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专题4提分攻略1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2步骤”(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ppt
解析: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 文段主要讲了《孔子世家》产生的背景。其次,借助相似 结构,利用动词“追”“匡”“垂”“作”等断开一些比 较明确的地方。再次,利用词性断句,如诸侯、仲尼。
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 /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 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 径仅容双趾。 以 匹 布 缚 胸 使 人 从 后 挽 之 扶 滕 侧 足 盘 跚 而 步 危 甚 刘 子 先 之 徐 子 与 余 相 去 数 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
解析:画线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缚、使、从、 挽、扶、盘跚、步、去等。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 缚、使、从、挽、扶、步、去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往前 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答案: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 /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 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 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 “则” “故” 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答案: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 /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 鄙俚。
2.句式 (1)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 帮助我们断句。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 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 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 断 句 提 供 帮 助 ) ; “ 不 亦 …… 乎 ”“ 孰 与 …… 乎”“其……乎”“安……哉”“何……为”
(2)根据谓语成分(动词、形容词)断句。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 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的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 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 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 语句的停顿点。
【重点考点】最新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5 文言文阅读 提分攻略2 Ⅱ 记牢文言翻译“4步骤”讲义
Ⅱ记牢文言翻译“4步骤”从高考命题来看,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是得分的重点,同时也是翻译的难点。
把握住了句子的主旋律,然后再突出重点的字词和句式,句子就基本上翻译到位了。
下面是作答文言文翻译题的4大步骤:[典例剖析](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有删改)【解题流程】第一步,定采分点重点实词:“思”,思念;“立”,建造;“辄”,就;“弦歌”,名词作动词,奏乐歌咏;“荐”,祭祀。
关键虚词:“其”,代词,指王涣;“而”,连词,表修饰,可译可不译;“之”,代词,他。
特殊句式:“为(其)立祠(于)安阳亭西”,既是省略句,又是状语后置句。
第二步,切分句子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第三步,译准词语第四步,连缀成句【答案】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参考译文】元兴元年,王涣病逝。
无论是城中百姓还是路过此地的人没有不叹息的。
男女老壮都相互集资,引来上千人以酒洒地祭奠他。
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加以祭奠。
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所掠夺,经常要损失一半。
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有被官吏侵夺冤枉,所以前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
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
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即时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进士及第。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
2018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一、突破翻译重难点的前提:全面把握语境1.必须强化语境意识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
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含义。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
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
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2.把握语境的要点:外看段境,内看句境(1)外看段境文言文翻译所需的语境不像现代文那么大,大多数情况下只看译句所在的段落,尤其是译句的上下文。
这时,把握译句所在的段落语境的要点在于:如是记叙性段落,重点看:①事件经过,②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相互关系。
如是议论性段落,先要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再要注意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总分等。
必要时要与前或后的叙事结合起来。
(2)内看句境关注句子内部语境,要充分注意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是指句子的内涵意义,要抓住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来确定;形式指句子的形式特征,如前后词语的搭配、结构是否对称等等。
另外,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抽取出的译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12.【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二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一断句:三个步骤五个标志课件
➢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下 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比, 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提分点二 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 与分析
一、断句:三个步骤,五个标志
第一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断句的前提是对文章或语段意思的准确理解。我们拿到一个文言 文片段,先不要急着断句,而应该先通读这个片段,大体了解这个文 言文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在通读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 如果是史传类文本,那么要明确“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局);如果是议论性散文,那么就要明确论点、 论据等内容。
