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二章复习1

合集下载

人教社B版高一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复习总结

人教社B版高一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复习总结



的值;程序框图
重点知识
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
抽样、分层抽样 特征表示的图表:频率分布表、 频率分布条形图、频率分布直方 图、频率分布折线图、茎叶图 数字特征:平均数、方差、众数、 中位数
重点知识
算法特征:有限、确切、通用、
不唯一、顺序 程序框图三种结构:顺序结构、 条件分支、循环结构 算法语句:输入、输出语句、赋 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y 当x=10时, =0.4+0.25×10=2.9(万元).
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步骤
第一步:做出散点图,判断是否线性相关; 第二步:列表 xi , y i , xi
n 2
2 , x yi ;
第三步:计算 x, y, xi , xi yi ;
i 1 i 1
n
第四步:代入公式计算 b , a 第五步:写出回归直线方程。
练习
关于某设备的使用年限(单位:年)和所支出的维修 费用(单位:万元)有如下的统计资料: 使用年限x(年) 维修费用y(万元) 2 1 4 1.2 6 2
1.维修费用对使用年限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2.使用年限为十年时,试估计维修费用大约是多少?
解:
序号
1
x
2
y
1
x2
4
xy
2
2
3 Σ
Ù
4
6 12
1.2
2 4.2
16
36 56
4.8
12 18.8
12 4.2 y = 18.8 3 0.25 x + 0.44.2 12 回归系数 b=0.25的意义是: 3 3 0.25 0.4 b 0.25 a 2 设备使用时间x每增加一年,维 3 3 12 修费用 56 3 y平均增加0.25万元。 3 Ù

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内容复习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核心考点背记1.人的体液及各成分间的关系成份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来源(1)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各种血细胞绝大多数体细胞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化学成分相同点: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不同点:血浆中蛋白质含里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置很少(1)内环境的概念只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膀胱腔、泪腺等结构均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因而消化液、尿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也不属于体液的范畴。

(3)血液和血浆的关系::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不属于体液范畴(4)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分析存在于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①营养物质: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调节成分:淋巴因子神经递质和激素等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水分尿素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②胞内酶如呼吸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③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概念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指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与溶质微粒的关系细胞外液中的溶质微粒的数目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因素(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与K+有关大小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②缓冲物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性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二单元复习重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二单元复习重点

思想政治必修3第1、2单元复习重点1、文化特点:(选择题)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力量的影响(问答题)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选择或问答题)经济是基础,政治第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4、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文化的作用?(问答题)经济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并且带来经济效应政治上: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综合国力:科学技术属于文化。

文化与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重要因素。

5、文化对人的影响(问答题)表现:①影响人的交往行动和方式②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①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世界多样性(问答题)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理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积。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学遗产,必须具有世界性)7、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和作用(选择题或问答题)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8、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问答题)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人教社B版高一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复习总结【精选】

人教社B版高一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复习总结【精选】

练习
B
D
D
C
50岁以上 20% 40岁以下
40-50岁 50%
30%
0.0044 70
C
B

12 3

0.4
当x=10时,y=0.4+0.25×10=2.9(万元).
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步骤
第一步:做出散点图,判断是否线性相关;
x y x y 第二步:列表
,,
i
ii
, x2 ;
i
n
n
第三步:计算
x,
y,

x2, i

xi
y i

i 1
i 1

第四步:代入公式计算 b,a 的值;
第五步:写出回归直线方程。
必修三第一章、 第二章复习总结
变量相关性
重点知识
正相关、负相关: Ù
回归直线的方程: y = bx +a
回归系数:b
n
xi yi nx y
b,a的求解公式: b
回归直线过定点 P
i1
inx1 x,i2y
nx
2
,
a y bx
练习
关于某设备的使用年限(单位:年)和所支出的维修 费用(单位:万元)有如下的统计资料:
使用年限x(年)
2 46
维修费用y(万元) 1 1.2 2
1.维修费用对使用年限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2.使用年限为十年时,试估计维修费用大约是多少?
解: 序号
x
y
x2
xy
1
2
1
4
2
2
4
1.2
16
4.8
3

必修三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然环境1.1 地球的概况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地球的直径约12756千米,是太阳系中第三大的行星。

地球的形状是椭圆形,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6小时9分。

地球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

1.2 地球的大气地球的大气由氮气、氧气、氩气、水蒸气等组成,气体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臭氧层。

大气对地球的生命有着重要的作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宇宙空间中的辐射伤害,也对地球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

1.3 地球的水地球上的水约占地表的71%。

地球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和海水,淡水资源非常宝贵,需要我们重视和保护。

地球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在大气、陆地和海洋间流动的过程,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1.4 地球的陆地地球上有大量的陆地,地形复杂多样。

