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章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1 严耕望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1   严耕望

中國政治制度史綱嚴耕望目录第二章殷商政治制度1P15第三章西周政治制度——宗法社會的封建國家周室統治廣土眾民之兩大政策:封建與宗法2P19 宗法就是利用血緣關係造成一種政治統制的系統。

3第四章春秋列國政治制度3第五章戰國政治制度3第二编第一章皇帝4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時代6第四編隋唐五代7第五編宋代9P192 宰相:北宋初——極弱南宋——極強(變化大)9p224 (元代)樞密院之樞密使與中書令同為皇太子之兼任官10緒論一、釋名組織必賴有一定的規則,俾群眾能遵行,以維護這些組織!廣義的政治制度:國家體制、政府組織、人才任用,以及法律、教育、經濟、財政、軍政、社會……制度均可包括在內。

狹義的政治制度:只限於國家體制、政府組織與人才任用。

中國歷史上,國家制度變化較少,故可講者也較少,目前一般注重在政府組織與人才任用。

官制演變的規則:(1)小臣由親近君主而掌權(由宮官到府官)→地位增高為大臣→大臣位高而疏遠,因此漸漸失權。

(2)官與職的合一與分離。

(3)组织名号,愈後愈複雜。

後代複雜,其故有二:其一:事由簡越繁。

其二:舊官不廢,新官滋生。

第二章殷商政治制度一.殷商時代的氏族部落P9 殷商仍非一個統一國家,大抵仍為氏族聯盟制,但氏族聯盟的盟長由殷族子姓一氏的子弟所承襲,稱為王,王對於本盟中的氏族可命令指揮。

二、盟主(王)繼承制——子族兄終弟及制P10 殷氏族重視橫的世代層,同一世代層的兄弟身份相同。

P11 王氏殷周制度論曰:“商之繼統法,以弟為主,而以子繼輔之。

無弟然後傳子……其以子繼父者,亦非兄之子,而多為弟之子。

”P12 殷代後期已漸形成父子繼承制,傳弟已成例外。

三、官司組織師保。

本為長老制度,對嗣王盡監護之職。

後演成太保、太師、太傳三師官。

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

殷代已有百官之稱,組織已相當繁複。

P15第三章西周政治制度——宗法社會的封建國家周室統治廣土眾民之兩大政策:封建與宗法一、封建制度(1)封建情形A分封對象——以封親戚為主,承認土著為輔。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增分策略01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增分策略01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文明1.王位世袭制(1)确立:从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高统治者以“天下为家”,以个人意志取代众人的意志。

(2)影响: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体制随之建立起来;王位世袭体现了权位的不可转移,后来成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2.分封制(1)目的: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2)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等,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3)评价:该制度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但春秋以后,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3.宗法制(1)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小宗服从大宗;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作用: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其内涵仍然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4.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5.突出特点(1)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地方分权:各诸侯国独立性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等级森严:统治阶层内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宗、小宗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重点深化]从周至秦政治文明的演变(1)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尚未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2)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

(3)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免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4)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

易错练1因望文生义而误选《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

中国政治制度史相关内容

中国政治制度史相关内容

中国政治制度史相关内容《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陆杰峰。

本书分别叙述了自古以来至1949年中国诸种重要典章制度的发展变化,同时考察了必然要受到各时期国体和政治体制统率和制约的各种单行制度。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内容简介本书依据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涵,梳理和总结了中国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借以在洞悉政治制度“来龙”的基础上,把握“去脉”,使新的论述有所依凭,扎实跟进。