【参考译文】 向士璧字君玉,是常州人。恃才负气,精明强悍,很是洁身自 好,绍定五年考中进士,不断升官至平江府通判,因为臣僚弹劾免 职。后起用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因为监察御史胡泓弹劾而免职。 起用为高邮知军,制置使丘崇又奏论将他免职。起用为安庆府知府、 黄州知州,迁任淮西提点刑狱兼黄州知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 命令向士璧前往支援,多次建立奇功。皇帝也对众位大臣说:“向士 璧不等朝命,就进军归州,并且捐出家财百万来供给军费,他的精神 值得嘉奖。”升任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担任旧职。
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二轮总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四 文言文翻译如何抓牢四个赋分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采样
现场阅卷 句的赋分点 “破灭”“郡县”“震 詟”“来者”等实词翻 译不准或错误;第 (2)句 的“海表”译错了 ,“夸 外番”译错。总的来说 是由于重要实词翻译失 误,导致失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因 此,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照 抄,重点动词要译出。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学会抓关键词, 抓赋分点。(1)赋分点:破灭,被打败灭亡;郡县,作为郡县; 益,更加;震詟,恐惧;来者,来朝拜的。(2)赋分点:将命, 奉命;海表,海外;莫,没有谁;盛称,极力称赞;夸外番, 向外国夸耀。(一点 1 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 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 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 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5分) 译文: _交__趾__已__经__被__打__败__灭__亡__,__明__朝__把__这__个__地__区__作__为__自__己__的__郡__县__,__各__ _国__更__加__恐__惧__,__来__朝__拜__的__日__渐__增__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5分) 译文: _自__郑__和__死__后__,__凡__是__奉__命__出__使__海__外__的__,__没__有__谁__不__极__力__称__赞__郑____ _和__来__向__外__国__夸__耀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2大题 考点5 归纳内容要点 含解析
考点五归纳内容要点(对应学生用书第24页)(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汪容甫先生行状》),完成后面的问题。
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题干已明确根据第三段内容进行概括,且有“治学”“为文”提示。
根据内容,第三段可一分为二,从“先生于六经”至“以下所未有”言其“治学”方面,说明汪中治学涉猎广泛,如经、子、史、词章、金石、三代典礼等;治学精深,抓住文段中的“博”“至于”“深”“识议超卓”等进行概括;之后言其“为文”方面,抓住“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进行概括。
此概括题涉及的范围小,层次清晰,而且文中含有明显的概括、评价语句,这些其实就是答案。
【答案】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
(2分)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2分)一、解答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题的技巧1.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
2.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
3.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二、准确筛选概括内容要点1.由理到事的信息筛选整合型这种题型在题干上往往提出一个较抽象的筛选标准,要求从原文筛选整合出合乎题干要求的事例来,是信息筛选选择题的另一种形式。
做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吃透题干要求,锁定信息所在区间。
(2)转述要全而准,因为这种题型要求答出的是“事”,在将文言信息转换为白话信息时要求全而准,比如每一个事例的主体、原因、经过、结果等信息要齐全、准确。
(3)根据题干要求,灵活选择答题方式。
如果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就要特别注意文言语句中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因为它是暗中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
2018版语文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2步骤”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2步骤”(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给文言文断句,关键在于对通篇文意的领会。
因此,通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解答断句题,应先通读语段,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做断句题可以抓住以下“5大标志”:标志1名词和代词给文言文断句,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分析。
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代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如果两个名词、代词在一起,那它们的中间一般要断开。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代词有:[应用体验]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2018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2 提分攻略5 鉴赏技巧,品味语言艺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2.(2017· 全国卷Ⅱ)阅读《窗子以外》(文本见本专题“提分攻略 4”的“典例剖 析 1”),完成后面的题目。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分攻略 5
鉴赏技巧,品味语言艺术
(对应学生用书第 22 页)
栏目 导航
对点即时训练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技法点拨] 常见设问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1.请结合上下文, 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第二步:指出技巧或特色。指出文章或 2. 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 者某段在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方面的特 谈谈你的理解。 点,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 3.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 第三步:分析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 ×?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 析这种表现手法或语言特色在文中是怎 析其作用。 样运用、表现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②这不,朋友金兄来电说,若再不到岭上来,那梨花将要谢了,到时你不 要懊悔。最后还诗意地说了一句:满山梨花雪,飘洒能几时?其实朋友的夸张 语言比不上季节的诱惑。对岭上的梨花,我已钟情很久了,只不过时间难以支 配,一拖再拖。我也担心若不前往,恐怕梨花已卸妆,赶不上其尾声末场了。 ③岭上,实际上是三条岭简称,它属东至县尧渡镇管辖,离县城以东约十 里地。这里原先就是古徽道必经之地,是东边通往小城的咽喉。可时光的草早 已将古道湮没,石板路也习惯了人的冷落。不想岭上人,在那贫瘠的土地栽上 了梨树,于是“千树万树梨花开” ,引得四方游人来。岭上成了梨花的天堂,春 天的秀场,连古道也焕发了生机。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八 文言断句的阅读及答
核心题点精练十八
文言断句的阅读及答题技巧
K12课件
1
