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危险性分析管理规定01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范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范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分级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维护职业环境的良好状态,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单位及其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分级管理工作。

第三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应以预防为主,依法防治职业危害,确保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第四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工作应坚持科学、合理、规范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并支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分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第六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工作实行责任制,责任明确。

第二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第七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该确保监测结果真实、准确。

第八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当遵循科学方法和可行技术。

第九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化学物质浓度、噪声水平、辐射水平、粉尘浓度等方面的监测。

第十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根据工作场所特点,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和周期。

第十一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应及时准确地向单位和劳动者公布。

第十三条单位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职业危害的防治。

第十四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应保存至少五年,作为相关管理部门检查的依据。

第十五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费用由单位承担。

第三章职业危害因素分级管理第十六条职业危害因素分级应根据监测结果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

第十七条职业危害因素分级应适用统一的分级标准。

第十八条单位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分级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第十九条单位应定期对职业危害因素分级结果进行评估,如有不符合情况应及时调整。

第二十条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参加职业危害管理培训,提高其分级管理能力。

第四章监管与评价第二十一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工作实行监督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模版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模版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管理工作,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情况下,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分级管理工作。

第三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的目标是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减少职工的健康风险,并保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四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并依据监测结果对危害因素进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岗位,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分级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第六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是指对职业活动中的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监测工作,以获得职工接触危害因素的情况和程度。

第七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第八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涵盖职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第九条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频次和范围,并及时调整计划以满足监测的需要。

第十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保存,形成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内容。

第三章职业危害因素分级管理第十一条职业危害因素分级管理是指根据职业活动中不同危害因素的性质和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和管理,以实现对危害因素的合理控制和防护。

第十二条职业危害因素应按照其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第十三条分级管理包括危害因素的评估、监测、防护和管理等措施,不同级别的危害因素将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危害因素分级管理应当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并针对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分级管理措施。

危险性作业管理制度

危险性作业管理制度

危险性作业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二、危险性作业管理制度的意义危险性作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可以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危险性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确保作业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建立完善的危险性作业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危险性作业管理制度的内容1.作业风险评估:在进行危险性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作业的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2.作业许可制度:对危险性作业必须进行许可管理,作业前必须取得许可,明确作业人员、作业地点、作业设备、作业时间等相关信息。

3.作业人员培训: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危险性作业的风险和控制措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作业监督管理:对危险性作业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随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5.事故预案和应急演练:建立完善的事故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度,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减少事故的影响。

6.作业记录和事故分析:对危险性作业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四、危险性作业管理制度的实施1.建立健全危险性作业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措施,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2.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3.加强作业监督和管理,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危险性作业进行检查评估,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制定完善的事故预案和应急演练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保障对危险性作业中发生事故的快速响应和处理。

5.持续改进管理制度,根据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故教训,不断优化管理措施,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五、结论危险性作业是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人员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健全的危险性作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作业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一、引言工作前的安全分析管理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为了避免事故和伤害发生,加强安全管理十分关键。

因此,制定和执行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对于保障工作场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工作前安全分析,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2. 原则:科学、全面、实用、有效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确保安全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工作前安全分析流程1. 筹备阶段:(1)明确安全分析的目标和范围,明确参与人员和责任。

(2)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工作环境、作业过程、设备情况、人员特点等。

(3)组织并培训安全分析的参与人员,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分析阶段:(1)确定工作内容和流程,明确工作范围和关键步骤。

(2)逐一分析每个步骤,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潜在风险。

(3)对每个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危险性、频率、后果等。

(4)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

(5)确定控制措施的执行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执行计划。

3. 实施阶段:(1)根据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2)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随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安全需求。

四、相关要求和措施1. 措施一:员工培训(1)对工作前安全分析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分析能力。

(2)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安全装备和设备。

2. 措施二:设备维护和保养(1)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2)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和隐患。

