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以及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所决定的。
下面和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希望有所帮助!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篇1一、家庭环境中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似春日里和煦的暖风,冬日里温柔的阳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沐浴着健壮的幼苗。
没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植物将无法成活;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的身心发展将会受到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土壤”。
有了这块养料充足、根基肥沃的土壤,再加上充足的光照,适宜的空气和水分,家园里的小苗才能茁壮成长。
教育专家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因为智力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而是受“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对孩子的情感、个性、品德等方面造成恶劣影响。
3、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
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子女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得出,在影响人们健康的众多因素中,有一个极易被忽视而又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情绪”。
我们经常说要保持自身良好而稳定的情绪,以增进身心健康。
其实,仅仅关注自己的情绪是很不够的。
因为,每个人每天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
家庭情绪是一个整体,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完全某某某,都要受到家庭整体情绪的影响。
而对家庭中未成年的子女来说,家庭情绪的整体状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
由于对子女的期望所引发的对其健康成长方面的潜在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望子成龙一直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和动力,然而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却是,绝大部分家庭教育只重视智力因素的训练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
未成年人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其思想与道德的形成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进行关注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面临着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挑战。
媒体的影响、同辈压力、学业压力等都可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和道德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一些不良行为和不良思想也可能渗入未成年人的生活,影响其健康的成长。
为了帮助未成年人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发挥作用。
首先,家庭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第一课堂,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学校教育方面,校园应该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和引导。
此外,社会也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引导和管理,在社会环境中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模范,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关乎社会的长远发展,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成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共同努力培养健康、积极、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成年人。
这样,才能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概述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压力的增加,未成年人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扰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原因1. 学业压力:未成年人面临的学业压力常常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长时间的研究负担可能导致厌学、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家庭亲密关系缺乏以及父母间的冲突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交压力:与同龄人之间的竞争、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及社会期望的不断增加,给未成年人带来了巨大的社交压力。
4. 心理创伤:遭受暴力、虐待、欺凌或其他创伤性事件的未成年人常常会受到长期的心理创伤,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影响1. 研究成绩下降: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未成年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进而影响他们的研究成绩。
2. 社交障碍:未成年人可能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缺乏自信、自尊心受损,导致与他人社交困难。
3. 精神疾病的发展:如果未成年人长期忽视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应对措施1. 提供心理辅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应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未成年人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2.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提供温暖、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建立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
3. 增加解压渠道:为了缓解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未成年人应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艺术创作和社交活动等,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
4. 提升社会关注度:社会应加强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从而推动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心理健康。
结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必须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以保障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
浅析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家庭因素作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1.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严厉的要求和压力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采取不良行为。
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比较放任,缺乏规则和约束,容易造成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淡薄和行为失范。
2. 家庭关系家庭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关系和谐融洽的家庭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相反,若家庭关系不和谐,或存在家庭暴力等问题,将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发育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贫困家庭的未成年人更容易陷入犯罪行为之中。
一些家庭缺乏监督和关注,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不良行为。
对于以上分析,针对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期帮助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策:针对家庭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加强对父母的家庭教育培训,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对于家庭关系的构建,我们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心理咨询机构等渠道,为家庭提供专业的家庭关系辅导服务,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对于家庭环境,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力度,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
学校和社会组织也可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督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帮助家庭更好地履行教育的职责,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提要]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微观因素,尤其是家庭环境这个重要的因素,对于复杂形势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家庭环境的特殊性为切入点,提出如何培育家庭微观环境,促进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家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一般来说,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微观环境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