本书在阐述一般规律的同时,重点分析其特殊性;在叙述制度的同时,重点分析其利弊和特点,进行动态的研究,拓展和丰富政治制度史的内容。

全书内容充实,资料丰富,语言生动,是适用面宽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教材。

二.图书目录绪论第一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对象第二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第三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参考书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概况二、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参考资料第四节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二、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方法上编: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史前-1911年)第一章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出现的政治制度萌芽一、三皇五帝二、原始社会氏族组织三、部落联盟和酋邦组织四、从习惯到制度的转变过程第二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一、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二、争霸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皇权专制制度下的政治制度第三节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一、中西政治制度的碰撞和抗争二、晚清政治制度变化三、晚清政治制度变革的启示第二章王权和皇权制度第一节王权制度一、王权制度的形成过程二、王权的体现形式三、对王权的制约第二节霸主和集权制度一、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第三节皇帝制度一、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二、皇帝的名位制度三、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第四节王位、皇位继承和宗室制度一、王位继承——嫡子制度的确立二、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三、宗室分封——皇权专制的痼疾第五节皇权的变态形式——外戚和宦官擅权一、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二、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第六节君主专制政体转向君主立宪政体的失败试验一、谘议局和资政院二、《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三、责任内阁第三章中枢辅政制度及运行机制第一节贵族辅政制一、夏商周三代的贵族辅政制二、秦汉以后早期国家的贵族辅政制第二节宰相开府辅政制一、宰相开府辅政制的形成和发展二、宰相开府辅政制的运作方式及特点第三节宰相参议辅政制一、帝宫层次与中外朝官二、宰相参议辅政制的沿革第四节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第五节清末的责任内阁第六节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第四章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第一节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一、早期国家中央政务体制的初建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政务管理体制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四、公省监台卿卫政务管理体制五、以《周礼》为本的政务管理体制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政务管理结构八、“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结构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十、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管理体制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第二节中央政务机构的运行机制一、相府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二、相府、尚书诸曹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三、六部与寺监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四、部院寺监府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第三节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第五章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第一节历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区第二节行政区名称的由来及级别变化第三节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一、先秦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二、秦以后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第四节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制度一、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二、羁縻府州和都护府三、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四、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第六章法律制度第一节法规的制定和沿革一、古代法规的概况二、清末对法规的修订第二节司法行政制度一、中央司法行政制度二、地方司法行政制度三、司法行政运行机制及特点第三节司法审判制度一、诉讼制度二、拘捕和证据制度三、审判制度四、监狱制度五、诉讼师与辩护制度第七章监察制度第一节监察行政体制一、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行政体制二、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行政体制第二节监察的职能一、对上的谏诤二、对下的监督弹劾三、对左右的牵制监督第三节监察的主要方法一、检核簿册法二、举劾案章法三、连坐告密法四、遣吏巡行法五、牵制监督法六、密查侦缉法七、密奏传呈法第四节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利弊第八章军事制度第一节兵役制度一、郡县兵役制二、谪罪兵役制三、招募兵役制四、世袭兵役制五、发奴为兵制六、民壮兵役制第二节军事编制与兵种配制一、军事编制(附表)二、兵种配置三、军事装备的生产与制造第三节军事管理制度一、军事领导与指挥制度二、军事后勤供应制度三、军事刑罚制度第九章财政经济制度第一节财政收支制度一、赋税制度二、徭役制度三、土贡制度四、财政的收支与管理第二节财政行政体制一、中央财政行政体制二、地方财政行政体制第三节经济制度一、先秦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二、秦以后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第十章科技文教卫生等制度第一节科学技术机构和管理制度一、天文历象机构和管理制度二、技术生产机构和管理制度三、图书管理和研究机构第二节文教卫生机构和学校制度一、文化教育机构和管理制度二、医药卫生机构和管理制度三、教育制度第十一章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第一节文书制度一、诏敕和奏章二、国家机关之间的公文形式三、文书工作制度第二节玺印符节制度一、玺印制度三、玺印符节的管理制度第十二章行政辅助人员制度第一节胥吏制度第二节幕僚制度第三节长随家人第四节行政辅助人员与主官的关系第十三章职官管理制度第一节官吏选拔制度一、荐举制度二、科举制度三、征辟制度四、荫袭制度五、其他入仕途径六、官吏选拔制度的特点第二节任用制度一、任用种类二、任用方法三、任用限制第三节考课和奖惩制度一、先秦的考课和奖惩制度二、秦以后的考课制度三、奖惩制度第四节等级和俸禄制度一、等级制度二、章服乘舆制度三、俸禄制度(附表)第五节休假退休和抚恤制度一、休假制度二、退休制度下编:中华民国政治制度(1912-1949年) 