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讲义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讲义细目一:概述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意义:辨别疾病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
细目一:八纲一、表里: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表——皮肤、肌腠、经络。
里——气血、脏腑、骨髓。
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表证---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里证---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
二、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与热证鉴别三、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四、阴阳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阴阳是辨别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
阴证:里证、寒证、虚证。
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细目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转化、证候真假四个方面1.证候相兼:临床常见的八纲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2.证候错杂指疾病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3.证候转化指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病位、病性,或邪正盛衰的状态发生变化,由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种证候。
证候的转化包括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4.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的真象。
证候真假的内容主要包括寒热真假与虚实真假。
(1)寒热真假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寒、热本质相反的“假象”症状或体征,即所谓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纲辨证中医诊断学基础总结(精华)五味古法中医2019-01-07主要内容:四诊:望、闻、问、切诊;⼋纲:阴阳、表⾥、寒热、虚实辨证:⼋纲辨证、病因辨证、⽓⾎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营⾎辨证、三焦辨证诊断:常见疾病诊断及证侯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纲辨证(⼀)表证、⾥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表⾥辨证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趋向的⼀种辨证⽅法。
⼀般地说,病在⽪⽑、肌腠,部位浅在者属表证,病在脏腑、⾎脉、⾻髓,部位深在者属⾥证。
(⼆)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三)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四)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真题串讲篇【字体颜⾊说明】1.真题:红⾊→答案;2.⽅剂:☆→⼤纲要求⼀级⽅,☆→⼤纲要求⼆级⽅;3.⽅剂:⽅歌中绿⾊字体为君药;4.阴阳表⾥关系:蓝⾊→主阳、主表、主轻证;绿⾊→主阴、主⾥、主重证。
5.其他:红⾊→重点关注;相关联系同⾊。
2011-135.下列证候中,可出现弦细脉的有( )【A】肝肾阴虚证【B】肝郁⾎虚证【C】肝郁⽓滞证【D】肝郁脾虚证【考点】弦细脉肝肾阴虚;⾎虚肝郁;肝郁脾虚。
[2008.92、2011.135、2012.135]【A选项交叉考点】【交叉→中诊】1.肝肾阴虚证【概念】: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眩,⽿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胁肋胀痛,⼝燥咽⼲,五⼼烦热,颧红盗汗,男⼦遗精,⼥⼦经少,⾆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病因→久病失调,或情志内伤,或房事太过,或温病后期,肝肾阴亏。
①头晕⽬眩→肝肾亏虚,⽔不涵⽊,肝阳上亢。
②⽿鸣健忘,腰膝酸软→肾阴不⾜,上不能滋养头⾯,下不能充养腰膝。
③胁肋胀痛→阴虚肝脉失养。
④失眠多梦→阴虚则热,虚热上扰,⼼神不安。
⑤⼝燥咽⼲→阴虚津不上承;五⼼烦热→虚热内炽;颧红盗汗→虚热上扰,内迫营阴;男⼦遗精→虚⽕扰动精室;⼥⼦经少→肝肾阴亏,冲任失充。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诊断学 第八单元 八纲辨证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重点:复习要点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阴虚证、阳虚证、亡阳证、亡阴证)八纲证候间的关系(相兼、错杂、转化、真假)概述重点:八纲的包含的内容。
表里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寒热阴阳(重点:阴虚证与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阳虚证: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白光)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
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表现。
——阴证阴虚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等。
——阳证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相兼——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证候错杂——表里同时受病,而表现出寒、热、虚、实性质相反。
如: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表实里虚证、上热下寒证。
证候转化1.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证出表2.寒热转化:寒证化热、热证转寒3.虚实转化:实证转虚、虚证转实证候真假——多出现在疾病的危重阶段“真”——与疾病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假”——不符合常规认识的假象寒热真假鉴别要点真——内部、中心(胸腹冷热最关键,胸腹灼热为热证,胸腹部冷而不灼热为寒证)假——四肢末端、外部真热假寒(阳盛格阴)——胸腹灼热,口渴,便黄,舌红苔黄,脉有力;四肢厥冷,面色紫暗,脉沉迟。
