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解剖详解

口腔颌面部解剖详解

(三) 牙位记录
部位记录法:临床上常用 乳牙的临床牙位: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恒牙的临床牙位: 87654321│12345678 87654321│12345678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组成:三对大涎腺(salivary gland),即腮
颌下腺: 分泌浆液为主,少量粘液,开口
于舌系带两旁的舌下肉阜 ,易赌塞致颌下腺 炎

舌下腺: 最小,分泌粘液为主,小导管多
七、颞下颌关节



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具有转动和滑动 两种功能 组成:下颌髁突、颞骨的关节凹与关节 结节,关节盘、包绕关节周围的关节囊 每侧三条关节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碟 下颌韧带和颞下颌韧带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系带(frenum)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腮腺导管口(parotid gland duct)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颌面部主要包括:
颌骨 颞下颌关节 涎腺 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
一、颌骨
(一)上颌骨

由一体四突构成 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是额突、颧突、牙槽 突和腭突
上颌骨体:分为一腔四壁,即前、
后、上、内四壁和上颌窦腔。 上颌骨突: 1、额突2、颧突 3牙槽突 4腭突
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三、血管
动脉: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

颌面部解剖结构知识点总结

颌面部解剖结构知识点总结

颌面部解剖结构知识点总结一、面部的解剖结构1. 面部的骨骼结构面部的骨骼结构主要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和颞骨等。

其中,上颌骨和下颌骨是构成面部的主要骨骼结构,在面部轮廓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颧骨、鼻骨和颞骨则在面部的轮廓和表情的塑造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面部的软组织结构面部的软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血管、神经和淋巴等。

这些软组织结构紧密地贴合在面部的骨骼结构上,共同组成了面部的外貌和表情。

此外,面部软组织的丰富血管和神经丛也使面部成为了丰富的感觉和血液供应区域。

3. 面部的表情肌面部的表情肌主要包括眼周肌、眉肌、颊肌、嘴唇肌等。

这些表情肌负责着面部表情的变化,使得我们能够展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和表情。

面部的表情肌还与面部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结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面部解剖结构。

二、面部的血管和神经结构1. 面部的血管结构面部的血管主要包括面颈部的动脉和静脉。

面部的动脉主要由颞浅动脉、面颊动脉、上唇动脉、眼周动脉等组成,这些动脉为面部的皮肤和软组织提供血液供应。

面部的静脉则主要由面颊静脉、筋膜下静脉等组成,起着血液回流和引流的作用。

2. 面部的神经结构面部的主要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

其中,三叉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神经传导,而面神经则主要负责面部的运动神经传导。

这些神经与面部的肌肉、血管和组织紧密相连,构成了复杂的面部神经网络。

三、面部的器官结构1. 面部的眼睛结构面部的眼睛是人类感知外界的重要器官之一,其解剖结构非常复杂。

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眼球、睑板、结膜、角膜、晶状体、虹膜等。

这些结构共同组成了眼睛的外貌和功能,使得我们能够进行视觉感知和表情展现。

2. 面部的鼻子结构面部的鼻子是我们呼吸和嗅觉感知的重要器官之一,其解剖结构也非常复杂。

鼻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鼻孔、鼻腔、鼻中隔、鼻甲等。

这些结构共同组成了鼻子的外貌和功能,使得我们能够进行空气的进出和气味的感知。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13口腔二班 YSY解剖顺序一、颅顶二、颞区三、眶区四、腮腺咬肌区五、面侧深区六、颈动脉三角七、下颌下三角八、舌下区九、颞下颌关节具体操作计划一、颅顶1.清理毛发2.用解剖刀刀尖在颅顶做1cm*2cm的浅切口,层层剥离,慢慢深入,观察多层结构,注意刀尖朝外【三层:皮肤、浅筋膜、冒状腱膜】【五层:皮肤、浅筋膜、冒状腱膜、腱膜下蜂窝组织、颅顶骨外摸】3.实验过程中观察神经血管束二、颞区1.清除颞区表面皮肤及脂肪2.在颧弓中点上方,纵行切开颞筋膜浅层,长3-4cm,观察并清除颞区浅筋膜。

