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3章 函数
离散数学 第三章 函数
下面先规定几个标准集合的基数: 1) 空集的基数为0。 2) 设n为一自然数,Nn为从1到n的连贯的自然数集合, Nn={1,2,3,…,n},Nn的基数为n,|Nn|=n 。 3) 设N为自然数的全体,N={1,2,3,…},N的基数为ℵ0(读成 阿列夫零, ℵ是希伯莱文的第一个字母)。 4) 设R为实数的全体,R的基数为ℵ ,|R|= ℵ 。 • • 以上四项规定,对于空集及Nn的基数,实际上就是集 合中元素的个数,关于ℵ0及ℵ,下面将予探讨。 有了标准基数之后,我们可以对各种集合测量其基数。 测量的手段是以双射函数为主体的等价关系一等势。 比如说,一个集合与N等势,那么这个集合的基数为 ℵ0 。
定理6 设A及B为两个可数集,那么A×B为一可数集。 定理 推论1 推论 设A1,A2,A3,…,An为n个可数集,那么 × A是可数集。
i=1 i n
定理7 (0,1)开区间上的实数不是可数集。 定理 定理8 设A为一集Y的函数,若f 是双射函数,则f 的逆关系 f –1是从Y到X的双射函数。 定理2 定理 设f 是从X到Y的函数,g 是从Y到Z的函数,则复合关 系f οg是从 X到Z的函数,将f ο g记为g ο f 。 定理3 定理 设f 是从X到Y的函数,g 是从Y到Z的函数。 1)若f 和g是满射函数,则g ο f 是满射函数; 2)若f 和g是单射函数,则g ο f 是单射函数; 3)若f 和g是双射函数,则g ο f 是双射函数。 定理4 定理 设f 是从X到Y的双射函数, f –1是f 的逆函数,则 1) (f –1) –1 = f 2) f –1 ο f = IX 3) f ο f –1 = IY
定义3 定义 设 |X|=n,P是从X到X的双射函数,称P为X上的置 换,称n为置换的阶。 • 在n个元素的集合中,不同的n阶置换的个数为n!。 • 通常用下面的方法表示置换。 x1 x2 x3 … xn P = p(x ) p(x ) p(x ) … p(x ) 1 2 3 n • 若∀xi∈X 有 p(xi) = xi ,则称P是恒等置换。 • P的逆函数P-1可表示为 p(x1) p(x2) p(x3) … p(xn) P-1 = x1 x2 x3 … xn • 置换的复合与关系的复合相同。 1 2 3 1 2 3 1 2 3 3 2 1 2 1 3 3 1 2
离散数学-03-一阶逻辑
3.1.4 一阶逻辑公式与分类
解释和赋值的直观涵义
例 公式x(F(x)G(x)) 指定1 个体域:全总个体域, F(x): x是人, G(x): x是黄种人 真/假命题? 假命题 指定2 个体域:实数集, F(x): x>10, G(x): x>0 真/假命题? 真命题
21
3.1.4 一阶逻辑公式与分类
离散数学(第3版) 屈婉玲 耿素云 张立昂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3章 一阶逻辑
上海大学 谢江
1
第3章 一阶逻辑
• 3.1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 3.2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
2
3.1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 3.1.1 命题逻辑的局限性 • 3.1.2 个体词、谓词与量词
– 个体常项、个体变项、个体域、全总个体域 – 谓词常项、谓词变项 – 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n元谓词P(x1, x2,…, xn): 含n个个体变项的谓词, 是定义在 个体域上, 值域为{0,1}的n元函数 一元谓词: 表示事物的性质 多元谓词(n2): 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0元谓词: 不含个体变项的谓词,即命题常项或命题变项 0元谓词是命题? 命题均可表示成0元谓词?
8
3.1.2 个体词、谓词与量词
• 3.1.3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3
3.1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续)
• 3.1.4 一阶逻辑公式与分类
– 一阶语言L (字母表、项、原子公式、合式 公式) – 辖域和指导变元、约束出现和自由出现 – 闭式 – 一阶语言L 的解释 – 永真式、矛盾式、可满足式 – 代换实例
4
3.1.1 命题逻辑的局限性
11
3.1.3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离散数学第3章答案
习题3.11.(1) {0,1,2,3,4,5,6,7,8,9}(2) {aa , ab , ba , bb }(3) {-1,1}(4) {11,13,17,19,23,29}(5) {1,2,3, (79)(6) {2}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不超过200的自然数的集合;{|N 200}x x x ∈∧≤(2) 被5除余1的正整数的集合;+{|I (N 51)}x x y y x y ∈∧∃∈∧=+(3) 函数y =sin x 的值域;{|R 11}y y y ∈∧-≤≤(4) 72的质因子的集合;{|N |72(N 2|)}x x x y y y x y x ∈∧∧∀∈∧≤<→/(5) 不等式031>-x 的解集; {|R 3}x x x ∈∧>(6) 函数2312+-=x x y 的定义域集. {|R 12}x x x x ∈∧≠∧≠3. 用归纳定义法描述下列集合:(1) 允许有前0的十进制无符号整数的集合;① {0,1,2,3,4,5,6,7,8,9}A ⊆② 如果x A ∈,则{0,1,2,3,4,5,6,7,8,9,0,1,2,3,4,5,6,7,8,9}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2) 不允许有前0的十进制无符号整数的集合;① {1,2,3,4,5,6,7,8,9}A ⊆② 如果x A ∈,则{0,1,2,3,4,5,6,7,8,9}x x x x x x x x x x A ⊆(3) 不允许有前0的二进制无符号偶数的集合;① 1A ∈② 如果x A ∈,则{0,1}x x A ⊆(4) 5的正整数倍的集合.① 5A ∈② 如果x A ∈,则5x A +∈4. 判断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A 是任意集合):(1) ;A ∈∅(2) ;A ⊆∅ (3) };{A A ∈ (4) ;A A ⊆ (5) ;A A ∈ (6) };{A A = (7) }.{∅=∅答:(2),(3),(4)为真,(1),(5),(6),(7)为假。
第三章 函数
⑶ 在函数的定义中,如果集合 A 和 B 都是通常的数集, 则这里定义的函数就是数学中的函数,其中“自变量”、 “定义域”、“值域”等概念与数学中的函数一致。因此, 离散数学中的函数概念是通常函数概念的推广。 ⑷ 谈到函数,必须涉及两个集合:定义域 A、值域包 B。 在证明题中,需首先明确定义域 A 和值域包集合 B
成为一种特殊的“关系”。函数主要涉及把一个有限集合变换成
另一个有限集合的离散函数。例如,编译程序把一组高级语言命 令的集合变成机器语言指令的集合。
§3.1 函数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函数:设有集合 Biblioteka 、B,f 是一个由 A 到B 的关系,如果对于每
个 a∈A,存在唯一的 b∈B 使得 af b(或 f (a) = b),则
练习
有关习题:
12
作业
p112 习题 1、2、3
作业
有关习题:
13
二,函数相等
函数相等:设有函数 f:A→B 和 g:C→D,如果 A=C 和B =D , 并且对所有的 a∈A(或 a∈C )都有 f (a)= g (a), 则称函数 f 和 g 是相等 的,记为 f =g
思考:设有函数 f :A→B ,S A, 等式 f (A)-f (S) = f (A -S) 成立吗?为什么?