文言断句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考生对此题的训练已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答题准确率有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着答题耗时过 长、有时在最关键处断得不准的问题。因此,需要继续强化训练,提 高解题速度,提高准确断关键处的能力。
K12课件
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唯志可推 耳。博赡可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至于《循吏》 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 篇》。”(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
答案 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 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
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
去 就 瞥 脱 何 也?见事是识,去就瞥脱是才,其隐识隐才如此,其得
时而驾,识与才可推也。
答案 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
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
1 2 3 4K12课5件
参考译文 1答1 案
5.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曰:“吾既造《后汉》,详观古今著述及
贵人喜,起而行乎庭。达旦,疾若脱去。明日,后至之医来谒,贵人喜,
且问曰:“先生前日脉疾而言雨,今得雨而果瘳,何也?”医对曰:“君
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
而 忧 以 雨 而 瘳 理 固 然 也 何 待 药 而 愈 邪?”若是医者,可谓
得其道矣。(节选自方孝孺《医原》)
1 2 3 4K12课5件
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 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 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节选自《左传·隐公四年》)
2018版语文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提分攻略3 破解分析综合题“4大陷阱” Word版含解析
提分攻略3 破解分析综合题“4大陷阱”(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文言文分析综合题,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常见的“4大陷阱”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
辨别方法可采用“题文对照”的策略,也就是将每个选项还原到文中的对应区间,每一个内容都应该找到信息源,尤其要重视细节之处,应仔细对照,看有无以假乱真之处。
陷阱1曲解文意利用文中有些词句较难理解的特点,在分析、概括、转述的过程中故意曲解文意,这是分析概括题的主要设错手段。
解题时要先找到原句,再细辨原文中的词句在进入选项后是否发生了释义错误,并借助于语境仔细推敲。
属曲解文意。
【参考译文】(王充)他六岁时,家里人就教他认字写字,他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
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
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
……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
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短处。
(他)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
……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
[应用体验]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概括有无“曲解文意”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仔细比对后可知,原文中对应的有效信息为“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意思是“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而选项D中却表述为“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赍”是“赏赐、给予”的意思,不是“筹措”的意思,属曲解文意。
【参考译文】外出巡视河南。
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
2018版语文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专题4提分攻略4文言翻译“3关键”“4步骤”含解析
提分攻略4 文言翻译“3关键”“4步骤”(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一、准识通假字——快速识别通假字的两大方法:1.按字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的字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
2.明确词性,抓住搭配找通假当一个文言实词就其字面的词性来讲,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应用体验]1.(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考查点:“啖”,吃;“矢”通“屎”;“囊”,名词作状语)【参考译文外出巡视河南。
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
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
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
因为久居此官位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
不久之后就死了。
二、准解多义词——依据语境,确定含义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
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
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
如“爱”字,“爱护”“爱怜”“爱惜”义项较难区分;“坐”字,“犯罪”与“判罪”义项易混等。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2大题 考点4 翻译句子 Word版含解析
考点四翻译句子(对应学生用书第20页)(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汪容甫先生行状》),完成后面的问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特别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
第(1)句中“先”是动词,千万不要译作“先祖”;“以爵也”中的“以”和“也”,“以”是“凭借”,“也”表判断;“若以学”中的“以”亦是“凭借”之义,和“以爵”中的“以”一样,可互译;最后一句中的“北面”是文化常识,古指臣面(拜)君、弟子面(拜)师。
第(2)句中第一小句里的“于”是“对”之义,“知友故旧”是名词,是“殁后”的主语,“衰落”的主语应是“知友故旧的家道”,这里要体会得出;第二小句中的“相”指动作偏指一方,“存”即是“问”,“问”即是“存”,是“慰问”之义,“过”是“超过”之义;第三小句中的“然也”,不能将“然”认为是形容词词尾,最后一句可直译为:大概是因为他的本性忠实厚道使他成为这样的。
【答案】(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
(4分)(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章一文两练第四篇陈公弼传文言文阅读
第四篇 陈公弼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陈公弼传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
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
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
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
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
郴州竹场有伪为券给输户送官者,事觉.,输户当死,希亮察其非辜,出之,已而果得其造伪者。
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
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
”诏罢之。
青州民赵禹上书,言赵元昊必反,宰相以禹狂言,徙建州,元昊果反。
