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修改意见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详细分析课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一、课改存在的问题1. 教师培训不足: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然而,目前许多教师的培训机会有限,导致他们缺乏更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
2. 教材选择不当:一些教材内容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材中的知识点组织和表达方式也需要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评价过于功利:当前的考试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分数和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功利导向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教师过度注重应试技巧,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4.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程改革的推进并没有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
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课程内容和作业任务,时间安排紧张,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
5.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不足:课程改革要求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然而,目前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不够密切,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面临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解决方案1. 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教师培训机会,包括组织专题研讨、开展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等。
同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参预培训,并将培训成果纳入绩效考核。
2. 优化教材内容:组织专家对教材进行评估和修改,确保教材内容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规律。
同时,鼓励教师开辟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提供更加灵便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 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力。
同时,减少对分数的过度依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4.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和作业负担。
教学大纲修改建议
教学大纲修改建议
简介
该教学大纲修改建议旨在提供对现有教学大纲的改进意见,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研究成果。
以下是针对教学大纲的几点修改建议:
1.清晰的研究目标
教学大纲应明确列出课程的研究目标,让学生清楚掌握每一门课程的预期成果。
确切的研究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评估他们的研究进展,同时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准。
2.细化课程内容
建议将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内容细化,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划分不同的单元或模块。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并为教学提供更好的组织结构。
3.明确的评估方式
教学大纲应明确列出评估学生研究成果的方式和标准。
明确的评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研究进展,并鼓励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
4.强调实践和应用
建议在教学大纲中加入实践和应用的要素。
通过实践和应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能力。
5.提供参考资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拓宽知识面,建议在教学大纲中提供参考资源,如书籍、期刊文章、网站链接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研究的机会和深入了解课程的渠道。
总结
通过以上修改建议,希望教学大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些建议可以为教师提供参考,帮助他们设计和实施更加有效的教学计划。
课改工作总结教师评语简短
课改工作总结教师评语简短
1. 课改工作总结:这位教师在课改工作中表现积极,认真参与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并深入研究相应的教育理论,为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2. 课改工作总结:通过课改工作,这位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教育教学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课改工作总结:这位教师在课改工作中注重创新思维,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分享给其他教师,展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为学校的课程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4. 课改工作总结:这位教师在课改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倡导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改进的机会,提高了教学效果。
5. 课改工作总结:这位教师在课改工作中注重个性化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支持,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升。
6. 课改工作总结:这位教师在课改工作中注重教育技术的应用,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技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7. 课改工作总结:这位教师在课改工作中注重评价和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8. 课改工作总结:这位教师在课改工作中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
形成了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一、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建议1、注重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加大“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与装配”等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
2、进一步优化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调至专业大类平台,机电技术应用方向开设“单片机与机器人技术应用”、“激光加工设备应用”、“机电技术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课程,数控设备应用方向开设“数控编程与加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技术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课程,风电技术应用方向开设“风力发电技术”、“风电机组安装与调试”、“风电场建设基础”、“风电技术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课程。
3、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在4:6左右。
4、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按“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适应能力训练”的逻辑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全程贯穿创新精神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教学环节和课外自主学习环节组成,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包括公共实践教学环节、专项实训环节、理实一体教学环节、综合实训教学环节、竞赛类选修课教学环节、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等,课外自主学习环节主要是通过特长生导师制、兴趣小组、社团等学习形式来完成卡车模型的手工制作等课外自主学习项目。