真寒假热(阴盛格阳)——自觉发热,触胸腹无灼热;面红如妆,非满面通红;口渴但不欲饮;便秘但质不燥。
患者恶寒重,发热不重,鼻塞,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其临床意义是A.里寒证B.表热证C.表寒证D.表里俱寒证E.半表半里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患者恶寒重,发热不重,鼻塞,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为表寒证。
患者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其临床意义是A.上热下寒B.真热假寒C.表热里寒D.表实里虚E.真寒假热『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患者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为表热里寒。
第五章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 (2)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
5、常见证型:
(1)表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表热证 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概述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 皮毛、肌腠、经络 里— 脏腑、气血、骨髓
表里具有相对性
(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浅深和病势趋向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内外浅深 表证— 病位较浅 里证— 病位较深
2、辨别病势的进退
病邪由表入里—— 病渐深重,为病进 病邪由里出表—— 病渐减轻,为病退
(四)寒证与热证的真假辨别
含义:疾病在严重阶段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 寒热真假
疾病发展 寒极 有时会出现一些与病的本质 寒极似热—真寒假热
热极 相反假象(症状,体征)
热极似寒—真热假寒
1、真热假寒证——里实热重证 含义:指内有真热,外见假寒的证候——阳盛格阴证 病因病机: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所致
二、证的错杂 含义:性质相反的两纲证候同时存在。
类型: (一)表里同病 (二)寒热错杂 (三)虚实夹杂
三、证的转化
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一纲的证候向相反的另一纲转化,原来的证候 随之消失。
(一)表里出入
1、表邪入里:指先有表证,而后出现里证,同时表证随之消失。
邪盛或正虚
表证
病邪入里→里证
失治、误治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四)虚证与实证的真假辨别 1、真实假虚证:指本质为实证,反见某些虚羸的症状。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第七章八纲辨证
其特点是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咽痛,舌质正常或尖边稍红,苔 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黄,脉浮数。
六淫之邪侵袭肌表,均可以出现表证,除此之外,还有暑湿 袭表证、湿邪遏表证、燥邪犯表证。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13
表证的病位是在体表吗? 皮毛、肌腠等处的病变就是表证吗?
八纲辨证:即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 证的纲领(八类证候),对四诊所获得的各种病情 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与归纳,从而辨别病变的位 置的深浅(表里),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 盛衰(虚实)和病证类别的阴阳的辨证方法。
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
表里是分辨疾病病的浅深和病势趋向(病位)的总纲;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3
证素:素,指本来的、原有的,带有根本性质 的物质,如色素、毒素、元素、素质。证素, 就是证的基本要素,即辨证所要辨别的本质性 内容。
证素不是指证候,但证素的确定,必须以症为据。
证素是构成证名的要素。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4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 领。
(3)表里辨证反映了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认识, 对于外感热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伤寒与温 病之初期。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10
(一)表证
概念:六淫、疫疠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 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 要表现的轻浅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之初期。
【临床表现】
表证的概念是临床实践同医理相结合的人为 的抽象的归纳和判断。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14
(二)里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完结资料全
第六章 八纲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一)何谓表里:表——皮毛、肌腠、经络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外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1.定义: 六淫 疫毒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外邪客于皮毛肌腠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卫气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
4.表证特点:(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部脏腑病状不明显;(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
