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治的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方向下眩晕疾病的临床诊疗思维及治疗原则论文

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方向下眩晕疾病的临床诊疗思维及治疗原则论文

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马鑫(北京大
万方数据
主坐囱型苤壹!!!!生!Q旦筮堑鲞筮!!塑£!i!』!!!!翌丛鲤:Q!塑!竺!Q!i:Y!!:ii:盟!:!Q 表1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架构体系
注:OTR为眼偏斜反应;VOR为前庭眼动反射;BPPV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PPD为持续性姿势一知觉性头晕;TIA为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
表2前庭疾病国际分类的前庭症状分类
田军茹赵性泉
一、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CVD)
(一)ICVD的框架结构… ICVD对前庭疾病的界定主要在两方面:(1)累及前庭 1.眩晕(vertigo):运动错觉。这种运动错觉有两层含
义:(1)没有自身运动时产生自身运动感觉;(2)正常头动
时产生与这种运动不同的变形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运动
迷路的内耳疾病;(2)由迷路至脑的传导通路包括脑干、小
机制可能是什么),从而深化前庭疾病诊断,推动流行病学和
4.姿势症状(postural):发生在直立体位,与维持姿势稳
定相关的平衡症状。姿势症状发生在直立体位(坐、站、
行),但不包括身体姿势相对于重力的改变。
ICVD在第2个层面对常见的前庭综合征进行定义。包 括3种前庭综合征,分别为急性、发作性、慢性前庭综合征。 ICVD在第3个层面对前庭疾病进行界定,一些疾病的 诊断标准已发表,包括前庭型偏头痛[3]、梅尼埃病、良性阵发
中耳/颞骨/p
听道占位、P
耳发育异常、
前雇系统疾病 的行为表现、
后颅寓占位、
慢性前庭病自
上半规瞥裂、
颅颈交界区发 育异常、神经 变性瘸等
内科:晕厥(前)、心律失常、高 或低血压、甲状麒功能亢进 或藏退症、贫血等 骨科:颈濠性疾病(如交瘟型或椎 动脉垂颈椎病)

单希征:眩晕诊治的战略思考

单希征:眩晕诊治的战略思考

中国卒中杂志2013-09-17分享眩晕性疾病是一类多发病,常见病,涉及多个学科,由于医院没有专门的眩晕科,难以达到专业化的诊治水平,因此有些成为了疑难病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医疗报销政策的实行,到医院就诊的眩晕患者逐渐增多。

如何提高眩晕性疾病的诊疗水平,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本文就如何提高眩晕的诊治水平进行讨论。

眩晕诊治的现状与误区眩晕作为临床症状占据门诊患者主诉中的第2~3位,眩晕的患病率约为4.9%,报道最多的是成年人的年发病率为5%。

眩晕性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很多医院又没有设立眩晕专科,患者发病后往往凭主观印象挂号看病,医院也无法指导,导致患者辗转于多个科室,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后仍难以明确诊断,给后续治疗带来了困难和盲目性,经常是“对症治疗”而达不到“病因治疗”,其诊断治疗水平较低。

眩晕起病突然,症状较重,伴随症状复杂,患者首先想到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因此,大部分患者去神经内科就诊,由于患者大多不了解内耳疾病也可以引起眩晕,因此,尽管耳性眩晕很多,但到耳鼻喉科就诊者并不多,这是患者的认识误区。

各个学科的医师重视的是本学科的主流疾病,因此,不专门研究眩晕的耳鼻喉科医师对眩晕重视不够,而神经内科医师亦有自己的主流疾病,长期以来对眩晕关注不够,再加上绝大多数的眩晕与内耳有关联,由于缺乏神经耳科知识,致使临床医师对跨学科的眩晕诊治面临一定的障碍。

眩晕患者主要就诊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急诊科、骨科和老年科。

由于眩晕患者多,病因涉及多个学科,各科临床医师对跨学科知识缺乏重视和研究,以至于眩晕诊断泛滥和用药泛滥。

多年以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成为医师对诊断不明的眩晕使用最多的一个笼统诊断,扩血管药、神经营养药成了眩晕的常规治疗方法,形成医师对眩晕诊治的误区。

眩晕诊治的重要研究进展国内外学者对眩晕的研究不断取得可喜的进展,有些过去诊断不清的眩晕得到明确,如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前庭阵发症等;我国神经科专家也达成共识,制定了眩晕的诊断流程,耳鼻喉科专家制定了梅尼埃病的诊断标准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治疗标准,但是最大的研究进展是对BPPV的研究具有三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眩晕的诊治探讨

