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大学校长群体论文
新时期我国大学校长的职责分析
定 的事情非常之 多。不仅那些关 系重大 、 常规性 的事务得校 长 做最后表决 , 而且越 来越 多的关系 师生切 身利 益的事情也 需 要校长 “ 刀斩乱麻 ” 诸 如分配住房 、 快 。 安排配偶 、 生惩 学 罚等等本该 由学校各职能部 门解决的 问题经常会被放到校长 的 裁 定 桌 上 。这 一 方 面 可 能 是 因为 中 国 的 传 统 所 致— — “ 长 官 一 句 话 , 过 下 面 千 张 嘴 ” 另 一 方 面 也 是 由 于 目前 我 国 大 胜 , 学 决策机制不健全 、 机关办事效 率不高而造成的 。 0 2 世纪 8 0 年 代人们批评机关 “ 门难进 ,脸难 看 ,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直 到今天仍在大学校 园里 盛行不绝 。 相推委 、 着不办等 互 拖 行 为逼着要解决 问题 的师生到校长那里讨要说法 。 以大学 所 校 长只有制定好合理 的决 策制度 、 考核 问责制度 ,才能 使 自 己 “ 负” 减 ,才能真正使 自己从 “ 无 巨细” 中解脱出来 。 事 二 新 时期 大学校长的职责 那 么新时期大学校长真正 的职 责有哪些?笔者认为校长 只需要 把主要精 力投入到 三个领域的工作 。 第一 , 制定 引领大学 前进的发展规划并能够将其准 确传 达, 将远 大 目标化解为具体 的、 一步步的 、 实现 的 目标 , 可 指 挥 全校师生 员工实现 奋斗 目标 。大学发展规 划从 2 世纪 9 0 0 年 代起 引起 了大学领导者 的注 意 , 很多大学 目前都专 门设立 发 展规 划处来负责制定大学 发展战略规划 , 但是校长对发展 规 划还 是 没 有 给 予 普 遍 的 重视 , 的校 长 虽 然也 重 视 了 , 有 却 依 然用计划经济的 眼光和 角度考虑问题 , 发展规划 的制定也 就 往往流于形式 。进入 2 世纪 , 着我国加入 WT 1 随 O以及高 等 教 育 由大 众 化 向普 及 化 的 迈 进 , 等 教 育 面 临 的 机 遇 和 挑 高 战 与 日俱增 ,大学 面临的形势 日趋复杂 , 发展战略规划 的重 要性 日益显著 ,大学需要不断提高战略规划 的质量。大学校 长在规划过程 中有 四项主要任务 提 出 目标任务和发展思路 , 听 取 咨 询 意 见 ,进 行 激 励 和 加 强 沟 通 交 流 。 校 长 在 上 任 时 , 常 应 该 进 行 战 略研 究 , 定 对 现 状 的 通 确 满意 度 , 出一个 明确的长期 目标任务 与发展思路 , 提 以使其 他 人员在这个范 围内决定 自己的计 划和行动 。 在战略规划制 定过程 中 , 校长应针对规划 中的问题 在广泛的范 围内听取咨 询意 见。在规 划实施过 程 中, 长要采取各种不 同的方法激 校 励管理 人员的斗志 , 比如提 出管 理人 员的阶段性 目标或 召开 年度规 划会议 。 定激 励机制 ,确保 个人 目标的实现与学校 制
当代大学校长素质研究述评
当代大学校长素质研究述评摘要: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研究当代大学校长素质有着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对该问题相关文献的整理有利于深入研究该问题。
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我国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领域:大学校长整体素质内容研究研究、大学校长单项素质内容研究、大学校长其他方面研究中涉及的素质研究、大学校长素质提升对策研究研究等。
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缺陷。
关键词:大学校长;素质;述评“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所好学校。
”我国大学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尤其是高等教育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这对大学校长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更成熟的梳理大学校长素质的研究现状,本是基于以下几个角度。
一.整体素质内容的研究关于大学校长整体素质的研究是校长素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
1.有些研究是基于经验研究,从一些成功大学校长的个人经历和教育实践出发,来深入总结大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如詹詹毅和胡娟,从朱九思、曲钦岳和纪宝成三位杰出大学校长的个人经历、教育实践出发,总结出其素质的共同特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学术底蕴,具有创新精神、不怕困难、胆识过人,具有很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和行动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
2.有些研究则直接开门见山的提出大学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概括的较为全面,但是没有任何理论铺垫,也没有较强说服力的事实材料作为支撑,泛泛而谈,显得不够严谨,没有较强的说服力。
这类研究比较多。
如许庆豫,则直接提出大学校长应该具备的五种素质,富有批判和创新精神,热心社会公共事业并善于赢得社会支持,富有务实的现身事业的精神,善于实施大胆的改革措施,善于提出鼓舞人心的宏伟目标。
3.有些研究对某一类型的大学的大学校长素质进行专门研究,研究方向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这类研究较少。
如李志平,则对创新型大学的大学校长素质进行了研究,由人的素质概念出发,提出大学校长的素质由知识、能力和人格三部分组成,并用结构分析方法对大学校长的创新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结构和创新素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竺可桢——精选推荐
近现代中国大学校长群体课程论文题目:浙大保姆——竺可桢学生姓名:张**学号:**********专业班级:2011级地科1班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指导老师:章*论文评分:浙大保姆——竺可桢摘要:教育界达成了一个共识:一个好校长,必定有一个学校。
浙大之所以发展壮大,蜚声海内外,与竺可桢在浙大执校的13年是密切相关的。
浙大之所以可以获得“东方剑桥”的美誉,主要得益于竺可桢对浙大的建设与贡献。
竺可桢的治校理念和教育思想,对浙大的发展和强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知名的国际学府。
竺可桢的教授“灵魂说”、学术自由、导师制、通识教育、求是精神等,铸就了浙大的筋骨和灵魂,使其一直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关键词:竺可桢、浙江大学、大学理念、治校理念、教育思想一、引言大凡世界一流大学, 都与一流的校长紧密联系。
大学校长拥有一流的大学理念, 才可能打造一流的大学。
浙江大学虽然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但由于民国初年有过中断的历史, 恢复办学后又一直维持原有的规模, 起初的声誉和影响并不大, 直至1936 年4月竺可桢执掌学校后才得以迅速发展, 跻身于国内一流大学的行列。
浙江大学的崛起, 是和竺可桢校长密不可分的。
在办学实践中, 他不仅躬耕力行, 身先表率, 更立足本国, 关注世界, 对大学的理想、目标、使命、精神等问题不断地进行理性思考,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的大学理念,他的大学理念包括治校理念和教育思想,这使得浙大迅速的崛起发展并强大,蜚声中外。
二、竺可桢简介竺可桢( 1890-1974) , 字藕舫, 浙江绍兴人。
他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 还是一位成绩卓著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1909 年, 他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学习土木工程, 决心献身于旨在振兴中国的科学事业。
1910 年, 竺可桢考取庚款生赴美留学。
考虑到国家科学事业的落后, 他先在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农业科学, 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攻读气象学, 希望归国后能尽个人微薄之力, 以现代科学振兴中华。
