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四章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ppt课件
急性炎症的过程
(三) 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炎症灶中渗出到血管外的炎细胞,由于
趋化性而进入到组织间隙内的现象称为炎细 胞浸润(inflammatory cellular infiltration)。 它是炎症防御反应最重要的特征。
渗出液
漏出液
蛋白量
多
少
比重
大 >1.020
小
细胞数 多>500个/mm3 少<100个/mm3
蛋白定性实验 阳性
阴性
凝固性
能自凝
不能自凝
透明度
浑浊
澄清
3、增生proliferation
成分:实质细胞 肝细胞 粘膜上皮和腺体 间质细胞 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意义: 防御 修复损伤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白细胞渗出是一个主动过程,包括以下 步骤:
5、变态反应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渗出 增生
1、变质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各种变性、坏死统称为 变质。其形态学变化有:
(1)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等。
(2)间质细胞:结缔组织的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 坏死等。
原因: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血液循环障碍、 炎症反应产物。
2、渗 出exudation
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 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 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 表面的过程。其中渗出的液体成分称为 渗出液;细胞成分称为炎细胞;两者合 称渗出物。
渗出为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在局 部发挥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病理学第四章 炎症
粘附机理
3.游出emigration 以阿米巴方式游出,需2~12分。各种白细
胞均以同种方式游出。不同期游出细胞不一
4.趋化性chemotaxis 指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
向移动。速度为5~20um/分
①诱导白细胞定向游走的物质称为趋化因子。 特异性 内外源性(C5a LTB4 IL-8)
吞噬和消化的过程。为炎症防御反应的最 重要过程。
吞噬细胞的种类: 小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胞浆内含 多种酶类颗 粒,是杀灭、 消化和降解 病原物和组 织碎片的重 要场所。
嗜中性粒细胞
溶酶体 富含酸 性磷酸 酶和过 氧化物 酶。
巨噬细胞
吞噬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①识别及附着: 指吞噬细胞与病原体或组织崩解碎片等接
的杀菌系统HOCL杀菌因子 2)不赖氧机理: 溶菌酶、阳离子蛋白.
酸性水解酶进行降解
免疫作用
抗原呈递
组织损伤作用 白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活性氧自由基、
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产物,能引起内皮细胞 和组织损伤。
单核细胞也能产生组织损伤因子。
6.白细胞功能缺陷(自学)
三、增生
限制炎症扩散及修复
一般以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巨噬 细胞为主。
病理学第四章 炎症
炎症时血管内的白细胞穿过血管壁到 达血管外的过程称白细胞渗出;其出现在 局部组织间隙的现象称炎细胞浸润。
炎症反应的功能是将炎细胞输送到炎 症灶,吞噬降解细菌、异物,其为炎症防 御反应的最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
是一个主动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边集margination
白细胞离开轴流到达血管的边沿部,称 边集;
触、附着的过程。 与IgG和C3b等血清中的调理素有关。 调理素(opsonin) 调理素化 非调理素化吞噬(CR3识别脂多糖 )
病理学(第四章)
(四)痛
炎症局部疼痛与多种因素有关。① 炎症局部组织的分解代谢增强,氢离 子、钾离子积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② 某些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 5-羟色胺、缓激肽等,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③ 炎症局部肿胀,张力升高, 压迫或牵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五)功能障碍
炎症时,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代谢异常及炎性渗出造成的局部压迫、阻 塞、疼痛、肿胀等,都能引起炎症局部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障碍。
致炎因子作用于局部组 织后,局部微循环很快发生血 流动力学改变,其变化一般按 下列顺序发生(图4-1)。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图4-1 急性炎症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模式图
第9 页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
二、渗出
1.细动脉短暂收缩
细动脉短暂收缩由神经 调节和炎症介质引起,损伤 发生后立即发生短暂的细动 脉收缩,仅持续数秒钟。
