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文献综述_万川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文献综述-3页精选文档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研究文献总结一、问题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是具有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
由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在本书中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学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具有极强可塑性,小学生所处心理年龄阶段是习惯形成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更有利于小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
从年限上看,随着教育对国家发展所起重要作用,国家对初等教育重视程度逐渐加大,越来越多专家与学者开始关注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力求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得到一定结论,并且推出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提供好方法。
因此,本文将针对近年来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成果从常规习惯与非常规习惯两方面进行剖析,前者包含预习习惯现状、听讲习惯现状、笔记习惯现状作业矫正习惯现状,后者则包含反思质疑习惯现状、合作剖析习惯现状等方面进行总结,剖析已有研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借鉴意义及尚需深入研究问题。
二、本研究六个数学学习习惯研究成果中国知名作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陈林如提出:“良好学习习惯,对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健康成长都将发生深刻影响,起到重要作用。
”1.有效预习,开启新知大门。
柯怀英提出:养成充分预习习惯,有效预习,能提高学习新课目性、针对性①。
郑丁惠提出:上课前:充分预习。
课前充分预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内容目性,并且促使学生对上课内容有针对性地注意,尤其是一些不容易理解知识点,学生会有意提高注意度②。
林煌利提出: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第一步,教师在上每一堂课之前布置学生自己学习,这个学习过程是没有教师参与,有了这样初步感知要学习知识,学生才能主动而有创造性地配合课堂教学③。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思考与实践-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思考与实践——学生作业个案分析学生作业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经过课堂教学后的练习和巩固,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形式之一,同时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最根本出发点就促动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所以,小学生综合学业水平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帮学生找回自尊与自信。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评价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他们就会心情开朗,充满阳光;受到批评、惩罚时,他们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
学生的成绩和作业的优劣仅仅相对的、暂时的现象,而持续地争取更好,才是学业评价的永恒追求。
所以,在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中既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
我们认为,评价项目多一点,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为此,在课堂作业评价中,我们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作为重要的尺子。
如何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改变学生的作业评价,帮后进生找回自尊与自信?下面以我班学生分例实行具体的个案分析:李佳是我们班上数学成绩较差的一名学生,她的父母亲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代管,是一名留守儿童。
她数学基础知识薄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厚,数学作业错误率高,不用心去思考,应付了事。
针对她的学习状况,我除了在课堂上特别关照外,在作业上也实行了一些改变。
(一)作业内容、时间的改革提升学困生的作业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需要老师的爱心、用心和耐心,每天布置作业时,只要求她做基础题和巩固题,做好保底工作,如基本计算题、基本的概念以及简单的应用题,要求她认认真真完成,扎实打好基础,再选择一些与例题相匹配的练习题,让她在做作业时出现茫然时有章可循,也比较接近“最近发展区”。
在作业时间上尽量控制15分钟左右,在学校内独立完成,能够向老师和同伴请教,尽量提升作业效率。
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的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记忆式教学方式转变为思维教学。
思维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把思维活动作为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对小学数学思维教学进行研究,以期为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提供参考。
首先,思维教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根据哈佛大学的调查,思维教学是一种以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
思维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研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倡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
因此,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参与实际活动,在实践中研究,比如利用竞赛、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研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是一种以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
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应该
采用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
II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研究的基础。
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足,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教学中存在着算法单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等问题。
III分析问题的原因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内容的不合理造成的。
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IV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
双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促进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干预法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V结论通过本文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采用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提高计算正确率。
引言2011年,___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前言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计算在小学数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研究中最基本的数学技能之一。
该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计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
21世纪是全球性经济竞争的时代,是信息、数字时代,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数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数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文章一:数学专业文献综述——函数逼近理论函数逼近理论是数学专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的是利用已知的函数近似地求解未知函数。
本篇文章将从函数逼近基础、线性逼近和非线性逼近三个方面探讨函数逼近理论的研究进展。
