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标准最终

合集下载

吸痰评分标准表格

吸痰评分标准表格

吸痰评分标准表格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行为,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在评估吸痰效果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痰液的性质、分泌程度、患者的协作程度和吸痰技术的准确性。

下面是一个吸痰评分标准的参考内容,详细描述了各个评分指标的判断标准。

1. 痰液的性质:痰液的性质是评估吸痰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痰液的颜色、黏稠度和量来评估痰液的性质。

评分标准如下:- 颜色:0分(透明无色)、1分(黄色)、2分(黄绿色)、3分(绿色)- 黏稠度:0分(无痰)、1分(有痰但较稀)、2分(粘稠但可吸出)、3分(非常黏稠无法吸出)- 量:0分(无痰)、1分(少量痰液)、2分(中等量痰液)、3分(大量痰液)2. 痰液的分泌程度:痰液的分泌程度是评估吸痰效果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根据痰液的分泌程度来评估痰液的分泌情况。

评分标准如下:- 分泌程度:0分(无分泌)、1分(少量分泌)、2分(中等分泌)、3分(大量分泌)3. 患者的协作程度:患者的协作程度对于吸痰效果至关重要。

评估患者的协作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是否能够配合吸痰过程,并给予相应的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协作程度:0分(拒绝配合)、1分(不配合但可操作)、2分(配合一半时间)、3分(完全配合)4. 吸痰技术准确性:吸痰技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吸痰效果。

评估吸痰技术的准确性可以通过观察吸痰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和并发症,给予相应的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技术准确性:0分(错误且存在并发症)、1分(错误但无并发症)、2分(部分正确但有错误操作)、3分(完全正确且无错误操作)综合评分:根据上述指标,可以将各项指标的分值相加得到最终的吸痰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0-3分:吸痰效果较差,需重新评估和调整吸痰方案- 4-6分:吸痰效果一般,可以继续保持现有吸痰方案- 7-9分:吸痰效果良好,可以继续保持现有吸痰方案- 10-12分:吸痰效果优秀,保持现有吸痰方案并持续监测需要注意的是,吸痰评分标准仅为参考,实际操作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

吸痰量判断标准

吸痰量判断标准

吸痰量判断标准
吸痰量的判断标准可以根据24小时痰液量或一次性痰液量来分析,具体如下:
1. 24小时痰液量:正常人的24小时痰液量少于10ml为少量,24小时痰液量在10\~500ml为中等量,24小时痰液量大于500ml或一次性痰液量达到100ml为大量。

2. 一次性痰液量:咳痰量为20\~50毫升为大量,咳痰量为
50\~100毫升为中量,咳痰量为100毫升以上为大量。

此外,根据痰液性质和痰液量,还可以划分为3度:
1. 1度痰液:米汤或泡沫样稀痰,粘稠度较低。

2. 2度痰液:比较粘稠,吸痰时可有少量痰液在玻璃管接头内滞留。

3. 3度痰液:粘稠度较高,呈黄色,吸痰时玻璃管内有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干净。

请注意,具体标准可能因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护人员。

最新版吸痰法评分标准

最新版吸痰法评分标准







60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
名、手腕带,向清醒患者解释以
取得合作。
2、予患者高浓度吸氧2-3分钟,
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通电源,连接吸引器连接管,
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
节合适的负压。
4、将无菌治疗巾围于患者胸前,
将吸氧管放于治疗巾上,打开吸
痰管及有盖缸盖
5、戴无菌手套,右手持吸痰管,
负压吸引管
10、观察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有无吸引导致的并发症
2
3
5
7
6
6
8
5
2
3
患者清醒未解释扣
2分
未高浓度吸氧扣3

