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思考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浪潮已经涌向高中阶段了,这个浪潮只能迎,不能拒。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既兴奋,又有点忐忑不安,因为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那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应如何把握课改的方向,在此我谈谈几点看法:一、教师的学科知识有待拓宽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学科视野宽广,知识要点深遂,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显著的特点。

学科视野宽广铸就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新鲜,饶有趣味,时代感强的长处。

知识要点深遂,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剖典型,获取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如探究式学习,如何践行这些学习理念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其次,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

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

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再次,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

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发展”的改革 目标 。这就 要求教师 改变 过于单一 的教学方 式, 积极探索 能够 充分体现 学生主体地位 , 高学生 自主创 提
新精神和 实践 能力 的教 学方式 , 使学 生由传统 的被动 学习
课 时, 计了有趣 的辩题 , 设 模拟表演 公民大会 的辩 论 , 形
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 主探究、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学会
在此过程中应加 强引导, 并培养学生倾 听他人意见 的意识 。
现在新课程 正在 实施 , 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 , 我们面临 的 问题还很 多, 由此衍生的教学观念和 教学理论及方法, 是 指导我们教育教学的法宝 。 只要我们不断学习 , 正转变我 真
们的教学观念和行 为, 深入理解新课程精神 的实质 , 研究学

壳坛 论
2 0 年第8 总第8 期 ) 08 期(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刘 玉才
兖州市第五 高级 中学, 山东 兖州 2 2 0 7 10
普通 高中课程改革实施 以来 , 广大历 史教师围绕新理念 、 新课标 、 新教材积极探索 教学改革 , 构建 了形式 多样 的课堂教
生, 或者一种新 的发 明创造, 往往都是从发现一个 问题开始
的。 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问题 意识 。 只有顽强地坚持这种问题 意识的人 , 才能很好地开动 脑筋 , 出创见 。问题意识是创造 性思维 的力量源泉 , 提 是创
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

八、 培养学生 自主探 究和合作交流能 力
协 作, 展个性 。 发
但是 ,我们也清 醒地看到 ,不少教师 在设计教学活 动 时, 并没有考虑学 生的实际能力与教学的实际需要 . 而是盲 目追 求活动 的多样化 , 分注重活动 的新颖性 , 重形式 , 过 只 不 重效果 , 存在 明显的形式主 义倾 向。教师为 了让学 生积

高中历史在新课程改革下点滴心得

高中历史在新课程改革下点滴心得

高中历史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点滴心得面对高中课程改革有烦恼、有艰辛,但课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多需要的是积极务实实施新课程。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1、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需注意教师教学地位的变化,从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改变为以学生学为主,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2、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过程。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在这里不想赘述,学校一直以来对集体备课都非常重视,历史组也不例外,历史学科备课组共有五个人,又同在一个办公室,便于集体备课,备课组中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些,但容易被传统的框框束缚,且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的使用方面明显不如青年教师;其他四位青年教师教师都刚毕业不久,教龄最长的也不超过5年,她们基本素质好,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事物,这种搭配结构为我们集体备课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1、资源收集:备课组成员开始就自己的分工的内容收集相关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指定专人负责,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及时收录各种课程资源,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并着手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

2、个人调整: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在实践的体验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个人备课重点在设计板书或多媒体应用上,并借此进一步加深对教学设计和教材处理的理解。

3、互听互评,总结反思:备好课是上课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意味着就能上好课。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2008年秋季江西省实行新课程改革,作为一位年轻老师,这对我而言,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现特以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为例,将自己的看法、体会书写成文,希望得到广大同行们的帮助和指正。

一、新老教材的比较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编写上打破了原有的章节体系,突破了王朝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

以模块为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历史合编为系统,组织性跳跃性强。

我认为新教材在内容上有几大调整与创新:增强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相联系的内容。

更加注重面向世界,有利于形成大历史观。

贴近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历史的社会服务功能。

淡化历史的泛政治化服务功能。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内容精炼,思维层次更高,适合探究性教学,有利于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和泛政治化教育倾向,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从而更好的发挥历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下面我将以必修1第二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1.优势必修1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单元主要是介绍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制度。

西方人把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视为自己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渊源,它们都是在奴隶制度条件下产生的,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学习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后,就向学生介绍西方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属于新增加的内容,弥补了旧教材没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

