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测试(选修2)

合集下载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2地理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人教版复习巩固三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2地理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人教版复习巩固三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2地理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人教版复习巩固三第1题【单选题】读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的宽度为12海里B、b的宽度为200海里C、a区域享有和该国领土一样的管辖权D、b区域自然资源所属国享有勘探、利用、保护、管理的主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近年来,我国对渤海和黄海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

同一海船,在下列海区中吃水最深的是( )A、红海B、北海C、加勒比海D、波罗的海【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计划依次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再返回青岛。

它将先后途径( )A、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B、马六甲海峡——好望角——巴拿马运河C、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D、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围海造田,有可能引起海岸侵蚀B、大面积过度开采海滨砂矿,滥挖珊瑚礁,可能使海岸向陆地退缩C、对鱼类掠夺式捕捞会引起渔类资源严重衰退D、海水污染严重地区的海洋水产品,食用后会影响人体健康【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中M是陆地,其余为海底地形。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A、N处B、O处C、P处D、Q处【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读某海域示意图,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2011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7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8届“航海日”。

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

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国拥有的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是根据________计算出来的( )A、内水B、领海C、专属经济区D、毗连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同一时期在海洋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

地理人教版选修2同步测控练习第一章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含解析.doc

地理人教版选修2同步测控练习第一章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含解析.doc

C. 15世纪末D. 一战后B.意大利人哥伦布 D.葡萄牙人达•伽马) 大西洋、印度洋 印度洋、北冰洋 B.南极洲和北冰洋 D.亚洲和大洋洲 故跨越的经度最广。

1•大航海时代开始于()A. 15世纪初B. 15tl+纪屮 答案:C2. 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是()A.匍萄牙人麦哲伦C.英国人库克 解析:麦哲伦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答案:A 3. 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在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 .大西洋、我夯基,我达标解析:在南半球大洲大洋分布图上,可以找一参照物(如南极半岛)为起点,沿着逆时针方向 依次排列其周围的三个大洋。

答案:A4.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A. 亚洲和太平洋 C.非洲和印度洋 解析:由于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点附近, 答案:B 5. 为什么曼徳海峡有“危险海峡”之称?答案:曼徳海峡长18千米,宽25—32 T 米,在入海口处有几个小岛,其屮较大的是丕林岛, 是一个火山岛,面积为13平方千米。

曼徳海峡虽宽达30多千米,但被不林岛隔为东西两条 水道。

东水道即丕林岛与阿拉伯半岛Z 间的海峡,宽3. 2千米,水深30米,称小峡。

因该 水道水深适宜,航道屮很少有岛屿、暗礁,是由红海出入印度洋的主要水道。

西水道即为丕 林岛与非洲之间的海峡,宽28千米,最大水深323米,称大峡。

西水道虽宽且深,但航道 内滩多礁险,散布着一群名叫“七姊妹”的小火山岛,船只不便从这里通航。

在科技不发达 的年代里,航道测量和航标设置落后,不知有多少船只在西水道触礁沉没。

而东水道虽然航 道干净,但因峡窄流急,也有不少航经这里的船只出事。

所以提起曼徳海峡,航海者都不免 心惊肉跳。

红海附近的漁民,每逢出海捕鱼采珠,送行的亲人无不伤心落泪,担心在途经曼 徳海峡时葬身鱼腹,有去无冋。

每当客船航行至此,旅客们都不免提心巾胆。

因此人们把 这个从古到今夺去无数人生命的险恶海峡称为“曼徳海峡”,其全称为“巴布•也耳•曼徳”, 在阿拉伯语屮意即“泪Z 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 第二节 人类地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 第二节 人类地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类地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几组海峡中都介于两大洲之间的有()A. 马六甲海峡、莫桑比克海峡、英吉利海峡B. 麦哲伦海峡、霍尔木兹海峡C. 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D. 丹麦海峡、德雷克海峡、多佛尔海峡2.石油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海洋污染问题,下列海域污染严重的是()①沿海水域②海上航道沿线③海上石油产区④石油输出港附近海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3.海洋滩涂是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是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B. 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C. 南美洲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洋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表层D. 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4.随着开发建设大潮,沿海而建的一处处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始不同程度地“蚕食”着海岸带,下列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带来的问题的是()A. 破坏海防林,加剧台风、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危害B. 毁坏滩涂C. 大量废弃物直接排入海湾,加剧海水污染和生态破坏D. 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5.石油污染除了会造成海域内动物的死亡外,还会()①破坏海滨娱乐场②造成海岸环境退化③造成生态破坏④使海水富营养化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6.一天之内有两次潮涨和潮落,若H在农历十五这一天内出现极大值的时间是5∶30,那么这一天下一次出现H极大值的时间可能是()A. 17∶30B. 17∶55C. 11∶30D. 11∶557.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是()A. 马六甲海峡与澳大利亚东北角的连线B. 塔斯马尼亚岛所在的经线C. 北段大致从马六甲海峡北端向南向东,南段大致从塔斯马尼亚岛南角向南D. 无明确界线8.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1.2《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1.2《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对海洋认识经历过的几个阶段,以及在各阶段对海洋的认识。