有关习题:
基本概念
4
我们从反面来理解函数,看什么样的关系 不是函数?
⑴ 在关系 f :A→B 中,若对于某个 a∈A,不存在 b∈B,
使得 a f b ,则 f 不是函数 例: f = {(n1,n2)︱n1,n2∈N,n2=小于 n1 的素数的个数} ⑵ 在关系 f :A→B 中,若对于某个 a∈A,存在 b1∈B 和 b2∈B ,且 b1≠b2,使得 af b1 和 af b2 同 时成立,则
离散数学 第三-四章
Ai
(f) A (A∪B ), B (A∪B )
集合与关系 >集合的运算
交与 并的关系 定理3-2.1 设A、B、C为三个集合,则下列分配律 成立。 a) A∩(B∪C)=(A∩B)∪(A∩C) b) A∪(B∩C)=(A∪B)∩(A∪C) 定理3-2.2 设A、B为任意两个集合,则下列吸收律 成立 a) A∪(A∩B)=A b) A∩(A∪B)=A 定理3-2.3 A B 当且仅当 A∪B=B 或 A∩B=A。
集合与关系 > 集合的运算
本节重点掌握的概念: 集合, 集合相等,集合包含, 幂集。
本节重点掌握的方法: 集合的表示, 求幂集.
作业
3-1 (1)(a),(c) ,(e)
(3) (4) (a),(c) ,(e) (5) (6) (a),(c) ,(e) (9)
集合与关系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上节知识点: 1. 集合的概念 2. 集合的表示 3 集合之间的关系 4 空集和全集 5 幂集(power set)
A-B
E B
A
集合与关系 >集合的运算
• 绝对补 定义3-2.4 设E为全集,任一集合A关于E的补 E-A, 称为集合A的绝对补,记作~A。
即 ~ A={ x| xE ∧ xA}
集合与关系 >集合的运算
(3) 集合的补(complement) 定义3-2.3 设A、B为任意两个集合,所有属于A而 不属于B的一切元素组成的集合S称为B对于A的 补集,或相对补,记作A-B。 即 A-B={ x| xA ∧ xB} 或 xA-B xA但 xB
例如 A={2, 5, 6} B={1, 2, 4, 7, 9} A-B={5, 6} B-A={1,4,7,9} E - A?
离散数学 第3章 函数
•关于运算,我们主要考虑其封闭性。 n元运算f的封闭性:对于任何n个元素x1 , x2 , , xn, x1 , x2 , , xnX f(x1 , x2 , , xn)X ,
或者 (x1 , x2 , , xn)Xn f(x1 , x2 , , xn)X 。
(8)偏函数(partial function):部分有定义的函数。即 D(f)X (或者f -1(Y)X) 。
D(f) X D(f)X
2021/5/27
9
离散数学
例1.截痕函数(cross function):f :X2XY , f(x) = {x}Y 。
XY Y
{x}Y
Xx
例2.计算机是一个函数。即 计算机:输入空间输出空间;
2021/5/27
1
离散数学 第三章 函数
§1.函数的基本概念 §2.函数的复合
2021/5/27
2
离散数学
第三章 函数(function)
§1.函数基本概念
定义1.函数(映射(map)、变换(transformation))
函数是后者唯一的关系。即
f是由X到Y的函数,记为f :XY
f XY(xX)(yY)(zY)((x, y)f (x, z)f y=z)
f ={((x,y), z) : x, y , z 2X z= x y }
2021/5/27
13
离散数学
这里(x,y)是前者, z是后者;或者
f :2X 2X 2X , f(x ,y) = z= x y ,
这里(x,y)是自变量, z是因变量; 因此 f = 。
例6.函数未必都有统一的表达式。不象连续函数那样大 多都有统一的表达式,离散函数大多都没有统一的表达 式。
离散数学-03
定理3-3 设有函数f:A→B和g:B→C,那么:
(4)gf是内射,则f是内射,g可以不是。 a1 a2 a3 f b1 b2 b3 b4 g c1 c2 c3 c4
浙江大学 信息学院 信电系 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研究所 宋牟平
(5)gf是满射,则g是满射,f可以不是。 a1 a2 a3 f b1 b2 b3 b4 g c1 c2 c3
浙江大学 信息学院 信电系 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研究所 宋牟平
另外,从映射的角度看,a称为b的源,b称为a的像。
a1 a2 a5 a3 a4 b1 b2 b3 b6 b4 b5
浙江大学 信息学院 信电系 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研究所 宋牟平
函数f:A→B D f ⊆A 注意,函数的定义有三个要点: (1)函数是关系。 (2)像的唯一性。一个像源不能对应两个像,但一个像可以对应两个像源。 对于b1,b2∈B,若存在a1,a2∈A,使b1=f(a1),b2=f(a2),则b1≠b2必有 a1≠a2,或a1=a2必有b1=b2。 Rf ⊆B
a1 a2 a4 a3
浙江大学 信息学院 信电系 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研究所 宋牟平
b1 b2 b3 b6
b4 b5
a5
不是函数,像不唯一。 (3)定义域中任意一个像源都有像。
a1 a2 a4 a3 a5 b1 b2 b3 b6 b4 b5
不是函数,a5没有像。
例
A=I,B=N,定义函数 f=|2i|+1 (i∈I)
定义3-2 函数相等:设有两个函数f:A→B和g:C→D,若A=C,B=D,且对一切 的a∈A,都有f(a)=g(a),则称 f=g。
浙江大学 信息学院 信电系 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研究所 宋牟平
定义3-3 扩充与限制:设有函数f:A→B和g:S→B,如果S⊆A,且对一切的 a∈S,都有g(a)=f(a),称g是f在S上的限制,f是g在A上的扩充。 例 函数g:Z→N,定义为 g(z)=2z+1 则g是前例定义的函数f在Z上的限制,而f是g在I上的扩充。 例 A到B的所有函数构成的集合,即函数族, BA={f | f:A→B} 集合A到B能定义多少函数?设#A=m,#B=n,则函数的数目为 #(BA)=(#B)#A =nm 集合A到B能定义多少关系?2#A×#B=2m×n个。
离散数学 第3章 基于归结原理的推理证明
7
3.1.1.2 斯柯林(Skolem)标准范式
定义 3.1.2 从前束范式中消去全部存在量词所得到的公式即为 Skolem 标准范式。 例如,如果用 Skolem 函数 f(x)代替前束形范式 x (y)(z)( P( x) F ( y, z) Q( y, z)) 中 的 y 即得到 Skolem 标准范式: ( x) ( z)(P(x)∧F(f(x), z)∧Q(f(x), z)) Skolem 标准型的一般形式是
(x1 )(x2 )...(xn )M ( x1, x2 ,...,xn )
其中,M(x1,x2,…,xn)是一个合取范式,称为 Skolem 标准型的母式。
8
将谓词公式 G 化为 Skolem 标准型的步骤如下: (1)消去谓词公式 G 中的蕴涵(→)和双条件符号() ,以A∨B 代替 A→B,以(A∧ B)∨(A∧B)替换 AB。 (2)减少否定符号()的辖域,使否定符号“”最多只作用到一个谓词上。 (3)重新命名变元名,使所有的变元的名字均不同,并且自由变元及约束变元亦不同。 (4)消去存在量词。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存在量词不出现在全称量词的辖域内,此 时,只要用一个新的个体常量替换该存在量词约束的变元,就可以消去存在量词;另一种情况 是,存在量词位于一个或多个全称量词的辖域内,这时需要用一个 Skolem 函数替换存在量词 而将其消去。
15
例 3.2.1 求子句集 S={T(x)∨Q(z),R(f(y))}的 H 域。 解 此例中没有个体常量,任意指定一个常量 a 作为个体常量;只有一个函数 f(y),有: H0={a} H1={a,f(a)} H2={a,(a),f(f(a))} …… H∞={a,f(a),f(f(a)),f(f(f(a))),…}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A 、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Ⅰ 教学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2)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理解分段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法.(3)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4)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简单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了解函数)(x f y =的图像与它的反函数)(1x f y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5)掌握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6)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7)了解函数的实际应用.Ⅱ 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和练习题解答现实世界中许多量之间有依赖关系,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起变化,函数是研究各个量之间确定性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在工业革命时代,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现在的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迅速普及,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蓬勃发展. 由此促使了离散数学的地位日益上升,于是映射成了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映射也是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的抽象.中学生学习映射的概念,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作为现代社会的居民,能看懂信息时代的书报、电视;在日常生活中把事情做好;能更好理解函数的概念,反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是数形结合的基础,要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图像的意义.本教材从函数的图像引出奇函数与偶函数的概念,既直观,同时又揭示了其本质. 本教材运用映射的观点阐述反函数的概念,给出反函数的求法,这与传统的方法不同.我们有创新,使得反函数概念的本质容易理解,使得反函数的求法严谨且易于掌握. 本章第三单元讲一元二次函数,这是在初中讲一元二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清楚道理,运用第二单元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一般理论来具体地研究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既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理论研究具体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又使画函数图像的方法严谨、科学.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本章用一节介绍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总之,本章首先介绍映射和函数的概念,然后讨论函数的一般性质,最后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一般理论研究一元二次函数,并且介绍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本章的重点是: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法;待定系数法.本章的难点是:映射的概念,点M在函数的图像上的充分必要条件,反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实际应用.学好本章的关键是: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图像的意义.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5课时,具体分配如下:3.1 映射1课时3.2 函数的定义及记号1课时3.3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课时3.4 分段函数1课时3.5 函数的单调性1课时3.6 函数的奇偶性2课时3.7 函数的图像2课时3.8 反函数1课时3.9 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1课时3.10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1课时3.11 函数的实际应用1课时本章小结2课时3.1 映射1. 集合的概念与映射的概念是现代数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在信息时代,映射的概念比函数的概念更基本. 理解了映射的概念,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函数的概念.2. 在讲映射的定义时,要着重指出:有两个集合和一个对应法则,并且这个对应法则使第一个集合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第二个集合中唯一确定的元素与它对应.3. 设f是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则把A叫做定义域,把B叫做值域.许多教材没有给第二个集合起名字,有的教材把第二集合叫做陪域.4. 一个映射f:BA→由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组成,它们称为映射的三要素,因此两个映射相等的定义应当是:定义域相等,值域相等,对应法则相同.3.1的练习答案1.(1)不是;(2)是.2.(1)是;(2)是;(3)不是;(4)不是;(5)不是.3.(1)不是;(2)是;(3)是;(4)不是;(5)不是.4. 是3.2 函数的定义及记号1. 在现实世界中有不少变量之间有确定性的依赖关系,函数就是研究这种关系的有力工具. 研究各种各样的函数的性质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2. 函数的概念包含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从而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相等,并且对应法则相同.3. 例1(1)求函数值,例如求3xx=xf在处的函数值,实质上就是求-x,253)(=-=3,2=-=x x 处的函数值,实质上就是求3,2=-=x x 时,代数式35-x 的值,因此12335)3(,133)2(5)2(=-⨯=-=--⨯=-f f .由于在初中一年级已经学过代数式求值,因此给学生讲:求函数值实质上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便容易学会.在上述例子中,不要给学生说:“35)(-=x x f 的对应法则是‘乘5减3’,因此求处的函数值就是在2)(-x f -2乘5减3,即133)2(5)2(-=--⨯=-f .”这种讲法会使学生感到求函数值难学,因为要把一个函数的对应法则用语言叙述是很啰嗦的,再由对应法则来求函数值,显然是增加了难度.3.2的练习答案1.(1)是;(2)是;(3)不是;(4)不是.2. 是,定义域为{,,,,d c b a …,y ,z },值域为{0,1,2,…,24,25}.3. f (1)=-37, f (2)=-34. 4. (1)31)2(;13-=+=b a a b . 5.(1)是;(2)是.6. (1) f (1)=1,g (1)=-1;(2) 1)]1([,3)]1([-==f g g f ; (3) 5496)]([,1639)13(22--=--=-x x x g f x x x f . 3.3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 函数的概念包含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目前中职阶段,值域通常取为实数集,因此表示一个函数就要指明它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当函数f 的定义域A 是有限集时,可以用一张表格来表示函数,第一行写出A 的各个元素,第二行写出相应的函数值,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列表法.2. 当f 的定义域A 是无限集或有限集时,通常要寻找一个或几个式子来表示对应法则,即用一个或几个等式来表示函数,这种方法叫做公式法. 这一个或几个等式叫做这个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为解析式.教材中公式法下的第(2)个例子,设}1,0{B },6,5,4,3,2,1,0{A ==.考虑A 到B 的一个对应法则f :⎪⎩⎪⎨⎧∉∈=A,,0A,,1)(x x x f 当当 这是A 到B 的一个映射,从而是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的一个函数这个例子来自组合设计与现代通信和密码的关系.本教材有意识地举一些信息时代的例子,目的是使中职数学不要囿于传统的教材中,而能透出信息时代的一些气息.在上面这个例子中,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对应法则f 用了两个等式来表示;当A∈x时,0)(,A ;1)(=∉=x f x x f 时当.习惯上把这样的函数叫做分段函数. 其实不必用这个术语,因为不管用几个等式表示函数,都无非是给出了定义域到值域的一个对应法则,多一个术语,会使学生多一份负担,所以我们在教材中没有出现“分段函数”这个术语,希望教师不要补充这个术语.3. 在用公式法表示定义域为数集的函数时,如果没有标明定义域,那么我们约定: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指所有使解析式有意义(即,在解析式给出的对应法则下有象)的实数x 组成的集合,不再每次声明. 此外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还必须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在上面一段话里,我们阐明了什么叫做“使解析式有意义”,即“在解析式给出的对应法则下有象”. 例如,求函数31)(-=x x f 的定义域,解法如下: 03)(≠-⇔x x f 的解析式有意义3≠⇔x .因此函数),3()3,()(+∞-∞ 的定义域是x f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x f 的解析式有意义”指的是“在解析式给出的对应法则下有象”. 由于x 在)(x f 的解析式给出的对应法则下没有象当且仅当03=-x ,因此)(x f 的解析式有意义当且仅当)3(03≠≠-x x 即. 这样讲是确切的,因为表达式31-x 是一个分式,它当然是有意义的;只是分式函数31)(-=x x f 当3=x 时没有象,此时称分式函数31)(-=x x f 的解析式当3=x 时没有象,此时称为分式函数31)(-=x x f 的解析式当3=x 时没有意义.在这里我们区分了“分式”与“分式函数”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式..指的是表达式...),,),(),(()()(等等或y x g y x f x g x f 其中)()(x g x f 与是一元多项式,且)(x g 不是零多项式(或),(),(y x g y x f 与是二元多项式,且),(y x g 不是零多项式,等等),而分式函数....指的是由分式给出的映射..,这一段话是为教师写的,不要给学生讲. 在求函数的定义域时,我们采用等价术语来叙述,既严谨又简捷.4. 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圆形表示函数的方法称为图像法.用图像法表示函数的最大优点是直观,因为函数的图像是数形结合的基础. 为此首先要把什么是函数的图像搞清楚. 教材中给函数的图像下了一个定义:设)(x f 是定义域为A 的一个函数,任取A ∈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xy 里,描出坐标为M a f a 的点))(,(.当a 取遍A 的所有元素时,坐标为))(,(a f a 的点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x f 的图像.从这个定义应即得出:点)(A,)(),(a f b a x f b a M =∈⇔且的图像上在.即,点)(),(x f b a M 在的图像上当且仅当它的横坐标a 属于定义域,纵坐标b 等于a 处的函数值.这个结论十分重要,它是利用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性质的基础.3.3的练习答案1.(1)f (x )的解析式有意义⇔53035≠⇔≠-x x ,因此)(x f 定义域为),53()53,(+∞-∞ ; (2)f (x )的解析式有意义⇔x 37-≥0⇔x ≤37,因此)(x f 定义域为]37,(-∞; (3)f (x )的解析式有意义⇔162-x ≥0⇔x ≤-4或x ≥4, 因此)(x f 定义域为);,4[]4,(+∞--∞(4)f (x )的解析式有意义⇔216x -≥0⇔-4≤x =4,因此)(x f 定义域为]4,4[-;(5)f (x )的解析式有意义⇔1523-+x x ≥0⇔-32≤x <51,因此)(x f 定义域为)51,32[-; (6)f (x )的解析式有意义⇔x x 5123-+≥0⇔x ≤-32或x >51,因此)(x f 定义域为),51(]32,(+∞--∞ . 2.(1)532)2(;)1(4122+-+x x a . 3.图略4.点M 、Q 都不在函数)(x f 的图像上.5.(1)(a , f (a ));(2) (-a , f (-a )).6.(1));,31()31,0)[4(];3,2)[3(];23,0)[2();,21()21,0[+∞-+∞ (5)(-∞,-5) ]7,6)(6(]; 7,5-(.7. 图像略8. 证明:)0()(≠+=k b kx x f 的图像经过原点 ⇔ f (0)=0 ⇔ k ·0+b =0⇔ b =03.4 分段函数1. 自变量在不同变化范围中,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2. 教材给出了分段函数f (x )=⎪⎩⎪⎨⎧+∞∈+∈),1(.1]1,0[,2x x x x .要求作出此函数的图像.3.4的练习答案1.1)0()}5({-==f f f .2.(1).8101)]3([,7)]5([,161)]3([-=--==f f f f f f (2)⎪⎪⎪⎩⎪⎪⎪⎨⎧∈-<-=-R ,132·3.313,2.313 ≥,529)]([133x x x x x f f x x 3.(1))0 ≥()]([4x x x g f =;(2))0(1)]([>-=x xx f g . 4.图略 二、函数的性质3.5 函数的单调性1. 判断函数f (x )在区间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如果我们在画函数f (x )的图像时没有默让函数的单调性,那么用图像法判断f (x )的单调性,它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但是要注意:我们不能默认函数f (x )的单调性,去用一条光滑的曲线联结描出的各点,然后又让学生从这样画出的图像去判断f (x )的单调性,在画基本初等函数时在某个区间上的图像时,往往是要先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然后才能用一条光滑曲线联结描出的各点,得到该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图像,之后利用对称性等画出该函数在另一个区间上的图像,这样对于该函数在另一个区间上的单调性就可以从图像来判断了.2. 对于任意的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单调性,自然应当用定义法去判断. 教材的例1写出了求解过程,先统一写出)()(21x f x f -的表达式,然后分k >0和k <0两种情形判断)()(21x f x f -的正负.例2是讨论二次函数[)+∞--+=,13)1(21)(2在x x f 上的单调性. 必须先用定义法判断),1[3)1(21)(2+∞--+=在x x f 上是增函数,才能用一条光滑曲线联结描出的各点,得到),1[3)1(21)(2+∞--+=在x x f 上的一段图像.利用对称性.就能判定函数在]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还有一种方法判定函数单调性,我们将在第三册中讲到. 定理:设函数f (x )在闭区间),(,],[b a b a 在开区间上连续内可导.(1)如果在内),(b a )('x f >0,那么],[)(b a x f 在上是增函数;(2)如果在内),(b a )('x f <0,那么],[)(b a x f 在上是减函数;(3)如果在内),(b a )('x f =0,那么],[)(b a x f 在上是常数.3.5的练习答案1. 任取121),,(,x x x 且+∞-∞∈<2x ,有-3x 1>-3x 2⇒-3x 1-2>-3x 2-2⇒)(1x f >)(2x f因此),(23)(+∞-∞--=在x x f 上是减函数.2. 任取),,0[,21+∞∈x x 且x 1<x 2,有212x <222x⇒212x +5<222x +5⇒)(1x f <)(2x f因此上在),0[52)(2+∞+=x x f 是增函数.3. 任取),0(,21+∞∈x x ,且x 1<x 2,有21122121)(555)()(x x x x x x x f x f -=-=-, 由于,x 2>x 1,x 1x 2>0,因此)(1x f -)(2x f >0从而 )(1x f >)(2x f 这表明()+∞=,05)(在xx f 上是减函数. 4. 任取),3[,21+∞x x ,且1x <2x ,有2x >1x ≥3⇒2x -3>1x -3≥0⇒(2x -3)2>(1x -3) 2≥0⇒-5)3(3122+-x <-5)3(3121+-x ⇒)(2x f <)(1x f所以),3[5)3(31)(2+∞+--=在x x f 上是减函数. 3.6 函数的奇偶性1. 本教材在阐述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上有创新.我们抓住了讨论函数奇偶性的实质是研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因此我们先复习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概念, 然后探索定义域为A 的函数)(x f 的图像在什么条件下关于原点对称?运用点P (a , b )在)(x f 的图像上的充分必要条件,我们推导出定义域为A 的函数)(x f 的图像E 关于原点对称 ⇔ E 上每一点))(,(a f a 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 f a M --仍在E 上⇔ A ),()(A,∈-=-∈-a a f a f a 对一切且.由此引出了奇函数的定义,并且上述推理也就证明了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起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对于奇函数也是先复习圆形关于原点O 对称的概念,然后探索函数)(x f 的图像关于原点O 对称的充分必要条件:由此引出奇函数的定义,并且证明了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我们这种讲法阐明了为什么要引进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概念,而且简捷地证明了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图像的对称性.2. 我们在教材中结合图形推导出“点),(b a 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Q 的坐标是),(b 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M 的坐标是(b a --,)”这两个结论. 它们在探索)(x f 的图像的对称性时有用.3. 我们在例1中给出了判断一个函数)(x f 是不是奇函数的方法:求出)(x f 的定义域A.如果对于任意的)()(A,A,x f x f x x -=-∈-∈并且有都有,那么)(x f 是奇函数. 如果能找到一个)()(A,c f c f c -≠-∈使得,那么)(x f 不是奇函数.例2中给出了判断一个函数)(x f 是不是偶函数的方法:求出)(x f 的定义域A ,如果对于任意的A ∈x ,都有-A ∈x ,并且有)()(x f x f =-,那么)(x f 是偶函数.如果能找一个A ∈d ,使得)()(d f d f ≠-,那么)(x f 不是偶函数.例1和例2给出的方法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应让学生学会.3.6的练习答案1.(1)是;(2)是;(3)是;(4)不是.2.(1)是;(2)是;(3)不是;(4)不是.3. 证明:由于)(x f 、)(x g 都是定义域相同的偶函数,因此对于任意A ∈x ,有A ∈-x ,并且)F()()()()()F(x x g x f x g x f x =+=-+-=-.因此)(x F 是偶函数.4. )5(-f =-3.5.)3(f >)1(f .6. 证明:由于)(x f 、)(x g 都是定义域为A 的奇函数.因此对于任意A A,∈-∈x x 有,并且[])()()()()()()()(x h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h -=+-=--=-+-=-,)()()()]()][([)()()(x P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P ==--=--=-, 因此)(x h 是奇函数,)(x P 是偶函数.3.7 函数的图像1. 如果已经判断出)(x f 是奇函数,那么在画)(x f 的图像时,可以先画出y 轴右边的部分,然后利用对称性画出y 轴左边的部分. 这里的基本作图是,会作出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N ,这只要联结PO ,且延长至N ,使线段ON 的长度等于线段PO 的长度,则点N 就是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2. 如果已经判断出)(x f 是偶函数,那么在画)(x f 的图像时,只要先画出y 轴右边的部分,然后利用对称性画出y 轴左边的部分,这里的基本作图法是,会作出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轴Q ,这只要过点P 作y 轴垂线,设垂足为M ,把这垂线往左延长至点Q ,使线段MQ 的长度等于线段PM 的长度,则点Q 就是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3.7的练习答案1. (1) (2)是偶函数,(3) (4) (5) (6)不是偶函数.2. (1)是;(2)是;(3)不是;(4)不是.3. 图略4.(1)2123)2(;3432--=+-=x x y x y . 5 ~7. 图略.3.8 反函数1. 我们在反函数的概念和求法上与传统的讲法不同,我们有创新. 传统的讲法大致是:给了函数的解析式,例如x y 3=.反解出y x 31=. 于是对于y 在R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y x 31=,x 在R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因此也可以把y 作为自变量(∈y R ),x 作为y 的函数,我们一般用x 表示自变量,用y 表示函数,为此我们对调函数式y x 31=中的字母x 、y ,把它与成x y 31=.传统的讲法没有清晰地揭示反函数概念的本质,通过对调字母x 与y ,学生很难看清楚反函数与原来函数的关系.传统的讲法在反解出)(y g x =时,由于没有写出反解过程. 因此导致一些误会和差错. 传统的讲法对于用列表法表示的函数(不知道函数的解析式),没有给出反函数的概念. 而当今信息时代,由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离散数学的地位加强,遇到的函数不一定能用公式表示,因此传统的讲法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基本上述原因,我们对于反函数的概念和求法采取了新的讲法.2. 对于反函数的概念,我们给出这样的定义:如果函数)(x f y =有反函数,那么我们的讲法可以立即得出,严格单调函数一定有反函数. 3. 关于反函数的求法,我们给出了函数)(x f 的解析式,求它的反函数(仍用函数式表示). 对于用公式法表示的函数,我们给出的求反函数的方法是科学的. 以教材中例1的(3)为例:解b a x x y 对应到把2213-≠+-= )2(213-≠+-=⇔a a a b )2(13)2(-≠-=+⇔a a a b)3,2(12)3(≠-≠+=-⇔b a b a b)3,2(312≠-≠-+=⇔b a bb a a b xx y 对应到把3312≠-+=⇔ 因此函数213+-=x x y 的反函数是 ∈-+=x xx y (,313R 且3≠x ). 求213+-=x x y 的反函数,就是要寻找一个函数使得,对于原来函数的值域中的每一个b ,当原来的函数把a 对应到b 时,所求的函数把b 对应到a . 上述求解过程满足这一要求. 从反函数的定义知道,我们首先要知道原来的函数)(x f y =的值域;才能判断出所求出的函数是不是反函数(因为反函数必须是对于)(x f y =的值域中每一个元素b ,都有)(x f y =的定义域中唯一的一个元素a 与它对应).我们求反函数的方法是在求解过程中先求出了原来函数的值域,然后才求出了反函数. 这是符合反函数定义的要求的.我们是怎样求出原来函数的值域的呢?上述例子中,在第二步等价于b (a +2)=3a -1(a ≠-2),3.3=≠b b 因为假如从此式看出,则上式左边=3(a +2)=3a +6,而上式右边=3a -1.由此推出6=1-,矛盾,所以3≠b .即原来函数的值域是{b ∈R|(b ≠3)}. 于是对于原来函数值域中的每一个元素b ,在(3-b )a =2b +1而边除以(3-b )(此时3-b ≠0,因此可以用它作除数)得,b b a -+=312.从而求出了反函数为)3(312≠-+=x x x y .4. 有的教材在讲求反函数时是像下述那样讲的: “由213+-=x x y ,可得y y x -+=312,所以函数213+-=x x y 的反函数是xx y -+=312(∈x R 且3≠x ).”这种讲法没有详细写出反解的过程,在得出y y x -+=312时,没有讨论3≠y . 就把y -3当除数用了,这是不严谨的. 这种讲法没有事先求出原来函数的值域,因此所求出的函数xx y -+=312是否为反函数无从判断. 这种讲法容易引起误会以至产生差错,不少复习资料由此引出求原来函数值域的方法:“先求反函数,再从反函数的解析式求出定义域,它就是原来函数的值域.”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以213+-=x x y 为例,在反解时,如果不讨论3≠y ,就用)3(y -去除两边,得出y y x -+=312,然后又说从3312≠-+=x xx y 看出,因此得出反函数的定义域为{x ∈R |x ≠3},于是原来函数的值域为{y ∈R |y ≠3}. 这是先默认3≠y ,用(3-y )去除两边得到y y x -+=312,然后又说从x =yy -+312看出3≠y ,这在逻辑上是混乱的,这种思维方式是错误的. 由此看出,教数学不能只是教计算,而不管计算过程是否合理;教数学不能只是看答案对不对,而不管其思维方式是否正确. 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学生的素质啊!定理1 如果函数)(x f y =有反函数,那么)(x f y =的图像与它的反函数)(1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学习数学一定要掌握基本理论,有了理论的指导,解题就会有思路,就能通过逻辑推理深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的本质.三、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应用3.9 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1. 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在初中时已讲过,但是一些道理没有讲. 鉴于一元二次函数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函数,有必要在中学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材中用一节来讲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这是在初中的基础上的提高.2. 我们在教材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脑筋:如何正确..、简便..地画一元二次函数25212-+=x x y 的图像?然后分析:先把函数的表达式配方得,()31212-+=x y . 利用3.7节例3的结论,()31212-+=x y 的图像有对称轴1-=x . 因此只要先画出图像在直线1-=x 的右边的一半. 从而列表时只需要列出1-=x ,0,1,2,3,…时相应的函数值. 接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xy 中描点. 描完点后,不是马上连线,而是先利用3.4节例3的结论:3)1(212-+=x y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这时才知道可以用一条光滑曲线把描出的各点联结起来. 最后利用对称性,画出图像在直线1-=x 的左边的部分.这样画函数的图像既简便又科学.传统的画函数图像的方法是:列表,描点,连线.前两步虽然正确,但是较麻烦(如果先讨论对称性,则可减少一半的工作量).第三步连线是不科学的. 在还没有讨论函数的单调性时,怎么知道如何联结描出的有限几个点?更不应该的是,事先不讨论单调性,但是却默认函数有单调性,“用一条光滑曲线联结各点”,然后又让学生从图像上看出函数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这在逻辑上是混乱的,这种思维方式是不正确的.也许有人会说,让中学生讨论函数的单调性要求太高了,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x f =),1[3)1(212+∞--+在x 上是单调性的讨论: 任取1x ,2x ),1[+∞-∈,且1x <2x ,有2x >1x ≥-1⇒12+x >11+x ≥0⇒(12+x )2>(11+x )2 ⇒()312122-+x >()312121-+x ⇒()2x f >()1x f , 因此),1[3)1(21)(2+∞--+=在区间x x f 上是增函数. 从上述讨论过程看到,用的都是不等式的性质,并不困难,而且正好是复习巩固不等式的性质. 我们又注意了分散难点,把这个讨论放在3.4节的例3,到3.8节时只是引用这个结论. 因此中学生是能够接受先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再连线的.3. 在讲完()31212-+=x y 的图像后,我们给出顶点的概念,并且让学生观察顶点坐标)3,1(--与表达式有什么联系?观察顶点坐标与函数的最小值有什么联系?从函数的图像(我们已正确地画出了函数的图像)看出函数在顶点横坐标往左的区间上的单调性,以及图像的开口方向. 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抽象出一般的一元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性质和图像. 由于其论证与()31212-+=x y 的性质和图像的论证类似,因此我们在教材中就不写出了.4. 在让学生画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时,先配方,然后求出对称轴,接着先画图像在对称轴右边的一半(列表,描点,连线. 由于已经讲了一般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连线之前不用再讨论单调性了),最后利用对称性画出图像在对称轴左边的部分.5. 本节的练习除了画二次函数的图像以外,还有写出顶点坐标,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的基本方法是将表达式配方. 这应让学生掌握. 这是因为配方在数学中是常用的一种技巧.至于直接利用顶点坐标来求最大 (小)值的方法,对于课时较充裕的学校也可以介绍. 我们在教材中把它作为思考题,让学生思考.3.9的练习答案1.(1)对称轴为5=x ,顶点坐标为)223,5(-,图略; (2)对称轴为41=x ,顶点坐标为)87,41(-,图略. 2.(1)当1-=x 时,y 达到最小值2;(2)当2-=x 时,y 达到最大值5;(3)当23=x 时,y 达到最小值41-; (4)当2=x 时,y 达到最大值1. 3.(1)顶点坐标)421,3(-,对称轴为x =3; (2)841)25(-=f ; (3))415()41(f f >-. 4.(1)对称轴为45=x ,顶点坐标为)825,45(-,函数最小值为825-,]45,(-∞为单调递减区间,),45[+∞为单调递增区间,函数图像开口向上; (2)对称轴为3=x ,顶点坐标为)27,3(,函数最大值为27,]3,(-∞为单调递增区间,),3[+∞为单调递减区间,函数图像开口向下.5.(1)顶点坐标为(3,-2).),63()63,(+∞+--∞∈ x 时,y >0;()63,63+-∈x 时,y <0.]3,(-∞∈x 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 ),3[+∞∈x 时,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 (2)顶点坐标为(-1,3). )261,261(+---∈x 时,y >0;),261()261,(+∞+----∞∈ x 时,y <0.]1,(--∞∈x 时,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1[+∞-∈x 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3.10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1. 在许多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中,建立了函数的模型后,需要求其中的未知的系数,这可以通过列方程组并且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从而求出函数的解析式,这种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它是数学中重要的一种方法.本节主要是介绍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一元一次函数和一元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且介绍了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0(≠+=k b kx y 有2个系数k ,b ,因此需要列出两个彼此独立的方程来求未知系数k ,b ,于是需要已知两个条件来列两个方程.3. 一元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解析式有3个系数,因此用待定系数法求这3个系数时,需要列出3个彼此独立的方程,于是通常要给出这个函数当自变量取3个不同数时相应的函数值.4. 如果知道一元二次函数g (x )的图像的顶点坐标为(e , d ),则可以假设g (x )的解析式为d e x a x g +-=2)()(.这时只要再知道图像所经过的一个点的坐标,就可以求出系数a .5. 如果知道一元二次函数)(x g 的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e x =,则可以假设)(x g 的解析式为d e x a x g +-=2)()(.这时只要再知道图像上两个点的坐标,就可以列出两个方程,从而求出待定系a 、d.6. 为了让学生了解待定系数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的例3求出了扔铅球时铅球在空中飞行轨道(抛物线的一段)的解析表达式.3.10的练习答案1. 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b kx y +=,其中k ,b 待定.由于P (2,-5),Q (-1,7)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因此有⎩⎨⎧=+--=+.7,52b k b k 解得 3,4=-=b k因此所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34+-=x y .2. 设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x y =,其中k 待定,由于点(2,8)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因此有8=2k ,解得 k =4.。
离散数学 第三章 一阶逻辑
在引入特性谓词后, 5. 在引入特性谓词后,使用全称量词与存 在量词符号化的形式是不同的。 在量词符号化的形式是不同的。
例将命题符号化:(1) 每个自然数都是实数. (2) 有的自然数是实数. 解(1) ∀x(N(x) →R(x)) 其中特性谓词N(x):x是自然数 ; R(x):x是实数 (2) ∃x(N(x) ∧R(x)) 其中特性谓词N(x):x是自然数 ; R(x):x是实数
8
例1(续) 续
2 (2) 2 是无理数仅当 3 是有理数 2 是无理数 3 在一阶逻辑中, 是无理数, 在一阶逻辑中 设F(x): x是无理数 G(x): x是有理 是有理 数 F ( 2 ) → G( 3 )
F ( 2 ) → G( 3 ) (3) 如果2>3,则3<4 如果 ,
符号化为
在一阶逻辑中, 在一阶逻辑中 设 F(x,y):x>y,G(x,y):x<y, : , : 符号化为 F(2,3)→G(3,4) →
15
在不同的个体域中, 4. 在不同的个体域中,命题符号化的形式可能不一样 将命题符号化: 凡有理数均可表成分数, 例:将命题符号化: 凡有理数均可表成分数, 个体域是有理数集合. (1) 个体域是有理数集合. (2) 个体域是实数集合 解(1)∀xA(x) 其中A(x):x可表成分数
(2)∀x( R(x)→A(x) ) 其中 R(x):x是有理数, A(x):x可表成分数
18
一阶逻辑中命题符号化( 一阶逻辑中命题符号化(续)
例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 兔子比乌龟跑得快 (2) 有的兔子比所有的乌龟跑得快 (3)并不是所有的兔子都比乌龟跑得快 ) (4)不存在跑得同样快的两只兔子 )
19
华科离散数学第三章
14
例3 设有函数f, g, h,均是由实数集R到R的函数,
且f (x)=x+3 ,g (x)=2x+1, h (x) =x/2 求复合函数 h •(g•f) , (h•g)•f 。
解: 所求的复合函数都是由R到R的函数
g f (x) g( f (x)) g(x 3) 2(x 3) 1 2x 7
所以# (BA)=8 。
f5={(a,2),(b,1),(c,1)} f6={(a,2),(b,2),(c,1)} f7={(a,2),(b,1),(c,2)} f8={(a,2),(b,2),(c,2)}
因此, #(BA)=(#B)#A 6
二、几种特殊的函数 定义3-3 设f是一由A到B的函数,
8
练习 3-1
1.设A={1, 2, 3, 4, 5} , B={6, 7, 8, 9, 10}, 判断下列由A到B的关系哪些是函数,哪些不是函 数。在相应的括号中键入“Y”或“N”。
(1) f1={(1, 10),(2, 9),(3, 8),(4, 7),(5, 6)} ( Y )
(2) f2={(3, 6),(1, 8),(2, 6),(4, 7)}
注意:当g•f 是内射时,g可能不是内射, 例如
22
当g•f 是满射,f可能不是满射.
例如
当g•f 是双射时,f可能不是满射,g可能不是内射.
例如
23
例6 设有函数f:R→R和g:R→R,定义为
f(x)=x2-2 , g(x)=x+4 试判断f是否内射?g•f是否内射。
解 (1)f不是内射。
因为3 ≠-3 ,但f(3)=f(-3)=7
f 3 (1)= (f•f 2)(1)=f (f 2(1))=f (3)=4 类似地f 3 (2)=1, f 3 (3)=2, f 3 (4)=3
离散数学3、4章
2020/3/28
离散数学
12
双射的逆也是双射
• 显然,若是A到B的双射,则其逆映 射 – 1也是B到A的双射,并且对任意 的x∈A,均有: – 1((x)) = x .
2020/3/28
离散数学
24
抽屉原理(鸽巢原理)
我们知道,若A,B均为有限集,且A与B 之间存在双射,则A和B的元素个数相等,即 A~B。但是:
定理4.1.2 任何有限集均不能和其真子集等势。
• 此定理也称为抽屉原则:若将n+1个物体放入 n个抽屉中,则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了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物体。
第三章 映 射
映射又称为函数,是两个集合 之间一种特殊的二元关系。
本章主要介绍各种典型的映射及 其性质、运算以及它们之间的联 系。
2020/3/28
离散数学
1
§3.1 基本概念
定义3.1.1: 设A,B是两个集合,是A到B的二 元关系,若对A中每个元素a,有唯一的 b∈B, 使得<a,b>∈ ,则称为A到B的映射,记为:
本章将利用“映射”的概念建立集合 间的等势关系,并拓广集合中元素个数 的概念,引进集合的基数的概念,最后 讨论可数集与不可数集。
2020/3/28
离散数学
20
§4.1 等 势
如何比较两个集合中元素的多少呢? 引入等势的概念。
定义4.1.1 设A和B是集合,若存在A到B 的双射,则称A与B等势,记为A ~B 。 (可形象理解为A与B的元素一样多。)
在,于是A~C,故~是传递的。 综上所
离散数学(函数)课件
02
函数的运算
函数的加法
总结词
函数的加法是一种对应关系,表示将函数$f$和$g$的每一个输出值都加上一定的量。
详细描述
函数的加法是一种二元运算,表示将函数$f$和$g$的每一个输出值都加上一定的量。具体来说,如果函数$f$和 $g$的定义域分别为$D_f$和$D_g$,那么函数$f+g$的定义域为$D_{f+g} = D_f cap D_g$,对于任意$x in D_{f+g}$,有$(f+g)(x) = f(x) + g(x)$。
详细描述
幂函数的形式为 y=x^n,其中 n 是实数。当 n>0 时,幂函数是增函数;当 n<0 时,幂函数是减函数;当 n=0 时,幂函数值为 1。幂函数在离散数学中可 用于表示一些复杂的关系。
指数函数
总结词
指数函数是指数等于输入值的函数。
详细描述
指数函数的形式为 y=a^x,其中 a 是实数且 a>0,a≠1。当 a>1 时,指数函 数是增函数;当 0<a<1 时,指数函数是减函数。指数函数在离散数学中可用于 表示概率和统计中的分布情况。
函数的三要素包括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函数的表示方法
01
02
03
解析法
通过公式来表示函数,例 如y=f(x)。
表格法
通过表格的形式列出函数 的输入和输出值。
图象法
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来表示 函数。
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
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单调增 加或单调减少。
有界性
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有上界 和下界。
奇偶性
函数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或 关于y轴对称。
函数的复合
离散数学第三章 函数
第三章 函数
二、反函数
1、定义1:设f:AB是双射,则逆关系 f -1:BA
是从B到A的函数,称为 f 的反函数。
记 f -1 :BA。 由定义可知:当函数 f:AB的反函数存在,若 f (x) = y,则f -1 (y) = x 且
f f 1 I A , f 1 f I B
f 0 ( x) x n 1 n f ( x ) f ( f ( x ))
第三章 函数
(2) 定理2: 设f: A→B,则 f。IB=IA。f=f
(3) 定理3:设有函数f:AB,g:BC
① 若f ,g是单射,则f g也是单射。
② 若f ,g是满射,则f g也是满射。
所以 f。g={(x, 4x 2+4x+2)}, g。f={(x, 2x 2+3)}
f。f={(x, 4x+3)}, g。g={(x, x 4+2x 2+2)}
第三章 函数
2、性质:
⑴ 定理1:设有函数f:AB,g:BC,h:
CD,则f ( g h) 和( f g ) h都是函数,且
③ 若f ,g是双射,则f g也是双射。
注:定理3的逆不成立。
第三章 函数
例3:设A={ 1, 2, 3 }, B={ a, b, c, d }, C={ x, y, z }
令 f = {(1, a), (2, b), (3, c)},
g = {(a , x), (b, y), (c, z), ( d, z)}
f ( g h) = ( f g ) h = f g h 证明: f。(g。h)(x) =(g。h) (f (x))=h (g (f (x)) =h((f。g) (x))=(f。g)。h (x)
第三章 离散数学
数学归纳法还有另一种形式,为了证明一个命题对于所有的自 然数n都是真的,我们只要证明: ⑴ (归纳基础)当n=n0时,p(n0)真(可用任意方法证明) ