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元素的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思政课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思政课研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思政课中的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中医药文化、中华武术等。
这些文化不仅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思想和观念,还贯穿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
在思政课中,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挖掘和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通过这些文化的学习,从中受益、受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家国情怀,教导人们尊崇家庭、爱护家庭,热爱祖国、传承民族文化。
在思政课中,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庭和祖国的感情,引导学生勤俭好学,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仪文化。
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括了尊老爱幼、尊重师长、尊敬长者等内容。
在思政课中,可以通过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讲解和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厚德载物,以礼待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孝道文化。
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孝敬父母被视为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在思政课中,可以通过传统故事、名人事迹等方式,引导学生以孝道精神为指引,注重家庭教育、家风建设,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
仁者爱人,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思政课中,可以通过讲解古代仁人义士的事迹,引导学生培养同情心、关爱心,注重社会公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实际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实际运用,需要教师们通过耐心研究和深入思考,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下为教师可采用的具体运用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视频、听音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礼仪文化、孝道文化、仁爱精神等。
通过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历经千年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道德规范。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和思政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应用方式、案例分析、教学效果实践探索以及与思政课教学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旨在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领域的发展。
2. 正文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这些文化传统包括孔孟之道、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人生、道德等方面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崇德向善、尊老爱幼、和谐相处等传统美德,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塑造作用。
在当今社会,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导致出现种种问题和纠纷。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他们尊重传统、尊重他人、尊重规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合格公民的重要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3-11-04•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评价•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人文素养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知识轻素质、重技术轻人文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取全面、客观、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研究目的和方法0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崇尚和谐,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论国学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结合性
科 黑江 技信总 … 置— —
论 国学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可结合性
Th m b n b l y o i e e Tr d to a lu e e Co i a i t f Ch n s a ii n l Cu t r i a d Co l g d o o ia n l ia u a i n n l e I e l g c l a d Po i c l Ed c to e t
任志萍 刘 晓 黎
( 北林 业 大 学 。 东 黑龙 江 哈 尔滨  ̄ o 4 ) 5 o o
摘 要: 国学思想博 大精深 、 意境深远 , 蕴含 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 , 对丰 富 当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 育内容和方 法有 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和 借 鉴意义。 本文从 国学思想与 高校思想政 治教 育相 结合 的角度 , 了国学思 想中蕴舍的 丰富的思想政治教 育资源及教 育原 则和万法, 剖析 意在 真正发
ve on ft e c mbn blt te b t o e etr a v u ftme fChn s rd t n l u t e t olg d lgc a d p ltc d c to . iwp i to h o ia ii h oh t x r e l a e o i o ie e t ii a c lu o c l e ie o ia n i a e u ain y l a o r e o l o il
挥 出国学思想在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时代价值 。 关键词 : 国学思想 ; 高校思 想政 治教 育; 可结合 性
Ab t a t Chn s ta i o a c lu e whc c nan p oo n ,fr ra hn at tc o c p o a d b n a t phlsp ia a d sr c: ie e r dt n l u tr , i ih o ti s rfu d a — ec ig ri i c n e t n n a u d n ioo hc s i l n mo a sl— rl e f c liain a i ot t eee c v u a d infc c t e rc te o tmp rr ie lgcl n p lt a e cto e ne t n d utv t ,h s mp ra rfr n e a e n sg i a e o n ih h c ne o ay d ooia a d o ic o n l in il du ain o tn a meh d .I to s n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性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性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上的宝贵遗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思政教育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任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成为了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当今社会风气日趋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思政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性,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将为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性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其研究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传承和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血脉。
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性,有助于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和道德规范,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基础。
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性研究可以促进新时代教育观念和体系的建设。
传统文化强调德行修养、道德锤炼,与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
通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和实践案例,可以为构建立德树人的现代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性还有助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具有国家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塑造青少年健康向上的人格和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
而思政课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底蕴。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方法与途径,以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新思路和借鉴经验。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传承与发扬,更好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史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内容。