第一章中华民国政治制度概论第一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第二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及特点第二章政党制度第一节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第二节中国国民党一党-专政制第三节国共两党合作制第三章议会制度第一节参议院(临时参议院)第二节变化无常的国会第三节国民参政会与国民大会一、国民参政会二、政治协商会议三、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第四节议会制度的评析第四章元首制度第一节元首的产生和任期第二节元首的名称和职权一、临时大总统二、大总统三、临时总执政四、大元帅五、总裁会议六、国民政府委员会七、国民政府主席八、总统第三节中华民国元首制的特点第五章政府体制第一节北洋政府的责任内阁与辅政内阁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一、立法院二、行政院三、司法院四、考试院五、监察院六、五院制与国民政府的关系第三节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一、总统府与部会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二、以党统政的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三、以部会为主体的政务管理体制第四节地方行政制度一、疆土和地方行政区划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六章法律制度第一节中华民国的法规第二节司法审判机构第三节诉讼审判制度一、审级制度二、检察制度三、审判制度四、监狱制度第四节辩护和公证制度一、律师制度二、公证制度第七章监察、考试与任用制度第一节监察制度一、监察机构二、监察部门的主要职权第二节考试制度第三节任用制度一、官吏及公务员的等级与任用二、官吏及公务员的资格三、官吏及公务员的甄别与考绩四、奖惩、抚恤、退休等制度后记。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开篇语绪论第一章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第一节前封建时代第二节封建时代的过渡——夏第三节封建时代的确立——商第四节封建制的盛世——西周第二章“官僚”帝国的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第一节官僚制帝国时代的过渡——春秋战国第二节法.家帝国——秦第三节王霸之道——两汉第三章贵族与皇权——三国、魏晋南北朝第一节三国,贵族政治浮出水面第二节九品中正制和“户调式”与门阀政治第三节门阀政治阴影下的西晋分封复古第四节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与职能分工的初现第五节地方官制与行政区划的演变第六节军队私人化的走向第七节门阀政治的政治文化与门阀政治的末路第四章考试帝国——隋唐第一节隋朝的创制第二节三省六部和集体宰相体制第三节科举制度第四节唐代的官吏任用考核制度第五节隋唐时期的监察体系第六节府兵制及其畸变第七节隋唐的地方政府体制第八节隋唐的司法制度第九节中唐决策机制的变化以及宦官专权的原因第五章军阀政体——五代十国第一节武化结构与秩序第二节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体系第三节缺乏道德维系导致的制度性动荡第六章精致繁复的网状王国——两宋第一节繁复的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节宋代的地方官制第三节宋代的科举与学校制度第四节宋代官员的人事制度第五节宋朝的兵制第七章草原帝国——金、元草原帝国(上)——金朝第一节金朝的政府特色第二节猛安谋克制度草原帝国(下)——元朝第一节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二节元朝的中央行政体系以及决策机制第三节元朝的地方行政系统第四节投下分封制度第五节社会等级与政治文化第六节元朝的兵制第八章绝对王权——明、清(1860年之前) 绝对王权(上)——明朝第一节政治中枢的变迁第二节明代的中央行政机构第三节明代的地方行政体系第四节明代的学校与科举制度第五节明朝的兵制第六节明朝皇室的特务机构第七节明朝的监察制度第八节明朝独特的宗藩制度绝对王权(下)——清朝(1860年之前)第一节清代的中枢决策及其机构第二节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第三节清代的内务府和太监机构第四节清代的中央行政机构第五节清朝的八旗绿营兵制第六节清朝的朝贡和理藩体系第七节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运作第九章转型的阵痛——晚清第一节清朝政治格局的转换第二节勇营制度和新式海军第三节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第四节戊戌维新变革的制度意义第五节清朝的新政参考书目资料部分专著部分后记序言邓小平的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又一次革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
特点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 结构。例如:宗法制
材料三:早期国家是从部落制脱胎出来的… 王权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据史载: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殷汤 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西周实行分封制, “尚有千八百国”。这些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 内享有极大的政治权力,当其羽翼丰满或王室 衰微时,他们往往会起来反对王室。王国维在 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 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族谱
黄氏大宗祠
张氏宗祠
上坟
清明节上坟
兽面纹斝 商代中期
龙纹扁足鼎 商晚期
青铜觥 商代晚期
齐侯匜 西周晚期
大克鼎 西周孝王
牛刀小试
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 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 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 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 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1、定义 2、目的 3、内容:
4、评价:
对宗法制的评价:
(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 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 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宗法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 结,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问题探讨:
观察夏商周时期所形成的世袭制、分封制 和宗法制等重要政治制度,分析归纳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 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夏商周的王被称 为“天子”;据大量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 表明,当时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 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由神意来 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有是联接天人意志 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中 最重要的官职之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全

