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烯烃与二烯烃B1

合集下载

二烯烃的分类

二烯烃的分类

二烯烃的分类一、概述二烯烃(Dienes)是一类化学物质,指的是含有两个不相邻的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

它们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和聚合反应等领域。

根据分子中双键的分布和性质,可以将二烯烃分为共轭二烯烃、非共轭二烯烃和环状二烯烃等不同类别。

二、共轭二烯烃共轭二烯烃指的是具有相邻的两个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

共轭二烯烃的双键之间存在π电子的共轭,并且可以通过形成共轭体系来增强化学反应的活性。

常见的共轭二烯烃有丁二烯和戊二烯等。

1. 丁二烯丁二烯(Butadiene)是一种重要的共轭二烯烃,化学结构式为H2C=CH-CH=CH2。

它可以通过石油提炼或者从煤气中分离得到。

丁二烯是合成橡胶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合成聚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等。

2. 戊二烯戊二烯(Pentadiene)也是一种常见的共轭二烯烃,化学结构式为H2C=CH-CH2-CH=CH2。

戊二烯可以通过碳氢化合物的热解反应得到。

它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合成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用于合成香料、染料、医药中间体等。

三、非共轭二烯烃非共轭二烯烃指的是具有两个不相邻的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

与共轭二烯烃不同,非共轭二烯烃的双键之间不存在π电子的共轭效应,因此其反应活性相对较低。

常见的非共轭二烯烃有丙烯、异丁烯等。

1. 丙烯丙烯(Propylene)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共轭二烯烃,化学结构式为H2C=CH-CH3。

丙烯是石油裂解产物中的一种重要组分,广泛用于合成塑料、橡胶、纤维等。

此外,丙烯还可以通过煤焦化气中的丙烯和丙烯衍生物的化学合成进行生产。

2. 异丁烯异丁烯(Isobutylene)是一种非共轭二烯烃,化学结构式为H2C=C(CH3)-CH2。

异丁烯是一种重要的烯烃化学原料,可以用于合成丁烷、异戊醇以及丙烯等有机化合物。

此外,异丁烯还被广泛应用于聚合反应和涂料工业等领域。

四、环状二烯烃环状二烯烃是一类含有两个双键的环状化合物。

2020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第二章(烯烃、炔烃)(共63张PPT)

2020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第二章(烯烃、炔烃)(共63张PPT)

2020化学竞赛·有机化学(基础版)·第二章(烯烃、炔烃)
二烯烃: CH2 = CH—CH = CH2 1,3—丁二烯
CH2=CH — CH2
2—烯丙基—1,3—环己二烯
2020化学竞赛·有机化学(基础版)·第二章(烯烃、炔烃)
3)标出烯烃的顺反异构及E/Z式命名 (a)顺反命名法
2020化学竞赛·有机化学(基础版)·第二章(烯烃、炔烃)
一、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征
2020化学竞赛·有机化学(基础版)·第二章(烯烃、炔烃)
乙烯的结构
乙烯分子所有的碳和氢 原子都分布在同一平面
双键上的碳采取 sp2杂化,形 成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三个 sp2 杂化轨道
2020化学竞赛·有机化学(基础版)·第二章(烯烃、炔烃)
乙炔的结构
π
π
π
H
H σ C σ C σH π
H3C CH2示C例H2:
C H
Cl C
Br
(E)-1-氯-1-溴-1-戊烯
H3C CC
H
CH2CH2CH3 CH3
(Z)-3-甲基-2-己烯
H3C C
H
H
CH3
CC
C
CH2CH3
CH3
(Z),(Z)-2,5-=甲基 -2,4-庚二烯
2020化学竞赛·有机化学(基础版)·第二章(烯烃、炔烃)
三、电子效应也称为极性效应:由于分子中电子云 分布不均匀而引起分子化学的变化,称为电子效应。
2020化学竞赛·有机化学(基础版)·第二章(烯烃、炔烃)
(3)键角
类型 键角
正常单键 109°18′
C=C双键 120°
C≡C叁键 180°
(4)键的极性
用偶极矩衡量。键的偶极矩如C—H为0.4D,C—O为 1.5D。分子的偶极矩是分子内各键的偶极矩的矢量和。 如甲烷偶极矩为0,是非极性分子;氯甲烷为1.86D, 是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对其熔点、沸点、溶解度 等都有影响。键的极性对化学反应有决定性的作用。

有机化学—二烯烃

有机化学—二烯烃

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称为多烯烃.多烯烃中最重要的是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的二烯烃,二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2一、二烯烃的的分类根据二烯烃中两个双键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将二烯烃分为3类.1、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接,例如:丙二烯CH2=C=CH2。

2、隔离二烯烃:连个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键隔开,即分子骨架为C=C—(C)n—C=C 的二烯烃称为隔离二烯烃。

3、共轭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即分子骨架为C=C-C=C的二烯烃称为共轭二烯烃。

例如:1,3—丁二烯(CH2=CH-CH=CH2).二、二烯烃的命名二烯烃系统命名法是以含有两个C=C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作为母体二烯烃。

从最靠近C=C的一端开始将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两个C=C的位次标明于母体二烯烃名称之前.取代基的位置随着主链上碳原子的编号位次而定.含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二烯烃,命名时需在“二烯”前面加上“碳”字。

例如:CH2=C(CH3)—CH=CH2命名:CH3CH2CH=CH—CH2—CH=CH(CH2)4CH3命名:三、1,3-丁二烯的性质(1)加成反应:与烯烃相似,1,3-丁二烯能与卤素、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跟Br2按1:1进行的加成反应有1,4-加成反应和1,2—加成反应两种形式. 按1:2进行时则完全加成。

如:︳R(2)聚合反应:R -C H =C H 2—C H 2—C H — n1,3—丁二烯型:“破两头,加中间”,通式: (三)双烯合成共轭二烯烃与某些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化合物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双烯合成,也叫第尔斯—阿尔德(Diels —Alder )反应。