3.在耳廓上方找寻颞浅动脉和耳颞神经的远端并追踪其出处4.在颧弓中点上方,纵行切开颞筋膜深层,长3-4cm,观察并清除颞区深筋膜。

观察颞筋膜下间隙,注意颞筋膜分两层5.在颞线下方约0.5cm,与颞线弧形平行切断颞肌,保留起点,将其自骨面剥离,向下翻至颧弓,寻找颞肌深面的颞深动脉和颞深神经。

小神经、小血管各保留一支,追踪并观察其是否来自上颌动脉、下颌神经三、眶区A、简单解剖1.翻开上下眼睑,切出眼球周围的筋膜,找寻泪腺2.以眶上缘、颧弓等为界限,清除眶区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上下内外四直肌与上下斜肌3.在眶上缘找到眶上神经血管束往内侧寻找滑车上神经血管束4.剪断清除眼球周围的结缔组织,剪断视神经并取出眼球5.清理上直肌,寻找其深面动眼神经的上支清理外直肌,寻找其内侧展神经清理上斜肌,寻找其深面滑车神经6.循动眼神经的上支确认动眼神经有上下两支7.沿动眼神经下支附近寻找睫状神经节B、精细解剖(参考实习指导)四、腮腺咬肌区1、清除腮腺咬肌区皮肤及皮下组织(在保留耳廓的前提下,尽量多地剥去面部皮肤。

自耳廓下方沿下颌下缘做切口直达下颌角前两横指处,再转而向上直达口角,眼鼻唇沟向上至外眼角,并将切口延伸至之前所作的颧弓上的切口尽量多地剥去面部皮肤)2、露出腮腺被摸和咬肌膜,(腮腺被摸将腮腺分成众多小叶)【咬肌的起止点】观察腮腺间隙,及是否存在副腮腺3、【腮腺导管穿入颊肌的角度】(在腮腺前缘相当于耳垂至口角与鼻翼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上)4、观察面神经主干出自茎乳孔(在腮腺被膜3-5mm处)5、保留腮腺导管,辨认腮腺内血管神经,并追踪颞浅动脉6、追踪面动脉至上下唇动脉(各大于1cm)7、沿面神经主干寻找面神经分支,追踪至第三段(面神经穿出腮腺后部分大于1cm)(上、下颊支在导管上、下方咬肌表面)(面神经颧支在腮腺前上极、沿颧弓下缘)(面神经颞支在腮腺上缘、和耳屏前1.5cm处)(面神经下颌缘支在下颌骨下缘的咬肌前下角处)(颈支由腮腺下端分出)8、观察腮腺床五、面侧深区1、将面神经翻至耳后,清除咬肌表面筋膜(保留面神经的完整性)观察咬肌的起止、肌束走行方向等2、去除咬肌,观察咬肌间隙:咬肌与下颌支之间的间隙3、锯断颧弓(最大限度)4、在下颌切迹下1cm处(下颌孔)的位置作多条横向锯路,用锥子和榔头小心凿下骨密质(白色,骨松质为褐色)观察下牙槽神经、动脉六、颈动脉三角1、清除固有颈部及下颌下区域皮肤及皮下组织,见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颏下动脉】2、翻开胸锁乳突肌的上部,暴露并剪开颈动脉鞘,观察其中的条索状结构【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3、去除胸锁乳突肌(颈动脉三角:介于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4、【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下颌下腺浅部、舌下神经】5、【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在舌咽神经(前)与副神经(后)之间)(迷走神经主干在颈内动、静脉之间下行)(颈静脉孔处,迷走和舌咽神经有上下两个神经节)(副神经分内、外侧支加入迷走神经而分布于喉)七、下颌下三角1、观察舌骨上肌群观察茎突舌骨肌的舌骨端与二腹肌肌腱的关系观察下颌舌骨肌与舌动脉的关系并观察舌动脉的各个分支2、找到下颌下三角(介于二腹肌前、后腹、下颌骨下缘之间)3、观察下颌下腺与下颌舌骨肌的关系4、剥离下颌下腺腺鞘,见下颌下腺浅部5、找出面动脉及面前静脉(在咬肌前下角的下颌骨下缘处),观察与面神经下颌缘支及下颌下腺的关系6、分离下颌下腺下方,将下颌下腺从二腹肌、中间腱、舌骨舌肌、下颌舌骨肌等表面分离出来。