略论现代校长领导力的素质构成
略论现代校长领导力的素质构成知识经济时代对现代校长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文章指出现代校长要有前瞻性的视野和凝聚愿景的能力、哲人般的思想深度、强烈的文化意识以及超群的文化建设能力、强烈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团队意识和个性化关怀,并注重细节和懂得规范。
关键词:领导才能现代校长素质构成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成败决定了国民的素质,人才的培养攸关国家的竞争力。
校长是学校教育与发展的关键,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更是决策者和实施者。
西谚有云:“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
校长在学校经营上面临如企业般的生存竞争压力,如何发挥其特质与影响力,带领学校全体成员,重新改造学校组织,转化既有的人事与运作流程,为学校组织开创新契机,乃刻不容缓之事。
传统意义上的“好校长”只能引领学校“一时之发展”,因缺失“后劲”而很难走远;现代意义上的“好校长”必能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因此,造就越来越多适合于现代教育的校长是一项影响我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工程。
现代校长要有前瞻性的视野和凝聚愿景的能力。
校长具有前瞻性的视野,方能预见学校未来的发展,透过参与凝聚共识,促进成员为实现学校愿景而努力。
有战略眼光的校长,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办学风险,趋利避害,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能预设最佳办学路径,合理配置资源,防止资源浪费。
成功的领导不是让部下去服从自己,而是让自己和部下都服从于一个共同愿景。
当然,学校愿景的制定过程中,校长应主动邀请学生、教师、家长或社区人士共同参与,依据学校的传统、社区特性、教学资源和教师素质等,共同集思广益,拟定学校未来发展的共同愿景,以作为学校成员努力的方向。
实践证明,科学描述学校的发展前景,对凝聚、引领教职员工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校长要有哲人般的思想深度和生命意识。
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潜能,已是国内外各教育流派的共识。
现代校长学识丰富,其个人魅力特质与行事风格就足以成为成员的表率,成员自然身受影响而愿意遵照指示完成任务。
中国大学校长的群体特征及治学理念
(0 2 9年 1 0 O月) 1 第 0期
中国大学校长的群体特征及治学理念
白保 中 ,陈 小 丽 ,朱 世 武
( 华 大 学经 济 管 理 学 院 ,北 京 10 8 ) 清 00 4
摘
要 : 际 竞争 归 根 结 底是 人 力 资 源 能 力 的竞 争 ,是 人才 数 量 和 质 量 的 竞 争 ,也 是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水 平 和 人 才 选 用机 制 的竞 国
第l O期 ( 0 2 9年 1 0 0月)
表 2 大 学 校 长 学历
中国 科 技 论坛
化 , 出国求学 者 中主 要集 中在 美 洲的美 国 , 洲的 在 欧 英国 、 荷兰 、 国 。 法 欧美 自然科学 技术 的领 先地位 , 也 造 就 了这 批 校 长很 高 的科 研 水 平 和科 学 研 究 的 素 质 , 其回国建 功奠 定了坚实基 础 。 为
争。 大学 做 为 人才 培 养 的 摇 篮 , 校 长 的个 性 特 征 和治 学 理 念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具 有 显 著 性 影 响 。 文拟 从这 两 个 角 度透 视 中国 其 对 本 部 分 知 名 大学 校 长 的 个 人经 历 及 治 学理 念 , 通过 对 比 和 归 纳发 现 一 些 颇 有 价 值 的结 论 。
面对世 界范 围 内大 学 间激 烈 的竞争 ,中国知 名 大学的校长 们有什 么样 的基本 特征 与素 质 ,他们 的
成长经 历与职业 生涯是 如何规 划 的?不 同的人生 经
2 0位 , 女性 2位 。以上 数据 可 以折 射 出这一 段 中 国
表 1 大 学 校 长 籍贯
历 ,不 同类型 的大学 又使这 些大 学校长 们 各 自拥 有
校长在现代学校中的角色与领导力
校长在现代学校中的角色与领导力——读《校长角色把握与办学领导力》的体会校长在学校发展中处于决策地位,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学校领导集体中处于核心地位,校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校长是学校之魂”。
既然校长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当好校长?一名优秀校长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自十八世纪英国建立第一所中学以来,中学校长的社会角色在不断地被演化,并被赋予了时代发展需要的很多规范和期望。
当前人们广泛认为校长作为学校的负责人的角色,必须承担起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职责,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学校变革和完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内涵阐述的是一个校长正确的角色定位,将引导一个学校稳定健康地发展。
因此,在现阶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上,一个中学校长应该从多方面正确把握自己的定位,从而提高办学效能。
一、明确角色统筹规划校长是学校的设计师,具有改革地位。
所谓改革就是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对传统教育的历史进行反思,对现实教育的弊端进行变革,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进行探索,以期达到除旧创新,自我完善的目的。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凡是校长,都应站在改革的前列,而不应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否则,学校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肩负重任的校长,应审时度势,集思广益,以战略家的头脑进行策划,对校内管理体制,管理教材,考试评价等方面,能够制定和选择整体式单项改革方案,有效地组织实施。
目前我校开展的单元组高效课堂管理和学生综合性评价,就是基于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认识开展的系列改革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必将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二、专业发展,“师者之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校长有一精辟的断言:“校长必须具备一名教师所具备的一切素质,一校之长应是师者之师。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肩负着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策规划、领导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在学校的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校长担负着组织和实施的历史责任,发挥着关键作用。
试论当代大学校长应树立什么样的治校理念论文
试论当代大学校长应树立什么样的治校理念论文试论当代大学校长应树立什么样的治校理念论文论文摘要:文章认为,当代大学校长应该树立以下治校理念:(1)以人为本,依法治校;(2)育人为本,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社会服务育人三位一本;(3)民主自由,进步创新。
论文关键词:大学校长;治校理念;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何谓理念?一言以蔽之日,就是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它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