一、函数逼近基础函数逼近基础是函数逼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的是通过一定的逼近方法,构造近似函数,从而近似地求得未知函数。
在函数逼近基础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逼近过程中的误差估计和收敛性质。
二、线性逼近线性逼近是函数逼近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它是指使用一组线性函数去近似未知函数。
在线性逼近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基函数的选取和线性组合的系数计算方法。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使得线性逼近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非线性逼近非线性逼近是函数逼近中的另一种常见方法,它是指使用一组非线性函数去近似未知函数。
在非线性逼近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选取的非线性函数的充分性和逼近精度等问题。
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使得非线性逼近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函数逼近理论的研究涵盖了函数逼近基础、线性逼近和非线性逼近等多个方面。
未来,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函数逼近方法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文章二:数学专业文献综述——微分几何微分几何是数学专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的是空间上的曲面和流形的性质。
本篇文章将从微分流形、黎曼度量和微分流形上的微积分三个方面探讨微分几何的研究进展。
一、微分流形微分流形是微分几何中的关键概念,它是指一个可以被局部地看做与欧几里得空间同构的空间。
在微分流形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流形的切空间、切丛和余切丛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光滑性质。
二、黎曼度量黎曼度量是微分几何中的重要工具,它是指在微分流形上定义的一个内积和长度的概念。
在黎曼度量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黎曼度量的充分性和唯一性、范数和距离的定义,以及它们在诸如广义相对论等领域的应用。
数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数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篇一:数学专业文献综述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一般性的定理和方法,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自身的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学科。
数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分析、代数、拓扑、几何、组合等等。
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学专业文献的综述,以期帮助更多的学者更好地了解数学研究领域的进展和优秀成果。
一、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某些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在许多自然现象和工程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许多与时间有关的问题,例如物理学中的运动、力学、流体力学、电路理论、化学反应动力学等等,都需要通过数学模拟来进行研究。
常微分方程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些应用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常微分方程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例如美国数学学会会士E. L. Ince于1926年所著的《奇异常微分方程》一书,是经典的常微分方程教材之一。
该书详细讲述了常微分方程的各种性质,包括一阶、二阶及高阶常微分方程的一般解法,特殊函数解和一些线性或非线性重要实例的求解方法等等。
另外,在普通微分方程方面,苏联科学家C. Levin于1956年曾经发表了一篇题为“守恒积分”(“conservation integral”)的重要论文,论文中关于两阶线性微分方程解法的研究成果以及针对一些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守恒积分的构造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广泛关注。
二、拓扑学拓扑学是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空间及其变形的一些性质。
拓扑学对许多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例如物理学、化学、及地理学等等,尤其在几何物理学、量子场论等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拓扑学的一些新成果也得到了许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关注。
在拓扑学领域中,著名数学家W. G. Dwyer和J. Spalinski等人的共同发表的论文《拓扑有界性理论》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拓扑有界性概念,解决了一些重要的同伦群问题。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文献综述_万川
!!!!!!!!!!!!!!!!!!!!!!!!!!!!!!!!!!!!!!!!!!!!!!!!!!!!!!!!!!!!!!!!!!!!!!!!!!!!!!!!!!!!!!!!!!!!!!!!!!!!!!!!!!!!!!!!!!!!!!!!!!第2卷第17期2016年9月基础教育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文献综述万川(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湖北武汉,430074)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进程也不断深入。
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了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
对国内外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筛选、分析和归纳,试图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定义、构成要素、评价、培养与提升策略等方面,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素养;研究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17-0089-02作者简介:万川(1989—),女,汉族,湖北洪湖人,中学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数学是全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1]。
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巨大的学术意义和社会贡献,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育研究工作者必须要明确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并积极探索科学的培养体系,制定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量表及测试题库。
一、小学生数学素养研究现状(一)国内外对数学素养的界定国内外对数学素养有很多不同的界定,但是基本的理解还是相通的。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将数学素养定义为:理解与鉴别能力,即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对数学的地位和作用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
数学素养既是每一个学生在当前及未来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必备的素养,也是成为一个有建设性的、热心关注生活和不断反思的公民所必备的一种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综述-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综述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当今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主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4年我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学科要构建核心素养体系[1]。
“数学素养”不仅多次出现在我国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同时也是作为国际教育评价的严重指标之一,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生涯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对人数学素养的生成与发展起着严重作用。
因此,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有着严重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1.内涵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界定看法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能力说。
数学能力反应了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数学核心素养实质上是建立在数学核心知识之上的数学能力。
国际上PISA是该观点的典型代表,其认为数学素养是满足一个在当前和未来生活中公民之需要的能力[2]。
(2)思想方法说。