这是共轭二烯烃特有的反应。

它将链状化合物转变成六元环状化合物,因此又叫环合反应。

例如:(条件:20—40MPa ,200摄氏度) 例题: 完成下列反应式: (1) (CH 3)CHCH=CH 2 + Br 2 −−→−4CCl(2) CH 3CH 2C (CH 3)=CH 2 + HCl → (3) CH 3CH=C(CH 3)CH 2CH 3 −−−→−OH Zn O 23/(4) CH 3CH 2CH=CH 2 + H 2O −→−+H(5) CH 2=CH-CH=CH 2 + CH 2=CH-COOH →练习1、下列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烯烃的加成、氧化规律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烯烃的加成、氧化规律

(2)CH2==CH—CH==CH2与足量Br2的完全加成
CH2==CH—CH==CH2+2Br2―→

3.烯烃的加聚反应 (1)二烯烃的加聚反应:nCH2==CH—CH==CH2―催――化―剂→
CH2—CH==CH—CH2 (2)多个烯烃的加聚反应:nCH2==CH2+nCH2==CH—CH3 ―催――化―剂→
1.β-月桂烯的结构如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
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2种
√C.4种
B.3种 D.6种
2.现有两种烯烃:CH2==CH2和
。它们的混合物进行聚合
反应,则聚合反应的产物中含有如下四种物质中的
① CH2—CH2


A.①④
B.③

C.②
√D.①②④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研究发现,当不对称单烯烃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时,通常“氢加到 含氢多的不饱和碳原子的一侧”,即遵循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简称 马氏规则)。
2.二烯烃的加成 二烯烃是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烯烃。 (1)n(CH2==CH—CH==CH2)∶n(Br2)=1∶1的两种加成方式
√C.CH3CH==CHCH==CHCH3
D.CH3CH2CH==CHCH2CH3
2.(2021·银川高二月考)已知某种烯烃经臭氧氧化后,在Zn存在下水解,可得到醛
和酮。如:
(酮)+R″CHO(醛)
现有分子式为C7H14的某烯烃,它与H2加成后生成2,3-二甲基戊烷,它经臭氧氧化 后,在Zn存在下水解得到乙醛和一种酮,据此推知该烯烃的结构简式为
A.
B.
√C.
D.
烯烃的氧化规律

烯烃和二烯烃

烯烃和二烯烃

CnH2n-2(n≧4)
烯烃的结构、同分异构体和命名
(一)、乙烯的结构
1.平面构型
118° 121°
说明:乙烯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在同一
个平面上。它们彼此间的夹角约为120°,双键的键长比 单键的短,键能比单键的两倍小。所以化学性质活泼。
同系物:结构相似:都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链烃;
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如:丙烯,1-丁烯,1-己烯等等
C
3
C H 2
CH3
1
CH2 CH3


4-甲基-3-乙基-2-戊烯
【例题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CH2 CH H3C H2C CH CH2 CH2 CH3 CH3CH2CH
C
CHCH3
CH3 CH3
3-乙基-1-己烯 3,4-二甲基-2-己烯
CH3 H3C H C CH3 C H C H C CH2 CH3
写出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简式
它们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的相似;物理性质一般地 也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递变,与烷烃类似。
(二)、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1、碳链异构
2、双键位置异构
如:写出C4H8 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
H2C CHCH2CH3
H2C C CH3 CH3
H3CHC CHCH3
烯烃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方法:
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 1 ) 1,4-加成反应
H2C

H2C Br

C H

C H

CH2 Br

C H ②
C H ③
CH2
+ Br2

有机化学第二章 链烃——二烯烃

有机化学第二章 链烃——二烯烃
Dienes, Trienes, and Polyenes
湖南中医大学药学院有机药化教研室
一、分类和命名
根据分子中两个双键的相对位置,二烯烃可分为: 根据分子中两个双键的相对位置,二烯烃可分为: 两个双键的相对位置
C C C 累积 二烯 烃
C
CH ( CH2 )n CH
C
n ≥1
孤立二烯烃
C
CH
CH
各种共轭效应的对分子影响的相对强度是: ★ 各种共轭效应的对分子影响的相对强度是:
π ,π - 共轭> p ,π - 共轭> σ,π- 超共轭> σ, p - 超共轭 共轭> 共轭> 超共轭>
四、共轭二烯的化学性质
1.1,2-加成和 . 加成和1,4-加成 加成和 加成
+ 。
CH2=CH-CH=CH2 + HCl CH3-CH-CH=CH2
共轭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的中心原子的电负性与主量子数的大小。 共轭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的中心原子的电负性与主量子数的大小。 取代基中的中心原子的电负性与主量子数的大小
电负性越大, 效应越强 越强。 电负性越大,-C 效应越强。 共轭体系: ★ π-π共轭体系 共轭体系
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 效应增强 增强: 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C 效应增强:
★ 共轭效应的特性
1、几何特性: 几何特性: 共平面性(参与共轭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共平面性(参与共轭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键长的平均化,共轭链越长,平均化程度越大。 键长的平均化,共轭链越长,平均化程度越大。 电子特性:共轭链中π电子云容易离域并正负交替极化。 2、电子特性:共轭链中π电子云容易离域并正负交替极化。 影响分子偶极矩 极化度高
π电子转移用弧形箭头表示 电子转移用弧形箭头表示