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目标,更是追求,它将影响、制约着人的精神状态并给人以信心、勇气和力量。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它是信仰,是奋斗目标,更是精神支柱,甚至决定着一个政党的性质和奋斗方向,关系着党的生命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是团结和凝集国民思想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决定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前途命运,关系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它是立校之本,生存之本,是团结、教育、鼓舞全体教职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支柱,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此,一个大学校长选择和树立什么样的治校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今时代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1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理念现代大学之间的最大差距说到底就是人的差距。
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应该成为现代大学校长最重要的治校理念之一。
“以人为本”在大学教育中,既是一种价值判断,又是一种方法论。
大学教育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教育目的最终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实现的。
因此,大学校长在学校的一切具体的教育活动中,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教师为本。
因为,在大学所有教育资源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西方著名学者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
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校长的个人素养与学校发展
校长论坛著名领导大师沃伦·本尼斯说:“领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但不是别人培养的,要靠自己。
”校长作为学校系统的灵魂人物,对于学校事业的发展和优化有着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校长的个人素养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探讨校长的个人素养具备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的校长定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价它的校长”。
无数实践案例也证明,校长对于学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可以说校长是学校实现长远发展的灵魂所在。
在当前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无论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设施配备、师资队伍以及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遵循和应用现代化的思想和技术,逐步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从而培养出能更加适应国际化市场竞争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当前新形势背景下,校长的定位也需不断优化,应不断转变管理理念,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甚至可以说,校长的现代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现代化程度的提升。
这对于校长而言,就其个人素养层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讨校长的个人素养与学校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长的个人素养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对于校长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校长是有可能并且应该成为教育家的个体。
这主要在于校长需要具备五个基本教育理念,这包括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这是分别从道德使命、办学宗旨、发展目标、能力要求以及个人学习理念等多个层面入手,探索校长个人素养的优化目标。
而校长的个人素养是直接体现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之中,这包括六项基本的工作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
从学校内部和外部环境着手,基于全局立场不断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
三、校长的个人素养如何推动学校的现代化发展(一)从价值领导层面推动学校的现代化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是行政领导。
浅谈我国现代大学的校长职业化
浅谈我国现代大学的校长职业化【摘要】本文就我国现代大学校长职业化内涵界定、校长职业化特征、校长角色定位这三方面,从大学校长职业化概念、特征、定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层面做粗浅探讨,并对我国现代大学校长职业化未来发展的必然性做出分析与小结。
【关键词】我国现代大学校长职业化前言我国高校领导管理体制中,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校长作为高校的法定代表人,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独立负责、依法行使权力。
从国内外校长对大学发展举足轻重的地位来看,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提出正是时代所需和也是必然趋势。
一、大学校长职业化内涵浙江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院丁敬等认为,所谓职业校长指以经营管理学校为职业,能熟练运用和合理配置学校内外各项资源,受聘于市场,按聘约规定的职位要求,凭职业能力履行管理、经营学校并使学校品牌实现增值的受薪人员。
也有学者认为校长职业化即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职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与专业精神不断提升和增强的过程。
专家学者对校长职业化概念的界定,校长职业化的提出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下的产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我国大学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校长一职近似行政职务,面对市场经济的环境国际化的现代大学的建立,大学校长的职业又似乎受制于市场与经济,持证上岗、职业专门化等成为了作为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新提法。
二、大学校长职业化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牛维麟在分析西方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西方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基本特征:一是校长来源的多元化,二是明确的遴选过程与职业标准,三是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四是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五是任期较为灵活,多数校长的任期较长,六是具有合理的薪酬体系。
在西方,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基本特征随着西方国家大学校长职业化程度的提高,大学校长不仅应具有独特而坚定的教育理念与办学思想,而且要求具有突出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与公共能力。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都希望大学校长的职业化发展进程加快。
当代中国大学校长必须自觉提升领导力
当代中国大学校长必须自觉提升领导力作者:闫拓时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年第07期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担负着异常艰巨的历史任务。
大学正在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热切关怀。
当代中国大学校长,由于其在大学组织中所扮演的独特而又重要的领导角色,更是肩负着除旧布新、开拓未来、走向世界的重大历史使命。
完成这个使命要求当代中国大学校长必须自觉提升领导力。
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对大学校长领导力提出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要求,高校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的时代。
这种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全方位地影响着高校的组织结构状态,影响着高校内部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这种变化所带动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的快速进步,对高校的原有环境、秩序、规则提出了挑战,已引发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所带来的讲求效率的市场环境,动态的追求利益,使高校的传统型组织形式、领导体制、教育教学方式、资源利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使高校更加成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交融和碰撞的最佳场所和平台。
高校面对的竞争领域和对象在扩充,服务社会的领域和对象也在扩大,高校与社会打交道的机制和渠道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面对这种变化,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着力点也应发生变化。
社会快速变化引发社会结构、阶层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也涉及到高校内部不同利益群体权利意识的强烈张扬与诉求。
这些变化对大学校长领导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校长没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举措,没有锐意改革的胆魄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就很难驾驭今日大学的局面。
社会转型所产生的极大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迷茫和浮躁,引发利益冲突。
命令式的、一味求稳的领导力表现方式不能解决今日高校之问题。
我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分析与思考
我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分析与思考作者:李巧针来源:《高教探索》2016年第03期摘要:作为负责大学行政事务的最高领导者,大学校长对于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正因为如此,大学校长群体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研究对象。
我国的重点大学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我国大学的最高水平,该类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是整体大学校长队伍的缩影。
因此,分析我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可以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由对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分析所引发的有关大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思考,可以为将来大学校长选拔提供参考。
关键词:我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特征分析;思考作为负责大学行政事务的最高领导者,大学校长对于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正因为如此,大学校长群体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研究对象。
随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大学校长“去行政化”、大学校长选拔制度改革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那么,在我国,到底什么样的人在任校长呢?未来又有什么样的人应该纳入大学校长队伍呢?本文从实证的角度逐一分析我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学术背景、职业背景、任职经历及与所任高校的“校缘”关系;同时,对比分析2010年及以后新上任的校长群体的特征,以此动态地了解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发展态势。
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我国现任大学校长队伍建设中的有待改进之处,以为将来大学校长选拔提供参考。
一、我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相关数据(一)样本选择尽管“211工程”大学并不能代表我国整体重点大学的发展状况,但它们基本能代表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因此,本文以“211工程”大学作为样本对其在任校长的特征进行统计。
由于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是教育部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试点大学,它们与其他大学的校长选拔理念和方式均有不同,因此在样本选择时去除了这五所大学。
现代大学校长的人文素质
上, 真正拥有人 文素质 , 就必须 自觉从生活 、 专业、 岗位和社会各 方面去进行培养; 就必须按 照不同人的 需求, 和谐地进行不 同层次的人文管理; 有序 就必  ̄- 有未来眼光 , g . - 在人文主义和功利主义之 间找到一个富有 张力的平衡点 , 更有效地 实施人 文教育 。
关键词 : 大学校长 ; 人文素质 ; 人文 管理 中圈分类号 : 68 4 1 3 G 4 .7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6 1— 35f09)9— 0 1— 5 17 56 20 0 0 0 0
为大学校长已经具备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受访者则不超过 律知 哲 识、 学知 历史知 艺 识、 识、 术知 宗教知 语言 识、 识、 知识和人
1%。 8 认为大学 校长作风民 主的只有2%; 7 认为大学校长具备 类学知识等, 以此积淀和建构自己内在的人文精神图式。 恻隐之心、 人性关怀, 尤其是关爱弱者的不足 2%。“ 3 大学校长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 包括语言教育、 文学教 是否了 g l 解, , Y教育大 这个选项的 势” 数据较为 乐观, 选择肯 定回 育、 史教 哲学 历 育、 教育、 艺术教育、 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 政治教
一
些伟大的校长, 没有一个是在顺境下、 万事俱备的前提下开辟 自
己的时代的, 今天的中国大学校长要想不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 同样没有理 由也没有时间来抱怨 自己所处的时代。你站到了那
