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学科教案:有的人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学科教案:有的人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学科教案:有的人教学目的: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3、理解对比的写法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教学设想:1、计划学习两课时2、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所以,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祥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自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
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有的人》。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有的人》是一首描述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的诗歌。
课文通过对比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表达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引入课文《有的人》的朗读和讨论。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对比和象征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4 应用与创造:学生模仿课文创作自己的小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价值观。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效果。
评价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情运用。
4.2 学生理解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4.3 学生讨论评价: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有的人》5.2 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和短语卡片,诗歌创作模板,讨论问题清单。
5.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粉笔。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6.2 步骤二: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教师适时指导。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人都有生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
基本内容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
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小组合作,阅读研讨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
(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篇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指导朗读,体会该诗强烈鲜明的爱憎之情,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能力训练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该涛融情于诗、融理于诗的特点,说一说该诗的情与理。
(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生的道理,塑造自已美好的人生。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同理心。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体会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认识和喜爱。
2. 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学生自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
4. 分析诗歌内容:(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小组合作,讨论诗歌中的人物情感变化。
5. 品读诗歌:(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
四、课堂小结:2. 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积累。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有的人”的短文。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诗歌分析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有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信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与死、成功与失败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板书课题《有的人》,让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讨论:课文中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五、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抄写和课文朗读的熟练程度。
3. 课后访谈评价: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3. 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课文《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对伟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有的人》的形式、内容、主题思想等方面,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对不同人生价值的描绘,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有的人》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教学卡片或黑板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有的人》的作者及相关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思考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对伟人的敬仰之情。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有的人》的学习心得,感受生命的意义。
2. 选做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伟人”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文质量:评估学生选做作业中作文的写作水平,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表达对课文中伟人的敬仰之情。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有的人》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表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崇敬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朗读与背诵: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的能力。
3. 理解与分析: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有的人》。
2.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诗歌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 收集其他有关革命先烈的诗歌或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不同诗人对“有的人”这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对不同人生观的思考和反思。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3. 诗歌中人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对“有的人”主题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 诗歌《有的人》相关资料。
2. 其他诗人对“有的人”主题的诗作。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有的人》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思考“有的人”这一主题的含义。
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有的人》。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讲解诗歌中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分析:(1)教师展示其他诗人对“有的人”主题的诗作。
(2)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对主题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展示个人独特的视角和思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环节。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理解。
3. 创意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创作自己的诗歌时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思考深度。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将诗歌《有的人》进行熟读和背诵。
2. 选择一位诗人,研究其对“有的人”主题的表达方式,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小学:有的人教案
小学:有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
2.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4.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词语解析: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特征和性格。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解析、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欣赏和分析诗歌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词语解析: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特征和性格。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情感体验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提问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感知,通过课堂朗读表现进行评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有的人语文教案范文
有的人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和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通过对课文的仔细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领悟文本的深层含义。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写作技巧:通过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和作文评分,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课文文本,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2. 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
3.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3. 文本分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读,分析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 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手法和表达的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背景。
2. 通过分析和比较,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对诗歌创作和表达的兴趣和热情。
3. 培养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有的人》是一首描写人生百态的诗歌,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诗歌中使用的手法和表达的主题2.3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意义和背景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3.2 朗读和背诵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3.3 分析和讨论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手法学生讨论诗歌的意义和主题3.4 练习和创作学生练习解读其他诗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质量评价学生的练习和创作成果4.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学生对诗歌的创造和表达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有的人》其他相关诗歌文本诗歌解读和分析资料5.2 教学设施投影仪和幻灯片录音机和音响设备白板和教学用具第六章:教学步骤6.1 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6.2 第二步:朗读和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主背诵诗歌,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3 第三步:分析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和手法。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铭记英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背诵与默写。
(2)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3)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诗歌情感表达的把握。
(3)修辞手法的创新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有的人》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阐述对诗歌情感表达的理解。
5. 创意写作:(1)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分享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写作表现。
(2)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作业完成情况:(1)诗歌背诵和默写的完成情况。
(2)创意写作的质量和创新性。
3. 综合评价:(1)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2)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1)诗歌《有的人》的文本展示。
(2)诗歌背景资料的图片和文字。
(3)修辞手法的案例分析。
2. 教学素材:(1)相关诗歌的选篇。
(2)诗歌朗诵视频或音频资料。
有的人小学教案范文
有的人小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2. 词汇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有的人、伟大、平凡、无私等。
3. 句型练习:让学生通过句子练习,掌握如何使用这些词汇,如:有的人是伟大的,有的人是平凡的。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自由交谈,谈论他们所知道的伟大人物。
2.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角色扮演(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的内容,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所知道的伟大人物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 任务型教学:布置实际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不同人的描述,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 修辞手法学习: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不同人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态度。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4. 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主题。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 生字词学习: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5. 修辞手法学习: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不同人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有的人》。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对比和分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有的人》的主题和内容简介课文《有的人》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的描述,展现了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课文通过对比和分析,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2.2 生字词的讲解和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
通过练习和游戏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题或情景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回答问题。
3.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通过练习和游戏等方式学习生字词。
3.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要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练习造句。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进行朗读和理解的学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有的人》的课文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6.2 多媒体教学资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韵律和节奏,感受文学美感。
7.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感受作者对不同类型的人的描述和评价。
2.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本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分析作者对不同类型的人的描述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有的人》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课文《有的人》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对不同类型的人的描述和评价,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深入探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5. 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课文《有的人》的理解和感受的文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人物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利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回家后写的文章,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程度。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有的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有的人》。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2. 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有的人》。
2. 生词和短语的注释。
3. 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解释和例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有的人》。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给出生词和短语的注释。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找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3)对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和练习。
3. 修辞手法的学习:(1)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找出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3)对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练习。
4. 阅读理解的学习:(1)给出阅读理解题目。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回答阅读理解题目。
(3)对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讲解和练习。
5. 总结和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引导学生反思课文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生词短语和修辞手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4.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有的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有的人》,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有的人”对社会、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的人”对社会、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有的人》。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有的人》进行导入。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有的人”对社会、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有的人”对社会、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有的人》。
2. 抄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有的人”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测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3. 单元测试: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内容,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有的人》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有的人》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有的人》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理解课文: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4. 分析课文: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探讨主题: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7. 小结课堂: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有的人》。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九、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3)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珍惜生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有的人》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诗歌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诗歌表达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有的人》诗歌文本。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赏析文章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有的人》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什么看法?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哪两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表达手法,并分享自己的欣赏体会。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有的人》。
(2)写一篇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开展一次诗歌创作比赛,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学科教案:有的人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理解对比的写法
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设想:
1、计划学习两课时
2、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祥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
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对比对象对比角度对比内容
表现结果
为人民的人对人民恭恭敬敬
全心全意永远记住他
对人生为革命
愿献身到处是青清的野草
对社会让别人活得更好抬得很高,很高
*及剥削者对人民作威作福
任意欺压
把他摔跨
对人生为自己
想不朽烂得更早
对社会使别人不能活下场可以看到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
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略。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
道理。
六、学习第一小结。
1、指名读。
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七、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
第二教时教学内容:
后面所剩内容。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
”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
“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分析诗中的议论。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
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
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