均升高,促进了血管内液体成分的渗出。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二、渗出
第 12 页
(三)血液成分的渗出
1.液体渗出
(2)渗出液对机体的影响
渗出液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
① 稀释炎症灶中的有害物质和毒素,减轻对组织的损伤; ② 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葡萄糖、氧等营养物质,同时带 走代谢产物; ③ 渗出液中含有抗体、补体及溶菌物质,有利于杀灭病原体; ④ 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构成网状支架,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 扩散,并有利于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 ⑤ 纤维蛋白网还可成为修复支架,有利于组织修复; ⑥ 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淋巴结, 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渗出液对机体的影响 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渗出的白细胞称为炎细胞。炎细胞在炎
病理学(多图预警):4. 炎症
E- selectin (endothelial-) L- selectin (leukocyte-) P- selectin (endothelial- platelet-)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分子
Ig
(Immunoglobulin family) domain
• 内皮细胞表面的蛋白多糖 • 膜外 Ig domains
识别及附着
调理素(opsonin) 种类 (1) IgG的 Fc 段
(2) C3b 及 C3bi (3)糖结合蛋白:集结素collectins 作用 包裹后与白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显著 提高吞噬效率。
非调理素化: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 CR3可识别细菌表面的粘多糖
白细胞吞噬过程
吞 入 (engulfment)
球蛋白超家族分子
LFA-1 MAC-1 ICAM-1 VLA-1 α4β7 VCAM-1
αβ
RG D
αβ
ECM
αβ
RG D
白细胞渗出
粘附分子作用机制
粘附分子重新分布 组胺、凝血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使内皮 细胞的P-selectin从胞内到细胞表面。
表达新的粘附分子 IL-1,TNF、PAF使内皮细胞表达E-selectin,
ICAM-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VCAM-1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 配体: 白细胞表面的integrin
整合素(Integrin)
主要在白细胞表面 跨膜糖蛋白 异源二聚体 α+β 配体:细胞外基质和内皮细胞表面的免疫
白细胞功能缺陷
粘附缺陷 吞入和脱颗粒障碍 杀菌活性障碍 骨髓白细胞生成障碍
病理学课件: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病因
➢漏出性出血
1.血管壁的损害(淤血、缺氧、感染、过敏等) 2.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等) 3.血液性质的改变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再障、 白血病等)
先后
增
高
获得性高 凝状态
DIC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一)血栓形成的过程 (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很
重要)
(二)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类型
形成条件
主要成分 形态特征
类 型
白色血栓
血流较快时, 主要见于心瓣 膜、动脉、静 脉头部
血小板 白细胞
灰白、波浪状、 质实、与血管壁 黏着不易脱落
静脉压 升高
缺氧和代谢 产物堆积
间质网状纤 维塌陷,胶 原纤维增生
③组织、 器官淤血 性硬化
血管基 膜变性、 内皮间 隙增大
血管 通透 性增 高
①淤血性 水肿及出 血.
※(四)常见重要器官的淤血
重要器官的 淤血
肺淤血 肝淤血
1.肺淤血
病因 多见于左心衰竭.
肉眼:肺肿大,色暗红,包膜紧张,重
肺
病 量增加,表面湿润,切面有水肿液渗出.
减压后充血
(二)病变及后果
病变
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器官或组 织内血量增多、体积可轻度肿大,代谢加 快、功能增强;体表局部颜色鲜红,温度 升高。
(二)病变及后果
后果
※ 动脉性充血为暂时性血管反应,一般对 机体无重要影响;但在有血管病变(如高 血压等)的基础上可发生血管破裂出血。
❖二、静脉性充血(淤/瘀血)
静脉性充血是指静脉回流受阻,血 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 的充血,亦称被动性充血(passive
淤血的原因
hyperemia)。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4章 炎症+答案+完整解析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4章炎症+答案+完整解析1、下列有关炎症的描述,正确的是()A、炎症是一种疾病B、炎症均对机体有利C、凡是炎症都运用抗生素治疗D、炎症的本质是以防御为主E、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解析:炎症不属于独立的疾病,炎症是以防御为主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炎症虽然是机体的抗损伤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对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变质、渗出和增生。
