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茶多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茶多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摘要】我国茶叶资源丰富,茶多糖作为茶叶中的一类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其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和抗肿瘤、降血压、抗辐射、抗凝血、抗疲劳等作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茶多糖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茶多糖;药理活性;综述;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茶叶的现代研究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植物提取分离技术的日益发达,从茶叶中分离出各种化学物质,如茶多酚、茶多糖等。
本文主要讨论茶多糖,所谓多糖就是由单糖聚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茶多糖就是其中一种。
顾名思义,茶多糖就是从茶叶中提取的茶叶多糖复合物的简称,其化学本质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
清水岑夫[1]报道茶多糖是由葡萄糖、阿拉伯糖、核糖组成,相对分子量约4×104道尔顿。
而后的报道[2]中又发现了聚本糖、烯酮糖以及聚葡萄糖、木糖、半乳葡聚糖、岩藻糖等成分。
汪东风等[3]对茶多糖进行Sephdex G75、150、200凝胶层析的蛋白质自动检测和多糖含量的逐管检测,得出茶多糖中的多糖与蛋白质呈紧密结合态,因此茶多糖实为一种糖蛋白。
近年来一些药理研究表明,茶多糖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和抗肿瘤、降血压、抗辐射、抗凝血、抗疲劳等作用。
本文现将茶多糖的近年来的药理活性研究情况作如下总结。
1 抗氧化刘茹等[4]报道茶多糖在体外对羟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作用,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清除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
倪德江等[5]通过对湖北大白茶、福建水仙茶和云南大叶茶制成的绿茶、乌龙茶和红茶,提取其中茶多糖,体外结果发现其具有清除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作用。
聂少平等[6]实验结果表明茶多糖可清除超氧自由基与DPPH有机自由基,并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也有抑制作用。
陈义勇等[7]对研制的茶多糖口服液进行体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其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楚作用,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对羟自由基。
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组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 叶 浸 出液 中 含 有 丰 富 的 其 它 成 分 , 用 的 沉 淀 剂 及 其 用 量 不 同 , 仅 茶 叶 复 合 多 糖 的 得 选 不
率 不 向 , 且 组 成 成 分 也 不 同 。 多 糖 不 溶 于 低 级 醇 ( 醇 或 甲醇 ) 丙 酮 而 沉 淀 析 出 。 黄 桂 宽 而 乙 、
粉 碎 破 壁 茶 叶 粉 碎 后 与 溶 媒 的 接 触 面 增 大 , 出 率 提 高 。 一 般 植 物 粉 碎 机 将 茶 叶 粉 碎 浸
至 4 ~5 O O目, 太细会 使 过滤 困 难 。现 在 已有 一些 现代 新 技术 用 于组 织 破 碎。印 度班 加 罗 尔 B d&B d 公 司 研 究 发 现 用 超 声 波 处 理 茶 叶 可 使 组 织 破 碎 率 达 到 9 % 。 另 外 该 公 司 将 茶 叶 萎 ei ei 8
时 间长短与 溶剂体积 、 提温度有关 。 浸 溶媒种 类及用 量 溶 媒 不 同, 提 取 成 分 不 同 , 叶 复 台 多糖 的 得 率 也 就 不 同 。 中 国农 科 则 茶
院 茶 叶 研 究 所 的 研 究 表 明 , 糖 含 量 , 性 乙 醇 提 取 法 ( 7 7 总 酸 4 . %) >水 提 法 ( 3 1 4 . %) >热 酚 法 ( 2 8 , 两 者 相 差 4 6 从 生 产 成 本 的 角 度 考虑 , 采 用 水 提 法 。 溶 媒 的 体 积 越 大 , 3 . %) 前 . %, 宜 提 取 越 彻 底 . 会 增 加 浓 缩 的 工 作 量 、 剂 用 量 和 成 本 。 一 般 固 液 比为 1 2 ~1 3 。 但 试 :0 :0
维普资讯
第 4期
茶多糖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和羧甲基化的方法分别对纯化后的乌龙茶多糖进行化学修饰,结果
表明经过化学修饰的茶多糖,其抗凝血活性进一步增强。化学修饰
试剂的选择与多糖的比例及修饰反应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茶
多糖分子结构的改变程度,相应地影响抗凝血活性。
2.5 降血糖作用
周斌星[18]从普洱茶中提取茶叶多糖,动物试验表明普洱茶多糖
究发现,该茶多糖在较低浓度下(7.0 μmol/L)表现出良好的增殖抑 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 35(1):27-29.
制活性。张运芳[13]研究了不同提取途径的茶叶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 [14]吴晓鹏,王一飞,刘秋英等.苦丁茶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与
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几种茶叶多糖均能提高大鼠过低 发酵工业,2008,34(2):34-36.