3. 措施三:危险源控制(1)根据安全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

(2)确保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

4. 措施四:应急预案(1)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规范员工在事故和紧急情况下的操作和应对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范本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范本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管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劳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是指通过对劳动场所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分级管理,以保障劳动者的生产安全和健康。

第四条劳动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应当以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分级分类,标本兼治。

第六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应当坚持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七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应当与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相衔接,形成有机整体。

第二章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第八条劳动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定期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九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包括定性监测和定量监测两个方面。

第十条定性监测是指对劳动场所内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初步识别和分析,确认其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

第十一条定量监测是指对劳动场所内已确认的危害因素进行浓度、浓度变化和暴露时间等方面的定量测定。

第十二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当由专业机构或者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

第十三条监测结果应当真实、准确、可靠。

监测报告应当包括监测目的、方法、仪器设备、监测人员、监测时间和结论等内容。

第三章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级管理第十四条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级管理是根据不同的危害程度将劳动场所内的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分级,从而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健康监护措施。

第十五条危害因素分级标准应当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职业危害因素分级管理应当综合考虑危害程度、接触频率和接触时间等因素进行。

第十七条危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

第十八条接触频率分为常接触、偶尔接触和偶尔间接接触三个级别。

第十九条接触时间分为长期接触、短期接触和间歇性接触三个级别。

8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

8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1 总则1.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和规范作业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开展,提高员工的作业风险意识,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制订本办法。

1.2任何生产工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危及人身安全的因素,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预先进行分析和控制的。

1.3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旨在引导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作业内容、作业环境、作业方法、人员状况等情况去分析可能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1.4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同安全性评价工作一样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例行工作。

1.5本办法适应于本公司范围内的各部门、各电厂及其各班组。

2 一般要求和程序2.1凡从事电力生产检修、维护、改造、运行操作、工程施工等工作必须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

2.2各单位要把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个班组要将“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作为每天班前会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职工的危险防范意识,真正将预防工作落实到每项作业活动中。

2.3电厂每月要根据本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安全监察办组织人员对典型作业(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编制当月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手册,供作业前对照使用。

由于每次作业时的工作环境、人员状况不尽相同,对于汇编成册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在使用时不能完全照搬,必须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进行补充完善。

2.4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目的是预防人身作伤亡事故、误操作事故、火灾事故、重大设备损坏事故。

重点是防范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伤害、起重伤害等发生频率较高的人身伤害事故。

2.5危险点分析的一般步骤在接受工作(操作)任务后,工作负责人(操作监护人)要组织工作组成员进行危险点分析,提出控制措施。

分析与控制应着重结合以下因素进行:2.5.1工作场地的特点,如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容器内、井下、隧道、夹层、邻近带电设备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险因素;必要时应事先到工作地点进行勘察。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规定范本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规定范本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规定范本一、目录1. 引言2. 管理体制3. 危险点分析4. 预控管理措施5. 评估和监督6. 总结二、引言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是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旨在识别和评估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潜在危险,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保障工作环境安全与员工的身体健康。

本规定旨在制定一套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的标准程序,以确保组织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体制1. 组织结构确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责任分工。

2. 责任人指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的责任人,负责危险点分析、制定预控措施并监督实施。

3. 培训和教育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培训,提高其危险点分析和预控管理的能力。

四、危险点分析1. 危险点识别组织开展危险点识别工作,将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加以识别。

2. 危险点评估针对所识别的危险点,进行评估工作,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损害的概率。

3. 行业标准参考参考行业相关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对危险点进行分类和归类,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各危险点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等级。

五、预控管理措施1. 优先控制高风险危险点将风险等级高的危险点设定为重点预控对象,优先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

2. 预控措施的制定根据危险点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出具体的预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改善、设备维护、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等。