正确答案:D2、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是()A、白细胞的渗出B、液体的渗出C、血管反应D、组织的损伤E、免疫反应解析:渗出是炎症的标志,渗出的发生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
正确答案:C3、渗出液的特点是()A、液体中蛋白质含量较少B、比重小于1.018C、液体澄清D、静置时液体不出现自凝E、液体中细胞数量较多解析:渗出液多由炎症引起,渗出液中细胞数量多、比重大、蛋白含量高、静置后可发生自凝,外观多浑浊。
正确答案:E4、具有高比重、静置凝固、黄色浑浊等性状的腹腔积液见于()A、门脉性肝硬化B、右心衰竭C、严重营养不良D、低蛋白血症E、胸膜炎解析:题干描述腹腔积液的特点符合渗出液,原因可以由腹膜炎引起,其余四选项主要形成漏出液。
正确答案:E5、在炎症过程中,最早出现的血管反应是()A、细动脉扩张、充血B、细动脉收缩C、毛细血管扩张D、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E、细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解析:炎症损伤发生后立即出现细动脉短暂收缩,仅持续几秒,主要由神经调节和化学介质引起。
正确答案:B6、炎症时,液体渗出的最主要原因是()A、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血管通透性升高D、组织静水压升高E、组织胶体渗透压升高解析:液体渗出的原因有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胶体渗透压增高、微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其中主要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
正确答案:C7、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浸润炎细胞主要是()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解析: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病理学第四章
1.第1题体表急性炎症的主要症状是A.红B.肿C.痛D.热E.以上都是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第2题慢性炎症病灶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A.嗜酸性白细胞和嗜碱性白细胞B.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C.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D.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第3题关于浆液性炎症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皮肤二度烧伤时出现的水疱B.结核性胸膜炎时的胸腔积液C.风湿性关节炎时的关节腔积液D.高热时口唇附近出现的疱疹E.亚急性重症肝炎时的腹腔积液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第4题在慢性炎症组织中,哪种细胞最多见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C.淋巴细胞D.肥大细胞E.嗜碱性白细胞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5.第5题急性炎症早期,下述哪种细胞多见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E.浆细胞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此题得分:6.第6题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组织内哪种细胞多见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E.浆细胞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7.第7题下列哪一项叙述符合脓毒血症的概念A.细菌大量入血,但不引起中毒症状B.细菌的毒素入血,出现中毒症状C.细菌入血繁殖,产生毒素,出现中毒症状D.细菌随血流运行,在内脏引起多个脓肿,出现中毒症状E.以上都不是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8.第8题下列叙述渗出液的作用中,哪一种对机体不利A.带来各种抗体、补体及杀菌物质B.稀释毒素或有害刺激物C.纤维素不能被溶解吸收,发生机化D.纤维素形成有利于限制病灶扩散E.纤维素形成有利于吞噬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9.第9题渗出液容易凝固是因为渗出液中含有A.较多的炎细胞B.较多的红细胞C.较多的蛋白质D.较多的纤维素E.较多的凝固酶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0.第10题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进入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A.白细胞附壁B.炎细胞浸润C.阳性趋化性D.阴性趋化性E.白细胞吞噬作用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1.第11题下列哪一种细胞是化脓性炎症的主要细胞A.浆细胞B.异物巨细胞C.郎罕巨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中性白细胞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2.第12题急性炎症疼痛是由于A.液体渗出压力作用B.组织胺的作用C.5-羟色胺的作用D.激肽类的作用E.以上都是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3.第13题细菌性痢疾属哪一种炎症A.