2.了解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以及海洋的重要作用,理解为什么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一、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1.15世纪以前:人类对海陆关系的认识是“①____________”,形成了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

2.1405~1433年: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3.15世纪末开始:世界迎来②____________,人们认识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

4.一战以后:海洋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空间。

5.现在:海洋是地球环境的④__________,是⑤________________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⑥______________的宝贵财富。

二、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1.海洋探险时代: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仅局限在与航海探险相关的海面⑦______要素、⑧______等方面,认识了世界⑨____________,了解了地球表面的⑩______面貌。

2.海洋科学研究时代(1)1872~1876年,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

(2)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⑪____________技术的发展与⑫____________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海底地形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诞生了⑬____________学说和⑭____________学说。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大洋观测计划,人们认识到⑮_________与⑯____________现象的关系,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4)进入21世纪,科学界正在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

海洋科学探索的三个阶段1872年~1876年,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标志着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进入到科学探索阶段。

(1)19世纪末,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开始铺设;20世纪30年代,着手开发大陆架石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艇的频繁活动;20世纪60年代,海底矿藏的开发提到日程。

精校版【人教版】地理选修二:1.2《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导学案(含答案)

精校版【人教版】地理选修二:1.2《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导学案(含答案)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对海洋认识经历过的几个阶段,以及在各阶段对海洋的认识。

2.了解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以及海洋的重要作用,理解为什么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一、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1.15世纪以前:人类对海陆关系的认识是“①____________”,形成了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

2.1405~1433年: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3.15世纪末开始:世界迎来②____________,人们认识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

4.一战以后:海洋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空间。

5.现在:海洋是地球环境的④__________,是⑤________________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⑥______________的宝贵财富。

二、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1.海洋探险时代: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仅局限在与航海探险相关的海面⑦______要素、⑧______等方面,认识了世界⑨____________,了解了地球表面的⑩______面貌。

2.海洋科学研究时代(1)1872~1876年,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

(2)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⑪____________技术的发展与⑫____________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海底地形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诞生了⑬____________学说和⑭____________学说。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大洋观测计划,人们认识到⑮_________与⑯____________现象的关系,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4)进入21世纪,科学界正在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

海洋科学探索的三个阶段1872年~1876年,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标志着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进入到科学探索阶段。

(1)19世纪末,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开始铺设;20世纪30年代,着手开发大陆架石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艇的频繁活动;20世纪60年代,海底矿藏的开发提到日程。

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随堂演练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随堂演练新人教版选修2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1.以下有关海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B.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C.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D.海洋的价值已被人类充分认识解析:选D。

时至今日,海洋的价值仍未被人类充分认识。

2.关于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B.人类对海底地形全面系统的认识是大洋观测计划实施的结果C.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过程D.海洋是解开地球之谜的“钥匙”解析:选D。

此题考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A、B、C选项均涉及人类在海洋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影响,对应关系要记准记牢。

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深海钻探技术的发展和海底钻探计划的实施,使人们对海底地形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4题。

①遣振(童)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

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②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到1504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