颌面部的解剖基础知识

颌面部的解剖基础知识

六、颜面五官的设计原则
• 1.根据本人的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判断 • 2.因人而异根据性别年龄职业做出分析,无论什 么整形手术都应在成年发育成熟后才能进行。 • 3.根据颜面五官的情况否对称,大小高低胖瘦匀 称而设计,并与其沟通。 • 4.通过医学整形美容能达到改善外貌的美观程度 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者失败 • 5.对方应有的心理准备
颌面部的解剖基础知识
一、颌面部的骨性支架
• 由14块骨组成,为成对的上颌骨、鼻骨、 泪骨、颧骨和颚骨、下鼻甲骨,单独的下 颌骨、犁骨,彼此相连接构成颌部,多为细薄的肌束,收缩 力小,起于骨面止于皮肤,当其收缩时,使面部 皮肤出现皱折,以表达喜、怒、哀、乐等各种表 情 • 2.咀嚼肌:
• • • • a嚼肌 b颞肌 c羿内肌 d羿外肌
三、口腔颌面部的神经
最主要是三叉神经、面神经。 1.三叉神经:主要是感觉神经,其小支为运动神经 A眼支 B上颌支 C下颌支 2.面神经:分五支 A颞支 B颧支 C颊支 D下颌缘支 E颈支
四、颌面部的肌肉运动与表情
• 表情是多束肌肉的协作而成。静的表情: 一般是在看东西、看书、思考问题时的表 现;动的表情:表现出情绪的兴奋、愉快、 高兴、欢笑、悲伤、愤怒……
谢谢观看 再见!
五、颅颌面的生长发育
• 1.婴儿出生随着生长发育从小到大18岁成人 • 2.牙齿的萌出、颌骨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面部外 形 • 3.颌骨的生长发育与面部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条件、环境与遗传等彼此 互相影响 • 4.正常人的颌面部情况:颌面部外形特征是面部 五官彼此协调和谐对称。发际至眉间为面上1/3, 鼻根部至两侧鼻翼为面中1/3,鼻小柱基部至亥下 缘为下1/3。可以参考上述方法来观察每人的颜面 外貌特征

《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

《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

《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1. 颌面部的概述- 颌面部是人体头部的一部分,包括颌骨、面骨、口腔、牙齿和相关的组织结构。

-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系统等。

2. 颌骨的解剖- 颌骨是颌面部的骨骼基础,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

- 上颌骨位于上颌部,通过连结上齿槽骨形成上颌骨裂,与其他头颅骨骼相连。

- 下颌骨位于下颌部,是唯一能活动的颅骨,通过关节与颅底相连。

3. 面骨的解剖- 面骨位于颌骨下方,包括颧骨、眶骨、鼻骨等。

- 面骨的结构与颌骨紧密相连,共同构成面部的外形。

- 面骨的解剖结构决定了面部的外貌特征。

4. 口腔的解剖- 口腔是颌面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口腔腔隙、口腔黏膜、舌、牙齿等。

- 口腔黏膜覆盖口腔内部的黏膜组织,具有保护口腔组织的功能。

- 舌是口腔中的肌肉器官,参与咀嚼、吞咽和发音等功能。

5. 牙齿的解剖- 牙齿是口腔中的硬组织结构,用于咀嚼食物和发音。

- 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牙冠露在口腔中,牙根嵌入牙槽骨中。

- 牙齿的种类包括前牙、犬牙、前臼齿和后臼齿等。

6. 相关组织结构- 颌面部还包括颌面肌肉、颌面血管、颌面神经和颌面淋巴系统等。

- 颌面肌肉参与咀嚼、表情和发音等活动。

- 颌面血管供应颌面部的血液,颌面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 颌面淋巴系统参与免疫反应和废物排出等功能。

