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2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2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2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2.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了解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的特点,以及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的特点。

3. 熔点与凝固点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并能够区分它们。

4.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特点:学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5. 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及熔点与凝固点的定义。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及区别。

2. 教学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熔点与凝固点的定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冰、水、温度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冰块熔化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熔化过程的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熔点与凝固点的定义。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冰块熔化的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4. 分析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5. 生活应用:举例说明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制冷剂的凝固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熔化与凝固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

2. 熔点与凝固点的定义。

3.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请简要描述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和特点。

答案: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特点是吸热、温度升高;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特点是放热、温度降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12.2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12.2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12.2 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与凝固的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 熔化与凝固的条件: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凝固需要放出热量。

3.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点;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也保持不变,称为凝固点。

4. 熔化与凝固的实例:冰熔化为水,水凝固为冰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条件和特点。

难点:熔化与凝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水、温度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 pen 和 paper。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熔化和凝固的知识?比如冬天冰雪融化成水,夏天水蒸发成水蒸气等。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条件和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熔化与凝固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为什么冬天要穿保暖衣?为什么冰冻食品要放在冰箱里?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熔化与凝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2 熔化与凝固概念: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条件: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凝固需要放出热量。

特点: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熔点);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也保持不变(凝固点)。

实例:冰熔化为水,水凝固为冰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举例说明生活中熔化与凝固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分享。

答案:1. 教材上的练习题答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2. 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3.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4.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2. 能够用熔点和凝固点来描述晶体和非晶体的性质;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难点: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冰块熔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熔化的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讲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意义。

3. 例题讲解:用例题来讲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熔化和凝固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2 熔化和凝固概念:熔化:固体→液体凝固:液体→固体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凝固点,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逐渐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

答案:晶体有一定的熔点,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凝固点,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逐渐降低。

2. 题目: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意义。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深明白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本节课,我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熔化与凝固的世界。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解PPT、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现象,引导孩子们思考熔化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PPT,简要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 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熔化过程,记录温度变化和熔化情况。

4. 讨论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孩子们分析熔化的特点,如温度变化、状态变化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5. 巩固练习:通过随堂练习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感孩子们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实验观察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细心观察,通过亲身体验,对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2. 熔化与凝固的过程:讲解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以及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3. 熔点与凝固点:介绍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 晶体和非晶体:讲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表现。

5.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晶体生长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概念,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能够分析熔化与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晶体与非晶体的认识,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熔化与凝固的过程,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过程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与凝固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如冰块融化、水凝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冰雪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等。

5. 知识拓展:讲解熔化与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过程中的道路除冰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与凝固的概念1.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2.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二、熔化与凝固的过程1.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升高2. 凝固过程:放热,温度降低三、熔点与凝固点1. 熔点:固体熔化时的温度2. 凝固点:液体凝固时的温度四、晶体与非晶体1. 晶体:有规则排列的分子结构2. 非晶体:无规则排列的分子结构五、熔化与凝固的应用1. 冰雪融化:道路除冰、冰雪利用2. 晶体生长:半导体材料、珠宝首饰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并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案(教学设计)

新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圈及石棉网、冰、烛蜡、秒表.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在一张白纸上。

教师提问: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总结: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转变.结论: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凝固.多媒体演示:⑴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滔滔长江之水;⑵冰山.知识点1 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活动一[提出问题]冰和烛蜡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_______一定的温度,烛蜡熔化_______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_______,烛蜡熔化时温度_______. (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10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把烛蜡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在烛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烛蜡的状态的变化,直到烛蜡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2.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并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P10表格中.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12-18(a)、(b)中分别画出冰、烛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教师将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及图像投影,分析不同线段中冰和烛蜡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完成填空:(1)烛蜡加热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2)当温度低于0℃时,可以发现冰__________(有、没有)熔化;当温度达到0℃时,发现________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3)冰和烛蜡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_.(吸热、放热)从以上实验概括概念:(1)晶体、非晶体、熔点的概念;(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活动二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1)海波的熔点为48℃,当温度为48℃,海波的状态可能有哪些?(2)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交流与合作](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加以对比.(2)(3)你的实验结果如有偏差,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活动三[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那么水和烛蜡在凝固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指导学生与熔化过程类比,思考讨论作图推理出(1)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2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2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2 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2.2节,主要涉及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等。

教材内容具体包括:1. 熔化与凝固的定义及过程2.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3.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4.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特点的区分、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水、温度计、计时器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冰块熔化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冰块在室温下逐渐熔化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熔化的特点。

2. 概念讲解:(1)讲解熔化与凝固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熔化是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凝固是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