③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

④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完成环球航行考察。

3.在徐福之行时期,人类认为( )A.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B.殖民掠夺开始C.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D.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空间4.上述四个事件中,被认为“奠定了海洋科学基础”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题,徐福之行发生在15世纪以前,当时人类利用海洋的活动主要是采集贝类和捕鱼、海水制盐、沿海航行等;15世纪末,进入大航海时代后,开始了近代殖民掠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当今社会对海洋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 第二节 人类地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同步测试-word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 第二节 人类地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同步测试-word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类地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几组海峡中都介于两大洲之间的有()A. 马六甲海峡、莫桑比克海峡、英吉利海峡B. 麦哲伦海峡、霍尔木兹海峡C. 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D. 丹麦海峡、德雷克海峡、多佛尔海峡2.石油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海洋污染问题,下列海域污染严重的是()①沿海水域②海上航道沿线③海上石油产区④石油输出港附近海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3.海洋滩涂是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是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B. 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C. 南美洲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洋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表层D. 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4.随着开发建设大潮,沿海而建的一处处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始不同程度地“蚕食”着海岸带,下列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带来的问题的是()A. 破坏海防林,加剧台风、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危害B. 毁坏滩涂C. 大量废弃物直接排入海湾,加剧海水污染和生态破坏D. 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5.石油污染除了会造成海域内动物的死亡外,还会()①破坏海滨娱乐场②造成海岸环境退化③造成生态破坏④使海水富营养化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6.一天之内有两次潮涨和潮落,若H在农历十五这一天内出现极大值的时间是5∶30,那么这一天下一次出现H极大值的时间可能是()A. 17∶30B. 17∶55C. 11∶30D. 11∶557.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是()A. 马六甲海峡与澳大利亚东北角的连线B. 塔斯马尼亚岛所在的经线C. 北段大致从马六甲海峡北端向南向东,南段大致从塔斯马尼亚岛南角向南D. 无明确界线8.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

高中地理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2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一、选择题1.关于人类对海洋的科学研究,以下几项科研成果和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A.1872~1876年,随着深海钻探技术的发展与海底钻探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海底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B.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C. 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界已经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D.进入21世纪,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解析:①1872~1876年: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

②20世纪50年代以来:深海钻探技术发展与海底钻探计划实施,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③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

④进入21世纪: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

答案:B2.下列地理事件被认为“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的标志的是( )A.郑和七次下西洋B.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C.麦哲伦环球航行D.英国“挑战者”号的环球航行考察答案:D3.位于甲地的一支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3~5题。

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4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5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A.半年B.一年半C.两年半D.三年半解析:甲地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船队去时由东北向西南航行,利用风力应选在冬季。

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赤道低压带移至赤道以南,北半球的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从乙到丙逆风航行。

而在北半球夏季出发时,乙地盛行东南信风,从乙到丙顺风航行,但到达丙地时,印度洋北部盛行西南季风,应等到下一个风季即东北季风吹起时再从丙地到丁地。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学案: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新人教版选修2)含答案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学案: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新人教版选修2)含答案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学习目标】1。

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过程。

2. 了解郑和下西洋【重点难点】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过程。

【学法指导】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

【学习过程】高手笔记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1)15世纪以前:早期沿海地区的人们开始了海上航行,从海中捕鱼、晒盐、采集海菜,海洋给人类带来许多利益.(2)15-18世纪:1405—1433年,中国明朝郑和率领船队七次横渡印度洋,创世界远洋航海之壮举。

15世纪末以来的大航海时代,航海的实践使人类认识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要道。

(3)19世纪至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深化了对海洋的利用,并逐渐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

当今社会出现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促使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名师解惑到大洋底去探险,在下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剖析:到达洋底和到达外层空间一样,没有特殊的装备,人是不可能到达的。

常识告诉我们,若没有氧气筒的帮助,人是不能长时间地下潜到3米以下的水里——这只不过是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千分之一。

会游泳的人一直在寻思,如何在水下得到氧气?古代希腊的潜水者是从充满气的瓶子里获得氧气,近代潜水者则多用压缩空气的办法进行潜水。

通常人可以潜入到30米的深度.即使最有经验的使用水下呼吸器的人也不敢冒险潜到45米以下,因为深潜压力的增加和上浮水面的过程的压力变化,造成减压病甚至死亡.使用密封的潜水服,也只能潜入到440米的深处。

随着不断地潜入水下,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人的内耳、肺和一些孔道就会感到压力,令人痛苦。

水下温度低,会很快吸走人体的热量,使得人难以在3米以下的水里坚持2—3分钟。

讲练互动【例题1】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驶离青岛港,开始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

途中可能出现下图所示地理事物或现象,其正确的排序是()A.a—c—b-d B。

精品解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类地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几组海峡中都介于两大洲之间的有()A.马六甲海峡、莫桑比克海峡、英吉利海峡B.麦哲伦海峡、霍尔木兹海峡C.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D.丹麦海峡、德雷克海峡、多佛尔海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白令海峡位于亚洲与北美洲交界处,直布罗陀海峡是欧非两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是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