以上是《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的简要内容介绍。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了解颌面部的解剖对于口腔医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口腔学: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学: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3、口底
(1) 舌下肉阜 (2) 舌下皱襞 (3) 颌舌沟
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一 牙的组成
(一)外部观察 1牙冠(crown) 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 临床牙冠 (clinical crown) 2牙根(root) 解剖牙根 临床牙根 3牙颈(neck)
二、剖面观察
(一)牙釉质(enamel) 牙冠,半透明白色,最硬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部位记录法 3.恒牙临床牙位
阿拉伯数字:1,2,3,4,5,6,7,8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牙体解剖的常用名词 及表面标志
(一) 中线(Medianline) (二) 牙体长轴(Long axis) (三) 轴面(Axial surface) (四) 接触区(Contact area)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界为内
眦与鼻翼点的连线,为鼻所在。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为唇面沟,下以颏
(4).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沿此沟作手术 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5).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沿此沟 作手术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矫治修复时,此沟常 用以作为判断面容恢复情况的指征。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合称。
(7).口裂: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 间,施行口角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牙科医学》课程颌面部结构详解

《牙科医学》课程颌面部结构详解

《牙科医学》课程颌面部结构详解1. 颌面部解剖结构概述颌面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上颌、下颌、面部骨骼、口腔、鼻腔、眼眶等结构。

在牙科医学领域,对颌面部结构的深入了解对于诊断、治疗和修复牙齿及口腔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上颌骨上颌骨位于面部上方,是构成上颌的关键骨骼。

上颌骨分为两个部分:上颌骨体和上颌骨额突。

上颌骨体前部为上颌窦,后部为上颌尖牙窝。

上颌骨额突呈三角形,外侧为上颌骨额突外侧板,内侧为上颌骨额突内侧板,底为上颌骨额突底板。

上颌骨内含上颌窦,上颌窦的开口位于上颌骨体的上颌窦裂孔处。

上颌骨内侧有上颌神经、上颌动脉等结构。

3. 下颌骨下颌骨是颌面部最大的骨骼,呈弓形,位于面部下方。

下颌骨分为下颌体和下颌支。

下颌体前部为下颌窝,后部为下颌尖牙窝。

下颌支外侧为下颌骨髁突,内侧为下颌神经沟。

下颌骨内含下颌腺,下颌腺的开口位于下颌支的内侧。

下颌骨后部为下颌管,下颌管内含舌咽神经、下颌动脉等结构。

4. 面部骨骼面部骨骼包括颧骨、腭骨、泪骨、鼻骨、筛骨等。

颧骨位于眼眶外侧,呈三角形,对面部轮廓具有重要作用。

腭骨位于上颌骨后方,分为左右两块,内侧为上颌骨腭突。

泪骨位于眼眶内侧,分为泪骨上颌和泪骨下颌。

鼻骨位于眼眶下方,构成鼻梁。

筛骨位于颅骨底部,分为前筛骨、中筛骨和后筛骨。

5. 口腔结构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包括口腔黏膜、牙齿、口腔腺等结构。

口腔黏膜分为牙龈、舌黏膜、唇黏膜等。

牙齿分为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根据形态和功能分为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

口腔腺包括唾液腺、舌下腺、唇腺等,分泌唾液,有助于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6. 鼻腔结构鼻腔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包括鼻腔前部、鼻腔中部和鼻腔后部。

鼻腔前部有鼻翼、鼻孔等结构,鼻腔中部有鼻黏膜、鼻甲等结构,鼻腔后部有鼻咽部。

鼻腔内衬黏膜,分泌黏液,有助于过滤、加温和湿润吸入的空气。

7. 眼眶结构眼眶是眼睛的支架,包括眼眶骨和眼眶软组织。

眼眶骨分为上眶骨、下眶骨、内眶骨和外眶骨。

口腔颌面解剖学复习重点

口腔颌面解剖学复习重点

口腔颌面解剖学第一章颌面部骨颌面部骨性支架是由14块骨组成,单一:下颌骨和犁骨;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

一、上颌骨1.上颌骨参与眼眶底、口腔顶、鼻腔底以及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以及眶下裂的构成。