有机化学 02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doc

有机化学 02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doc

第2章 习题及答案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烷烃)(1)3-甲基-3-乙基-6-异丙基壬烷 (2)2,2,3,3-四甲基戊烷 (3)2,3-二甲基庚烷 (4)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5)2-甲基-3-乙基己烷 (6)三乙基甲烷(7)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 (8)乙基异丁基叔丁基甲烷 (9)5-甲基螺[3.4]辛烷 (10)1,7,7-三甲基环[2.2.1]庚烷 解:(2)(3)(4)(5)(6)(7)(8)CH 3CH 22CH 22CH 2CH 32CH 3CH 3CH(CH 3)2(1)(9)(10)CH 3CCCH 2CH 33CH 33CH 3CH 3CHCHCH 2CH 2CH 2CH 3CH 33CH 322CH 2CH 3CH 3CH 3CH 2CH 3CH 3CHCHCH 2CH 2CH 32CH 3CH 3CH 3CH 2CH 2CHCH 3C(CH 3)33CH 3CHCH(CH 3)22CH 3CH 3CH 2CHCH 2CH 32CH32.将下列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烷烃)(1)(CH 3CH 22CH 2CH 3)3CH3CH 3(2)CH 3CH 2CH 2CHCH 2CH 2CH 33)3(CH 3)3CCH 2CH(CH 2CH 3)2(3)CH 3CH 2CHCH 2CHCH 2CHCH 33CHCH 2CH 3CH 33(4)(5)(6)332解:(1)3,3,11,11-四甲基-7-(4,4-二甲基己基)十三烷;(2)4-叔丁基庚烷;(3)2,2-二甲基-4-乙基己烷;(4)2,6-二甲基-4-仲丁基辛烷;(5)反-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6)1-甲基螺[2.4]庚烷;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烯烃 炔烃 二烯烃)。

CH 3CH 2CH 2CHCH 2CH 2CH 3CH 2CH 3CHCH 2CH 2C3(1)(2)(3)(4)(5)CHCH 2CH 3CH 3C CCH 2CH 3CH 3(H 3C)3CH 3CC C C H H 3C HCHC 2H 5H(6)C CH(7)(8)(9)(10)(11)(12)CH 2CH 3CH 2CCHH H 3CH 3(CH 3)2CCHCHCH2PhCH CHCHCH 2ClCl解:(1)3-正丙基-1-己烯;(2)5-甲基-1-己炔;(3)1-甲基-5-乙基-1,3-环己烯;(4)(E)-2,2,3,4-四甲基-3-己烯;(5)(2E, 4E)-2,4-庚二烯;(6)环丙基乙炔;(7)1-乙基-2-炔丙基环己烯;(8)(E, E)-2,4-己二烯;(9)2-甲基-2,4-己二烯;(10)1-苯基-1,3-丁二烯;(11)苯乙烯;(12)2,3-二氯环[2.2.1]庚-2-烯。

烃6 —— 烯烃和二烯烃:烯烃的性质(2)

烃6  —— 烯烃和二烯烃:烯烃的性质(2)

11
CH CH 2 +2MnO 2 OH OH
+2KOH
2)酸性条件
H3C CH2 CH CH2
KMnO4 H2SO4
H3C CH2 C O + O C OH 丙酸 OH OH CO2 + H2O
H3C CH2 C CH CH3 CH3
KMnO4
H2SO4
H3C CH2 C O + O C CH3
丁酮
Ag
O R CH CH2 + R' C O O H 过氧酸 R CH O
O CH2 + R' C OH
羧酸
环氧化物
4、α-氢原子的反应
•取代
H3C CH CH2
+
Cl2
400~500℃
CH2 CH CH2 Cl
•氧化
H2C CHCH3 + O2
CuO/Al2O3 350~400℃
H2C CHCHO
模块一

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 氧化反应
官能团
H H C H C H C H H
α- 碳原子 α- 氢原子
α -氢原子的反应
3、氧化反应
•高锰酸钾氧化
• •
碱性条件 酸性条件
•催化氧化
(1)高锰酸钾氧化
1)碱性条件
3 RCH CH 2
+ 2 KMnO 4 +4 H2O
碱性 或中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 3 R
CH3
OH
乙酸
高锰酸钾氧化总结
R
C
H R
C
R H
C
H
紫红色的高锰 RCOOH 酸钾溶液在反 应中迅速褐色, 可用来鉴定不 R 饱和烃。不同 C O 结构的烯烃生 R 成不同的氧化 CO2+ H2O 产物,可用于 烯烃结构测定

有机化学第二章 链烃——二烯烃

有机化学第二章 链烃——二烯烃
CH2 CH CH2 CH2 CH CH2
CH2 CH
CH2 CH
CH2
CH2
CH2 CH
CH2 CH
CH2
CH2
CH2 CH CH2
离域结构 + + CH2 CH CH2 . .
CH2 CH CH2

练习:CH2=CH-CH=CH-CH2+ 有几种定域结构?试写出它的所 有定域结构式和离域结构式。奇原子C+共轭体系的定域 式有何特征?
反应物
低温(-80—40℃) 较 短 非极性(如正已烷) 非极性(Br2)
PhCH=CH-CH=CH2
高温(40—60℃) 较 长 极性(如氯仿) 极性(HBr)
CH2=C(CH3)CH=CH2
★ 思考题
分析下列共轭二烯的亲电加成可能生成几种产物?实验主要只得到以下 产物,写出机理解释实验结果
C C C S < C C C O
④相同的元素,带正电荷的原子,-C效应较强。
C C C N+R2 > C C C NR
(2)+C效应的相对强度
① 同周期不同原子,原子序数越大,电负性愈大,+C效应愈弱
C C NR2 > C C OH > C C F
② 同族不同原子,原子序数越大,+C效应愈弱。
C C F
氢化热/kJmol-1 2H2 2H2 254 226
由此可见,共轭二烯氢化热低于孤立二烯,内能较低,稳定性较大 共轭能:孤立二烯烃和相应共轭二烯烃的氢化热之差值称为共轭烯
烃的共轭能
△E共轭 = △H1,4 - △H1,3 =254-226=28 kJ/mol
共轭二烯烃的定域和离域结构式
实验事实表明:在有可能形成孤立二烯烃和共轭二烯烃两种可能 的反应中时,总是优先生成共轭二烯