作者简介:张金铭(1983-),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土建结构设计工作。
·116·
科技论坛
IKPS-1、IKPS-2、IKPS-3 和 IKPS-4 4 个纯化组分。
分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1.2.5 凝胶纯化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意义茶多糖是茶叶中的一种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近年来,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备受关注,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茶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等多种作用,可以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茶多糖提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茶多糖的提取效率和纯度,推动茶多糖的应用研究。
茶多糖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可以作为保健品或药物原料,为茶叶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茶多糖的研究也有助于挖掘茶叶的全面保健功能,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保健功能的发掘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背景茶多糖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医药价值。
提取茶多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茶多糖的生物活性和功效广泛被认可。
茶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益。
提取茶多糖并探索其生物活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2. 茶叶资源丰富,茶多糖作为茶叶中的重要组分,在茶叶中的含量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增加,茶多糖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3. 茶多糖提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茶多糖提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提高了提取效率和产品品质,为茶多糖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茶叶中茶多糖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进行深入探讨,为茶多糖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茶多糖的提取技术,可以探索提高提取效率和提取纯度的新方法,从而为茶多糖的应用提供更广泛的可能性。
研究茶多糖的生物活性可以发现茶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茶叶多糖的特点和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意义是 ( ): ( 在点A 的某一邻域内部,含有 {1 A) x 中的无穷多个点; , ( 在点A的任一邻域外部,至多含有{ 中的有限多个点; B) 习 ( 在点A的某一邻域外部,含有{) c) x 中的有限多个点; , ( 在点A 的任一邻域内部,含有NJ D) 中的无穷多个点。 正确的选 择应是 ( B ),但 是不少学 生选择 ( A)或者 ( ,因为他们认为, 氏} D) 若 的极限是A, 的邻城含有 { 的 1A ! ! x) 无穷多个点,怎么不对呢?这时可引导学生举出反例,邯若A 的任 一邻域中 {) 有 x 的无穷多个点,A , 不是{} + 的极限: ,
脂 功 , 现 叶 糠 明 降 / 血 总 固 及 性f 的 效 发 茶 多 可 显 J, 浆 胆 醉 中 A E鼠 j t
平(此外, 茶叶多糖还能与脂蛋白 醋醉结合,促进动脉必 D 蛋白酶 进入血管,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3 筑 血凝 、扰血栓 作用
血1形成主要包括三伙 介 ①血刁 脚 村 全 段: 该 和聚集; ②棍血;
20年度商丘师范学院音年骨于杜师资助计划资助项 目 06
大童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天然活性茶叶多 糖对机体免疫功能 的影响方式和途径主要有:①激活巨噬细胞。②激活网状内皮系 统L , 生物体中的网状内皮系统具有吞噬、排除老化细胞和异物及病 原休的作用,常用碳较廓请法侧定其活性。③激活T 的琳巴细 和B 胞。茶叶多糖在体内和体外均能促进特异性细胞T 淋巴细胞的产 生,并提高它的杀伤活性。④激活补体。 补体能配合抗原州 体复 t f 合 物杀死病原微生物或协助吞噬细胞来杀灭病原微生 《 61 ) 转17
长4%,可抑制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因此,茶叶多 0 糖不仅可以抗 血凝, 还可以起到抗血栓的作用。茶叶多糖在体内、体夕A有显著 F 的抗凝血作用 , 并能减少血小板数,血小板的减少将延长凝血时 间, 从而也影响血栓的形成。另外,茶多搪能提高纤维蛋自溶解酶
茶叶多糖 何艳婷
文献综述茶叶多糖的研究进展学生:何艳婷指导教师:付静(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2001级乙班陕西汉中723001)摘要随着对植物多糖的深入研究,茶叶多糖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从而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同时在抗凝、防血栓形成,保护血相和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是一项很有前景的天然药物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茶叶多糖的功能、组成成分、提取与测定、分离与纯化及结构分析等,以期对茶叶多糖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茶叶多糖;多糖1多糖的作用多糖是由单糖间失水后以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由多个单糖或其衍生物聚合的大分子活性化合物。
多糖广泛的存在于动物的细胞膜、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壁中,是生命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1]。
多糖入药始于1943年,近20多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糖及其复合物分子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功能,它可作为一种广谱免疫促进剂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调节细胞的生长[2]。
许多研究表明,在酵母、真菌、细菌和高等植物界中含有(1→3)-β-D-葡萄聚糖具有抑制肿瘤的活性,因此,多糖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量的药理试验证明多糖不仅能激活T细胞、B细胞、噬菌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细胞(T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AK)等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作用于机体,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在提高机体免疫的同时,多糖还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并具有低毒和低耐药性等特点,又因多糖毒性极小,所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多糖类物质将成为继蛋白质和核酸之后的探索生命奥秘的第三里程碑。