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修养和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通过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字数:278】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的重要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际问题。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这一课题。
文献研究法是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教学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思政课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
具体来说,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方面。
在思政课教学中,适当引入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思想理念,如《论语》、《道德经》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价值观念,如仁、义、诚、信等等,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和领悟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神。
二、教学形式方面。
在思政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堂讲授、学生互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三、教师角色方面。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自我提升和成长。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性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性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其底蕴丰富,精神内涵深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培育的文化基因。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关注。
而怎样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思政教育中,成为当前教育界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
在思政教育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精神内涵,可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自己,意识到自身责任,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工作和社会责任。
以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性研究的几个方面。
一、“仁爱”、“和谐”等传统价值观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仁爱”、“和谐”等传统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思政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传统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注重人的感情和人际关系,强化人道主义精神,发扬收容包容精神。
这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文关怀与道德约束。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道德的整合现代社会职业道德的继承和弘扬,也需要借鉴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
尤其是诚信、忠诚、勤奋、尽责等传统道德观念可以被应用到现代职业事务中,可以在思政教育中加以强化和宣传,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职业道德观。
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纷繁复杂的现实,也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多方面的解读与运用,来加深对现代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识。
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品味和想象力。
其中需要注重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成果,例如绘画、音乐、戏曲等方面,凸显古今艺术之美,从中品读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理念,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和视野。
同时, Artist和教育家利用传统艺术形式将传统、现代和未来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保持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有站位、有话语。
现代教育的理念与模式都在不断变迁,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其中的思想财富与素材可以更好地融入现代教育内容当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政课堂,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思考与学习方式。
作为民族的灵魂与文化基因,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独特财富和精神资源。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的内容相结合,发挥其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方面的独特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传统文化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传统文化倡导的“仁爱”、“孝道”、“忠诚”等价值观,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道德感、伦理道德,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其次,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起点。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真正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和民族大爱,从而培养出对祖国的深深感情和热爱,形成文化自信心。
此外,传统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文化矛盾,在发现文化传承和融合中寻找思想的新启示和新视角。
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以和为贵”等精神,有助于凝聚民族整体性认知,激发民族底气和文化自信心。
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达到教育育人、弘扬中华文化、传播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心的效果。
同时,教育者也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传统文化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让学生深刻理解其精义所在。
教育者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注重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种载体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让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魅力,因此提升传统文化的教育质量,让其深深地烙印于学生的心灵中,长久地延续着。
总之,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是互补的关系,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诠释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思考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思考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深厚的宝贵财富,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思政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政治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又能有效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办法。
首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一方面,可以在思政课中引入相关古代文献、经典名著,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思想。
例如,可以选取《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让学生通过阅读、解读来思考和探讨其中的道德、伦理和人生哲学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古代音乐乐器演奏、传统舞蹈表演、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例如,在讲解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重点强调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活动,让学生亲眼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然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浮躁风气使得学生普遍缺乏耐心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对于古代文化较为陌生,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国学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综述
率。
先体现在其 内容上 , 就是研究 国学经典的价值我们必须首 先研究其 内涵内容。 他认 为: “ 国学经典的主要内涵和内容 主要 体 现 在 四个 方 面 , 即一 是 常识 层 面 、 二是 学 术 与 记 忆 层 面、 三是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 的层面 、 四是 民族精神层
一
饱满的热情为读者提供服务 , 并要求他们尊重读者 , 文明 服务 , 尽 自己最大 的努力满足读者的需求 。
四、 发 展 趋势
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上来看 , 首先 , 高校图书馆资 料的呈现方式将 出现很大的变化 , 会从简单 的纸质形式渐 渐趋 向电子化的表现方式 , 而图书馆 的信息服务基础也会
”
+
”+ ”+
-+
” +
-+
・
五、 结 语
综上所述 , 我 们 可 以得 . 做 好 图 书馆 的服务 工 作 。树 立 正 确 的服 务 观 念 , 以 读者至上的理念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 从 而使工作人员以
字化及信息化 , 满足社会发展及广大读者 的需求 , 必须将 计算机技术作为其主要手段 , 但就 目前而言 , 我 国很多高 校要想实现这个 目标还存在很多问题 , 如技术设备较为落 后, 所以, 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对图书馆投入的力度 , 采取正 确 的措施改善 阅读环境 , 提高文献检索的能力 , 实现网络 体化 ,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 的图书馆 , 从 而为
一
专家学者持怀疑和批评 的态度 , 他们认为时下我们没必要
过于厚古薄今 , 过于夸大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因此 。 研究 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再一次成为热点问题 。我们认为 , 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中国优秀传统⽂化融⼊⼤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教育⽂档中国优秀传统⽂化融⼊⼤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项⽬:本⽂为2014年度贵州⼤学⼈⽂社会科学⼀般课题及青年课题“中国优秀传统⽂化融⼊⼤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贵州⼤学为例”(GDQN2014007)研究成果。
中国优秀传统⽂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结晶,它的思想、⼈⽂价值滋养着⼀代代中华⼉⼥,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最重要体现。
⾼校⼤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量,对当代⼤学⽣进⾏优秀传统⽂化教育,是提⾼其思想道德素质、⽂化素养的重要育⼈内容;把中国优秀传统⽂化教育融⼊⼤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的优秀传统⽂化教育,继承传统⽂化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时代赋予⾼校思想政治教育⼯作者的重要课题。
⼀、优秀传统⽂化融⼊⼤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有助于树⽴⼤学⽣的“三观”⼤学时代是⼀个学⽣的世界观、⼈⽣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中国优秀传统⽂化的发展中,⼀直⽐较重视对⼈们世界观、⼈⽣观以及价值观的实现。
例如儒家的思想中的“为⼰”“成⼰”和对“内圣”的内容,实质就是要求⼈们必须注重⼈格上的提升与修养;王阳明学说的“格物致知”,“知⾏合⼀”、“⼼即理”等等,都对当代⼤学⽣⼈⽣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助于提升⼤学⽣个⼈修养道德情操德育是当代⾼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项重要的基本内容,也是传统⽂化中的⼀个重要⽅⾯。
在传统⽂化中,“礼”、“孝”、“廉”等很好地诠释了⼀个⼈在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组织关系等如何更好的⾏为,对于当代⼤学⽣来说,就是要在这些核⼼价值⽂化思想的引导下,在⽇常的⽣活学习、社会实践中,时时地对⾃⼰进⾏道德⽅⾯的要求与修炼,不断地提升⼈格境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有助于⼤学⽣⼼理健康的形成中国优秀传统⽂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直⽐较重视对个⼈⼈格的健全,⽽健全的⼈格,主要体现在⼀个⼈的意志、情感以及知识之间的和谐与统⼀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文献综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文献综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中国当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多年来在思政课中受到了高度重视。
然而,大量文献显示,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些课堂采用的是简单的概念讲义、无深入思维和有效互动,缺乏实践课程设计,而且有着深沉的文化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学校里的思政课充斥着大量的讲义,这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思想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高等教育思想主流,在思政课中大力弘扬,具有鲜明的思想色彩,而且学生可以通过它们了解中国优秀文化,激发他们有效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思想推理能力。
文化的融入也会促进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能够通过个人思考发掘对国家和民族的真谛。
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应用,在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有了显著的不同。
首先,要紧扣当代社会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把优秀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的内容,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认识和道德处事。
此外,在课程设计上,还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探索、学习和实践中学习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化,实践优秀文化的能力。
同时,应扩大实验研究的范畴,进行有关中国优秀文化的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在实践中完善认识,增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无价的精神财富,是学生思想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融入思政课的内容,可以加深学生的文化观念,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时代、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高效的思想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综上所述,在中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国学元素
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国学元素前言在当今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自然会在教育中融入许多国学元素。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国学元素。
什么是国学?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展示。
国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
国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它是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体系。
国学在教材中的体现国学经典的引用在思想政治教材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国学经典的引用。
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引用了《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的名言名句,旨在表达宪法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承袭。
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中,也经常引用了《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来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理论基础。
国学思想的融入国学思想的融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经典”作为核心任务之一。
同时,在具体教学中,也会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国学思想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和价值观。
国学文化的展示在思想政治教材中,国学文化的展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不但介绍了清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墨家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化的展示不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国学元素的意义将国学元素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只是简单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心智发展、人格养成等方面起到深远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国学元素的展示和融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心。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学元素所体现的价值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硏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硏究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的深化和完善。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内涵丰富多彩。
其中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医药文化、文学艺术文化等众多方面。
这些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和文化基因,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道德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孔子的仁爱之道、老子的无为而治、释迦牟尼的菩萨慈悲、中医的阴阳调和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混乱,缺乏正确的思想理念。
一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和认同感。