纤维素性炎B.浆液性炎C.化脓性炎D.出血性炎E.卡他性炎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4.第14题下列哪一种疾病是以变质为主的炎症A.大叶性肺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肾小球肾炎D.结核性胸膜炎E.病毒性肝炎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5.第15题炎症时中性白细胞游出是由于A.血管壁通透性升高B.血管内皮破坏C.毛细血管基底膜破坏D.血管内静水压增高E.以上都不是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6.第16题具有吞噬能力的炎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淋巴细胞及浆细胞D.A+BE.以上都是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7.第17题假膜性炎症是指A.浆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B.浆膜发生的化脓性炎C.粘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D.粘膜发生的化脓性炎E.粘膜发生的化脓性炎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8.第18题与单核巨噬细胞不相关的特性是A.处理传递抗原信息B.表面有C3b受体C.免疫监视功能D.表面有Fc受体E.表面有SIg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9.第19题属于化脓性炎的病灶是A.结肠嗜酸性脓肿B.睾丸树胶样肿C.肝阿米巴脓肿D.淋病尿道炎E.骨结核时脊柱旁脓肿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0.第20题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是A.局部的血管反应B.红细胞漏出C.血浆渗出D.炎症介质释放E.纤维素渗出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1.第21题不符合炎症时白细胞渗出的描述是A.白细胞靠边B.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着C.内皮细胞主动收缩,使白细胞得以游出D.白细胞通过阿米巴运动游出血管E.白细胞向炎症灶定向运动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2.第22题急性炎症时局部组织肿胀,主要原因是A.动脉充血B.静脉阻塞C.富于蛋白的液体渗出D.组织增生E.以上都不是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3.第23题一般来说,炎症的基本病变早期以------------------和------------------为主,而后期以------------------为主。
病理学 第四章 炎症
失活、或影响DNA复制阻断细菌繁殖等不同途径最终 导致细菌死亡。
(2)免疫作用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巨噬细胞:
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
(三)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作用
激活后的WBC ↓
Ly酶、氧自由基、白细胞三烯、 PG、免疫复合物等 ↓ ↓ 造成或加重组织损伤 ↓ ↓ 急、慢性炎症
胞从轴流→边集(边流)→沿内皮细胞表 面滚动→附壁
2. 白细胞粘附: 开始附壁不牢固,在内皮细胞
的细胞粘附分子(ICAMs)和白细胞 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使之牢固的粘着 其分子机制如下:
①粘附分子向细胞表面再分布 ②增加粘附分子的合成和表达 ③增强粘附分子的亲和力
3. 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 用:
多粗大的球形嗜酸性颗粒。
(2)吞噬作用:是指在炎症灶聚集的白细 胞吞入并杀伤或降解病原 体和组织碎片的过程。
吞噬过程: ① 识别及附着:调理素识别并粘着 被吞噬物,此过程称调理素化。 ② 吞入:吞噬细胞与细菌等粘着后
伸出伪足包绕细菌等→形成吞噬 体→吞噬溶酶体→脱颗粒方式杀
伤或降解吞噬物
5. 迟发延续反应: (累及细静脉和毛细血管)轻到中度
热损伤,如X线、紫外线损伤→内皮细胞 通透性升高,常延迟2-12小时发生,持续 数小时到数天。
6. 白细胞介导的内 皮细胞损伤:
(细静脉及肠和 肾小球毛细血管) 白细胞被激活→释 放活性氧代谢产物 和蛋白水解酶→直 接损伤内皮细胞。
7. 新生毛细血 管壁的高通透性:
(一) 血流动力学改变 1. 细动脉痉挛(短暂) 2. 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 (短暂)→ 红、热 (通过轴突反射、体 液因素) 3. 血流速度减慢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第四章炎症第⼀节概述⼀、炎症的概念炎症:具有⾎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的刺激所发⽣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并⾮所有活体动物都能发⽣炎症反应·炎症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三位⼀体的综合过程。
⼆、炎症的原因——1物理性因⼦2化学性因⼦3⽣物性因⼦4坏死组织5变态反应6异物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病变的早期以变质或渗出为主,后期以增⽣为主。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的变性和坏死。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质和各种炎细胞经⾎管壁进⼊到⾎管外组织、体腔、体表、粘膜表⾯的过程。
·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也是炎症的中⼼环节。