眩晕的诊治探讨

蜗 受 损症 状 。( 2 ) 无 神经 阳性体 征 。 D i x — F l a l l p i k e 检查 时 , 诱 发 眩 肿瘤 常 见急 性或 慢性 起 病 ,出 现 典型 症 状 和体 征 时影 象 学 晕 及 眼震 。( 3 ) 眩晕 具有 疲 劳性 , 无 疲 劳 的位置 性 眼震 提 示 中枢 多 能 明确诊 断 。
性病变。
脑 干或 小 脑 的 感染 性 及 炎 症性 疾 病 临 床 上 眩晕 无 特 异 性 ,
前 庭 神 经 元 炎是 病 毒 感 染前 庭 神 经 或前 庭 神 经 元 的 结 果 。 可 表现 为位 置 性眩 晕 ,可 持续数 天 甚 至数 周 。起 病 前 可有 感 染 多 数 患 者有 前 驱感 染病 史 。 视 物 旋转 感剧 烈且 常 持续 2 4 h以上 , 史 。脑 脊 液检 查及 影象 学 检查 为主 要 诊断 依据 。 有 时 可 达数 天 , 伴 随剧 烈 的呕 吐 , 心悸 , 出汗等 自主神 经反 应 。 诊 颈性 眩 晕 。 颈 性 眩晕 与颈 椎病 关 系 密切 。 与颈椎 病 有 关 的眩 断依 据 : ( 1 ) 眩 晕 发作 常持 续 2 4 h以上 , 部 分患 者 病 前 有 病毒 感 晕 主要 是椎 动 脉 型和 交感 神经 型 两种 颈椎 病 。颈性 眩 晕 至少 应 染 史 。( 2 ) 无 耳 蜗症 状 。( 3 ) 除 外脑 卒 中及 脑外 伤 。( 4 ) 前庭 功 能 有 以下 特 征 : ( 1 ) 头晕 或眩 晕伴 随 颈部 疼 痛 ; ( 2 ) 头晕 或 眩 晕多 出 检 查 显 示一 侧 功能 减退 , 多在 数周 后 白愈 , 少 见复 发 。 现 颈部 活 动后 ; ( 3 ) 部 分患 者颈 扭 转试 验 阳性 ; ( 4 ) 颈 椎 影 象学 检 梅尼 埃病 , 首次 发病 年 龄在 2 0 — 7 0岁 。 诊断标准: ( 1 ) 发作 性 查 异 常 , 如 颈椎 反 屈 , 椎体不稳 , 椎 间 盘脱 出等 ; ( 5 ) 多有 颈 部 外 眩晕 2次或 2次 以上 , 持续 2 0 m i n 至 数 小 时 。常伴 有 自主 神 经 伤 史 ; ( 6 ) 排 除 了其 它 原 因 。 功能 紊 乱 和平 衡 障碍 。 无 意识 丧 失 。 ( 2 ) 被 动性 听力 损失 , 早 期 多 药 物源 性 眩晕 。有些 药 物 可损 害 前庭 末 梢感 受 器 或前 庭 通 为低 频 听力 损 失 , 随病 情 进展 听力 损 失逐 渐 加重 。( 3 ) 可 伴 有 耳 路 而 出现 眩晕 。 卡 马西 平可 造成 可 逆性 小 脑损 害 , 长期 应 用苯 妥 鸣和( 或) 耳 胀 满感 。( 4 ) 前 庭 功 能检 查 : 可有 自发 眼 震 和 ( 或) 前 英 钠 可致 小脑 变性 , 长 期接 触 汞砷 等重 金 属可 损 害 耳 蜗 、 前 庭 器

眩晕病例讨论-V1

眩晕病例讨论-V1

眩晕病例讨论-V1正文:眩晕是指眼前景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或倾斜,伴随头晕或耳鸣等恶心反应的症状。

虽然眩晕的发生率较高,但是许多人对于眩晕的了解却是有限的。

本文将以几例眩晕病例的讨论和整理为基础,介绍一些关于眩晕的现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一、眩晕的现状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全球约有1/3的成年人会经历一次或多次眩晕。

其中,老年人和女性较易发生。

在我国,眩晕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体中的眩晕患病率更是高达30%。

二、眩晕的发病机制眩晕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以来源于多个方面,如内耳、神经、血管等。

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内耳的异常所引起,例如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内淋巴障碍、前庭神经功能失调等。

三、眩晕的诊断眩晕的诊断需要了解病史、询问症状、身体检查等。

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听力测试、眼震检查、平衡测试等方式确定病因,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眩晕的诊断,如虚拟现实技术、眼动仪等,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眩晕的治疗眩晕的治疗与病因有关,根据病情不同,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BPPV患者,医生会进行适当的体位调整以解决眩晕问题;对于前庭神经功能失调患者,需要通过康复训练等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一些药物也可以用于控制眩晕症状,如晕车药、抗晕动药等。