宏观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较多地依赖于微观环境。
正确认识微观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影响的特殊性(一)家庭环境影响的“先入性”。
家庭是人最早接触的社会,是影响人的第一环境。
家庭自觉和不自觉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先入为主的基础。
这种“先入为主”往往能够在思想上形成一定的意识倾向。
如果新来的思想信息符合已形成的定势,一般会被接受,如果新来的思想信息与已形成的意识倾向相悖,就可能被拒绝。
先入者反复强化,就会形成牢固的观念,甚至信念以及习惯。
家庭习惯这种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一出生就开始的“先入性”影响,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打下了第一步基础,这个基础打得好,就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反之,就会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二)家庭环境影响的“长期性”。
家庭是人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学校、老师可以调换,而且一定会调换,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终生不变。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进入社会后,仍摆脱不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即使子女成家以后,仍受生养自己的“老家”的影响。
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无法逃脱家庭环境的影响。
虽然时代在飞速发展,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在不断增多,但终究无法取代家庭的坐标。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是目前社会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对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造成威胁。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的原因分析和科学的防范措施来解决。
本文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环境不良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影响其行为。
例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父母缺席、独生子女等不良家庭环境都会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出现。
2.社会环境不良社会环境也是影响未成年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包括贫富差距、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媒体暴力影响等。
这些不良因素会给未成年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其在道德和法律标准上的失范。
3.学校环境不良学校环境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的因素之一。
学校环境的不良因素包括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之间关系不良等。
这些不良因素会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到其道德和心理健康。
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很有可能导致行为问题的出现。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措施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德,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就是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
政府要加强文化教育、职业教育、生活教育等不同方面的教育,让未成年人懂得自我保护和社会责任,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加强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
对于有问题的未成年人,需要采用正确的疏导方式,引导其积极面对问题,协助解决问题,从而消除问题的隐患。
4.加大法律惩治力度对于那些不听劝告、不服从教育的未成年人,必须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严惩,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其错误的严重性,引起强烈自我反省。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律性质,采取挽救为主,严惩为辅的态度。
学生不良品德产生原因分析及矫正
学生不良品德产生原因分析及矫正首先,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环境,父母的品德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果父母缺乏道德教育的意识,或者自身就存在不良品德,那么孩子很容易受到影响,产生不良品德。
此外,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孩子品德的重要因素。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不给予适当的约束和教育,孩子容易产生自私自利、不尊重他人的不良品德。
其次,学校教育也对学生品德产生影响。
学校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态度都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学校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那么学生就容易形成良好的品德。
反之,如果学校忽视品德教育,只注重知识的灌输,那么学生就容易产生不良品德。
再次,社会化也是影响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社会中存在各种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受到不良品德的影响。
此外,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物质诱惑也会引诱学生走向不良的品德道路。
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一环。
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品德教育,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品德培养,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活动和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社会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榜样和引导。
总的来说,学生不良品德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化等方面。
矫正不良品德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检查考评情况说明报告
一、引言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监督和奖励,特撰写此报告,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检查考评情况进行说明。
二、检查考评情况1.教育体系建设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对各级学校进行了实地检查。
通过考察学校的教学质量、师生关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个别学校存在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然而,大多数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家庭教育情况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通过家庭访问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家庭缺乏教育意识,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偏离正轨。
但还有许多家庭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对社区、媒体、互联网等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调查发现,社会环境中存在一些诱导未成年人追求低俗、暴力等不良价值观的问题。
但同时也有许多积极向上的力量,如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致力于引导未成年人向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4.法律法规保障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法律法规保障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检查和对司法机关的评议,我们发现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力度逐渐增强。
尤其是加强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
这为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根据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检查考评情况,我们总结了以下存在的问题:1.教育体系建设中一些学校存在教学质量不稳定和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师资培训。
2.家庭教育中,部分家庭缺乏教育意识和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偏离正轨。