样的位置上, 你就肩负了 那样的 使命! ( 大学校长人文素质的界定 一) 大学校长的人文素质, 就是指大学校长在人文方面所具有 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除了 “ 人文知识、 人文思想、 人 文方法和人文精神” 等四个普适的方面外, 具体到个人, 就是指 “ 丰满的人性 、 丰厚的学识、 坚韧的信仰, 对公正公平的不渝追 求” 它们构成了大学校长人文素质的基本要素。 等, ( 大学校长人文素质的构成 二) 在调查中, 公众认同的“ 大学校长 博客中国网站发 中国 由 布。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大学校长公众认同度不够理想, 有近 7%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中国大学校长的总体形象更接近官员, 0 认 为更 接近 教育 家的 则不超过65%, . 4 认为更接近专家学者的也 不超 1 过 0 大学校长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 %。 被公众寄予特别 的期望。对公众而言, 大学校长不仅仅是一个团队的领袖, 一个 机构的管 理者, 更是一 种力量的代表; 一种价值的守护者。 换言 之, 他不仅负有世 俗的 责任, 更负有超世俗的、 纯粹文化精神的使 命, 代表着一个民 族文 化上和精神上的高 ④ 度。 大学校长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 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具备 特殊的 气质。 这样的逻辑在公 众中 早已约定俗成。 调查结果显 示 , 答“ 在回 哪些素质对大学校长最重要” 有多达 6.3 时, 25%的 受访者首先选择人文素质。由此可见,现代大学校长的人文素 “ 质” 这一议题, 蕴涵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本文拟从现代大学校长 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的养成、 人文素质的管理应用和人文管理 的未来眼光等四个方面, 加以讨论。 现代大学校长的人文素质 在中国现 代高等教育史上, 可圈可点、 最受推崇的大学校长, 如蔡元培、 胡适、 马寅初、 梅贻琦、 苏步青、 茅以升、 蒋梦麟 、 匡亚 明、 李达、 吴玉章等, 公众认同, 风范千秋, 为后世仰望。近代的蔡 元培、 胡适、 梅贻琦、 伯苓、 桢等因其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 张 竺可 的卓 越贡献而 名垂史册; 代的马寅 谢希德、 当 初、 江隆基等同 样以 其丰富的人性之美而一直为后世缅怀。 丰厚的人文素质, 展现出他们令人景仰 的思想品质和精神 气质。跟整个中国社会一样, 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 、 中 国大学校长, 面对着太多的矛盾和痛苦, 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机遇 和幸运。一马平川从来都不是成就历史人物的大舞台, 只有在激 荡、 迷茫中, 在艰难困苦中, 才蕴藏着创造历史的大机会。过去那
时代呼唤大学校长职业化【精选】
时代呼唤大学校长职业化注:当前中国大学的办学质量没有一所超过成立仅仅四五十年的香港大学;教育管理行政化,学术市场化,科研教研功利化成为阻碍中国大学发展拦路虎。
时代对大学校长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办好高等教育,高校的领导是关键。
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高校主要领导要有战略眼光,应该成为全职管理专家,既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驾驭能力,也要保证全身心投入办学和管理,要加快校长职业化进程。
近来,已有若干新任校长提出要把100%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这表达了时代对现代高等教育体制下职业化大学校长的呼声。
本课题组据此提出职业化校长应当是“懂教育、善管理”的职业教育家,依据全职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标准,对2002—2012年10年间75位部属大学校长(中国地质大学分为北京、武汉两校,中国石油大学分为北京、东营两校)的职业化状况数据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从中显示出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水平。
一、绝大多数教育背景有“双高”特点 内行办学是校长职业化的前提条件。
调查表明,大学校长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特点。
现任的75位部属大学校长以研究生学历居多,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超过90%。
职称以高级职称为主,75名大学校长都有教授职称,90%以上是博士研究生导师。
具备院士头衔的大学校长23位,占31%。
从近年来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校长中院士的比例在下降。
二、近八成学科背景为理工科 学科背景是校长职业化的重要支撑。
调查表明,现任的75位大学校长中,有59位来自理工科,所占比例为79%;而且90%以上的校长是单一学科。
总体来看,从学术专家转为大学校长的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校长多集中于综合型大学,文科专业背景的校长多在专业型大学,理工类院校的大学校长从理工科出身居多。
从新任命的大学校长来看,在2004—2012年新任命的大学校长中,理工科出身的大学校长比文史科出身的大学校长数量要多,2004—2009年间任命的大学校长全是单一学科的背景。
试论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发展
试论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发展大学校长作为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治校主体,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变迁与大学发展的重要微观主体,作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最重要又是最稀缺的人力资本,对其职业发展的最理想发展状态是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发展。
其主体性发展状况,不仅能促使自身的职业发展走向卓越,而且影响着大学职能的发展和实现,进而更深层次地影响着社会公民的培育及其发展。
但随着不同社会体制的转型与历史演进,这种主体性发展被置于一种“官场主体性”之下,导致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发展陷入了困境,这是长期无视大学校长“学场主体性”的结果。
主体性既是一个用以描述卓越性大学校长的概念,也是与“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的内涵紧密相扣的,在高扬教育家办学价值的今天,探讨“具有卓越性的大学校长是为何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大学校长的、尤其从主体性发展的角度思考大学校长是为何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大学校长”的问题,对推动教育家型大学校长办学治校体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主体性哲学理论、主体教育管理理论为理论工具,以历史研究法、理想类型分析法与系统研究法,建构以大学校长主体性办学治校活动为表征的职业化发展范式,揭示大学校长卓越发展的内在性生成机制,促进大学校长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大学校长职业发展质量,焕发大学校长职业的生命光彩。
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基本内容与结构如下:第一章,从整体层面明晰了研究背景、问题认定、研究范畴、研究基础、研究方法、研宄思路以及核心概念,进而架构起研究大学校长主体性发展的轮廓。
第二章,阐释大学校长主体性发展的本质。
探析大学校长的概念与历史、大学校长职业的概念与意义、大学校长职业的发展趋势,支撑这种“职业发展趋势”的内在动力是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内涵体系:大学校长的主体性根源,即大学校长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作为实践主体的本质属性、作为引领主体的本质属性;大学校长的主体性根据,即大学校长的管理行为系统、社会交往系统与语言符号系统;大学校长的主体性范畴,即大学校长主体性的过程规定性维度、目的规定性维度与关系规定性维度;大学校长的主体性涵义,即大学校长主体性的三层基本含义、三大主体关系、三种基本表现与三个发展阶梯。
