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上课用)
部编版教材《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90张)
![部编版教材《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90张)](https://img.taocdn.com/s3/m/466b9b373b3567ec102d8a88.png)
沁园春 长沙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地枫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 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宇宙间天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 才能主宰你的命运?
》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
部 编 版 教 材 《沁园 春·长沙 》课件 (共90张 )
部 编 版 教 材 《沁园 春·长沙 》课件 (共90张 )
毛泽东名句欣赏
1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
12.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清平乐·六盘山》
13.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 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 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 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30.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部 编 版 教 材 《沁园 春·长沙 》课件 (共90张 )
部 编 版 教 材 《沁园 春·长沙 》课件 (共90张 )
1925年的毛泽东
部 编 版 教 材 《沁园 春·长沙 》课件 (共90张 )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第一次 国内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 涌,如火如荼。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 民运动,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 创 建 了 湖 南 第 一 个 党 支 部 —— 韶 山 支 部 。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 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 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 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a6f4b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a.png)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大学国文》第二章“古典诗词”,具体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将了解其创作背景,分析词的格律、意象和表达技巧,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沁园春·长沙》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3. 领悟作品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沁园春·长沙》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沁园春·长沙》的格律特点,学会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大学国文》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沙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词作中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沁园春·长沙》,感受词的韵律美。
5.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作中的意象,如“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6. 例题讲解:选取词作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表达技巧,如拟人、对仗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典诗词的格律和意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沁园春·长沙》2. 板书内容:背景介绍:毛泽东生平、创作背景意象分析: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等表达技巧:拟人、对仗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欣赏一首古典诗词,分析其格律特点。
选取《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写一篇鉴赏短文。
2. 答案:鉴赏短文答案:结合《沁园春·长沙》的意象,阐述其在词作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ed53a602768e9950e738b0.png)
争:写出群舟争相行驶,盎然奋进之动
态,充满活力。
击:有“搏击”之意,显示出雄鹰展翅
奋
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
翔:写尽鱼在水中的自由轻快之态,充
满了无限的生命力。
竞:秋的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旺盛
景象,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6
怅:并非失意伤感,而是久经 熟虑和由眼前之景引发的感慨 之词。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2
2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人物 时间 地点 环境
3
万山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
鹰击长空, 动景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仰视 俯视
动远 静近 结相 合间 、、 色上 彩下 鲜结 明合
5
遍:写出了红之广。
染:化静为动,写出秋色之浓。
透:写出江水之清澈见底。
谁主沉浮:谁主宰国家命运,掌 握民族前途。
7
小结上片
上片主要写景,描绘了绚丽的生 机勃勃的湘江深秋景色,对景物的描 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并提出苍 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8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独
承上启下
9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
园
春
毛 泽 东
·
长 沙
1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91f4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d.png)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
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想想我们现在考进华理大附中(许多人一副落丧的样子)的心态吧,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顺便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诗:《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引入到《沁园春·长沙》。
二、齐读全词。
正音。
三、了解大致背景。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表明地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立”“洲”。
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
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2、整体感知思考: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160;湘江霜天图峥嵘岁月图#160;中流击水图五、再诵诗歌,品味鉴赏1、写壮景,抒豪情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
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远眺:万山红遍#160;#160;#160;层林尽染#160;#160;(静)近观:漫江碧透#160;#160;#160;百舸争流#160;#160;(静、动)仰视:鹰击长空#160;#160;(动)俯瞰:鱼翔浅底#160;#160;(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沁园春长沙(上课用)
![沁园春长沙(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8428350066f5335a812172.png)
写作背景
1925年2月秋,毛泽东 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 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 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 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 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 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 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相关图片
今日橘子洲
毛泽东手迹《沁园春
长沙
一 九 一 九 年 毛 泽 东 在 长 沙
3,写作意图
把江山写得如此壮美,就越加突 出了我们主宰大地的需要,也就是 革命的需要。这也就更加突出了强 烈作者的革命精神。
湘江秋景图
赏析名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眺望之余一个有力 的哲理性的概括,透露出词中写到的枫树、鹰、 鱼等,及那些未写出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即使 是在“寒秋”里,仍在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 斗争着。而且,正是这种变化、发展和斗争,它 们才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美丽,特别是一个“竞” 字,把意境开拓得极为广阔,把“万类”描绘得 极富有生命力量,透过这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时代气 息,想起了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看 到了当时革命者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冲决一切 罗网的战斗风貌。
三、体会“独立”这个词语的表现 力。
一、 这几句诗的跳跃性很大,语序也有倒置, 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连起来。 请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说一下这三句的大意。
提 示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的季节里,我独立在 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停 地向北流去。
独立寒秋图
独立橘子洲头 的毛泽东
句内停顿 较快 重 轻
《沁园春 · 长沙》情感示意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d6b88bff78a6529657d5340.png)
沁园春·长沙【1】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2】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3】;漫江【4】碧透,百舸【5】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6】,万类霜天竞自由【7】。