2.上颌体前外面:其后界借颧突及其伸向上颌第一磨牙的颧牙槽嵴与后面分界。

上界眶下缘,下界牙槽突,内界鼻切迹。

后面:中部有牙槽孔,通过上牙槽后神经、血管。

下部有上颌结节,是翼内肌浅头的起始处。

上面:后分中部有眶下沟,向前、内、下通眶下管,出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⑴眶下管的中段一牙槽管,向下经上颌窦前外侧——上牙槽前神经和血管⑵后段发出一牙槽管,向下经上颌窦前外侧——上牙槽中神经和血管⑶眶下管麻醉可同时麻醉上牙槽前中神经及眶下神经。

眶下管长1.5cm,针尖刺入不可太深,以免伤及眼球内面:有一三角形的上颌窦裂隙通向鼻腔。

上颌窦裂孔的前方,有向下前的沟与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部相接,组成翼腭管〔长约3.1cm〕,有腭降A及腭神经通过。

〔临床上通过翼腭管,施行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3.4突: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1)额突:其上、前、后缘分别与额骨、鼻骨和泪骨连接。

2)腭突:两侧腭突形成腭正中缝,构成硬腭前3/4。

上颌中切牙之腭侧,腭正中缝与两侧尖牙的连线交点上有切牙孔。

向上后通入两侧的切牙管,有鼻腭神经和血管通过。

腭突下面的后外近牙槽突处,有纵行的沟或管,通腭大血管及腭前神经。

3)牙槽突:容纳牙根的牙槽窝,尖牙窝最深,磨牙的牙槽窝最大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围成腭大孔,一般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线弓形面的中点上。

但在覆有粘骨膜的硬腭上,其外表标志那么为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前约0.5cm处。

4.结构特点1)上颌窦下壁由前向后盖过8-5|5-8的根尖,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

2)支柱以及支柱结构: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概 述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概  述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概述
⏹一、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二、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一颜面部的区域
1、颜面部的范围
2、颜面部的解剖分区法
3、口腔:位于颌面部的区域内,是指由牙、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4、口腔颌面部(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是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
二、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一)位置显露:易受外伤
⏹(二)血运丰富但缺乏静脉瓣膜,组织疏松,同名血管吻合(除舌动脉):组织修复快,易出血、水肿。

⏹(三)解剖结构复杂:功能障碍(进食、呼吸、语言、视力等)、颅脑损伤。

⏹(四)自然的皮纹结构:面部畸形。

⏹(五)腔窦多,有多个组织间隙:易感染,且感染易向临近组织扩散。

1.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重点

1.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重点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重点第一节概述口腔(Oral Cavity)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槽骨形成牙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分,牙列与唇颊之间为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um),牙列以内为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

口腔前庭: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牙弓之间的蹄铁形的潜在腔隙。

在口腔前庭各壁上,可见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导管口、磨牙后区和翼下颌皱襞。

固有口腔: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主要有腭、舌、舌系带、颌下腺导管开口和口底。

第二节牙体和牙周组织解剖1.牙位记录牙齿分类、名称及临床牙位记录法人一生中先后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

乳牙20个,恒牙28~32个(图1、2)。

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恒牙分类中切牙、侧牙牙、尖牙、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磨牙(第一、二、三磨牙)。

乳牙没有双尖牙及第三磨牙。

图1 恒牙32个图2 乳牙20个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区。

符号的水平线用以区分上下;垂直线用以区分左右。

或以a B C D分别代表各区,A代表右上区,B代表左上区,C代表右下区,D代表左下区。

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代表,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代表,乳牙名称及代号见(图3),恒牙名称及代号见(图4),例如:图3 乳牙名称和代号图4 恒牙名称和代号2.牙齿的表面从外部观察,牙体由冠、牙根及牙颈三部分组成(图5)。