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国家、民族、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认同感不够强烈。
由此可见,现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改革和完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道德文化,弘扬“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倡导孝道、忠诚、诚信等传统美德。
这些美德对于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伦理道德具有重要的启示。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挥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大众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扬长避短,加以合理利用,有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一旦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便可以使其获得更加自主和灵活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994年,中共中央颁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对当代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中也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可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1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既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有时代特征。
中国文化既包括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又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笔者比较推崇杜超老师的观点。
杜超老师在《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一书中说:所谓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
1.2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精华1.2.1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纵观中国历史,爱国主义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①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之义,有利于增强学生历史自信,激发历史主动精神,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典型特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第一,文化+师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第二,文化+课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第三,文化+故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故事。
第四,文化+实践,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
第五,文化+场境,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氛围。
第六,文化+渠道,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途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策略[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03-0017-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①范宜华(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济南25030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1]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入行”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探讨融入的有效策略,这对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典型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融入高校思想教育,实现有机互融、共同生长,源于它们在结构上具有同质性,价值上具有同源性,发展上具有同向性。
深刻理解二者的契合性需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基本内涵和典型特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漫长历史阶段,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被后世所不断继承和发展,流传至今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摘要】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思政课教学,并分析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以及与现代社会的结合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有效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心。
结论部分将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思政课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教学、融入、研究、影响、现代社会、案例分析、自信心、重要性、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部分,思政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人生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民族的精神支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可以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精神养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成为了教育领域探索的热点之一。
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道德情操。
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力量,也是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传播者,但传播什么、如何传播是关键,前者考核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价值观,后者彰显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职业水准。
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国学经典汇集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总结出的思想精华和生活智慧,它蕴藏着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闪光道德传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适当学习国学经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意义。
标签:国学经典;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一、国学经典本身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加以变革、创新和发展。
国学经典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才使我们显得与众不同,有其独特的个性。
抛弃传统,就等于丢掉根本,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丧失文化的特质。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我们应当怀着温情和敬意自豪地去继承和发扬。
特别是当下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体制、政策有待完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我们更需要感悟国学经典,提升人生境界。
二、学习国学经典对提升高校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国学经典蕴含有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在很多方面得到了体现。
首先,体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如古圣先贤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有精神追求。
其次,体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如无数志士仁人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再次,体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如将“立德”置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德育课题申报书:中华“仁、义、礼、信”文化经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
中华“仁、义、礼、信”文化经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仁义礼信文化经典思政理论课教学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育人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它不仅是政治课,也是文化课,目前高校思政课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政治宣导、轻文化涵化现象,弱化了育人功能。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挖掘其有效及有利成分,对育人有积极作用。
(2)高校学生受西方文化、网络文化等多元复杂文化的侵袭,精神迷失,以金钱和物质享受为目标,不能和谐处理人与自身、与他人和与社会的关系。
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育心、伦理和道德教育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然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尚有较大探索空间。
(3)优秀传统文化涵盖范围很广,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希冀“仁、义、礼、信”教育是一剂良药。
如何系统梳理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仁、义、礼、信”文化,需要大量的文化经典再读和经典梳理,是很有挑战性的。