目前多糖已在治疗疾病和营养保健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
2茶叶多糖的生理作用茶多糖(TPS)是茶叶中极具开发价值的又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其药用性很早就被民间发现。
早期日本人对其机理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90年代后,中国研究者相继对其功能及机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4]。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
茶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和降血脂等作用。
茶多糖的提取技术一直受到科研工作
者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茶多糖主要存在于茶叶中的茶多糖蛋白复合体中。
为了提取茶多糖,首先需要将茶叶
样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增大提取面积。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法、酸提法、碱
提法和酶解法。
水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通过热水或冷水提取茶叶中的茶多糖。
水提法简单、成本低廉。
茶多糖容易受热水或冷水破坏,导致活性下降。
酸提法是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
通常使用盐酸或硫酸将茶叶进行酸解,使茶多糖从茶
叶中释放出来。
酸提法能够提取大部分茶多糖,且提取效果较好。
酸提法操作复杂,对设
备要求较高。
除了传统的提取方法外,近年来还发展了一些新的提取技术。
如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和脉冲电场提取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通过改变物料的物理、化学条件,
提高茶多糖的提取速度和效率。
茶多糖的提取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不同的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未来的研究工作可以进一步探索茶多糖的提取机制,提高提取
效果和茶多糖的活性。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茶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多糖,在茶叶中的含量丰富。
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和降血脂等作用,因此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利用茶叶中的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综述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的提取方法和现代的提取技术,对比它们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的茶多糖提取方法1. 水提取法:传统的茶多糖提取方法之一是水提取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存在提取效率低、品质差等缺点。
由于茶叶中的茶多糖主要以多糖形式存在,需要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下提取,对于茶叶中其他的成分也存在一定的溶解,从而影响茶多糖的纯度和活性。
2. 酸碱提取法:另一种传统的茶多糖提取方法是酸碱提取法。
这种方法通过酸碱的作用,破坏茶叶细胞壁,使茶多糖得以释放。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操作复杂、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二、现代的茶多糖提取技术1. 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超声波在茶多糖提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减少提取时间。
超声波能够破坏细胞壁,使得茶多糖能够更容易地释放出来。
超声波还可以提高溶剂的渗透性,使提取更加充分。
2. 高压提取技术:高压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差促使物质迅速转变成其他状态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多糖的提取效率。
这种方法提取条件温和,提取效果好,同时对茶叶中其他成分的损伤小,因此备受研究者关注。
3. 生物酶辅助提取技术:利用生物酶辅助提取技术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内提取茶多糖。
生物酶具有高效、环保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多糖的提取效率,并且不会对茶叶中其他成分产生影响。
传统的茶多糖提取方法存在着提取效率低、提取时间长、操作繁琐等问题,因此亟需新的提取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现代的茶多糖提取技术,如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高压提取技术和生物酶辅助提取技术,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在茶多糖提取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茶多糖的研究进展
{
有机层 " 回收氯仿、 精制、 干燥 " 咖啡碱 水层 " 乙酸乙酯萃取 "
பைடு நூலகம்
{水层"乙醇醇析"离心、取滤渣、精制、干燥"茶多糖
有机层 " 回收、 干燥、 精制 " 茶多酚
0 & 1 原料 " 乙醇浸提 "
精制干燥 " 茶多糖 滤渣酸性乙醇提取"滤液丙酮分离"回收、
滤液浓缩氯仿萃取"
的超滤膜组成。 操作时, 压力不能过大。 温度最好在 !& % &$’ 以下,这样茶叶复合多糖既不会变性,又能降低粘度增加膜 通量。 !" !" # 纤 维 素 阴 离 子 交 换 剂 柱 层 析 常用的交换剂为
糖、 阿拉伯糖、 木糖、 核糖、 半乳酸及半乳糖醛酸组成, 但制取 工艺不同组成比例也不同。 这些报道中茶多糖组成的差异被 认为与所用茶叶原料和提取分离方法不同有关。 但也可大致 看出,茶多糖的单糖组成是以半乳糖、葡萄糖和阿拉伯糖为 主, 还有木糖和甘露糖等。 # 茶多糖化学组分的结构分析 茶多糖经过分离纯化, 被确认为单一多糖后便可进行结构 分析, 已使用的分析手段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常使用的有:! <A 和 <A + K2 联用法:用于测 出多糖的组成及各单糖之间的摩尔比。 此法要求所测样品具有 一定的挥发性, 因此待测样品多需制备成硅烷衍生物和乙酰化 法: 用于确定多糖结构半糖 衍生物等。" 核磁共振光谱 ( -KL) 苷键的构型以及重复结构中单糖的数目。一般用 0-KL 图测 定简单多糖,A-KL 测定复杂的多糖,因为后者的化学位移较 宽些。 # 紫外光谱法:在 =B$ % =E$D> 处用于检测多糖中是否 含有蛋白质、 核酸、 多肽类。 $ 红外光谱法: 用于确定吡喃糖的 糖苷键构型及其他官能团。 化学方法中以酸水解法应用最多, 它可分为完全水解法和 部分酸水解法, 用于鉴定多糖中单糖组分或多糖中的低聚糖。 甲基化反应、 碱降解 其他化学方法有过碘酸氧化、 2>CM5 降解、 等化学降解法, 用于多糖结构中苷键的构型、 单糖之间的连接 部位确定等。但在实际分析时, 通常需要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结合起来, 才能完成多糖的结构测定。 $ 药理作用 %" & 降血糖 李布青等人采用小白鼠腹腔注射茶多糖 G$, $>N @ ON, J5 后测血糖浓度, 得出用丙酮沉淀法获得的茶多糖效果最佳, 血 糖下降 J$, $H ; 经 PA* 处理的多糖降血糖作用最低, 血糖仅下 降 GB, BH ; 用苯酚处理的茶多糖居中, 血糖下降 &!, $H 。 因此, 不同方法提取所得到的茶多糖对降低小鼠血糖的能力有明显 的差异。 不同给药方式的降血糖效果。 王丁刚等人分别采用口服给 茶多 药和腹腔注射给药, J5 和 =!5 后再取血测定。结果表明, 糖口服给药,剂量为 &$>N @ ON 和 #$$>N @ ON, J5 后血糖浓度分 别 下 降 #!H 和 #JH 。 腹 腔 注 射 给 药 , 剂 量 为 =&>N @ ON 和 &$>N @ ON, J5 后血糖浓度分别下降 !EH 和 &=H ; =!5 后与对照 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 腹腔注射给药的降血糖作用明显大于
绿茶多糖研究进展
不同提取方法一般选择提取率为评价指标, 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对提 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由于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 绿茶多糖可能存在结构、生物活性等的不同, 因
作者简介:李公斌,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活性因子与功能食品研究,E-mail:gbli6288@。 · 17 ·
·专题·综述
CHINATEA 2019.09
此,可以根据所需生物活性的要求,选择不同的 提取方法。
二、绿茶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
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绿茶粗多糖,需 要通过脱蛋白、脱色、纯化等步骤,才能进一步 研究其化学结构、作用机理、构效关系等。
1. 绿茶多糖的脱蛋白 绿茶多糖脱蛋白一般采用 Sevage 法、三氯乙 酸法 (CTA) 和层析法,目前已有大量关于这 3 种 脱蛋白工艺的报道。例如,杜景东等[32]研究了云 雾绿茶多糖提取方法的优化以及 Sevage 法除蛋白 的最佳工艺;王传名等 以 [42] 茶多糖含量、蛋白质 脱除率、茶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日照绿茶 粗多糖的脱蛋白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三氯乙酸 法的脱蛋白效果最好,脱蛋白后茶多糖溶液 pH 为 4.0, 茶 多 糖 含 量 为 72.5% , 茶 多 糖 保 留 率 为 66.8%,蛋白脱除率为 68.4%。任健[43]研究了信阳 毛尖多糖的除蛋白方法,他提出利用蛋白水解酶 处理后再用 Sevage 法除蛋白,其提取率比单用 Sevage 法提高很多。陈义勇等[44]采用 Sevage 法、 三氯乙酸法和聚酰胺吸附柱层析法进行脱蛋白效 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聚酰胺吸附柱层析法脱 蛋白效果最好,蛋白脱除率为 94.5%,多糖保留 率为 91.4%;而三氯乙酸法会引起多糖降解,蛋 白 脱 除 率 为 40.8% , 多 糖 保 留 率 仅 为 47.2% , Sevage 法脱除蛋白次数最多 (6 次),多糖损失 大 , 蛋 白 脱 除 率 为 72.7% , 多 糖 保 留 率 为 55.8%。综上所述,茶多糖除蛋白工艺需要根据 原料的不同不断进行优化,而非简单借鉴。 2. 绿茶多糖的脱色 绿茶多糖在提取过程中,存在大量色素,影响 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因此,要采取一定方法除去色 素,改善绿茶多糖的外观,从而为结构及构效关系 的研究奠定基础。关于绿茶多糖脱色方法的研究, 已有很多报道。例如,任健[43]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
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种 。据文 献 报道 , 多糖 具有 降低 血糖 血脂 、增 强免 疫 力 、抗 动 脉粥样 硬 化 、抗 凝 血 、抗 血栓 茶 。
等作 用
1 茶 多糖的组成
迄今 为止 ,从茶 叶 中分 离提 取到 的构 成茶 多糖 的单 糖有 9种 之多 ,茶 多糖 的相 对分 子质 量 基
本一 致 。据清 水岑 夫报 道 ,茶 多糖 是 由葡 萄 糖 、阿拉 伯 糖 、核 糖 组 成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约 4×1 0 道 尔顿 』 。赵 和涛 检测 的茶 多糖 复 合 体 除 了上 述 几种 成 分 外 ,还 发 现 了 聚本 糖 、烯 酮 糖 以及 聚葡 萄糖 。其 他人 后来 又 陆续 发 现 了木 糖 、半 乳 葡 聚糖 、岩 藻糖 等 成 分 。汪 东 风 等 对 茶 多 糖
( )原料 一 乙醇浸泡 回流 ( 2 3次 ) 取 滤渣 一 沸水 提 取 ( 一 3次 ) 过 滤 一 提 取 液浓 缩 、脱 一 脂 、脱蛋 白 、脱色 等 一 乙醇沉 淀 ( 2次 ) 取 滤 渣精制 、干燥 一 茶 多糖 。 一
收 稿 日期 :20 0 7—0 9— 1 2 8・
心 除去 。此法 条件 温 和 ,可 避免 多糖 的降解 。缺点 是一 次 只能 除 去少 量 蛋 白质 ,一 般 4~ 5次 方 能 除尽 ;多糖 常 因多次 除蛋 白而损 失 。
( ) 三氟 三氯 乙烷 法 :此 法 效率较 高 ,但其 容 易挥发 ,所 以不 宜 大量应 用 。 2
( ) 三氯 乙酸 法 :此法 脱 除蛋 白质 效 果 较 好 ,但 较 为剧 烈 ,往 往会 引 起 某 些 多糖 的 降 解 , 3
_乙 乙 萃 【层 ÷酸 酯 取 水
3 茶多糖的纯化
茶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2018年2月西部皮革工艺与技术茶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李美辰(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摘要:茶多糖是一种复合型多糖,具有一定生理活性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介绍了茶多糖的理化性质以及提取 工艺,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多糖;理化性质;提取方法中图分类号:TS 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1602 (2018) 02-0007 -011前言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 : TPS )又名茶活性多糖或茶叶多 糖,茶多糖由茶叶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果胶等物质组成,它的具有 较好的保健食用、医药,美容等方面的功能,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质 的天然物质,所以它的提取方法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2茶多糖的理化性质茶多糖是一种外观为淡褐色的酸性糖蛋白,易溶于热水,不溶 于高浓度的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含有大量对人体有 益的保健因子,已经有研究表明茶多糖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压, 抗血栓,防辐射,增强免疫力与防治糖尿病的功能[1]。
3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现在常用水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提法、沉淀法(水提 乙醇析出沉淀法与CTAB 沉淀法)、超滤法与微波技术来提取茶叶中的茶多糖。
3. 1水法提取:利用水提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糖,王黎明等[2] 经粉碎,去单糖与低聚糖,热水浸提,浓缩等步骤,通过岭脊分析找出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90rnin ,浸提温度为70F ,料水比1: 10 (; 6),浸提3次,该方法的成本低,安全注高,几乎无污染。
3. 2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此法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 等特殊作用来提取茶多糖。
黄永春等[3]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得出 提取茶多糖的最优条件是:温度60F ,料液比30: 1 (ml/g ),时间 40min ,pH 值7.0,超声功率150W ,提取率为5. 15%,该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且污染极小,但是存在可能会改变茶多糖的性质,致使 其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的缺点。
茶多糖的结构与其降血糖机理研究进展
析了青茶、砖茶、绿茶和红茶>种茶类 的茶多糖比例组成,绿茶和青茶中的 糖醛酸远高于黑茶和红茶,含量最高。 红茶中多糖成分含量最少,砖茶、绿 茶其次,青茶最多。