3.增⽣:间质细胞、实质细胞在炎症时会增⽣,与细胞⽣长因⼦有关。
·增⽣主要在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表现最明显。
·炎症增⽣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损伤组织的作⽤。
四、炎症的局部与全⾝反应1.局部表现红:局部充⾎,最初动脉性充⾎,鲜红(氧合⾎红蛋⽩多)以后⾎流变慢淤⾎暗红⾊(脱氧⾎红蛋⽩多)。
肿:局部肿胀,充⾎和炎性渗出物。
热:动脉性充⾎,⾎流量多,流速快,代谢增强,产热增多。
痛:渗出物压迫神经末梢(如指头炎),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PG缓激肽)。
功能障碍: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渗出物压迫阻塞,痛本⾝也影响功能。
2.全⾝反应——发热、末梢⾎⽩细胞数⽬改变、⼼率加快、⾎压升⾼,寒战、厌⾷。
(1)发热:外源性和内源性致热原共同作⽤的结果1) 外源性致热原:2内源性致热原:主要由⽩细胞产⽣的IL-1和TNF。
能作⽤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局部产⽣PGE2引起发热。
·⼀定程度发热对提⾼机体免疫⼒有好处,不可⼀发热就退烧。
(2)末梢⾎⽩细胞计数升⾼、核左移。
机理:①⾻髓中动员出来的⽩细胞进⼊⾎循环。
②集落刺激因⼦(CSF,主要来⾃淋巴细胞、巨噬C)能促⾻髓造⾎前体细胞增殖。
病理学 第4章.炎症(临床医学 第7版)
最新课件
31
渗出液形成的意义
⑤在炎症的后期纤维素网还可成为修复的支架, 有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
⑥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携 带到局部淋巴结,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和体 液免疫。
不利的方面: ①渗出液过多有压迫和阻塞作用 。 ②纤维素性渗出物如果不能被完全吸收,则发
生机化,可引起浆膜粘连。
④粘膜:如感冒初期的鼻炎。
3、结局: (1)浆液性炎一般较轻,易 于消退。 (2)但有时因浆液渗出过多 可导致严重后果。
最新课件
75
(二)纤维蛋白性炎症
1、以大量纤维蛋白渗出为主。
2、原因:白喉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尿毒 症时的尿素等。
3、病变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
①发生于粘膜者,渗出的纤维蛋白、白细胞、细菌和 坏死的粘膜上皮常混合在一起,形成灰白色的膜状 物,称为假膜。因此,粘膜的纤维素性炎又称为假 膜性炎。
见于白喉和细菌性痢疾;
最新课件
76
最新课件
77
最新课件
78
②浆膜:发生于心包膜的纤 维蛋白性炎,心包脏、壁 两层表面的纤维蛋白形成 无数绒毛状,称“绒毛 心”,见于风湿性纤维素 心包炎。
最新课件
79
③肺:大叶性肺炎。
最新课件
80
4、结局: 少量的纤维素可以被溶解吸收。 如果纤维素较多,纤维素不可能被完全溶解
最新课件
67
2、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前列腺素的作用
细胞质膜磷脂
①血管扩张(微A和 毛细血管)
磷脂酶
受糖皮质 激素抑制
②血管通透性升高
③发热和疼痛
花生四烯酸
受阿斯匹
脂质氧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
alteration
循环障碍
形态表现:
炎症反应产物
纤维素样坏死
代谢变化:
局部缺氧,酸性代 谢产物堆积,局部 组织内渗透压增高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
21
㈡ exudation
渗出——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和白细胞通 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
⒈渗出性病变——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标志
液体渗出与血管通透性有关
轻---大量小分子蛋白质渗出
主要作用:使血管通透性升高
吸引白细胞 (趋化)
导致组织损伤
引起全身反应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
15
㈠炎症介质的一般特点
⒈来自细胞(颗粒,释放)和血浆(前体,激活) ⒉大多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⒊可使靶细胞产生第二级炎症介质,发生放大或拮
抗效应 ⒋一种介质可作用于一种或多种靶细胞,有时甚至
可产生不同的效应,这取决于细胞的类型 ⒌一旦被激活或由细胞释放,存时很短,迅速降解 ⒍大多数炎症介质具有潜在的致损伤作用
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 增生性炎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
28
2.临床类型(炎症的经过分类)
◆ ◆慢性炎症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
29
第二节 急性炎症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
二、血管通透性升高和液体渗出
三、白细胞渗出和作用
四、炎症介质
五、急性炎症的类型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
30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
1.细动脉短暂收缩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
24
基本病变小结
❖凡是炎症均有三种病变,只是彼此轻重不同 ❖一般,早期以变质、渗出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 ❖通常,急性以变质、渗出为主,慢性以增生为主 ❖三者可相互转化,如结核以增生为主,当机体抵
病理学 第4章.炎症(临床医学 第7版)
症
Heat
Redness
Swelli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ain
Loss Of Func.
