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年安徽省黄山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安徽省黄山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
这种现象()A.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成效B.制造了诸侯之间的对立C.便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D.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2.(4分)宋朝政府往往采取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即宋人杨冠卿所称“贱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的称提之术。
该措施的作用是()A.解决政府财政危机B.规避战时金融风险C.保障纸币流通职能D.增强社会重商意识3.(4分)图1和图2是龚启圣和马驰骋对山东107县在144﹣1911年间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的统计。
据此可知儒家文化()A.兼有墨家行侠仗义和锄强扶弱之风B.对山东的影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深C.在清代民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D.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4.(4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
由此可知()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5.(4分)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6.(4分)20世纪初,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当时倍受关注。
这从侧面反映了()A.实业救国渐成风尚B.维新变法影响较小C.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D.近代教育欠缺理论深度7.(4分)如图反映了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局势。
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东北从此沦为殖民地B.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C.东北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D.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8.(4分)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安徽卷)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前期,青铜器高古凝重,无取巧用意,纹饰原始,颇有图腾意味;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器制多轻便适用,每每以现实性的动物为附饰物,追求精巧玲珑,标新立异。
这一变化说明()A. 宗法观念已经名存实亡B. 青铜铸造进入鼎盛时期C. 青铜器的礼乐功能弱化D. 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本为礼器,到春秋战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礼崩乐坏,青铜器走向轻便适用,由图腾意味的纹饰走向现实性的动物性纹饰,说明青铜器作为礼器的功能在弱化,C项正确;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崩溃,但宗法观念依然存在,排除A项;青铜铸造鼎盛时期在商周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青铜器作为农具使用,且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农具大多作为礼器用于祭祀,很少作为农具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是指铁农具使用,排除D项。
故选C项。
2. 《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为武昌太守时“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
《梁书·张稷传》亦载:“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
”此类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A. 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B. 市镇兴起维护了时局稳定C. 互市交易促进民族交往D. 榷场的设立带动民间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
”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市交易,这有利于民族之间交往交流,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国内贸易,不涉及海外贸易,排除A项;市镇兴起主要在明清时期,排除B 项;榷场的设立是在宋朝时期,排除D项。
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1. 2014年考古工作者在蚌埠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的南部新发现了外城垣的线索。
根据考古发现的大型“祭祀台基”推断,禹会村遗址是龙山文化晚期以祭祀为主的礼仪活动场所,与古史传说中的“禹会诸侯”事件相当吻合。
该遗址()(禹会村“祭袍台基”表面遗迹)A. 确保了考古发掘与传说一致性B. 证明淮河流域文化全国领先C. 丰富了新石器时代的研究样本D. 表明已形成完善的礼乐制度2. 下表是先秦时期的部分家训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周文王在临终遗嘱上,告诫武王遵循“中道”,称王天下,使“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
”周成王在册封蔡仲时训勉说,要“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
”孔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A. 体现了贵族政治制度的特点B. 孝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C. 以维护统治秩序为根本目的D. 家训折射出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3. 宋代建立了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到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
据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A. 发挥社会力量核心作用B. 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C. 体现儒家礼乐思想影响D. 受到自然灾害频发的推动4. 明太祖在开科举的同时,又通过荐举途径选官,时称“三途并用”,以学校、荐举为盛,相比之下科举地位并不重要。
因实行荐举,“以故山林岩穴,草茅穷居,无不获自达于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
由此可知,三途用人()A. 举荐是主要的选官方式B. 解决了吏治腐败的现象C. 实现了阶层的自由流动D. 有利于政府选官多元化5. 近代以来,一些开明士绅和封疆大吏主张建立各类图书馆等城市公共资源,清政府以非常积极的姿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1910年颁布了图书馆章程,准备用三年时间完成京师图书馆和各省图书馆的建设工作。
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2019年安徽省黄山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
这种现象A. 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成效B. 制造了诸侯之间的对立C. 便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D. 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国在世袭贵族方面较之前有很大的变化,由此可知,秦国在政治上世袭世家逐渐减少,所以是在政治上进行了转型,故C正确;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秦国实行的变法,而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商鞅变法,故A排除;材料中并没有强调秦国诸侯之间的关系,只强调了世袭世家越来越少,故B排除;材料只强调世袭世家减少,西周后期诸侯争霸,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2.宋朝政府往往采取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即宋人杨冠卿所称“贱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的称提之术。
该措施意在A. 解决政府财政危机B. 规避战时金融风险C. 保障纸币正常流通D. 增强社会重商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朝政府采取提之术等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保障纸币的流通,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保障纸币的流通功能,没有体现出解决政府财政危机和规避金融风险,故A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重商意识,故D项排除。
3.图1和下图是龚启圣和马驰骋对山东107县在144-1911年间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的统计。
据此可知儒家文化A. 兼有墨家行侠仗义和锄强扶弱之风B. 对山东的影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深C. 在清代民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D. 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观察两幅图片可知,孔庙数量较多的地方,如山东的西北地区,发生农民起义的数量较少,孔庙较少的地区,发生农民起义的次数较多,因此我们可知儒家文化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互联网搜索资源,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方便途径。