3.社会环境中存在一些诱导未成年人追求不良价值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培养他们的品德、智力和情感。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方面展开论述。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品德培养的影响1.1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道德观念的塑造家庭是孩子道德观念的第一课堂。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家庭中注重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1.2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和谐、有规律,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3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责任感培养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责任感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家庭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参与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等,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责任感。
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的影响2.1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条件,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方法,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2.3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鼓励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创造力。
三、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感发展的影响3.1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感交流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感交流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中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
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究其原因,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本文仅从家庭因素方面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
如果儿童从小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的学校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如果儿童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就会使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生困难,学校久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矫正他们的错误和缺点。
因此,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它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成败。
在纷繁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
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有生以来所接触和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
家庭对一个人的身心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家庭是人们连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生活环境。
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个人的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
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有巨大影响作用,同时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员的构成及其排列顺序。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和对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以下是几点思考:
成因:
1. 家庭环境: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对其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缺乏父母关爱、家庭暴力、家庭矛盾等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问题。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会对未成年人产生影响。
教育质量的不足、校园霸凌、同伴
压力等问题可能导致一些学生走向违法犯罪。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犯罪行为被美化、传播和鼓励,可能会
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
1. 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未成年人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关注和
引导孩子的行为,提供正确的教育和价值观。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当注重教育质量,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3. 社会教育: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宣传法律知识和社会道德,提
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 法律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注重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同时适当惩
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公共安全。
5. 心理辅导:对于有问题的未成年人,应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
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包括教育、培训、就业等,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获得感,降低犯罪风险。
以上只是一些思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并采取综
合措施来解决。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从宏观教育结构角度说,人类的教育基本是由3种形式构成的,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这也是教育的3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当今所提倡的“三位一体”教育,就是紧紧围绕学校、家庭、社会3大关键环节,努力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网络。
既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缺一不可,那么它们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1 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
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
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关系的亲密性。
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肩负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
从这个角度看,孩子不应该是仅属于哪一个家庭的,应该看做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课题,并纳入各个国家整体规划之中。
未来社会的竞争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的结果是人才竞争;人才来自于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现在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仅仅有智力和学习好还是很不够的。
家庭教育在大目标上,除开发孩子智力外,还要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孩子生活在家庭,父母的无意识教育,能够从各个方面对孩子实施很好的影响。
父母担负着育人的特殊职能,要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能进行全面教育。
纵观历史,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好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摘要人的教育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
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生影响案例:2009年江苏某市中院共判决未成年罪犯53人,从犯罪时年龄看,低龄化特点鲜明。
犯罪时年龄16岁以下7人,16至18岁46人。
根据上述材料,笔者主要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这个角度作出以下分析:一、家庭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
孩子的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
家庭中的各种因素和父母本身的特点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自尊的形成和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因素中对孩子自尊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它不仅影响孩子自尊发展的水平,而且影响孩子自尊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孩子自尊的发展,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则会阻碍孩子自尊的发展,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家庭的结构也是家庭因素中的重要方面,心理学中一般把家庭结构分为“核心家庭”和“非核心家庭”两种。
“核心家庭”是指由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组成的家庭,“非核心家庭”是指由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孩子三代人甚至四代人组成的家庭,或者是孩子直接由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隔代家庭。