第一节
一、炎症的概念 1.炎症的定义
炎 症 概 述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
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称为炎症。
④
①
②
③
炎症的意义
炎症是最重要的保
护性反应 炎症是损伤、抗 损伤和修复三位 一体的综合过程
(2) 补体系统:
在炎症中的主要作用: ①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C3a、C5a) ②对白细胞趋化作用 (C5a吸引中粒、单核细胞) ③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
血管扩张
血管壁通 透性升高 趋化作用 发热 致痛 组织损伤
组胺、缓激肽、PGE2、PGD2、PGF2、NO
组胺、C3a、C5a、PAF、LTC4、LTE4、P物质、 氧自由基 C5a、LTB4、细菌产物、IL-8、TNF IL-1、IL-6、TNF、PG PGE2、缓激肽 活性氧代谢产物、溶酶体酶、NO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增生 局部淋巴结肿大、脾、肝肿大 4、实质器官的改变。 5、其他:睡眠增加、厌食等。
第二节
急性炎症
炎症依其病程经过分为两大类: –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
持续时间短 以渗出性病变为主 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持续时间较长 以增殖性变化为主 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五、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分,急性炎症分为
浆液性炎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 出血性炎
病理学第4章
白细胞游出
2.吞噬作用
①识别和附着。 ②吞入。 ③杀伤和降解。
3.炎细胞种类和功能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嗜酸粒细胞 淋巴细胞 桨细胞 嗜碱粒细胞
(二)病理变化
特点 ①常见的变质有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液化性坏死、 凝固性坏死和细胞凋亡等。间质可发 生纤维素样坏死等。②发生变质的组 织代谢增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二、渗 出
炎症组织血管中的液体和细胞 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 体腔、体表、黏膜表面的过程,称 渗出。渗出的成分称为渗出物。以 血管反应为核心的渗出现象是炎症 的重要标志,在局部具有重要的防 御作用。
①炎症介质:如缓激肽、前列 腺素刺激神经末梢
②局部压迫:如肝炎时肝大压 迫包膜引起的肝区疼痛等。
5.功能障碍
①炎症区实质细胞变性、坏 死、代谢障碍,是引起功能 障碍的主要原因。
②其次是渗出物的压迫与阻塞, 局部疼痛也可导致组织、器 官的功能障碍。
二、全身反应
1.发热 不同的炎症热型也不相同。细菌的
①渗出物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继而形成 纤维素。凡是能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的因素,如细菌毒素,内、外源性毒物 等都可导致纤维素渗出。
②纤维素性炎常发生黏膜、浆膜和肺。发 生在黏膜的纤维素性炎,由纤维素、坏死 组织和白细胞等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 色膜状物,称为假膜,故又称假膜性炎。
3.化脓性炎
致病菌多为葡萄
(一)渗出的过程
渗出过程非常复杂,各种血液成分
TEXT
医学病理学第4章
二、渗 出 exudation
肺炎时,肺泡内可见大量粉染的蛋白性渗 出物
大量红染的纤维素渗出,间隙内可见 少量炎性细胞
多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胞浆内充满嗜酸 性颗粒
渗出的大致过程: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白细胞渗出和吞噬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
1 细动脉短暂收缩:神经反应为主 2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2 巨噬细胞的衍生细胞:
类上皮细胞: 泡沫细胞: 多核巨细胞:异物巨细胞、Langhans
巨细胞
3 慢性肉芽肿性炎的常见病因:
某些细菌感染:如结核、麻风 螺旋体感染:梅毒 真菌和寄生虫感染: 异物: 原因不明:
foreign body giant cells
1 白细胞边集
2 白细胞粘附:
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 子的相互作用
3 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
阿米巴运动,集中到炎区
白细胞游出的特点:
白细胞游出是一种主动的阿米巴样运动。 游出的主要部位是疏松的内皮细胞连接
处。 所有白细胞均可游出。 致炎因子不同,游出的白细胞不同。 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不同。
形态特点: 胞浆富含中性颗粒
嗜苯胺蓝颗粒(嗜天青颗粒) 特异性颗粒
胞核呈杆状或分为2~5叶 有活跃的运动能力和较强的吞噬功能 出现在炎症早期或化脓性炎症时
巨噬细胞
形态特点:
细胞大,胞浆丰富,含细微颗粒或空泡 核呈肾形或弯曲折叠的不规则形 富含溶酶体 吞噬致炎因子后的特殊形态
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内可见棕黄色的颗粒 状含铁血黄素。普鲁士蓝染色呈蓝色
高度扩张的输卵管内充满淡黄、易 碎的干酪样坏死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血液循环是机体重要的生理机能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血液循环一旦发生障碍,则将引带走C O2起各器官代谢紊乱,功能失调和形态改变。