下列来自网络有关人类与疫病斗争的信息,正确的是()A: 《黄帝内经》记载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方法B: 东汉张仲景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C: 唐代运用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预防传染病D: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和巴氏灭菌法【答案】B【解答】《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故B正确;A项应当为《本草纲目》,故A项错误;唐代时,还没有化验的相关手段,故C项错误;巴氏杀菌法来源于法国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故D项错误。
故选B。
第2题.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
这现象反映出()A: 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 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 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 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答案】D【解答】【答案】D【详解】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
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A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说法错误。
第3题.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考察和比较,发现方今欧、美、日本各邦,图书馆之增设,与文明之进步相追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兴学会、办报刊的同时,积极创设强学书藏并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
这体现出书藏的重要作用是()A: 保存文化遗产B: 传递科学情报C: 开展社会教育D: 开发智力资源【答案】C【解答】维新派仿效欧、美、日的图书馆,创设强学书藏并向民众开放,结合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可知,书藏具有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战国时期,变法成为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下图为这一时期各国变法的示意图,其中吴起变法应表示在图中的_______处()A: AB: BC: CD: D【答案】B【解答】依据图示可知,A是魏国;B是楚国;C是齐国;D是秦国,结合所学可知,吴起变法是在楚国,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B。
第2题.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
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 女权意识的觉醒B: 理学社会影响的深入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答案】B【解答】A.中国古代女权意识没有觉醒。
B.节妇是受到理学思想影响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明清时期增多,说明当时理学思想深入民间。
C.商品经济发展应该是对理学构成挑战,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不符合明清时期的社会事实。
第3题.下表所示为1990年和2013年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迁入人口占本国或地区人口的比重(%)。
这一变化反映出()A: 发达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B: 国际人口流动的不均衡性C: 南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D: 世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答案】A【解答】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与1990年相比,2013年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迁入人口占本国或地区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地区显著的经济优势、丰富的就业机会、优质的教育资源等吸引了大量的世界人口的不断迁入,故选A 项;表中数据反映的只是迁入人口占本国或地区人口的比重,没有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迁入数量的比较,无法体现国际人口流动的不均衡性和世界人口的变化,故排除B、D两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A。
第4题.1855年10月12日,美国苦力船威弗利号满载着450人的契约华工,从广东汕头驶向秘鲁卡亚俄港。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1724166550.3919063.doc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战争频繁B: 诸侯争霸C: 百家争鸣D: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答案】D【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的进步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力的进步主要体现在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故D正确。
A、B、C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故选D。
第2题.中国古人对女性的评价,唐以前推崇美女,四大美女都是唐以前的人物,而宋以后则更多的推崇才女。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合理因素是()A: 社会的进步B: 理学的兴起C: 女权的发展D: 教育的发展【答案】B【解答】A对美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宋以后推崇才女,并不一定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B理学强调克制人欲,崇尚理性,所以对女性的美,过分的强调,而是对女性的才要求比较突出。
C宋朝以后,妇女的地位是明显下降。
D对才女的推崇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而不是教育所导致的,应该是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故选B。
第3题.如表所示为1990年和2013年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迁入人口占本国或地区人口的比重(%)。
这一变化反映出()A: 发达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B: 国际人口流动的不均衡性C: 南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D: 世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答案】A【解答】表中数据反映的只是迁人人口占本国或地区人口的比重,没有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迁人数量的比较,无法体现国际人口流动的不均衡性和世界人口的变化,故排除BD两项(1)世界人口流动虽然是由南流向北,但这不是政府行为,不属于南北合作范畴,故排除C项。
故选:A。
第4题.19世纪中叶后,大批华工被运往美国。
19世纪70年代,吉利福尼亚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A: 唐人街的形成B: 民族独立运动发展C: 中华文化的传播D: 黑奴贸易受到限制【答案】D【解答】综合题干材料19世纪70年代,吉利福尼亚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人街的形成是大量使用华工的结果而非原因,故A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进入低潮,并未得到发展,故B项错误;中华文化的传播并非大批华工被运往美国的原因,故C项错误;19世纪中叶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批华工被运往美国的现象和美国内战后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有关,故D项正确。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如图位中国古代士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情况。
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分封制的瓦解B: 私人讲学的兴起C: 生产力的发展D: 诸侯割据称雄【答案】D【解答】注意限定信息直接因素,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剧烈,为了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各国纷纷进行改革,招纳贤才,因此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
AB项是重要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排除。
C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选D。
第2题.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A: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 破坏传统文化C: 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 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答案】A【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是官方哲学,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而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要求人性解放,反对君主专制的愿望强烈,因此反封建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故A项正确;B项破坏说法错误,排除;C项任何意义说法错误,排除;程朱理学虽然后期出现僵化,有着消极一面,但其注重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着积极和现实意义,故D项错误。