二、课程标准修改建议1、课程定位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性质(必修、选修等)和作用,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对培养学习者什么能力、起什么作用,应达到何种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2、课程目标简要论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方面描述,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并为优秀学生的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
课题修改意见
课题修改意见第一篇:课题修改意见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正稿)》的修改意见胡校长并课题组全体同志:你们好!辛苦了!这一稿有进步,但是还想提点意见供你们修改时参考。
主要依据文本框架顺序梳理一下脉络:“问题的提出”:农村寄宿制学校产生的背景;党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方面地相关研究动态述评。
“课题界定”:先诠释核心概念“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再对于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和视角(立足于学校层面)予以明确。
“理论依据”:可以从发展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系统论、学校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原理等领域寻求具体的观点与本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可以根据课题名称,结合“建设”的界定,有层次地加以设置。
研究内容主要有这么几个要点:寄宿制小学的硬件建设研究;寄宿制小学的内部管理研究;寄宿制小学的队伍建设研究;寄宿制小学学生的生活指导策略研究;寄宿制小学周边环境的优化策略研究。
“方法与过程”:有条理地介绍运用哪些方法、通过怎样的过程、采取哪些措施、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
“结果与结论”:对照研究内容逐一回答具体做法(这是重中之重!)。
“效果与反响”:寄宿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如何?有哪些积极的变化?家长及社会的满意度如何?分类别、有点有面地介绍形成的成果?社会反响包括领导的评价、媒体的关注、经验的推介、相关的评奖情况、兄弟学校参观取经的情况等。
“体会与思考”:可以谈: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趋势;农村寄宿制小学高水平发展的政策建议等。
总之,尽可能做一些提炼,让文本精练一点、理性一点。
相信你们一定能不负众望!祝你们成功!刘忠义2012年11月3日第二篇: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修改1:修改意见:论文我都给出了批注,你在我给你的修改1上进行修改完善即可。
1.摘要部分重新整理,摘要部分写清楚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全文主要内容,实现方法就可以。
约300~500字。
教案审批修改意见
教案审批修改意见
尊敬的教师,
经过仔细阅读您所提交的教案,我对其进行了审批,并提出以下修改意见,希望能够
帮助您进一步完善教案内容:
1. 请在教案的开头部分注明教学目标,并确保目标明确、具体、与课程要求相符合。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有效展开。
2. 建议在教案中添加适当的学生背景信息,如年级、学科程度等。
这有助于您针对
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3. 在教学步骤部分,请更加详细地描述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安排,包括教学
用具的准备、时间分配、教师行为和学生参与程度等。
这将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有助于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4. 在教案中加入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 请注意在第二节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是否能够更具体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并提供相关的练习或活动操练。
这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6. 请确保教案中的评价方式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评价应确保对学生学习情
况进行客观、准确的反馈,以帮助学生做好巩固和进一步提高。
希望您能认真考虑并采纳以上修改意见,以使您的教案更加完善、有效。
如有任何疑
问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随时与我联系。
再次感谢您的努力和付出!
祝好!
教案审批人员。
教师对今后教学持续改进的具体意见。
教师对今后教学持续改进的具体意见。
1. 定期评估和反思教学:教师应该定期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学观察、成绩分析等方式,了解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科的进步,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
教师要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4.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建设,如制作教学课件、编写教学资料、建设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5. 促进教学合作和交流:教师之间应该加强教学合作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6.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7. 参与教育培训和学术研究: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研究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教学持续改进提供动力和支持。
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日前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改革内容以及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进一步了解教育部此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一、背景介绍当前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过多偏重于知识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面对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小学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部重中之重的任务。
二、目标设定本次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改革实施一系列措施,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推动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改革内容1. 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统一教育部强调,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要实现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
通过一体化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潜能。
2. 融入跨学科教学针对现实问题和实践情境,教育部鼓励学校在教学中融入跨学科内容。
通过跨学科学习,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兴趣引导与个性发展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育部提倡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开展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4.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部强调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平台。
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实施措施1. 制定课程改革指导方案教育部将组织编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指导方案,明确改革的目标、要求和实施步骤。
各地学校应严格按照指导方案推进课程改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2. 落实教师培训和教材研发教育部将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和能力。
