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 第6课 中国当代诗二首同课异构课件2 语文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5年高中语文 第4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同课异构课件2 语文版必修1

2015年高中语文 第4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同课异构课件2 语文版必修1

1928年他编成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作为
向诗坛的告别。此时,诗人对这种现实既激愤
又极度失望。
小结:
1 象征
2 反讽
主旨归纳
《再别康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离别诗。
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
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
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重点突破 分别概括《再别康桥》每节诗的大意。
提示 第一节交代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 康桥的情景;第二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 倒映河中的景象;第三节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 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第四节写潭水及 由此引发的联想;第五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 加以引申,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 之情;第六节,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 拉回到现实;诗的最后一节照应开头,写诗人悄 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而康桥却在诗 人心中挥之不去。
1.文本审美 (1)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 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 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 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 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 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 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悄然无声的寂静环境, 排除了离别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 成分。
《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 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提示 诗人捕捉的意象主要有:① 金柳,妩媚而美丽,浸 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的感情;②青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 欢迎,更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 ③榆阴下的清潭、倒映天 上的彩虹,有如梦如幻之美;④星辉、水波与星光辉映,色彩 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⑤夏虫的“沉默”,渲染了一 种静寂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 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给人清新之感,而 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别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 的美感, 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出来, 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的意境。

语文版语文高一第6课《现代诗歌二首二》学案课件语文版必修1

语文版语文高一第6课《现代诗歌二首二》学案课件语文版必修1

心灵深处,可能关乎一段美丽的感情的故事、一些可想像的 美丽细节,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经过, 并不为她的企盼而驻足,“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 并不是她盼望的归人。这就是错误所在了,这个错误引来了 她由期待到惊喜再到极度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也正因为它 触动了她的心而显得尤为美丽。
②寂寥.( liáo ) ⑤颓圮.( pǐ ) ⑧窗扉.( fēi)
③彳.亍.( chì chù ) ⑥惆怅.( chànɡ )
2.辨形并组词
①撑 掌((
支撑 手掌
) )
③婉 惋((
婉转 惋惜
) )
②漠寞((
冷漠 寂寞
) )
④寥戳((
寂寥 戳穿
) )
戮( 戮力 )
3.解释词语
①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②寂寥: 寂静、空旷。 ③太息: 叹气。 ④凄婉: 哀伤;声音悲哀而婉转。 ⑤迷茫: 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神情迷离恍惚。 ⑥颓圮: 指建筑物残破、倒塌。 ⑦跫音: 脚步声。 ⑧向晚: 面对傍晚。
答案 第 1 节写“我”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悠长而又 寂寥的雨巷等待着一位姣好的又偏偏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该诗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2~6 节),写结着丁香的姑娘在“我”的盼望 中到来、走近,又走远、消失,写出了两人的同命相怜 和“我”的失望。
第 2 节拿丁香来比喻姑娘。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 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 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 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不过丁香姣好,却又容 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即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 怨是少不了的。 第 3 节写那位姑娘在“我”的期待中出现在寂寥的雨巷,撑 着油纸伞,如“我”一般的彷徨,如“我”希望的一般冷漠、 凄清、惆怅,大有同命相怜之意。 第 4 至第 6 节,写那位姑娘的走近又飘过又消失。“静默地 走近”,看来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 从身边飘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名师精编--2015-2016学年语文版必修1 中国当代诗二首 课件 (1)

名师精编--2015-2016学年语文版必修1 中国当代诗二首 课件 (1)
文本导学

整体把握
《我遥望„„》
分节概括《我遥望„„》一诗的主要内容。
答案
第一节,年轻时对未来的遥望和想象。第二节,年
老时对过去的回望、辨认和感叹。总起来看,诗人在短短
的一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寄寓着深深
的人生感慨。
文本导学

重点突破
1.作者选择“港口”和“故乡”这两个意象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 “异国的港口”陌生而遥远。因为年轻总是充满了天真 的幻想,总是不知年华易逝,还以为人生是一段遥远的历程。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也就是走过了真正的人生, “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故乡”是亲切的,是精神的归宿,却迷失在烟雾之中。经历 人生坎坷的诗人,不只是在抒发泛泛的人生理解词义 (1)惊涛骇浪: ①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②比喻险恶的
环境或遭遇。
(2)迷失: 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3)关心: (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
文本导学