二烯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烯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相当于两个独立的单烯烃,其性质也与单烯烃相似。
➢ 共轭二烯烃:只有共轭二烯烃分子中的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连接起来,由
于结构比较特殊,具有不同于其它二烯烃的特殊性质。因此,我们重点研究共轭 二烯烃。
1

2
3

03 二烯烃的命名
一、二烯烃的命名 二烯烃的系统命名法步骤和规则如下:
➢1、选取主链作为母体


单烯烃中C = C双键的键长:0.133nm
烷烃中C—C单键的键长:0.154nm
01 二烯烃的结构
Cσ
C-Cσ
C-Hσ
C-Hσ C-Hσ
SP2杂化
SP2杂化
SP2杂化
SP2杂化
01 二烯烃的结构 1,3-二丁烯分子中的共轭π键
01 二烯烃的结构 1,3-二丁烯分子中的共轭π键
C = CH2
CH2CH3 ② ×
戊二烯
➢ 从靠近双键一端给主链碳原子编号,用以标明两个双键和取代基的位次。
03 二烯烃的命名
一、二烯烃的命名 二烯烃的系统命名法步骤和规则如下:
➢1、选取主链作为母体 ➢2、结主链碳原子编号 ➢3、写出二烯烃的名称
5
4
CH2 = CH
3
CH2
①√
21
C = CH2
CH2 = CH
CH2
①√
C = CH2
CH2CH3 ② ×
戊二烯
➢ 应该选取含有两个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根据碳原子的数目命名为“某 二烯”。
03 二烯烃的命名
一、二烯烃的命名 二烯烃的系统命名法步骤和规则如下:
➢1、选取主链作为母体 ➢2、结主链碳原子编号
5
4
CH2 = CH

有机化学第二章二烯烃和萜类化合物读书笔记

有机化学第二章二烯烃和萜类化合物读书笔记

第二节链烃第四节二烯烃1、二烯烃通式C n H2n-2二烯烃是含有两个“C=C”的不饱和烃,和炔烃是同分异构体。

2、二烯烃的分类根据分子中两个双键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1)累积二烯烃。

分子中两个双键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孤立二烯烃。

分子中两个双键被一个以上的单键所隔开。

(3)共轭二烯烃。

分子中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所隔开。

累积二烯烃数目很少。

孤立二烯烃与一般烯烃性质相似。

共轭二烯烃最为重要,具有某些不同于普通烯烃的性质。

例如分子较稳定;能发生1,4-加成;比普通烯烃容易聚合。

共轭二烯烃在合成橡胶上十分重要。

3、炔烃的物理性质炔烃的熔点、沸点,密度均比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烯烃高一些。

不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因为乙炔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炔又常被用来做焊接时的原料。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不稳定、非常活跃。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溶解性:微溶于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4、炔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炔烃可以和卤素、氢、卤化氢、水发生加成反应。

(2)氧化:炔烃也能被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氧化,但较烯烃难。

当炔烃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0并带有大量的浓烟。

(3)聚合:炔烃能发生聚合反应,但不能像烯烃那样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4)金属炔烃物:与三键直接相连的氢原子性质活泼,很容易被金属取代生成金属炔烃物。

5、炔烃的应用乙炔过去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由于乙炔的生产成本相当高,以乙炔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路线逐渐被以其他化合物(特别是乙烯、丙烯)为原料的路线所取代。

