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中国宗教艺术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造就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个时期,宗教信仰与文化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会介绍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以及它们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一、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非常多样化,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同时还包括了许多异教信仰,比如天师道、黄老教、五斗米道、阴阳五行等等。

儒家是秦汉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的基本教义是仁爱、人伦、道德,以及尊重礼法等等。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道家则强调“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万物皆由道生,道不可名状,要追求道的真谛。

道家也是中国思想流派中非常重要的一派,其理论影响力深远,并对中国文化和传统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衍道家是道家的一个分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老教。

黄老教的教义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一个无为而治的境界,不应该追求名利和权利等世俗的东西。

法家的主要教义是法治,他们认为百姓应该依照法律行事,强调权威和法度,是一个非常实用性的学派。

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文化的产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墨家则是一个非常注重工程技术和实用性的学派,它强调实用主义和公益,倡导工程技术和劳动,主张统一思想、均分财产和等级。

除了这些思想流派之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异教信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天师道、阴阳五行、五斗米道等等。

这些信仰都具有非常复杂的体系和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秦汉时期的文化非常繁荣,有着很多特色和特点。

文化方面的主要体现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

在文学方面,秦汉时期有着大量的文献记录和著作,如《史记》、《汉书》、《诗经》、《庄子》、《道德经》等等。

这些文献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方面,秦汉时期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特别是在瓷器、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就。

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与历史价值

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与历史价值

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与历史价值秦汉朝代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黄金时代。

在此期间,中国古代音乐得到了高度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

本文将从音乐文化与历史价值两个方面来探究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

一、音乐文化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创作秦汉时期的音乐创作相当活跃,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在民间音乐文化方面更是达到了巅峰。

秦汉时期,宫廷乐队称为“乐府”,他们为皇帝、贵族演奏。

乐队由歌唱家、乐器演奏家、作曲家组成。

同时,在农村和城镇,各种各样的节日和宗教仪式上都有民间乐曲的演奏。

这些音乐包括古代曲子、戏剧、歌谣和器乐等。

2.乐器制作秦汉时期,乐器制作颇具特色,形成了许多精美的乐器,如“瑟”,“琵琶”,“筝”等。

这些乐器都是能够表现不同音乐风格的,如“瑟”音柔和温馨,适合表现古典音乐;“琵琶”用作表演强烈的音乐,如军乐等。

它们在表演中,展示了无限的音乐魅力和灵动性。

3.音乐演出秦汉时期大规模的音乐演出展示出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在演出方面,乐师们的技艺精湛,演出的裁判公正,是使民众喜欢的原因之一。

考虑到不同人的音乐品味,演出中包括了多重类型的音乐,如器乐、民谣和古典音乐等。

二、历史价值秦汉朝代的音乐文化不仅在表演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在历史与文化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宗教方面秦汉时期,宗教的发展推动了音乐艺术的发展。

例如,佛教和道教传入了中国,使得音乐被广泛应用于宗教活动中。

宗教性乐曲在整个秦汉时期都被保留下来,这些乐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宗教偏好、信仰和文化。

2.政治方面音乐在秦汉时期也被用来表达政治意义。

在大型场合,比如庆典和欢迎宴会上,皇帝会聘请最优秀的乐师演奏乐曲以增加庆典的气氛。

音乐的力量也在不同的行政和政治活动中灵活地应用,这表明音乐的领域不仅限于艺术领域,也与政治和社会整体的发展紧密相连。

3.文化交流秦汉时期,中国的文化与周围国家的交流不断加强。

秦汉时期的佛教艺术与文化交流

秦汉时期的佛教艺术与文化交流

秦汉时期的佛教艺术与文化交流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汉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唐朝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佛教艺术繁荣发展,与中华文化交流更加紧密。

本文将以秦汉时期为主题,探讨佛教艺术与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

一、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公元前220年,秦国灭亡,秦统一六国(战国时期六个国家)成为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儒家的思想非常厌恶,但对佛教则抱有一定的好奇心,并邀请了来自印度的佛教历史学家菩提达摩尊者来中国讲学。

菩提达摩尊者在中原地区传播佛教,开创了中原地区的佛教历史。

汉代之前,许多外交使团与商路中就已有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的现象,但没有留下具体记载。

据清代学者张志直根据史书和佛经等资料研究,认为佛教在秦朝时期传入中原地区。

汉武帝时,印度僧人由弥勒、竺法深、盎帝等先后来到中原地区。

二、佛教艺术在中原的发展佛教艺术主要表现在佛教建筑、佛教造像、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刻等方面。

在秦汉时期,佛教艺术的发展具有许多标志性特征。

(一)佛教建筑佛教建筑主要表现在佛塔和寺庙两个方面。

佛塔是佛教中含有舍利或佛像的宗教建筑物,一般呈锥形或塔形。

寺庙是佛教信仰的场所,供奉佛像,并进行宗教礼拜和念经等活动。

在秦汉时期,佛教建筑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其中,汉墓中的佛教建筑遗址是佛教建筑史上的重要遗存,其构造多为五层、八角形或圆形等,是结构独特的地下佛寺。