所以它与其它各种病理过程(如变性、坏死、炎症等)关系十分密切。
目的要求:1、了解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表现及后果。
2、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结果。
3、掌握血栓形成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对人体的影响。
4、了解出血、栓塞、梗死的概念,原因,病变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
5、了解水肿的发生、病变及影响⒈维持正常血循环条件:⑴心、血管结构功能正常(包括完整性)。
⑵血量恒定水平。
⑶血液为液态。
⑷凝血──抗凝血系统完善。
⑸正常神经—体液调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常见表现▪血管内循环过多--充血:动脉性充血血量的异常静脉性充血过少--缺血,梗死▪血管内容物及血栓形成血液性状的异常栓塞▪血管壁完整性水肿与通透性的变化积液出血:破裂性出血漏出性出血◆C h a n g e i n b l o o d s u p p l y(i n c r e a s e o r d e c r e a s e)h y p e r e m i ai n c r e a s e i n b l o o d s u p p l yc o n g e s t i o ni s c h e m i ad e c r e a s e i n b l o o d s u p p l yi n f a r c t i o nt h r o m b o s i s◆A b n o r m a l m a t e r i a l i n b l o o de m b o l i s me d e m a◆B l o o d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e s c a p ef r o m t h e v e s s e l s h e m o r r h ag e第一节充血h y p e r e m i a器官或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动脉性充血(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e m i a)主动性充血“充血”静脉性充血(v e n o u s h y p e r e m i a)被动性充血“淤血”(c o n g e s t i o n)一、动脉性充血(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e m i a)简称充血定义:器官或局部组织动脉血输入量增多。
⒈原因: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降低细动脉扩张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2.分类:(1)生理性:p h y s i c a l h y p e r e m i a运动─肌肉血管充血;妊娠─子宫;饭后─胃肠血管充血;激动、害羞─面红耳赤(血管充血)(2)病理性:p h a t h o l o g i c a l h y p e r e m i a①炎性充血(早期):结膜炎,②减压后充血:扎止血带,放腹水。
③侧支性充血:缺血周围吻合支动脉开放充血。
④理化因素:热敷、冷(冻)热(晒),松节油、芥子气。
⒉病理变化:肉眼:器官体积轻度增大,发生在体表时,局部颜色鲜红,温度↑,有搏动感。
镜下:局部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⒊结局:暂时性,原因去除,可恢复。
↑、代谢↑机能↑抵抗力↑,加速损害的修复。
有利:O2不利:脑膜血管充血─→头痛、头晕─→脑溢血(高血压病人)。
二、静脉性充血(v e n o u s h y p e r e m i a)又称淤血(c o n g e s t i o n)定义: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
1.病因:⑴静脉受压⑵静脉腔内阻塞且未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如静脉血栓形成⑶心力衰竭:心功能↓─心收缩力↓─心输出量↓心腔内压力↑→V回流↓左心衰→肺淤血;右心衰→肝淤血,体循环淤血。
⒉病理变化:肉眼:器官肿胀,暗紫红色,包膜紧张,重量↑、代谢↓、机能↓,体表,局部皮肤发绀、温度↓。
发绀(c y a n o s i s):全身淤血时,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皮肤和粘膜呈紫蓝色。
光镜下:局部细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可伴组织水肿和出血。
⒊结局:通透性↑→血浆外渗→淤血性水肿c o n g e s t i v e e d e m a ⑴小V和c a p内压↑,缺O2,→c a p通透性↑→R B C外渗→淤血性出血c o n g e s t i v e h e m o r r h a g e⑵缺O2→代谢障碍,中间代谢产物堆积→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⑶缺O2→细胞崩解产物刺激,结缔组织增生,网状纤维胶原化,纤维组织增生→淤血⑷缺O2性硬化c o n g e s t i v e s c l e r o s i s⑸血流淤滞,R B C粘集→血栓形成t h r o m b o s i s4.重要器官的淤血(1)肺淤血:p u l m o n a r y c o n g e s t i o n多由左心衰引起。
发病机理:左心衰→左心房压力↑→肺V回流受阻→肺淤血临床症状:患者有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可出大量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①肺水肿→通气减少→呼吸困难②结缔组织增生→气体弥散困难→呼吸困难③肺泡弹性↓膨胀性↓→肺泡壁牵张感受器活动↓→呼吸困难病理变化:①肉眼: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血性液体。
肺褐色硬化:b r o w n i n d u r a t i o n长期慢性肺淤血,使肺泡壁增厚和纤维化,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称肺褐色硬化。