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本质是与数学思想方法相通甚至一致的。
马云鹏提出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详尽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思想与方法[3]。
(3)文化说。
数学核心素养实质为数学品质、数学精神。
王玉认为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代表着一种文化,精神和态度[4]。
总的来看,研究者们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已上升为无形的数学力量层面。
2.要素研究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素构成分析,学者们主要有以下观点。
第一,单层面要素构成型。
持该观点的学者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要素等同于数学能力要素。
李星云将学生在小学阶段所需的六种数学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要素[5]。
第二,双层面要素构成型。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观念层面素养和精神层面素养。
第三,三层面要素构成型。
(1)数学核心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精神素养。
小学生数学素养应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数学人文精神等方面。
(2)数学核心素养=观念素养+思想素养+精神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文献资料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文献资料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文献资料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核心素养体系从其内涵、国际之间的比较逐渐具体到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系自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以来,我国学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核心素养,并开展了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本篇文章对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进行了汇总,以核心素养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发现:2014年至今共有14990篇文献,其中2014年有73篇,2015年有464篇,2016年有4381篇,2017年至今有10072篇,可以看出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逐年增多,研究成果显著。
总的来看,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条:一是对核心素养体系内涵的解读,而是对如何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
一、我国核心素养体系建立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一)国际核心素养研究介绍21 世纪之初,欧盟在教育与培训领域大力推进终身学习战略,并提出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作为总体教育目标与教育政策的参照框架,引发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
欧盟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计8 个领域,每个领域均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文献综述一、数学欣赏的含义“欣赏”一词,百度百科解释为:领略观赏;认为好与喜欢,以往多用于对艺术作品、词曲诗文等文学艺术方面的赏析,怀揣着喜爱和倾慕之情,欣赏这些事物总能给人以美好的的情感体验,因此,欣赏是一个与主观意识和心理倾向紧密相关的概念,是一种伴随着较为积极的心理倾向的活动,也会因欣赏主体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欣赏感受与欣赏效果。
“数学欣赏”字表意思可理解为享受数学之美、领略数学的意境或趣味,但由于数学作为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生活情境、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等不同背景的人,对数学欣赏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数学欣赏的含义相对比较复杂。
对于数学欣赏的涉猎,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的数学家往往也是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崇尚精神自由,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发现者毕拉哥拉斯不但对几何情有独钟,他的学派还赋予了“数”以艺术的含义,如“8”是和谐、爱情或友谊,柏拉图受毕达哥拉斯的“和谐”理念的影响,就曾做过一次题为“善的概念”的讲演,切实地探讨过“数学与文化”的问题。
他认为,数学与伦理学中的“善”在理想化方面是相同的,用笔画出来的点、线、面都是一种抽象,因而也是一种理想学,其学园的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着:“不懂几何的人不得入内。
”法国天才数学家庞加莱如是说:“在外人看来,对某个数学问题给出证明这样的事情似乎只是智力感兴趣的事,但令人吃惊的是,我们的激情会在数学证明中被唤起,即使这样做也似乎会使我们忘记数学的美,忘记数字与形式的和谐,忘记几何的雅致,但在实际上,这是一种真正的美感--每一个优秀的数学家都懂得的,这种美感是从属于激情。
虎加莱在这段话从“学术”的角度阐述了数学欣赏的心理定义,他认为除了欣赏数学的形式美之外,数学的思维美更能给他带来美好的情感体验。
直至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HowardF.Fehr在文章中先梳理了众学者对数学欣赏的看法及自己对这些看法的观点:(1)欣赏一词没有明确的定义,除了某种程度的审美和情感,通常忽略其他心理因素;(2)如果强调激发儿童与青少年内心与灵魂的活动经验,将会产生更广泛且深入地欣赏效果。
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的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的文献综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
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渗透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国内外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品格的重要途径。
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更易于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因此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更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一种途径。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诚实守信、积极主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直诚实的品质。
2. 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竞争意识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必要的素质之一,但是竞争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人利益的追求上,更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避免过度竞争和攀比心态,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气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社会实践环节、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气。
让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勇气。
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研究一、综述导言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着,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桥梁,是祖国未来栋梁的培养者。
师范生作为未来之师,是教师集体的后备军,他们关系着未来教育事业的兴衰,所以,师范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当前的教师专业化,更需要师范生关注自己的专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未来之师。
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小教专业学生和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学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本文试着从师范生的角度分析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专业素质方面的各种办法,了解当前师范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师范院校培养方式的不足之处,以寻找如何能让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突破口。
为深入该研究,我通过大量史料文献进行文献综述。