未调节负压或负压
不当扣2分
未铺无菌巾扣2分
吸氧管未放于无菌
巾上扣5分
吸痰管污染扣6分
未试吸生理盐水扣2
分,带负压进入气道
扣4分
吸痰手法错误扣5-7
分,未注意生命体征
变化扣3分
吸痰后未给高浓度吸氧扣5分
左手连接负压管
6、试吸少量的生理盐水,不带负
压将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遇到阻
力或患者咳嗽时,往外提出1cm
7、打开负压吸引,采用左右旋转
并上提的手法抽吸,同时鼓励患者
咳嗽,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8、吸痰后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2-3
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
再将氧浓度调至正常水平。
9、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和
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和年龄调节合适的负压。
3、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
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

吸痰操作标准

吸痰操作标准

吸痰法(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标准项目操作程序分值扣分标准操作前准备20 分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戴口罩,洗手 4准备要求一项不合格扣2分2、物品准备:负压吸引器,无菌治疗盘内置适当型号的吸痰管,无菌手套、玻璃接头、装有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无菌罐2个、纱布、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外放弯盘10物品一项不合格扣1-2分;物品少备一件或补备一件扣1-2分;物品定位不合理扣1-3分3、病人准备:评估病人的病情,意识及呼吸道分泌物情况;评估口腔、鼻腔情况及合作程度;解释取的合作;取适当体位。

4没有评估病人情况或交代不确切扣1-2分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舒适、安全;有电源、双层塑料袋垃圾桶在床下。

2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2分;操作方法及过程60 分1、核对,解释,助病人转向操作者,并头略向后仰。

3体位不正确扣3分2、连接吸引器,调节负压;观察导管是否通畅10漏一项扣2分;3、插管手法正确:将导管有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吸痰管同时鼓励咳嗽,10动作重或插入过深、过浅扣5分;4、吸力大小,时间适度每次<15秒10一次吸引>15秒或总时间>3分钟各扣5分5、拔出吸痰管后吸生理盐水,观察痰量、色 3 未做到不得分6、吸痰时观察病情;痰液粘稠能做相应处理 6未观察呼吸扣3分;痰液粘稠未处理扣3分7、吸引结束后协助病人擦净面部,询问感觉 4 未做到不得分8、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4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2分;9、用物处理正确、洗手、记录、签名10 一项不合格扣2分结果及评价20 分1、操作正确,动作轻柔,吸痰有效; 6操作程序漏一步或颠倒一次扣2分;2、病人安全,无呼吸道粘膜损伤; 5 一项不合格扣2分3、应答切题,流畅 5 回答不完整扣1-2分4、计划性强,从备物到端盘时间5分钟完成 4每超过30秒扣1分气管切开吸痰操作程序及标准日期科室姓名监考老师得分项目操作程序分值扣分标准操作前准备病人评估评估病人是否需要气管内吸痰。

按需吸痰的标准

按需吸痰的标准

按需吸痰的标准
按需吸痰是指根据病人的痰量和痰的黏稠度,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计划地进行吸痰。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按需吸痰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痰量的判断
痰量的判断是按需吸痰的关键。

一般来说,痰量小于5ml时,可以不进行吸痰;痰量在5ml-10ml之间时,可以根据情况决
定是否吸痰;痰量大于10ml时,必须进行吸痰。

当然,这个
标准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具体还要结合患者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2. 痰的黏稠度的判断
痰的黏稠度也是按需吸痰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一般来说,黏稠的痰比较难吸出来,需要进行加强吸痰;而稀薄的痰相对容易吸出来,可以适当减少吸痰次数。

3. 病情的严重程度
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是按需吸痰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咳嗽频繁、胸闷等症状比较明显,需要加强吸痰;如果患者情况比较稳定,可以适当减少吸痰次数。

4. 吸痰的方法
吸痰的方法也是按需吸痰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口腔吸引器、气管插管、支气管镜等方法进行吸痰。

在选择吸痰方法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注意操作技巧和安全。

总之,按需吸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按需吸痰的标准包括痰量的判断、痰的黏稠度的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吸痰的方法等方面。

在进行按需吸痰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注意操作技巧和安全。

吸痰考核标准

吸痰考核标准

吸痰考核标准吸痰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将患者体内的痰液吸出,以改善患者呼吸道通畅,减轻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吸痰考核标准主要包括操作技术、安全措施和沟通能力等方面,下面将对吸痰考核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操作技术1.正确判断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正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吸痰操作。