(2)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以实验数据为例,说明晶体在一定温度下熔化,而非晶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

3. 热量变化:(1)讲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强调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2)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

4. 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1)讲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指出它们是晶体特有的性质。

(2)介绍测定熔点和凝固点的方法,以实验为例,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进行实验操作。

5. 例题讲解:(1)运用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熔化与凝固的基本原理。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3、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用4分钟的时间观看演示实验(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过程)结束后用5分钟时间完成检测题。

1、探究海波和蜂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2、分析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1)画出海波和蜂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2)由图像可以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当温度达到℃时;海波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直到后;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3)蜂蜡熔化过程则不同。

)由图像可以看出随着不断加热,蜂蜡的温度,在此过程中蜂蜡,最后熔化为液态。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认真看课本1、2两段内容,再用3分钟时间完成检测题。

1、固体可分为和,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虽然,但是温度。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温度。

2、常见的晶体有:。

3、常见的非晶体有:。

4、晶体的熔化过程与凝固过程(相同、相反),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相反)。

5、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固态水银;固态酒精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结束后抽查展示。

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2、画出海波的凝固图像。

当堂训练: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C .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 .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3、在下图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4A C 56(1)CD (2(3)7(1)(2)(3)(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 、-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B 、冰变成水C 、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D 、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9、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我的收获:。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2《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2《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2《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材的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本节主要介绍了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 熔化与凝固的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3.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掌握其特点。

2. 让学生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点。

2. 教学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冰、水、晶体和非晶体样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熔化与凝固的图像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熔化与凝固的过程。

同时,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巩固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和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检验他们对熔化与凝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2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2熔化与凝固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2 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 熔化与凝固的条件:熔化需要吸热,凝固需要放热。

3.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点;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也保持不变,称为凝固点。

4. 熔化与凝固的实例: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融化、水结冰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2. 教学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条件、特点及生活中的实例。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熔化与凝固的过程。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熔化与凝固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熔化与凝固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2. 熔化与凝固的条件3.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4. 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下冰融化的过程,并说明这个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凝固现象,并解释这个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3.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2熔化与凝固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2熔化与凝固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2熔化与凝固教案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探索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2.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描绘和理解熔化凝固图像。

【教学重难点】1.组织学生探索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2.描绘和理解熔化凝固图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

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

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

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

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

[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生丁]水结成冰是凝固过程。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生甲]应该不相同。

[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

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12.2 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认识熔化和凝固。

2.通过探究冰、烛蜡熔化特点,学习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训练动手能力。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熔点、凝固点和晶体、非晶体。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书中P9-P14 页的内容,填空解题)1.雪、冰等物质由态变为态过程叫做熔化,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凝固2.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加热(吸热),但它的温度,我们把这类具有固定的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举两个晶体的实例、。

3.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加热,它的温度,我们把这类没有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举两个非晶体的实例:、。

4.晶体熔化时的叫熔点,冰的熔点是℃;液体凝结成晶体时的叫凝固点水的凝固点是℃;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既没有点,也没有点。

5. 根据物体熔化时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可将固体分为和。

6.寒冷的冬天,北方的菜农在储藏蔬菜的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做得原因是当温度降到℃以下时,桶里的水会,放出大量的,使地窖温度不会过低,避免冻坏蔬菜。

二、合作探究1 如图1 所示,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横杆、铁夹、铁圈)、石棉网、、烧杯(热水)、火柴、、试管、烛蜡。

(2)取适量的烛蜡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将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烛蜡的状态变化,由下表中数据和现象的蜡烛第分钟开始熔化,第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中酒精灯不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说明蜡烛是体。

(晶体、非晶体)时间/min 00.51 1.52 2.53 3.54 4.55温度/℃2025303542505865758595状态固固固固固固固固液液液液液液液(3)如图2 所示,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标出记录的各个时刻的温度值,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数据点,得到烛蜡的熔化图象。

图2图3图42.如图3 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5

A、-40℃的水银变成 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8、萘的熔点是 80℃,则 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9、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 0℃
B、一定是液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 0℃
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
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
凝固的定义:
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
4 熔化
热,凝固

1
【课堂探究案】 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 1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 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2、猜想和假设 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 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 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 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C、水的温度是 0℃,周围的温度低于 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 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 0℃
10、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

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 C、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
B、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 D、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11、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
石蜡温度 /℃
状态
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作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曲线图像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2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2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12.2熔化与凝固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预习范围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4熔化热,凝固热三、预习检测1、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玻璃 B.石蜡 C.铁块 D.沥青2、摄氏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 B.10℃ C.40℃ D.100℃3、如图是从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象,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B.图象的CD段表示熔化过程C.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