综上所述,眩晕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和预防眩晕仍然是缺乏的。

因此,加强公众对于眩晕的了解和认识,对于预防和治疗眩晕症状都有积极的意义。

从眩晕、头晕的再思考认识颈性眩晕头晕课件

从眩晕、头晕的再思考认识颈性眩晕头晕课件

动物实验
临床实践 封闭疗效
椎动脉周 围有丰富 的交感神 经
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的新认识
本 体 觉 神 经 通 路
本体觉通路
体觉通路
本体觉通路
本体觉通路
本体觉通路
对眩晕与头晕的再思考
大脑:形成平衡觉
平衡觉冲 突
眩晕
脑干及小脑
头晕
前庭觉
视觉
本体觉
寰椎沟环
颈性眩晕存在的证据
症状分析 临床实践
存在!
注射实验 一例个案
颈性眩晕存在的证据
颈性眩晕存在的证据
医界个案证实,颈性眩晕存在 醫界一直存疑的「頸性眩暈」,在國內出現個案,一名大貨車司機手術後出 現眩暈,嚴重到不敢出門,醫師發現患者頸部結構不穩定,且椎體置入物尺 寸過大,使得關節與關節之間的「本體感覺接收器」出了問題,經過第二次 手術矯正狀況改善,醫師說,陳先生極有可能是全球第一個被確切證明「頸 性眩暈」存在、且藉由頸椎手術徹底改善的案例。 四十三歲的職業大貨車陳姓司機,騎機車摔倒,造成鎖骨斷裂與頸部痠痛、 手麻到舉不起來,陳太太說,先生在頸部手術後,成天頭暈不已,他害怕到 不敢出家門、不敢走路,家計也因此陷入困境。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外科合力找出眩暈原因,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說, 陳先生內耳檢查、腦部影像和頸部血流檢查都沒問題。 分析患者嚴重的眩暈是在手術後馬上出現,頭一動暈得更厲害,從X光片發 現,患者頸部結構不穩定,且椎體置入物尺寸過大,造成頸椎過度伸展,頸 部的關節不穩定,使得關節與關節之間的本體感覺接收器出了問題,才會造 成開刀後反而暈得厲害。 神經外科醫師黃伯仁重新開刀,更換適當的椎體護架,陳先生手術後醒來, 眩暈情形立刻改善,手也可以出力。手術後一個月,眩暈現象幾乎完全消失。 張滋圃醫師說,「頸性眩暈」理論上存在,但在醫界始終被界定為似是而非 的一種病症,因為缺乏強有力的證據,以致仍有爭議。張醫師說,以往眩暈 大多考慮內耳問題,或是腦部問題,

2024年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二篇)

2024年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二篇)

2024年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4年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概述:眩晕病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晃动或不稳的症状,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2024年,关于眩晕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本报告将对2024年眩晕病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数据收集:本次研究收集了各地眩晕病治疗的临床数据,包括治疗方法、疗效评估及患者反馈等信息。

共收集了1000例眩晕病患者的相关数据。

疗效评估:根据收集的数据,我们对疗效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2024年眩晕病的治疗疗效相对较好,超过80%的患者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占比达到60%左右。

其他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如理疗、推拿等)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眩晕病的疗效达到了显著的改善。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晕动药物(如艾克霍尔、甲氧氯普胺等),血管扩张药物(如格拉司琼、血塞通等)和镇静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根据症状的不同,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在眩晕病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理疗、推拿等物理疗法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脊柱和肌肉状态,缓解眩晕病症状。

根据数据显示,物理疗法的疗效在20%左右。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在眩晕病的治疗中是一种较为极端的选择,仅在少数情况下使用。

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能包括内耳疾病的手术修复、迷路切除等。

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相对较低,仅约15%左右。

患者反馈:本次研究还收集到了部分患者的治疗反馈。

根据反馈信息显示,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反映治疗效果不如预期,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调整。

结论:综合分析2024年的眩晕病治疗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物理疗法在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但成功率较低。

将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眩晕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头晕眩晕疾病诊治思路

头晕眩晕疾病诊治思路

头晕眩晕疾病诊治思路头晕眩晕是临床患者最常见自诉症状之一,绝大多数人一生中会经历此症,引起头晕眩晕发作的疾病涉及多个学科,主要涉及耳科、神经内科以及精神科。

临床头晕眩晕患者很多,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头晕眩晕的诊治却相当混乱。

近10多年来,随着国内外多个头晕眩晕学会的成立并推出一系列头晕眩晕疾病的诊断标准或专家共识,特别是Barany协会推出的各个眩晕疾病诊断标准,不断推动着头晕眩晕疾病领域的发展。

但临床诊治现状依然有待改进提高,即使是Barany协会推出的内容也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如将慢性头晕中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归为功能性前庭疾病而非精神源性,但备注又说明80%的PPPD患者存在焦虑症状,且无论患者有无焦虑症状,推荐的治疗都是认知行为治疗和抗焦虑药,这说明大部分此类患者更多与精神因素相关。

国内该领域问题更严重,具体表现为一些认识误区仍根深蒂固如颈性头晕,一些概念已偏离原本含义如后循环缺血(PCI),临床绝大部分诊断为PCI的不是真正的后循环梗死或短暂脑缺血发作,而另一些前庭疾病在不同的医生群体中出现截然不同的泛化和漏诊现象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前庭性偏头痛(VM), 临床诊断过程中过度依赖辅助检查的现象非常突出。

那么临床该如何正确识别各种头晕眩晕疾病呢?笔者依据个人的临床经验,主要结合Barany协会发表的文献浅谈如下。

详细而完整的病史是诊断头晕眩晕疾病的基石虽然很多患者不能准确描述其自身头晕眩晕性质和发作特点,有时甚至出现前后描述不一致,但头晕眩晕疾病的诊断却秉持“病史为王”,强调主要依靠患者详细的头晕眩晕发作病史来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因此临床医生首先要提高捕捉可靠、关键病史信息的能力,问诊时注意适当引导患者,在并不很准确的病史中善于提炼对诊断有帮助的关键点。

