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辅导(1)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知识脉络

中国政治思想史知识脉络

隋唐时期主流政治思想的延续与发展
李世民的重民和纳谏思想 韩愈“道统论”
宋元时代的改革思潮与儒家政治思想的 新发展
改革思潮:王安石变法 理学思潮:宋初三先生、北宋五子 功利学派 元
明清政治思想的裂变与反思思潮
强化集权派:朱元璋、张居正 心学派:王守仁的“致良知”与“破心中贼” 泰州学派 明末清初三大政治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中国政治思想史知识脉络
先秦时代政治思想的萌生与勃兴(重点) 先秦时代政治思想的萌生与勃兴(重点)
殷商王权专制政治观念 西周周公政治思想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儒法墨道(中国古代政治思 想大发展时期)
秦汉时代统治思想模式的确立与发展
秦:李斯,法家思想极端化;《督责术》 西汉:贾谊的重民思想;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中外政治思想史教学辅导1

中外政治思想史教学辅导1

教学辅导1——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2、理解中西两种政治思想体系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脉络3、掌握西方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政治思想史的方法一、中外政治思想史的概念:政治思想:适应一定时代的需要,反映一定的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

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划策。

特征:A、阶级性与社会性B、时代性与继承性C、民族性与交汇性二、中西政治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为维护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政治统治服务的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不同点:(1)两种思想体系的思维形式不同。

A、中国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务实性,强调知行合一。

B、西方文化则表现出唯理性强调逻辑思辩。

(2)两种政治思想全系的侧重点不同。

A、传统政治思想的侧重点在于解决君主的最高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

因此在国家问题上表现出以管理国家到认识国家、组织国家。

B、西方政治思想的侧重点在于,他们在探讨政治问题时,普遍关心和要求解决的是人为什么要过政治生活,为什么要建立国家的问题。

即从认识国家的本质入手,其次便是对政体问题的关注。

由此西方政治思想在国家问题上呈现出从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到管理国家这样一种顺序。

(3)两种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不同。

A、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说是一贯型的,几千年“一以贯之”。

主流:君主集权主义,不变中也有变,好呈现出主流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法家、阴阳家、佛学思想结合的趋势。

B、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演变型的,从横向上看,西方政治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虽然也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但在纵向上,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则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即自然政治观、神系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

但从其继承性上看,西方政治思想发展是“变中有不变”,其中某些要素,始终没有中断。

它们构成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这些要素包括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这样一些价值观念及其制度建构,而这些观念恰正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内涵。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1.正名: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的位置相符,确切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的总和。

3.化性起伪: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性起伪”“化性”即教化,改变人的恶的本性,“起伪”即礼义是人为的,主张通过后天休养,用人为的礼义道德去教化、改变人性之恶。

4.明分使群:人群聚而组成社会,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在于人能够组成群体,分享自己的群体生活,这成为人之所以能够统治自然界万物的一个重要前提。

5.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学派主要以下几个特点: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

b.儒家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崇尚仁义。

c.以孔子为师6. 法家思想:法家作为一个学派的概念,最早见于司马炎《论六家之要旨》。

法家思想的特点有:a.重视法律的作用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d.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

7. 道家学派: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思想学派,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是道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8 墨家学派: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墨子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9. 淮南子:刘安招致门客集体编写而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法、阴阳诸家,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统一的封建帝国提供全面的治理方案。

作为汉初黄老派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不少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无能子:以老庄自然无为思想是主旨,抨击等级名分,伦理纲常和君主政治,斥之为祸乱本源,主张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废礼教,弃人伦,无贵无贱,无君无臣;从批判和否定纲常礼教,君主制度,进而走向否定人类一切社会关系和文化。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1、民本思想:(1)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学说。

(2)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

是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3)民本思想是以君主专制制度为前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存在阶级局限性。

但“民本”的思想顺应了民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保证了国家稳定和发展。

(4)我们当今提出的“以民为本”就是民本思想的发展,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明德慎罚,敬天保民”(1)西周时期周公旦治国思想,(2)因为天命不常,上天只佑有德之人,天命与人事相统一。