地球的陆地资源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与生物2.1 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2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物对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物通过生命活动能够改变地球的地表形态、气候环境,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2.3 生物的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的多样性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利用地球上的生物资源。

三、人类与自然环境3.1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农业生产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人类需要意识到自己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2 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随着对自然环境认识的加深,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界线有的是的,有的具有性质。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

(2)异:①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N,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长江的;松嫩平原位于°N我国的中部。

②差异:长江三角洲属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属气候,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③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为主,耕地多为,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耕作业,主要种植、、等,一年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耕作业,主要种植、、等,一年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发展,从国内外运入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1)早期:,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

(2)农业社会:①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提供了丰富且廉价的。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课件

不理解区域的含义和特征
对区域的含义、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分析 不透彻,导致分不清区域的共性和差异而失分。
需牢固掌握区域的含义、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等, 对区域的全面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清楚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类型。 (2)区位特征:首先确定位置和范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分析自然 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最后落脚在区域可持续发展。 (3)区域共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4)区域差异,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 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 (5)区域边界形状。
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解析 第8题,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经四川盆地,由
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
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小,发电受限。第9题,甲河位于法
国境内,其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的原因是为了恢
不能正确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时漏答知识 点或者面面俱到;
二是分析措施时不能从生态环境问题的 根源入手,对症下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降水、风力、风向等); ③土壤条件(肥力等); ④植被原因; 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等);
答案 2.B 3.D
(2013·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中期中)下图是某区 域发展过程图,结合所学知识及图回答1~2题。
1.从上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区域发展过程中 ( )
①区域核心不断缩小,外围空间不断扩大
②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③网络系统不断完善
④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域外联系逐渐减弱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复习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下图中①~④分别是细胞内液、血浆(7.35-7.45)、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相比蛋白质含量较多)(2)A 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 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 处,A 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 处,B 处CO 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 处。

(3)上图中四种体液的关系。

(4)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可以分为血清和血浆蛋白2.内环境中化学成分与生理过程(1)将下列物质序号归类填在后面的表格中:①无机盐 ②淋巴因子 ③氨基酸 ④血浆蛋白 ⑤呼吸酶 ⑥维生素 ⑦葡萄糖 ⑧神经递质 ⑨激素 ⑩抗体 ⑪二氧化碳 ⑫血红蛋白 ⑬尿素 ⑭甘油 ⑮DNA 聚合酶 ⑯脂肪酸 ⑰消化酶 ⑱麦芽糖 ⑲糖原 ⑳纤维素 ○21受体 ○22载体(2)①细胞呼吸 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③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⑤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3.内环境的作用4.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1)下图是内环境的概念模式图和ph调节示意图(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题组一图析体液种类及其关系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B.乙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2.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D)A.a、b、c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a、b、c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cC.细胞1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D.细胞3的种类最多据图识别四种体液的方法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先找不与双向箭头相连的体液即丁,它一定是淋巴,淋巴起源于组织液流回血浆,所以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剩余的体液甲就是细胞内液。

必修三1-2单元复习

必修三1-2单元复习
必修三复习
新课标与教材 考点 教材
与区 人域 类地 活理 动环 境
了解区域的含义
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第二节
认识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
与区 人域 类地 活理 动环 境
第 一 单 元
新课标与教材 考点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 的类 协与 调地 发理 展环 境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长江三角洲 区域已 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 候
自然 环境
水稻土 贫乏 一年两至三熟 水稻、油菜、棉花
综合性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发达
人类 活动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复习用
3 .下列地貌单元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是(D )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同步练习 A.青藏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内蒙古高原 D. 黄土高原
教材
第一节
第 二 单 元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第三节
第一节 认识区域
1、区域的含义(2点)
2、区域的类型(2类)
3、区域的特征(3点)
第一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比较区域差异
区域甲
气候 地形、地貌 水文 植被 土壤 资源(矿产) 农业 工业 人口和城市分布
1 .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 4.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是因为该季节( D ) 因素是( ) B受东亚地区暖流的影响 A. 太阳高度大 B. C. D. 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 A.受湿润的西风带控制 气候和植被 B. 气候和地貌 C. 地貌和植被 D. 土壤和植被 5.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植被主要为( A )

必修三一二章复习秘籍,必备必备!!!!.