4.选词填空 (1)收聚· 收拢 ①《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九条专门对镇村一级环境 治理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太湖流域城镇采取措施 收聚 污水,推广应 用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等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处理。 ②头戴红头盔、背后印着“CHINA”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人 员,收拢整理装备器材,挑选了12条优质搜救犬,随时准备出发。 解析 “收聚”指使聚集到一起,多用于物。“收拢”指,a.把散
赏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虚实相济手法的运用。 答案 “ 大海 ” 、 “ 房子 ” 、 “ 喂马 ” 、 “ 劈柴 ” 是实景; “春暖花开”是虚景。仅有“面朝大海”就流于枯燥、凋疏, “春暖花开”更灵动、更温暖明丽。“面朝大海”稀松平常, “春暖花开”却是神来之笔。“春暖花开”是诗人的“心画”, 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课件1-优质公开课-语文版必修1精品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课件1-优质公开课-语文版必修1精品

(2)卞之琳(1910—2000),诗人、学者。就学期 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 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 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 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 的代表诗人。
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还 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 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以后,卞之琳担任了北 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 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 理事等职务,是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主要 作品有:《汉园集》《雕虫纪历》《十年诗草》 《人与诗:忆旧说新山山水水》《小说片断》《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等。
5.《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 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 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 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 看法? 【名师点拨】 “姑娘”当然是有象征意义的。那 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 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 想。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 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 宛在水中央”。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 层悲剧色彩。
[细剖· 深析] [楼主] 有人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句“丁香 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你怎 么看? [沙发] 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 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 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 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 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对美的追 求,也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高中语文 第6课 中国当代诗二首同课异构课件2

高中语文 第6课 中国当代诗二首同课异构课件2
第6课 中国当代诗二首
——曾卓
分析课文:
第一节:年轻时对未来的 遥望和想象
第二节:年老时对过去的 回望,辨认和感叹
比喻: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因为年轻时遥望未来,对未来充满好奇, 好象人生的六十是一个遥远的”远在异 国的港口”
“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 在烟雾中的故乡”
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 暖花开。” “获得幸福”前为什么要加“尘 世”?“只愿”一词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你觉得海子是怎样一个人? 海子为何要选择死亡这一条道路? 法国象征派诗人兰波有句名言叫“生活 在远方”,这是人类的普遍心态,每当 现实生活提供不了精神慰藉时,人们总 是渴望生活在远方。
徐志摩遇难后
• 胡适在徐志摩遇难次日的日记中感慨地写道:“朋友之 中,如志摩天才之高,性情之厚。真无第二人!”
• 周作人说:“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 都不大努力,更缺少楔而不舍地继续努力的人,在这中 间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实同志。”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深受英 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 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 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 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 化;同时追求艺术形式的 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 艺术个性。
徐志摩与张幼仪
徐志摩与林徽英
徐志摩与陆小曼
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 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 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因,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 仪离婚,同年8月离别剑桥起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 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 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 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 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 返于北平和上海之间疲于奔命,但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 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入深深 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 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意地栖居第6课中国当代诗二首课件语文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意地栖居第6课中国当代诗二首课件语文版必修

“幸福”内涵的不同理解的同时,提出“我”对“幸福”的独特感悟。
b.点明主题,照应题目。
提示
(2)请说说第①段在内容上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 提示 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揭示“幸福”的真谛,见解独到、新颖。
提示
②初冬,一个寒冷的晚上,我坐在桌前,对着 一杯牛奶发呆。杯子上飘着丝丝缕缕的白气,浓浓 的牛奶香气正一点一点溢出来,慢慢地,我的整个 房间都弥漫着一种温馨的气氛。
答案
2.第一节的“偶尔抬头”与第二节的“有时回头”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区别? 答案 “偶尔抬头”与“有时回头”在字面上只有细微的区别,但包含的内在情感却 很不一样。“偶尔抬头”意为关注眼前的现实,“有时回头”却包含了极大的情感张 力:过去不堪回首,但有时还是要忍不住“回头”,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那样 让人留恋。
答案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素材运用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迷惘者的悲剧
海子属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一
代人”,亲身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扼杀物欲、只讲精神”
到八十年代末期的“摒弃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过程。面对现
实,理想主义的作者困惑了,希望破灭了,觉得不能“诗意地栖居于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语言知识积累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 惊 涛 骇 h浪ài(
)
juàn
(2)眷属(zhì )
(3)真挚(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选材感言】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 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 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 上刘伟的钢琴声?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高中语文 2.6 中国当代诗二首课件 语文版必修1