因此提出“明德慎罚,敬天保民”。

敬从天命,统治者要做到明“明德”,以德配天;要体察民情,保民是敬天的关键所在;要“慎罚”,是依法行事,慎用刑法。

(3)“明德慎罚”: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并用,尚德指导思想和保证。

而保民是敬从天命的关键。

(4)第一次在理论上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作的解释,对于周朝的强大和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路向具有重大影响。

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其思想涉及军事、政治、逻辑、伦理等方面,注重实用而欠缺理论性与系统性。

墨子的全部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兼爱。

6、兼相爱,交相利(1)战国时期的墨子的政治思想(2)墨子社会动乱的根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因此提出要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兼相爱”是针对“别相恶”而言,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

“交相利”是针对“交相贼”而言,主张人们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3)“兼相爱交相利” 通过人们之间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就是要取消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使人与人之前的感情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制约;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

但这种兼爱,实际上是抽象的爱,是不可能的。

7、尚同(1)墨子的政治主张之一。

(2)天下大乱在于异义,而国家的起源是统一思想的需要,因此墨子主张君主和尚贤的基础上"立统一之义",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即所谓的“尚同”。

中国政治思想史笔记[1]

中国政治思想史笔记[1]

绪论几个概念及学科定位一、政治思想内涵(政治学定义)1、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心理和精神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总称。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方面。

政治心理是表层、感性方面的,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表现的一种心理反映,最直接的包括认知、情感、兴趣、愿望、信念等。

政治心理的特征:自发性、个体差异性、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在较长时间内具有稳定性。

2、政治思想内涵(1)含义: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和,包含着政治认识、政治判断、政治标准。

(2)特征:是阶级政治的要求;是理性思维的产物;相对独立性。

(3)结构A内容结构关于对人的研究:人的本性本质的研究(属性);对人需求的研究(利益需求、精神需求、自然和社会属性需求);对人的社会过程的研究。

对人存在的政治体系的研究:对政治体系产生的研究(政治生活的起源、政治权力的来源);对政治权力及其组织结构的研究;对政治过程的研究。

对政治发展的研究:政治变迁的原因;政治理想;政治方式、途径。

B思维结构对政治现实的事实判断和描述;对政治现实的因果分析;对政治现实的价值判断。

C理论层次单一性的政治理论;专门性的政治理论;综合性的政治理论。

D政治思想的类型从政治思想的历史演进和发展上,有古代的、近代的、当代的……从思维结构和研究方法上,分为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二、中国政治思想学位定位1、研究对象(1)中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政治哲学与伦理政治的紧密结合;(2)研究对象: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理论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治平”学说。

2、中国政治思想的文化模式:和谐文化模式(1)人际和谐,三大和谐的基础,是关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有序、友爱、真诚;(2)群体和谐,三大和谐的核心,探讨国家、社会对人民的关系,爱民、尊民,人民也要爱国,维护国家的利益等;(3)天人和谐,三大和谐的最高境界。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几千年来,中国历代思想家们在探讨政治制度和国家统治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古代至近现代历史的角度,简要地探讨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

古代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政治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儒家思想被认为是中国政治思想的基石,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推崇“礼”、“义”等传统道德观念。

而法家则强调以法治国,主张法律权威,规定权威,规定权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秩序的重要手段。

中世纪中世纪的中国政治思想主要受到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的影响。

孟子主张性恶的观点,认为人性本善,主张仁政至上;荀子强调人性的恶,主张利己主义;韩非子则提出刑罚严厉以维护法纪;墨子倡导兼爱,反对战争和贵族统治。

近代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思潮兴起,主张学习西方制度以振兴国家。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民主、民生、民权,开创了中国的民主主义运动。

而鲁迅、梁启超等思想家则致力于探讨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

当代今天的中国政治思想正经历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提出并逐渐深入人心,强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新时代要求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政治思想和制度经验,不断完善中国的政治制度,推动国家实现长期繁荣和稳定。

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悠久,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思想的结晶,也为当代政治制度和理论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通过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回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为我们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启示。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从整体上讲,中国古代思想史涉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一,先秦时期二,秦汉时期三,宋元时期四,明清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阶段的社会大变革,引发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形成了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相互借鉴、“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