1.2课题界定:(1)“仁、义、礼、信”文化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四书”中搜集与“仁”“义”“礼”“信”有关的著述,进行文本细读与文献梳理。
(2)高校思政教学:高校思政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课题所指的思政课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家近几年来出台一系列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学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策略和方法研究:采用主题教学模式,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分为几个主题:“大学之道”、“信仰之道”、“身心之道”、“相与之道”、“家国之道”、“自然之道”、“德法之道”(冯秀军,2013);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需做到“四结合”:与“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沈壮海,2014);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吴云,2017);在《基础》课中开展融合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文化中有关理想追求、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仁爱宽容、感恩怀德等内容在课中以小专题形式进行(张咸杰,胡兆凌,2016);在《基础》课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教学,分两个专题:传统文化中的修身立志,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宋俊成,2017);利用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教育性“育人”“化人”,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先导、传统文化为特色、以古今中外文化相结合,促进文化生态各要素有序竞争、和谐共赢(顾友仁,2011);将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设计为四大内容模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文化与人生”、“文化与中国发展”、“文化与世界”和三大重点内容—“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魏传光、胡旖旎,2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2019 年 9 月
24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元素的研究
田德荣 张君君 赵秀英 薛 燕 卢 青 白志峰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邢台 054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传入了大量的西方思想,我们很多大学生进入到了一个迷茫期。
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国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国学,国学经典的载体就是国学教育。
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学教育的价值,丰富国学的载体,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开辟更宽的领域。
关键词:国学教育 高校政治教育 融入
*
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之林,需要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它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根,是民族之魂。
“国学经典”、“国学教育”等词再次掀起“国学热”。
在传统文化中国学属于经典文化,把其中的成分与新时代相融入,使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创造美好精神文化家园。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元素的必要性分析
1.新时代社会文化发展需要
“精神危机”、“信仰危机”已经出现在新时代年轻人的身边。
传统国学能帮助我们解决心灵上的问题,可以使我们新时代的人心灵丰富。
[1]
纵观中国的历史,意识形态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其二,在近代,国内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主流意识的影响一直到五四运动,出现了“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相互碰撞,最终马列主义成为主流,成为众多仁人志士的信仰和追求,可以说为当时国家的独立,还有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很多不朽的贡献;其三,新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迅猛发展的冲击之后,随之而来出现的时尚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挑战主流,导致国家、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使众多青年大学生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他们的人生似乎没有了意义和激情。
[2] 2.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持一致性
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操;有以“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核心价值观;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道德礼仪,可以说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互融互通的。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国学经典元素的路径
在新时代国学经典元素不仅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熏陶,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人文素养,也可以对学生立身处世之本进行培养,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1.开设国学教育课堂和国学教育活动
我们要把国学思想传承下去,就必须利用这一传统阵地——课堂。
我们把国学思想教育课程引入课堂,然后进行专门传承与传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插入传统文化历史与典故,也可以引经据典讲解具有启发性的名言警句。
例如,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国史可以从屈原的爱国思想,到范仲淹的无私胸怀。
文天祥的大无畏精神,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爱国的教育,做到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
国学中所讲述的“仁、义、礼、智、信”,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具备的个人素养。
大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国学倡导以德修心,以德养性,以德树人。
在新时代讲的是立德树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而国学经典中蕴含着真善美的精华,倡导“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对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作用是非凡的。
在课堂中,通过国学的传授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国学认知,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有效排除情感迷茫,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除增加课堂教学外,学校还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利用课堂邀请对传统文化有见解有名的专家近距离的、生动地为学生进行演讲,或者解读经典著作,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国学思想;开展重要节日专题讲座,如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等;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名人故居、博物馆、爱国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学生以国学重要内涵为核心,对当前的一些热门的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国学,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言传身教,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典范,给学生起导向作用的根本还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
要想把传统文化的思想传承下去,其根本是离不开教师的。
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到兄弟院校进行相关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努力去培养国学名师。
教师必须进行自身的修炼,才能够在课堂外影响学生,影响他人。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新时代,让现代大学生心服口服。
3.建造国学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校园文化的熏陶,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可以说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校园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把国学思想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建立国学文化专题宣传栏,在教室的走廊两侧悬挂传统文化名言名句。
新生入学的时候,用展板、横幅、广播等形式宣传、发扬传统文化,成为学生道德礼仪、做人行事、成长成才的正确教育引导。
学校借助这种外界文化耳濡目染,使当代大学生修身养性,在国学经典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德辉,黄晓通,由琨.国学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契合点研究[J].亚太教育.2016(7):113--114.
[2]徐晓娟.国学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
**课题情况: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90305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