由于自诉头晕眩晕不适的患者不仅仅是前庭疾病,即使是前庭疾病的患者也常存在或伴发其他导致或加重头晕的非前庭疾病,特别是易伴发以焦虑抑郁为表现的精神疾病,因此笔者在接诊头晕眩晕患者时更愿意采用1972年的症状分类,而不是Barany协会推出的限定在前庭疾病的症状分类。

樊春秋的眩晕类疾病诊治思路

樊春秋的眩晕类疾病诊治思路

樊春秋的眩晕类疾病诊治思路樊春秋是我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著名医家,他对眩晕类疾病的诊治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不适感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樊春秋的眩晕类疾病诊治思路入手,分析其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和应用。

一、樊春秋对眩晕类疾病诊治思路的总体认识1. 眩晕类疾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2. 眩晕类疾病与人体气血运行有关。

3. 眩晕类疾病与情志有关。

4. 眩晕类疾病与饮食有关。

5. 治眩晕应当辨证施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樊春秋对眩晕类疾病辨证施治思路气虚型眩晕是由于脾胃气虚所引起的。

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樊春秋认为治疗气虚型眩晕应当补益脾胃,使其产生充足的气血,从而改善眩晕症状。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重口味。

(2)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

(3)中药治疗,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2. 血虚型眩晕血虚型眩晕是由于身体缺乏足够的血液所引起的。

患者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等症状。

樊春秋认为治疗血虚型眩晕应当滋养血液,增加身体内部的能量储备,从而改善眩晕症状。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富含铁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等。

(2)中药治疗,如当归补血汤、八珍汤等。

痰湿型眩晕是由于身体内部湿气过重所引起的。

患者表现为头重脚轻、口苦口干等症状。

樊春秋认为治疗痰湿型眩晕应当清除身体内部的湿气,从而改善眩晕症状。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调整饮食结构,少食用富含油脂和淀粉质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2)中药治疗,如二陈汤、消渴丸等。

4. 肝郁型眩晕肝郁型眩晕是由于情志不畅所引起的。

患者表现为头晕、情绪低落等症状。

樊春秋认为治疗肝郁型眩晕应当平衡情绪,使其得到缓解,从而改善眩晕症状。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调整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2)中药治疗,如柴胡汤、逍遥散等。

眩晕的诊治体会

眩晕的诊治体会
眩晕的诊治体会
目录
• 眩晕概述 • 眩晕诊断方法 • 眩晕治疗方法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在眩晕诊治中作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眩晕概述
定义与分类
• 定义: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的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 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
• 分类:根据病变部位及发病原因,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 性眩晕。前庭系统性眩晕又称真性眩晕,是前庭系统(内耳、前庭神经、 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病变引起,表现有旋转感或 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幻觉,如旋转性、摇摆性、移动性、漂浮感等, 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又称假性眩 晕,大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 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
01
详细了解患者眩晕发作的诱因、 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特别注意是否有听力下降、耳鸣 、耳闷等耳部症状。
02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 系统、心血管系统、耳鼻喉系统 等,以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 眩晕。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 等,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及排 除其他系统性疾病。
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方案
1 2 3
跌倒损伤处理
一旦发生跌倒,应立即评估患者伤情,给予相应 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等,并及时就医。
焦虑抑郁处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给予心理疏导、抗抑郁药 物治疗等措施,同时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进 行适当运动等。
脑血管事件处理
一旦发生脑血管事件,应立即就医,给予溶栓、 取栓等紧急治疗措施,同时进行后续的药物治疗 和康复训练。

眩晕的诊疗方法与思路

眩晕的诊疗方法与思路
这些眩晕性疾病,过去分布在临床各个科室,如耳 鼻喉科、骨科、中医科其最终结果是造成了“眩晕 病,科科看,看了一圈都不知道是哪科的病”的尴 尬局面。眩晕诊疗中心正是诊疗这些顽固性眩晕的 专业科室,
第四页
以现有的神经基础理论和技术,应该能使90%以 上的眩晕性疾病得到满意的治疗。有的病人不是神 经科方面的原因也能诊断清楚,被指引到正确的科 室治疗,因此,在我们医院急需建立眩晕诊疗中心, 更好地开展眩晕诊疗和研究,指导和规范各种眩晕 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五页
眩晕病人的接诊
问病史: 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医保、既往史 眩晕专科问诊: 眩晕发生的时间、地点,持续性或间断性。伴随症
状:有无天旋地转、摔倒、耳鸣、耳聋、复视、肢 体症状、身体平衡情况。
第六页
眩晕专科查体:
全身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专科检查、 双上肢血压检查及立卧位血压检查、 转头牵拉椎动脉试验、 转头位置性倾倒试验(dix-hallpike变位试验)、 昂白征(Romberg)试验、 单腿站立试验、 走一字步试验、 前庭功能试验(冰水灌耳试验)
第三十页
此病人的DSA和MRA显示: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
第三十一页
此病例提示我们:锁骨下动脉盗血不经常见到,怀 疑此病时简单的查体:单凭活动右上肢并不能诱发 出来,需要特殊的影像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才能确诊 。
第三十二页
例5 病人男性 51岁,“头晕,行走不稳20天”为主 诉入院,曾在焦作市二院神经内科就诊,查脑CT ,MRI,TCD等均无异常,应用活血化瘀,扩血管 药物,症状不减轻。神经查体:无定位体征。来我 科就诊,查体发现病人有水平性眼震,近期有“感 冒”病史,我们给病人做了前庭功能试验(冰盐水 灌耳试验)发现:右侧前庭功能明显减退,但听力 无障碍,诊断为:前庭神经元炎。立即给与激素应 用后,症状完全消失。