禹讼所部,不受,亡至京自理,宰相怒,下开封狱。
希亮言禹可赏不可罪,争不已。
上释禹,赏为徐州推官,且欲以希亮为御史。
会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及诸掾吏。
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
”遂引.罪坐废。
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弼荐希亮可用,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希亮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
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
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竹山,甲不能戢,所至为暴。
或疑为盗,告希亮盗入境,且及门。
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
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吏士皆欲斩甲以徇,希亮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时剧贼党军子方张,转运使使供奉官崔德赟捕之。
德赟既失党军子,遂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向氏,杀父子三人,枭首南阳市。
曰:“此党军子也。
”希亮察其冤,下德赟狱,未服。
党军子获于商州,诏赐向氏帛,复其家,流德赟通州。
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
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
希亮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
此又皆其疏属,无罪。
”乃密以闻,诏释之。
老幼哭希亮庭下曰:“今当还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遂画希亮像祠.焉。
迁京东转运使。
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
2018版语文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提分攻略1 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3大步骤”含解析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情分析] 1.在文学类文本考查上,全国卷多年来一直选择小说文本来命题,但2017年全国卷Ⅰ是选择小说来考查,全国卷Ⅱ和全国卷Ⅲ则选择散文来考查,这就反映出高考试题选材的灵活性,也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对小说、散文两种文体都要重视。
2.从命题形式看,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2016年之前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都是设置4道小题:1道“5选2”的多项选择题,3道简答题,总分值25分。
201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了3道小题:1道“4选1”的单项选择题,2道简答题,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题目数量从4道减为3道,赋分由25分减到14分。
3.从命题角度看,小说文本的高频考点是形象鉴赏、情节分析,散文文本的高频考点是词句含意理解、艺术技巧鉴赏。
所以我们复习时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提分攻略1 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3大步骤”(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技法点拨](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 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
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专题2提分攻略4依托文本支点理解词句含意(含解析)
提分攻略4 依托文本支点,理解词句含意(对应学生用书第19页)理解词语的含义[技法点拨]常见设问答题步骤1.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结合全文,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3.文中画线部分中的“×××”指什么?4.文中以“×××”一词来比喻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第一步:寻找与词语相关的具体语境。
第二步: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的表层含义。
第三步: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第四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答题模板:词语表层含义+词语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手法及效果。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2大题 考点1 文言实词 含解析
考点一文言实词(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题如何快速提分-文档资料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题如何快速提分高考考试大纲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因此在选材上,以记叙为主的人物传记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那么文言文阅读题如何快速提分呢?人物传记以叙事为主,阅读时要注意人物在不同阶段所做的事,体会其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评价。
对于人物传记中常出现的词语(表示官职及其升迁变化的,表示人物个性、品行的,表示古代科举、教育的等),要有意识地多加积累。
此外,对文学文化常识,也要做系统复习。
对于其他文体,也要兼顾到。
杂记,或以记事为主,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把握行文的线索,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深意。
议论性文体,阅读时要抓住中心观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准确理解作者所用的例证。
应用性文体,要了解背景即写作缘由,把握其文体特征。
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迅速理解文章内容。
不管阅读哪种类型的文言文,首先都要理清层次,把握主要内容,这样做分析概括类的题目就不会太难,同时也有助于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解答翻译、断句和实词、虚词的理解这类题,还需要对文意理解得更精准。
所以,文言文的备考还是要从词汇(主要是实词)的积累做起。
积累词汇,不能靠死记硬背,而要在文言语境中理解记忆。
一方面要反复诵读教材中的文言文,并对重要词汇归纳整理;另一方面,要加强课外阅读和训练,对阅读材料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注意归纳整理。
虚词和句式的复习关键是理解,要通过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来掌握。
阅读文言文,尤其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坚持把读懂文本放在首位。
答题的准确率与文本读懂的程度成正比。
遇到感觉较难的文章,在初读后,可以参照文后的内容分析一题,再仔细阅读,一定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此外,建议同学们选做一些近年的高考试题,探究命题的规律,找到解题的窍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题如何快速提分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栏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2步骤”(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给文言文断句,关键在于对通篇文意的领会。
因此,通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解答断句题,应先通读语段,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做断句题可以抓住以下“5大标志”:标志1名词和代词给文言文断句,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分析。