这相对来说是一种创新: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古代的重要政治制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师、学生自身的能力。

古希腊罗马文明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全新的内容,跟我们旧教材有很大的区别,教师要抛弃过去几十年的教学经验,重新去理解当今史学界对古希腊文明史的评价及历史地位,这样既能促进教师摆脱旧模式的限制,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对学生而言,从世界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一些问题,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其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与课程改革[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与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课程改革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试验区启动。

初中历史学科在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高中历史课标尚未正式出台,这不等于说高中历史教师就可以等闲视之,何况大纲和教材已有了较大改动,至少在理念与方法上我们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

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

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3年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4篇

2023年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4篇

2023年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4篇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1随着____年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阶段,除了对广大一线教师进行特殊培训外,还开设了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师进行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培训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通过收看视频,聆听了专家和有经验的一线课改区教师们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对课改中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触颇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1、教育理论、课改理念的培养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首先,在专业情意方面,教师要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变为实际的行动,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建立起专业自信,坚定自己适应新课程的信心。

其次,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更新学科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

从而使教师能够真正从一位“教书匠”转变为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学生也不再只是变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

“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与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与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与思考【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体现了历史的时代性,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时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新关系,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要转换好师生的主导与主体角色,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思考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时,历史教师要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好师生的角色,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当前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初上高中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经验不丰富、由初中向高中的转型适应等原因,往往无法正确解读一些历史概念,无法正确区分历史与史学之间的差别。

这种概念上的混淆往往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较易形成僵化、顽固的教材本位思想,进而影响学生客观地看待历史事实,影响学生对史学界新鲜成果的批判吸收,妨碍学生发展的辩证的史学观的形成,进而危害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许多学生存在着对历史学习社会功能的盲然无知,或者历史无用论的错误观点。

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历史究竟有多少意义或者有什么意义,因而不去思考历史学习的意义。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根本就是无用的,它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的增值。

这些观点或隐喻或明示了学生心中存在着历史学习的障碍,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历史学习爱好的产生,扼杀或者削弱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

第三,高中学生中除有部分人对历史学习采取回避甚至抵制态度之外,仍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抱有相当的好感。

因此,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需要适当的方法引导,而这点恰恰是现行教材的空白。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还急需包括各种常用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适合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介绍,同时这些方法也是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的必要预备,对于学生培养历史终身学习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看法与思考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看法与思考

面的资料 ,内容丰富 ,形式 多样 ,同时 各种角度 的分析也都有 ,这 就需 要学生
有正确 的价值 观 ,懂得辨析什么是对 什 么是错 ,这就需要 老师在上课时培养 学
大林 模式 ,最终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可 以从 改革重点和 改革效 果等不 同方 面查
找 资料”。这样每组学 生就只需要找一
变 革 ,同时也能更好 地生 活和学习。
误, 避免走弯路 。同时 , 借鉴历史经验 , 可以使我们多一些方案从容应对 现在的
问题 。 1 . 充 分 的课 前 准 备
新课标更加注重学 生的知识吸收 ,
同时也更重视学生在 以后 的学习和生活
中所受的历史影响 。老师在讲课 和课前
共享 ,既节约 了学 生的时间 ,又减轻 了 他们 的压 力 ,也能帮助学生 理解 怎么去 搜集 资料 。课 堂上老师再对 每组提问 , 检查学生 的资料搜集情况 ,然后 引入正 课 ,这样 学生在上课时就会 有侧 重点的 去听 ,而且 因为之前 自己做过 预习 ,所
观健康的价值 观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历史知识 ,面对历史 事件 ,正视历史
关政 治活动方面的资料 ,并能进行初 步
的归纳 与分析 。”这就对学生提 出了一
养学生 自主学习与 自主分析 的能力 ,同
时要 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健康 、积极 向上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 作者单位 :重庆市綦江实验 中学 )
要 求 。知识和 能力 虽然不相 同,但也 不
可分割 。而对 于历 史知识的掌握 ,就需
值观
生 无法真正
对 高 中 历 史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看 法 与 思 考
吴承 艮
地做 到搜集 “ 有关 政治

高中历史新课改实践与反思

高中历史新课改实践与反思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实践与反思摘要:新课改实行已完成一轮的探索,三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使老师们已有的、传统的教学思维不断发生变化,老师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去体会新课改的理念、思维和方法,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开始进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老师的教学工作更科学、更先进,但是在不断的改进与冲突中,也带来了很多矛盾,让老师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以便打开更广阔的新课改领域。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实践认知师生观教学观新课改实施三年多了,如何更好的实施和完成新课改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的实践和反思。

在教学方面,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评价方面,树立以学生整体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的现代评价观;同时还要加强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

一、对新课改的实践认知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校教育应该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

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

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因此,作为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树立创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

2、更新备课方式,要有合作意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

同时,教师的备课还要备学生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备课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每一节课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重难点的确定及如何突破,本课怎样导入效果更好,课后检测应编写哪些类型的题,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篇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已有好年多的时间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相信“课改”这一名词在我们的脑海里以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千万师生的真实生活.为完成这一光辉而艰巨的任务,不让自己被历史潮流淘汰,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永远做个新老师。

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我对新的教学改革有了更高层次认识。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

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

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改变过去那种“一考定终生”的单一评价模式,转而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将教师的评价、小组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

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更关注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让他们觉得自己“真伟大”、“很了不起”。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0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具体实践论文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具体实践论文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具体实践一、历史教学设计的问题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如何导入新课创设比较合理的教学情境,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才能体现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是每位历史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就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有以下五方面的要求:(1)教学目标要高要求;(2)教学内容要抓中心;(3)教材内容要精整合;(4)教学问题要深探究;(5)教学活动要多形式。

一节课必须有一个中心内容,这个中心内容处在整课知识结构的核心地位,是其它内容所不能取代的。

例如: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抗日战争”,本课到底是以“全民族的抗战”为中心内容呢,还是以“日军的滔天罪行”为中心内容?其实“全民族的抗战”在本课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而学习此课的重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从而探讨、理解抗战的胜利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说具有的重要意义。

为此本课总体设计是:情境中心——民族精神;内容中心——全民族的抗战;问题中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本课经过这样的设计,比较好地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重点和难点的选择问题如何确立一课的重点、难点,有时我感到非常困惑。

“一课一个中心”的理念,帮助我解决了这个一直棘手的问题。

我以为,一个历史教师经过分析,只要找出课文中处于知识结构中心地位的内容和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其实就找到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三、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问题一课要有一个情境中心,情境切勿杂、多、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情境创设的最佳效果,突显内容中心,使学生从中获得情境的认知和感情的体验。

就拿人教版第一单元“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来说,我这样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实行市场经济,这说明体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不断改变的。

中央集权制度也是一样,“它在秦朝创立,从汉至元朝不断演变、完善,到明清这种集权制度在君主专制方面得到迅速加强,并达到顶峰”。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教学也要适应新的要求,实现新课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们有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启发。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突出批判性思维。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历史事件本身,还应该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时,可以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让学生了解科技发明的背后原理及对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学需要重视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来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为主导,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担当主体地位。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要实现新课改,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视跨学科的整合,注重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以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希望广大历史教师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示例: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历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新教学思考

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新教学思考

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新教学思考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的高考制度的推行,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本文从新课标的解读与实施、新高考对历史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新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调整与创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跨学科整合与历史教学的融合、信息化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指导与评价、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教研活动开展等方面,探讨了高中历史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高中历史,教学创新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的高考制度的推行,高中历史教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学背景和要求。

一、新课标的解读与实施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

实施新课标,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新课标的内涵和要求,掌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时空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新高考对历史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新高考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的考试模式,采用“3+1+2”的选科模式,历史学科成为学生选科的重要选项之一。

这一变化对历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历史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针对新高考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专题教学、思维导图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体系。

三、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一)把握好历史教学内容1.重视历史知识内在联系的寻找与构建整合历史教学内容并不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列举,而是要做到对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效联系,这对于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所以,教师备课时应该建立全局观,把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都放在整个单元之中去思考。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覆盖高中历史课程,高中历史教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对高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实践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每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浅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新课程思考在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教育以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任务的教育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传播速度已经远落后于知识的产生和更新速度,教育必须将更多的重心转向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握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一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教育改革席卷了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不再只是传递历史知识,还转向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高中历史教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从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去深入实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切实附合新时期发展的需求。

1、初高中学科相互渗透衔接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单从课堂知识看,新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知识距离拉大,有所脱节。

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的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发展的过程,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新课程改革采用模块和专题的方式呈现,存在难以反映历史全貌的缺憾。

历史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时间是串联历史的线索,时间的顺序性反映着历史事物纵向次序和因果关系,注重时间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基础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以免学生思维混乱、脉络不清。

2、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使高中历史课程必须进行改革,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又给整个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冲击和挑战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教育观念,必然会无力应对,必须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起服从于教育改革、服务于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许伟宏【内容摘要】: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在广东等四省区试行。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贯彻新课标精神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

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有利于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回想课改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一开始的困惑到慢慢适应,从无从入手到尝试探索,我的最大体会就是要敢于尝试。

尝试新事物,并不意味着排斥旧事物,新旧教学模式、方法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是互相结合,综合应用。

下面就谈谈我尝试的几点思考:【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思考一、“兴趣是最大的老师”爱好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源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

爱好不是天生的,是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

新课程教材无论是排版、色彩、插图还是引言、标题、内容都十分新奇,都可以看出激发学生爱好的用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比如阅读“历史纵横”,补充一些相关史料,讨论解决“学思之窗”和“阅读与思考”里的问题,这些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爱好。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了教学中学生情绪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营造布满生气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呢?我总结有以下几点:(一)教师自身的情绪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历史课本身的“距离感”。

在课堂教学包括课后辅导中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活动。

认真备课,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发挥运用,同时辅之以必要的仪态、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强化教学的语言、情感信息,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感悟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感悟


么不 同, 然后让学生尝试计 算 , 再 试着验 证 自己的计算 结果 。学生提 出 这是异分母加法 , 算 的时候 先要通 分。教师 问是 怎么想 到要通 分的 , 学 生 回答分数单位不相 同不 能直接相 加 , 然后 学生 说出计算 结果 , 教师 接 着让学生想办法验证这个 结果是 否正确 。学生开 始兴趣 盎然 的进行 操 作验证 …… 在这个 片断 中 , 把操作 活动置于 富于挑战性 的问题 “ 请你 验证结 果 是否正确 ” 的背景之下 , 学生为 了说明 自己的计算结果 是正确的 , 直观 形 象 的操作也就 自 然成为他 们解决 问题 的抓手 。这 时他们 从事 的操作 活 动是 自 身需求 引发下 的 自 觉行为 。教学 的实践告诉我们 , 强加给学生 的 操 作活动是徒 劳的 , 学生 自发 的操 作活动 才是有 效 的, 而有效 的操作 活 动必须建 立在适 宜的操作 时机基础之上 。 三、 操作活 动要有教师有效的引导 操作 活动是学 生手 与眼协 同活动 , 动手操作 的信息必须 通过视觉 的 有意识、 有 目的的观察 活动 , 才能准确地并 有选择地输 入大脑 , 促进抽 象 思维活动的展开 。学 生通过 有 效的操 作后 , 虽然 离开 了实 物活 动 的情 境、 过程 , 但脑 子里 却能把 刚才 的操作情 境和过程再 现出来 , 进而 以此 为 中介进行抽 象思 维活动 , 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获得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 活的脱节 , 是目 前小 学数学教学 中普遍存在 的问 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现 已成 为各发 达 国家课 程 内容改 革的 共同取向。国外 一些专 家提出“ 用数学于现实世界” 的 口号 , 对 实用 性 的 知识十分重视 , 力求学不 在多 , 而在有 用。为帮 助学生 了解数 学知 识应 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形态 , 掌握实践 中常用 的一 些数学 知识与 方法 , 会 用 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和初步具 备把现 实生 活中 的实 际 问题 转化 为数 学问题 , 我为学生开设 了“ 生活数学 ” 系列活动 , 架起 了理 论与实践 之 间 的桥梁 ,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自觉运用数学 知识 的习惯和能力 的培养 。 书本知识 运用于现 实生活 , 往 往 以不 同的活动形 式为 载体 , 在 实践 活动 中完成的。所以 , 我总是 配合教学 进度 , 有意识 、 有 目的、 有计 划地 为学生设计一些“ 生活数学 ” 的系列活动 , 让学生根据 自身 的知识水平与 能力去完成 , 可 以独立完成 , 也可以合作参与 , 完成 其中 的某 一方面 。比 如六年级学生学习 了百分数应 用题后 , 我 与生理卫 生老师 联系 , 让 他们 来配制酒精消毒液 ; 与常识老师 联系 , 让他们 配制浸制 动物标 本 的福尔 马林溶液等 。通过从 日常生活 中寻找 、 发 现数学 问题 , 设计 “ 生 活数学 ” 展 机会 。 系列活动 , 为学生 自觉运用数 学知识 于现实 生活之 中 , 为 学生展示 自己 二、 操作活动要把握 好教学契机 的聪 明才智搭设一个舞台 。 根 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小 学生 的生理 心理特点 , 组 织学生操 作活动 当然 , 操作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为学生提供充 分有效 的操 作素材 , 定要把握好最佳 时机 , 当学生想 知而不知 , 似懂 而非懂时 , 用学 具摆一 重视操作时学生的质疑活动 , 让全体学 生都 能感受 到操作 的快乐 , 获得 只有有 效的操作活 动才能促 摆, 就会起 到化难 为易的效果 。操 作活 动可 以在学 习新知 识前进 行 , 目 成功 的体验 。这样 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 的, 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 知识 , 当学 生的感 性知识 已积 累到一 定程 度时 , 就 使学生在 “ 做数学” 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 的体验 , 便 于学生对 知 再创造”。 应引导学生在丰富表象的基础 上及 时抽象 概念 , 掌 握火候 , 使感 性认识 识进行 “ 逐 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 ( 作者单位 : 辽宁省北票市五间房镇 中心校 1 2 2 1 0 0 ) 在教学《 异分母加减法》 时,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 + 和前 面学过的有什

课程思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在教学改革中,高中历史不仅要体现出学科素养,同样也要发挥育人功能。

在这样的要求下,也为高中历史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样也要体现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在课程思政的理论下发挥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随着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不少学科都进行了相关的改革。

而历史教学也不例外,高中历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1.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在网络技术的不断推进和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多元又开放的社会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也形成了多元的价值观,既有正确的价值观,同样也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学生分辨能力较差,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对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在课程思政理论下不断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根据时代的发展融入新鲜元素,通过古今、中西对比,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2提高历史把握能力,发挥育人功能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在思政因素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通过改革,与实际中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以史明鉴”的意义,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把握能力,发挥育人功能。

举一个例子,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我国近代历史时,常常会提到近代历史由盛转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会提起背后发生的历史因素,只注意到了客观历史的学习。

在进行改革后,要是将近代历史由盛转衰与我国现在的发展联系起来,并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家国情怀,历史教学也发挥了育人功能。

1.3加强德育教育,提供价值保障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培养。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从传统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素养提升的重大转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烈关注和积极探索。

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注重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难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而项目式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深入探究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项目式学习的内涵、特点、应用价值以及实践策略等方面的系统阐述,本文试图揭示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套可行的实践方案。

二、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特点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注重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开展实地考察、访谈交流等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素养。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亲身实践来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主体性: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建构者。

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项目主题,制定实施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

实践性: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

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模拟演练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鲜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 的实践与思考 的实践与思考
一、
课改中的问题和困惑
1、 课程实施有避难趋易倾向。 2、 教师队伍与新课程要求有差距。数量不足, 通用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无专业教师队伍 ,数、理、化、信息等学科的选修课缺乏胜任开 课的教师。 3、 教材选用上存在行政干预和从众心理。 4、 教师培训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存在理论与 实践严重脱节现象。
探究: 如果你是当朝的大臣,你怎样说服秦始皇接受你的建议?你 又如何驳斥对方的观点?
案例2《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关于内阁制形成的原因,学生自编历史小品《朱元璋的一天》,让学生 从中感悟历史。
附:历史小品《朱元璋的一天》 情景一:清晨,内侍唤醒熟睡中的朱元璋。 内侍:“皇上,该起身了。” 朱元璋:“天还没亮呢!这才几更天呢!朕还想再睡会儿!” 内侍:“陛下,六部大臣们还等着您上朝呢,想必又有许多事情要等待陛下圣 裁。” 朱元璋很无赖地爬起来。 情景二:早朝,六部大臣鱼贯而入,山呼万岁! 内侍:“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吏部尚书:“有几个州府县的官员出缺,恳请陛下选定候补人选” 户部尚书:“请陛下裁定今年各省赋税的数额。” 礼部尚书:“望陛下为今年各省乡试的主考官训话。” 兵部尚书:“陛下,上个月蒙古骑兵突袭居庸关,请陛下定夺。” 刑部尚书:“请陛下审核今年秋后处决犯人的卷宗。” 工部尚书:“陛下,前日黄河大堤决口,请陛下训示。” ……各臣工吵作一团。 朱元璋一脸苦状,“做皇帝真辛苦啊!” 情景三:午夜时分,朱元璋还在案前批阅奏折。 内侍奏请:“陛下,该就寝了。” 朱元璋:“还有这么多的政事没有处理好,叫我如何安睡啊!”
2、组织课堂教学 研讨,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 每两周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市区各校轮流进行,每学 期几乎每位老师都要上一次研讨课,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全市范围 内举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以发挥优 质教学资源的幅射作用。 下面是省镇江中学陶圣建老师在全市课改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 所上展示课的课件。《五十年国际风云之欧洲、日本和中国》 这节课可借鉴之处: (1)有机整合了教材专题九第二节、第三节的内容,使教材分 散的知识更具系统性,将子目标题更改后更进一步突出了核心内容。 (“欧洲人的欧洲→走向联合的欧洲”“迅速兴起的日本→日益膨 胀的日本”“东方巨龙的腾飞→和平崛起的中国”) (2)设问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原因、特点、影响(不 整合教材影响无法讲) (3)补充史料、图片精当,尤其选择了现实生活中的史料较好 地拓展了课程资源,同时也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高考服从课改,高考方案出台后,课改服从高考。”
4、 学分制、走班制、综合素质评价、选课,通用技术教学等尚待进一 步研究,还需理清思路,逐步落实。新课改在操作层面缺乏指导和经验 借鉴。 5、 按照《山东省07年高考方案》,教学难以实施,学生负担过重。 6、 建议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教材的使用、课程资源的整合、课堂教学方 式的转变;培训方式应是教材研讨、课堂展示、优秀课例、教学案例, 着眼于教材、课堂等操作层面。另外,上级对学校的评估机制、学校对 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也要作出与课改相适应的改变。
今天教育的内容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因为方法比 知识更重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纳依曼 一个坏教师给学生奉献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 真理。 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劳 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 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 ——第斯多惠 一种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去筛选适合的学生——筛 出一大批差生;一种教师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 的教学方法——造就出一大批人才。
1、 历史有不可跨越的时序性和前后承接转合的的整体性,这种打 破时间顺序和地域框架的跳跃式专题教学,教师和学生能把握得了 吗? 2、 专题式教学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可以对某一领域的某一类问题 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但这样会不会加大历史学习的知识和理 论难度,使学生比现在更厌倦历史学习? 3、 在通史模式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尤其是高三的把关教师可 以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如进行知识点分类、历史发展线索的 纵向串线、历史事件的横向比较、历史认识的分析与归纳等。但在 这种专题式教学的情况下,教师肯定不会有更大的表现空间,那么 ,如何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作用就成了所有教师都极为关注的大问题 。 4、 这种打破传统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的专题式教学,具有更强的 探究性、更大的跳跃性和更难的理论深度,要求教师在放弃传统时 序性和整体性观念的基础上,塑造更高层次的时序性和更深刻的整 体性的新观念。但是,以我国目前全国高中历史教师的平均业务水 平而言,究竟能有多少教师可以胜二节《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该案例的长处是教学目标具体化并加以落实,问题意识强,将能力培养具体化。 过程与方法:1、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出一期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 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 2、(略) 3、结合地方志,了解镇江近现代交通和通信事业的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略)2、通过对镇江近现代交通和通信事业进步的探讨, 加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3、通过对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马帮邮路——王顺 友的了解,认识今天中国东西部地区在交通和通信方面的差距,增强学生立志为 西部大开发贡献力量的历史责任感。 教法二:课前布置问题由学生分组预习和调查,在课堂上讨论、展示。 第一组:(1)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工具是如何不断发展的? (2)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 (3)近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第二组:(1)近代以来,镇江市内交通工具是如何不断发展的? (2)近现代镇江铁路交通是如何发展的?当今镇江市政府提出发展 “港口城市”有何依据? 第三组:(1)近代以来,我国邮政和电信事业是如何发展的?通信方式的变迁 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你知道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吗?你对他的事 迹有何感想?
(广东省基础教育处处长潘东明)
1、 教材的精神实质难以把握。由老教材变到新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教师的教学思维、思路很不适应。新教材的编写对“双基”的要 求、难广度问题,难以把握。总之,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方法茫然, 困惑较多。 2、 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和特点,由于教师素质、教学设施的限制,难以 在课堂上得以完备地体验、体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不多 。 3、 升学率客观存在,使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与提高高考成绩形成一定的 矛盾,难以找到有效的结合点。山东一大市分管局长说“高考方案出台前
(一高中历史教师看了历史课标后如是说)
镇江市对历史课改调研的结论:
1 、学生:初中生基础差,导致高中教学无法 展开,教学中教师忙于补充一些基础知识而导致教学任务 无法完成。(高三下来的老师更明显)教师的课标意识不 强。 2、教材:(人教版大字多,岳麓版大字少)人 民版无小字,部分教师无法取舍,重点、难点没法把握, 部分知识专业化色彩较浓,学生难以理解,如理学。有些 知识人为割裂,没有结论,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3、练习题与高考题型不一样,教辅用书不配套 ,有些教辅用书只改头换面而内容是老教材。 4、 两种版本的内容教师都在吸纳、补充。教 师关注高考模式。 5、青年教师驾驭教材比较困难,备课花费的时 间较多。
(二)镇江市在课改中的教研及案例 1、认真抓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体的不足 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一般一次备一个单元,要求形 成书面的材料和电子文档进行交流.备课有统一的格式要求:“课 程标准(节标)要求、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 学内容、教学行为、学生活动)、知识整合(结构)、问题探究 、自我测评、板书设计等部分组成。 ” 对集体备课中独特的见解和新颖的教法学法,主持人要及时 加以点拨并加以肯定,慢慢引导教师从单纯备教材到备学生、备 教法、备学法。 案例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集体备课时,我肯定 了一青年教师的四点: 导语:“明朝思想家李贽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 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是圣是魔, 我们也暂且不妄下结论。那么他掀翻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又创造 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教师出上联“北击匈奴筑长城”,学生:“南攻岭南 开灵渠”“南征越族设三郡”。
列表比较郡县制、分封制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郡县制
分封制
垂直
任免 官僚政治 中央集权
平行
世袭 贵族政治 地方割据
材料一 秦统一之初,丞相王绾说:燕、齐、楚等地距关中遥远,“请 立诸子”。群臣表示赞同。廷尉李斯提出异议,认为“置诸侯不便”。他指 出,周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相互诛伐,天子也无力控制。今海内统一, 皆为郡县,便于统治。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材料二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宴请群臣。有 人称颂说:以前,秦地不过千里,依赖陛下平定海内,“以诸侯为郡县”, 国泰民安。又有人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实行郡县制, 为“不师古”。“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秦始皇让大家展开讨 论。李斯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他指出,分封制是天下大乱的祸根,坚决主张推行秦始皇。 材料三后代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而延(长),秦郡邑而 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很快灭亡?
“这种专题式的教学 ,可以把一些知识点 “抠”得很深,然后再按照一定的主题把这些跳跃性 很大的点连成线,最后再把这些相隔一定距离的线集 聚成面,以更好地体现本主题的时序性和整体性。但 它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历史研究能力,高度的归纳、 整理、概括和抽象能力,较为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较高 的历史理论修养。但我对自己是否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信心不足。”
6、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 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 ; 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 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 ; 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 加大; 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古今史、中外史合编的跳跃性大, 历史学习难度加大;
二、关于专题备课及课堂案例 (一)关于专题备课的要求 A、关于教师备课(宏观) 1、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脉 络,把握历史的联系和贯通 2、注重抓住历史课的魂,即对历史的认识和感受 3、充实多方面的社会知识和认识,适应各类人文 社会学科课程的教学 B、备课应处理好八大关系(微观) 一是处理好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大字(正文)与小字(副栏)的关系 三是处理好课文学习与课堂活动的关系 四是处理好书中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五是处理好课文与补充资料的关系 六是处理好课文学习与作业练习的关系 七是处理好教师运用教科书与学生运用教科书的关系 八是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探究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