【5A文】眩晕中医诊疗方案总结分析优化

【5A文】眩晕中医诊疗方案总结分析优化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和优化(20XX年一、临床资料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贫血、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可辩证分为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瘀血阻窍证共五型。

我科在20XX年1月-20XX年12月共收治门诊及住院眩晕病人218例,其中男性114例,女性104例.其中高血压病共96人,脑供血不足共87人,美尼尔氏病15人,颈性眩晕14人,贫血3人。

二、结果在所有患者中,肝阳上亢84人,占38.5%,痰浊中阻72人,占33%,气血亏虚证35人,占16%,肾精不足证16人,占7.3%,瘀血阻窍11人5%。

从性别分布统计,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组男性分布多于女性,男女组构成比具有差异;而肝阳上亢证多见于女性,瘀血阻窍型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从年龄分布看,肝阳上亢组主要分布在60岁以内的年龄段,其余两型年龄分布无明显规律。

四种证型总有效率均在89%以上,中医证侯疗效均在84%以上。

三、分析、总结及评价眩晕病,病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以虚证居多,挟痰挟火亦兼有之。

治疗当虚补实泻,调整阴阳,临床应权衡标本缓急轻重,酌情论治。

在临床上我们主要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证、瘀血阻窍四证。

肝阳上亢选用天麻钩藤饮,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均有平肝熄风之效,用以为君。

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不致偏亢,是为臣药。

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能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俱为佐使药。

阴虚明显者,可选加生地、麦冬、玄参、首乌、生白芍等滋补肝肾之阴。

便秘者可选加大黄、芒硝。

心悸,失眠多梦较甚者,可重用茯神、夜交藤,加远志、炒枣仁、琥珀以清心安神。

全科医生接诊头晕患者的要点及诊断思路

全科医生接诊头晕患者的要点及诊断思路

头晕是一组包含多种症状的症状群,不能将之视为单纯或特定的症状。

同样,导致头晕症状的病因机制也是丰富和多样的,需要全面评估和判断。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缓慢和落后,专科医师又仅局限于本专业狭小的领域,导致大量头晕患者的诊断错误和治疗无效,临床正确诊治率极低,患者满意度极差。

然而,有效治疗的前提应该是正确的诊断,故而明确患者头晕的诊断是广大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头晕接诊的要点头晕症状的定义和分类目前,对头晕的主流认识和定义仍然是按照drachman等1972年的方法,将头晕定义为非特异性的症状,包括了眩晕、晕厥前、失衡和非特异的头重脚轻等4种症状。

虽然2009年国际barany协会参考国际头痛学会的模式推荐了前庭性症状的分类,但存在实际操作使用不够方便的问题,同上也未被广泛验证和推广。

头晕的问诊按照上述的头晕和眩晕定义,接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的症状诉说进行分析,一定要问“你的头晕(或头昏或其他诉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请详细地描述你的头晕”。

通过病史问询,医生应首先明确患者的头晕诉说到底是什么。

①眩晕,是感到周围环境在运动(主要是旋转,三维空间上任何方向均可)或是自身旋转感;②失衡,是患者有不稳感,尤其是行走和站立时;③晕厥前,是患者感到站立不住或欲倾倒,多伴有眼前发花、黑?、四肢无力、心慌、出冷汗等;④头重脚轻及其他非眩晕性的头晕最缺乏特异性,总体上应该是患者感到视空间定位困难,有“腾云驾雾”或“不踏实”的感觉。

重要的是需要将头晕与头胀(属于头痛范畴)、“脑子不清醒”或“头昏沉’’(属于精神症状)相区分。

头晕症状特点的问询许多病因均可导致头晕,但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头晕症状在发作频率、症状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见表1),是鉴别诊断的要点,必须全面问询和了解。

头晕伴随症状的问询不同病因因损害部位不同,所导致的头晕症状容易伴随有不同的其他症状,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

如:前庭中枢性病变(累及小脑、脑干或半球),容易伴随其他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而不伴其他神经症状的单纯头晕或眩晕者则极少,同样,伴随其他神经系统或耳科症状者,则基本不应考虑为前庭周围性病变。