3. 预控措施的实施确保预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检查、操作监督等。

4. 预防措施的持续改进根据实施情况和事故教训,进行改进和完善预控措施,确保其持续有效。

六、评估和监督1. 定期评估针对已实施的预控措施进行定时评估,验证其有效性。

2. 随机检查组织开展随机检查,对预控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3. 突发事件处理针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并总结经验教训。

4.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危险性较大作业风险管控措施

危险性较大作业风险管控措施

作业风险管控-大型设备安拆作业
作业风险管控-大型设备安拆作业
作业风险管控-大型设备安拆作业
作业风险管控-大型设备安拆作业
作业风险管控-大型设备安拆作业
许可证=安全?
许可证 =
安全?
01 签发一个许可证,就能安全吗? 02 有了许可证,怎么干都安全?
谢 谢 观看
作业内容说明 必要的附图 工作安全分析、安全技术措施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作业前
有针对性地对危险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安管人员负责监督检查,填写《危险作业旁站监督 记录表》。存在隐患,安全员填写《危险作业暂停 施工通知》,整改合格方可复工。
作业中
作业后
对现场进行清理,确认无任何隐患,并经申请人 与批准人或其授权人签字确认,方可关闭作业许 可证。
类型3.悬空作业
黑龙江新闻网报导:在6楼一居民家 施工的一名男子坐在上层窗框上,后 背朝向楼外处于悬空状态。而另一名 男子站在阳台边缘处,用一只手把着 该男子的一条腿。吓得楼下老太太心 颤悠悠的!
作业风险管控-高处作业
类型4.洞口作业
作业风险管控-高处作业
类型5.交叉作业
交叉作业不可避免时应设置安全防护棚,下方应设置警戒隔离区。防护棚应双层搭设, 间距不应小于700mm;木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或可采用与木板等强度的其它材料搭 设;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作业风险管控-有限空间作业
2.安全作业设备
✓三 脚 架 、 救 生 索 、 安 全 带 等 — — 迅 速把作业人员从危险环境中救出。
✓安 全 梯 —— 作 业 人 员 及 救 援 人 员 上 下工具。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一、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作业事故的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作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作业、维修作业、清洁作业等。

三、责任部门1. 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作业的危险评估和管理;2. 维修部门负责对维修作业的危险评估和管理;3. 安全部门负责对所有作业的安全管理。

四、危险评估1. 生产部门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或生产工艺变更时,应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2. 维修部门在进行设备维修时,应对设备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3. 安全部门应定期对所有作业进行危险评估,并及时通知责任部门采取控制措施。

五、作业许可1. 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危险的作业,应施行许可制度,具体操作由责任部门制定;2. 作业许可应包括作业内容、执行人员、安全措施等信息,并经相关部门审核签字确认方可执行。

六、安全教育1. 新员工入职时,应接受安全培训,了解本单位的危险作业管理制度;2. 所有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不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应急措施1. 对于可能发生的作业事故,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行动计划;2. 作业人员在发生事故时,应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并及时报告领导。

八、管理制度的宣传1. 本管理制度应张贴在各个作业现场,并定期进行演示宣传;2. 安全部门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九、惩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实行相关惩罚,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警告、记过、罚款等处罚;2. 对于积极执行本管理制度的作业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十、不定期检查1. 安全部门应不定期对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 对违反管理制度的作业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确保作业安全。

十一、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2. 对于有关本制度的种种疑问、建议,请与本单位的安全部门联系。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编号:5.9.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它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因此也称为格雷厄姆——金尼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的三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危险性的大小:D=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特点是比较简便,容易在企业内部实行。

目前,已在航空工业系统、部分铁路交通系统和石化系统试点使用,效果较好。

它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各危险点的危险状况,有利于整改措施的实施。

评价步骤如下:
1)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
2)由评价小组人员按照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三个因素的分值和危险性分值及其对应的情况如下。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
.
WORD 文档交流! 2
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E)
表4 危 险
性 分 值(D )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一、背景在工作中,某些任务可能涉及高风险,例如高空作业、电气作业、化学品操作等。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事故的发生,公司特制定了本《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进行危险作业的所有部门和岗位。