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

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学术与言论的开明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用理性、重道德修养。

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力求探讨世界的本源和本质,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庄子发展了道家思想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将“法”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服务于最高统治者。

这样,儒、道、法、墨、阴阳、名等各学派都为后世的主流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共同构建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十分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

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中国政治思想史习题(综合练习题)

中国政治思想史习题(综合练习题)

中国政治思想史(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商周到春秋战国,是我国政治思想从()的时期。

2.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

3.殷商时期,王权专制思想的基础是()。

4.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为特色。

5.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与()。

6.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世卿世禄制。

春秋时代,()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7.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的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由()制定的()。

9.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为特色。

10.()基于性善而提出了仁政主张,(荀子)基于性恶而提出礼治为主、法治为辅的治国方针。

人性说为儒家宗师的政治思想建构了理论基础。

11.()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形成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思想体系。

12.秦之前,()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自秦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13.秦朝实行()的官僚制度。

14.秦朝时发生的()是一场巨大的文化劫难,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体现。

15.作为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

16.秦国改革和谋求继往开来的指导思想是()思想。

17.汉武帝时,()以儒为主,吸收阴阳五行、法、墨等家的观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为君主专制、政治大一统、等级尊卑等作了系统的理论论证。

18.性品说是()在人性问题上的基本看法。

它是对儒家人性学说的继承与改造,使其更加精致、完整、系统,推动了人学的发展。

19.西汉末,儒学中的神秘成份增大,发展出()。

东汉则给予其官方身份,使之成为东汉政治思想的主流。

20.西汉初,汉惠帝四年“除挟书令”,命民间献书,诸子百家之学逐渐复苏,思想文化领域又出现了比较活跃的局面,这就是历史所称的()。

21.在汉代,经书因书写文字的不同,分为今文经和古文经两种,相应地形成了()和()两大流派,两派都着力竞争儒学的正统地位。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了解)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就中国先秦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

天人合一是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政治思想系统。

在《大学》中作了精辟论述。

2.关于社会模式的理论(又可称之为理想国的理论)社会模式思想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思想,虽有密切的关系,但范围不同,两者不是一回事。

社会模式或理想国理论是关于社会总体结构与相互关系的理论或设计,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政治思想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就先秦情况看,这一类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许多有关的思想和设计别开生面,耐人寻味。

孔子的“有道”之世的模式,老子关于“小国寡民”的设想,庄子的“至德之世”、“无何有之乡”的幻境,孟子的王道世界,《礼记·礼运》篇中的“大同”境界,荀子的“王制”社会,农家人人劳动、自食其力,不分君臣的美境,杨朱童子牧羊式的田园生活,等等,都属于理想国范围内的课题。

研究和分析社会模式思想和理论,应该是政治思想史重要内容之一。

3.治国的方略和政策国家和法与治国方略和政策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又有区别。

我们从先秦政治思想中不难发现,一些人在国家组织体系和法律规定上并没有什么原则区分,但在治国方略和具体政策上却有明显的不同,甚至形成水火之势。

4.伦理道德问题不过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有些派别把伦理道德政治化,这一点在儒家那里表现得十分突出。

关于政治实施理论以及政治权术理论也应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内容。

进行政治决策以及如何把政策、政治规定和各种行政措施付诸实现,这是政治思想家们经常讨论的问题,比如关于进谏、纳谏、庭议、兼听、独断、考课、监察等等,都属于这方面的问题。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模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乃以人文化成天下。

文化整合的过程就形成了具有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模式。

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阶段、研究现状及问题

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阶段、研究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历程概述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的基础学科,是晚清至民国期间岁政治学学科的创立而创立的一门现代性学科。

它的创立及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20年代,第二阶段为20世纪20年代末至20世纪40年代,第三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第四阶段为改革开放之初至20世纪80年代。

第一阶段:中国政治思想史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梁启超等人开创。

1922年春,梁启超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和东南大学有关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课程;1924年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在中华书局出版。