图5 牙齿的表面解剖名称牙根的数目:各个牙齿的牙根数目不尽相同,归纳如下。

3.牙齿组织结构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四部分组成(图6)。

图6 牙齿组织结构4.乳恒牙萌出时间及鉴别要点。

幼儿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乳牙,2-3岁时,乳牙全部萌出,共20个。

6岁时前后开始长出恒牙,脱换乳牙,12-13岁时,乳牙脱换完毕,恒牙共长出28个。

口腔科学颌面部重点知识总结

口腔科学颌面部重点知识总结
3,翼丛——卵圆孔、破裂孔导血管——海绵窦。
(四)颌面部神经
主要包括:三叉神经(司感觉功能)、面神经(司运动功能)。
三叉神经:由半月神经节分出三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以口裂为界。口腔感觉主要由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控制。
上颌神经:感觉神经。
下颌神经:混合神经。
眼神经:
面神经:混合神经。
(五)淋巴组织
上颌动脉:颈外动脉终末支之一。主要分支
下牙槽后动脉
枕动脉上牙槽后动脉
眶下动脉
耳后动脉腭降动脉
颞浅动脉:颈外动脉的另一终支。常用来测脉、止血等。
静脉:
浅静脉网:由面静脉、下颌后静脉组成。在下颌角附近汇成颈总静脉。
深静脉网:翼静脉丛。
翼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交通。
1,翼丛——上颌静脉——下颌后静脉。
2,翼丛——面深静脉——面静脉。
口腔科学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及生理
口腔颌面部:面部及固有颈部。
范围:上起眶上缘、颧弓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下至胸骨颈静脉切记、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至第7颈椎棘突连线。口腔内的后界为口咽部。
分区:
1,根据颌面部解剖特点,可将其分为眶部、框下部、颊部、颧部、鼻部、唇部、颏部、颏下部、下颌下部和腮腺咬肌部。
混合性腺:小唾液腺多为混合性腺。
第二节口腔
口腔前界为唇,后侧咽门,两侧为颊,包括牙弓与舌体。
(一)口腔前庭
下颌骨:颌面部唯一可以活动的骨,构成面下1/3的骨性支架。水平部称下颌体,垂直部称下颌支,下颌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连接的转角处称下颌角。
颧骨:颊面
体部:
颞面
眶面
颧突:向上邻接额骨
三个突起
上颌突:向内下邻接上颌骨
颞突:向后邻接颞骨颧突构成的颧弓

口腔颌面部解剖详解

口腔颌面部解剖详解

根据部位可分为前、后牙

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 牙和磨牙
牙冠的表面标志
(一)唇(lips)



有上唇和下唇 ,联合处 构成口角 唇部皮肤:丰富的汗腺、 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 发部位 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





舌的肌肉 横纹肌 纵横、上下等方向 排列,活动灵活 神经支配 感觉神经 -舌前2/3为舌神经 ;后1/3为舌咽神经 及迷走神经;运动 神经-舌下神经; 味觉神经-面神经 的鼓索支
(三)腭(palate)
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 重要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切牙乳头(incisive papilla) 切牙孔(incisive foramen) 腭大孔(greater palatine foramen) 腭垂(又称悬雍垂) 腭腺



皮肤 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层
(二)颊(cheek)
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
肌和黏膜构成
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
标志之一
(二)舌(tongue)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 头和叶状乳头 舌扁桃体:舌根部黏膜的圆形淋巴滤泡 突起 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和咀嚼
(五)咬颌关系、牙合 与牙弓关系



1 牙合 在各种运动中,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 现象,就成为牙合 。 2 正中 牙合 :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 来判断 咬颌关系是否正常的基准。上下颌牙尖交错 ,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 系。 在正中牙合 时:上下切牙间中线应位于同一 矢状面上;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的唇侧, 覆盖度不超过3mm;上后牙的颊尖覆盖在下 后牙的颊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名词解释: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形的缝结构。

临床意义: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

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

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

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下窝的交通要道。

3、颧弓:颧弓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组成,形成面部的骨性隆凸,其下缘由咬肌起始,并有颞深筋膜附着于颧弓的内外面。

4、危险三角区: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返流,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上唇和鼻根部炎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海绵窦炎症。

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两侧口角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5、面动脉: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行向前内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腺上缘→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内急转向外→咬肌附着处前缘→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面部(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笑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行向前上→口角、鼻翼外侧→眼内眦→内眦动脉。

6、面静脉(即面前静脉):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浅面→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舌骨大角附近→颈内静脉。