课程方案与课标修改意见和建议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改意见和建议一、高中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困难1.高中课程设置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但“模块+选修”的课程结构,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使知识要点变得分散,不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加之初高中在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的严重脱节,给高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历史课程采用中外关联,古今贯穿的专题模块课程体系,是要建立在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把握的基础之上的,但目前的现状是高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贮备严重不足,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且初中通史课程内容删减了不少的知识要点,其主管目的可能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其“低幼化”的课程内容与高中“专业化”的课程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初高中之间的历史学习很难做到有效的衔接。
济南市初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采取等级评价的方式,许多学校的管理人员及教师本着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目的,使历史课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也是造成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严重缺乏,学习能力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
2.高中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就历史学科而言,加强了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的比重,但也形成了新的“繁、难、偏”,如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度的比较,这些抽象的涉及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需要很深的专业知识修养,再者与政治学科所讲的内容观点有一定的出入和偏差,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混乱。
一些教学知识的详略也不够合理恰当。
如“新民主主义革命”这部分教学内容,在原来的大纲版教材中用一册书的内容阐释,而在新课标岳麓版历史教材中只用了1节课3个课时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很难深入。
又如“一战”“二战”这些教学内容,过去是必修课的重点,而现在作为选修模块的内容,使一些理科学生不能够充分地学习和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造成了历史知识的残缺不全。
重温新课标,落实新课改意见
重温新课标,落实新课改意见梅江区乐育小学校长:李占锋认真落实区教育局陈局长的指示精神,重温新课标,深化课程改革,下面提几点意见:一、工作目标:实现在新课改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1、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2、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发挥创造力,与教师共建生命课堂。
3、从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入手,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三、工作方法:在需要状态下学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创新状态下发展。
四、实施途径:立足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学校将建立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培训”为切入点,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整体改革方案,实现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
㈠“让课堂动起来”,创新育人方式1、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机制。
2、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3、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倡导和推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㈡坚持“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积极以“校本研究”为突破口,着眼于“以校本为本”的教研活动三大要素:①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②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③专业支持。
立足学校本岗,融学、研究、实践为一炉。
1、营造学习氛围,建全学习化组织围绕新课程改革。
⑴培养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
⑵为教师开拓学习资源,学校将会不断搭建专家与名师的舞台。
⑶开展“教师论坛”活动。
⑷强化教师自我反思的渠道。
2、加强校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创设课题研究的平台,让教师在科研中成长。
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坚持师徳师风建设的长期性,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并赋予时代的气息。
2、突出继续教育的时代性充分利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头脑,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常规手。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近年来,教育部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需求的变化。
为此,教育部特制定了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一、优化课程设置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部鼓励各地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减负增能。
在学科内容设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开展跨学科教学;同时,注重个性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二、提升教师素养教师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力量,教育部要求各地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素养。
教育部将加大对教师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实施,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优秀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部要求各地积极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问题导向教学、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四、加强评价体系建设中小学课程改革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教育部要求各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式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避免单纯以分数评价的弊端。
同时,要鼓励多样性评价方法的运用,如案例分析、课堂表现和项目评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五、加强教育科研和课程研发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注重教育科研和课程研发的支持。
教育部将加大对教育科研机构的投入,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课程研发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推动科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
学校课程改革意见建议
学校课程改革意见建议引言:近年来,教育课程改革话题在社会上广泛讨论。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之才的摇篮,学校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创新思维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学校应该增设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强化跨学科教育现实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一学科可以解决的,而需要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共同参与。