( )*$%+, (一) 多糖的一级结构 周鹏利用B6C7D分析绿茶的多糖 结构发现,;种单糖鼠李糖、葡萄糖、 半乳糖形成的主链分别构成茶多糖一 级结构的骨架,这;种单糖不接支链时 的连接方式为1;;有可能连接支链 时,由阿拉伯糖构成支链的连接方式 可 能 有 1 E, 1 ;, E ; 等 ; 种 ; 木糖在主链和支链的末端,可能以 1的连接方式存在;茶叶多糖以有 序的螺旋构象在溶液中存在。付姗姗 对9F8进行纯化分离得出:中性茶多糖 中存在少量阿拉伯糖和半乳糖,G2?以 上为葡萄糖,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以1 >及1H键连接而成;酸性茶多糖的支 化度为>E?左右,是超支化多糖,含有 少量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以阿 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半乳 糖和阿拉伯糖以1>及1;键连接存 在于主链上。 (二) 多糖的多级结构 陈海霞等研究不同条件下茶叶多 糖溶液的构象及其转换的过程中发现, 茶叶多糖在溶液中构象伴随着其有序 和无序的转换呈现部分有序,其稳定 性随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圆二色 谱值与紫外吸收随着离子条件、$B值 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特别是高温、 高$B值或低$B值对 其 构 象 有 极 大 影 响。付姗姗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中性
茶多糖抗氧化延缓衰老的研究进展
茶多糖抗氧化延缓衰老的研究进展茶叶中的茶多糖(TPS),被认为是茶叶中继茶多酚之后又一重要活性成分。
TPS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结构复杂的单糖构成,具有降糖、降脂、抗血栓、抗氧化、抗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癌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衰老、炎症、心血管病、癌症的发生与活性氧自由基的增多密切相关,而大量天然产物中的抗氧化成分能够清除自由基,阻断由它们引发的脂质过氧化,起到预防上述疾病发生的作用。
本文就TPS在抗氧化延缓衰老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TPS的药用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Abstract:Tea polysaccharide (TPS),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another important active ingredient after Tea Polyphenols Relay,consists of monosaccharides which have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the complex structure. It has hypoglycemic,lipid-lowering,anti-thrombosis,anti-oxidation,anti-aging,anti-atherosclerotic,anti-cancer and improve immune function. Modern med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aging,inflammation,cardiovascular disease,cancer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ing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 large number of natural products in the antioxidant components can clear free radicals,impede the lipid peroxidation by which it was induced,play a preventive role in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diseases. So we review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TPS in the anti-aging of antioxidants,and aim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TPS medicinal research.Key words:tea polysaccharide (TPS);free radicals;aging;anti-aging;research progress衰老即老化,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不可逆性退行性改变,衰老过程是机体退行性改变持续累积的结果,最终导致器官功能下降和疾病易感性增强。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首先介绍了茶多糖提取技术的概况,接着详细探讨了茶多糖提取方法的改进和工艺的优化。
随后对茶多糖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中的广泛应用。
分析了茶多糖提取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改进,工艺优化,结构性质,应用,食品,医药,化妆品,发展趋势,未来展望1. 引言1.1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概述茶多糖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多糖,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天然产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茶多糖的提取技术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对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目前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茶多糖提取方法的改进方面,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提取技术和工艺,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茶多糖的结构和性质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为更好地理解茶多糖的功能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随着茶多糖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中的应用不断扩大,茶多糖提取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2. 正文2.1 茶多糖提取方法的改进茶多糖提取方法的改进是茶多糖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可以提高茶多糖的提取效率和纯度。
目前,常用的茶多糖提取方法包括水提取法、醇提取法、酶解法、超声波提取法等。
水提取法是一种简单常用的提取方法,通过将茶叶粉末与水浸泡、加热、搅拌等步骤,将茶多糖从茶叶中提取出来。
水提取法存在提取效率低、纯度不高的缺点,研究者们提出了在水提取过程中加入辅助剂或利用加压等方法来改善提取效果。
醇提取法是利用醇类溶剂与茶叶中的茶多糖之间的亲和力来实现提取,其优点在于提取效率高、纯度较好。
醇提取法存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为了减少环境污染,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替代醇类溶剂的方法。
茶叶降糖的研究
一、茶叶活性成分降血糖作用研究1、茶多糖茶多糖是茶叶复合多糖的简称,由糖类、果胶、蛋白质等组成,其中多糖部分包括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葡聚等水溶性多糖。
茶多糖的主要功效是降血糖、降血脂,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清水岑夫(1987)研究发现,服用茶多糖链脲佐菌素诱发的高血糖小鼠血糖明显下降,最高下降率达40%;对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500mg/kg,给药7h后出现降血糖效果。