01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于战国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

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

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制度史著作是(B )。

B、《周礼》2、中国专门的制度史研究在唐代出现了扛鼎巨著,这就是杜佑所著的(A)。

A、《通典》3、20世纪80年代以来,(C)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代表了我国学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C、白钢4、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B)性质。

B、假说5、长期以来,在国家起源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是(C )所建构的分析模型。

C、摩尔根6、部落是由氏族组成的,这种联合通常是依据(A)力量。

A、血缘D、领导人的威信7、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

C、酋邦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创造了所谓“挑战——应战”的文明生成模式,他强调(B)的自然环境对国家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组织进化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B、相对恶劣二、多选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2、怎样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ABCD)?A、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政治史本身就富有极大地吸引力。

B、当代中国政治的许多问题都带有传统色彩,不对传统有较深的研究和理解,很难建立起对当代政治问题研究有说服力的模型。

C、中国政治制度特有的政治智慧,对今天的政治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D、从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角度看,也必须更多地从中国政治传统中开发有用的学科建设资源,才能建立起属于中国自己的政治学学科体系。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著作中,有三部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称为“三通”,请问下列哪三部著作被称为“三通”(ABC )?A、唐代杜佑的《通典》B、宋代郑樵著《文献通考》C、元代马端临的《通志》D、明代官修《明会典》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ABCD )?A、从现代学科归属看,中国古代制度史的研究基本属于史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者基本是历史学家,方法大抵是传统的史学方法。

《中国政治制度史》内容要点

《中国政治制度史》内容要点

绪论1、中国政治度史是研究中国历代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具有综合性质的专门史和政治学的基础学科。

2、中国政治政治史的特点:(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2)政权与神权的结合(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4)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始终(5)人治(6)公开承认不平等原则(7)因俗而治3、近几年研究成果:(1)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研究(2)中外政治制度史的比较研究(3)对珍稀典章、法律文献和史料的整理和挖掘(4)对政治制度史进行多方面的专题研究(5)对各朝代政治制度进行分期研究(6)对少数民族政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状况的研究4、学习意义:(1)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确立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2)有利于了解政治制度与国家、政权、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提高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3)有利于充实专业知识和完善知识结构,打下比较坚实和丰厚的知识基础。

5、学习方法:(1)学以致用,体用结合(2)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3)注意从发展的角度来学习中国制度史。

上篇第一章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酋邦制:具有初步不平等的分层社会,在其中以阶层的差异为社会结合的重要基础。