▪②镜下: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泡腔可见水肿液及红细胞、巨噬细胞。
肺泡腔内多量水肿液,造成肺水肿。
心力衰竭细胞:h e a r t f a i l u r e c e l l s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后,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h e a r t f a i l u r e c e l l s),若随痰咳出,则痰为铁锈色。
(2)肝淤血:c o n g e s t i o n o f l i v e r多见于右心衰竭。
▪病理变化:肉眼: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肝区疼痛,压痛),暗红色,质实。
槟榔肝:n u t m e g l i v e r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周围淤血呈红色,小叶周边脂肪变性呈黄色,呈红黄相间似槟榔样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淤血性肝硬化:c o n g e s t i v e l i v e r c i r r h o s i s长期严重肝淤血,结缔组织增生。
第二节血栓形成▪定义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叫血栓形成(t h r o m b o s i s)。
要点①活体内②心血管腔内③血液成分凝固▪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t h r o m b u s)。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液中存在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在生理状态下,他们处于动态平衡,既保证了血液潜在的可凝固性,又保证了血液的流动状态,若平衡破坏,触发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系统,便可形成血栓。
(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二)、血流状态的改变红细胞、白细胞→轴流,血小板在其外围;血浆→边流1.血流缓慢,停滞A.轴流增宽血小板进入边流→易与内皮黏附B.局部被激活的凝血因子难于被稀释,粘性增加→局部凝血因子浓度上升→血液凝固2.血流不畅涡流形成A.冲击管壁内皮受损→内皮下胶原暴露B.离心力使血小板靠边和聚集→形成血栓血栓:静脉比动脉多见;下肢比上肢常见。
(三)、血液凝固性增加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血流经过静脉瓣后形成涡流→血小板粘集形成血栓的头部→血小板粘集形成珊瑚状小梁→小梁间纤维素网罗大量红细胞,形成混合血栓的体部;局部血流停滞形成血栓尾部。
血栓类型(type of thrombus):⒈白色血栓(p a l e t h r o m b u s):在血流较快情况下形成,多见于心瓣膜静脉血栓的起始部,形成延续性血栓头部肉眼:灰白色小结节,表面粗糙、质实,与发生部位紧密相连。
镜下:由珊瑚状的血小板梁构成,小梁表面附着一些中性粒细胞,小梁间少量纤维素,网眼中含有一些红细胞。
2.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部位,如静脉,房颤时的心房内构成血栓的体部肉眼:粗糙干燥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粘连,可见红褐色与灰白色相间条纹。
(球型血栓、附壁血栓)镜下:由淡红色珊瑚状血小板小梁和小梁间充满红细胞的纤维素网构成,小梁边缘有较多中性粒细胞粘附。
3.红色血栓(red thrombus):▪多见于静脉▪肉眼:新鲜呈暗红色、湿润、有弹性,无粘连;陈旧呈干燥质脆易碎,易脱落形成栓塞。
▪镜下:纤维素网眼内充满按正常比例而均匀分布的红、白细胞。
▪构成静脉血栓的尾部⒋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微血栓microthrombus)(纤维素性血栓fibrinous thrombus)▪发生于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只在镜下可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多见于D I C三、血栓与死后血凝块的区别四、血栓的结局⒈溶解、吸收(resolution):⒉机化与再通(o r g a n i s a t i o n a n d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机化:由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肉芽组织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
再通:机化过程中,血栓干燥出现裂隙,新生的内皮细胞被覆表面,形成新的血管,并相互吻合沟通,使被阻塞血管部分重建血流的过程。
⒊钙化(calcification):静脉石(p h l e b o l i t h)4.脱落:栓塞五、血栓对机体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止血 阻塞血管梗脱落形成栓塞死心瓣膜变形纤维化瘢痕收缩出血D I C第三节、栓塞(e m b o l i s m)栓塞:正常血液循环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 m b o l u s)。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与血流方向一致(个别例外)右心及静脉系统肺循环栓塞的栓子左心及体循环动体循环动脉栓塞脉内的栓子肠系膜静脉、脾肝门静脉分支静脉栓子,系统栓塞房室间隔缺损交叉性拴塞较大静脉栓子小静脉运行逆行性栓塞交叉性栓塞(crossed embolism):栓子从压力高的一侧通过房、室间隔缺损到压力低的一侧引起的栓塞称为交叉性栓塞。
逆行性栓塞(retrograde embolism):下腔静脉内的血栓,在胸、腹压力突然升高时使血栓逆行至肝、肾、髂静脉分支引起的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