如外邪不解,可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七单元八纲辨证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细目一八纲基本证候要点一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1)表证的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的临床表现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表证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浮脉但热不寒里证如咳嗽、心悸、腹痛、呕泻,沉脉等或但寒不热者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者胸胁苦满要点二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1)寒证的临床表现: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辨证要点:寒冷、清稀、白、脉紧或迟(2)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辨证要点:热、红、黄、数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鉴别项目寒证热证寒热恶寒喜温恶热喜凉口渴不渴渴喜冷饮大便稀溏秘结小便清长短赤舌象舌淡苔白润舌红苔黄脉象迟或紧数要点三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1)虚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2)实证的临床表现一般新起、暴病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2.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鉴别项目虚证实证病程长(久病〉短(新病〉声息声低息微声高气粗疼痛喜按拒按发热五心烦热壮热恶寒畏寒恶寒,添衣加被不减舌象质嫩,苔少或无苔质老,苔厚腻脉象无力有力要点四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阴证的临床表现:里证、寒证、虚证。
中医诊断学 第七章 八纲辨证
? (5)八纲的排列组合可以描述许多具体的
证候纲领。八纲辨证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临床上不管证候多么复杂、多变,都可以用
八纲进行概括。
2020/3/3
中医诊断学
8
第八页,共65页。
二、源流(yuánliú)
? 八纲辨证,散论于《内经》,运用(yùnyòng)于《伤寒杂病论》,形
紧等。
? 冷、白、迟、痛、收。
2020/3/3
中医诊断学
19
第十九页,共65页。
? 【证候分析(fēnxī)】
? 证候机理:寒邪郁遏阳气(yánɡ qì),或阳虚阴盛,形体失于 温煦(wēnxù)。津液未伤。
? 辨证要点:怕冷喜暖是其特征。 ? 证候类型:
? 实寒证: 寒邪侵袭,起病急,体壮实,符合实证寒证特点。 ? 虚寒证:阳气耗损,体弱久病,符合寒证虚证之特点。 ? 表寒证 :寒邪袭表,符合表证特点,以新起恶寒为主。 ? 里寒证 :寒中脏腑,或阳气不足,以内脏证候为主。
中医(zhōngyī)诊断学
17
第十七页,共65页。
二、寒热(hánrè)辨证
? 概念(gàiniàn):寒热是辨别和判断疾病性质的一对纲
领。
? 寒热主要反映疾病中机体阴阳(yīn yánɡ)的盛衰,病邪性 质的属阴属阳。
? 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或是
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均可表现为热证;阴邪 致病容易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 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
普通(pǔtōng)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zhōngyī)诊断学
第七章 八纲辨证(biàn
王勇
2020/3/3
【精深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篇辨证绪论: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学应有的、独特的内容,它是治疗时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
无论疾病病种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地处理,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学对疾病的处理能力。
二、证的内涵“证”是中医学特有的理性概念,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是认识论、科学观与生命科学、医学实际内容的结合。
三、辨证的方法与关系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准确的证名。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是辨别证候的性质,属于基础证;脏腑辨证是以病位为主的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是中医学辨证分类的方法。
第七章八纲辨证【教学目的】熟悉八纲、八纲辨证,八纲证候相兼、错杂、转化、真假等概念;掌握八纲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熟悉其证候分析。
【教学内容】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2.表里辨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6.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类型;证候真假的含义、类型、证候特征、病机、辨证要点;证候转化的含义、类型、实质。
7.八纲辨证的意义。
【教学要求】一、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1.了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2.熟悉八纲辨证的概念;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的辨证意义。
二、八纲基本证候1.熟悉表与里、表证与里证概念的相对性;表里两纲的辨证意义。
熟悉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掌握表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里证的概念、形成里证的三类原因。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演示教学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表里辨证: (一) 何谓表里:表一一皮毛、肌腠、经络》表里具有相对 里一一脏腑、骨髓、气血阴阳 表里具有相对(二) 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1.辨别病位 广表证——病较轻浅(四)表证: 1.定义:六淫| 皮毛 ■正气 L侵入机 疫毒了 等邪气口鼻侵入机(卫抗邪于肤表浅层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 觉发热),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四诊所获的病情 资料,以辨别「病位深浅一一表里 病理性质——寒热 邪正盛衰——虚实 病证类别一一阴阳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辨别归类 执简驭繁外内浅深 2.辨别病势的进退里证 ---- 病较深重病邪由表入里 病邪由里出表- -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势减轻,为势退。