考点:世界地理概况2.石油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海洋污染问题,下列海域污染严重的是()①沿海水域②海上航道沿线③海上石油产区④石油输出港附近海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沿海水域、海上航道沿线、海上石油产区、石油输出港附近海域石油污染都较严重,A正确。

3.海洋滩涂是指人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我国海洋滩涂总而积217.04 万公顷,是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B.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C.南美洲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洋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表层D.北海道渔场位于口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答案】D【解析】北海渔场是东格陵兰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的,A错。

纽芬兰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暧流交汇,B错。

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洋深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C错。

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D对。

故选D。

【点睛】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4.随着开发建设大潮,沿海而建的一处处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始不同程度地“蚕食”着海岸带,下列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带来的问题的是()A.破坏海防林,加剧台风、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危害B.毀坏滩涂C.大量废弃物直接排入海湾,加剧海水污染和生态破坏D.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答案】D【解析】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带来的问题,D正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人教版习题精选十九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人教版习题精选十九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人教版习题精选十九第1题【单选题】我国领海宽度( )A、6海里B、12海里C、24海里D、200海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权B、内陆国家没有开发海洋资源的权利C、一座小岛可使所有国拥有沿岛各个方向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D、一座小岛可使所有国拥有约430 000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容易发生赤潮的海域有(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有关甲、乙、丙三地渔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渔场形成与沿海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密切相关B、乙地渔场形成只与上升流带来海底营养物质有关C、丙地渔场的形成与寒流、暖流交汇有关D、世界渔场全部分布于沿海的大陆架海域【答案】:无【解析】:第4题【单选题】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平坡缓B、岛多浪小C、滩阔岸直D、河多沙厚【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海洋国土日益为临海国家重视,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大陆架与经济专属区示意图A、a为领海B、b为经济专属区C、c为大陆架D、d为海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海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定长期的海岸管理政策,是实现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根本前提B、人类通过港口建设、捕捞、排污等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海岸带C、气候变化,不会对海岸带生态系统产生影响D、陆地的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泥沙增多,使海岸带加速变迁【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关于波浪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夏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B、波浪能一年四季都可用C、波浪能具有稳定的特点D、波浪能比太阳能、风能都易开发【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局部地区海岸线变动示意图。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同步练习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同步练习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一、选择题年月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青岛港出发,途经下图所示国家和地区,总航程万多千米,历经个月,于年月日返回青岛港。

据此回答~题。

.海军舰艇编队在印度洋上航行时,鲜红的国旗和军旗常飘向( ).西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解析:选。

海军舰艇编队在印度洋上时,是北半球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假如在航行过程中舰艇的重量未发生变化,那么舰艇吃水深度最小的海域是( ).长江口东南海域.加勒比海.红海.地中海解析:选。

红海是世界上盐度值最高的海区。

.海军舰艇编队航行到直布罗陀海峡时,叙述正确的是( ).多雨季节,顺水.多雨季节,逆水.少雨季节,顺水.少雨季节,逆水解析:选。

此时是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大西洋海水从表层流入地中海。

.雅典和里斯本纬度大致相同,气候相同,但夏季里斯本的气温低于雅典,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洋流.地形.大气环流.植被覆盖率解析:选。

里斯本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海军舰艇编队航行到下列哪个海域时,遇见的海洋捕鱼船可能最多( ).东海深海区域.地中海.加勒比海.秘鲁沿海解析:选。

秘鲁沿海有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

.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计划依次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再返回青岛。

它将先后途径( ).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好望角——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解析:选。

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是从青岛起航向东航行的。

读图,回答~题。

(双选).一艘远洋货轮月日从上海港出发,月日到达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口,下列情况可信的是().在①海峡通过时,船只顺流而行.在②海峡遇雷阵雨.在③海峡遇细雨蒙蒙的天气.在④海峡通过时,船只吃水深度变深.从英国北海油田到上海的万吨巨型油轮要走的通道有( ).①.②.③.④解析:第题,图中①为直布罗陀海峡,为地中海气候,北半球月日~月日应为夏季,干燥少雨;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所以船只经过①海峡应为逆流而行。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同步练习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同步练习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一、选择题2010年5月15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青岛港出发,途经下图所示国家和地区,总航程3万多千米,历经4个月,于2010年9月23日返回青岛港。