眩晕诊治研究进展与现代理念思考

眩晕诊治研究进展与现代理念思考

程 :aay于 12 B rn 9 1年 首 先 报 道 本 病 J 92年 , 。15
Dx和 Hapk 首先 描 述 了 B P i约为 人 群 的 4 9 , 病 率 约 为 14 , 中最 多 .% 发 .% 其 见 的是周 围性 眩晕 … 。近些 年 的研 究 发 现 , 良性 阵
进展 是对 B P P V的研究 。对 该病 的研 究 有 3个 重要
突破 : 一是 认识 到 B P 的发 病 率最 高 , 占所 有 眩 PV 约
作者简介 : 单希征 ,97年出生 。硕士 , 15 主任医师 , 教授。主要从事头
颈部肿瘤及咽喉科疾病 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工作及 眩晕性疾病研究。
眩晕 ( et o 是一 类 多发病 、 vrg ) i 常见病 , 是疑 难 也 病症 。眩晕 的发 生 涉及 内耳 前 庭 系统 、 脑 中枢 神 大
晕 性疾 病 的 1 3 二 是 复 位 治 疗 可 以取 得 立 竿 见 影 /; 的效果 , 经验 丰 富 的医师 采取 手 法 复位 治 疗 9 % 以 0
作者单位 :00 9 北京 , 10 3 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美眩晕病
顶结 石 症 学 说 ;9 9年 , a 提 出 了 管结 石 症 学 17 Hl l
说 ,9 0年 , pe 出 了管 结 石 症 理 论 _ , 而 18 El y提 8从 J
BP P V的终 生发病 率 为 24 , 发病 率 为06 _ , .% 年 .% 2 J 照此 推算 , 国按 1 人 口计算 , 全 3亿 每年 近 80万 人 0
81 ~91 % %
为 B P 的发 生 提 供 了理 论 依 据 。18 PV 9 8年 ,e n Smot 设 计 了管石 解脱 治疗 法 』收 到 了 良好 的临床 治 疗 ,

眩晕诊治新进展(二)

眩晕诊治新进展(二)

04
眩晕诊治的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在眩晕诊治中的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眩晕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大量的眩晕疾病影像学资料进行训练,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开发眩晕疾病预测模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患者发生眩晕 疾病的风险。
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代谢组等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等,以辅助诊 断眩晕的原因。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颅内结构是否异常,以排除颅内病 变引起的眩晕。
传统诊断方法的局限性
01
02
03
主观性强
传统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 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描述, 主观性强,容易受到人为 因素的影响。
新型药物的研发
针对眩晕疾病的发病机制,研发新型药物,如小分子药物、抗体 药物等。
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
研究利用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手段,促进患者内耳毛细 胞的再生,恢复听力功能。
物理疗法与康复治疗
研究新型物理疗法和康复治疗方法,如电刺激、磁场治疗等,改 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05
结论与总结
眩晕诊治的最新成果与经验总结
眩晕诊治新进展(二)
目录
• 眩晕概述 • 眩晕的传统诊断方法 • 眩晕诊治的新进展 • 眩晕诊治的未来展望 • 结论与总结
01
眩晕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或周围环境 产生旋转、摇摆、倾倒等运动幻 觉。

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的诊治思考

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的诊治思考

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的诊治思考摘要:随着现在人们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眩晕患者,随着情绪的变动以及身体的变化而出现。

眩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是特别明确,因此,很多的治疗方法不能立即见效。

本文结合眩晕疾病产生的影响因素,从中医疗法出发,根据每项因素进行对症治疗,对眩晕患者的疾病产生发展以及进展进一步的进行探索和思考,目的是发现更多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措施,帮助眩晕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告别疾病。

关键词:中医内科;眩晕患者;诊治疗法;思考措施眩晕,由于受到环境因素,饮食因素以及个人的情绪和心情影响较大,在发病的初期,往往比较隐蔽,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头晕目眩的感觉,甚至情绪上会有所波动,从中医来讲,主要是与气、血、阳虚、阴虚有关,结合中医的诊疗方法,及时的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

1.眩晕病的病因病机对于眩晕病的病因进行进一步探索我们发现更多的对症治疗的方法。

虽然他的病因比较复杂,但是大部分的眩晕病发作主要是因为虚阳上亢,肾虚不足造成,有一些专家也认为,眩晕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造成的脉络阻塞,其根源在于脉络,与我们的主要脏器,肝脏,脑部,肾脏,脾脏都有密切的关系。

眩晕患者会感到自身和周围的物体都在旋转,有时是在坐车的过程中,有时是突然发生的眩晕。

由于发病机制较复杂,很难找到直接根治的方法,中医的本质就是追根溯源,结合眩晕病者的脉络以及所表现出的病因机制,在兼顾患者身体状况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机体内根本的调节,促进机体的平衡,更好的改善眩晕的症状。

2.眩晕病的中医疗法在了解了眩晕病的基本病因之后,通过深入的反思和探索,我们主要从病因出发,更好地促进机体的整体协调。

其次,我们配合针灸的方法,针对患者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对症治疗。

在此,我们配合辅助中药口服的方法,结合患者明显的症状和药草本身的性质,在相互配合下,帮助患者在中医疗法的全程治疗下尽快的恢复。

2.1 结合病机,整体调节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的诊治首要调节的就是患者的气虚症状,肝肾阴虚和气虚会连锁反应式的引起患者机体的不适,眩晕病的发作和他们有直接的关系。

