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部分).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部分).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部分)(供临床医学、医学护理学用)病原生物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

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

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演示、幻灯、录像、投影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全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病原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本教学大纲以全国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七版)为基础制定。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时数为66学时,其中理论课46学时,实验课20学时。

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讲授部分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内容时数绪论 1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1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5第四章噬菌体0.5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2第六章细菌的耐药性 1第七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2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止原则 1第九章球菌 2第十章肠杆菌科 2第十一章弧菌属0.5第十二章螺杆菌属0.5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 1.5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 1.5第十五章嗜血杆菌属0.5第十六章动物源性细菌 1.5第十七章其他细菌 1.5第十八章放线菌与诺卡菌属0.5第十九章支原体 1第二十章立克次体 1第二十一章衣原体 1第二十二章螺旋体 1第二篇病毒学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2第二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5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0.5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2第二十七章肠道病毒 1第二十八章急性胃肠炎病毒 1第二十九章肝炎病毒 2第三十章虫媒病毒 1第三十一章出血热病毒 1第三十二章疱疹病毒 2第三十三章逆转录病毒 1第三十四章其他病毒 1.5第三十五章朊粒0.5第三篇真菌学第三十六章真菌学总论 1.5第三十七章主要病原性真菌 1.5合计46微生物学部分绪论[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微生物概念及其分类。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88学时)一、课程简介病原生物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有医学微生物学、基础免疫学与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组成。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了解本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运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总计基础免疫学绪论 1 1抗原 2 2MHC 1 1免疫系统 2 2 4免疫球蛋白 2 2补体系统 1 2 3细胞因子 1 1免疫应答 2 2抗感染免疫 1 4 5超敏反应 3 3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其原理免疫学防治医学微生物绪论细菌总论细菌各论其他微生物病毒学人体寄生虫学总论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机动合计2217821024432164642111124221131221225543188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免疫学第1章免疫学绪论【目标】掌握免疫系统的功能,熟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了解免疫的类型、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教学】1、免疫的基本概念2、免疫学发展简史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第2章抗原【目标】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分类。

熟悉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了解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理论教学】第1节抗原的概念抗原的概念;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能:①免疫原性;②免疫反应性。

第2节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1、异物性2、一定的理化性状3、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第3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1、特异性2、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第4节抗原的类型与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根据抗原的性能分类:完全抗原、半抗原2、根据抗原激活B细胞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3、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性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第3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目标】熟悉HLA分子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及其感染、传播和控制的学科。

该课程包括对它们的基本特性、生长环境、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及检测等方面的学习。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 掌握病原生物学中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方面的基本知识 - 了解寄生虫侵入人体和致病的机理 - 掌握寄生虫检验的方法与技巧 - 熟悉常见的寄生虫危害、传播和预防控制策略 - 培养对病原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动力课程内容第一章病原学概论1.病原生物学的发展与现状2.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形态结构3.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第二章寄生虫学概论1.寄生虫的分类与特征2.寄生虫侵入人体和致病的机制3.寄生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第三章常见寄生虫学1.原虫2.绦虫3.吸虫4.圆线虫和钩虫5.蛔虫和鞭虫6.寄生虫的分类、形态、寄生方式、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危害第四章寄生虫检验方法1.寄生虫检验的原则2.寄生虫检验的常用方法3.寄生虫检验方法的评价第五章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1.寄生虫病的危害与流行病学特征2.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及预防小技巧3.寄生虫病防治的技术与方法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主,对于理论授课,采用PPT的方式进行讲解,辅以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对于实践操作,采用实验与诊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课程考核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和开放性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方式以占比较大的闭卷考试为主,实验报告占比较小,旨在评估学生理论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考核的学生将颁发结业证书。

参考书目1.《病原生物学与防治技术基础》(赵荣福,杨占秋,陈逸龙,谢志宇编著)2.《人兽共患病控制(附DVD光盘)》(王惠东,薛迎新,周婉洪等编著)3.《寄生虫病学》(邵汝梁,周红梅,陈振东编著) 4.《病原生物学》(刘毅,杨海彬编著)以上参考书目只是供学生参考,不限于这些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行选择相关书籍。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大纲适用专业:五年制非临床前言课程简介:病原生物学由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组成。

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

其感染引起的疾病涉及到临床诸多科室,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

近年来各种新病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不断发生流行,更进一步强化了掌握病原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课程主要讲授各类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病原学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了基础,又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基础。

课程负责人及授课团队:(包括教师的联系方式-电子邮件)考评方式:理论考试、形成性评价、实习考核使用教材及其他建议参考书:科学出版社第五版病原生物学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病原学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系统了解、掌握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机理,并增强对疾病诊断、及预防疾病重要性的认识。

能力培养目标:经过病原生物学感染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标】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概念和分类。

熟悉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要求】能够说明:病原生物的概念和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能够概述: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能够理解:微生物的分类【教学内容】1.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分类2.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3.寄生虫与寄生虫学的概念4.医学寄生虫学的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慕课微课【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目标】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的功能、化学组成及其生物学意义,质粒的概念,细菌特殊结构的种类及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

熟悉细菌根据对氧气的需要分类及特点;细菌的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要求】能够说明: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化学组成及其意义能够概述: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特殊构造的种类及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能够理解:细菌根据对氧气的需要分类及特点;细菌的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为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检验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其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该课程以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性(免疫性)为基础,重点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与血清学诊断的方法,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寄生虫病防治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寄生虫种类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与寄生虫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等方法。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

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掌握和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本科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寄生人体的原虫、吸虫、绦虫和线虫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寄生虫生活史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掌握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病原学检查的特点4.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寄生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和预防医学。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按上课内容顺序)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总论 2肠道寄生虫 4 4组织和胆道寄生虫 4 1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虫 4 3考试 214 8四、考核要求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理论考核成绩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和平时成绩占20%。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期。

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临床医学八年制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八年制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八年制《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

病原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病原学检查方法及流行与防治原则,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根据病原生物学的系统性和教学上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课程内容中的医学微生物学由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分为总论和个论两部分,前者主要介绍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在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性状,病原微生物和宿主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和原则,在学习各论时有指导意义。

而后者具体介绍了与临床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的每一个病原微生物上述各方面的特点,对今后医学课程的学习和临床防病治病具有基础和实际应用意义。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总论,学习总论内容着重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寄生虫病的特点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第二、三部分为医学原虫和医学蠕虫,学习时要将各种寄生虫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寄生虫病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紧密联系,以掌握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和特点、实验室诊断方法、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第四部分为医学节肢动物,主要掌握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对人体致病和传播疾病的关系,以及主要防治原则。

根据教学安排,本课程要求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上述病原生物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要求注重病原体的生物学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各门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基础课程打下基础。

此外,在学习方法上要求注意运用总论的指导作用,使纷繁的个论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学习效果,做的真正融会贯通,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专业外语的学习。

《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412018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 Pathogenic Biology课程总学时:72实验总学时:16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适用专业:中医七年制专业承担实验室(或教研室):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教研室一、课程实验教学简介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

理论课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生物学特性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说明。

该实验课的宗旨就是通过与理论课相关的实验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目的: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

基本要求:1、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协作。

操作内容要按操作步骤进行,学会正确操作手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示教内容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

3、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4、科学总结,实验完毕应自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可能的结论,并总结实验中的体会和经验。

除当堂作好实验记录及绘图外,还应按规定完成系统实验报告。

三、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和基本技能(1) 掌握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和技术。

(2)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形态。

(3) 掌握细菌的培养方法,生长状态,生化反应。

掌握消毒灭菌技术。

(4) 掌握致病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和抗毒素的保护作用(5) 掌握其他微生物(螺旋体,包涵体,真菌)的形态特征。

(6) 掌握几种主要寄生虫的虫卵的形态特征(7) 掌握寄生虫学几种主要实验诊断技术四、实验项目名称、性质和学时分配注:实验性质是指验证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等。

五、各单项实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实验分组人数要求):(一)实验名称:细菌形态学观察与技术实验内容:1.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与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显微镜示教)2.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每人一份)3.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方法、保护(每人一份)4.革兰染色(操作)(每人一份操作)实验目的:1、掌握革兰染色的操作方法、显微镜的使用原理与方法(尤其油镜的使用)2、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体的分布3、了解革兰染色的原理(二)实验名称: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代谢产物检查,细菌的分布实验内容1.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的制备和种类,细菌的接种)(每人一份操作)2.细菌的分布(4人一组操作)3.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查(实物示教)4.细菌对热力的抵抗力(4人一组操作)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人工培养的方法和意义2.建立细菌的广泛分布理论4、掌握细菌代谢产物检测的意义5、掌握芽孢的耐热特性(三)实验名称药物敏感试验,消毒灭菌技术,细菌的变异实验内容:1、常用消毒灭菌技术(实物示教)2、药物敏感实验(每人一份操作)3、细菌的变异(实物示教)实验目的:1、掌握高压灭菌的操作方法及适用范围、紫外线杀菌的特点2、熟悉药物敏感实验纸片法的优缺点3、了解细菌变异的方式(四)实验名称:病原性细菌的检测实验内容1.抗“O”试验(实物示教)2.病原菌菌落的比较(实物示教)3.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的程序(实物示教)实验目的1、掌握抗“O”试验的原理和临床意义2、熟悉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的区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菌落3、掌握双糖含铁培养基的原理与意义(五)其他微生物的观察,特殊染色方法实验内容1.破伤风外毒素的致病作用及破伤风抗毒素的保护作用(实物示教)2.观察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脑膜炎球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显微镜示教)3.观察狂犬病病毒的包涵体、皮肤丝状菌的小培养(显微镜示教)4.观察三种真菌菌落(酵母型、类酵母型、丝状型的特点),皮肤丝状菌的小培养及形态观察(菌丝与孢子),观察白色念珠菌的形态(革兰染色) (显微镜示教)5.根据所学病原生物学实验技术,自主设计实验并完成(自由组成3-5人学习小组)6.抗酸染色(每人一份操作)实验目的1.熟悉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脑膜炎球菌的形态;狂犬病病毒的包涵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白色念珠菌的形态、皮肤丝状菌的小培养2.掌握破伤风外毒素的致病作用和抗毒素的保护作用3.掌握抗酸染色的原理和方法(六)实验名称:线虫实验内容:1.显微镜操作:观察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的形态特征2.技术操作示教: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钩蚴培养法、肛周拭子法3.示教:各种线虫的虫卵片、大体标本、病理标本及图片实验目的:1.掌握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的形态特征2.了解蛔虫、蛲虫、钩虫的一般外形3.掌握两种微丝蚴形态的主要鉴别特征4.掌握粪便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5.了解钩蚴培养法、肛门拭子法和血液微丝蚴检查法(七)实验名称:吸虫、绦虫实验内容:1.显微镜操作:观察肝吸虫卵、姜片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带绦虫卵的形态特征2.操作:放大镜下观察肝吸虫成虫、姜片虫成虫、日本血吸虫成虫、猪带绦虫及牛带绦虫孕节标本3.技术操作示教:沉淀集卵法、毛蚴孵化法4.示教:虫卵片、成虫大体标本、中间宿主的标本、病理标本实验目的:1.掌握肝吸虫卵、姜片虫卵、日本血吸虫卵的形态特征2.熟悉两种吸虫生活史中的成虫和中间宿主的一般形态3.了解沉淀集卵法、毛蚴孵化法4.掌握带绦虫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特征5.掌握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头节、孕节的形态区别(八)实验名称:原虫实验内容:1.显微镜操作:观察间日疟原虫薄血膜染色玻片标本、恶性疟原虫薄血膜染色玻片标本2.技术操作示教:疟原虫薄血膜片制作法3.示教:各种原虫形态玻片标本、传播媒介标本实验目的:1.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特征2.掌握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在外周血循环中红细胞内期的各期形态特征3.了解杜氏利氏曼原虫无鞭毛体、前鞭毛体及弓形虫滋养体的形态4.了解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特点5.了解疟原虫厚、薄血膜片涂制法六.考核(考试)方式:a)课题提问;b)实验操作;c)实验报告d)出勤情况e)设计性实验评分七.实验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邱全瑛主编.《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2005年1月第一版,科学出版社出版编写:邝枣园王宏敏审阅:邝枣园(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 2007-9-10审定:×××(教学副院长签字)日期:。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适合5/6年制临床医学、预防等专业)一、前言病原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病原学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在病原生物学基本理论中重点阐述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和抗感染的机制,遗传变异的原理和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对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从对比的角度,阐述各自的特性与区别。

由于其与后续课程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应重视其系统性,同时又应注意与临床相关知识的联系。

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病原生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医学实践工作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纲中有些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自学。

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优良的科学作风,并增加临床标本的系列性实验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本大纲安排理论授课64学时,实验课40学时,合104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病原微生物,条件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2.熟悉: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各类微生物的特性。

病原微生物,条件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寄生虫与寄生虫学第二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的基本结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生物学意义;中介体,特殊结构及意义;革兰染色法。

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速度;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的特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病毒大小与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2.熟悉:细胞壁的结构,意义。

细菌基本结构中的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00010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Pathogen Biology)学分:5学分总学时:90学时理论学时:50学时实验学时:40学时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教材:1.病原生物学(第四版), 罗恩杰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2.高劲松、吴高莉. 病原生物免疫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参考教材:1.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李凡、徐志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2.医学微生物学(第3版),李明远、徐志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6月3.医学微生物学,徐志凯、郭晓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6月4.人体寄生虫学,诸欣评、苏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5月5.人体寄生虫学(第4版),吴观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6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与任务病原生物学是研究对人致病的微生物及寄生虫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一门学科。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及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微生物及寄生虫的免疫作用,感染与免疫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预防原则,用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病原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和传染病学等临床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分类、特点;掌握细菌的大小、形态、主要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掌握常见的消毒灭菌的物理方法及化学方法的运用;掌握细菌的遗传物质(染色体、质粒)的特点;掌握正常菌群概念及生理作用,机会致病菌概念及致病条件;掌握细菌的致病性、主要传播途径、感染类型;掌握引起常见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疾病的病原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掌握引起常见疾病的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由寄生虫学与微生物学两部分组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理论课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分配:按照本校现行的教学安排,理论课24学时。

详细学时分配附表。

章节与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验学时第一部分总论2第二部分医学线虫46第三部分医学吸虫 6 6第四部分医学绦虫 3 3第五部分医学原虫 6 6第六部分医学节肢动物 3 3小计24 24合计48第一部分总论教学时数:3学时目的要求:1. 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

2.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治原则。

3. 了解全世界与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危害性。

主要内容:1. 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围。

2. 共栖、共生、寄生的概念;寄生虫的类型(体外、体内、专性、兼性、长期、暂时、机会性寄生虫);宿主类型(终末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3.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4.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影响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寄生虫和宿主类别,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影响流行的自然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第二部分医学蠕虫学一、医学线虫教学时数:6学时目的要求:1. 掌握常见人体线虫(包括蛔虫、鞭虫、钩虫、蛲虫、丝虫、旋毛虫等)虫卵或幼虫的形态特点,成虫或幼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与致病机理,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2. 熟悉上述线虫的生活史、成虫形态结构。

3. 了解上述线虫所致疾病的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

主要内容:1. 线虫概述,线虫主要形态特征(虫体外形、雌雄虫区别、生殖系统基本结构、虫卵基本结构),生理特征(虫卵孵化、幼虫发育、幼虫蜕皮、成虫取食与代谢),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生物源性),主要线虫种类有蛔虫、鞭虫、钩虫、蛲虫、丝虫、旋毛虫等(注意学名和俗名的对应)。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大纲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大纲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40921105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实验学时: 26学时学分: 1.5适用专业: 护理学本科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是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 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医学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每次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实验内容,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保持思路清晰。

2.在实验过程中, 应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并要注意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时间。

3.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 则需要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 以便分析。

4、在微生物学的整个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和训练。

5、每次的实验结果, 应以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填入实验报告, 力求简明准确, 并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如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 应分析原因, 训练科学思维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1.实验项目名称: 溶菌酶的溶菌试验2、实验内容提要:(1)制备含溶壁微球菌的琼脂平板。

(2)打孔凝固后, 用打孔器打孔, 孔间距1.5-2cm。

(3)加样周围四孔分别加入5.25.100、500μg溶菌酶标准品。

(4)结果观察各孔周围溶菌情况, 测量溶菌环直径。

实验项目二1.实验项目名称: 白细胞吞噬试验2、实验内容提要:(1)吸取肝素加于凹玻片内。

(2)取耳垂血0.04ml, 放在有肝素的凹玻片内, 摇匀。

(3)取葡萄球菌培养液0.02ml加于有抗凝血的凹玻片内, 摇匀。

(4)将凹玻片直于湿盒中, 37℃30分钟, 每10分钟摇匀一次。

(5)取一滴全血菌液混合液, 置载玻片上, 推片, 待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使用)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二零零三年一月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我校在1998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指示,成立与组建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并将«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二门课合并,开设病原生物学考试课。

结合我校的特点,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编写了«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该大纲是根据我教研室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病原生物学» 的特点,将原«医学微生物学» 、«人体寄生虫学» 整和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和精简,利于学生掌握重点,进行复习。

同时也适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医学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寄生虫的概念和分类。

熟悉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内容]:病原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概念、分类及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目的,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危害性及在我国的流行现状,流行的基本环节、因素、特点及发展趋势,基本防治措施。

【授课学时】1.5学时【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第二章病原生物学的基本性状[目的要求]: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的功能、化学组成及其生物学意义,质粒的意义,细菌特殊结构的种类及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特点;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病毒增殖的特点和增殖周期,TS株的概念及意义;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及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

细菌的生化反应;病毒的异常增殖及理化因素对病毒影响。

[内容]:细菌的形态、大小与测量单位。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比较及其生物学意义。

L型细菌及其临床意义;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浆的组成与功能,胞浆内含物如核蛋白体、中介体、质粒和异染颗粒等功能和意义;核的组成和功能。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概念,荚膜膜形成的条件及其功能和意义。

鞭毛的概念。

鞭毛的功能和意义。

芽孢、芽胞的形成、芽孢的特性及其功能和意义。

细菌的营养类型和营养物质。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生长曲线及其实际意义。

细菌生物氧化的氧化类型,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常用培养基的种类和应用,培养物的观察,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病毒的概念、基本特征。

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病毒增殖的特点,DNA病毒及RNA病毒复制周期各阶段的要点,病毒的异常增殖及干扰现象;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粒的概念与致病性;真菌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生物学性状-菌丝与孢子,培养特性和繁殖方式,抵抗力;寄生虫的寄生生活,寄生虫的分类;专性和兼性寄生虫、机会性寄生史的定义;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及转续宿主的概念。

【授课学时】4.5学时【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第三章感染[目的要求]:掌握细菌的致病因素, 病毒感染的途径、类型和致病机理;熟悉细菌感染的途径及类型;真菌的致病性;寄生虫感染及感染类型;寄生虫病的特点。

[内容]:细菌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

构成细菌致病性的因素:侵袭力一菌株表面结构及侵袭性酶类,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概念及主要特性,常见的细菌外毒素。

病毒的致病机理: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细胞的变化,病毒感染引起宿主机体的变化(免疫病理反应);真菌的致病性-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 真菌性变态反应, 真菌毒素中毒;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对宿主的作用),感染类型及致病特点。

【授课学时】3学时【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第四章抗感染免疫[目的要求]:掌握非特异性免疫构成因素;抗病毒免疫构成因素;干扰素、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的作用。

熟悉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

寄生虫消除性、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及伴随免疫的概念[内容]: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屏障结构,吞噬细胞的杀菌机理、吞噬后果。

特异性免疫:化脓菌、胞内菌和外毒素感染的免疫机理。

抗病毒免疫-宿主的天然抵抗力-干扰素的类型、特性和作用机理及实际意义: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的抗病毒作用,中和抗体的作用机理、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的抗病毒作用.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抗真菌免疫;抗寄生虫免疫,消除性,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及伴随免疫的概念。

【授课学时】3学时【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第五章遗传与变异[目的要求]:掌握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理,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和特点;TS突变株概念及意义.噬菌体的概念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熟悉细菌的遗传物质及F/R质粒和Hfr的概念。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内容]:遗传性和变异性、遗传型变异与非遗传型变异的概念。

细菌变异的现象。

细菌的遗传物质;染色体的特点,质粒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基因突变的规律和机理。

基因的转移方式和重组、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和接合的概念及主要特点,F/R质粒和Hfr的概念。

细菌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病毒遗传和变异的特点,TS突变株概念,基因重组,交叉复活,多重复活的概念及实际意义。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培养和抵抗力。

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和前噬菌体的概念,溶原性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

噬菌体的应用。

【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目的要求]: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意义,熟悉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内容]:医学微生态学;正常菌群的概念、分布,及其生理作用。

条件致病菌及条件感染。

医院内感染常见细菌的种类.【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第七章消毒与灭菌[目的要求]:掌握消毒、灭菌、无菌和防腐的概念,熟悉常用物理学和化学消毒灭菌法的种类及应用。

[内容]:消毒、灭菌、无菌和防腐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热力灭菌法的原理、种类和应用。

日光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线的灭菌作用及应用;滤过除菌法。

化学消毒剂作用特点,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杀菌原理及应用。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常用防腐剂的种类和应用。

【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特异性防治[目的要求]:掌握病毒感染诊断标本的采集和运送,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和常用血清学诊断方法。

熟悉病毒感染性及数量的测定方法。

熟悉革兰氏染色法;细菌、真菌、寄生虫的检查方法。

疫苗的种类。

内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 不染色标本检查、染色标本检查,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原理及其实际意义。

分离培养和鉴定,检查特异性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诊断)。

病毒感染诊断,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分离培养(鸡胚动物及组织培养)和鉴定;病毒数量与感染性检测的主要方法,PFU的含义,ID50及TCID50的意义;血清学诊断:中和实验、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实验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快速诊断:形态学检查检查病毒性抗原,IgM检测。

真菌微生物学检查法。

寄生虫感染及寄生虫病的常用诊断方法。

.特异性防治: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丙球和免疫丙球等;抗病毒化学疗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价值.【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第九章球菌掌握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和分类、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 肺炎球菌的致病性;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致病性。

熟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脑膜炎球菌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内容]:葡萄球菌生物学形状-形态、培养、抗原构造(葡萄球菌A蛋白的性质及作用);致病性-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血液、脓汁、食物和呕吐物的检查法;防治原则-食物中毒及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类毒素和自家菌苗的治疗作用。

链球菌:分布;生物学性状-形态、培养、分类;致病性-致病因素,A族、B族、D族及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免疫性-猩红热的免疫性及(Dick)试验,微生物学检查法-抗O实验的原理及用途;防治原则-感染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防治.肺炎球菌:分布、形态、培养、分型和致病性.。

脑膜炎耐瑟氏球菌:生物学形状-形态、培养特性、抵抗力和分型;致病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集和送检的注意点,直接涂片镜检的意义;防治原则。

淋病耐瑟氏球菌:形态、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授课学时】1.5学时【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第十章肠道杆菌[目的要求]:掌握埃希氏菌属所致疾病,引起肠道感染大肠杆菌的种类;志贺氏菌属的分群和致病因素;沙门氏菌属的抗原构造及分类,重要的沙门氏菌所致疾病,肥达氏反应;变形杆菌的致病性。

熟悉大肠杆菌在卫生细菌学的应用;粪便肠道病原菌的检查程序;变形杆菌的抗原构造。

克雷伯菌属致病性.[内容]:主要种类,共同特性一形态、培养、生化反应及抗原构造。

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属):分布,生物学性状一形态、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 致病性-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引起肠道感染大肠杆菌的种类;饮用水大肠杆菌检出的意义和评价。

志贺氏菌属:生物学性状一生化反应、分群、抵抗力;致病性-内毒素及菌毛的致病作用,所致疾病,带菌者的类型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一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应注意的问题;防治原则。

沙门氏菌属:生物学性状一形态、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及分类;致病性-致病因素及重要的沙门氏所致的疾病,肠热症病后的免疫力;微生物学检查—肠热症患者标本采取与并病程的关系,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程序,肥达氏反应判断结果应注意的问题,带菌者的意义及检出方法,防治原则。

克雷伯肺炎杆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变形杆菌属:分布、形态、培养、抗原构造与致病性。

【授课学时】1.5学时【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第十一章弧菌属[目的要求]:掌握霍乱弧菌的两种生物型,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和特异性防治,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

熟悉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及副溶血性弧菌的培养特性。

[内容]:霍乱孤菌:两种生物型;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抗原构造与血清型别,抵抗力;致病性-霍乱肠毒素及其所致疾病,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副溶血性弧菌:形态、培养特【授课学时】0.5学时【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目的要求]:掌握厌氧芽胞杆菌属对人致病细菌的种类、毒素的名称和致病机理,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和防治原则。

熟悉无芽孢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和致病性。

[内容]:厌氧芽孢杆菌: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一形态、培养和抵抗力;致病性一致病因素,致病条件和致病机理;免疫性;防治原则-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应用。

产气莢膜梭菌:生物学性状—形态和培养特性,致病性-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