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第一本专著。

第二阶段: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至 20 世纪 40 年代,多所大学相继开设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

代表人物及著作由陈安仁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大纲》、陶希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杨幼炯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和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全国几十所院校的政治学科被取消,而作为分支学科的中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研究也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政治学科恢复20世纪 80年代,随着政治学学科的恢复,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编纂又被提上议事日程。

主要人物及著作是徐大同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朱日耀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学科研究现状首先,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学恢复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向一个新的阶段迈进,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它取得了以下的进步。

第一,从研究方法上看,对思想家及政治思想的论述和评价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阶级分析或阶级斗争,研究者们不再局限于政治教条主义。

人们开始注重马克思主义其他的理论方法,在研究中保持理性与辨证地看待。

第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得到重新界定。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重点整理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小国寡民:指国家的规模十分狭小,人口稀少,人们在及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没有一切可以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器具,文化极不发达,人们依然停留在结绳记事的水平上,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对于原始质朴的生活十分满足,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交往,过着十分封闭的生活兼爱:实际上是抽象的爱,是爱无差等,无论血缘关系远近,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均等的。

试图把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仁爱推广到整个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爱”,解决全部社会问题仁、礼学说:在孔子的思想学说中,仁与礼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仁是优良的道德品质,而遵守礼的规范则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在人的社会行动方面的表现,所以仁的品质是遵守礼的前提,如果没有仁的品质,也就不可能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范。

独尊儒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道统论:儒家的道统论可以说有三个面向:一是广义的判教,此在孟子那里为辟杨、墨,在韩愈、宋儒那里则为排佛、老;二是要在现实的政治权威之外标立一超越的尺度,此是相对于“政统”(或“治统”)而言道统;三是就儒家学术思想自身而言,道统亦区别于“学派”而有其特定的涵义。

天命不常:所谓天命,既上天受命之意。

商代的统治者认为自己的权力来自天帝,并且认为商网朝的统治是受上天保佑的,当人类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候,才希冀获得人类社会以外某种事物的保佑,商王朝的统治者崇信天帝,实际上是商代思想文化不很发达的表现。

周人对于天命的认识,却较之商代后期的天帝观念前进了一大步。

这主要表现为周公的“天命不常”的思想。

性善论: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

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

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Content Chapter_1Chapter_1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国政治思想史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这就是“六期发展说”。

思想形成期:先秦时期。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

思想发展期:秦汉隋唐时期。

汉初黄老学说盛行。

董仲舒,以儒为主,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作《春秋繁露》,开创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

与宋明时期的社会特点相适应,以张载、二程、朱熹、王阳明为代表(宋明理学);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出现了王安石、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宋代功利政治思想。

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时期。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反对君主专制思潮,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思想转型期:中国近代社会。

西学东渐,出现改革派、洋务派、戊戌变法政治思想。

思想变革期: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思想形成期:先秦商周★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1、天命不常(一方面从天命的角度论证了周灭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如何适应天命,巩固周王朝政治统治的问题)。

2、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实际上是虚于天命,重在人事,表明周公的天命观在本质上是人文而不是神学的)。

3、敬天保民(由于天命不常,上天只保佑有德的人,天的意志又只能从民情中反映出来,因此敬天保民,怀保小民就成了核心内容。

一方面要求周王朝的各级统治者要牢记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要体察民情,不能局限于民众的疾苦,更重要的是要体察民众的心理;要慎用刑罚。

谨慎地治理国家以免失去天命的佑助。

另一方面是告诫被征服了的殷商遗民敬从天命,服从周王朝的统治。

中国政治思想史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资料

一、学科性质:学科归属首先是政治学,其次是历史学。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一)相关概念界定1.什么是政治?○1政治就是争夺权力、施展谋略、玩弄权术②国家治理、公共管理和政府活动③利用合法性权力(权威)对公共利益的决策与分配活动。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方面1. 国家和法的理论2. 政治哲学3. 治国的方略和政策4. 伦理道德问题5. 政治实施理论及政治权术理论6 .社会模式或理想国的理论教材按照思想发展的脉络划分了六个时期(一)思想形成期(先秦时期)(二)思想发展期(秦汉隋唐时期)(三)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四)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五)思想转型期(近代历史时期)(六)思想变革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分期与发展线索(一)思想形成期(先秦时期)(二)思想发展期(秦汉隋唐时期)(四)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1.反思传统政治思想的内容,出现追求“平等”、渴望个性解放的思潮。