通过研究发现,核心家庭的孩子其自尊发展水平高于非核心家庭的孩子,这可能与两类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不同有关。
非核心家庭比核心家庭在教育子女上有更多的弱点,一般来说,祖辈对孙辈多偏重抚养,而父母对子女则不仅注重抚养,还注重教育,核心家庭更多地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二、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同时也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重要环境。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论据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论据现在的孩子在电子产品的影响下已经没有70后和80后的影子,处处可见的叛逆、自主,家庭教育和家庭的氛围对孩子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范围是欢乐的,夫妻恩爱互敬互爱,这个家庭的孩子一定是身心健康的孩子,性格乐观、有爱心,如果家庭氛围非常差,夫妻经常吵架、打骂,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心理会有一定的阴影。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重要性一、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
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孩子个性品格的形成特别有意义。
如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这样在总占优势的合作、谅解和氛围下,不但使孩子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和作、谅解,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
而在另一种家庭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争吵不休,处事自私,互相折磨,家中犹如精神监狱—这样家庭的孩子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甚至把家中的精神折磨迁移到别人身上发泄以求心理平衡。
这样的孩子容易犯罪闹事,难于受教。
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
如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样教人,要相处和睦,尊老爱幼,语言文明,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才有助于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孩子个性的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所造成的,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专横的遵循封建旧规的家庭。
家庭影响孩子性格形成
家庭影响孩子性格形成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等方面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言行不一,言传身教不一致,孩子容易感到困惑,无法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相反,如果父母言传身教一致,积极向上,孩子会受到良好的榜样影响,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其次,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孩子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相反,如果家庭氛围紧张、冷漠,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和不安,性格可能会变得内向、消极。
因此,家庭氛围的温馨与否直接关系到孩子性格的形成。
此外,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同样至关重要。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否融洽,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争吵、冷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影响其性格的形成;而父母之间的和睦、支持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性格。
总的来说,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等方面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重要影响。
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家庭氛围的营造,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积极地成长。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内容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内容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和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因此,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和实践。
首先,家庭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道防线。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学校是未成年人的第二个家,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课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在学校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教育。
此外,社会环境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因素。
社会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大舞台,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影响深远。
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净化社会风气,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活动,让未成年人能够在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最后,未成年人自身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
未成年人应该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青年。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未成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才能够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阳光地成长,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积极的贡献。
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家庭环境一直被认为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深远影响的因素之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并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家庭环境下未成年人的表现,分析不同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具体影响。
一、家庭环境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关系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环境之一,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
不同家庭环境下的未成年人之间的身心健康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与家庭环境的品质直接相关。
在分析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因素。
二、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1. 父母的关爱和支持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可以帮助未成年人建立安全感,增强自信心;- 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可以促进未成年人积极应对困难,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家庭的和睦氛围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可以减少未成年人的情绪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的和谐氛围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
3. 家庭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温和、理性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过于严厉或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三、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1. 家庭暴力和家庭纷争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家庭暴力和家庭纷争会给未成年人带来身心创伤,影响其健康发展; - 父母间的冲突和争吵也会对未成年人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
2. 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不畅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内心孤独,影响其心理健康;- 缺乏有效沟通可能会造成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积累。
未成年人不道德行为的表现
未成年人不道德行为的表现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行为,其中不道德行为是一个常见问题。
这些不道德行为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需要引起广泛重视。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未成年人不道德行为的表现及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家庭在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导致未成年人出现不道德行为。