酋邦制是处于国家形成前夕的某些民族实际存在的制度体制。

酋邦制与部落联盟的区别在于酋邦首领议事的作用加强,没有通常所说的民众大会,而是各部酋长议事会,有政治分级和亲属制度。

2、大同与小康的区别:大同是无序而经济不发达的社会,小康是有序而经济得到发展的社会。

3、商代内服官:国家政务官员是主要行政官,宗教事务官员,王家服务官员。

西周太官有政务官是两寮六大指卿事寮下有司徒、司马、司工,分管民政、军政、手工业,太史寮下有太史、太祝、太卜,分管宗教祭祀以及文字册命。

王家事务官地位提高和大量侵夺国家各种政务,反映出王权的增长。

4、霸主到君主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到确立的过程。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
殷:“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
而忠焉。”(《礼记·丧礼》) 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
焉知死?”(《论语·先进》)他的弟子也明确指 出:“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 而》)。
四、权责分离
由于权责分离,手中的权力越大,承担的 责任越小,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则不承担任何 责任,从而导致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完全以争夺 和保持权力为中心而运转,政治制度完全以争 夺和保持权力为中心而展开。
《百官表》、《百官志》、《职官志》、《功臣侯表》、 《王子侯表》、《大臣将相年表》、《礼志》、《兵 志》、《刑法志》等。
2、政书类 “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和
《续三通》、《清三通》等
3、会要类 《春秋会要》、《七国考》、《秦会要》、《西汉
会要》、《东汉会要》、《三国会要》、《晋会要》、 《南朝宋会要》、《南朝齐会要》、《南朝梁会要》、 《南朝陈会要》、《唐会要》、《王代会要》、《宋 会要辑稿》、《明会要》等。
4、会典类 性质与会要大致相同,如《元典章》、
《明会典》、《清会典》等。
5、专著类 《唐六典》 、《职官分纪》(宋·孙逢吉) 清·《历代职官表》、清·孙星衍的《汉官六种》
6、其他类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 《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
第五节 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 意义和方法
上具有过总宰一切政务的执政官的地位。
(二)政务官员和机构
在《尚书·甘誓》中有“六卿”,也称“六事之 人”,注者认为是“王左右之人”,有的认为 六卿即司空、司徒、士正、虞、秩宗、纳言等。
商代的政务官员,主要有宰、卿事、多尹、御 事、事等。古代认为“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 冢宰就是后来的太宰,职位很高,其前身应该 是宰。因为甲骨文里还没有发现冢宰,只有 “宰”,多见于商代晚期的甲骨金文之中。从 文字内容未看,“宰”的活动,多是跟随商王 田猎、祭飨而受到赏赐,并能自做铜器以记荣 宠,有一定的地位,显然既是商王近臣又是参 与内廷事务的官员。史载伊尹为宰,“以滋味 说汤”而见赏识。

天津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史y-第一次-过程性评测

天津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史y-第一次-过程性评测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讲评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性质。

BA、科学B、假说C、阶级D、客观2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A、部落B、部落联盟C、酋邦D、氏族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比如政党制度、工会制度、商会制度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等;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

D、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2、国家的形式特征有哪些()ABCDA、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以及保证这一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税收制度;B、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C、形成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D、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3、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BDA、酋邦B、群队C、部落联盟D、部落三、判断题1、在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上,摩尔根的分析模型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分析模型()A、正确B、错误第二章一、单选题1、华夏集团的活动区域()AA、陕西和甘肃B、河南山东C、云南广东D、四川一带2、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BA、陕西和甘肃B、河南山东C、云南广东D、四川一带3、华夏集团的代表人物()BA、蚩尤、九黎B、黄帝、炎帝C、太昊、少昊D、尧、舜4、东夷集团的代表人物()CA、蚩尤、九黎B、黄帝、炎帝C、太昊、少昊D、尧、舜二、多项选择题1、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哪三大集团()ABC A.华夏集团B.东夷集团C.苗蛮集团D.炎黄集团2、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是()ABDA、最高政治权力为联合体内少数具有血统优势的氏族所把持B、最高权力呈现出个人化的专制倾向C、以巫术化的合法性观念为主要支撑D、最高权力的“政教一体化”3、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

ABCA.燧人B.伏羲C.神农D.女娲5、战争在中国国家起源上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ABA、战争开辟了中国文明独特的起源之路。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1严耕望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1严耕望

中國政治制度史綱嚴耕望目录第二章殷商政治制度1P15第三章西周政治制度-—宗法社會的封建國家周室統治廣土眾民之兩大政策:封建與宗法2P19 宗法就是利用血緣關係造成一種政治統制的系統。

3第四章春秋列國政治制度3第五章戰國政治制度3第二编第一章皇帝4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時代 6第四編隋唐五代7第五編宋代9P192 宰相:北宋初-—極弱南宋-—極強(變化大)9p224 (元代)樞密院之樞密使與中書令同為皇太子之兼任官10緒論一、釋名組織必賴有一定的規則,俾群眾能遵行,以維護這些組織!廣義的政治制度:國家體制、政府組織、人才任用,以及法律、教育、經濟、財政、軍政、社會……制度均可包括在內。

狹義的政治制度:只限於國家體制、政府組織與人才任用。

中國歷史上,國家制度變化較少,故可講者也較少,目前一般注重在政府組織與人才任用.官制演變的規則:(1)小臣由親近君主而掌權(由宮官到府官)→地位增高為大臣→大臣位高而疏遠,因此漸漸失權。