2.受西方的格致之学偏重实用的影响,一方面省察宋明理学,另一方面主张崇实致用、明道救世。

3.明末清初,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国破君亡的政治大变局,促动一大批士人反思明代弊政,对传统政治思维和政治体系进行再认识,形成一股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批判思潮。

注意:仍没有冲破君主专制的藩篱(五)思想转型期(近代历史时期,清中后期)四、中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特点1.强调天人合一2.强调政治与道德伦理的结合3.具有民本主义的鲜明特色4.王权主义构成政治思想的主题5.儒家学说占据主导地位6.追求和谐7.大一统理念8.经学传统,多因袭,少创造。

9.重视公共权威,忽视个人自由权利。

10.重视治道,忽视政道。

(二)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特点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富强、政治民主、社会公平构成中国近代百年政治思想的主题。

2.前80年政治思想随着西学的不断深入而依次变化,五四后30年政治思想则呈现出诸种思潮的尖锐斗争与相互融合,最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取得胜利。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从整体上讲,中国古代思想史涉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一,先秦时期二,秦汉时期三,宋元时期四,明清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阶段的社会大变革,引发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形成了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相互借鉴、“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

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

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

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学术与言论的开明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用理性、重道德修养。

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力求探讨世界的本源和本质,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庄子发展了道家思想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将“法”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服务于最高统治者。

这样,儒、道、法、墨、阴阳、名等各学派都为后世的主流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共同构建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十分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

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儒家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

中国政治思想史完整版讲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完整版讲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特点一、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二、政治与哲学相结合。

三、强调人文主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线索一、思想形成期:先秦时期二、思想发展期:秦汉隋唐时期三、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四、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时期五、思想转型期:步入近代社会时期六、思想变革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章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商代西周社会的政治特点●商代西周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主体是君主专制制度在早期国家形成以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家长的绝对权力演变为君主权力,由于这一原因中国早期国家走上了君主专制的道路。

●商代西周时期,血缘关系依然起着维系国家的纽带的作用,特别是到了西周时期,形成了一套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在西周初期,宗法制度对于社会秩序的安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商王朝控制着当时国家的中心地带。

●在土地占有形态上,商代西周实行土地公有制度。

第二节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一、祖先崇拜的观念☐商代王权至上的思想,渊源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祖先崇拜的观念。

商代的祖先崇拜有着较为明显的政治特征。

从现有的甲骨文材料来看,还没有被统治的平民祭祀祖先的记载,这说明现实社会的政治等级决定了祖先的等级,在血缘关系的纽结下发展起来的祖先崇拜,已经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成为统治阶级实现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在君主与国家的关系上,人们已经萌发了君主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国家是君主的私有物的观念。

《尚书·盘庚》三篇载盘庚向百姓、贵族训话时自称”予一人”,在实际上,是一种把君主置于民众之上的观念。

在解释君主权力的至上性时,盘庚把君主权力的来源一方面归之于天,另一方面归之先公先王。

由于君主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臣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君主的意志。

☐商代王权至上的思想,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三节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一、天命不常•即上天授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永远地保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一)天命是可知的•(二)天命与民情是一体的,只有通过民情才能洞悉上天的意志•周公说:“天畏棐枕,民情大可见。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习建议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习建议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习建议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过程,能够帮助你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以及中国政治思想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和文化。

如果你想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这里有几个建议:1.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前提是了解中国历史。

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史,对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有很大帮助。

2.阅读参考书目:有很多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参考书目,比如《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等。

这些书籍通常都有很丰富的资料和参考文献,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

3.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如果你正在学习政治、历史或者相关专业,可以尝试选修中国政治思想史这门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会由专业教师讲授,并且会提供更多有关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资料和参考文献。