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卫气受遏,不得宣发一一恶寒卜卫气郁而化热外邪客于 *正气奋起抗邪发热皮毛肌騰J * 外邪束表,经气郁滞不畅,不用则痛一一头身疼痛\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一一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一肺失宣发肺气失宣一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一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
4.表证特点:(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
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完结
第六章 八纲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一)何谓表里:表——皮毛、肌腠、经络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1.辨别病位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1.定义: 六淫 疫毒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外邪客于皮毛肌腠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
4.表证特点:(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
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八纲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四诊所获的病情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一)何谓表里:表——皮毛、肌腠、经络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外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1.定义: 六淫 疫毒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外邪客于皮毛肌腠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卫气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
4.表证特点:(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部脏腑病状不明显;(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
如外邪不解,可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6)风袭表疏证(太阳中风证、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鼻塞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缓。
(五)里证:1.定义:泛指病变部位在,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表现的证候。
2.成因: (1)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直中”;(3)情志伤 损伤脏腑气血(虚)饮食劳倦 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实)3.里证特点:(1)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阶段或伤病中。
(2)临床表现:凡不是表证、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均属里证围。
即“非表即里”(3)里证围广泛,同属里证,但有浅深之别。
轻浅——在腑、在上、在气深重——在脏、在下、在血(4)基本证候特点: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
或为伤疾病。
(5)起病可急可缓,病位较深,一般病情相对于表证较重,病程较长。
4.里证证型: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
(六)半表半里证(少阳病证)1.定义:病变既非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以寒热往来为主要表现的症候。
2.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七、表里同病1、表实里虚: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时或腹痛,吐少纳多,自利,2、 3、(97真题)4、 表热里寒:发热汗出,咽干,食少腹胀,便溏溲清,舌体胖,苔稍黄。
5、 表里俱寒,头痛,身痛,恶寒,肢冷,腹痛,吐泻,脉迟,舌淡苔白。
6、 表里俱热:发热,喘而汗出,咽干引饮,烦躁谵语,便秘尿涩,舌质红,舌苔黄燥, 或起芒刺,脉数。
7、表里俱实: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头痛,咽喉不适,脘腹胀痛,疼痛拒按,二便不畅,脉滑实有力。
8、表里俱虚:自汗恶风,鼻塞喷嚏,眩晕心悸,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脉虚浮。
【表里出入】1、表邪入里:机体抗邪能力降低,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误治、失治。
邪气不从外解,以致向里传变,使病情加重。
例如,先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征的症候,当恶寒消失,出现不恶寒但恶热,脉洪数,舌红苔黄,尿赤。
2、里邪出表:治疗护理得当,机体抗邪能力增强。
例如:麻疹小儿热毒闭,本疹不能出而发热、烦躁、咳喘,若麻毒外透,后烦热咳喘消失;外感温热病中,见发热烦渴,随汗出而热退身凉,烦躁等证减轻,便是邪气从外透达的表现。
(七)表里证鉴别要点二、寒热辨证(一)何谓寒热:寒——病理性质具有“阴”的属性特征“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热——病理性质具有“阳”的属性特征(景岳)(二)何谓寒热辨证: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三)寒热辩证的意义:1.分析病邪属阴属阳,2.分析机体阴阳盛衰,3.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法提供依据。
(四)寒证:1.定义: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有实寒证,虚寒证之分。