7、翼丛(翼静脉丛) :位于颞下窝,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翼内、外肌之间(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均参与形成)→上颌静脉,施行上牙槽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时,应避免刺破翼丛而发生血肿。

翼丛主要收集口腔颌面及眼的静脉血,这些交通静脉可将该处感染扩散蔓延到海绵窦。

8、上牙神经丛:上牙槽前、中、后神经在上颌骨牙槽突基底部交互吻合形成,至该丛再发出终支至上颌牙、牙周膜及牙龈。

9、面瘫:是以面部筋肉麻痹,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

如:歪嘴风、口眼歪斜、吊线风、口歪。

10、咽门(咽峡):是口咽部之最狭窄区,由腭帆、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11、腮腺床:腮腺犹如侧卧其上,为紧贴腮腺深面的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茎突诸肌称为“腮腺床”。

12、神经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颈神经丛皮支的浅出点,颈神经丛皮支阻滞麻醉即由此点刺入,故称此点位“神经点”。

13、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方,由颈脏器筋膜脏、壁两层所围成,间隙中主要含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下静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

作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气管前间隙因与前纵隔相通,故其感染可蔓延至前纵隔;该纵隔的气肿亦可上行扩散至颈部。

气管前间隙还与内脏旁间隙相交通。

14、颈动脉鞘(颈鞘):为包绕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的筋膜鞘。

颈动脉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位于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

15、咽淋巴环: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位于舌根的舌扁桃体,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入口处,共同围成咽淋巴内环。

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共同组成)密切交通。

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统称咽淋巴环,该淋巴环在咽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问答题:1、简述上颌骨的三大支柱。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耳鼓;(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分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达颅底;(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相连,将咀嚼压力传至颅底。

2、试述颞下颌关节组成、辅助结构及解剖学特点?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窝、关节盘、关节囊、囊内外韧带辅助结构: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解剖学特点;①覆盖纤维软骨,有耐压、耐磨作用②两种运动方式:多轴心运动,左右联动③关节联合密切3、比较口腔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及导管开口名称位置形态导管开口腮腺外耳道前下方三角楔形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下颌下腺下颌下三角卵圆形舌下阜舌下腺舌下襞深面条带状小管:舌下襞大管:舌下阜4、腮腺鞘有何特点?其临床意义是什么?特点:①腮腺鞘由颈部深筋膜浅层包裹腮腺而成。

②在颅底与上、下颌骨之间,是散在于骨、肌肉与筋膜之间的间隙彼此相通。

③咬肌间隙: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

此间隙前邻第3磨牙,如牙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均可扩散到此间隙。

④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

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动脉、静脉通过。

临床意义:发生由急性病毒感染所致的流行性腮腺炎时,一方面腺体肿胀,另一方面包绕其外的致密腺鞘又不易向外膨胀减压,由此压力感受器受到激惹,造成剧烈疼痛。

同样道理,当发生腮腺急性化脓炎症时,可在腺体内形成多个孤立分散的小肿胀,临床检查时,不会扪及一般小肿胀所具有的波动感。

行肿胀切开引流时,须将小肿胀间隔全部打开,才能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

5、面静脉的走行及收纳血供走行: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浅面→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舌骨大角附近→颈内静脉。

收纳血供:接纳面动脉分布区域的内眦、鼻背、眶下区、上下唇及颏下区域的静脉血。

还接纳面深静脉引流由翼丛而来的面深部静脉血。

6、试述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的分支、走行和分布上颌神经起自半月节前缘的中部→海绵窦外侧壁下部前行→圆孔→翼腭窝上部→神经节支与蝶腭神经节相连→斜向前外→眶下裂入眶→眶下神经→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面部。

可分为四段:颅中窝段(发出脑膜神经)、翼腭窝段(发出颧神经、神经节支及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管段(发出上牙槽中神经及上牙槽前神经)及面段(发出睑支、鼻支及上唇支)。

下颌神经:最粗大的分支,属混合性神经,粗大感觉根、细小运动根→卵圆孔→二根合一→颞下窝→腭帆张肌与翼外肌之间,发出脑膜支和翼内肌神经,然后分出较细的前干和较粗的后干。