2.正确选择吸痰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吸痰方法,如咳嗽吸痰、气管切开吸痰、气管内插管吸痰等。

3.正确使用吸痰设备:了解吸痰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吸痰管、吸痰器、吸痰袋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以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准确定位吸痰位置:掌握各种吸痰方法的吸痰位置,如通过胃管吸痰时需要准确确定胃管的位置,通过气管切开吸痰时需要准确定位气管切开口等。

5.正确护理吸痰导管:了解吸痰导管的使用方法,掌握导管清洁、更换和保养等技巧,确保导管安全可靠,使用舒适。

二、安全措施1.掌握吸痰操作的禁忌症:了解吸痰操作的禁忌症,如颈椎或颈部严重疾病、近期手术创面等,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吸痰操作。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吸痰操作需要进行无菌操作,要求操作者使用无菌手套和口罩,在操作前对工具和环境进行消毒清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注意吸痰管的抗菌处理:吸痰管容易感染,操作者需要根据吸痰的频率和患者的情况,定期更换吸痰导管,避免导管的交叉感染。

4.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吸痰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处理。

三、沟通能力1.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吸痰过程中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呼吸感受和痰液的排出情况,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吸痰操作的力度和频率。

2.与家属进行沟通:吸痰过程中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向他们解释吸痰的目的和必要性,告知吸痰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风险,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

3.与医护团队进行协作:吸痰操作需要与医护团队进行良好的协作,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患者的病情和吸痰的效果,与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相互配合,确保吸痰操作的顺利进行。

新版经鼻口腔吸痰技术评分标准

新版经鼻口腔吸痰技术评分标准
(5分)
吸引器贮液瓶吸出液不要过满,痰液达2/3时及时倾倒。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小时。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袋每周更换一次,达3/4应随时更换。
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一般不超过15秒/次,间隔数秒。
吸痰过程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4.压力调节:成人300-400mmHg(0.04-0.053MPa)
11.擦净患者面部及口、鼻分泌物,观察口腔、鼻腔黏膜
有无损伤。
3分
12.评价吸痰效果:听诊呼吸音与痰鸣音,检查口腔和鼻
腔。
5分
13.安置患者,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
5分
14.指导患者。
5分
操作后
(5分)
1.终末处理
2分
按相应分值扣分
2.洗手
1分
3.记录:痰液性状、量、效果及生命体征。
2分
操作注意事项
法同清醒患者。
10分
抽吸方法不正确扣5分,
7.分离吸痰管,抽吸灭菌注射用水冲洗连接管接口端
3分
按相应分值扣分
8.脱去手套将其与一次性吸痰管丢在黄色垃圾袋内。
3分
按相应分值扣分
9.如未吸尽痰液,同法吸痰数次直至吸尽,同时观察患
者面色,呼吸、监护仪参数,痰液性状。
5分
按相应分值扣分
10.关闭吸引开关。
3分
2分
每点扣1分
2.用物: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装置、治疗盘内备无菌碗或盖罐、灭菌注射用水、听诊器、电筒、一次性吸痰管数根、弯盘、压舌板、棉签、口腔用药、必要时备开口
器、舌钳等。
3分
物品缺1件扣0.5分,
放置凌乱扣1分
操作中60分
1.携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患者身份