2.成因:感受寒邪起病急骤过服生冷寒凉体质壮实伤久病阴寒偏盛阳气虚弱病程长,5.寒证证型:(1)表寒证(寒邪侵袭肌表):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润,脉浮紧。
(2)实寒证:畏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腹痛拒按,肠鸣泄泻,或痰鸣喘嗽,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舌淡(青)苔白润,脉迟或紧。
如寒邪客肺证,胃寒证,寒滞肝脉证,寒凝心脉证。
(3)虚寒证:(阳虚证):侧重正虚精神不振(重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畏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完谷不化,下利清谷,五更泄),小便清长,少气乏力,舌淡胖嫩,苔白润滑,脉微或沉迟无力。
(4)里寒证:形寒肢冷,面色恍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静而少言,小便清长。
大便溏薄,舌质淡。
苔白润,脉沉迟(五)热证:1.定义:是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有实热证和虚热证之分。
2.成因:外感火热阳邪,过服辛辣温热之品,体阳热之气过盛所致。
火热阳邪侵袭(六淫) 表热证过服辛辣温热病势急骤体阳热之气过盛形体壮实里实热证虚热证阴液耗损,虚阳偏盛病势缓, 形体虚弱 3.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各类热证的常见症状。
4.病机要点: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面红目赤,舌红苔黄,火性燔灼,扰脏腑——烦燥不宁;易伤津耗气 消烁津液——口渴欲饮,小溲短黄,大便干结;迫津外泄——出汗;气随津伤——日久可见少气懒言,肢体乏力,神疲;实:(高热神昏谵语)抽搐,角弓反;虚:手足蠕动,震颤;火热致气血壅滞血腐肉败——痈疖疮疡。
5.热证证型:(1)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干微汗,或有汗,舌边尖红赤,脉浮数。
(2)实热证:壮热喜冷,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燥,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便秘,小溲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滑、数、实。
(3)虚热证(阴虚证):形体消瘦,两颧红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4)里热证:面红身热,口烦渴,喜饮冷水,烦躁多言,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6.寒热证鉴别要点寒热转化机制:是人体正气尚盛,寒邪郁而化热。
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属邪盛正虚,正不胜邪。
1、寒热错杂①上热下寒:胸中烦热,频欲呕吐(上热证);腹痛喜暖,大便稀溏(下寒证);(92真题)②上寒下热: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兼尿频、尿痛、,小便短赤。
此为寒在胃而热在膀胱之症候。
(*《景岳全书》:“寒在上者,为吞酸,为膈噎,为饮食不化,为嗳腐胀哕”;“热在下者为腰足肿痛,为二便秘涩,或热痛遗精,或溲混便赤”。
)③表寒里热:常见,本有热,又外感风寒;或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
④表热里寒:常见,素有里寒而复感风热,或表热证未解,误下以致脾胃阳气损伤。
2、寒热真假①真寒假热: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寒极似热”症候,实际上就是阳虚阴盛而阳气浮越,故又称虚阳浮越证,亦称戴阳证或阴盛格阳证。
(93、03、07真题)假热: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触之胸腹无灼热,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口渴,咽痛,便秘。
真寒:下肢厥冷,疲乏无力,口渴不欲饮,咽痛而不红肿,便秘而便质不燥,,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
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
:病机:阳气虚衰,阴寒盛,逼迫虚阳浮越于上,格越于外。
②真热假寒: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热极似寒“症候,常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可称热极肢厥证,亦称阳盛格阴证(阳热盛,格阴于外)。
假寒:四肢凉甚至厥冷,脉沉,面色紫暗;真热:神识昏沉,身热,胸腹灼热,口渴饮饮,口臭息粗,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
机理:邪热盛,阳气郁闭于而不外达。
A . 辨别寒热真假a . 假象出现多在四肢、皮肤和面色;诊断依据:里证、舌象、脉象。
b . 临床表现㿠白而仅在颧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
三、虚实辨证(一)何谓虚实:实——邪气盛实,“邪气盛则实”,虚——正气虚弱,“精气夺则虚”。
(二)何谓虚实辨证:用以概括和辨别邪正盛衰的二个纲领。
(三)虚实辨证的意义:了解病体邪正盛衰,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提供治疗依据。
(四)实证:1、定义: 感受外邪 邪气壅盛 表现为有余、亢是对人体 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不虚为 盛、停聚特征体病理产物蓄积 基本病理的临床证候2、分类:(1)表实证:指外邪侵袭,阳气集中于肌表,正邪斗争,腠理密闭所出现的症候,临床表现除有表证的病状外,以无汗,有头身疼痛,脉浮紧为特点。
多见于外感寒邪。
(2)里实证:按寒热分实寒证和实热证。
(3)实寒证和实热证。
3、病因病机:(1(2气化失职 痰饮、水、湿、脓 壅聚停积 气机阻滞 瘀血,宿食 于体4.实证特点:(1)症状:以有余结实的症状为主,如寒热显著,疼痛剧烈,呕吐咳嗽明显,二便不通,脉实为突出表现;(2)疾病新起或暴病,病情剧烈,体质壮实;脏腑机能障碍或亢进。
5.实证证型风证,表寒证,暑病,湿证,表热证,外燥证,疫病,痰证,饮证,水肿(实证),食积,虫积,气滞,血瘀,脓毒等。
(五)虚证:1.定义: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2分类:(1)表虚证:分为外感表虚和伤表虚两类(2)外感表虚:头痛,项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3)伤表虚:平时常自汗出,容易感冒,兼有面色淡白,短气,动则气喘,倦怠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气虚表现。
(4)里虚证:按寒热分为虚寒证和虚热证。
(5)虚寒证和虚热证。
3.病因病机:(1)失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营血生化之源不足(2)后天失调劳倦过度脏腑功能减退(3)疾病耗损汗吐下太过出血,失精3.虚证特点:(1)症状:以脏腑虚弱证候为主要表现;(2)病程长,病势缓,体质虚弱,脏腑机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