怅【8】寥廓【9】,问苍茫【10】大地,谁主【11】沉浮【12】?携来百侣【13】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4】。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5】;书生意气【16】,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7】,粪土当年万户侯【18】。
曾记否,到中流【19】击水【20】,浪遏【21】飞舟?1925年【注释】【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城西的湘江中。
【3】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全都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4】漫江:满江。
漫,遍布。
【5】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上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7】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深秋竞相自由地活动。
霜天,深秋天气。
【8】怅:失意,不畅快。
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9】寥廓:指宇宙高远辽阔。
【10】苍茫:旷远迷茫。
【11】主:主宰。
【12】沉浮:这里指盛衰。
【13】百侣:众多同伴。
侣,这里指同学。
【14】峥嵘岁月稠:不寻常的日子很多。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15】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1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挥斥,纵放、奔放。
遒,强劲有力。
【1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指点,评论。
江山,指国家。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18】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
粪土,视……如粪土,表鄙视。
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19】中流:江河水流中央。
【20】击水:指游泳。
【21】遏:阻止。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8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65873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a.png)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优秀8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必修一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课件(上课)
![必修一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课件(上课)](https://img.taocdn.com/s3/m/fd84a2c980eb6294dd886cb4.png)
讨论: 本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 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
无。 原因在于词中的秋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是绚 丽壮美的。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 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 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 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 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 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 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色 远近 相间 彩 绚 动静 丽
引发思考
为抒情作 铺垫
结合
总看:
万类霜天竞自由
生 对照 机 鲜明 勃 勃
以壮景抒豪情
万:
遍:
层: 尽: 染: 漫: 透: 争:
语言应用 方面,用 词精当
击:
翔:
3、赏析意象
意
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 的思 想感 情与 客观 物象 融合, 形成 意象。
拓展欣赏:毛泽东诗词名句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 志》)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 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 娥〃娄山关》)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 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5、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 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6、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 云》)
独立寒秋图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简要说其大 意。点明了哪些内容? 大意:在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立在橘子洲头, 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点明了时间、地 点和特定的环境。 2、“独立”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bb80e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7.png)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学问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进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力量培育目标1.训练同学诵读力量。
2.着重训练同学抓准词中意象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育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喜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日的一切,激发同学奋勉向上的热忱。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妙的。
缘由在于越写山河的壮美,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全都中突出了剧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喜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亮,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教导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精确精当。
【解决方法】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同学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学问。
【同学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预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老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争论。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背诵1.抽查同学朗读,老师点评。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3c582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0.png)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长沙的春天景色。
该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表现出作者深切的感受和强烈的思想情感。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写作背景与社会背景。
2.读懂《沁园春·长沙》的文本。
3.掌握描写技巧和表达方式。
4.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和价值。
二、教学准备1.课堂配备投影仪及ppt2.课件中包括诗歌原文3.黑板和彩色粉笔4.处置学生作业的本子5.高一生活汇总册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毛泽东的背景,告诉他们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然后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并让学生看看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
通过展示图片和学生的讨论,学生对毛泽东和他的诗歌稍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学过程(40分钟)(1)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诗歌原文。
(2) 教师让学生阅读诗歌原文,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解释。
(3)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等。
(4) 教师为学生提供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诗歌原文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句子,并识别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5)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写作规则,例如如何使用修辞、如何使用抒情语言等。
(6) 教师讲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
(7)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诗技巧和表达技巧。
作业教师布置以下作业:1.给出各式各样的沁园春长沙写作情境,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写作,写一篇相关的小作文,如在海边、在森林等等。
2.要求学生为诗歌《沁园春长沙》的某个句子或一句话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
四、教学收尾(1)教师对课上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课件(上课用)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课件(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ef483f31126edb6f1a10f1.png)
关于词的常识
词,又名“长短句”、 “曲子词” “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 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 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 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 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 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 或者“阕”。
• (一)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 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 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 • (二)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 有定数,字有定声。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面对眼前的秋景,突然 “怅寥廓,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突兀吗?最后三句在起什 么作用?