7、试述面神经颅外段的分支及各自的行程和分布;各分支损伤后的临床症状是什么?面神经主干在进入腮腺前发出下列分支(1)耳后神经:耳支→耳后肌;枕支→枕肌。

(2)二腹肌支→二腹肌后腹。

(3)茎突舌骨肌支:细长→茎突舌骨肌。

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1)颞支:前上→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前肌和耳上肌,和上颌神经分支吻合,损伤可出现同侧额纹消失。

(2)颧支:腮腺前上缘→前上→上部分支较细,行向前上→上、下眼轮匝肌;下部分支较粗→颧弓下方→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

损伤后,眼睑不能闭合。

(3)颊支:来自颞面、颈面两干→腮腺前缘→上颊支粗→颧小肌、提上唇肌和提上唇鼻翼肌深面下颊支不恒定→口角平面或其稍上方前行→颧大肌、笑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切牙肌、口轮匝肌、鼻肌及颊肌等。

损伤可出现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上唇运动力减弱或偏斜及食物积存于颊部等症状。

(4)下颌缘支:腮腺的下前缘穿出→在下颌角下方→颈阔肌深面与颈深筋膜之间→支配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及颏肌。

下颌下缘平面由后→前依次越过下颌后静脉、下颌角、面静脉浅面。

下颌缘支损伤可导致患侧口角下垂,流口水。

(5)颈支:为颈面干的终末支,出腮腺下端→颈阔肌深面→前下→颈前→颈阔肌。

该支损伤可影响口角的微笑活动。

8、试述咬肌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的位置及交通间隙名称位置交通咬肌间隙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前邻第3磨牙翼下颌间隙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

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动脉、静脉通过。

9、简述咽的交通①鼻咽部供咽鼓管(1对)与中耳鼓室相通②鼻咽部借鼻后孔(1对)与鼻腔相通③口咽部借咽峡与口腔相通④喉咽部借喉口与喉腔相通⑤喉咽部向下接食管10、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和内容1)境界:是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digastric triangle。

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有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

2)内容其内主要有下颌下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

(1)下颌下腺:呈“U”形,被下颌舌骨肌分为浅、深两部,分别位于该肌的浅面和深面,并在该肌后缘相续连。

下颌下腺管由深部的前端发出,经下颌舌骨肌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阜。

下颌下腺表面有下颌下腺鞘包裹。

(2)血管、神经和淋巴结(1)面动脉:位于下颌下腺浅部深面的沟内。

(2)舌下神经:在下颌下腺深部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的表面。

(3)舌动脉和舌静脉:位于舌下神经与二腹肌中间腱之间,舌动脉经舌骨舌肌的深面入舌。

(4)舌神经:在下颌下腺深部的内上方,经下颌骨内面与舌骨舌肌之间前行入舌。

(5)下颌下神经节:连于下颌下腺深部与舌神经之间。

(6)下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下腺周围,有4~6个。

1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1.境界由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前腹围成。

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2.内容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等。

(1)动脉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约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等结构。

颈外动脉:于颈内动脉前内侧上行,从甲状软骨上缘至舌骨大角之间,自前壁由下而上依次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

颈内动脉:在颈外动脉后外方行至其后方上升至颅底。

该动脉在颈部无分支。

(2)静脉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外侧,大部分被胸锁乳突肌深面。

其属支自上而下依次为面总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

(3)神经舌下神经:弓形跨过颈内、外动脉的浅面。

发出舌下神经降支,沿颈总动脉浅面下行,参与颈袢的构成。

副神经:经颈内动、静脉之间向后外侧行至胸锁乳突肌上份。

迷走神经:位于颈动脉鞘,在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下行。

主要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心支等。

(4)二腹肌后腹:是颈动脉三角与下颌下三角的分界标志,也是颈部及颌面部手术的主要标志。

以二腹肌后腹为标志,其毗邻结构为:①浅面,有耳大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面神经颈支;②深面,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外动脉和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颈交感干;③上缘,有耳后动脉、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等;④下缘,有枕动脉和舌下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