高中语文 2.6 中国当代诗二首课件 语文版必修1




②一只忧郁的猫抱着栏杆眺望(眺望/遥望)远方,那小眼神, 资
那小身板,那pose,喵星人这是要逆天了吗?
源 链













菜单
YW ·语文 必修1
晨 (2)经历·经过
课 堂
读 开
二者都是动词。
互 动

有 “经历”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亲身见过、做过或
探 究
益 遭受过的事。如:生活经历。
学 资 源 链













菜单
YW ·语文 必修1



读 开
3.词语辨析
互 动
卷 有
(1)遥望·眺望
探 究

两者都是动词。

“遥望”指远望。如:遥望星空。


课 “眺望”指从高处远望,观看、观赏。
前 自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积 月 累

导 ①遥望(眺望/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
链 接












菜单
YW ·语文 必修1
晨 (3)温暖·温馨
课 堂
读 开
二者都可以做形容词,同时“温暖”也可以做动词。
互 动
卷 有
“温暖”指暖和、不冷不热,亲切关怀。如:温暖的集体。
探 究

“温馨”指温暖芳香;温暖,指亲切体贴的氛围。如:温

高中语文第6课《中国现代诗二首》(雨巷)课件语文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6课《中国现代诗二首》(雨巷)课件语文版必修1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
--戴望舒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雨巷
--戴望舒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者, 冷漠、凄清,又惆怅
雨巷
--戴望舒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雨巷
--戴望舒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雨巷
--戴望舒
在雨巷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课文分析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朦胧。 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营 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 物)?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 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 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 伞的迷梦意境
课文分析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 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 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丁香:白色丁香代表着纯洁,紫色丁香代表着 高贵,丁香是美丽、高洁、忧愁的象征,这正与有追求的知 识青年的精神状态相一致的,他们彷徨、急忙、凄清、惆怅、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朗读作品,使学生了解《雨巷》这首诗的 格调; 2、联系当时社会背景,通过讲解,使学生明 白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3、运用画面,营造丁香氛围,让学生体会丁 香意象,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 第6课 中国当代诗二首课件 语文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6课 中国当代诗二首课件 语文版必修1

《我遥望……》一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提示 (1)今昔对比,回环复沓。 年轻时盼年老,年老时望年轻。人生在两次“遥望”,今昔 对比之中,时空转换之间,画了一个圆。 (2)设喻精巧,和谐贴切。 全诗以航海远行这一中心比喻贯穿始终;将生活喻为“海 洋”,而“六十岁”相对于年轻的“我”,自然就是一个“远在 异国的港口”,神秘而又充满诱惑。人生路上的悲欢离合当然就 恰似航行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这些比喻密切联系,和 谐统一,组成了一条意蕴丰富、摇曳多姿的比喻链,自然贴切, 精妙传神。
4.词语解释 (1)偶尔:__间__或___,__有__时__候__,__跟__“__经__常__”__相__对__。______________ (2)惊涛骇浪:_凶__猛__而__使__人__害__怕__的__波___涛__,__比__喻__险__恶__的__环__境__或__ _遭遇。 (3)矢口否认:__一__口__咬__定___不__认__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握手言和:_有__矛__盾__或__争__执__的__双__方__握__手__表__示__和__好___。__现__也__指__ 竞赛双方不分胜负。 (5)收聚: _收___起__、__聚__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旨归纳 《我遥望……》通过两次时代大跨度的遥望,写出了年轻时 代的可爱与梦想, 写出了老年时期的感叹与沧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世间对明天、未来生活中的亲 情、友情、爱情、乡情以及社会等幸福的渴望与诠释。
重点突破
曾卓的诗总是在历史的沧桑中来展开对人生的沉 思,《我遥望……》从漫长动荡的人生中提取的两种不同的“遥 望”分别指的是什么?
赏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 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 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 只是个凡夫俗子。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6课中国当代诗二首精品课件 语文版必修1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6课中国当代诗二首精品课件 语文版必修1

