝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D. 《尼布楚条约》里的“中国”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答案】C【解析】康熙帝反对的是“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并非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材料信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从材料中的“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来看,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A、B项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中国”一词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11.孔子说:“为政先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在教导他的学生子贡时说为人要“富而好礼”,在教导他的学生颜渊时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材料表明“礼”A. 体现为宽以待人B. 是处理社会各个阶层关系的最高准则C. 是治国立身的基础D. 对不同社会阶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宽以待人的思想,故A错误;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而不是礼,故B 说法错误;材料表明,礼是治国的原则,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是立身的基础,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不同的人所要遵守的礼的内涵是不一样,而是强调对个人修养,对治国来说,都要重视礼,故排除D。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为政先礼……富而好礼……克己复礼”,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的“礼”的思想入手,结合治国的原则与个人修养,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2.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产、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

”这一“条例”A.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 引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C. 引起了西欧“商业革命”D.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条例的出台的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遭到了荷兰的发对,引发了英荷两国的战争。

故选B。

A项错误,世界市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项是由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航海条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航海条例》的掌握情况。

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在认再现所学相关知识的能力。

英国大革命时期,随着自身的实力的增长,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

荷兰在十七世纪是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当时的霸主,通过三次的英荷战争,荷兰一蹶不振,英国逐渐发展起来。

13.“他(华盛顿)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

”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B. 宣布“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战事C. 网罗人才,使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D. 发表告别辞,告诫大家要摈弃党派的意见,维护联邦的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可知,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华盛顿调和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故答案为C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