论我国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校长管理专业化
论我国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校长管理专业化前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治理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在大学治理模式中,校长的角色非常关键。
随着大学治理模式的不断转变,校长职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了整个高校自治结构的最高决策者。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校长管理专业化。
校长管理专业化的必要性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领导者,在高校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提高整个学校的学术和管理水平,推动学校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然而,要充分发挥校长的领导作用,需要他有较高的管理专业能力。
只有具备专业能力的校长,才能有效地领导学校,推动学校转型升级,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治理能力。
校长管理专业化的特征校长管理专业化的特征是指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学校的各类问题,并在学校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校长管理专业化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和素养校长作为学校最高负责人,需要统筹管理学校人员、教育资源和财务等各方面的工作,而且要合理分配资源,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这需要校长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素养,能够进行有效的决策制定和协调管理。
2. 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个合格的校长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在一线工作中积累的,能够让校长更好地了解整个学校的运作,以及各种不同的管理问题。
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积累经验,校长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
3. 具备专业的领导能力校长不仅需要有管理能力和素养,还要具备专业的领导能力。
这种能力的主要表现在能够鼓励学校的员工积极工作,激发他们的热情,提高学校整体的工作效率,并把学校发展战略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
推动校长管理专业化的途径为了推动校长管理专业化,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 人才培养首先要培养出一批具有管理专业化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是未来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
通过多方面的培养,如从学术专家、企业高管、政府官员中寻找优秀人才,组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课程,引入国际化的教育管理经验,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
论我国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现状及实现
论我国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现状及实现作者:刘莉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3期刘莉(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摘要:大学校长是大学的领头羊,其领导力关系着大学的发展和前景。
大学校长领导力对大学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实现大学校长领导力,成为影响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学校长领导力施展的制约因素,试图为中国大学校长在发挥大学领导力方面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大学校长;领导力;制约因素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18-02作者简介:刘莉(1988-),女(回族),合肥人,就职于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行政长官,对大学的组织活动具有不言而喻的领导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后,各大高校在发展中一味地追求扩大规模,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下降,导致毕业生的质量也随之下降,这种发展与高校最初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着偏离。
而大学校长作为领头羊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领导力,引导大学向着世界一流大学发展。
那么大学校长该如何有效发挥其领导作用呢?一、我国大学校长领导力现状随着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众所周知,新时期的校长一职都落在了年轻人的手中,他们大都拥有博士学位,有的甚至还有院士的头衔,是各种人才的代表。
他们都曾留学海外或是有访学的经历,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外部管理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过体会。
但是,就我们观察到的各高校的校长,除了其校长的头衔以及各种行政职位加诸,根本看不到任何作为大学校长应有的领导力、谋略、治校手段等,与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不能比肩。
1.校长领导权的行政化。
校长虽然具有行政级别,但是其领导力有别于政府机关,应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并重。
我国高校校长在两种权利的施展方面更偏向于行政权力,这就导致我国高校校长领导权过于行政化。
有些校长长期在行政权力的熏陶下,开始不断地自我膨胀,高估自己的作用,从而忽视了来自教师和其他管理者的建议。
论文现代校长
如今,生源大战硝烟四起,收费政策三令五申,定员定编政策卡得死,加之素质教育对学校的方方面面的要求,复杂的社交关系,等等,这些都让学校的一个人大伤脑筋,这个人就是校长。
一般中小学的校长虽说行政级别低,但要管的事也是方方面面,现今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一校之长拥有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权,要管好,校长的难题的确很多。
那些条件不好的学校,校长更难当。
所以要当好一个校长,确实是不容易的事。
作者已有几年的副校长工作经验,认为要当好一名校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增强自身的建设:一、要安贫守道我国自古以来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为人师表,安贫守道等。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信奉儒家理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大凡是知识分子都有一种报国济发的思想。
如果仅仅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则有“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