此外,始建于汉武帝时期的洛阳白马寺、西安大雁塔、山西鼓楼寺等也是典型的汉代佛教建筑,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佛教造像佛教造像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时期的佛教造像,除了在视觉效果方面略显稚嫩外,更多地呈现出技法上的重要突破。

在佛教造像方面,秦汉时期的佛像形态大致可分为几类,如古印度形象、中国化的形象和伸手千手印象。

佛像造型栩栩如生,给人以直接感受和启迪,是佛教思想的直观表现。

(三)佛教绘画佛教绘画是佛教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秦汉时期,佛教绘画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

初中历史教案: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初中历史教案: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知识与能力:佛教传入的时间,道教兴起的时间;《史记》的作者与体例;秦汉时期雕塑与绘画的突出代表 秦兵马俑、汉马王堆帛画教学重点:司马迁与《史记》教学难点: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授课过程(播放“丝绸之路”的影音材料,时间大约2分钟。

画面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上的沙漠、驼队、商旅等等场景。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的丝绸之路。

你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这条路上往来不息的驼队、纷繁忙碌的商旅,这象征着汉王朝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的繁荣。

这是因为,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和初步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不仅政治经济在发展,文化也随之进步。

我们在第18课已经深深地被秦汉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所折服,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此时的人文科学成就吧。

”(展示课件封面:中国历史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课件:秦汉时期的文化人文科学→宗教)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动手”作了预习工作 “我们的附近有哪些佛教寺庙和道教胜地?”有哪位同学做了调查和了解的,请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介绍。

生:长沙有的开福寺,还有岳麓山上的云麓宫。

生:我去过南岳衡山,衡山的寺庙香火很盛。

师: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是在西汉末年由中亚地区传入中原的,所以,它属于外来宗教。

(课件:示意图《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动态演示佛教由中亚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路线,以及早期道教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产生。

)(课件:图片《中国最早的佛寺 洛阳白马寺》。

师:相传西汉末年,两个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着佛经和释迦牟尼像来到洛阳,所以叫做白马寺)师:佛教认为人死后可以投胎转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提倡顺从忍耐,这些,老百姓和统治者都接受,因而逐渐流行,经过千百年来与中国文化的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佛教。

在西汉末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东汉时期,道教也兴起了。

(课件:老子《道德经》简帛→道观。

)师:图片上的历史人物是谁?生:是老子。

师: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

奉老子为教主。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和鬼神文化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和鬼神文化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和鬼神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秦汉时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文化、宗教信仰都有着很大的变化。

其中,宗教信仰和鬼神文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和鬼神文化。

一、秦汉时期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在秦汉时期,宗教信仰开始多元化。

在此之前,中国的宗教信仰以儒家、道家、墨家为主。

这些学派在秦汉时期仍有影响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宗教信仰也逐渐出现。

秦汉时期的新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天师道、阴阳道等。

这些宗教信仰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生命、死亡、天命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佛教的传入,为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哲学。

从西域传入的佛教教义,强调人生的苦难与转世重生。

这一观念与中国古代天命观念不谋而合,深受大众欢迎。

天师道则是汉代宗教信仰的一种,其以道教为基础,兼具儒、释、法、阴阳、风水等多种元素。

天师道的创始人张道陵,声称曾向太上老君学习,受其授予了天书。

因此,天师道被大众视为追随上天命运的宗教信仰。

阴阳道则是道家学派的一个分支,强调阴阳平衡,追求长寿、神仙、灵异等。

阴阳道对于当时的医学、哲学、占卜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阴阳道也强调理性思考和不迷信迷信。

二、秦汉时期鬼神文化的盛行在秦汉时期,鬼神文化被广泛流传。

这种文化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各种神灵、神鬼。

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相信神灵有着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

鬼神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各种疾病、自然灾害、战争等困境时,往往会寻求帮助。

而神灵、神鬼成为人们心灵安慰和解决困难的信仰。

当时的鬼神文化主要表现在陵寝祭祀、灾难祷告、社会治理、风水宜忌、卜筮等方面。

例如,秦始皇的陵寝就有着严谨的建筑规划和祭祀仪式,体现出古代政治家对于神灵崇敬和民间信仰的把控。

同时,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也给予神灵、神鬼极高的地位。

当时的天子常年举行祭天仪式,祷告神灵保佑丰收、安宁、社会稳定。

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

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

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它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

本文将从一些典型的例子出发,探究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一些特点。

一、文字的出现与书写的民俗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汉代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了统一的文字——小篆。

在公元前3世纪末,秦始皇开始推广小篆,并且将其作为公共工程来推进。

在此基础上,汉武帝时期,著名的“蒼頡之書”创建,标志着古代中国汉字的大力普及。

随着汉字的发展,文化的普及,书写也开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民俗。

在秦汉时期,书写的形式非常多样,细致入微,充满了艺术的感觉。

从翻阅秦汉竹简可以看到,它们的内容很多都与日常生活、家族事务、商业交易以及宗教信仰有关,更多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群众性和实用性。