6.“面朝大海”如何看得见“春暖花开”? 【名师点拨】 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 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 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 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 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 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当然,花应 该开在炎热的土地上,海子却让他固执地(“我只 愿”)开在自己的幸福之海上,开在自己的理想的 追求中,现实中的一切(“喂马,劈柴,关心粮食 和蔬菜”),只为了养活自己的躯体,以使自己的 心能够跳动,使自己的想象能够飞扬。
开了一道茫茫的历史的海洋。
2 .为什么诗人在第一个比喻“港口”的前面使 用了“异国”的字眼?为什么第二个比喻中的“ 故乡”会消失在“迷雾”中?
【提示】
诗人在第一个比喻“港口”前面使用
了“异国”的字眼,那是因为年轻时遥望未来,
颇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对未来充满
好奇,好像人生的“六十岁”是一个遥远的“远
深层情绪则是浓到骨子里的孤寂、忧伤和悲凄。
4 .曾卓的诗极其朴素、简练,又极其感人、耐 读,正如诗人牛汉所说:“他 ( 曾卓 ) 的诗即使遍 体鳞伤,也给人带来温暖和美感。”结合《我遥 望……》这首诗,请体会诗人是怎样在诗的语言 和比喻上倾注他内心的情感的。 【提示】 曾卓的诗极其朴素,技巧从不外露, 因此需要再三阅读,以体会诗人在语言和比喻上 所倾注的情感。比如第1节的“偶尔抬头”与第2 节的“有时回头”,字面上只有细微的区别,但 包含的内在情感却很不一样。
(2)海子(1964—1989),原名 查海生,生于安徽省安庆 城外的高河查湾。1979年 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 系, 1982 年开始诗歌创作, 1983 年毕业后在中 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已出版作 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 作品集》。1989年3月26日,他在河北省山海关 卧轨自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人生,因为人
生发生了巨大的难以ຫໍສະໝຸດ 信的变化,所以 回头遥望过去时,不免有一种难以辨认
和迷惘伤感之情。这里有一种人生如
梦的至深感叹。
语言朴素,极富张力: 第一节”偶尔抬头”, 第二节”有时回头”: 显示了年轻时的可爱; 过去不堪回首,但有时还是要忍不住回头,因为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那样让人留恋;
日 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海子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
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让我们记住这个在尘世不能获得幸
福的孤独诗人。
你觉得海子是怎样一个人? 海子为何要选择死亡这一条道路?
法国象征派诗人兰波有句名言叫“生活
在远方”,这是人类的普遍心态,每当 现实生活提供不了精神慰藉时,人们总
是渴望生活在远方。
在北京大学一年一度的“未名诗会”上,海 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一个保留 节目,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拉德茨基 进行曲》一般。
诗人的想象:“你们可以想像海鸥就是上 帝的游泳裤!”
诗人的寂寞:“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 们能不能给我酒喝?” “我可以给你酒喝, 但你别在这儿朗诵。”
诗人的纯洁与偏执:多数情况下对待别人 如绵羊一般,但发起怒来却像豹子一样。
诗人在本诗中拟想了幸福的生活画面,它包括 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人的幸福? 诗人既然已经找到了“幸福”,却为何要“从 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 暖花开。” “获得幸福”前为什么要加“尘 世”?“只愿”一词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第6课 中国当代诗二首
——曾卓
分析课文: 第一节:年轻时对未来的 遥望和想象 第二节:年老时对过去的 回望,辨认和感叹
比喻: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因为年轻时遥望未来,对未来充满好奇, 好象人生的六十是一个遥远的”远在异 国的港口” “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 在烟雾中的故乡”
“而今我到达了”:
平白如话,但包含了不知 是喜是悲的复杂情感,十分感人。
朗读《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 用一两句话写出你对这首 诗的感受体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 后,即3月26日,诗人海子在 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年仅25岁。
海子,安徽省怀宁县查湾农家子弟,原名查海生。 18岁时即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在极度贫困、 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近 200 万字的诗歌、小 说、戏剧和论文。并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诗歌 产生影响。 “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 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 的全部辉煌。” ——谢冕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写 于 1989 年 3 月 14 日诗人去世前不久的诗句似乎是 一个预言。
带着理解,带着情感,我们再来朗读一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五月的麦地
全世界的兄弟们 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 南方, 北方和西方 麦地里的四兄弟, 好兄弟 回顾往昔 背诵各自的诗歌 要在麦地里拥抱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麦地 梦想众兄弟 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 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 中国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