4.参加相关讲座和论坛:参加有关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讲座和论坛,可以帮助你与其他对中国政治思想史感兴趣的人交流,并向专家学习更多知识。

5.广泛阅读:阅读有关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各种资料,包括历史文献、政治理论著作、新闻报道等,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

6.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开始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

7.认真审题:在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时,要认真审题,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

比如,你可能想学习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或者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或者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

审清题意,有助于你更有效地学习。

8.建立知识体系:在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时,要尽量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代表人物、重要著作等。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演变脉络。

9.多看原文:在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时,尽量多看原文。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思想家的思路和观点,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背景。

10.加强实践:在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

这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模拟辩论会等方式来实现。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政治思想的实。

中国政治思想史辅导(1)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

中国政治思想史辅导(1)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

中国政治思想史辅导(1)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一)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第七章先秦政治思想,包括殷商西周和春秋战国。

其中,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大发展时期,诸子百家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第八章汉代的政治思想。

西汉东汉总共 400 年,政治思想发展的重点在西汉初期。

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就是在董仲舒和汉武帝的推动下形成的。

第九章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处于发展的鼎盛阶段,然而政治思想的发展相对平稳,基本趋势是汉以来主流思想的延传。

不过在平稳中也有若干闪光点,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重民与纳谏思想,韩愈的“道统论”等。

第十章宋元时期政治思想。

宋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三条线索:改革思潮(王安石)、理学、功利思潮。

元朝立国时间较短,又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因而有人提出元朝没有政治思想。

其实并非如此。

宋代的理学本是民间学术,后来成为官方政治意识形态。

理学官学化的过程正是在元仁宗朝完成的。

第十一章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明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三条线索:一是朱元璋、张居正的集权思想;二是心学派的王守仁;三是王门后学泰州学派的平等思想。

另外还有这一时期“异端思想”的典型李贽。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是三位重要的思想家,其中黄宗羲的思想具有近代议会民主政治的色彩。

足以启发后人。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习重点1.先秦殷商:上古三代指夏商周,讲思想史从公元前 16 世纪的殷商开始。

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只讲儒墨道法四家。

殷商时期处于萌生阶段的政治思想透露有两个信息:一是帝王个人专制,二是王对神和祖先的崇拜。

统治者通过祭祀祖先和神,论证权力合法性。

这些认识给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专制集权思想一脉相承,源头在殷商时期。

西周讲周公。

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叛乱,制礼作乐,大兴分封,是西周王朝实际开拓者。

他有很多政治认识,提出对天的崇拜、保民思想、慎刑罚、有德等。

政治思想发展历史脉络总结

政治思想发展历史脉络总结

政治思想发展历史脉络总结政治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脉络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政治思想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哲学思潮的起伏和政治实践的演进而不断发展。

本文将对政治思想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并梳理出主要的脉络。

首先,古代的政治思想体系建立在君主制的基础上。

从古埃及、中国的夏、商、西周到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人们普遍认为君主是政治权力的源泉和最终决策者。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君主的仁德和高尚品质,主张以德治国;而古希腊的柏拉图则提倡贵族统治,认为哲学家最适合统治。

其次,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思想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尤其是天主教教义的支配。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盛行,政治权力由教会和封建领主共同控制。

阿奎那的政治思想强调神权与世俗政权的分离,而马基雅维利则主张君主权力的绝对至上,实用主义思想开始发展。

然后,启蒙时代的到来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启蒙思想家如洛克、孟德斯鸠等开始提出个人权利、法治和民主等概念。

他们批判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实践,并倡导理性思考和自由意志的发展。

这一时期也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思想基础。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于尔维修的平等思想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成为革命激进派的思想基础。

同时,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等经济学家的思想也为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20世纪的政治思想发展充满多样性和争议。

自由主义思想表现为个人的自由和市场经济的价值,代表者包括亚当·斯密和哈耶克等;社会主义思想主张财产公有制和公平分配,代表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等;而现代保守主义强调传统、秩序和社群的重要性,代表者包括培根、伯克和欧康诺等。