(2)官與職的合一與分離.(3)组织名号,愈後愈複雜。

後代複雜,其故有二:其一:事由簡越繁。

其二:舊官不廢,新官滋生。

第二章殷商政治制度一.殷商時代的氏族部落P9 殷商仍非一個統一國家,大抵仍為氏族聯盟制,但氏族聯盟的盟長由殷族子姓一氏的子弟所承襲,稱為王,王對於本盟中的氏族可命令指揮。

二、盟主(王)繼承制——子族兄終弟及制P10 殷氏族重視橫的世代層,同一世代層的兄弟身份相同.P11 王氏殷周制度論曰:“商之繼統法,以弟為主,而以子繼輔之。

無弟然後傳子……其以子繼父者,亦非兄之子,而多為弟之子。

"P12 殷代後期已漸形成父子繼承制,傳弟已成例外。

三、官司組織師保。

本為長老制度,對嗣王盡監護之職。

後演成太保、太師、太傳三師官。

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殷代已有百官之稱,組織已相當繁複.P15第三章西周政治制度——宗法社會的封建國家周室統治廣土眾民之兩大政策:封建與宗法一、封建制度(1)封建情形 A分封對象-—以封親戚為主,承認土著為輔。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措施
秦朝
郡县制,中央直接管理。全国36郡(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下设 县(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开创了我国历代 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西汉 宋朝 元朝 明朝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 名,监视地方。
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皇帝
军机处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部部部部部
军机处值房
清世宗胤禛雍正帝
1678.12.13~1735.9.28 1722~1735在位 康熙帝第四子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 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记, 然后传达给中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 一步强化。
治者(C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秦 朝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人治色 彩浓厚
皇帝制度
影响:君主的权力具有独断性和 随意性,影响着国家决策。是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
中考二轮复习课件
2023 年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前2070年—前476年)
夏、商、周
禅让制 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
(封建制社会) (前221年—1912年)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西方的政 治理念、价值观和制度设计产生了深 远影响,如权力制衡、法治精神等。
法律制度
罗马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为现代国际法和国际司法 提供了重要参考。
03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 威廉三世共同推翻詹姆斯二世, 建立新政权,确立了议会的最高
权力。
《权利法案》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主 权和法律至上的原则。
内阁的形成
18世纪中叶,形成了由下议院多数 党领袖组阁的惯例,内阁成为实际 上的最高行政机构。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01
02
03
独立战争
1775-1783年,美国通过 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 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
总结词
十月革命是在俄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
详细描述
十月革命发生之前,俄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人民生活困苦。同时,俄国国内的政治矛 盾也日益激化。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武装起义,最终成功推翻了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国际工人运动和殖民
详细描述
03
04
05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强调政治文明建设 的重要性。
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 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 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旨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和生 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中国政治制度》课件