王小刚等(1991)报道,分别给正常小鼠灌胃50mg/kg和100mg/kg的茶多糖,小鼠血糖浓度分别下降了14%和17%;而分别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25mg/kg和100mg/kg的茶多糖,其血糖浓度分别下降48%和52%,因此,不同给药方式降血糖的效果不同。
Isiguki k.等(1992)发现腹腔注射茶多糖可使大鼠的血糖下降;将茶多糖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好转。
汪东风(1994)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40mg/kg,12h后检测其血糖含量,发现比对照组下降了12%;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100mg/kg,7h后其血糖浓度下降47%。
李布青等(1996)探讨了以不同方式从中低档绿茶中提取所得的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以丙酮为溶剂沉淀分离得到的茶多糖生理活性最高,降血糖作用最佳;此外,茶多糖还能降低肾上腺和四氧嘧啶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浓度,且在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浓度的同时,使肝糖原大量增加,他们认为茶多糖对糖代谢的影响与胰岛素类似。
周杰等(1997)也报道,对小鼠腹腔注射50mg/kg的茶多糖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急性毒性试能验表明,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0g/kg。
Tadadazu T.等(1998)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发的高血糖模型大鼠用茶多糖灌胃,发现有明显的降血糖用用。
陈海霞等(2002)研究了低档绿茶中的茶多糖对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以400mg/kg茶多糖灌胃,对正常小鼠及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
茶叶多糖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茶叶多糖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杨军国;王丽丽;陈林【摘要】Tea polysaccharides,short for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s with bioactivity in tea,have exhibited the well-known hypoglycemic effects and antidiabetic activity,due to its protection of isletβ cell,restriction of carbonhydrate absorption and regulation of endogenous factors (glucose metabolizing enzyme and insulin).Furthermore,the paper summarizes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othe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mechanism of actions of polysaccharide prepared from tea (Camellia sinensis).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including antioxidantactivity,immunostimulating activity,antitumor activity,anticoagulant activity,anti-fatigue activity,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activity,and anti-obesity activity are described for the further study.%茶叶多糖是茶叶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复合多糖的简称,其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功效最为突出.茶叶多糖可通过保护胰岛β细胞、抑制外源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调控内源因素(糖代谢酶类和胰岛素)等三条路径来实现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的表达.本文从茶叶多糖的其他生物学活性,诸如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凝血、抗疲劳、抑菌杀毒、减肥等方面,阐述近年来茶叶多糖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理,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7页(P301-307)【关键词】茶多糖;药理活性;降血糖作用;抗氧化活性;免疫调节【作者】杨军国;王丽丽;陈林【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72.4植物多糖,又称植物多聚糖,是一类由大量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大分子活性物质,因其来源广泛、生物学功能多样和无毒副作用,成为当今食品、医药和功能保健品发展的新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多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作者:张黎杨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6期【摘要】我国茶叶资源丰富,茶多糖作为茶叶中的一类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其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和抗肿瘤、降血压、抗辐射、抗凝血、抗疲劳等作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茶多糖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茶多糖;药理活性;综述;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茶叶的现代研究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植物提取分离技术的日益发达,从茶叶中分离出各种化学物质,如茶多酚、茶多糖等。
本文主要讨论茶多糖,所谓多糖就是由单糖聚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茶多糖就是其中一种。
顾名思义,茶多糖就是从茶叶中提取的茶叶多糖复合物的简称,其化学本质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
清水岑夫[1]报道茶多糖是由葡萄糖、阿拉伯糖、核糖组成,相对分子量约4×104道尔顿。
而后的报道[2]中又发现了聚本糖、烯酮糖以及聚葡萄糖、木糖、半乳葡聚糖、岩藻糖等成分。
汪东风等[3]对茶多糖进行 Sephdex G75、150、200凝胶层析的蛋白质自动检测和多糖含量的逐管检测,得出茶多糖中的多糖与蛋白质呈紧密结合态,因此茶多糖实为一种糖蛋白。
近年来一些药理研究表明,茶多糖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和抗肿瘤、降血压、抗辐射、抗凝血、抗疲劳等作用。
本文现将茶多糖的近年来的药理活性研究情况作如下总结。
1 抗氧化刘茹等[4]报道茶多糖在体外对羟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作用,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清除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
倪德江等[5]通过对湖北大白茶、福建水仙茶和云南大叶茶制成的绿茶、乌龙茶和红茶,提取其中茶多糖,体外结果发现其具有清除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作用。