三、定义1.危险作业:指对人身安全、健康或环境可能构成威胁的作业活动。

2.危险工作票:指对每一项危险作业进行事先审批,并详细记录作业内容、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票据。

3.负责人:指危险作业的实施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员,负责安排和监督危险作业的进行。

4.作业人员:指执行危险作业的员工。

四、危险作业管理流程1.提交危险工作申请:负责人在进行危险作业前,需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危险工作申请,并详细描述作业内容、时间和地点。

2.进行风险评估:上级主管部门对危险作业申请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因素和可能引发的事故。

3.制定控制措施: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措施、防护设施、应急预案等。

4.编制危险工作票:负责人根据控制措施,编制危险工作票,并在票上填写作业人员的信息。

5.审批危险工作票: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危险工作票,并签字确认。

6.作业前培训:负责人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强调相关风险和控制措施。

7.实施危险作业:作业人员按照危险工作票的要求执行作业任务,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8.监督和检查:负责人对危险作业进行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控制措施有效执行。

9.作业结束清理: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将现场恢复原状,清理危险物品和废弃物。

五、责任和义务1.负责人有权对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作业风险负责。

2.作业人员有义务遵守公司的作业规程和相关安全操作规范,严禁违规操作和无证无照操作。

3.负责人和作业人员有义务及时报告危险作业中的安全事故和不安全事件,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危险作业的风险控制1.技术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减少人工操作和直接接触危险因素的风险。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业前危害分析,控制作业风险,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范》(Q/SY1238-2009),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工作前安全分析(简称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及承包商生产和施工作业场所所有的现场作业活动。

第四条凡是作业前需要编制HSE作业计划书的项目,应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作业活动:(一)新的作业;(二)非常规性(临时)的作业;(三)承包商作业;(四)改变现有的作业;(五)评估现有的作业。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规定。

并对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培训、监督、支持和审核。

第六条各生产单位、部门和承包商执行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七条员工接受工作前安全分析培训,执行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

第三章工作任务初步审查第八条现场作业人员均可提出需要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的工作任务。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流程图见附录A。

第九条生产单位或部门的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对工作任务进行初步审查,确定工作任务内容,判断是否需要做工作前安全分析。

第十条若初步审查判断出的工作任务风险无法接受,则应停止该工作任务,或者重新设定工作任务内容。

第十一条一般情况下,新工作任务(包括以前没做过工作前安全分析的工作任务)在开始前均应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如果该工作任务是低风险活动,并由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可不做工作前安全分析,但应对工作环境进行分析。

第十二条以前作过分析或已有操作规程的工作任务可以不再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但应审查以前工作前安全分析或操作规程是否有效,如果存在疑问,应重新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以下简称公司)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公司《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2008年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任何生产工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因素,凡进行运行、维护、检修、试验、技改等工作必须进行危险点分析。

公司各部门、班组、个人在进行具体工作时,必须将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作为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强制执行。

外来人员参与现场工作时,引入部门在开工前必须做好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交底工作,并在控制措施的签字栏签字。

第三条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旨在不断提高员工对作业风险的认识,认真分析可能危及人身、设备不安全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员工在作业全过程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第四条通过危险点分析与控制,重点防范高处坠落、触电、烫伤、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危险性较大、频率较高的人身伤害事故以及电力安全事故、误操作事故、设备损坏事故、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环保事件的发生。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外委项目部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六条为做好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管理,成立公司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生产副总经理副组长:总工程师成员:安全监察部、发电部、设备部、各外委项目部行政正职。

第七条领导小组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公司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二)逐级落实公司开展危险分析与控制工作责任制,把工作分解落实到现场和责任人;(三)监督指导公司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开展,规范管理,抓好过程控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将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和工作票、操作票及现场作业指导书有机结合,指导现场作业;危险点控制措施票执行情况要随两票一起统计合格率,并进行分析、考核;(四)组织公司各部门生产技术和安全监督人员,编制公司《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手册》,按专业编制成册,下发班组。