比如,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无法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导致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强;或者家长缺乏时间和耐心,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分享意识和同理心,引导孩子正确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学校教育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也承担着教育的责任。
然而,一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未能有效防止未成年人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比如,学校教育内容单一,缺乏生活实践教育,导致学生无法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或者学校存在暴力、欺凌等现象,这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积极预防校园暴力等现象的发生。
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成长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塑造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社会环境问题也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社会上存在着各种犯罪行为,一些未成年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引导,误入歧途;或者社会竞争压力过大,家庭破裂率增加,这会使未成年人产生消极情绪,表现为极端行为。
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让未成年人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不道德行为的表现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不道德行为的问题,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其建议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其建议摘要:家庭环境是一个人出生后接触到的一个外部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会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家庭环境不仅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提供了精神环境。
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教养人的素质对孩子成长有关键性的影响。
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受遗传、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制约发展,其中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其成长的影响尤为重要。
家庭是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也孩子们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
因此,孩子们在后天心理健康、性格等形成和发展与家庭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然而,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则有起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分开阐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环境影响孩子成长身心发展一、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家庭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家庭环境除通常意义上的家庭物质环境外,还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心理环境。
(一)家庭物质环境家庭物质环境是指孩子住房条件、家庭经济情况,也包括孩子经常接触到的人、事、物等。
它们的优劣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1.住房条件的差异体现在居住环境的内部条件是否宽敞、整洁,住房周围环境是否安静、干净等。
住房条件不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干净、整洁的住房环境有利于形成愉悦的心情,给孩子美感,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相反,如果居住环境肮脏、嘈杂,孩子没有合适的场所休息、学习、娱乐,孩子心理上也容易出现烦躁、松散的情绪。
2.家庭经济情况指家庭中孩子监护人的收入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和家庭之间的收入肯定是存在差异的。
一般情况下,家庭收入较好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休闲娱乐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视野更加开阔、性格也更加乐观。
而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家庭,其孩子在可能物质上得到满足,也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
家庭教育的含义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家庭教育的含义内容特点及其作用家庭教育自古以来都是首要位置,可想而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有多大。
从古至今的伟人名人的家庭教育都是从小培养的。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家庭教育的含义内容一、家庭及家庭教育。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家庭教育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虽然现在学校教育承担着主要的教育任务,但是家庭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要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首先要对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含义有清晰地认知。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同时家庭也是人类精神的港湾。
关于家庭的涵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广义上讲,家庭教育是人类进化发展的不同所体现出的不同的家庭形式;从狭义上讲,家庭中包含夫妻双方的个体家庭。
关于家庭的解释有很多种,其中《辞海》的解释为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组织",《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解释: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心理学上的家庭是人与人之间的生理结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一些人,即增殖。
这就是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
"本文取用马克思、恩格斯对家庭的解释。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家庭形态包括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扩大联合、隔代家庭等家庭组织形式 .2、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为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家庭教育已成为大众化概念,即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孩子施予的教育影响,但从概念和的界定上,不同学者依然有所差异。
家庭教育的内容和特点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没有系统的教材和具体的教育计划,从而使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开阔和广泛,没有任何限制并且涉及到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未成年人是指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自然人。
各国法律对成年年龄的规定不同。
我国的法定成年年龄为18周岁,因此在我国,未成年人就是指18周岁以下的公民。
本文所说的未成年人主要是指中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原因既有未成年人本身的生理、心理及思想、行为因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
下面仅就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与社会的接触面较窄,而父母又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老师,所以,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
1.家庭结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按规模可分为大家庭和小家庭;按其完整性可分为常态家庭和非常态家庭。
非常态家庭包括三种情况:一是指双亲曾有过离婚史的离异家庭;二是指父母或其中一方由于疾病、天灾等自然原因过早去世的缺损家庭;三是指继父(母)及收养关系的家庭。
在一个家庭中,各人均担负着不同的角色,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并达到一种心态的平衡。
如父母健全对子女的行为有钳制力,子女也因父母的严格管教和监督不断地制约着自己的行为。
如果家庭中的互动系统产生了问题,家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往往导致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产生障碍,使家庭成员与家庭产生离心力,可能引发家庭中某个成员或多个成员的心理问题和偏差行为,这对未成年人的不良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健全的家庭也不能承担起对子女的抚育任务,易造成子女发育不良乃至心理疾病或思想道德恶劣。
2.家庭经济状况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直接与未成年人的物质生活、学习环境、健康条件等方面相联系。
许多教育社会学研究者都把家庭经济看做是影响学生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低工资、家庭人口多或家庭失去经济来源,都会严重影响到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发展。