纯的乙炔是带有乙醚气味的气体,具有麻醉作用,燃烧时火焰明亮,可用以照明。

工业乙炔不好闻气味是由于含有硫化氢、磷化氢、以及有机磷、硫化合物等杂质引起的。

《有机化学》章节目录

《有机化学》章节目录

《有机化学》章节目录绪论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2.1有机化合物组成单元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2.2 有机化合物结构上的特点-----同分异构现象2.3 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特点-----易燃难溶反应慢3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4.1分子的结构4.2 分子间作用力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5.1 碳架分类5.1.1开链化合物5.1.2碳环化合物5.2官能团分类6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6.1酸碱的电离理论6.2酸碱质子理论6.3酸碱电子理论7 现代有机合成手段7.1有机热反应7.2有机光反应7.3有机电合成7.4有机声化学7.5有机微波化学反应8现代光谱技术8.1 红外光谱8.2 紫外光谱8.3 核磁共振谱8.4 质谱阅读材料-文献与有机化学学习参考第一章烷烃和环烷烃1.1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1.1.1 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1.1.2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造异构1.1.3 分子式、构造式和构造简式1.2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1.2.1伯、仲、叔、季碳原子与伯、仲、叔氢原子1.2.2 烷基的概念1.2.3 烷烃的命名1.2.4 环烷烃的命名1.3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1.3.1 烷烃的结构1.3.2 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1. 4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1.4.1 乙烷的构象1.4.2 丁烷的构象1.4.3 环己烷的构象1.4.4 取代环己烷的构象1.5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1.5.1 沸点1.5.2 熔点1.5.3相对密度1.5.4溶解度1.5.5折射率1.6烷烃和环烷经的化学性质1.6.1自由基取代反应1.6.2氧化反应1.6.3异构化反应1.6.4裂化反应1.6.5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1.7 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1.7.1烷烃和环烷烃的来源——石油和天然气1.7.2烷烃和环烷烃的制法第二章烯烃和二烯烃2.1 烯烃的分类异构和命名2.1.1 烯烃的分类2.1.2 烯烃的结构2.1.3 烯烃的命名(2.2 烯烃的物理性质2.3烯烃的来源和制法2.3.1烯烃的来源2.3.2 烯烃的制法2.4 烯烃的反应2.4.1烯烃的催化加氢2.4.2 烯烃的亲电加成2.4.3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2.4.4烯烃的氧化反应2.4.5 烯烃的硼氢化反应2.4.6 烯烃α-氢取代反应2.4.7烯烃的聚合反应2.5 共轭二烯烃2.5.1共轭二烯烃的结构2.5.2共轭二烯烃的共轭现象2.5.3共轭二烯烃的反应2.5.4共轭体系与共轭二烯烃加成反应历程2.6 异戊二烯和橡胶阅读材料:烯烃的复分解反应第三章炔烃3.1 炔烃的结构3.2 炔烃的异构和命名3.3 炔烃的物理性质3.4 炔烃的化学性质3.4.1 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弱酸性) 3.4.2 加成反应3.4.3 氧化反应3.4.4 聚合反应3.5 重要的炔烃-乙炔阅读材料:导电聚合物——聚乙炔第四章芳烃及非苯芳烃4.1 苯的结构4.1.1 苯的凯库勒式4.1.2苯分子结构的近代概念4.1.3苯的结构的表示方法4.2苯的异构现象和命名4.2.1 苯的异构现象4.2.2 命名4.3 芳烃的来源和制法4.4芳烃的物理性质4.5芳烃的化学性质4.5.1 亲电取代反应4.5.2 苯的加成和氧化反应4.5.3芳烃侧链反应4.6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规律4.6.1 定位效应4.6.2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4.6.3苯的二元取代产物的定位规律4.6.4 定位规律在合成中的应用4.7 多环芳烃4.8非苯芳烃4.9 重要的化合物阅读材料: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第五章立体化学5.1 手性和对映体5.2 分子的对称因素5.3 旋光性和比旋光度5.3.1 旋光性5.3.2 旋光仪与比旋光度5.4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5.4.1 手性碳原子5.4.2 外消旋体5.5 构型的表示方法、构型的确定和构型的标记5.5.1 构型的表示方法5.5.2 构型的标记5.6 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5.7 含假不对称碳原子的分子5.8 外消旋体的拆分5.9 不对称合成(手性合成)5.10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阅读材料:诺贝尔化学奖与手性化合物第六章卤代烃6.1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6.2 卤代烃的制法6.3卤代烃的物理性质6.4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6.4.1亲核取代反应6.4.2消除反应6.4.3与金属作用6.4.4 还原反应6.5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6.5.1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6.5.2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6.5.3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6.6卤代烃的消除反应机理6.7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6.8重要的卤代烃阅读材料:饮水中卤代烃第七章醇和醚7.1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7.1.1醇的结构7.1.2醇的分类和命名7.2 醇的来源与制备7.2.1醇的工业来源与制备7.3醇的物理性质7.4醇的化学性质7.4.1 羟基中氢的反应7.4.2 醇的氧化与脱氢反应7.4.3醇羟基的亲核取代反应7.4.4 醇的脱水反应7.4.5成酯反应7.4.6多元醇的特殊性质7.5 重要的醇7.6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7.6.1醚的结构、分类7.6.2 醚的命名7.7醚的来源与制备7.7.1由醇脱水7.7.2威廉姆逊(Williamson)合成法7.7.3乙烯基醚的制取7.8醚的物理性质7.9醚的化学性质7.9.1形成8.1.2酚的命名8.2酚的来源与制备8.2.1酚的天然来源8.2.2人工合成法8.2.3 卤代芳烃水解法8.2.4 重氮盐水解法8.3酚的物理性质8. 4酚的化学性质8.4.1酚羟基的反应8.4.2、与三氯化铁的反应8.4.3、芳环上的反应8.4.4、氧化反应8.4.5、还原反应8.4.6、酚的其它反应8. 5重要的酚8.6醌的结构和命名8.7醌的来源与制备8.8醌的化学性质9.8.1加成反应8.8.2.还原反应8.9重要的醌阅读材料:超分子化学第三代主体----杯芳烃第九章醛、酮9.1 醛和酮的结构9.2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9.2.1 醛酮的分类9.2.2 醛酮的命名9.3.醛酮的制备方法9.3.1由烯烃和炔烃制备9.3.2 由同碳二卤代物水解制备9.3.3 由醇氧化或脱氢反应制备9.3.4 由芳烃制备9.3.5 由酰氯制备9.3.6 由腈制备9.4醛酮的物理性质9.5化学性质9.5.1 亲核加成反应9.5.2 羰基α-H的反应9.5.3 醛酮的氧化和还原9.6重要的醛、酮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10.1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0.1.1 羧酸的结构10.1.2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10.2 羧酸的制法10.2.1 氧化法10.2.2 水解法10.2.3 Grignard试剂与CO2作用10.3 羧酸的物理性质10.4 羧酸的化学性质10.4.1羧酸的酸性和电子效应10.4.2 羰基的还原反应10.4.3 脱羧反应10.4.4羧酸衍生物的生成10.4.5 a-氢原子的反应10.5 取代酸10.5.1 卤代酸10.5.2 羟基酸10.6 重要的羧酸10.7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10.8 羧酸衍生物的制法10.8.1 酰氯的制法10.8.2 酸酐的制法10.8.3 羧酸酯的制法10.8.4 酰胺的制法10.8.5 腈的制法10.9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10.10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10.10.1 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加成-消除)反应10.10.2 水解10.10.3 醇解10.10.4 氨解10.10.5 酸解10.10.6 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10.10.7 还原10.10.8 氧化10.10.9霍夫曼(Hofmann)降解10.11 重要的羧酸衍生物10.12 油脂和蜡(Oil and Wax)10.12.1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0.12.2 油脂的性质10.12.3 蜡10.13碳酸衍生物10.13.1 碳酰氯10.13.2 碳酰胺10.13.3胍10.14 腈及其衍生物10.14.1腈10.14.2 异腈10.14.3 异氰酸酯阅读材料:共轭二油酸第十一章b-二羰基化合物11.1 烯醇式和酮式的互变异构11.1.1 酸和碱对烯醇式和酮式的互变异构的影响11.1.2 化合物结构对烯醇式和酮式的互变异构的影响11.1.3 b-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11.2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应用11.2.1 克莱森(酯)缩合反应(Claisen condensation) 11.2.2 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11.3 丙二酸酯的合成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1.4碳负离子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11.4.1麦克尔反应(Michael reaction)11.4.2瑞佛马斯基反应11.4.3克脑文盖尔反应11.4.4达尔森反应11.4.5普尔金反应阅读材料:β-二羰基化合物的应用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12.1 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12. 2硝基化合物的制备12.3 物理性质12.4 化学性质12.4.1 酸性12.4.2 缩合反应12.4.3 还原反应12.4.4 硝基对苯环邻、对位基团的影响12.5 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2.5.1的结构12.5.2 胺的分类和命名12.6 胺的制法12.6.1 氨或胺的烃基化12.6.2 硝基化合物的部分还原12.6.3 腈和酰胺的还原12.6.4 霍夫曼(Hofmann)降解反应12.6.5 盖布瑞尔(Gabriel)合成法12.6.6 醛或酮的氨化还原12.7 胺的物理性质12.8 胺的化学性质12.8.1 胺的碱性12.8.2烷基化反应12.8.3 酰基化反应12.8.4 磺酰化反应12.8.5 与亚硝酸反应12.8.6 氧化反应12.8.7 芳胺芳环上的反应12.9 季铵盐与季铵碱12.9.1 季铵盐12.9.2 季铵碱12.10 重氮盐的制备及其结构12.11 重氮盐的反应及其应用12.11.1 放氮反应12.11.2 留氮反应12.12 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12.13 重氮甲烷12.14 叠氮化合物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13.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3.2 五元杂环化合物13.2.1 含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体系13.2.2 含有两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体系13.2.3 五元稠杂环体系13.3 六元杂环化合物13.3.1 含有一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体系13.3.2 含有两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体系13.3.3六元稠杂环体系阅读材料:生物碱第十四章天然化合物----糖,氨基酸,萜及甾族化合物14.1 糖14.1.1 单糖14.1.2 双糖14.1.3多糖14.2 氨基酸14.2.1氨基酸的结构、命名和分类14.2.2 氨基酸的制法14.2.3氨基酸的性质14.3 萜类14.3.1萜的涵义和异戊二烯规律14.3.2 萜的分类和命名14.4 甾族化合物14.4.1甾的基本结构和命名14.4.2甾族化合物的结构14.4.3甾族的种类阅读材料:米勒人工合成氨基酸。