公司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公司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公司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遵守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在公司内进行的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守。

第三条公司聘请专业的职业危害评估机构或专业人员,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关措施。

第四条公司将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条公司将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职业危害事故,减少损失,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职业危害评估与管控第六条公司将定期进行职业危害评估,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情况。

第七条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人防护措施等,有效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第八条公司将定期检查职业危害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九条公司将对凡是进行职业危害评估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和技能。

第十条公司将建立职业危害事件台账,记录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并且制定防范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第三章职业危害防护教育培训第十一条公司将开展职业危害防护教育培训,包括职业危害知识、法律法规、应急处理等内容。

第十二条公司将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护教育培训,确保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第十三条公司将督促员工参加职业危害防护教育培训,对参加培训合格的员工进行奖励。

第四章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第十四条公司将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机制,凡是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情况应及时报告。

第十五条公司将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救援和处理,减少事故损失。

第十六条公司将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调查,查清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五章监督与责任第十七条公司将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对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范本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范本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范本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减少作业危害对员工的伤害,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作业场所,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以及其他作业场所。

三、危害分析1. 风险辨识通过风险辨识,确定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机械伤害、电气伤害、物体坠落、化学物质暴露、高温或低温等。

2. 危害评估针对风险辨识得出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引起的后果。

3. 危害控制基于危害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危害的发生和后果的产生。

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改进、设备更新、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和使用等。

四、管理要求1. 作业指导书制定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作业人员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

2. 培训与教育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工具。

3. 管理责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的分工和权限,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确保作业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

4. 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

5. 事故调查与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紧急救援建立健全的紧急救援机制,明确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确保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

7. 安全风险评估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作业环境和风险进行重新评价,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安全控制措施。

五、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根据轻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工整顿、处罚款、调整工作岗位等。

六、附则1. 本规定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作业场所的现行管理办法和规定与本规定相冲突的,以本规定为准。

以上为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的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范本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范本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范本一、目的和范围1.1 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前进行安全分析,预防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1.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员工在工作前进行安全分析的管理。

二、定义2.1 工作前安全分析指在进行具体工作之前,通过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过程。

2.2 安全风险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因素。

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风险、化学风险、生物风险、机械风险等。

三、工作前安全分析的内容和要求3.1 内容3.1.1 确定工作目标和要求在进行安全分析之前,必须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包括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等。

3.1.2 识别安全风险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进行全面的审查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各类事故因素和潜在的危险源。

3.1.3 评估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为后续的控制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3.1.4 制定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对不同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安全设备的使用、操作流程的规范、安全培训的开展等。

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3.2 要求3.2.1 充分参与工作前安全分析应该由相关的人员共同参与,包括工作负责人、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等,确保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2.2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应该按照公司相关程序进行,确保每个步骤的完整和有序进行。

3.2.3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工作前安全分析的内容和要求应根据不同工作场所和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分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工作前安全分析的实施和监督4.1 实施4.1.1 工作前安全分析的实施由工作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确保每个工作任务之前都进行安全分析。

4.1.2 工作前安全分析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范文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范文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范文一、概述在工作场所,安全问题一直是企业和员工关注的重点。

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减少工作风险,制定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重视的任务。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规范和全面的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以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和健康。

二、目的工作前安全分析是一种对工作任务或过程中潜在危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可预见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三、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员工和管理层,在进行任何工作任务或过程之前,均需要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

四、工作前安全分析程序1.明确分析对象:在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之前,明确要分析的工作任务或过程,包括工作场所、设备、材料等。

2.组织分析小组:指定一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分析小组,负责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

3.收集资料:分析小组应当收集相关工作任务或过程的相关资料,包括工作手册、操作指南、设计图纸等。

4.识别潜在危险:分析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工作场所、设备、材料等进行潜在危险的识别。