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代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如果两个名词、代词在一起,那它们的中间一般要断开。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代词有:表示“我”吾、余、予表示“你”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他”彼、此、其、之表示“这”此、是、斯、兹、夫[应用体验]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断开之处。
比如:“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从后文看,“混”是专有名词,即“谢混”,“所继叔父”是谢弘微和他的关系,用来修饰“混”,即“所继叔父混”是偏正短语,作句子的主语,前面断开,中间不能断开。
由此分析,“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断法错误。
据此可排除B、C两项。
再如“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与“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有子如此”前省略主语“你”,即谢弘微的父亲谢思,其前应断开。
据此可排除A项。
故选D项。
] 【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
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
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没有儿子,就把谢弘微作为嗣子。
谢弘微本名谢密,因为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代替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精神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开口说话。
过继后的叔叔谢混以了解人闻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
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来定会成为才能出众之人,能有这样的儿子,可以心满意足了。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节俭,而嗣父家产业却很丰盈,但他只承继了嗣父的几千卷书,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
标志2对话词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在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应用体验]2.(2017·石家庄一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
少从军,挽强为第一。
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
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
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
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
”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质自此益知名。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B.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C.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D.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句子成分和对话词。
“曰”是对话词,“质”是本文主人公郝质,“曰”后面应断开,排除A、C两项;因为“彦博虑为贼焚”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排除D。
故B项正确。
]【参考译文】郝质,字景纯,是汾州介休人。
年轻的时候参军,拉硬弓是第一名。
担任殿前行门,换任供奉官,担任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率军护送军需物资到麟州,在道中遇到数千西夏骑兵劫夺,郝质在前开路,奋力作战,斩杀数百人,获得数百匹马。
又与田朏巡视边疆,到了柏谷,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转战并追赶败北的士兵,于是修复了宁远的各个营寨,来控制敌人的交通要道。
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联名推荐他,并且上奏章分条陈述他前后立功的情况,皇帝破格提拔他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
大名贾昌朝又推荐他为路钤辖。
皇帝派他征讨贝州,文彦博到了,命令他统帅城西的部队。
回河上有一个亭子很壮观,文彦博担心被贼人焚毁,派小校蔺千看守,而郝质派蔺千到其他营地考察作战武器,蔺千推辞,郝质曰:“(如果)亭子被焚毁了,我承担这个责任。
”蔺千(就)离开了,而亭子被烧了。
文彦博将要斩杀蔺千,郝质跑到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走的,罪过是在我这里,我愿意代替蔺千受死。
”彦博钦佩他的节义,(最后)释放了他们两个。
郝质从此更加出名。
标志3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开的地方。
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虚词初次判断的过程。
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它们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的情境去猜测,因而运用虚词判断句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会使断句变得很容易。
常见的情况有:①句首语气词前面可断句,如:其、夫、盖、唯、若夫、且等。
②句首关联词语前面多可断句,如: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
③句末语气词后面可断句,如: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乎、哉、夫等。
[应用体验]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
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
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
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A[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抓住句中的虚词。
画波浪线部分涉及的虚词有“何”“奚”“为”。
“何”“奚”一般用在句首,前面要断开,“为”有句末语气词的用法,后面要断开。
因此,“何预我事”“自苦奚为”两句前后应断开,可排除B、C、D三项。
另外,这句话中有“曰”,但这个“曰”不是表对话,而是用在句中,这一点也应该注意。
]【参考译文】治理政务就像治理家政一样,古人常有这样的训导。
一个家庭的事情,无论缓急大小,都是应该知道的。
如果有不知的事情,那么就会有治理不到位的情况。
况且管理百姓的长官,是各种职责都聚集于一身的人,比如学校教育,比如驿站转运,比如粮草贮藏,比如狱讼判断,比如农田水利建设,比如桥梁堤坝设置,总共要管理的事情很多。
(长官治理政务应该)观察时机,审度力量(及时去做应该做的事),看到破旧的修葺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先前没有的东西要去营造。
如果说先前的官员没有整治好,那与我有什么关系,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会被别人替代而离开,为什么要这样为难自己?这样的思想一旦萌芽,那么各种政务都会毁坏。
前辈有言:对于国家的事务,如果一点儿都不尽心力,只是设法取得俸禄,他一定会在上天那儿获得惩罚。
标志4文言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反问句、变式句、省略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
但是,文言文中还常常会遇到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补出省略部分,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应用体验]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B.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C.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D.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C[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