书写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二、祭天和祭祀的宗教信仰在秦汉时期,神灵和祖先崇拜是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祭祀是中华民族祭祀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人们通过向神灵、祖先等对象进行供奉帮助,以及向神灵等对象祈求神灵保佑、助力、平安等的传统祭祀方式。

在秦汉时期,祭天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宗教形式。

在古代的祭天活动中,天或天神被视为最高的神灵。

在秦汉时期的祭天活动中,天被视为宇宙的主宰,也是祭天活动的中心。

这一点体现在资治通鉴中所记录的汉武帝祭天的场景中:“至尊中外奠之,拜于天星之下,玉帛泛泛,瑞气乍乍。

”在秦汉时期,祭祀的对象有很多,例如祖先、神明、天神等。

在祭祀中,人们会通过献祭食品、鲜花等物品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祭祀具有浓厚的人类情感和生活气息,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品牌,它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庙堂造像

秦汉时期的庙堂造像

秦汉时期的庙堂造像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庙堂造像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庙堂造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宗教信仰、政治权力密切相关。

在秦汉时期,庙堂造像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审美观和技术水平,还反映了历史、政治、宗教、地域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制作工艺、造像类型、地域特点等方面探讨秦汉时期的庙堂造像。

一、制作工艺庙堂造像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过选材、雕刻、涂色等多个环节。

秦汉时期的庙堂造像多采用青石、石灰岩、绿松石等材料,优质的雕刻石材通常来源于江南和四川等地。

雕刻作品通常分为全身像和半身像两种类型,全身像通常高达两米以上。

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原材料,并经过采挖、加工等一系列处理。

然后再进行图案的设计,在石头上进行勾出造型。

进行底刻、深刻、浅刻等不同刀法,所作用的刀具也各异,通过不同的刀法将雕塑造型的精湛淋漓地展现出来。

涂色工序,是在雕刻结束后,通过颜色和比例的协调,将生动的场景和人物重新呈现在雕塑上。

二、造像类型在秦汉时期的庙堂造像中,以祭祀、宗教、官方纪念等题材为主要内容。

其中,玄武门和乾陵是当时较为著名的造像,成为了古代庙堂造像艺术不朽的一笔。

玄武门:”玄武”通常被视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神兽之一。

在古代玄武是与龟、蛇、麒麟并称的四灵之一,传说是保护东方的神祗。

玄武门的造型是一只瑞兽,它有四只蹄、两只角、一只龟的尾巴。

它坐在高台上凝视着观看者,身体肥硕,四肢短,微微张嘴,非常惟妙惟肖。

它是建于公元135年,为纪念汉武帝主持修筑的长安城玄武门而雕刻的。

现在,这个玄武门位于今天的北京。

乾陵:乾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现存有五头兽等很多雕像,其中“倚住”的大石马、大石羊、蹲伏的巨石狮子和裹覆侍女头的侍女像都是出色的作品。

这些雕像不但形态逼真,而且彩绘鲜明,雕刻技巧也十分高超。

它们的背后自然地映衬出一种历史背景,不难想象出古代汉代的庭院场景。

三、地域特点庙堂造像在秦汉时期的地域特点也很显著。

秦汉时期的儒释道三教

秦汉时期的儒释道三教

秦汉时期的儒释道三教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政治经济处于繁荣发展期,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高峰。

而在这个时期,三教儒释道也在相互交错、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三教的发展背景、思想理念、教义观点和教派共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三教的发展背景秦汉时期是一个高度互联的时代,各地文化、宗教和思想不断交流融合。

一方面,汉武帝大力推行儒 Confucianism 教,将其确立为正统的国家思想、教育和文化,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儒教普及活动;另一方面,佛教、道教等宗教也在汉朝盛行。

各教之间彼此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了一种三教并存、相互借鉴的局面。

二、儒教的思想理念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全面的振兴和发展。

儒家追求的是君王与臣民之间的和谐,推崇仁爱、诚信、礼教等传统美德,强调人性的善良和潜能。

《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等经典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

其中,《大学》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方法;《中庸》主张“中庸之道,立而易见,行而易知”的中道之路;《论语》则强调仁爱、诚信的重要性;《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都是儒家思想的典范。

三、道教的思想理念相较于儒家思想,道教更注重个体修行、追求长生不老的精神境界。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道,道是世界的本源,人要追求道的真谛才能得到满足。

道教的经典著作有《道德经》、《庄子》等。

《道德经》中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阐明了世界的本源和演化规律;《庄子》则提倡“自然之道,去繁就简”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方法。

四、佛教的思想理念佛教起源于印度,在唐朝时传入中国,与儒释道三教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宗教。

佛家强调因果轮回、人的苦痛和解脱的思想,主张摆脱世俗的束缚,以智慧和慈悲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心灵的解脱。

佛教的经典著作包括《阿含经》、《般若波罗蜜心经》等。

其中,《阿含经》强调戒律、禅定、慈悲的实修;《般若波罗蜜心经》则讲述了空、假、无为、不生等佛教的重要概念。

简述秦汉帝国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简述秦汉帝国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秦汉帝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它们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秦汉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重大进步,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简述秦汉帝国对我国文化的贡献。