极端贫困的家庭在其子女教育方面有其不利的条件,表现在缺乏学习的物质保障,迫使子女为谋生而中途辍学;因家庭经济贫困而造成子女的健康不良,也影响到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3.家长素质和职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是以家长所受的学校教育水平为指标的,它也是影响学生品德表现、理想抱负水平的因素之一。
父母知识处于较高层次的家庭在获取社会信息,感知和分辨事物的是非,以及教育子女形成良好品质或指导他们成才等方面无疑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反,父母知识结构层次低、文化水平差的家庭,往往表现出愚昧无知和见识短浅。
父母自己不爱学习,缺乏上进心,其子女也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的行为也不一定符合规范。
子女长期受到这些不良行为的熏陶,其行为或多或少就会带有父母行为的特点。
家长的职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也有着重要影响。
从事体力劳动的家长如农民、工人、个体工商户等,他们有的文化水平低,不善于教育子女,也有的因工作太忙,无暇管教子女,容易使子女沾染不良习惯。
相反,从事脑力劳动的家长,如机关干部,教育、科研人员等,文化水平普遍较高,相对而言,较善于学习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善于教育子女,或者由于工作的需要,读书学习已成习惯,这些行为易对子女形成示范作用,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4.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它是构成家庭文化背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一般把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为民主型、溺爱型、专制型、禁锢型。
几种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如下:民主型:有些父母能以平等民主意识对待孩子,在家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父母经常与孩子讨论问题,或决定大事时征求孩子的意见,关于孩子的事让他自己做出决定,父母只是在旁边给出参考意见。
这种方式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溺爱型: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独生子女就更容易受到父母及长辈的娇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碎了”,对孩子百依百顺,处处迁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和欲望,放纵子女不良习惯,导致孩子任性、骄横、唯我独尊、称王称霸,占有欲极强,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
一旦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蛮横行为受到约束时,就会同家庭或者社会形成对立,甚至发展到违法犯罪。
专制型:有的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管教孩子缺乏耐心,变说服教育为“打服”教育。
也有的父母认为子女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打骂子女是自己的权利。
殊不知,粗暴的打骂不仅教不出孝子,而且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对抗心理和悲观自卑情绪,自暴自弃,孩子由于未能从父毋身上获得温暖、保护和安全感,极易向社会寻求“温暖”和“保护”,甚至被不良分子拉拢和引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禁锢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他们不顾孩子的兴趣、能力和身心发展的可能性,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施加过大的压力,使孩子难以承受。
许多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一切,强迫孩子在完成学校学习任务的同时,参加各种各样的“提高班”、“兴趣班”,做大量的额外练习,使孩子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在这种压力之下,孩子往往是被动地学习,应付了事,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大多难以达到父母所期望的目标。
这时,家长往往会失望、恼怒,甚至以打骂等高压强制手段去强迫孩子,而孩子则会产生厌倦、逃避等厌学情绪,甚至僧恨父母或产生厌世轻生念头,或离家出走,过早地涉足社会,误人歧途。
二、家庭教育所应采取的对策任何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经历了一个由生物性的“自然人”到社会性的“社会人”的深刻转变,这个转变过程被称为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诸如家庭、同辈群体和大众媒介的影响等。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因素,不仅个体早期社会化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就是后来的继续社会化大多也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因此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尤为重要。
况且,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
从家庭教育的特点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是统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何况,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人格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措施来帮助未成年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1.营造一个健康、民主、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家庭环境由家庭人文环境、家庭行为环境和家庭物质环境三方面组成。
而家庭的人文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奠基性作用。
家庭人文环境包括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
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一个家庭喜好音乐,这不意味着孩子必然成为音乐家;但如果一个家庭不喜好音乐,其孩子绝不可能成为音乐家”。
实践证明,孩子能否具有人文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不是靠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靠家庭人文环境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人文家庭环境,首先,要创造温暖和睦、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这有利于家庭成员平等地互动,也有助于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心的养成;其次,要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勇敢、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后,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这既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减轻其学习上的压力,又有利于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2.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会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作为家长,首先应当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和心理素质。
家长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子女。
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的主张,所以,家长要努力做孩子的学习榜样。
一方面,家长要通过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另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始终保持良好形象,从日常生活入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做到言行一致,举止文明,勤劳奉献,宽以待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
3.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家长在施教过程中,要力图改变以往那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首先,家长们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不可一味追求子女在智商上的高度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厚此薄彼另外,家长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来对待,孩子在人格角色方面和自已是平等的,要让孩子有自尊和自信,平等对待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对家长敞开心胸,才会主动地接受家长的教育。
其次,要改变教育方式。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和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要改变那种“有求必应”的全套的服务方式,不能事事包办,要分清“教”与“给”。
古语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现代的家长们从古人的这句话中应该能悟出一些对改变教育方式有用的道理。
再次,要改变那种完全由家长灌输给孩子知识的纵向传递模式。
家长应当与孩子不断地进行互动,了解孩子的心理,也让孩子了解家长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施教,效果会更好。
因为前一种方式是被动的给予,而后一种则是一种在沟通基础上的主动吸收。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之中,传统的伦理道德与西方伦理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的现象,公民责任、法制观念以及宽容忍耐、节俭刻苦、诚实理解等品质相对淡化。
这些对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就更要求家长坚守平等正义的准则,学习家教的基本知识,以严格的自律精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对子女耐心说教,良性引导,尽可能多地与他们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探讨正确积极的处理方式,提高子女独立应付各种难题的能力,增强应对复杂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