吸痰评分标准

吸痰评分标准
3.负压吸引器的性能及操作环境(隔帘遮挡)。
10
准备
(5分)
用物:吸引器(电动或中心吸引器)、治疗盘、无菌吸痰杯(无菌缸)、吸痰包(含手套)、手消毒液、无菌生理盐水、听诊器、压舌板、手电筒、必要时备开口器。
3
护士:洗手,戴口罩,倒适量生理盐水于无菌吸痰杯(无菌缸)内。
查对、确认病人。
2
流程
(65分)
10
日期考核者
2.痰液粘稠者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以提高吸痰效果。
2.吸痰前、中、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3.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气管导管内径的1/2。
4.选择合适的压力,负压过大可引起粘膜损伤、低氧血症、心跳骤停、肺不张、哮喘、心律失常等。
5.吸痰时间一般不超过15s/次,间隔时间数秒;
6.吸引器贮液瓶不要过满,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瓶容积的2/3。
经口/鼻腔吸痰:提高吸氧流量,调节吸引器负压200~300mmHg(0.027~0.04Mpa),连接吸痰管,将吸痰管轻轻插入口或鼻腔,到位后开放负压,左右旋转边吸边退,必要时间隔10秒再吸,直至吸净痰液。
20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
给予纯氧2分钟,调节吸引器负压,一般成人150~200mmHg(0.02~0.027Mpa),小儿100~150 mmHg(0.013~0.02 Mpa)。连接吸痰管,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遇阻力略上提后打开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应间断使用负压,减少粘膜损伤。吸痰后纯氧吸入。
7.气道内吸痰的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需再次吸痰必须更换吸痰管;
8.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内分泌物,气道吸引后应更换吸
痰管再吸引口鼻腔。
10

最新版吸痰法评分标准

最新版吸痰法评分标准
吸痰法(经人工气道)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操作规程


评分标准


备注





20

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
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意
识、氧疗,人工气道,心理状态
及合作程度,有义齿应取下
3、物品准备:负压吸引器及电
插板,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治疗
巾、有盖缸、无菌生理盐水、吸
未抽吸扣2分
未观察扣3分
需要时为患者进行
胸部叩击
成人<33.3Kpa,小儿<13.3Kpa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操作规程


评分标准


备注
操作方ຫໍສະໝຸດ 法与程序
60

11、必要时更换吸痰管,进行口腔
鼻咽部吸引
12、吸痰完毕,关闭负压,取下吸
痰管,取安全舒适卧位
13、听诊呼吸音,整理床单元
14、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成人<400mmHg(53.3Kpa),
小儿<300mmHg(40Kpa)
执行无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限使用、1次
插入约10-15ccm.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造成患者缺氧。
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生命体征变化。


操作规程


评分标准


备注







60

5、更换吸痰管,试吸后同法插入鼻腔,患者吸气时沿鼻腔壁向深处插人,吸出鼻咽部分泌物。

吸痰的标准

吸痰的标准

吸痰的标准
吸痰并不是只有固定的六大指征,常见的指征有咳嗽及呼吸困难、气道内分泌物增多、听诊有痰鸣音、血氧饱和度下降、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值压力升高等,具体如下:
1、听诊有痰鸣音
有痰鸣音是肺部感染的表现,若服用止咳化痰类药物效果不佳,也需要进行吸痰治疗。

2、气道内分泌物增多
痰液增多很容易造成呼吸道不畅,如果还伴有痰液粘稠的症状,患者有可能发生窒息情况,因此也要及时吸痰。

3、咳嗽及呼吸困难
剧烈咳嗽会导致气道痉挛、狭窄,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此时要及时通过吸痰来排出痰液。

4、血氧饱和度下降
这类病人要立即清除口腔以及气道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吸痰等操作保证呼吸功能正常。

5、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值压力升高
此时说明患者的气道阻力增高,自主咳痰比较困难,因此也需要及时给患者吸痰,吸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2023年吸痰评分标准

2023年吸痰评分标准

2023年吸痰评分标准吸痰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主要用于帮助无法自主排痰的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本评分标准旨在评估吸痰操作的熟练度、安全性、呼吸道舒适度、痰液清除效果、并发症预防、患者合作度、护士沟通能力及设备使用正确性等方面。

一、操作熟练度1.操作步骤的正确性: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包括核对患者身份、检查吸痰设备、正确连接吸痰管、设置吸引压力、选择合适的吸痰时间等。

2.操作流程的流畅性:评估护士在吸痰操作过程中的流畅程度,包括动作的协调性、操作的连贯性等。

3.操作效果的合理性:评估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和吸痰效果合理调整吸痰时间、吸痰压力等参数的能力。

二、安全性1.无菌操作: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如洗手、戴口罩、一次性使用吸痰管等。