因此,学校应加强跨学科教育,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够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并更好地应对多元化需求。
三、发展核心素养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学生还需要培养一些核心素养,如批判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学校应该重视这些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使学生具备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四、实践和实习机会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能力同样不可忽视。
学校应该与社会、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需求。
五、培养创业精神随着创业风潮的兴起,创业能力正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
提供创业讲座、案例研究等教育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和相关知识。
六、多元评价机制传统教育评价过于偏重考试成绩,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学校应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包括课堂表现、项目作业、综合考核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展示自己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笔试成绩的评判。
七、关注学生兴趣学生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
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同时,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
八、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地理集体备课修改意见怎么写
地理集体备课修改意见怎么写本学期教学工作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以来的备课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了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组内教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助,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一、主要工作汇报1、认真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根据这一届高一的新情况,备课组一起讨论并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具体的教学计划,这为接下来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坚持集体备课。
新教师对教学深度的把握等有所欠缺,在上新课之前,备课组新老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探讨。
这有助于新教师上好课,较快成长,也有助于老教师精益求精。
3、认真做好考前命题工作、考后集体流水阅卷以及分析总结工作。
考前,备课组首先确定考试范围,命题侧重点和难度,再由一名教师进行初步命题,最后备课组进行讨论后确定。
考后,备课组齐心协力在第一时间批改出试卷并做好成绩登记。
备课组常规活动时,对本次考试进行分析、总结。
4、坚持互相听课,互帮互助。
备课组有很好的互相听课的氛围。
新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每周听老教师的课2节左右,教学中的疑惑也会主动请教老教师。
而老教师也乐于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予指导。
5、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认真进行“同题异构”主题教研活动教研活动。
特别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在其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及时反思。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尽管在大家的团结协作下,备课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整个高一年段的地理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但在工作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
1、教学研讨中不够深入,有走过场,形式化的感觉。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
2、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不够。
日常备课组活动侧重于教学实践方面的交流,极少涉及教育理论的学习、探讨。
教师应特别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其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及时反思。
这样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的成长势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课程改革意见反馈
课程改革意见反馈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过去的学年中,我作为一名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这场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我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反馈如下。
首先,我认为课程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新增的素质教育课程使我们更全面、全面地发展自己,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我们得以了解并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课程改革还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工具。
例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我也认为课程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我觉得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实践环节,提供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我认为应该多样化和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关注。
同时,课程改革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改革效果的好坏。
因此,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此外,我认为课程改革需要更多的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力。
学校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总结起来,课程改革是必要且重要的,它推动了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相信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课程改革,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
教师职称评定材料:课程改革评价意见
教师职称评定材料:课程改革评价意见
关于 XX 同志课程改革证明
新课改进行以来,XXX 同志经常参加省市的各级课改培训。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标准》等与课改相关的书,并将所学习的培训内容很好地应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上。
积极参与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授课形式,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总结,力求每节课都能在教学新理念,教学环节,教学手段上有新突破。
使教与学成为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是合作伙伴,在平等,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该同志在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审视、反思自己,促进自身业务素养的提高,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参与学校组织的专题研讨,不断提升自我业务能力。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参与“公开课”“示范课”等赛教活动。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多次参与和主持省市级课题,成绩显著,其中主持的课题《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获市一等奖;参与研究的课题《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研究》获市优秀奖,他本人也被获得区级骨干教师的称号。