故选A。
第3题.下表为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A: 人地矛盾逐渐缓和B: 封建社会由盛转衰C: 农业产量停滞不前D: 生态资源日趋紧张【答案】D【解答】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顺治年间到乾隆年间,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数量在乾隆年间迅速下降,这表明当时人地矛盾趋向尖锐,生态资源日趋紧张,故D 正确。
A说法与表格信息相反,B说法没有抓住材料主旨,C在表格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第4题.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也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吴子•料敌》中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
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①秦国君主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②政治严明,赏罚必信③秦国国君雄才大略④秦人尚武精神浓厚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答】材料其赏罚信体现的是政治严明,赏罚必信,皆有斗心体现的是秦人尚武精神浓厚,所以②、④是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而①和③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所以综上所述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第2题.自中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答案】A【解答】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程朱理学使人们的价值观得到重建,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封建统治和压抑人的个性发展,故BC两项错误。
根据材料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体现了程朱理学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普及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第3题.坎迪斯·古切尔在其著作《全球文明史》中描绘了全球人口迁徙模式图(1650—1940年)。
推动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包括()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A【解答】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可知,①②③项是不同阶段促进1650~1940年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故A项正确;2002年欧元进入流通领域,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推动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不包括欧元的刺激,故BCD项错误。
故选A。
第4题.下表为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人)年份1849 1850 1852 1854输出人数323 447 18434 25063据此推知()A: 导致了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B: 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问题C: 华工为美国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D: 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答案】C【解答】大量华工输入美国,促进美国的开发,即华工为美国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故可选C;题干中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劳工数量并不能反映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故可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了大量的中国劳工输往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未反映出是否能解决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故可排除B;《南京条约》中的通商口岸不包括香港,故可排除D。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兼并战役。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据此可知,下列结论合理的是()A: 贵族子弟成为参战主力B: 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C: 秦国推动本国军事变革D: 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答案】C【解答】进入战国时期,随着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和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农民逐渐成为战争主体,故排除A;战国时期,铁制兵器有所发展,但仍未普及,故排除B;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小农经济的地位逐步确立,战争的主体和方式变化明显,C正确;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故选C。
第2题.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在朱熹看来,这一状态的形成,需要世人能()A: 克己复礼B: 除人欲,致良知C: 明天理,灭人欲D: 恪守三纲五常【答案】D【解答】题目中的信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程朱理学所倡导的三纲五常思想的具体体现,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第3题.4世纪时,大量汉族人口南迁,但其原先居住的中原地区人口仍增加了两倍有余。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融合B: 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C: 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 西晋统治阶级的开明政策【答案】A【解答】第4题.清朝光绪年间,巴西政府曾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与清朝官员商谈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但是……在此之前,中国已经与古巴、秘鲁分别签订《古巴华工条款》和《中秘通商条约》,一些华工到达古巴、秘鲁等地以后,受到当地种植园主的不公正待遇。
1879年,巴西总理派遣使节喀拉多来华……并未涉及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
这说明清政府对巴西关于华工移民的商谈和要求()A: 持非常消极和谨慎的态度B: 因应对三国干涉还辽无暇顾及C: 提出了提高华工政治地位的条件D: 因古巴和秘鲁华工的抵制而拒绝【答案】A【解答】据材料受到当地种植园主的不公正待遇并未涉及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可知清政府对巴西关于华工移民的商谈和要求持非常消极和谨慎的态度,A项符合题意;三国干涉还辽此时尚未出现,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C、D两项材料均体现不出,排除。
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黄山市 2012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全部答案均要求在答题卷上作答。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1、“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表现的是A .君民对峙、增强统治的法家思想C.除去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2、据《左传》记录:鲁僖公五年春天的正月,B.推行德政、和缓矛盾的儒家思想D.憎恶权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政治性B.天文观察场所始建于春秋期间C.春秋期间有了特意的天文官D.鲁国的天文学获得了重要成就3、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应了A .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增强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政界的腐败和官僚的反目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4、相传明清期间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特别广,但最禁忌茴香(谐音“回乡”音“落泊”),所以致今徽州地域仍旧流传着“徽州商人内心慌,怕卖茴香萝卜干”徽商)和萝卜干(谐。
这说明A .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C.保持着浓重的乡土观点B.多半以经营小商品为主D.守旧而坚强的商业意识5、明朝中叶此后,民营手工业在好多行业青出于蓝超出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其主要原由是A .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加亲密B .民营手工业的技术优良、经营灵巧C.民营手工业主要散布于江浙沿海地域 D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败6、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以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有的重要督抚地点此刻落入了汉人之手。