古代的知识分子为自己赢得了一些溢美之辞:春蚕、蜡烛、萤火虫等。
如果是从物欲观出发,会感到可怜和悲哀。
时代即使变了,知识分子安贫守道的传统不能丢。
教育正在受到人们一步步地重视,但是在我们这个地方,教师的待遇仍然与教师的期望有相当的差别已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今年分离以来,我们教职工与社会学校工资套改工作存有着一些不能接轨的现象,导致绝绝绝大部分教职工的工资比在企业时还低。
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没有安贫守道的精神,就不会搞好教育工作。
作为校长,一方面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立足长远,另一方面是应该带好头,不能与其它单位、部门攀比。
我们常讲:“吃饭量家计,穿衣量身体”。
校长要守得住清贫,如果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势必会给工作带来被动。
即使是学校条件好转了,也不能铺张浪费,应该认真贯彻“两个务必”的指示,把有限的钱用到学校的发展上。
二、要公平公正客观当一名好校长,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客观。
因为在教师面前搞愚民政策,只会是弄巧成拙。
当然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不可避免地也会渗入到校园。
对那些不正之风,校长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行一些必要的抵制。
现代大学校长的角色与挑战
现代大学校长的角色与挑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现代大学校长的角色与挑战也日益凸显。
作为高校的最高领导者,校长不仅承担着管理学校的责任,还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大学校长的角色和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现代大学校长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行政管理者,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
校长应该能够全面了解并适应不断变化的高等教育环境,以制定和推进学校的发展战略。
他们需要与外界密切合作,与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校提供发展资源和支持。
其次,现代大学校长还应具备卓越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他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动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校长还应该忠诚于教育事业,坚持教育公益,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现代大学校长还要应对来自内外的各种挑战。
首先,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给校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们需要应对不同层面的需求,包括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
同时,教育质量的保障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校长需要设立有效的教育评估机制,监督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其次,现代社会对大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对校长的期望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他们需要成为公众形象的代表和表率。
校长需要与媒体打交道,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维护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同时,他们还需要面对学校内部的管理挑战,例如解决人事纠纷、管理经费等。
此外,现代大学校长还需要应对来自全球化的挑战。
国际交流和合作在高等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校长需要处理好与国外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关系,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他们需要关注全球教育发展趋势,引领学校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现代大学校长的角色与挑战是多样而复杂的。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还需要具备卓越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他们需要应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社会期望、教育质量保障以及全球化的挑战。
只有面对这些挑战并妥善解决,大学校长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推动学校的发展。
我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分析与思考——以“211工程”百所大学为例
我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分析与思考——以“211
工程”百所大学为例
李巧针
【期刊名称】《高教探索》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作为负责大学行政事务的最高领导者,大学校长对于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正因为如此,大学校长群体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研究对象.我国的重点大学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我国大学的最高水平,该类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是整体大学校长队伍的缩影.因此,分析我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可以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由对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分析所引发的有关大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思考,可以为将来大学校长选拔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34-40)
【作者】李巧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高教所北京/10002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211工程”大学高层领导群体特征的履历分析
2.我国“211工程”大学高层领导群体特征的履历分析
3.我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分析与思考——以“211工程”百所大学为例
4.我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群体的特征分析与思考——以“211工程”百所大学为例
5.我国“211工程”大学高层领导群体特征的履历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大学校长群体主讲教师:章博
学号 2010212569 姓名凌泽广成绩:
浅读蔡元培
摘要:从2012年2月14日上“中国现代大学校长群体”的第一节课,到6月19日即将
结束的最后一节课,在这段时间里,随着章老师的深入浅出,我慢慢地感受到了蔡元培,走进了他所提倡的“为学问而求学问”,走进了他的思想主张-----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走进了他的内心深处,“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在查阅有关蔡元培的资料后,对蔡元培更加尊敬,并下决心要向他的精神学习!