聂少平等[6]实验结果表明茶多糖可清除超氧自由基与DPPH有机自由基,并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也有抑制作用。
陈义勇等[7]对研制的茶多糖口服液进行体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其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楚作用,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对羟自由基。
段丽梅等[8]建立灌服不同剂量茶多糖大鼠长期大负荷游泳训练实验模型,发现大鼠心肌、血清的MDA明显下降,SOD和CAT明显上升。
孙世利等[9]研究了提取温度对金萱绿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多糖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PTS自由基效果,对亚铁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同时也发现不同的提取温度和不同浓度的绿茶多糖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活性,最后综合考虑提物温度在60~70℃较为合适。
何传波等[10]采用微波辅助方法提取铁观音茶多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多糖得率随微波功率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料液比的升高先增后降,最佳的微波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375W,时间180 s,水浴浸提温度60 ℃以及料液比1:30;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多糖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清除能力与质量浓度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实验范围内的微波处理对其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影响。
因此茶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多种自由基,同时也指出拥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提取温度最好控制在60~70℃。
2 降血糖陈建国等[11]将四氧嘧啶导致的Ⅰ型糖尿病小鼠每天给予1.0、2.0、4.0 g/kgbw茶多糖,连续4周,结果发现茶多糖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小鼠“三多一少”症状,降低其空腹血糖,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小鼠的血糖值、饮水量之间相互影响存在明显正相关性,饮水量与体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王莉英等[12]将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1型糖尿病给予茶多糖,结果发现其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血清C肽水平显著提高,胰岛炎症程度减轻,CD8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提高CD4/CD8比例显著降低,表明早期用茶多糖预免疫可以预防或延缓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生。
芮莉莉等[13]将茶多糖给予KKAy2型糖尿病小鼠8周,发现茶多糖能显著改善小鼠葡萄糖耐量,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和果糖胺水平,升高肝糖原。
因此,茶多糖能降低血糖比较明确,但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芮莉莉等[13]认为茶多糖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陈建国等[14]通过研究茶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组织形态学及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小鼠的血清胰岛素、肝糖原含量显著提高,肝HK、肝PK活力均明显增强,胰岛细胞与肝细胞损伤得到明显的修复,使得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肝脏合成肝糖原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从而降低血糖。
钟灵等[15]研究恩施绿茶茶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恩施绿茶茶多糖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FBG,增强GK、SOD 和GSHPx 的活性,减少MDA 的含量,升高脾脏、胸腺系数。
王黎明等[16]通过体外测定不同纯度的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初效果、茶多糖对关键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茶多糖促进葡萄糖往3T3L1脂肪细胞转运能力来研究茶多糖降血糖的机制,结果表明纯度高的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非常低,而纯度低的茶多糖却有明显的清除效果,对α葡糖苷酶(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非常低,对葡萄糖往外周细胞3T3L1 细胞的转运作用也不明显,但可显著增强葡萄糖激酶和己糖激酶的活性。
全吉淑等[17]用比色法测定茶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用快速过滤法观察茶多糖对兔小肠刷状缘囊泡葡萄糖转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茶多糖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312 g/L;茶多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则较弱,浓度为1 g/L 时,其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10%;茶多糖同时明显降低兔小肠刷状缘囊泡葡萄糖转运能力,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15 g/L。
综上所述,茶多糖降血糖的可能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SOD 和GSHPx 的活性,减少MDA 的含量等来减少自由基,保护修复胰岛β细胞和肝脏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肝脏GK活性等来消耗葡萄糖,同时茶多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降低小肠刷状缘囊泡葡萄糖转运能力来减少葡萄糖的摄入,因此茶多糖能从多角度多途径降低血糖。
3 免疫调节与抗肿瘤蒋成砚等[18]表明普洱茶多糖能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 花环形成率,说明茶叶多糖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夏道宗等[19]研究表明安吉白茶多糖体外能显著抑制S180 细胞的生长,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体内试验表明安吉白茶多糖对小鼠S180 实体瘤和H22 腹水型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荷瘤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也有较强增高作用;体内免疫调节试验结果显示安吉白茶多糖可使荷S180 实体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升高。
沈健等[20]研究表明茶多糖能明显提高试验组荷瘤小鼠的抑瘤率,明显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IL2 及TNFα的产生,同时能提高血清中IgG 的含量。