安徽省黄山市海阳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黄山市海阳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表为英国女性劳动力在不同时期从事工作变化的统计表(单位:人)。
该表表明英国B.开始步入工业文明时代C.妇女社会经济地位提升D.社会经济出现全面繁荣参考答案:C材料反映的是一战期间,男性忙于战争,英国女性劳动力数量增多,从而使经济地位得到提升,选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结构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是早已经步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一战破坏经济,社会经济不会出现全面繁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 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将过去基本上看做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向光明”。
促进启蒙运动到来的历史条件有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③科学与技术紧密的结合④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第③项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晚于启蒙运动爆发的时间“17——18世纪”,故排除含有第③项的A、C、D三项,选择B项。
3. 由中央新影音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参考答案:D考察新中国的外交。
70年代中国外交可以用一条线一大片来描述。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美国、日本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此相对应,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扬眉吐气,“跨洋握手”——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冰释雪融”。
4. 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
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
绝密★启用前黄山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0分)1.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材料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礼治为先C.礼法并重D.仁政思想3.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
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
该材料的主旨是A.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B.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尖锐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封建社会允许社会流动4.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
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
这反映出唐朝A.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B.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5.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
下列最能反映材料主旨的是A.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B.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D.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6.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材料说明A.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不断发生C.通过调整种植方式、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D.清代的北京城环境污染极其严重7.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
2019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年级一模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19年3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
这种现象A. 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成效B. 制造了诸侯之间的对立C. 便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D. 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国在世袭贵族方面较之前有很大的变化,由此可知,秦国在政治上世袭世家逐渐减少,所以是在政治上进行了转型,故C正确;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秦国实行的变法,而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商鞅变法,故A排除;材料中并没有强调秦国诸侯之间的关系,只强调了世袭世家越来越少,故B排除;材料只强调世袭世家减少,西周后期诸侯争霸,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2.宋朝政府往往采取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即宋人杨冠卿所称“贱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的称提之术。
该措施意在A. 解决政府财政危机B. 规避战时金融风险C. 保障纸币正常流通D. 增强社会重商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朝政府采取提之术等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保障纸币的流通,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保障纸币的流通功能,没有体现出解决政府财政危机和规避金融风险,故A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重商意识,故D项排除。
3.图1和下图是龚启圣和马驰骋对山东107县在144-1911年间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的统计。
据此可知儒家文化A. 兼有墨家行侠仗义和锄强扶弱之风B. 对山东的影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深C. 在清代民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D. 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观察两幅图片可知,孔庙数量较多的地方,如山东的西北地区,发生农民起义的数量较少,孔庙较少的地区,发生农民起义的次数较多,因此我们可知儒家文化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
这种现象A. 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成效B. 制造了诸侯之间的对立C. 便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D. 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国在世袭贵族方面较之前有很大的变化,由此可知,秦国在政治上世袭世家逐渐减少,所以是在政治上进行了转型,故C正确;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秦国实行的变法,而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商鞅变法,故A排除;材料中并没有强调秦国诸侯之间的关系,只强调了世袭世家越来越少,故B排除;材料只强调世袭世家减少,西周后期诸侯争霸,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2.宋朝政府往往采取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即宋人杨冠卿所称“贱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的称提之术。
该措施意在A. 解决政府财政危机B. 规避战时金融风险C. 保障纸币正常流通D. 增强社会重商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朝政府采取提之术等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保障纸币的流通,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保障纸币的流通功能,没有体现出解决政府财政危机和规避金融风险,故A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重商意识,故D项排除。
3.图1和下图是龚启圣和马驰骋对山东107县在144-1911年间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的统计。
据此可知儒家文化A. 兼有墨家行侠仗义和锄强扶弱之风B. 对山东的影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深C. 在清代民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D. 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观察两幅图片可知,孔庙数量较多的地方,如山东的西北地区,发生农民起义的数量较少,孔庙较少的地区,发生农民起义的次数较多,因此我们可知儒家文化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材料核心在于体现儒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而非行侠仗义和锄强扶弱,故A 项错误,D项正确。
从图片中只能得出对山东的影响,没有反映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故B 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1644-1911年间总体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并不能单独得出清代的民间社会影响力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