二、国内外已有研究综述(一)国内已有研究综述1、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人们关注很多的话题,人们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组成有较多的定义,虽然定义很多,但是却都有相通的地方。
关于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内容,其实和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基本一样的,所以可以参考教师的专业素质。
我国的一些学者在借鉴外国学者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及个人理解,对一名专业化的教师所应具有的专业素质作出了一些不同的概括:史宁中、柳海民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确立并自觉遵守本工作领域的伦理纲领:包括崇高的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
②系统而明确的专业知识结构:广博深厚的文化知识、专精的专业知识、应用性的教育科学知识。
③经过长期专门训练而形成的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
[1]随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普及化,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也比较全面系统地归纳了师范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①教师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即教师的教育理念,包括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等教育观念。
利用小组合作式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文献综述
利用小组合作式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学习与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变得越来越重要。
将小组合作式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他们的学习渠道,促进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开发他们的分析和探究性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深入研究利用小组合作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研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教育在推进国家素质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成为当前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考试,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二、文献综述1、调节教学模式,增强小学生概念理解能力。
例如,周国新等人(2015)研究发现,当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习数学概念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有明显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2、融合中外文化,同步提高语言能力与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绿吊等人(2012)通过数学计算任务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发现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英语水平均有提高,这表明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同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3、提高情感与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杨素芳等(2014)在调查中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
4、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参与课堂,开发他们的分析、探究能力。
董琴等(2013)的研究发现,课堂中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分析、探究性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三、总结通过本文综述,可以看出,近几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均通过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探索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学习方法。
其中,通过调节教学模式增强概念理解能力,融合中外文化同步提高语言能力与数学计算能力,提高情感与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参与课堂,开发他们的分析、探究能力,都能有效地提升小学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问题的文献综述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问题的文献综述班级:09小教(2)学号:20090206253 姓名:朱苏婷【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提高数学家学质量。
一、研究背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如果从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1)、存在的问题1、学习目标狭窄,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数学课程的目标制约着学习者的学习目标。
尽管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中包含了“双基”、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目标,但实际状况是,学科知识和数学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目标,数学教育所应具有的育人功能难以得到全面体现。
2、数学能力的发展不全面,尤其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注。
调查显示,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
普遍状况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愉快体验却大幅度下降(就城市学生而言,从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72%以上急剧下降至初中毕业班的27%),学生因学校因素吸引而学习的比例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下降了50%以上。
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最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25.6%,遇到难题总是努力思考的仅占25%。
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自尊、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反差。
即使是学生看到数学的成功应用和获得较好成绩之时,其对数学也难以真正喜欢(标准研制组对初中代数、几何“双百”的100名数学“优秀生”的调查反映了这样的事实)。
小学生数学作业探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小学生数学作业探究一、前言在新课标推行的今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数学作业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如重数量、轻质量的培养,作业批改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本课题将从数学作业的设计、批改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的舞台,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现、探索,在开放性的作业中发现知识问题,同时在积极的作业批改的过程让他们更有自信,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幸福人生,从而掌握知识。
“作业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主战场。
没有作业的教学好比纸上谈兵,讲的带劲、听的有趣,用起来却茫然。
”新课程要求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
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
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的不断发展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
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学生智力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在作业的设计中加入新的元素,而不是单纯靠题海战术,继而在作业批改的时候也要推陈出新,寻找一种或者几种更高效多益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的,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及时了解,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这使得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作用和实践意义。
二、国外研究进展与现状早在17世纪的欧洲,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就已经对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和安排方法做了精辟论述,指出:“所教科目若不常有适当的反复和练习,教育便不能达到彻底之境界”。