关键词:蔡元培为学问而学问思想主张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一)为学问而学问
蔡元培,中国绍兴山阴人,出生于1868年1月11 日。
他在小时候就表现了爱专研爱读书的天赋,少年时就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但似乎每个名人的开始都要经历一段不幸的遭遇,于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也就是蔡元培11岁的时候,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时,当时他的长兄元金13岁,小弟元坚9岁。
于是,在1879年时,他就寄居在姨母家读书。
在1892年,即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在他人生的前三十年中,他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他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没落,于是1916年12月26日,他接受了黎元洪的邀请,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了解了些蔡元培的生平经历后,我们是否现在承认蔡元培的学问渊博呢?那么让我们共同了解下他的学问。
上文曾提到过,他在1892年中进士,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相当于全国统考第三十七名的成绩,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绩。
不仅如此,1912年1月4日,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其实,最能体现蔡元培的学问高深,应当是他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
他曾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
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由此可以看出,蔡元培把学问当成了一种研究,他自己曾提倡到,我们应该要为学问而学问,切不可在学问里浅尝辄止,我们更应该去深入地研究学问。
蔡元培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了他的提倡,他不断去专研有关教育研究的领域,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实施他的教育理念。
为学问而学问,简言之,也就是不能够仅仅把学问作为一种学习,而更多的是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从而解决问题。
蔡元培为了能够把新文化引进大学校园,他曾三顾茅庐,拜访陈独秀,陈独秀最终答应了并决定在北大校园内建立,《新青年》杂志,这样给学生们也提供了更多有利于研究学问的机会。
(二)蔡元培的思想主张
在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这其中的抱定宗旨,也就是蔡元培的思想主张,也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同年,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
“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当然了,在支持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也经受了来多方面的打击。
比如保守派林纾仗着他的学生的军阀力量,竟然唆使他学生将大炮对着北大。
这激怒了蔡元培,他一一驳回林纾的对新文化的批判,并指出林纾违背了一个做学问的良心。
在蔡元培的思想主张下,校园内出现了一副百家争鸣的景象,这是空前旷世的。
只要你不违背道义,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任何思想都不被限制。
国学大师黄侃的课堂与钱玄同的的课堂仅一墙之隔,由于黄侃不支持新文化运动,故他在课堂里总是批判钱玄同的思想,钱玄同听了之后,也不对其进行回复,并仍然津津乐道得讲着自己的课。
还有,当时蔡元培不仅支持《新青年》的创办,也支持《新潮》的刊物,并亲自为其题写刊名。
更有甚者,蔡元培开创了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河,于1920年2月,蔡元培下令允许王兰、奚浈、查晓园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听,这种做法在那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他认为自由的意义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后人对此评述道,蔡元培即使是大炮了头,也要保持灵魂的自由。
(三)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从蔡元培的个人经历看出,他经历了维新变法、二次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九一八事变,五四爱国运动等,他在这些的历程中,无不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相联系起来,他心系国家,情怀人民。
他希望可以通过读书来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教育来改变过人,复兴自己的国家。
他的目的只有以一个,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他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于1902年,蔡元培35岁时,他看到了当时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同蒋智由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
1903年,爱国学社的活动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下令侦讯。
蔡元培辗转青岛、日本、绍兴、上海等地,一方面学习德语,准备赴德留学以躲避风头,一方面仍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可见,在他救国的同时,他仍然不忘自己去学习。
同年,蔡元培为抗拒俄国政府觊觎中国北方领土,与上海反清革命志士以对俄同志会的名义办了《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
蔡元培内心强大的爱国精神促使他无时无刻的投身于救国于危难之中。
在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十几年之中,他把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曲线救国的另一途径。
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物,如罗家伦等。
在他的晚年时期,他致力于前人一直未完成的事业------办一所全国规模最大的国学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科学学院)。
1922年成立的国学研究所,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国学研究人才,其研究成果也斐然可观。
有些成果还轰动了世界,如当时李四光考察的一些关于冰川的研究成果。
蔡元培的伟大并不在于他自己做出了多少贡献,而是在于他自己成就了别人。
他的一生都是在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所有!
总此,蔡元培给我的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三点,这些只不过是蔡元培一生中的冰山一角。
一个伟大的人,还有那些很多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感动着我们。
他提倡的“为学问而学问”,他主张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给我们的理念“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都深深的震撼着我们。
作为21世纪的我们,难道就忘记了前人的教训吗?难道我们就不能也为自己的国家做出点自己的贡献吗?难道我们还满足于现在的局势吗?我们要坚定的告诉世人:我们一定肩负国家重任,创造我
们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蔡元培简介》
【2】:纪录片《大师蔡元培》
【3】:《蔡元培自述》(蔡元培,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