02烯烃

02烯烃
CH3 CH CH CH3 H2
Pt
CH3 CH2 CH2 CH3
2、氧化反应(oxidation)
(1)烯烃被KMnO4或OsO4氧化 在缓和条件下,烯烃被氧化时只断裂键,但在较强烈 的条件下, 键也会断裂。
OH R CH CH2 KMnO 4 碱性或中性 R CH OH CH2
KMnO4被还原为MnO2 二元醇易被进一步氧化,常用OsO4代替KMnO4,生成顺式产 物。但OsO4昂贵和有毒,常用催化剂量的OsO4和H2O2代替。
CH3 CH3 CH2 CH CH CH CH3
2-甲基-3-己烯 2-甲基-4-乙基-2-己烯
CH3 CH3 C
CH2 CH3 CH CH CH2 CH3
(2)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①顺反命名法:只有构成双键的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不同的原子 (团)时才有顺反异构。若双键二个碳原子上连有相同的基团并 在同侧,则其为顺式,反之则为反式。
乙烯分子中的 键
可以看出:乙烯的双键是由一个键和一个键形成的。
乙烯分子中的 键
碳碳双键的键长和键能
乙烯 C-C 键能(kJ/mol) C-C 键长(pm) 636 134
乙烷 368 154
二、烯烃的同分异构与命名 1、同分异构现象
(1)构造异构(Structure isomer) 由碳链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称为结构异构(构造异构),烯 的结构异构主要是碳架异构和位置异构。
CH3-CH=CH2 丙烯 ,
烯烃去掉一个氢原子的一价基为某烯基 CH2=CH- 乙烯基 CH3CH=CH-丙烯基(1-丙烯基) CH2=CHCH2-烯丙基(2-丙烯基)
②系统命名法:
i选择包括双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烯; ii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命名时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双键的 位置。 iii先指出取代基的位置,再用双键碳原子中编号小的数字指出双 键的位置。

第二章不饱和烃

第二章不饱和烃

RC H H 2C 3
烯烃的催化加氢反应是定量进行的,因此 可以通过测量氢气体积的方法,来确定烯烃中 双键的数目。
注: 烯烃催化加氢为游离基型加成机理.
(2)加卤素`卤化氢`硫酸`水 _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容易给出电子,因而易受到带正电荷或 带部分正电荷的缺电子试剂(称为亲电试剂)的 进攻而发生加成反应,称为亲电加成反应
三、单烯烃的物理性质(自学)
四、单烯烃的化学性质
单烯烃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R-CH-CH CH-R' H
烯烃的加成反应 烯烃的氧化反应 α - H 的卤代反应
1、加成反应
(1)加氢 烯烃在铂、钯或镍等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 可以与氢加成而生成相应的烷烃。
RC H C H 2
+
H 2
N i
200 300 C
② 与卤化氢加成
C H H C + 2= 2
H XC H C H X 3 2
卤化氢反应活性顺序为:HI>HBr>HCl 反应历程 烯烃与卤化氢的加成也是亲电加成。
C=C +H X
+ X

C C + H C C H X
+ X
C C + H

不对称的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可能得到两 种不同的产物。
C H HC H X 3 C 2+ H C H HC H 3C 3 X 主 要
+ + + δ δ δ δ δ δ δ
C H C H C H 3 C l 2 2 3 2 1
诱导效应的特点
(1)诱导效应是一种静电诱导作用,其影响
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或消失。诱导效应在沿σ 链传递时,一般认为每经过一个原子,即降低为原 来的三分之一,经过三个原子以后,影响就极弱了, 超过五个原子后便没有了。