一、统一文字和书法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实行货币统一标准,推行标准汉字,具有良好的统一性。

被世界史学家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文字媒介进行大规模政治文化整合的政权。

在书法方面,秦汉时期崇尚经济实用主义,发展了行书和草书,留下了丰富的书法作品。

二、统一法律和行政体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度,设立郡守、县令,建立起统一的行政体制。

秦始皇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如统一的刑法和律令,统一了法律体系,为律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三、修筑长城和修筑水利工程秦始皇统一后,修筑了万里长城,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边防防务。

展开了大规模修筑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秦汉时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秦始皇废六国之后,推行法家思想,强调法制,提出了“法制”的思想。

秦始皇还将先秦经典著作编成经书,统一了六经。

汉代的文学艺术更是有着丰富的成就,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短歌行》等都是对我国文化的宝贵贡献。

五、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秦汉时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推广了铁犁和水利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医药方面,汉代医学家华佗、张仲景等为世界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发明了许多药物和外科手术技术。

在总体上,秦汉帝国对我国文化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的发展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秦汉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才有了后世我国文化的辉煌发展。

六、对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在秦汉时期,我国的艺术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绘画方面,秦汉画家注重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的写实性描绘,塑造了许多传世名作。

秦汉时期的陶瓷艺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陶瓷作品,如汉代的汉宫瓦当、漆器、丝绸等都是汉文化的瑰宝。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秦王偏重法制,在宗教文化上没有大的开拓和建树,只是继续过去的宗教祭祀。

但秦始皂有两大创造,一是正式泰山封禅,二是把邹衍的终始五德说引入官方信仰,用以论证秦统一全国的合理性。

秦始垦的个人信仰则倾心于神仙方术。

汉代具有大帝国的气象,为了长治久安,在建设政治、经济的同时,思想家们也致力于文化建设,包括宗教祭祀制度及其理论。

汉代依据新的国情,在不断调整中重建了郊社宗庙制度,把天神崇拜、祖先崇拜和社稷祟拜典制化。

但汉代的官方宗教信仰与周代又有不同:周代的信仰基本上是宗教性质的,而汉代则出现了宗教与哲学并重的局面。

一方面是作为官方宗教的郊社宗庙制度,另一方面是作为官方哲学的儒家学说,两者并行而又互相连袂、共同维持着汉代官方的精神方向。

儒学内含着宗教性,但它以人道为本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追求,怀疑鬼神,不谈来世,因此它在总体上不是宗教,而是一种伦理型的人文主义学说。

虽然董件舒的神学和谶纬经学努力使儒学神学化,但这种努力最终并没有成功,汉代仍然有古文经学和重人事轻鬼神的儒学存在,它们直接从《论语》、《孟子》和五经中吸取思想营养,坚持人文主义的哲学方向,在“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之下,它们对社会精神生活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汉代出现了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

汉代是道教孕育和诞生的重要时期,从古代流32传下来的自然宗教和巫术,从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神仙方术,在汉代继续或更为盛行。

先秦的老庄之学以及从其中衍变出来的黄老学派,逐渐与神仙方术及民间巫术相结合,黄老之学由政治之学发展为养生之学,又演变为黄老崇拜,这些思潮的汇合孕育着道教。

至东汉末期在上层出现了《太平经》、《周易参同契》等早期道书,稍晚在下层诞生了太平道、五斗米道等民间道教组织。

在佛教传入的刺激之下,道教便正式出现了。

两汉之际,印度佛教由西域传入内地,于汉末三国时期兴起。

印度佛教的进入,是中国第一次接受外来的异质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巨大。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在秦汉时期,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的特点与后来的封建社会相比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形式和礼仪的规范。

首先,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主要分为四大流派,即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

这些流派在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理念。

儒家注重礼仪和人伦道德,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而道家则追求自然与自由,强调个体的修养和心灵的追求。

墨家则主张兼爱和公平,倡导人人平等,而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追求社会秩序的稳定。

这些不同的流派与信仰观念的碰撞和交流,形成了多元化的宗教文化。

其次,秦汉时期的祭祀仪式是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仪式包括祭天、祭祖和祭神等。

祭天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崇拜,秦汉时期的人们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因此,祭天在社会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祭祖是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人们认为祖先是家族和国家的保佑者。

秦汉时期的人们通常每年都会举行祭祖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此外,秦汉时期人们还会举行祭神仪式,祀奉的对象包括各种神明,如山神、河神、田神等。

这些神明被认为是掌管自然、人事、疾病等各个领域的神灵,人们通过祭祀仪式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再次,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在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社会团结和道德塑造的工具。

通过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秦汉时期的统治者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整合各个地域的力量。

同时,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也能够加强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体的修养和道德素质。

然而,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并非完全没有问题。

由于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的流派众多,不同流派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争执。

这给秦汉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统一造成了困扰。

同时,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的过于形式化和迷信化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扰。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及其影响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及其影响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及其影响宗教信仰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秦汉时期的中国,宗教信仰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和影响。

虽然官方对宗教活动持谨慎态度,但人们在信仰上并没有停止追求心灵安慰和寻找宇宙真理的行动。

1. 天人合一的思想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尤为重要。

俗话说“仰其在天”,意思是崇尚天的存在和力量。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中,天扮演着至高无上的角色,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源泉,同时又是人类社会的监护神。

因此,人们通过向天祈求、祭祀活动来表达对天的敬畏和依赖。

2. 崇拜神明和祖先除了天的崇拜,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中还有对其他神明和祖先的崇拜。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有限,很多自然现象难以解释,于是就把它们神秘化并将其神格化,崇拜成神明。

同时,对祖先的崇拜也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

人们认为祖先是自身的血脉和文化传承的源头,通过祭祀祖先,人们期望能够得到祖灵的保佑和庇护。

3. 社会的道德约束和社会秩序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也起到了社会的道德约束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

佛教、道教等宗教对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导人们要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行为,追求善良、淳朴和无私的精神境界。

这些道德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帮助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4. 心灵的安慰和寄托在动荡不安的秦汉时期,人们的生活困顿和心灵压力巨大。

因此,宗教信仰也成为人们心灵安慰和寄托的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信仰和祭祀来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宁静,在宇宙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依托和慰藉。

5. 知识的积累和传承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也鼓励人们进行思辨和知识的积累。

道教的主张“虚静而无为,以养生”的思想,鼓励人们修养内心,追求真理和智慧。

佛教则提倡修行和精进,通过修行来提升个体的境界和智慧。

这些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

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

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不仅因为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更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俗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包括它的发展、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I. 背景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包括了秦朝和汉朝两个朝代,共计约400年的时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变革和进步,例如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俗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变,一些传统的文化习俗被保留了下来,一些新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也开始出现。

II. 特点1.宗教信仰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宗教信仰十分繁荣。

在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同时也有一些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存在。

在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同时一些异教思想也开始兴起。

在这个时期,人们重视宗教的力量和作用,许多民俗活动都与宗教信仰有关。

2.生活习惯在秦汉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在汉朝时期,人们开始崇尚文化艺术,把文人和书生视为高雅的人物;同时,汉朝时期的女性解放程度也相对较高,一些女性开始涉足政治和文化领域。

另外,在这个时期,人们也特别注重饮食习惯。

例如,在汉朝时期,有“御膳房”和“内府”的存在,专门供应皇帝和宫廷大臣的佳肴。

同时,汉朝时期的融合性饮食文化也很有特色,例如“八珍”、“四时八节”、“五果”等等。

3.婚俗在秦汉时期,婚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婚姻不再像早期中国那样只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庸俗关系,而是变成了一个更加意义深远和重要的社会活动。

人们重视婚姻的神圣性,同时也讲究配对的精确性和婚礼的隆重。

III. 影响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唐宋时期,婚姻制度继承了秦汉时期的传统,婚礼和婚姻制度都逐渐走向成熟和规范。

同时,宗教信仰在唐宋时期也继续保持了显著的影响,许多民俗活动和庆典仍然与宗教祭祀有关。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知识要点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知识要点

第19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知识要点
一、宗教
1、佛教
....:古印度
...,(时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是当今世界上的..:起源地点
三大宗教之一(其他两大宗教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传入
....
..:.传入我国的时间:西汉末年
2、道教:
起源:东汉
..民间兴起
..时期在我国
教义:修生养性,炼制丹药,得道成仙
宗教影响: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都有深远
..
..影响
时间:西汉时期
作者:司马迁
...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体裁:纪传体通史
.....
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四、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
最大艺术宝库
......。

.。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

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其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也应当受到我们的关注和认真探究。

本文将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展开,重点探讨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体系和文化传承方式。

一、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1、皇帝崇拜在秦汉时期,皇帝崇拜成为了当时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

自秦始皇时代开始,皇帝就以“制敕宣诏”的方式承担着神权的职责。

汉武帝更进一步将此制度加以规范和完善,并将其写入法律规范之中。

因此,汉朝时期,皇帝崇拜不仅成为了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也成为了社会与文化的中心。

2、道教与儒学在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中,道教与儒学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两种学术思想体系。

道教主张修道成仙,研究阴阳五行之道,并将其融入生活中。

而儒学则更加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强调道德和仁义之道。

这两种思想体系在宗教信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民间信仰除了以上两种主流信仰之外,民间信仰也在秦汉时期有着广泛的传承。

从祖先崇拜到诸神信仰,再到如今在传统村落中仍然盛行的土地神信仰等,这些民间信仰都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传承1、字画和书法秦汉时期的字画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了当时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书法艺术以“六朝碑风”为代表,达到了空前的艺术高峰,对后人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音乐和戏曲在音乐和戏曲的发展方面,秦汉时期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如“汉乐府”、“楚辞”、“诗经”等文化作品,都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3、考古和建筑此外,在考古和建筑方面,秦汉时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如秦始皇陵、汉代的山西云冈石窟和陕西华山石窟等文化古迹,都展示了当时中国文化的辉煌与远大。

结语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它们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

尤其在今天,我们更应当认真探究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以此丰富我们对中国文化历史的了解,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为深刻的思想支持。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法家主义,铲除了传统儒道思想,对宗教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

但是,随着汉武帝的即位,汉朝开始大力推崇儒家思想,重新发扬儒家教育,并适当地接纳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

由于汉朝推崇的是哲学思想而非神秘信仰,因此汉朝的宗教文化表现为儒家思想与传统信仰的融合。

汉朝文化高度尊崇天道,将一些自然物象如日、月、星、雷、风等等视为神祇,形成了一定的自然神论思想。

汉朝还发展了儒家典籍,如《孝经》、《论语》等,并大规模地建造祭祀场所,培养宗教人才,如太史令、博士等。

二、秦汉时期的信仰传承秦汉时期的信仰传承主要体现在祭祀活动、历法和口头传承等方面。

祭祀活动是汉朝重要的宗教仪式,祭祀天地神祇是汉朝宗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朝时期做为天子的代表,要进行一系列仪式祭祀天地神祇,使天地与人同呼吸、共命运,体现了宗教文化中的感恩、祈祷、尊重等。

此外,汉朝也在政府层面依据宗教仪式,设置各式各样的官职和制度,实现了对宗教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历法方面,汉朝秉承了周代旧制,发展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夏历,将天时、地气及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

至东汉时期,又演变出了元嘉历和甲子历两种历法。

口头传承更是中国传统信仰的一大特色。

秦汉时期,一些由民间的游方道士主持的宗教活动深受百姓的喜爱,宗教经书、道德教诲、神话传说等都在民间口耳相传。

这种传统传承对今天中国文化和信仰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秦汉时期的宗教影响1. 儒家思想的巩固。

儒家思想强调人间事物的道理与道德关系,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其在汉朝时期的大力推广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2. 道家思想的消退。

在儒家思想的强势下,道家思想被边缘化,不再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等到南北朝时期,道家思想才得以重新兴起。

3. 宗教文化的民间化。

中国历代艺术流派年表

中国历代艺术流派年表

中国历代艺术流派年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 公元220年):1. 壁画艺术:以壁画为主要形式,表现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和宗教信仰。

2. 丝绸绣艺:以绣制丝绸为主,展示了高超的刺绣技艺和精美的图案。

3. 石雕艺术:以石材为媒介,创造了许多雕刻精湛的石刻作品。

唐代(618年 - 907年):1. 唐画派:注重花鸟山水的写实表现,追求形象逼真和技艺精湛。

2. 草书艺术:以草书为代表,强调书法的个性和笔墨的流畅。

3. 唐建筑风格:以大型宫殿和寺庙建筑为特点,注重规模和气势。

宋代(960年 - 1279年):1. 宋画派:注重表现意境和氛围,强调文人雅士的情怀和文化品味。

2. 青瓷瓷器:以南宋青瓷为代表,追求釉色青翠、线条简洁的艺术风格。

3. 泥塑艺术:以泥塑为主要形式,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土偶和泥塑作品。

元代(1271年 - 1368年):1. 元画派:融合了南北画风格,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元代画风。

2. 蓝白瓷器:以元青花瓷为代表,釉色纯净,图案丰富多样。

3. 木雕艺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雕刻精细,形象生动。

明代(1368年 - 1644年):1. 明画派:追求写实与意境的统一,兼顾技巧和表现力。

2. 窑变瓷器:以明万历窑变为代表,釉色多变,图案富丽堂皇。

3. 铜鎏金工艺:以铜材为基础,采用鎏金技术,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

清代(1644年 - 1912年):1. 清画派:注重形象真实,注重刻画人物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

2. 青花瓷器:以清康熙青花为代表,釉色鲜艳,图案典雅,极具收藏价值。

3. 太谷木版年画:以太谷县为中心,制作了许多富有民俗特色的年画。

现代艺术流派(20世纪至今):1. 新水墨:融合传统中国水墨画与西方绘画技法,创造出独特风格的油彩水墨画。

2. 戏剧艺术: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3. 当代艺术:包括油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作品多样且形式多变。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秦汉政权对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进行了一系列的影响和改变。

首先,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对古代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在这一政策下,大量的古代典籍被焚毁,很多儒家经典也因此失传。

这对于古代宗教文化的传承产生了负面影响。

不过,秦始皇统一小篆的推行,也对宗教文化的书写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小篆在秦代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书写形式。

这一传统延续了多个朝代,对于宗教文化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的建立,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宗教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传承。

汉武帝实行了尊崇神仙的政策,倡导尊敬和崇拜神仙。

这一政策对古代的神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汉武帝也推崇儒家思想,倡导儒家的经典和思想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应用。

儒家思想对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的影响同样重要。

儒家思想注重伦理道德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宗教文化有很强的亲和性。

儒家思想对于宗教文化的道德建设和精神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信仰的传承也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在秦汉时期,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国。

佛教作为融入中国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宗教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和观点。

总体来说,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在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下,古代的宗教文化遭受了很大破坏。

然而,在汉武帝时期,宗教文化和信仰得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发展。

秦汉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传承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来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秦汉胡人文化特征

秦汉胡人文化特征

秦汉胡人文化特征秦汉胡人的文化特征丰富多样,兼容并蓄,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在统一多民族的帝国中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

秦汉时期的胡人文化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服饰风俗、艺术表现和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

一、宗教信仰秦汉胡人信奉的主要宗教包括神道教和佛教。

神道教是胡人的传统信仰,他们崇拜自然界的神明和祖先,认为神明能够保佑他们生活安康。

佛教在汉朝时期传入中国,也深受胡人的欢迎。

秦汉胡人对佛教持开放态度,积极融入中原地区的宗教信仰体系,形成了胡人特有的佛教文化。

二、语言文字秦汉胡人的语言以匈奴的突厥语为主,同时也有些部分胡人使用中原地区的汉语,这反映了胡人与汉族之间在语言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胡人多采用契丹、党项等文字,也有部分胡人使用汉字进行书写,使得汉字在胡人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三、服饰风俗秦汉胡人的服饰风格独特,形成了胡人特有的服饰文化。

胡人男子多穿长袍,女子则喜欢穿着宽松的袍裙,头戴花冠。

胡人的服饰多采用丝绸与毛皮相结合的材料,色彩鲜艳,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秦汉时期的胡人还擅长制作珠宝饰品,如耳环、项链等,体现了胡人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四、艺术表现秦汉时期的胡人文化在艺术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

胡人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胡人的音乐节奏独特,擅长运用各种乐器演奏,例如马头琴、弦乐等。

胡人的舞蹈形式多样,舞姿矫健优美,常常以猎人、马背等元素为主题。

胡人的绘画作品以动物、草原景象等为主题,形象生动,充满了草原风情。

五、社会风尚秦汉胡人注重家族制度与礼仪文化,尊重老人,重视家族的传承与延续。

胡人社会中的男子通常担任家族的重要职务,女性则以家庭为重。

胡人重视勇敢和豪爽的品质,崇尚草原上的剽悍和自由,这种草原精神深深影响了胡人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秦汉胡人的文化特征多样而独特。

他们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既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又吸收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元素,使得胡人文化在统一多民族的帝国中独树一帜。

浅析中国各朝代壁画特色

浅析中国各朝代壁画特色

浅析中国各朝代壁画特色中国各朝代的壁画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和社会文化背景。

以下是对中国各朝代壁画特色的浅析。

1. 商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56年):商朝和西周时期的壁画主要表现了宗教和祭祀的内容,形象生动,线条简练,人物形象显得粗犷有力。

壁画色彩采用有限的颜色,以红、黑、白为主要色调,给人以冷峻的感觉。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的壁画中,壁画的绘制技巧更加精细,色彩更加丰富。

主题方面,壁画常表现宫廷生活和乐器舞蹈,人物形象偏向于稚嫩可爱的风格。

壁画中也开始出现一些爱情、战争等题材的作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内容涉及神话传说、佛教故事、宴会风俗等。

画面构图复杂,用色浓烈,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人物形象常呈现优雅的形态,描绘了时代的审美情趣。

4. 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的壁画表现了盛唐和盛宋时期的草莽英雄、宫廷美人、佛教经典等各种题材。

画风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但更加注重人物的形象刻画和情感表达。

壁画色彩更为鲜艳,构图更加平衡,给人以开放明亮的感觉。

5. 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2年):元明清时期的壁画中,宫廷题材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更加注重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

佛教题材的壁画也很常见,色彩明亮,构图庄重。

绘制手法流畅,线条流畅,给人以庄重大气的感觉。

中国各朝代的壁画特色多种多样,但线条简练、色调冷峻的特点是古代中国壁画的重要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壁画逐渐发展成为更加细腻、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每个时期的壁画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社会文化特征。

这些壁画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基 于神 圣范 本 、政 权认 同、 仪式 祭 祀 的 宗教 传统 ,并通 过 偶 像 、寺庙 等 来 形 成 其
表 达 思 想 体 系 的 图 像 系 统 。 儒 家 学 说 也 提 供 了 中 国 传 统 美 学 的 广 泛 架 构 ,是 后 来 宗
掘 ,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 。
抱着实 现政 治统
代 。中国 君主 以及 他 的 宫廷 通 过 国家 行 为
规则 来控 制宗 教 活动 ,创 造 了 一个 影 响 近
两 千 年 的 先 例 。 儒 家 思 想 可 以 被 看 作 是 一
制 兵 马俑 陆续 被 发现 ,皂 陵 至 今 没 有 被 发 龄 存 1 8岁 至 5 5岁 之 问 的 男 性 必 须 应 ,
的 兼职 教授 ,她 曾做 了五 年 的 中国 宗教 杂 志 的编 辑 ,发 表 了许 多研 究 中 国传 统 文化 的 书籍 和文章 。尤其 是 对 于佛 教 和 道教 的
宗 教 艺 术 研 究 , 有 许 多 独 到 的 见 解 。 本 文
史料记载 ,始皇 帝 曾下 令将 那 些 所
谓 顽 同 的 文 人 聚 集 任 一 起 扔 进 坑 里 活
经 过 一段 岁 月 ,秦 同成 功 地 征 服 了其 埋 ,禁 止为他 们举 行 葬礼 ,据 说是 n 『 以 他封 建 领 域 ,统 一 r中 国。 在 致 力 于 创 建 让 这 些 反 对 者 的 灵 魂 始 终 流 浪 。 他 存 位 第一 个 封 建 王 朝 的 过 程 巾 ,这 位 第 一 位 皇 期 间 大 兴 土 木 ,包 括 长 城 、 阿 房 宫 , 和
的制 度 。他 统 一 了 法 典 法 律 ,分 别 延 伸 对 此 意 不 一 ,但 他 坚 决 予 以 反 对 ,他 至 民 用 、军 用 以 及 行 政 领 域 ,直 至 郡 县 将这 个决 定 归 于 阴阳 、 行 理论 。他

教艺 术表达 、传 教 主 题 的基 础 。在 此 研 究
美术考古研究 I 2 0 1 6 . 1 9
秦 汉 时期 的中 国 宗教 艺 术
『 美 ] 克 雷 斯基 ’ 著 徐 中 锋 译
纽 约 城 市 大 学 ,纽 约 ,NY 1 0 0 4 6 8)
中 国航 海 博 物 馆 , E海 ,2 01 3 0 6)
之 后 ,所 利 尢 几 , 只 有 些 诸 如 军 事 、
【 译 者 按 】克 雷 斯 基 ( P a t r i r i a E i c h e r l b a Ⅲ ¨
Ka i e t z k y ) 是 纽 约 城 市 大 学 亚 洲 艺 术 学 院


秦始 皇的 积极 引导
医 疗 、农 业 和I 占 卜等 实 用 池 同 内的 . .
他 的陵 墓地 址 以及 近 一 万 个 真 人 大 小 的 陶 为 了这 些 建 项 目 ,他 曾 下 令 ,年
【 提
要 】从 某 种 行 动 积 极 引 导 了 宗 教 思 想 的 发 展 。 而 作 为
国家 思想体 系的 基础 ,儒 家 学 说成 型 于 汉
摘 自其新 作 《 中国 宗教 艺 术》 中的 秦汉 部
分 ,全心 编 译 ,以 飨 读者 。不 当之 处 .敬 请指 正 。
帝做 出了诸 多可怕的暴 力行 为。但是 ,他 他 自己那两 平方公 里 的陵寝 。他 的 陵寝 发动的政治 改革在 接下来 的两 多年 中 , 被修 成 一 个 满 布 植 被 、河 流 的地 下 宫 不间断地存在 于【 f 1 同社会 。秦始 皇曾拥有 殿 ,杆 = _ f 材 中有各 种 奇珍 异 ,周 l 韦 J 有 大 的庞大帝同和精致宫殿虽 已炯云飘散 ,但 量 的兵马俑 ,以及高高在 l 的封 土堆。
从 事 异 常 辛 苦 的 劳 动 。 为 r向 f } f 人 昭 爪
・ 的 期 望 , 始 皇 帝 其 为第一天子 ,特意 将 登 基仪 式 选在 儒
对他 控 制 下 的王 朝 颁 布 了一 系 列 制 度 , 家圣 地 的L L J 东泰1 l 】 进 行 ,他 认 为 ,泰 L 【 J 其 中有一些是 高 度务 实 和有 着深 远影 响 是 建 立 宁 宙 天 地 之 间 联 络 的 地 点 。官 员
度等 。道教 的艺 术 稍 晚 一些 ,开始 于 道 家
展 ,他 也 统 一 了 文 字 、度 量 衡 和 金 属 货 法师建议 他 派遣 童 男童女 去 寻找 彳 ¨ 1 山并
思想 基本成 型 、道 家造 像 基本 产 生 的 汉 代 末期 。 汉 代 以 后 ,一 些 宗 教 学 校 开 始 出
现 ,传播 不 同的 、关 于神 圣仪 轨 和 实 现 天 地 万物 精神 单元 的 方 法 。传 道 士 当 权 派也 开 始 出现 。
币 ,统一 了轮轴 的长 度。 同时 ,将重 量 带 回长 生 不老药 ,但 派 去 的人 冉也 没
标 识 刻 在 小 块 金 属 上 ,将 证 明 标 识 刻 在 有 同术 。这 种 对 永 生 的 渴 望 ,正 是 引 导 陶 器 上 ,这 都 与 他 的 统 治 息 息 相 关 。 他 他设计这样一种坟墓 的原 。《 史记》 中 还 将 从 各 个 地 区 收 集 的 武 器 熔 化 并 分 铸 还 有 :孑 F 始 皇帝 巨 大 的墓 穴 里 ,复制 了
中 ,儒 家 学 说 包 括 子 L 子 著 述 、 官 方 教 学 和
基于 其 思 想 体 系 的 、与 国 家 有 关 联 的 祭
祀 、仪式 、考试 选拔 等 ,以及 后 来 为 了 祭
拜 圣 人 而 衍 生 的 关 于 偶 像 、寺 庙 的 宗 教 制
级 ,甚 至 更 小 的单 位 。 为 促 进 贸 易 发 希 望 永 生 , 并 请 教 于 炼 丹 术 士 和 法 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