表明茶多糖对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抑瘤活性可能与其免疫增强作用有关。
4 降血脂张芸等[21]研究表明乌龙茶多糖能使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和肝脏MDA、肝脏指数显示不同程度的降低,胸腺指数、脾指数、血清和肝脏SOD 活力则有所上升,肝脏病变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吴文华等[22]的试验结果,茶多糖高、中、低剂量注射组小鼠血清LDLC水平均低于高脂对照组,下降率分别为33.59%、24.38%、5.31%。
大量动物试验证实,茶多糖的降血脂效果与药剂量的大小有关,茶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5 降血压王淑如等[23]按22.5 mg/kg体重对SD大鼠进行十二指肠给药,每隔10 min记录血压、心率,共1 h,10 min后大鼠血压开始降低、心率减慢,每次记录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离体豚鼠心脏插管侧支注入浓度1 mg/ml茶多糖0.4 m,5~8 min后,冠脉流量比给药前增加3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6 抗凝血谢亮亮等[25]研究茶多糖不同组分对抗凝血活性的影响,通过水提醇沉的方法对茶多糖进行提取,经聚酰胺柱脱色、脱蛋白,采用离子交换柱DEAE Sepharose CL6B 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其分子量,并对多糖组分抗凝血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PS4含两个组分,其分子量分别为689113 和4150,为非均一多糖,体外抗凝血实验显示TPS4 能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说明是通过内源性途径来影响凝血的。
7 抗辐射茶多糖具有明显抗放射性伤害作用,对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小鼠通过γ射线照射后,服用茶多糖可保持血色素平稳。
红血球下降较少,血小板波动也较正常,小鼠皮下注射茶多糖后,照射CO60,可提高成活率30 %[26]。
8 抗疲劳蒋成砚等[27]研究普洱茶多糖的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给小鼠饲喂普洱茶多糖和普洱茶水浸液都能显著降低其血清尿素氮形成,同时也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延长其游泳时间,且茶多糖效果比茶水浸液效果好。
因此茶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我国茶叶种植、生产大国,资源丰富,但是研究表明[28]茶多糖含量较高的为粗老茶叶,目前高档茶叶均采用新芽新叶,因此利用粗老茶叶作为原料提取茶多糖,不仅能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的,而且促进采用茶叶预防及治疗疾病。
因此开发利用茶多糖,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1] 清水岑夫.お茶の血糖降下作用について.茶(日),1987,3:2427.[2] 赵和涛.茶叶及提取物药理作用在生物体试验.贵州茶叶,1993,3:1315.[3] 汪东风,谢晓凤.粗老茶中的多糖含量及其保健作用.茶叶科学,1994,14(2):7374.[4] 刘茹,马森.茶多酚和茶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效果.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631464.[5] 倪德江,陈玉琼,谢笔钧,等.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茶多糖组成、抗氧化及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营养学报,2004,26(1):5760.[6] 聂少平,谢明勇,罗珍,等.茶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5):549551.[7] 陈义勇,徐佳,窦祥龙,等.茶多糖口服液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7419576.[8] 段丽梅,孙红梅.不同剂量茶多糖补充对运动大鼠心肌、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8):5256.[9] 孙世利,赖兆祥,庞式,等.提取温度对金萱绿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广东农业科学,2011,(1):123125.[10] 何传波,汤凤霞,熊何健.微波辅助提取铁观音茶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4(3):251255.[11] 陈建国,王茵,梅松,等.茶多糖降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作用的研究.营养学报,2003,25(3):253255.[12] 王莉英,俞茂华,陈蔚.茶多糖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5):476479.[13] 芮莉莉,萧建中,程义勇.茶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19(2):9396.[14] 陈建国,来伟旗,江月仙,等.茶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组织形态学及胰岛素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营养学报,2010,32(1):6468.[15] 钟灵,王振富,李玉山.恩施绿茶茶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的影响.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3,29(1):7780.[16] 王黎明,夏文水.茶多糖降血糖机制的体外研究.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29(3):354358.[17] 全吉淑,尹学哲,及川和志.茶多糖降糖作用机制.中国公共卫生,2007,23:295296.[18] 蒋成砚,谢昆,薛春丽,等.普洱茶多糖增强免疫功能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57258.[19] 夏道宗,张元君,倪达美,等.安吉白茶多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研究.茶叶科学,2013,33(1):4044.[20] 沈健,陈增良,沈香娣,等.茶多糖抗肿瘤及其增强免疫作用的研究.浙江预防医学,2007,19(8):1012.[21] 张芸,倪德江,陈永波,等.乌龙茶多糖调节血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茶叶科学,2011,31(5):399404.[22] 吴文华,吴文俊.普洱茶多糖降血脂功能的量效关系.福建茶叶,2006(2): 4243.[23] 王淑如,王丁刚.茶叶多糖对心血管系统的部分药理作用.中草药,1992,23(8):45.[24] 马森.茶多酚、茶多糖对兔动脉血压的影响.畜牧兽药杂志,2009,28(1):34.[25] 谢亮亮,蔡为荣,张虹,等.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凝血活性.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38(9):191195.[26] 严鸿德,汪东风,王泽农,等.茶叶深加工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27] 蒋成砚,谢昆,薛春丽,等.普洱茶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54155.[28] 周鹏,谢明茶,王远兴,等.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用于茶多糖蛋白的纯度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色谱,2004,22(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