二烯烃的性质、烯烃的命名与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二烯烃的性质、烯烃的命名与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现有两种烯烃:CH2==CH2和
。它们的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
则聚合反应的产物中含有如下四种物质中的
① CH2—CH2



A.①④
B.③
C.②
√D.①②④
目标二 烯烃的命名
1.命名方法 烯烃的命名与烷烃的命名相似,即遵循“最长、最多、最近、最简、最小” 原则。但不同点是主链必须含有碳碳双键,编号时起点必须离碳碳双键最近, 写名称时必须标明官能团的位置。
B.CH2==CHCH2CH3
√D.CH3CH==CHCl
产生顺反异构体的条件 a.具有碳碳双键; b.组成双键的每个碳原子必须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2.含有一个双键的烯烃,加氢后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此烯烃可能的结构有(不考虑
立体异构)
√A.4种
B.6种
C.8种
D.10种
自我测试
1234
1.β-月桂烯的结构如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
第二节 烯烃 炔烃
第2课时
二烯烃的性质、烯烃的命名 与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学习目标] 1.掌握二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2.了解烯烃的系统命名,并能根据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烯烃进行命名。 3.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重点难点] 烯烃的系统命名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目标一 二烯烃
1.二烯烃的结构 (1)概念: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烯烃 (2)链状二烯烃的通式: CnH2n-2(n≥3) (3)常见的二烯烃
异戊二烯 (2-甲基-1,3-丁二烯)
聚异戊二烯 (天然橡胶)
导练
1.2-甲基-1,3-丁二烯和等物质的量的溴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产物中二溴代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及命名++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及命名++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烃》
第二节 烯 烃、炔 烃
第一课时 烯 烃的结构、性质及命名
学习目标: 1.结合代表物,认识烯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了解烯烃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3.了解烯烃的结构特征和顺反异构
自然界里存在许多烯烃,如番茄中的番茄红 素、鲨鱼油中的角鲨烯都是烯烃。
乙烯是常见的烯烃
因烯烃中C%(85.7%)较大,燃烧时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C。H4
C2H4
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 。
可利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乙烯与甲烷等饱和气态烷烃 但不可用于除去CH4中的C2H4
拓展1: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产物规律
烯烃中双键被
CH2=
RCH=
氧化的部分 (双键C上2个H) (双键C上1个H)
-6.3 30 63.3 93.6
相对密度 0.566 0.5193 0.5951 0.6405 0.6731 0.6970
2、烯烃的性质
(1)烯烃的物理性质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颜色:__无__色____ 所有的烃都难溶与水且密度比水小! 溶解性:均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两个双键连在同一个碳上
共轭二烯烃 C=C-C=C-C 稳 定
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
孤立二烯烃 C=C-C-C=C 性质同单烯烃
两个双键被两个或 两个以上单键隔开
c) 1,3-丁二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请类比乙烯/丙烯加成反应书写下列物质的加成反应方程式
➢ CH2=CH-CH=CH2与足量溴水的加成反应
物理性质
密度:随C数目的增加而增大;但相对密度都小于1 熔沸点:一般随碳数增加而升高;同碳数时,支链越
多熔沸点越低 (主要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

二烯烃分子通式

二烯烃分子通式

二烯烃分子通式二烯烃是一类具有两个双键的烃类化合物,分子通式为CnH2n-2。

它们是碳骨架中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二烯烃分子的碳骨架中存在两个非常活泼的双键,使得它们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这种活性使得二烯烃在化学合成和有机合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烯烃可以进行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环化反应等多种反应,产生各种有机化合物。

在有机合成中,二烯烃可以通过加成反应与其他化合物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

例如,二烯烃可以与氢气反应,发生加氢反应,生成烷烃。

此外,二烯烃还可以与卤素反应,发生加卤反应,生成卤代烃。

这些反应为有机合成提供了丰富的化合物来源,为制备药物、农药、染料等有机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除了加成反应,二烯烃还可以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是将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单体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例如,二烯烃可以与其他单体如乙烯、丙烯等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二烯烃。

这些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烯烃还可以发生环化反应,形成环状化合物。

环化反应是将一条链状的分子转变为环状的分子的过程。

二烯烃可以通过自身的双键之间的反应,发生环化反应,生成环状的化合物。

这些环状化合物在天然产物合成、有机合成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的来说,二烯烃是一类具有两个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们在化学合成和有机合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和环化反应等多种反应形式,产生各种有机化合物。