2.防止交叉感染:评估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如定期更换吸痰管、消毒吸痰设备等。

3.安全意识: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如避免吸引压力过高、注意患者反应等。

三、呼吸道舒适度1.减轻患者不适: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如适当调整吸引压力、减少吸痰次数等。

2.避免呼吸道损伤: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注意避免造成呼吸道损伤,如避免吸引时间过长、避免用力过猛等。

四、痰液清除效果1.痰液排出效果: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有效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2.肺部分泌物清除效果: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有效清除肺部分泌物,保持肺部的清洁。

五、并发症预防1.预防低氧血症: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如合理调整吸引压力、避免吸引时间过长等。

2.预防其他并发症: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呼吸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六、患者合作度1.患者对操作的配合程度:评估患者在接受吸痰操作时的配合程度,包括是否能理解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是否能忍受操作带来的不适等。

吸痰评分标准

吸痰评分标准
吸痰评分标准(总2页)
吸痰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评委签名:日期:
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值
扣分原因
扣分
评估25分
1、核对病人腕带和床头牌姓名与住院号
2、评估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3、与病人交流咳嗽咳痰情况
3
未核对扣2分
未交流扣1分
4、听肺部呼吸音:
(1)前三点: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肺尖),协助病人面向操作者翻身
一项不正确扣1分
3.打开吸痰包,右手戴手套
4.纸置于病人颌下
5.取出吸痰管
6.左手打开无菌罐盖
7.接吸痰管
8.检查并微调负压
9.用灭菌水试吸,检查是否通畅
10.左手折叠吸痰管根部(阻断负压)
11.右手将吸痰管轻轻插入口或鼻腔
12.到位后放开折叠
13.左右旋转边吸边退
14.必要时,间隔10秒钟再吸,直至洗净痰液
15.与病人交流
30
有违无菌原则扣3分
人工气道者口鼻吸痰顺序错误扣3分
每次吸痰时间大于15s扣3分
不交流扣2分
其他一项不合格扣2分
16.观察病人面色和呼吸情况
17.反复抽吸灭菌水冲洗管道,直至冲净
2
一项不合格扣1分
18.吸痰毕,分离吸痰管
19.脱手套
20.关负压吸引开关,将接管插入吸痰小瓶内
21.擦净口鼻
5
一项不合格扣1分
2.用物准备:(1)中心吸引器,并检查符合要求(2)治疗车上层:治疗盘、无菌罐(放灭菌水)、吸痰管、纱布、手电筒、听诊器、手消毒液
3、环境准备:隔帘遮挡
5
未检查吸引器性能扣2分
少一样扣1分,最多扣4分

2.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2.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2
6、吸痰时一手反折吸痰导管末端,另一手用无菌血管钳或者戴手套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10-15cm),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
7
6
5
4
7、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6
5
4
3
8、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5
4
3
2
9、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心率、血压等,吸出痰液的色、质、量;
5
4
3
2
评估与
指导
10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吸音;
4
3
2
1
2、评估痰液的量、粘稠度及颜色、咳嗽能力;
3
2
1
0
3、告知患者和家属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3
2
1
0
操作前
准备
10
1、检查吸引设备及管道连接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按需要备齐物品,放置合理;
5
4
3
2
2、洗手、戴口罩。
5
4
3
2
操作过程
安全与
舒适
5
1、环境安静、舒适、整洁
5
4
3
2







55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5
4
3
2
2、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
5
4
3
2
3、检查患者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5
4
3
2
4、协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

养老院吸痰评估标准(万能版本)

养老院吸痰评估标准(万能版本)

吸痰评估标准
一、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发生。

二、准备1.用物准备:吸引器、弯盘、血管钳及镊子等。

2.老人准备:向清醒老人说明目的、方法,取得合作。

三、注意事项
1.查对老人,说明目的,清醒老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吸痰时动作要轻,吸痰管缓慢插入气道,由深处向上提拉,左右旋转。