据此回答1~5题。

1.海军舰艇编队在印度洋上航行时,鲜红的国旗和军旗常飘向()A.西南方B.东北方C.东南方D.西北方分析:选B。

海军舰艇编队在印度洋上时,是北半球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2.假如在航行过程中舰艇的重量未发生变化,那么舰艇吃水深度最小的海域是() A.长江口东南海域B.加勒比海C.红海D.地中海分析:选C。

红海是世界上盐度值最高的海区。

3.海军舰艇编队航行到直布罗陀海峡时,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季节,顺水B.多雨季节,逆水C.少雨季节,顺水D.少雨季节,逆水分析:选D。

此时是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大西洋海水从表层流入地中海。

4.雅典和里斯本纬度大致相同,气候相同,但夏季里斯本的气温低于雅典,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洋流B.地形C.大气环流D.植被覆盖率分析:选A。

里斯本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5.海军舰艇编队航行到下列哪个海域时,遇见的海洋捕鱼船可能最多()A.东海深海区域B.地中海C.加勒比海D.秘鲁沿海分析:选D。

秘鲁沿海有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

6.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计划依次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再返回青岛。

它将先后途径()A.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B.马六甲海峡——好望角——巴拿马运河C.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D.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分析:选A。

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是从青岛起航向东航行的。

读图,回答7~8题。

(双选)7.一艘远洋货轮5月18日从上海港出发,6月30日到达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口,下列情况可信的是()A.在①海峡通过时,船只顺流而行B.在②海峡遇雷阵雨C.在③海峡遇细雨蒙蒙的天气D.在④海峡通过时,船只吃水深度变深8.从英国北海油田到上海的35万吨巨型油轮要走的通道有()A.①B.②C.③D.④分析:第7题,图中①为直布罗陀海峡,为地中海气候,北半球5月18日~6月30日应为夏季,干燥少雨;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所以船只经过①海峡应为逆流而行。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一章 海洋概述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练习题第十一篇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一章 海洋概述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练习题第十一篇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练习题第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对于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海洋能的利用技术都已经成熟B、潮汐能的发电技术没有进入实用阶段C、温差能等的发电技术已很成熟D、海洋能的开发主要用于发电【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闽、浙发展滩涂养殖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火山B、洪涝和泥石流C、干旱、低温D、台风和强热带风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目前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是( )A、海上石油泄漏B、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C、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D、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目前,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基本原则有( )①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②尊重历史的原则③自然延伸的原则④公平合理原则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 )①岛屿沉降②海水膨胀③暴雨泛滥成灾④两极冰盖融化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或包围,形成大陆和岛屿B、海洋是连续的、相通的C、海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充分地进行交流D、海洋之间的物质可以交流,但能量不可能进行交流【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读下列四幅图,回答。

四幅图中不属于“海”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在渤海的石油开发中,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A、渤海是公海B、海底油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C、有利于渤海石油出口D、海底油气开采难度大、投资高、风险大【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A、海上钻井平台B、海水淡化工厂C、潜艇D、石油储存罐【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一、单选题
1.下图是公元前古希腊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反映了当时人类对海洋和陆地的认识是
A.陆地的四周是海洋,海洋的边缘是深渊
B.海洋有渔盐之利,舟楫之便
C.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
D.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于圣诞节前后,所以又叫做“圣婴”。

受厄尔尼诺的影响,全球的气候会发生变化。

据此完成第2-3题。

2.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与下列哪个海洋东岸水温升高有关?()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人们观测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的关系开始于()。

A.20世纪50年代
B.21世纪以后
C.20世纪80年代以来
D.1872~1876年
阅读下列不同时代船舶图,完成第4-7题。

4.在以①为主要航海工具的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是()。

A.地的四周是海洋,海洋的边缘是深渊
B.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
C.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
D.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
5.人类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利用的是序号________所示类型的船舶()。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海洋科考活动,主要利用③类航海工具的是()。

A.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B.郑和下西洋
C.1872年“挑战者”号环球航行
D.20世纪50年代深海钻探
7.在人类以序号②航海工具为主的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是()。

A.认识了世界海陆分布,了解了地球表面的整体面貌
B.诞生了板块构造学说和海底扩张说
C.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D.全面研究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间的关系
8.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中共穿过几大板块()。