例如,对于高处作业,可能存在坠落危险;对于化学品操作,可能存在泄漏和中毒危险。

5.评估危险等级:根据识别出来的潜在危险,评估其危险等级。

使用统一的评估标准进行等级划分,以确定危险等级的高低。

6.制定措施:根据危险等级进行措施制定,确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

措施应当针对具体的危险,确保有效减少危险的发生。

7.实施措施:在进行工作任务或过程之前,必须全面实施确保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

确保员工知悉并按照措施的要求进行操作。

8.监督和检查:管理层应当对工作前安全分析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员工的遵守程度。

9.记录和报告:分析小组应当对工作前安全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向管理层报告。

记录中应包含识别的危险、评估的危险等级以及制定的措施。

报告中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工作前安全分析的效果。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评价准则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评价准则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评价准则
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
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

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规定其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损伤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

风险值(D)求出之后,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下表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的参考。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按照全省统一的色谱技术要求使用颜色。

安全风险等级四色标识RGB色谱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危险性分析管理规定
工作危险性分析管理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工作危险性分析要求
第三章记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在施工作业前能够正确有效地进行工作危险性分析(JHA),指导施工作业人员识别、控制和消除事故隐患。

第二章工作危险性分析要求
第二条定义
工作危险性分析(JHA)是指在施工作业前对将要实施的工作(作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并制定落实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小、消除和控制执行工作期间的风险。

包括:
--- 施工作业的每一步工序;
--- 每项工作的具体危险;
--- 每项工作的风险程度;
--- 消除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 所有人员应遵循的规定,包括在执行工作期间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第三条管理内容和要求
(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必须及进行JHA分析:
--- 施工现场需要实施的每项新的施工作业,都必须进行工作危险性分析。

--- 某项施工作业没有现成的安全操作规程或现有的安全操作规程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应进行工作危险性分析。

---- 对于重复的作业,必须用现有的工作危险性分析进行审查,且确保作业
条件应和上一次作业相同。

(二)进行工作危险性分析时必须考虑如下相关内容:
--- 作业任务是什么?
--- 作业时用到的工具、设备和材料是什么?
--- 需要经过何种资质及培训?
--- 隐患可能会出在哪里?
--- 谁可能会受到影响?
--- 负面影响有多严重?
1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规章制度汇编(2012年版)
2
--- 负面影响产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 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事件或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危险性分析(JHA)的评价过程
工作危险分析的基本内容:
--- 描述将要做的工作;
--- 列出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
---- 按工序列出主要任务或步骤;
--- 识别每项任务或步骤所伴随的危险;
---- 详细说明消除或减小危险的控制方法;
---- 确定控制措施是否已将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应同步实施工作危险性分析。

施工方案编制人负责组织
编制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

应由施工方案编制人员、实施作业的负责人员、HSE人员以及与作业有关的其他人员一起进行工作危险性分析(JHA)。

(四)工作危险性分析(JHA)的审批
---- 施工负责人审查、修订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

---- 技术负责人审核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

---- 项目负责人审批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

---- 按照要求需要业主对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进行审批的,必须在作业开始前一周,应将工作危险性分析提交业主审批。

---- 审批后的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应交HSE部备案。

---- 未获审批的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未向参加该项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交底,不得实施现场施工作业。

(五)工作危险性分析(JHA)的监督实施
---- 所有相关作业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审批后的工作危险性分析的内容并签字。

---- 必须将有相关作业人员签字的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能够在现场及时出示。

所有作业人员应掌握JHA中识别的风险和相应控制措施。

---- HSE管理人员应不定期检查现场施工作业是否存在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中的事故隐患,作业人员是否掌握其内容以及现场措施是否落实。

第三章记录
第四条附件: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
工作危险性分析管理规定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工作危险性分析(JHA)报告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