此外,当代的政治思想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潮流和观念,例如环保主义、女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这些思想都是对传统政治思想的批判和补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政治思想理论体系演进脉络的总结

政治思想理论体系演进脉络的总结

政治思想理论体系演进脉络的总结政治思想理论体系的演进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理论流派的嬗变。

这个演进脉络的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古代政治思想体系的形成:古代政治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早期的政治思想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国家和政治的理论,并强调公共利益和正义的重要性。

2. 宗教政治思想的兴起:随着宗教的兴起,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宗教政治思想开始发展。

这些思想强调了天命和神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统治者应该遵循上帝意愿的观点。

3.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思想家如马基雅维利和托马斯·莫尔开始着重研究人类自身的力量和理性,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政治观点。

4. 启蒙运动与自由主义: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革命,其核心理念是人的理性和自由。

政治思想家如洛克和孟德斯鸠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自由平等的观点,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崇。

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思提出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奠定了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这一思想运动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6.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辩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现代政治思想中两个主要的流派。

自由主义注重个人自由和政府限权,强调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重要性,而保守主义则更强调传统价值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7. 新兴理论流派的兴起:现代的政治思想也涌现出一系列新兴流派和理论,如女性主义、环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

这些理论体系在当代政治问题的探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政治思想理论体系的演进脉络包含了古代政治思想的形成、宗教政治思想的兴起、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辩论以及新兴理论流派的兴起。

这些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对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思想史辅导(1)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
第七章先秦政治思想,包括殷商西周和春秋战国。

其中,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大发展时期,诸子百家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第八章汉代的政治思想。

西汉东汉总共 400 年,政治思想发展的重点在西汉初期。

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就是在董仲舒和汉武帝的推动下形成的。

第九章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处于发展的鼎盛阶段,然而政治思想的发展相对平稳,基本趋势是汉以来主流思想的延传。

不过在平稳中也有若干闪光点,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重民与纳谏思想,韩愈的“道统论”等。

第十章宋元时期政治思想。

宋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三条线索:改革思潮(王安石)、理学、功利思潮。

元朝立国时间较短,又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因而有人提出元朝没有政治思想。

其实并非如此。

宋代的理学本是民间学术,后来成为官方政治意识形态。

理学官学化的过程正是在元仁宗朝完成的。

第十一章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明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三条线索:一是朱元璋、张居正的集权思想;二是心学派的王守仁;三是王门后学泰州学派的平等思想。

另外还有这一时期“异端思想”的典型李贽。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是三位重要的思想家,其中黄宗羲的思想具有近代议会民主政治的色彩。

足以启发后人。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习重点
1.先秦
殷商:
上古三代指夏商周,讲思想史从公元前 16 世纪的殷商开始。

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只讲儒墨道法四家。

殷商时期处于萌生阶段的政治思想透露有两个信息:一是帝王个人专制,二是王对神和祖先的崇拜。

统治者通过祭祀祖先和神,论证权力合法性。

这些认识给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专制集权思想一脉相承,源头在殷商时期。

西周讲周公。

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叛乱,制礼作乐,大兴分封,是西周王朝实际开拓者。

他有很多政治认识,提出对天的崇拜、保民思想、慎刑罚、有德等。

周公把道德引入政治等思想直接影响到儒家思想。

孔子崇拜周公,周公思想是儒家思想主要来源。

中国的重民思想源头在周公。

文人、士的黄金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其中一个必要条件是政治多元与文化的多元化。

儒家学派:孔、孟、荀
孔子:春秋晚期。

其思想掌握三点: A 基本政治态度:天下有道无道; B 通过礼的方式,恢复统治秩序,是为天下有道(有等级秩序); C 仁的思想,属于政治道德,讲人我关系,仁者爱人;从道德入手,规范人的行为。