《中国政治制度》课件

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 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 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 住地范围内管理公共事务 和公益事业的群众自治制 度。
PART 02
中国政党制度ຫໍສະໝຸດ 中国政党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政党的起源
中国政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立宪运动,当时一些具 有现代意识的士人开始组织政治团体,倡导立宪改革。
现代政党的形成
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
律。
监督权
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 督,对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进行 检查和监督。
重大事项决定权
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如 国家预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等。
人事任免权
选举、决定和任免国家机关领 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
输标02入题
01
政治制度的核心:国家政权。
03
政治制度的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政 治制度各不相同。
04
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 经济基础。
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自夏朝开始,历经商、西周、春 秋、战国、秦朝等时期,形成了 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PART 03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
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建设,奠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 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自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2)
商代官制的架构——“内外服”
商代内服官的三大类别 国家政务官员 宗教事务官员 王家服务官员 “外服”的含义
在商王直接通知区域以外的地方诸侯、伯、甸等以及
地方官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2.1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3)
西周的官制:
政务官:两寮六大 卿事寮和太史寮,及其以下的“三左三右” 两寮相互地位的变迁 王家事务官: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3 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
中西政治制度的碰撞和抗争 1.3.2 晚清政治制度变化 1.3.3 晚清政治制度变革的启示
1.3.1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3.1 中西政治制度的碰撞和抗争
葡萄牙进入澳门
鸦片战争 师之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改良主义的戊戌变法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上编: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史前-1911年)
第一章
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1 原始社会出现的政治制度萌芽
三皇五帝 1.1.2 原始社会氏族组织 1.1.3 部落联盟和酋邦组织 1.1.4 从习惯到制度的转变过程
1.1.1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 中国政治制度史萌芽期的特点是什么? 2. 酋邦制的定义及其理论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3. 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是什么? 4. 简述霸主专制到君主专制的发展过程。 5. 简述士人与国家的关系。 6. 儒家模式控制性政府的特征是什么? 7. 试述晚清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8. 试述中西政治制度的碰撞及其政治思想的变化。 9. 晚清的政治变革对现代的启示是什么? 10. 名词解释:习惯 三皇五帝 王朝 礼崩乐坏 兵邢合一
地位提高和大量侵夺国家各项政务,反映出王权的增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2.2 争霸时期的政治制度
霸主政治
“礼崩乐坏” 君主专制
废除以分封制为代表的世袭制,由君主直接
掌管官吏的任免权,推行郡县制,以消除贵 族在地方的世袭统治权,以中央集权为特征 的官僚政治体制初步形成
士人与国家的关系
政治制度是在旧有的习惯上发展起来的,起着调整 社会的作用,具有传承性、社会性和自发性的特征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1.2.2 争霸时期的政治制度 1.2.3 皇权专制制度下的政治制度
1.2.1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氏族
原始胞族 原始氏族部落 其他相关概念:部落酋长、部落军事酋长、
部落议事会、部落民众大会 氏族 胞族 部落 部落联盟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1.3 部落联盟和酋邦组织
部落联盟设有联盟首领、联盟军事首领、联
盟议事会、联盟民众大会 酋邦制是一种尖锥体的分制度史
1.3.3 晚清政治制度变革的启示
1.
官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是在世界形势的推动 下进行的,原本就带有被动的性质
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央政府集 中权力,以便有效统筹,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而且 改革必然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支持
2.
3.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1.1 三皇五帝
三皇
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
五帝时期
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进入了部落联
盟,或者是酋邦制阶段
酋邦制
酋邦是具有初步不平等的分层社会,“这个分层
式的系统以一个地位和位置即酋长为其中心”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1.2 原始社会氏族组织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章 推荐阅读书目
1.张光直. 中国青铜时代. 北京:三联书店,1999 2.【美】路易斯· 亨利· 摩尔根. 古代社会. 北京:商务 印书馆,1997 3.李学勤主编.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4.徐旭生.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修订本). 北京:文物 出版社,1985 5.王玉哲. 中华远古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关海庭主编. 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 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2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2.3 皇权专制制度下的政治制度
皇权是专制政体的核心,是以皇帝独裁专制行使最 高统治权的政治概括,是由一套能够保证皇帝顺利 行使权力的制度所构成的 “法家模式”的胜利与崩溃 “儒家模式”即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主要在维持社会 治安、对外进行军事防御 这种“控制模式”的政府,允许民间、民族按照自 己的方式约束自己,常会出现“因俗而治”的管理 形式
两者的区别在于酋邦首领议事的作用加强
尧舜禹时代是部落联盟或酋邦发展的成熟阶段,
以公职为特征的管理机构的雏形出现了 联盟或酋邦选举制改变为世袭君主制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1.4 从习惯到制度的转变过程

部落联盟或酋邦首领以强权为基础,依靠宗教和军 事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强权 中国历史的发展是神权与政权两者的完美结合。固 有的习惯逐渐被改造,有些习惯在强权认可下,开 始具有制度的效用
结论:“钦定儒家模式”已出现严重的危机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1.3.2 晚清政治制度的变化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政治制度:逐步改行君主立宪制度 军事制度:编练新军 行政制度:逐渐建立各部,建立责任内阁等 教育制度:废除科举制,举新式学堂教育 法律制度:参照西方各国法律,修订法律 奖励实业方面(出现了顽固派、实力派、立宪派)
1.2.1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1)
早期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宗法性
宗,就是人们对共同祖先的崇拜
早期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并不完善
夏代君主虽集大权于一身,但受到多方面制约,
继承制度还处于混乱状态当中 商代君主比夏代君主的权力要集中,虽也受制约, 但君主专制制度趋于成熟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