XXX 中心校 xxx 年 11 月 21 日。
初中道法集体备课教案修改意见
初中道法集体备课教案修改意见标题:初中道法集体备课教案修改意见教案标题: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品质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2. 培养学生的自律、尊重和合作等道德品质;3.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2. 培养学生的自律、尊重和合作等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案例分析的材料;2. 教师准备相关道德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道德故事或道德名言引起学生对道德的思考和讨论;2.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道德?为什么道德很重要?二、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讲解道德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2. 教师提供一些道德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2. 学生根据案例讨论,总结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方法。
四、道德品质培养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讨论并列出一些具体的自律、尊重和合作等道德品质;2. 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
五、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培养(1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并让学生进行讨论;2. 学生分组设计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并展示他们的计划。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写下今天学到的道德观念和品质,并提出今后要改进的方面。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道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2.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道德讲座或展示活动,向其他年级或学校的学生分享道德故事和经验。
三年级课程纲要评审修改意见
课程评价有借鉴痕,主要是过程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的理论,没有可操作的量表,也没有对书上评价量表使用的说明。
修改意见:
1.建议课程背景用自己的语言对课程价值和标准进行解读,
2.教材分析要具体,可以从编排体例、知识内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进行深入分析。
3.学情分析建议多角度分析,如家庭环境、认知特点、学习现状等分面进行。
重点叙写本学期的目标
写得还可以
不要把课时目标摘抄到活动实施中。
多数老师都是一个模板。
评价意见:
课程实施写成了一课时的教学环节
评价意见:
课程评价语言描述过程性评价、课堂纪律、参与活动等评价的分值,缺少具体的评价量表。
修改意见:
1.建议课程背景用自己的语言对课程价值和标准进行解读,
2.教材分析要具体,可以从编排体例、知识内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进行深入分析。
3.学情分析建议多角度分析,如家庭环境、认知特点、学习现状等分面进行。
修改意见:
1.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评价任务和评价量表。
2.量表要有操作性,分别明确合格、良好和优秀的标准。
年级
单位
姓名
课程背景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评价意见:
课程背景简要分析了学情,课程标准内容解读过于简单。
评价意见:
简述了三维目标,但不具学科特征。
评价意见:
课程内容写成了研究内容,且就一句话,只突出了本册课程的主题。
2.使用表格式呈现较清晰。
修改意见:
1.建议课程资源要全面分析学校资源,工具,材料资源要具体化
2.活动建议
也可从两方面撰写
(1)学期建议
(2)课时建议
课时的实践阶段要继续充实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修改意见
地理:1、教材条理性不强,知识体系比较分散,课后应该有个小结;
2、教材内容中缺少可操作性的活动,不能体现学生三维目标;
3、在每节内容课后补充些活动的案例。
历史:1、每个模块存在时间跨度太大,应该用通史的历史发展顺序进行编排教材;
2、对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中补充一些叙事性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于选修模块的内容应该在精简一些。
政治:1、总共四个模块,教学内容太多,可以精简;
2、对经济学的内容的学习,应该从从简处理,对文科生的难度太大,整体教学中有很多困惑。
化学:(1)教材编排上,章节顺序不调理,如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讲到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而在第二章的第二节又出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能否编排在一个章节中,使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性,并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难度大,枯燥,抽象,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难点,能否在讲完第二章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第三章金属的性质之后,在安排学习有关物质的量的知识呢?从而让学生接受知识有一个由易到难的梯度。
(2)教材内容: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牵扯面太广,把所有老教材3本学习的内容基本上都涉及到了,所以一年的时间内,学生很难吃透教材,对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应用。
而且教学内容比较散,知识点的系统性不强,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自学和知识的梳理。
(3)课时安排太少,时间较紧,教材内容虽然简单,但相应的习题都比较深,课时少,学生学习的机会少,所以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4)酸、碱、盐是初中和高中衔接的重点,但是初中化学中考只占60分,学生没有足够的重视化学,使得酸碱盐的知识在初中被淡化,从而没有给高中大号良好的基础,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和第三章时,难以前后知识连贯起来,达到课标的要求,是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对学习化学失去信心。
(5)化学选修三的教辅资料较少,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一定的困难。
(6)化学选修4的内容如:化学平衡,盐类的水解,热化学方程式,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太过抽象,枯燥难度较大,全部集中在一起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可否考虑将这些穿插到必修或其他选修模块中,从而分散难度。
生物:1、新教材编排中部分知识缺乏系统性、有些松散,把本应该放在前面的基础知识内容留在后面,然后在讲述后面的知识时,又没有基础知识做铺垫,如必修二中的遗传规律内容
学完后才学习基因与染色体关系,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顺手,使黄色圆粒豌豆杂交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减数分裂。
2、新课标的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安排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新课标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却没有减少教学内容的含量,所以我们任课教师都赶进度完成教学内容,所以顾不上关照全体学生,学生训练少,知识难消化,基础不牢。
3、生物实验教学中也出现“打折”的现象,一方面是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材料保存时间长则
物理:1、物理高中课本的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数学应运知识超前高中数学同步所学的知识。
(使物理的教学难度加大,该应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没有充足的储备。
)
2、课程内容的编排合理,必修一、二,体现力和运动体系,选修3-1,3-2体现电磁学体系,课程编排深入体现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渗透。
3、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体现出完整性,教学能够层层递进,学生体会物理学的体系及处理问题的方法,课程的模块设计较为合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进入高中学习后语数学知识,无法很好衔接,建议能与数学学科协商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