2、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

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

3、一同学做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12.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12.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熔化、凝固时的规律。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应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决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问题。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熔化、凝固的规律。

【学习难点】应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决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熔化熔点阅读教材P9~13内容,完成1~3题。

1.实验: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放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插入正在加热的热水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并记入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海波温度/℃石蜡温度/℃2.根据上述数据分别在下面坐标图上描出点,画出图像。

,绘制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绘制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分别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物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海波温度上升温度不变温度上升石蜡温度上升温度上升温度上升知识模块二凝固阅读教材P13~14,完成4~5题。

4.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答: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了。

常见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因为水银的凝固点为-39℃。

此时该地区的温度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已经处于固态,所以无法使用。

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

5.列举生活中的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实例。

熔化吸热:夏天喝饮料时加冰而不直接加冷水。

凝固放热: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在菜窖里面放几桶水。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撒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吸热__,但温度__不变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2.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喷水,如图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答: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伤橘子。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2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2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12.2 熔化与凝固【学习目标】1.通过对冰和石蜡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2.从科学探究过程中,能描述熔化现象,举出生活中的熔化现象,说出熔化的产生条件,能从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常见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凝固图线的物理意义。

4.能利用熔化、凝固过程的规律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

【课堂导学】(一)熔化与凝固1、阅读课本9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回答:(1)熔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 (二)实验探究:熔化的规律 1.实验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 2.认真观察,记录数据,小组内交流下自己的发现。

3.分析、归纳:冰在熔化过程中的规律是: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的规律是:4.熔点固体根据熔化时的特点可分为: 和 。

冰、各种金属、水晶属于 。

熔点: 的温度(三)凝固阅读课本第13—14页,回答以下问题1.熔化时,物体要不断 热量,凝固时,物体要 热量。

2通常情况下,冰的熔点是 ,那水的凝固点是 ,由此可见: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

非晶体既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课堂练习】1. 如图1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 (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 冰雪化成水是物质由 变成 ,这是熔化现象,吸热过程;水结冰是物质由 变成 ,这是 现象, 过程。

乙 图1甲 丙 时间 温度 03. 如图2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A. 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 冰的熔点是0℃C. 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图24. 家庭使用的白炽灯在发光时灯泡内的细钨丝温度会高达2000金属钨,原因是。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熔化与凝固参考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熔化与凝固参考教案1

二、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理解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状态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能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联系起来。

学会画出固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知道图像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把科学探究的七要素自然的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熔化和凝固的教学,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并不神秘,人们经常使用科学方法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实验引入:把蜡烛点燃,
使固态蜡熔化;把熔化
后的烛液滴在白纸上,
使其重新凝固。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
创设学生熟悉的
探究情境,引起学
生思考,消除科学
探究的神秘感,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资料
第2 节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有同学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引出课题)
【自主预习案】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
凝固的定义:
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
4 熔化热,凝固热
【课堂探究案】
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2、猜想和假设
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参照课本图 4.2-1 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
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作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曲线图像
4、分析和论证时间/min 时间/min
(1)从图像可知,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 3 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
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
(2)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温度保持 )。

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的,在熔化过程中热量)。

(3)根据以上实验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我们可以把固体分为和。

像海波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的定义:。

像石蜡这样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的定义:。

二、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熔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熔点
2、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
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凝固点。

熔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需要。

思考:如何区别晶体和非晶
体?。

三、熔化凝固的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图 2-31 至图2-34,回答熔化、凝固的应用
(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秦王的水晶宫;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

(3)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
三、知识总结
§2.3熔化和凝固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达到熔点
熔化晶体吸收热量
熔化时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
熔化和凝固非晶体
熔化时温度升高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达到凝固点
凝固晶体放出热量
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凝固时温度下降
【当堂训练案】
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⑴春天,冰雪消融是:;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

2、固体分晶体和两类。

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它们都有固定的。

3、一同学做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

当这种物质的温度达到36℃时,每隔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得到下面一组记录数据:36℃、39℃、42℃、45℃、48℃、48℃、48℃、51℃、54℃、57℃,这种物质是:体,这种物质是:。

4、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5、人们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具有:。

6、有甲、乙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熔化完以前,甲盆水的温度乙盆水的温度。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8、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10、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
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
B、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
C、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
D、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11、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酒精的熔点高
B、酒精的沸点低
C、酒精的凝固点低
D、酒精可染成红色
12、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则:()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13、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
B、露水的形成
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D、冰棒变成糖水
14、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熔化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15、纯净的48℃的海波是:()
A、液态
B、固态
C、固液混合
D、以上状态都可能
16、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