•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 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作用: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 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 志;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 • • • • • 青春年少 热情奔放 才华出众 关心国家 无畏无惧 敢于斗争
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 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 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以天下为己任,
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 前进,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 的豪情壮志。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 “谁主沉浮”的问题。
时
地 境
橘子洲头
•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 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14745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b.png)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具体章节为《沁园春·长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毛泽东同志所创作的这首诗的深度解读,分析其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意义。
详细内容涵盖诗句解析、修辞手法运用、意象的把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修辞手法、意象等方面分析诗歌。
3. 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深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解析、修辞手法运用、意象的把握。
难点:对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爱国情怀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沙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笔下的长沙之美。
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背景介绍:介绍毛泽东同志创作此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诗句的内涵,分析修辞手法和意象。
5.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
6.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所表达的历史意义和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长沙》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诗句解析修辞手法意象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概括《沁园春·长沙》的主题。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举例说明。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诗中所表达的历史意义和爱国情怀的理解。
答案:(1)主题:本诗通过对长沙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2)修辞手法:拟人、对仗、夸张等;意象:橘子洲、湘江、岳麓山等。
(3)历史意义: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风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沁园春 长沙(上课版)
![沁园春 长沙(上课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289202336c1eb91a375d9e.png)
合作与探究
(一)大声朗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 讨论并找出这首词中的线索动词。
立、看、怅、问、忆、记
(二)读上阕,思考: ①第一部分“立”领起的三句我们能从中读出什
么信息? ②第二部分,词人“看”到了什么?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③第三部分,词人到底在“怅”、“问”什么?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925年晚秋,湖南省长赵恒锡下令通缉毛泽东, 词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在长沙 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 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 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合作与探究
(一)大声朗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讨 论并找出这首词中的线索动词。
立、看、怅、问、忆、记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 园 春 ·长 沙
——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 湖南湘潭人,是中国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诗人和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句话蕴含了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体会下列用词的精妙之处
•万
说明山之多
•遍
说明红得深广
•染
化静为动,写出了霜叶变红的全
过程
•透
表现出江水的碧绿清澈
•争
描绘出江面上活跃、热闹的场面
•击
写容,轻快自如
•竞
写出寒秋中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种勇当中流砥柱,敢于 阻挡一切困难去革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课件完整版
![沁园春·长沙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3c15a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4.png)
沁园春·长沙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诗。
该诗是毛泽东同志为赞美长沙的美景而创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五章第二节“现代诗歌的欣赏与创作”,详细内容为对《沁园春·长沙》的词句、意境、背景、修辞手法等进行深入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3. 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同志的诗歌创作背景,传承红色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诗的意境、情感以及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沙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长沙的向往之情,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诗词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沁园春·长沙》,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词句、意境、背景、修辞手法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诗中的一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难点、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长沙》2. 内容:(1)词句解析(2)意境分析(3)背景介绍(4)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短诗。
2. 答案示例:沁园春·家乡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让学生领略了毛泽东同志的诗歌才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同时,可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背景,拓宽知识面。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5e2cc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1.png)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大学国文》第二章“古典诗词欣赏”部分,详细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通过分析这首诗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沁园春·长沙》的基本内容、背景、修辞手法等,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把握《沁园春·长沙》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学习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沁园春·长沙》鉴赏资料、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沙美景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毛泽东和《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创作环境。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沁园春·长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鉴赏: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讲解鉴赏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其他诗句,巩固知识。
7.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沁园春·长沙》2. 背景介绍:毛泽东、长沙3. 意境分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4. 修辞手法:拟人、对偶、排比5. 鉴赏方法:知人论世、品味词句、感悟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沁园春·长沙》中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感悟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部编版教材《沁园春·长沙》课件
![部编版教材《沁园春·长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970c6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a.png)
部编版教材《沁园春·长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教材《沁园春·长沙》这首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并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和意境,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所选章节为《沁园春·长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沁园春·长沙》的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沙的美景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沁园春·长沙》。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鉴赏其他古典诗词。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诗歌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沁园春·长沙》2. 诗歌背景:作者、时代背景3. 诗歌内容:分段概括4. 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列表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并鉴赏一首古典诗词,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鹳雀楼上的壮阔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2. 课后拓展:查找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让学生领略了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
课后反思如下:1. 注意把握课堂节奏,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沁园春 长沙上课课件
![沁园春 长沙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5059e2102de2bd96058876.png)
看
色 彩 绚 引发思 丽 考
生 为抒情 机 作铺垫 勃 勃
以壮景抒豪情
意象的选取,表达和表达之美:
意象的选择——诗人的情感立意,即从 景中可见情 意象选择之美——生机、活力 意象的表达——诗人的精神气质(热爱 大自然,积极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意象的表达之美——用字准确,意象鲜 明色彩亮丽,充满生机,昂扬奋发
二、篇名解释
•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是 词牌名。“长沙”是标题。词牌是 词的格式的名称,它决定了这首词 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标题是 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 的主要内容。《沁园春·长沙》意 为:一首用“沁园春”的词牌写成 的关于长沙的词。
诗词知识
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 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曲词 ”或 “曲子 词 ”, “诗余 ”。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 “词 调 ”,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 “词牌”,如 “沁 园春 ”、 “满江红 ”、 “西江月 ”等。有的作家 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 长沙》。
同 风学 华青 正春 茂年 少 我 奋辈 勇破 进浪 击锐 进
豪 迈 感怀 气 概
主 题
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对往昔 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 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 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思考: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 案是什么?