4.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
由此可知A. 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B. 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 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D. 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国家的大一统使中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国家的大一统对于中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并不是中央集权的重要作用,故B排除;中央集权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中国人的终极诉求是长期维护国家统一,D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A. 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B. 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 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D. 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答案】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领导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康有为、孙中山和张謇三人的共同目标都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故B正确;A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20世纪初,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当时倍受关注。
这从侧面反映了A. 实业救国渐成风尚B. 维新变法影响较小C. 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D. 近代教育欠缺理论深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倍受关注,而会计学、企业管理等为企业经营服务,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实业救国的思潮,故A正确;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材料与维新变法无关,故B排除;会计学、企业管理等有利于企业参与市场,不能说明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近代教育问题,故D排除。
7.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局势。
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东北从此沦为殖民地B. 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C. 东北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D. 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中两处“苏军”及一些地名可知,此图反映的是苏联宣布对日作战,进攻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故D正确;中国东北沦为殖民地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处于抗日战争前期,此时苏联并没有对日作战,故A排除;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材料中强调的是苏联对日作战,与题意不符,故B排除;东北一直都是列强争夺的重点,而且材料中有“苏军”字样,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
8.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
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
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
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A. 1949—1978年B. 1966—1976年C. 1978—2012年D.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结合所学,我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游离与国际体系之外,故A正确;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时中国与世界已经开始出现互动的趋势,且B项包含在A项之中,故B排除;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已经与世界开始互动,不属于立国外交,故C排除;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此时的外交属于强国外交,不属于立国外交,故D排除。
【点睛】立国外交主要是指1949-1978年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前30年。
在这一阶段,基于国内外各种客观因素互相交织导致的综合结果,党将维护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和政权稳固作为头等大事,内政外交均为此服务。
所谓立国外交,就是说新中国的基础还不稳固,还有可能被国内外敌人推翻,国家安全受到很大挑战,政体和制度还存在较大风险,因此这一阶段的外交目标是确保新中国能够站得稳、立得住,国家不被颠覆,政权不改变颜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将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作出和平是世界发展的主题的重要论断。
9.意大利学者彼得罗•彭梵德指出:“尽管‘民族’这个词有着极广泛的含义(包括王国、城邦及最野蛮的部落),然而那些民族均为围绕地中海盆地的文明民族。
当时在这些‘万民’之间,共同的起源,古老和频繁的交往,共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早已造成大量的共同习惯和制度。
”由此可知A. 万民法造就了罗马帝国统治B. 罗马法的发展存在客观基础C. 罗马扩张是区域文明的诉求D. 万民法弥合了古老民族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万民法是在罗马共和国过渡成为罗马帝国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制定的,故A排除;罗马法之所以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不断变化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故B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罗马扩张的诉求,只强调了罗马法不断完善的过程,故C排除;材料中没有强调万民法的发展与古老民族差异之间的关系,故D排除。
10.“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
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这反映了A.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B. 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C.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D. 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主张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反映了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A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B排除。
材料表明的是两个运动的进步性,不是局限,C错误。
D项是现象,不是反映的本质,排除。
故选A。
11.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属于历史叙述;材料“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属于历史解释,因此正确答案选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历史观点、历史结论,故ABD项排除。
12.政治学者刘瑜说,确实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独立战争是场革命的话,立宪会议本质是反革命。
因为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自治的能量,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
这说明A. 独立战争失去其政治成果B. 制宪会议背离了独立精神C. 三权分立消耗了地方能量D. 联邦制抑制了可能的乱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独立战争产生的影响是更加民主,而立宪会议将民主减少,权利收归中央,由此可知联邦制抑制了可能会出现的乱局,故D正确;独立战争使美国的政治更加民主,没有失去其政治成果,故A排除;立宪会议并没有背离美国的独立精神,只是将民主的权利部分收归中央,故B排除;三权分立体现的就是民主,美国的民主加强了地方能量,故C排除。
【点睛】联邦制的措施:①中央:集中财政、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
②地方:各州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
作用:①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②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使美国有足够的权威和军队来维护国内统治秩序,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
④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任何一部宪法都是一个内在矛盾的体系,而宪政的意义就在于将诸多矛盾统一起来,并通过宪法解释、宪法诉讼等措施,在宪政体制内遮蔽或化解。
——翟志勇《八二宪法的生成与结构》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史实(至少两例),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