3.储液瓶内液量应不超过3/4为宜,及时清理,以免液体吸入马达损坏机器。

4.治疗盘中用物每日更换一次,气管切开所用物品应保持无菌。

5.气管切开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6.吸痰管退出后,用呋喃西林冲洗,以免分泌物堵塞吸痰管。

7.颅底骨折老人禁从鼻腔吸痰。

8.观察老人的反应及吸出痰液的量、色、性状等。

9.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2小时。

四、评估标准1.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2.缓解缺氧状态,减轻痛苦,增强康复信心。

13吸痰质量标准

13吸痰质量标准

项目质量标准评估◆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目的、注意事项◆病人的病情、治疗、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呼吸情况;氧疗情况、血氧饱和度和吸氧浓度;咳嗽能力;听诊有无痰鸣音◆口、鼻腔黏膜是否正常,有无鼻中隔弯曲,是否有义齿◆病人对本次操作的认知程度及合作程度◆负压吸引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病室环境:清洁、温湿度、光线、电源、电压准备◆护士:洗手、戴口罩、帽子,着装规范◆病人:协助翻身、拍背、必要时雾化吸入、气道湿化◆物品: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一次性无菌碗两只,一次性吸痰包二根、纱布、压舌板、电筒、棉签、灭菌注射用水1瓶、一次性手套、听诊器、必要时备开口器、拉舌钳、口腔护理用药、气道湿化液、弯盘、污物桶两只流程及注意事项◆备齐用物至病人床边,核对病人◆调高氧流量(8-10ml/min),吸入2分钟◆连接电源,打开吸引器开关(或接入中心吸引),调节负压(成人300-400mmHg,小儿250-300mmHg),关闭开关◆病人头部转向操作者,昏迷病人协助张口◆打开无菌碗,倒入灭菌注射用水◆连接吸痰管(一手戴清洁手套,另一手戴无菌手套,手法正确),无菌纸置于患者颌下,取出吸痰管,左手打开负压吸引开关,试吸是否通畅◆ 吸痰(左手折叠吸痰管根部,阻断负压;右手插入吸痰管)◇口腔吸痰:嘱病人张口,舌前伸,从口腔一侧将吸痰管插入10-20cm,进入咽部,鼓励病人咳嗽◇鼻腔吸痰:由鼻腔插入,在病人吸气时将吸痰管插入约20-25cm,鼓励病人咳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导管/气管切开内套管后,遇阻力时后退1cm,打开吸引器进行吸引备注:吸痰时应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根据病人情况必要时重复吸引,间隔3-5分钟)◆操作中与病人交流,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情况、痰液情况、心率、血氧饱和度◆吸痰后冲洗吸痰管,关闭吸引器◆分离吸痰管,置于感染性垃圾桶内,脱手套◆封闭吸引器导管末端,关闭电源开关。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1、护士:洗手,戴口罩,铺无菌盘。
准备 2、用物:电动吸引器,无菌盘内备无菌碗(碗内盛无菌等渗盐水)、
弯盘、中弯血管钳、纱布、压舌板。
5分 治疗车上: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手电筒、棉签、口腔用药、听诊器、必 要时备开口器、舌钳、塑料小桶(二层)。
操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5分)
1、吸痰前:(10分)
的贮液瓶和吸引管应消毒后备用。
注 2、 每次吸痰时间一般不超过15秒/次,间隔数秒。
意 3、 压力调节:成人300--400mmHg
4、 痰液粘稠者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以提高吸痰效果
事 5、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浓度2分钟,维持血氧饱和度。
项 6、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停止操作。
10分 7、昏迷病人先吸口、鼻分泌物,用过的吸痰管必须更换后方可进行
气管吸痰。
8、吸痰盘24小时更换1次,每吸痰1次,更换1根吸痰管。
评价 1、 病人和家属理解吸痰的必要性。
10分 2、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被及时吸净,气道通畅,缺氧改善。
3、 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
扣分
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姓名
日期
得分
项目