眩晕的诊治体会

眩晕的诊治体会
3、一周前有感冒,发病时剧烈的眩晕,什么病? 4、出现了视物成双,吞咽障碍,5分钟后缓解是什
么诊断? 5、眩晕同时耳鸣,有听力下降史,是什么病?
颈性眩晕
极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尚无统一标准,倾向于排除法。 骨赘压迫椎动脉。 颈交感丛受刺激,椎动脉痉挛。
孔繁元。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说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95-397。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
颈性眩晕诊断标准
变。 类似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分类。 临床上将由前庭神经核、小脑绒球小结叶病变引起的眩
晕常归类为周围性眩晕,但解剖学上前庭神经核却位于 中枢神经系统的延脑之中,小脑绒球小结叶也是属中枢 系统。
粟秀初。有关眩晕诊断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2):705-708。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
粟秀初。有关眩晕诊断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2):705-708。
眩晕的几个概念
真性眩晕:由内耳半规管或/和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 和小脑等处病变,所引起的具有明确旋转感的眩晕发作。
假性眩晕:由脑干和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或由视力、深 感觉、耳石等障碍,引起无明确旋转感的“眩晕”(大 多是头晕)。
眩晕的解剖
前庭神经系统包括
1、内耳:末稍感受器(球囊斑、椭圆囊斑、膜半规管壶腹 嵴毛细胞)、前庭神经
2、脑干:前庭神经核群、内侧纵束、小脑与前庭神经核群 的联系纤维
3、皮层:小脑绒球小结叶、颞上回后上部、颞顶交界区和 岛叶上部
内耳的解剖
球囊、椭圆囊 感受头部直线运动
三个半规管 感受头部的角加速运 动

眩晕治疗中心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眩晕治疗中心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眩晕治疗中心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眩晕,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眩晕治疗中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目前,眩晕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眩晕治疗中心作为专门提供眩晕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关注和需求。

中心以其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诊疗设备,为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医疗服务。

然而,眩晕治疗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痛点。

首先,眩晕的病因复杂多样,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然而,由于医生人才的稀缺,眩晕治疗中心往往难以招聘到足够数量的优秀医生。

其次,眩晕患者的就诊需求较为迫切,对诊所的医疗资源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眩晕治疗中心在宣传推广和市场拓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未来五至十年,眩晕治疗中心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发展,眩晕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这将为眩晕治疗中心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眩晕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强,这将为眩晕治疗中心带来更多的患者和市场需求。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也将为眩晕治疗中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线咨询、远程诊疗等。

为了应对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眩晕治疗中心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中心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次,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患者的就诊安排和管理,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眩晕治疗中心还需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最后,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升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眩晕治疗中心在当前和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内部管理,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取得持续发展。

重视培养眩晕-头晕疾病诊疗的临床思维

重视培养眩晕-头晕疾病诊疗的临床思维
Email:zxq@rip.163.corn
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与时俱进。
(收稿日期:2016-07-11)
(本文编辑:沈志伟)
万方数据
目前我国对眩晕/头晕的诊疗和科学研究还处 在初始阶段,与欧美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我们需要不 断学习、更新知识和理念,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持续
发展。在此过程中,临床医生应将新知识和新理念
DOI:10.3760/ema.j.isan.0578・1426.2016.10.001 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临床思维
赵性泉
眩晕/头晕的发病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各 级医院门诊非常多见,因其患者群体庞大、病因繁 多,并且涉及多个临床学科,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诸 多挑战,已成为当前各领域专家和学者共同关注的 问题。逐步提高对眩晕/头晕疾病的认识水平并规 范其诊疗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2009年,作为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CVD)先导的 “前庭症状分类”发表。2014--2015年,一系列眩晕 疾病的诊疗标准也相继更新。前庭症状分类、前庭疾 病分类和相关标准定义的统一有利于临床医生及研 究者的交流,也有助于促进前庭疾病诊断标准、病因 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前庭症状是前庭疾病诊断的重 要依据和线索,而正确理解前庭症状和前庭疾病分类 与深入理解各前庭疾病相辅相成。自2010年以来,国 内眩晕疾病领域的专家共识/专家意见不断发表,知 识理念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为临床医生开阔了视野 和专业发展空I'.-1。但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临床医生对 处于交叉学科的前庭系统相关基础知识薄弱,缺乏眩 晕/头晕临床诊疗的整体思维,阻碍了其在这一领域 的深入发展。因此,夯实基础知识,培养扎实的临床 基本功,建立眩晕诊疗的lI缶床思维是促进眩晕/头晕 诊疗规范发展、提高水平的根本。 以往,国内对于眩晕/头晕的传统诊疗思路是以 “症状性质”为切入点,通过区分患者眩晕/头晕的 类型指导后续诊疗。例如,问诊时询问患者“您说 的头晕是指什么?”,患者的回答可能是“天旋地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警总医院中美眩晕病研究所单希征教授
中国卒中杂志2013-09-17分享
眩晕性疾病是一类多发病,常见病,涉及多个学科,由于医院没有专门的眩晕科,难以达到专业化的诊治水平,因此有些成为了疑难病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医疗报销政策的实行,到医院就诊的眩晕患者逐渐增多。

如何提高眩晕性疾病的诊疗水平,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本文就如何提高眩晕的诊治水平进行讨论。

眩晕诊治的现状与误区
眩晕作为临床症状占据门诊患者主诉中的第2~3位,眩晕的患病率约为4.9%,报道最多的是成年人的年发病率为5%。

眩晕性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很多医院又没有设立眩晕专科,患者发病后往往凭主观印象挂号看病,医院也无法指导,导致患者辗转于多个科室,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后仍难以明确诊断,给后续治疗带来了困难和盲目性,经常是“对症治疗”而达不到“病因治疗”,其诊断治疗水平较低。