同学少年
领字
Page 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宰
关切国家命运
小结上阕
绘湘江秋景,展伟大抱负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④鱼翔浅底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鱼翔浅底
试比较“鹰击长空”与“鹰飞长空”的区别? ---柳宗元《小石潭记》
“翔”本用在鸟类,在这里写出了鱼的自由轻 快。“游”字则平淡无奇。
学习下阕 学习任务: 请找出领起下阕的词,下阕写了哪些事件?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英雄
背景 形象 力拔山兮的气概
动作
立
寒秋 奔流的江水 高凸的橘子洲
顶天立地的豪迈
湘江秋景
学习任务: 请找出具有总领作用的词,揣摩秋景的特点。
万山 绚丽 (色彩) 层林 漫江 百舸 雄鹰 生机勃勃 (精神) 游鱼 奋发向上 万类(自然万物)
看
画面描绘——湘江秋景 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 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 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奋力 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 的水中游弋。宇宙中的万物奋发自强,都在 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忆
到中流击水
思考: 词人回忆的那段岁月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岁月? 不平凡的 艰苦的 战斗的
充满豪情的 带着理想的 追寻光明的 燃烧希望的
峥嵘岁月
思考:词人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群人? 风华正茂 同学 少年 书生意气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充满朝气活力,有思 想有抱负,敢于斗争, 昂扬的斗志,饱满的 热情,青年的傲岸
思考: 词人做革命的弄潮儿的豪情可能源哪些因素?
对未来的憧憬(充满希望)
不甘落后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
改造旧世界的雄心(以天下为己任的品性)
小结下阕
忆往事,抒壮志
课文总结
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青年
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
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
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青春,是人类生命的激情澎湃的赞歌。青
春正是编织斑斓梦想,孕育希望的时刻。 让
我们走进文本,感受诗人美丽情怀,感受伟人 的火红青春。
诗歌分类 古体诗 诗 古典诗歌 诗 歌 现代新诗(五四) 绝句
词
曲
近体诗 律诗 (唐)
旧体诗
新诗特点
1.五四后出现;
2.运用白话文;
3.形式灵活,摆脱格律的限制;
4.内容表达现代人的感情;
词的分类
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个字; 长调:91个字以上。 ②片段: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 下片,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 尤其四叠极少见。
沁 园 春 长 沙
毛 泽 东
学习课文
沁园春.长沙
词牌 词题
写作背景
1925年 的毛泽东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 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全国各 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 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 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 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 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 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 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 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 的诗篇。
整体感知 诵读/正音 沁园春(qì n) 橘子洲(j ú)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廖廓(liáo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 思考:上下两阙各自侧重写什么?
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 (回忆)
绚丽
豪迈
学习上阕
学习任务: 把上阕分成三个层次。
独立寒秋 湘江秋景
叩问大地
独立寒秋图
画面描绘——湘江秋景
深秋时节,一人独自立于高高的橘子洲头上,深秋的 寒风从耳边吹过,滔滔的湘江在脚下激荡、咆哮,不可阻 挡地向北方奔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 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 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万里无 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因透明而清浅见底 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山上的枫林,让自然 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 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红色,火焰般的红色, 在这个衰败的季节里熊熊燃烧着,如同生命急奏,又或是 生命的涅盘,比嫩绿的青春更加灿烂,比碧蓝的江水更加 广阔,万山的层林在它的面前稽首,绵延出一幅山河的画 卷,大地的诗篇。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奋笔疾书,针砭时弊 关心国事
这是关心国家命运,热爱国家的人,这 是一群蔑视权贵,敢于改造旧世界的人。
思考: 下阕中最能体现出青年的豪迈情怀的是那句话?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游泳,弄潮 击水 加入到革命 的洪流 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告诫青年们应主动担 当起主宰国家命运的 大任,应乘风破浪, 鼓帆前进。
关于词的常识
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 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最初被称为“曲词” 或“曲子词” ,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 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 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 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 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 “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 如《沁园春.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近景 远眺 远景 静 景
看
近观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仰视 俯视
高景
动 景
万 类 霜 天 竞 自 由
低景
描写角度摇曳变化。远近结合,俯仰结合, 动静结合。
叩问大地
理解: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当家作主 青年时代的 伟大抱负 以天下为己任的 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