扣分原因
目பைடு நூலகம் 5分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的病情、治疗、呼吸情况,听诊有无痰鸣音。
评估 2、口、鼻腔粘膜是否正常,有无鼻中隔弯曲,是否有义齿。
3、病人的合作程度,并解释操作目的。
10分 4、负压吸引器的性能,电源电压与吸引器是否相吻合。
作 打开吸引器,调节压力;
连接吸痰管并试吸是否通畅;
关闭吸引器,加大吸氧浓度2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


扣分及
原因


准备质量15 分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态度镇静。

(少一项扣1分)
2、用物:①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一套;②听诊器、治疗盘、无菌换药碗1
个(盛无菌生理盐水)、弯盘、消毒纱布、一次性吸痰管(含一次性无菌手套);③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电插板、手电筒等;④快速手消毒液⑤治疗车。

(少一种扣1分)
3、用物清洁适用,摆放有序,便于操作。

(少一项扣1分)
3
10
2
操作流程质量70 分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清醒患者说明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吸痰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患者意识、呼吸状态、生命体征、氧流量或用氧浓度,血氧饱和度、痰鸣音(听
诊4部位),有呼吸机者评估气道内压力及潮气量。

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检查患者口、鼻腔(有活动义齿者取下);使患者头部转向一
侧,面向操作者,昏迷患者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张口,洗手。

(一项未做扣1分)
4、调节氧流量在原基础上加3—5升/分,有呼吸机者调纯氧键或按吸引支持。

(一项未
做扣2分)
5、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及连接是否正确,调节负压,(一
般压力成人 150~300mmHg,儿童80-100 mmHg;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一项未做扣1分)
6、根据患者痰液的粘稠度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检查吸痰管的灭菌有效期后,撕开外包装,
一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开口端与吸痰器负压管连接。

(一项未做
扣2分)
7、用戴手套的手持吸痰管前端,另一手折叠导管末端,试吸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再次
确认负压,若口咽部有分泌物要先吸尽;更换吸痰管,试吸通畅后将吸痰管插至气管深部轻轻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泌物。

(一项未做扣2分)
8、观察患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吸出痰液的性状、量、颜色等。

(一项
未做扣1分)
9、每次吸痰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10、吸痰结束时分离吸痰管,将手套反转脱去并包住用过的吸痰管及包装纸置于备好的
医用垃圾袋内无害化处理,关闭吸引器,洗手。

(一项未做扣1分)
11、将吸氧流量调回至原来水平或根据患者情况调节。

(一项未做扣2分)
12、用纱布擦净面部,洗手。

进行吸痰后再评估:呼吸状况、氧饱和度、痰鸣音、气道
内压力、潮气量(限机械通气患者)(与吸痰前比)。

(一项未做扣2分)
13、整理床单位,患者取舒适卧位。

(一项未做扣1分)
14、整理用物,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规范洗手,记录。

(一项未做扣1分)
6
8
5
8
10
10
15
5
5
6
5
8
4
5
全程质量15 分1、严格操作规程,动作轻柔敏捷,体现人文关怀。

吸痰时间不宜过久,负压不可过大。

(一项未做扣1分)
2、吸痰时注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发现吸出的痰液带新鲜血液提示黏膜有破损,应暂
停吸痰。

(未做扣1分)
3、吸痰手法:作间歇性吸引,用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边吸边提,在痰多处停留以提
高吸痰效率,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拉。

(不符合要求扣2分)
4、吸痰用物应每天更换,吸痰导管每次更换。

未做扣1分)
5、贮液瓶要每班及时倾倒清洗。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6、每次插入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
3
4
3
1
1
吸痰技术
(一)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对清醒患者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三)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如有人工气道,要根据型号选择吸痰管,成人患者,吸痰管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50%,
儿童和婴儿不超过70%。

3、吸引前给予成人患者30-60秒的100%吸氧浓度,婴儿患者给予提高原吸氧浓度的10%。

4、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两次间隔至少5次呼吸,患者耐受
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5、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率。

6、患者发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7、吸痰并发症:粘膜损伤、感染、缺氧(窒息)、心律失常、心跳骤停、肺不张、支气管痉挛、
颅内压增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