二烯烃的独特结构和性质使得它们在材料科学、医药领域和化学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二烯烃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7
2、σ键与 π键的特点比较
σ键:
可单独存在,存在于任何 共价键中; 成键轨道沿键轴重叠,重 叠程度大; 键能大,较稳定;电子云 受核约束大,不易被极 化;成键的两个原子可沿 键轴自由旋转。
π键:
只与σ键同时存在; 成键p轨道平行重叠, 重叠程度小; 键能较小,不稳定; 电子云受核约束小, 易被极化;成键原子 不可沿键轴自由旋转。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31
(四)加次卤酸: 氯加在含氢多的碳原子上,合成卤代醇的方法。
H 2C
CH2
+
H O
Cl
H 2C Cl
CH2 OH
H 3C
CH
CH2
+
H O
Cl
CH OH CH2 Cl
32
H 3C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三、自由基电加成反应 (free radical additon)
H2C CH2 + H2O
H3PO4 300℃ , 7MPa
CH3 CH2OH
(CH3)2C CH2 + H2O
(CH3)2C CH2 + H
+
H+ 25℃
+
(CH3)3 C OH
H2O (CH3)3C OH2 (CH3)3C OH +H+
+
(CH3)2C
CH3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H C X
δ+ δ
C C X
18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烯烃与HX加成有重排产物:
H (CH3)2CHCH CH2+HCl (CH3)2 C + CH CH3 Cl H (CH3)2C CH Cl CH3
重排 氢转移 + Cl (CH3)2C CH CH (CH3)2C 3 H Cl H CH CH3
• HCl和HI没有过氧化物效应。
• HBr在没有过氧化物存在时仍是按马氏规则 加成。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35
四、氧化反应 (oxidation)
高锰酸钾氧化 臭氧化反应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36
(一) 高锰酸钾氧化
与冷的碱性或中性高锰酸钾的稀溶液反应生 成邻二醇
• 甲基越多,正电荷分散的可能性越大,碳正 离子越稳定。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24
碳正离子的重排
(CH3)2CHCH CH2
HCl
+ (CH3)2C CH CH3
重排
H
(CH3)2CHCHCH3 Cl
+ (CH3)2C CH2 CH3 (CH3)2C CH2 CH3 Cl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37
与热的高锰酸钾浓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C=C断裂,生成酮、酸或酮和酸的混合物。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38
R1 CH CHR2
KMnO4 H3O+
R1 COOH + R2 COOH
KMnO4 RCH CH2 + H3O R1 KMnO4 RCH C R2 H3O+
C
+
CH3
(C)
3oC+ (B)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23
σ-p超共轭效应对碳正离子中间体稳定性的影响
• 当带正电荷碳原子的 p 轨 道轴和α -C –H 键的σ轨 道轴在同一平面时,这两 个轨道可发生部分重叠, 使部分正电荷分散到甲基 上,起稳定碳正离子的作 用。
H H H + C C H H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6
(3)双键的键能不是单键的两倍,破坏一个单键(σ键)需 345.8kJ ∙ mol-1; 破 坏 双 键 中 的 另 一 个 键 的 能 量 是264.6 kJ∙mol-1,该键键能小,易断裂(π键)。 C=C由σ+ π组成 (4)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不能象 σ键那样自由旋转,碳碳双 键上所连接的原子和基团具有固定的空间排列 —— 不可旋转 性。
第二章:烯烃
主要内容:
第一节:烯烃的分类、异构与命名 第四节: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五节:共轭二烯烃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1
第一节:烯烃的分类、异构与命名
一、结构:
官能团:C = C
sp
通式:CnH2n
2
B A
C C
B A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2
烯烃的结构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5
1、乙烯的结构特点:
H
0.110nm
C
0.134nm
H C
116.7°
H
121.6°
H
(1)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同处于一个平面,每个碳原子上的两个 C-H 键和一个 C-C 键互成 120 ,构成三角形状 —— 分子的平面 性; (2)其双键是由两个碳的sp2杂化轨道重叠形成的Csp2-Csp2 σ键和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侧面重叠形成的π键构成——双键的 不等性;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氢迁移
25
碳正离子的重排
CH 3 CH 3 C CH CH 3 CH 2 ¡> H
+
CH 3 CH 3 C CH Cl CH 3 Cl CH 3 C CH 3 CH CH 2 H CH 2 H CH 3
重排 CH 3
CH 3
C Cl C
CH CH 2 H
C C H X
X=Cl, Br
卤化氢的反应活性: HI > HBr > HCl > HF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17
1、反应机理 • 第一步 生成正碳离子
X C C +H X
δ
H
δ+
C
C
δ+
H C C
+
• 第二步 卤素负离子进攻正碳离子,生成卤代烷
H C
2014-3-11
C
+
H +X C
CH2 CHCH3 + HCl
2014-3-11
CH3 CHCH3 Cl

CH3CH2 CH2Cl 次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21
马氏规则的实质是:在加成反应的第一步, 优先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
a CH3 CH CH2 +H Br a b + 快 CH CH CH CH3 3 CH CH3 3 Br
RCOOH + CO2 + H2O
RCOOH + R1 CO R2
现象:KMnO4紫色消失,可鉴别双键的存在。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39
(二) 臭氧化反应 (ozonization)
含6-8%臭氧的氧气和烯烃作用,生成臭氧 化合物的反应称为臭氧化反应。
C C + O3 O C C O O

较稳定,易形成
b + 快 CH3 CH2CH2 CH3 CH2CH2Br
1° 较不稳定,不易形成 加成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取决于碳正离子的 2014-3-11 22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稳定性。
CH3 CH3 C=CH2 (A) HBr CH3 CH3
o
CH3 CH2 CH3
+
CH 1C
+
• • • • • 催化加氢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 自由基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硼氢化反应 α-氢的取代反应 • 聚合反应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12
一、催化加氢反应
C C + H2
催化剂
C C H H
放热
将烯烃和氢吸附在金属表面,使π键 和H-H键松弛,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2014-3-11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8
二、烯烃的命名与同分异构 1、系统命名法: (1)选主链。按主链C原子数称 “ 某烯 ” ;多 于10个碳的烯烃用中文数字加“碳烯”。 (2)编号。C=C双键具最低位次,取代基具 较低位次。 ( 3 )命名。取代基位次 -取代基数目 - 取代基 名称-双键位次-某烯烃。
CH 3 Cl CH 3 CH 3
2014-3-11
CH CH 2 H
(主)
26
CH 3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二) 加硫酸
C + H OSO2OH C H C H2O C H C OH
C
OSO2OH
工业制备醇的方法 间接水合法 (indirect hydration)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27
氢带着一对电子转移到相邻带正电荷的碳原子 上,形成较稳定的叔碳正离子,它再与氯负离子结 合产生重排产物。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19
2、区域选择性和反应活性
C C
+ HX
C C H X
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有两种取向:
CH2 CHCH3 + HCl
CH2 CHCH2 CH3 + HBr
2p 2s 2s 2p sp2 orbitals 2p orbital
H
H
H
2014-3-11 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多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