眩晕起病突然,症状较重,伴随症状复杂,患者首先想到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因此,大部分患者去神经内科就诊,由于患者大多不了解内耳疾病也可以引起眩晕,因此,尽管耳性眩晕很多,但到耳鼻喉科就诊者并不多,这是患者的认识误区。

各个学科的医师重视的是本学科的主流疾病,因此,不专门研究眩晕的耳鼻喉科医师对眩晕重视不够,而神经内科医师亦有自己的主流疾病,长期以来对眩晕关注不够,再加上绝大多数的眩晕与内耳有关联,由于缺乏神经耳科知识,致使临床医师对跨学科的眩晕诊治面临一定的障碍。

眩晕患者主要就诊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急诊科、骨科和老年科。

由于眩晕患者多,病因涉及多个学科,各科临床医师对跨学科知识缺乏重视和研究,以至于眩晕诊断泛滥和用药泛滥。

多年以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成为医师对诊断不明的眩晕使用最多的一个笼统诊断,扩血管药、神经营养药成了眩晕的常规治疗方法,形成医师对眩晕诊治的误区。

眩晕诊治的重要研究进展
国内外学者对眩晕的研究不断取得可喜的进展,有些过去诊断不清的眩晕得到明确,如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前庭阵发症等;我国神经科专家也达成共识,制定了眩晕的诊断流程,耳鼻喉科专家制定了梅尼埃病的诊断标准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治疗标准,但是最大的研究进展是对BPPV的研究具有三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一是认识到该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几乎占眩晕的1/3。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不断的认识,以及诊断方法的规范化,近几年来对该病认识越来越深入。

除了原发性BPPV外,继发性
BPPV新近被认识,如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梅尼埃病、Hunt综合征、前庭神经炎均可伴有BPPV,其发病非常广泛。

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是诊断BPPV的金标准。

二是可以通过手法复位的方法治疗BPPV,并且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外已经比较普遍开展,非常有经验的医师运用该方法可使临床治疗效果达到
80%~90%。

该结论是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逐步总结经验而得到的,1921年Barany首先报道本病;1952年Dix和Hallpike提出了诊断依据,1980年Epley提出了管结石症理论; 1988年Semont设计了管石解脱法;1992年Epley提出了管石复位法并逐步推广应用于临床,能有效地治疗近1/3的眩晕患者,成为BPPV治疗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三是一种医疗设备的诞生,即全自动化诊疗系统,该系统能够定位定量定速地诊断与复位,实现了精确化的诊断和治疗。

手法复位相对灵活简单,不需要大型设备,中小医院也可操作;但是对于过度肥胖、存在颈腰疾患等不适宜转体或转颈的患者不易进行手法复位;对于难治性或反复复发性BPPV患者,难以精确调整复位时的角度值。

由计算机指导的全自动化复位减少了医师的劳动负荷,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按照半规管的走行实现360°旋转复位,并且能够进行上半规管360°复位。

对难治性和反复复发性的BPPV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方案设计,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眩晕医学专业化是提高眩晕诊治水平的根本方法
要提高眩晕的诊治水平,就必须有专门从事眩晕诊疗和研究的医师团队,而这个团队要具备眩晕的专业化知识、较高的诊疗水平、检查眩晕的专业设备、专业化的眩晕病房,对诊疗有困难的患者,能够提供住院治疗。

专业化的医师队伍,专业化的眩晕实验室,专业化的眩晕病房和专业化的护理、技师队伍构成眩晕医学的专业化。

武警总医院中美眩晕病研究所是国内第一个专业化的眩晕诊疗机构,每天设有眩晕门诊和眩晕专家门诊,具有一流的眩晕实验室和38张床位的眩晕病房,还可以对眩晕患者进行集中论治和病因治疗。

专业化的眩晕诊疗机构可以在耳鼻喉科、亦可以在神经内科或中医院的脑系科建立,将其视为三级学科。

但若该学科医院想单独建立,就必须和其他学科一样,将是二级学科。

不同级别的城市的三级医院均应设有眩晕诊疗机构,二线城市也应该有几个,三线城市至少有一个,这样便于眩晕患者到眩晕的专门诊疗机构就诊,改变患者目前看病盲目的现状。

专业化的眩晕诊疗机构具有专业化的诊治水平,可以进行集中论治和病因治疗,可以提高眩晕的诊断治疗水平。

眩晕科学正在形成
目前,眩晕并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属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范畴,虽然很多医院并未专门成立该学科,但是眩晕科学正在形成。

眩晕科学作为专门研究眩晕的一门科学,研
究的范围应该包括:眩晕(vertigo)、头晕(dizziness)、不平衡(disequilibrium)和晕厥前失衡(presyncope)。

眩晕科学要树立大学科观,不能只看眩晕,而不看头晕甚至头昏。

眩晕医学专业化的理念正在推广,眩晕医学专业化的实现就是眩晕科学的诞生。

眩晕医学专业化的理念作为战略性的策略,将推动国内眩晕医学的发展,也是提高眩晕性疾病诊断治疗水平的必然趋势。

积极推进眩晕医学专业化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尽之责任,其对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