[2]他要求教师讲完新课后让学生复述所讲内容,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再教给别人,通过实际应用把知识巩固在记忆里。
在国外,作业问题研究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
早期苏联的教学论专家们就曾对作业的方法与策略作过专门的论述。
凯洛夫曾指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文献综述
㊀㊀㊀㊀㊀146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29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文献综述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文献综述Һ张瑞赟㊀(吉林师范大学,吉林㊀长春㊀130000)㊀㊀ʌ摘要ɔ课程标准对教学㊁评估㊁考试命题具有指导意义,对课程标准进行关注,有利于促进教学和课程的变革与发展.本文研究选取有关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小学学段部分的课程标准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小学学段课程标准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通过对2012-2020年有关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已有研究角度丰富,研究范围广,但缺少实践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出展望.ʌ关键词ɔ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㊁文献的选择在知网数据库中,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主题进行检索,选取2012-2020年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发现不足,为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提出建议.二㊁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一)总体概括史宁中㊁马云鹏等人对修订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组成人员和过程进行说明,详细阐述了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所做的变化,包含各学段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具体内容的调整和修改.其中,小学学段数与代数㊁图形与几何部分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而统计与概率㊁综合与实践有明显的改变,统计与概率的学习难度降低.[1]邵征锋㊁熊梅等人将1949年-2019年70年来有关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㊁课程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颁布的背景和具体内容,清晰呈现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发展的变化.通过对70年来课程标准的发展进行梳理,总结出制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经验:标准制度化㊁目标梯度化㊁内容生活化与数学化㊁方法学科化.[2](二)比较研究1.2001版与2011版的比较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是在2001版基础上做的修改和调整,对两者进行对比可清楚了解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所做的变化,有利于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朱晨菲㊁马复将两版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总结出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方面的变化,认为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注重思想教学㊁鼓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㊁重视过程㊁内容具体化㊁估算要求降低㊁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特点.[3]施娜㊁孙晓天从课程深度和广度上进行计量比较,得出:从课程广度角度看,第一学段知识广度变窄,第二学段课程内容没有变化;在课程深度上看,第一学段知识深度变化不大,第二学段有所提高.[4]2.与其他国家的比较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可以发现本国课程标准的不足之处,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有利于我国课程标准的修改和完善.胡明泉对中美两国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㊁基本理念㊁框架结构㊁课程目标㊁课程内容5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两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价值㊁学科核心内容㊁数学实践方面有相同之处,在学段划分㊁开始年限㊁内容要求㊁课程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5]刘久成将中㊁英㊁澳㊁美㊁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进行对比,发现五国在数与代数㊁图形与几何等方面侧重点有所不同,内容要求有所差异.通过对比并借鉴外国的课程内容设置,得到制定我国小学课程标准的启发.[6]刘曌㊁杨光伟等人将中㊁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部分进行比较,涉及课程目标㊁内容的标准与组织3个方面,发现日本小学统计与概率内容设置与我国大不相同.日本几乎没有涉及概率方面的内容,统计内容的知识比较宽泛.我国则注重统计与概率的均衡.[7](三)一致性研究李萝婷运用SEC分析模式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一致性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的差异.[8]田兆丰㊁陈皓月运用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对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试卷涉及的认数㊁加法与减法㊁认识图形等内容与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要求进行分析,发现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不高.[9]孟浩以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广度㊁课程深度㊁课程时间㊁课程难度四个维度分析两版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发现除课程深度外,北师大版和人教版教科书与课程标准在其他维度都有较好的一致性.[10](四)部分研究1.目标陈奥运㊁刘来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课程目标体系和目标内容两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阐述了课程目标体系从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变化历程,总结出小学学段数学课程目标变化的特征:目标体系从单一化到系统化㊁目标内容从分散到整体㊁目标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11]李丹认为小学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与2001版课程标准相比较,第一学段目标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存在差异,将2011版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方面具体的修改内容进行对比㊁综述与剖析,详细展现了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方面的变化.[12]2.教学教学是课程标准具体化的过程.陆玉清认为2011版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取得了进步,但新.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147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29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没有形成,认为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对教学理念㊁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变革,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13]杨徐昕㊁李喆喆等人通过对美国和新加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对比,认为我国小学数学课堂应注重素养教学,提出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建构数学素养框架等策略以及注重各门学科内容相联系等方法来实施素养教学.[14]3.评价评价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发展,以课程标准内容为基础进行评价具有合理性.王炳森认为低年级的教师忽视了课堂评价,并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提出评价小学低年段课堂的关键与注意的问题.[15]张春莉㊁张泽庆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从评价目的㊁内容与方法三方面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发展评价体系,包括终结性㊁形成性㊁表现性三方面,体现了评价功能㊁重心㊁方法㊁呈现方式与应用的变化.