A.3
B.4
C.5
D.6
麦哲伦船队历经三年,环球航行成功,人类首次用实践证明了地球的球体形状,据此完成第9-11题。

9.麦哲伦船队的出发地点位于下面①~④中的____附近()。

A. B. C. D.
10.船队渡过大西洋后,最早到达的地方位于下面哪幅图中()。

A. B.
C. D.
11.与第(1)题图中④所示海峡高温期相同,多雨期相同的是第(2)题甲至丁城市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下列人类活动与人类对海陆分布的探索联系较为密切的是()。

A.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B.西欧乳畜业的形成
C.小麦、棉花、葡萄引种到黄河流域
D.东南亚、巴西分别成为最大的橡胶和咖啡产地
13.关于海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B.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C.目前海洋还局限于为人类提供生存的自然环境、渔盐之利、航运交通、国家安全等方
2
面,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新产业的开发未形成规模D.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阅读下列洋流名称,完成第14-15题。

①墨西哥湾暖流②本格拉寒流③千岛寒流④拉布拉多寒流⑤北大西洋暖流
⑥阿拉斯加暖流⑦加那利寒流⑧北赤道暖流
14.若由你率领船队沿当年哥伦布航线从西班牙前往西印度群岛并返回,为节省时间,顺次经过的洋流是()。

A.⑤→②→⑥→⑧
B.⑦→⑧→①→⑤
C.⑧→⑥→⑤→④
D.①→⑤→②→③
15.上述八支洋流中,由盛行西风和东北信风吹拂形成的风海流是()。

A.②和⑥
B.⑤和⑧
C.①和④
D.③和⑦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5世纪以前,人类对海洋有了“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
B.15世纪,郑和下西洋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世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引入了一个新时代
D.英国人库克首先完成了环南极航行
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①线),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图中②线)。

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③线)比哥伦布航行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

据下图完成17-18题。

17.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哥伦布两次去美洲的航期较短的是哪次,原因是什么( )
A.第一次,路程较远
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
C.第一次,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D.第二次,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19.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驶离青岛港,开始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

途中可能出现下图所示地理事物或现象,其正确的排序是( )
A.a—c—b—d
B.b—a—d—c
C.c—a—b—d
D.d—a—b—c
当地时间2016年1月10日下午,我国自主研发4 500米级无人无缆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完成大洋“首秀”。

“潜龙二号”第一次在西南印度洋热液区下潜至1 600米,在无人无缆下自主探索深海,获得精细海底地形地貌,实现我国自主研发水下机器人首次在洋中脊海底勘探。

“潜龙二号”虽然名字里带“龙”,但造型却像鱼,酷似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N emo;据此完20-21题。

20.“潜龙二号”潜水器设计成鱼形,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海底地形、水流复杂
B.海底盐度
C.海底压力大
D.海底水温低
21.当日,处在测试区的“潜龙二号”的母船(30°S附近)上桅杆的日影
A.影子逆时针转动
B.正午影指向正北
C.影子日变化角度为180°
D.日影始于西南
2010年新年以来,渤海和黄海北部出现30年来最严重海冰冰情,下图为我国海洋局发布的2010年1月22~26日海冰警报示意图,完成第22-23题。

2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渤海海冰的分布特点是( )。

A.从南向北海冰面积递增
B.由东向西海冰厚度递增
C.海冰的厚度随海水深度而增加
D.海湾处海冰的分布面积大于其他地区
23.下列区域,不易形成海冰的是( )。

A.淡水注入的河口
B.风浪较大的岬角
C.风平浪静的海湾
D.深度不大的浅海
4
二、综合题
24.冬季,一艘货船从俄罗斯北部唯一的不冻港起航,沿欧亚澳航线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至印度洋,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经新加坡到上海,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港A的名称是________。

该海港位于北极圈内,却成为不冻港,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穿过英吉利海峡时风急浪高,货船颠簸摇晃主要是受到________风的影响,船在地中海行驶常会遇到下雨天气,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苏伊士运河后,进入红海,这里海水盐度特别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达新加坡,附近海域风平浪静,这是因为新加坡地处________气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风力较小。

过了台湾海峡,看到在上海东南的海面上矗立着高高的钻井平台,这是因为东海________蕴藏着油气资源,这里开采的天然气已输往上海浦东地区使用。

【答案】
1.A
2.A
3.C
4.B
5.B
6.C
7.A
8.D 9.B 10.C 11.B 12.D 13.C 14.
B 15.B 16.B 17.D 18.D 19.D 20.A
21.A 22.D 23.B
24.(1)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西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沙漠围绕,缺少淡水河流的注入;海区较封闭与外部海洋交换少
(4)赤道低大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