必修三一二章复习秘籍,必备必备!!!!.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 (将兴奋传向中枢)、神经中枢(对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
传出神经(将兴奋传到效应器)和效应器(产生相应的活动)。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个部
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感受器是指游离的感觉神经未梢(复杂的感受器叫感觉器官,其结构包括感觉神经未梢
③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收集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垂体
甲状腺
肾上腺髓 质 胰岛 A 细胞
胰 岛 胰岛
B 细胞
睾丸 性 腺
卵巢
①促激素(促甲状 腺激素、促性腺激 素、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等) ②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雄性激素(主要由 睾丸分泌) ①雌性激素(主要 由卵巢分泌) ②孕激素
促进相关腺体正常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 肽 或 蛋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白质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 同。
不 存在的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之间
淋巴管中
同 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 各种血细胞
体内各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等
点 所含的化学成分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蛋白质很少
3.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影
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与其它神经
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共同
形成突触。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电信号→化学信号) 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3)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是: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 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 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即:

必修三第一章复习

必修三第一章复习

课本相关题目
• 1、课本P13例题6(两种形式) • 2、课本P15例题7 • 3、课本P20习题1.1 A2;A3 • 4、课本P35引例;P36例题1 • 5、课本P37引例;P38例题2 • 6、课本P41例题3;课本P43例题5 • 7、课本P45练习 • 8、课本P48习题1.3 A1;A2;A3 • 9、课本P50复习参考题 A1;A3;
相关习题
• 1、自主学习丛书P4例题3 • 2、自主学习丛书P5巩固练习 • 3、自主学习丛书P15例题1;例题2 • 4、自主学习丛书P16巩固练习 • 5、自主学习丛书P17本周练习1;6;9;10;
11;12;15 • 6、自主学习丛书P21单元练习1;3;4;6;
7;8;10;11;13;14、15;16;17;20;
必修三 第一章复习
请同学们总结本章的学习要点
• 1、条件结构及其框图(两种形式) • 2、循环结构及其框图(两种形式) • 3、认识简单的算法程序(不要求编写程序) • 4、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两种方法) (辗转相除法、更项减损术)
5、秦九韶算法(求一元多项式的值) 6、进位制(将10进制数化为K进制数、将K 进制数化为10进制数)
相关考题
• 1、(2010海南文科数学)
• 如果执行右面
• 的框图,
• 输• (A)5(B)
4
4 5
• (C) (6 D) 5
5
6
解析1
• 当N=5 ,k的取值分别为1、2、3、4、5 求 S= 1 + 1 + 1 + 1 + 1 = 5
1 2 23 3 4 45 5 6 6
识,考查了同学们的试图能力。
• 【温馨提示】涉及循环语句的问题通常可 以采用一次执行循环体的方式解决

11必修三1到2章复习提纲.docx

11必修三1到2章复习提纲.docx

必修三备考(卷一)班级:姓名:学号:评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默写)地理环境(地理条件)的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7大要素地理位置:(半球、经纬、海陆、相对、板块等)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气候:类型,特征(降水和气温的状况)河流:多或少,水源充足或不足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高低,茂密或稀疏土壤:肥沃或贫瘠或•••••自然资源:丰富或匮乏人文社会地理环境的要素:人口、城市、工业、商业、交通、宗教等重要解题思维:地理整体性思想:某区域内任何地理影响类和原因类问题,都和该区域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状况有关知识的应用: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描述和评价当地的地理环境)(5分)2、分析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5分)3、分析东北大米品质好的原因?(5分)2.重要知识点:(参考教材)(略,课后完成)2.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__ 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____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2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 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_____________ 和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____________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_____________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____________ O2、3区域差异: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___ 条件,并对____________产生深刻的影响。

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1不同区域由于____________ 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________ 等也存在差异。

3、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试分析两图中内河航运的特点及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活动

自主梳理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 (1)概念: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 显著活跃状态 胞受到外界刺激 后,由相对 静止状态 变为 的过程。 (2)常见的可兴奋细胞有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 等。
2.下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①静息电位的特点是 外正内负 ,是由 K+ 外流形 成的,如图中的 ①③ 点(填数字)。 ②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外负内正 ,是由Na+ 内流形 成的,如图中的 ② 点。
- -
训练 2
(2010· 江苏卷, 9)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B )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 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考点二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1.水平衡 是指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相等,即水的来源与去路的平衡。
感悟拓展 (1)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 ,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有 。 (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后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某种药物阻止了这种结合, 则兴奋的传递不能完成。 (3)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要进行分解,如果不能 分解,则会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持续兴奋。
突触后膜 三个部分组
2.传递过程 传导 释放递质 兴奋――→突触小体 ――→ 突触间隙 → 突触后膜 →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神经递质 3.发挥作用物质: 单向传递 。 4.特点:

[互动探究] 为什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是单向的? [提示] 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答案
D
训练 4 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 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 D ) B.患糖尿病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考点三
血糖平衡及调节
1.血糖平衡:来源与去路达到动态平衡
2.血糖调节 (1)直接调节——激素调节
(2)间接调节——神经调节
2.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 (1)机体各种器官、 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是维持内环境 稳态的基础。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 机制。
训练 1
(2010· 安徽卷,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 H2PO4 /HPO2 构成的缓冲体系 4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自主梳理 1.反射 神经系统 (1)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指在 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 规律性 应答。 (2)反射包括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两种类型。 反射弧 (3)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 和一定的刺激。
2.反射弧 (1)结构:包括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和效应器 五个部分。 (2)作用:完成
自主梳理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脑: 大脑、小脑、脑干 (1)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2)关系 ①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 高级中枢 。 ②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 枢的 调控 。
考点三
血糖平衡及调节
1.血糖平衡:来源与去路达到动态平衡
2.血糖调节 (1)直接调节——激素调节
(3)艾滋病——免疫缺陷病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HIV 是一种 RNA 病 毒,它的表面有一些糖蛋白分子,其构象正好和 T 细胞上的糖 蛋白互补,因而两者结合,病毒得以进入 T 细胞(HIV 也可侵 入其他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和一些 B 细胞),使 T 细胞大量 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患 者最后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2)间接调节——神经调节
4.血糖平衡的调节 (1)调节血糖降低的激素有
胰高血糖素、 (2)影响血糖平衡的因素是 血糖的来源、去路 以及机体的代 谢状况。 (3)血糖调节主要是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间接发挥作用,血糖升高的激素有 胰岛素 等。 肾上腺素
下丘脑。
二、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1.调节过程
考点五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比较
2.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来源及功能总结 项目 来源 功能 吞噬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 造血干细胞 细胞 原—抗体结合体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 识别抗原、 分化成为效应 B B 细胞 发育 细胞、记忆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 呈递、识别抗原,分化成 T 细胞 发育 为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 效应 B B 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细胞 效应 T 细胞 记忆 细胞 T 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 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 效应细胞
训练 3 误的是
(2009· 广东卷,17)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 ( )
饮 1 升清水及饮 1 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错
A.饮清水后约 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 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 3 h 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 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训练 5
(2010· 广东卷,27)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
作用。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 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了 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__ 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___分泌减少。 (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 肽, 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 产生的________直接提供。
二、激素调节的特点 (1) 微量和高效 。 (2)通过 体液 运输。 (3)作用于 靶器官、靶细胞 。 [互动探究] 血糖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主要的去 路是什么?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具有怎样的 关系?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考点四
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而炎热 环境下只有神经调节。 2. 寒冷环境下,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 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3.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和温觉形成部位 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
3.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是 。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分 析(ab=bd)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a点先兴奋,d点后兴 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 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靶细胞 接触使其裂解。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①概念: 已免疫 的机体在再次接受 相同物质 刺激时所发 指 生的反应。 ②特点 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 消退较快 一般不破坏 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有明显的 遗传倾向 和 个体差异 (2)自身免疫病 ①概念: 自身免疫系统对自身的 组织和器官 发生免疫反应。 ②举例:如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
高频考点整合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
1.内环境 (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①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交换物质,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②与物质交换直接相关的器官是皮肤,系统有呼吸、消化、循 环、泌尿四大系统。 ③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 胞外液,从人体角度看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2)内环境成分分析 ①内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水、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核苷酸、血浆蛋白、激素、抗体、维生素、甘油、脂肪酸、递 质、CO2 等。 ②内环境可能进行的生理反应,如抗原与抗体结合,缓冲物质 对酸、碱性物质的缓冲等。
2.无机盐平衡 人体内的无机盐有多种,其中 Na+和 K+尤为主要,其来源 和去路:
(1)饮水和食物是人体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经肾 脏随尿排出是水和无机盐的主要排出途径。 (2)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由钾离子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 压主要由钠离子来维持,即“内钾外钠”。
(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 层。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 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3)调节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 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类型
根据以上两种类型的突触,可以看出神经 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突触前神经元 的轴突→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2.传递过程及特点
(1)过程: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 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2)特点: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 的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局部电流的形成 ①膜外:①与②、③与②的电位不同,于 是形成局部电流,方向是 ①→②、③→② . ②膜内:①与②、③与②之间也形成局部 电流,方向是 ②→③、②→① (3)兴奋传导的形式及特点 ①形式:以局部电流 的形式进行的。 ②特点: 双向传导 。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突触 由 、突触间隙和 突触前膜 成。
B 细胞或 T 细胞
②抗原 a.概念:可使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反应 的物质。 b.特点:具有 异物性 、大分子性和特异性的特点,其特异性决定 于抗原表面具有 抗原决定簇 。 ③抗体 a.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 效应B细胞 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 发生 特异性结合 的具有免疫功能的 球蛋白 。 b. 分布: 主要分布于 血清 中, 也分布于 组织液 及外分泌液中。 ④过程 a.感应阶段:多数抗原经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由 T细胞 呈递 给 B 细胞或直接呈递给 B 细胞。 b. 反应阶段: 增殖分化形成 效应B细胞、 效应 T细胞 和 记忆细胞 。 c.效应阶段:效应 B 细胞产生的 抗体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 T 细胞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