[16](五)不足之处课程标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修改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合理化.蒋盼盼通过对中㊁英㊁美三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组织结构㊁水平层级㊁目标表述方式三方面进行对比,认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重内容轻表现,缺乏组织性,目标表述不清晰且操作性不强.[17]曹广福认为数学课程标准设置没有注意到课程连贯性㊁课程内容与学生认知的协调性,在小学阶段应以直观教学为主.[18]柯雅梅从教育哲学角度分析,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体现经验主义学习观,也有部分理性主义学习观,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主,过程与结果并重,数学教育缺少从生活化到数学化的转变.[19]三㊁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第一,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范围广.既有宏观层面对2011版小学学段课程标准内容变化的研究㊁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研究,也有微观层面课程标准与测试卷以及各版本教科书和教材习题一致性的研究㊁课程目标㊁教学㊁评价方面的研究.第二,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研究多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分析,缺乏实践层面的研究.首先,缺少关于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现状的研究.关注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为课程标准修订提供现实依据.其次,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落实了课程标准,怎样进行测量,各个地区是否都能适应课程标准,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验证与解决.所以,课程标准的检测值得进一步研究.最后,有关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评价方面的研究欠缺,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由谁评价,怎样评价,没有确定的评价标准.因此,实施现状评价体系的制定也是教育工作者应关注的问题.综上所述,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从实践层面对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研究,丰富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维度,促进数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ʌ参考文献ɔ[1]史宁中,马云鹏,刘晓玫.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与主要内容[J].课程㊃教材㊃教法,2012(3):50-56.[2]邵征锋,熊梅,杜尚荣.70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演变及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5):33-38.[3]朱晨菲,马复.小学课程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 基于新旧‘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Z1):19-22.[4]施娜,孙晓天.基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与修订稿的计量分析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72-77+82.[5]胡明泉.中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6]刘久成.五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基于现行中美澳英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10):58-64.[7]刘曌,杨光伟,唐恒钧.中日两国小学数学课程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3):63-66.[8]李萝婷.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9]田兆丰,陈皓月.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基于韦伯分析模型的研究[J].林区教学,2018(9):83-87.[10]孟浩.小学数学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11]陈奥运,刘来兵.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演变与特征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2):30-35.[12]李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剖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4):179+181.[13]陆玉清.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4):431-432.[14]杨徐昕,李喆喆,莫晓云.中国小学数学课堂素养教学的研究与实施 基于国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5):48-51+91.[15]王炳森.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评价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视角[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9):144-145.[16]张春莉,张泽庆.小学数学评价的全面性与多元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之十三[J].小学数学教育,2012(Z2):43-45.[17]蒋盼盼,杨钦芬.我国小学数学课标表现标准的缺失及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8(18):82-84.[18]曹广福.数学课程标准㊁教材与课堂教学浅议[J].课程㊃教材㊃教法,2016(4):12-16.[19]柯雅梅.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理念变化及其争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数学素养研究综述
数学素养研究综述数学素养是指人们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以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
在当今社会,数学素养对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本文将综述数学素养的研究现状和争论焦点,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数学素养的组成数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基础知识:指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等,是数学素养的基础。
2、数学阅读:包括数学题目阅读、数学图表解读等能力,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3、数学写作: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数学素养的体现。
4、数学思维能力:指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
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培养数学素养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策略,以下为几个主要方面:1、学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数学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素养。
2、家庭教育:家长通过引导、监督、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教育:通过各种社会机构、网络资源等途径,提供数学培训、讲座等机会,提高公众的数学素养。
当前研究现状分析目前,数学素养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基础研究方面,学者们对数学素养的定义、组成要素和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应用研究方面,数学素养在教育、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也在不断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然而,数学素养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对于数学素养的界定和组成要素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次,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社会教育等其他培养途径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拓展研究领域。
此外,研究方法以描述性研究和思辨性研究为主,实验研究和量化分析相对较少,需要加强实证研究。
结论数学素养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文通过对数学素养研究现状的综述,总结了数学素养的组成和培养策略,分析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研究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明确数学素养的内涵和组成要素,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交流,拓展研究视野,改进研究方法,以取得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教学论文