孟子:战国中期。

道德政治化的典型。

从性善论到仁政。

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

荀子:战国晚期。

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性恶论,礼法兼施,礼义为主。

道家学派:无为之治。

春秋晚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道是自然法则、自然规律。

谁决定四季?是冥冥之中的自然力量起作用——道。

老子考察人类社会,发现人心很坏,统治者很糟糕,于是提出无为而治,统治者减少干预和愚民统治方式。

战国时代的庄子继承老子社会批判思想,认为一切社会文明成果都应批判,理想社会就是回归自然。

墨家学派的思想比较特殊,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追随者众多。

墨子有十大主张,比较重要的有尚同、尚贤、兼爱。

尚同是比较典型的政体思想。

墨家认为,要自下而上形成政长系统。

天—诸侯—卿大夫—乡—里,每一级政治长官要与上级保持一致。

墨子提出理想社会是兼爱。

法家学派:法家思想体系:法(法律)、势(权势)、术(权术)。

法家思想战国初三个人物:李悝(法的思想)、申不害(权势思想)、慎到(权术思想)。

稍后是商鞅,特点是重罚主义,主张用重刑,轻罪重罚。

他提出人性好利说,然后利用人的好利本性,实现其“耕、战”即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

韩非在人性好利上有特殊认识,对于势的认识也很独到。

并提出思想文化专制的主张。

韩非在理论上完善了势法术体系。

2 .秦汉时期
秦的统一时间短,二世而亡。

其中的关键是李斯。

李斯将法家思想推向极端化,造成思想文化专制,打击了当时维护秦政权的士人;又提出《督责术》,削弱了秦的统治能力,加速了秦的灭亡。

西汉
贾谊总结秦亡教训,提出秦灭亡不仅在于严刑酷罚,而且在于不懂制度转换,夺取天下靠武力,治理天下,巩固政权只靠武力不行。

贾谊的重民思想:自古以至于今,凡与民为敌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论。

天神崇拜由董仲舒完成,把天人通过阴阳五行联系起来。

阴阳五行是当时解释世界最科学的理论。

董仲舒解决了权力合法性问题——君权天授,自董仲舒后,所有帝王都要祭天。

然后,他还提出了权力制约问题。

他提出的“天遣论”通过灾祸告戒帝王,不调整政策就会天降大祸。

董仲舒把伦理道德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三纲五常”。

官本位、权力崇拜、歧视妇女等与“三纲五常”有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 .隋唐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重民思想—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重民思想经李世民的宣传,影响极大。

李世民善于纳谏。

谏—下对上提出反对意见。

李是纳谏典型,谏臣魏征提了 200 多条意见,基本被接受。

提出著名的“三鉴说”。

韩愈道统论:汉代始,佛、道等宗教思想对文化的影响巨大。

韩愈为维护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和强化儒家思想的真理性,而提出道统。

道统是一个圣圣相传的序列。

4 .宋元时期
宋代要重点讲王安石、李觏。

王安石的人才观最完善。

理学思想比较难懂,不一定要掌握。

元朝用夏变夷思想是解决民族关系问题,主流文化是汉文化,其余是亚文化。

孔子提出华夷思想。

华夏是黄河流域,夷狄是周边少数民族。

孔子认为,华夏永远高于夷狄,因为华夏懂得礼仪文明,这是以文化为依托的民族心理。

5 .明清时期
朱元璋问题较阐明确,就是专权、治吏。

王守仁心学重点在人性改造。

其后比较重要的是泰州学派,王艮、李贽等。

王艮有平民化思想、平等思想。

提出道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这在认识上打破了等级观念。

这一认识被李贽发展。

李贽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最有个性的思想家。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思想对辛亥革命请思想有很大影响,革命党宣传革命思想,提到黄宗羲“人民要做天下的主人”等。

黄宗羲提出人民主权思想、学校议事等。

三、问题解答
问:从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看,各种思想有前后因果关系,传承关系,而且多出现不同思想的互相影响,相互融合的现象。

您能不能把主要思想家思想传承的关系给大家介绍一下。

答:从学术史的层面看,先秦诸子的学说成为子学,这是思想巨人辈出的时代,他们常常是自己的老师。

汉代学术以董氏公羊学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思想相互融合比较鲜明。

汉代儒学直贯隋唐,所以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成称为汉唐经学。

思想发展的变数始于唐中叶,至北宋出现理学,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格局为之一变。

南宋,又分出心学派。

于是宋明理学及心学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段的政治指导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