绛县横水中心校东山底小学李美琴浅谈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
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意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企业家的“经济头脑”、科学家的“数字地球”,现代人生活工作的“现代化”,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数学化的时代已经展现在眼前,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
要唤醒国人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一、什么是数学素养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
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在生活和上作上常表现出对数的敏感和适应,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事例中分离出数学因素,建立模型,通过数学进行观察分析,善于用数学的观点说明问题。
文献综述
数学问题素养研究综述数学教育领域关于问题的研究成果丰富,从研究内容(本体论与成长论)看主要涉及何谓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问题解决教学的相关研究。
从研究方法论的质性研究为主,具体方法又,生态、案例、访谈、调查等;从研究者所持观点看,有支持、有反对、有综合。
第一节数学问题的本体论研究本体论就是对数学问题的存在性及是什么等的研究,只有了解什么是数学问题,才能明确数学问题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
一、问题概念及其类型的研究1.问题概念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家唐克尔(Karl Dunker)在1945年提供了一个经典的界定:当一个有机体有一个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时,就产生了问题。
(《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辛自强教育科学出版社)所谓问题,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感到或发现应当解决而暂时没有条件、或因疏忽而未解决的矛盾。
对问题认识的五方面:一是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所发现的以及需要解决的矛盾和疑难;二是大自然和社会向人提出的新课题;三是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发现的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四是被掩盖的另一种倾向,即潜在的危机;五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事故、麻烦以及所出现的失误等。
(李思民,问题意识地理论阐释)2.问题类型的研究按不同的标准可将问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一下几种:⑴界定良好问题和界定不良问题按照问题的特征,可将问题分为界定良好问题(well-defined problem)和界定不良问题(ill-defined problem)。
如果问题有一个明确定义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和一系列可能被用来缩小和消除两种状态之间差异的操作过程,那么这个问题就是界定良好问题。
在数学、物理、形式逻辑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界定良好问题。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要应对的问题更多的是界定不良问题,这类问题在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过程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和不明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卷第17期2016年9月基础教育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文献综述万川(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湖北武汉,430074)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进程也不断深入。
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了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
对国内外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筛选、分析和归纳,试图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定义、构成要素、评价、培养与提升策略等方面,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素养;研究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17-0089-02作者简介:万川(1989—),女,汉族,湖北洪湖人,中学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数学是全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1]。
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巨大的学术意义和社会贡献,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育研究工作者必须要明确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并积极探索科学的培养体系,制定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量表及测试题库。
一、小学生数学素养研究现状(一)国内外对数学素养的界定国内外对数学素养有很多不同的界定,但是基本的理解还是相通的。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将数学素养定义为:理解与鉴别能力,即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对数学的地位和作用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
数学素养既是每一个学生在当前及未来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必备的素养,也是成为一个有建设性的、热心关注生活和不断反思的公民所必备的一种综合素质。
国内大部分教育家及学者认为,数学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校的数学教育及个人自身的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情感等方面的素质与修养[2]。
王子兴从素养与素质的角度,把数学素养界定为数学科学方面的素质[3]。
纵观相关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者对中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理解都是在活动中体现的,都与实践和运用紧密相连,旨在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关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研究者们各有自己的见解。
普格力构建了两个同心圆组成的数学素养结构模型,认为数学素养的结构框架应体现出每个人的数学能力以及个体适应未来科技与数学进步所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4]。
杜文平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分为四类十二个变量呈现,分别是:①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②数学观念、数学交流、数学能力;③数学思维品质、数学人文精神、数学思想观念;④数学意识、数学情感、数学思考[5]。
我们看到,不管各位研究者如何理解,他们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均与《课标》总体目标一致。
《课标》中虽未将小学生数学素养要素具体呈现,但已隐含在《课标》的课程目标当中。
数学素养要素需要体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要素的落实则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好地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从而会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的完美融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国外有六大测评体系被广泛应用,分别为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趋势(TIMSS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 )、国家教育进步评估(NAEP )、国际中学数学教育评价(Kassel 测试)、日本中小学生数学学力测验和法国全国中小学生诊断测验性数学评价。
六大测评体系虽然针对的学生学段背景和侧重点各有区别,但都反映出了一个共同点:其核心都在于聚焦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弱化了教材的差异和升学需求中考试的影响。
因此,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孔企平认为,这些评价都以社会的时代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核心的数学知识为基本载体,把思维作为数学素养的核心,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6]。
国内方面,学者们对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马云鹏教授认为,数学素养评价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善其学习方式。
从课程目标、学生学习角度提出的数学素养评价要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课标》所给出的课程目标[7]。
反观杜文平研究的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则更为具体全面。
该评价体系按照小学生数学素养逻辑结构将数学素养分解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从评价内容上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从评价方式上分为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从评价主体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
从国内外测评方式可以看到,测评可以对学生数学素养做出多视角、多层次的评价,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反馈,这对教师全面地了解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学生通过测评可以更好地DOI :10.16681/ki.wcqe.20161706989!!!!!!!!!!!!!!!!!!!!!!!!!!!!!!!!!!!!!!!!!!!!!!!!!!!!!!!!!!!!!!!!!!!!!!!!!!!!!!!!!!!!!!!!!!!!!!!!!!!!!!!!!!!!!!!!!!!!!!!!!!第2卷第17期2016年9月基础教育了解自己的数学素养发展水平。
(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策略探索对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策略探究,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
理论上有朱德全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从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实践应用三个方面对培养策略进行阐述[8]。
潘小明从数学活动的视角和全球教育的视角对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9]。
康世刚从五个方面对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构建,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其培养策略分别为:以真实情境的问题为驱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为载体,转变师生关系为手段,以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为依托,真实的、多样化的、开放性的情境问题为工具。
目前,实践层面的提升策略主要是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
赵慧提出,让手抄报成为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甘肃省古浪县直滩教育工作站赵春生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策略。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将知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湖北省进行新课改后,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教学“三一五”模式,充分将小学生的独立性与合作性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在各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强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014年3月,湖北华科附小数学组开展的“数学趣哪”专题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情景,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感悟数学知识与生活,以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再次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落实新课改中的四基和两能。
2014年10月,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局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提出,通过小学生数学日记开展小学生数学素养评比活动,通过数学日记展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失误经历、学习思考、数学应用、数学发现、数学预习和课后反思等。
此外,最近掀起的微课、慕课热潮,也是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新尝试。
三、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研究的展望(一)确定数学素养定义和其构成要素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强调数学素养的重要性,但到底什么是数学素养,其构成要素又是什么,以及小学数学素养与数学素养的侧重点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学术界并没有得到的统一。
因此,这就迫切需要研究者对各阶段教育中数学素养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明确。
未来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应该整合心理、学科、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样有助于数学教育研究者和教学一线者对数学素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探索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由于数学素养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策略探索缺乏一个完善的科学体系,致使该理论无法指导教育工作者对《标准》中的数学素养进行清晰的解读,也无法具体地引领一线教育者对小学生数学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
只有具备数学素养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与提高,所以推进教学工作者提升自身数学素养势在必行。
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才能探索出更合理的实践策略,这样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当然最终成效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可以看出,完整的科学体系直接对学生的发展、整个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完善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十分必要。
(三)制定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量表及测试题库尽管类比心理学方面有很多测评量表,但小学生数学素养测评方面仍缺乏被国内同仁认可且适合国内小学生的评价量表。
因此,研究者应对我国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确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量表和测试题及时分析小学生数学素养,并及时调整培养的侧重点,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发展性指导,从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契合《标准》的基本理念。
同时,制定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量表及测试题库对于我国的教育和考试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目前很多探索活动仅仅处于尝试阶段,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时间的检验。
同时,所探索的实践策略在试用对象上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特定性,缺乏相关理论素养。
因此,研究者必须对各阶段教育中数学素养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探索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并制定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量表及测试题库。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养策略[J].学科教育,2004(7):27.[3]王子兴.数学通报,论数学素养[J].数学通报,2002(1):6-9.[4]黄友初.欧美数学素养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4(6):47-52.[5]杜文平.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方案的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2(4):26-30.[6]孔企平.国际数学学习测评:聚焦数学素养的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11):78-82.[7]马云鹏.新课程理念下学科素养评价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朱德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养策略[J].学科教育,2004(7):15-16.[9]潘小明.关于数学素养及其培养的若干认识[J].数学教育报,2009(10):4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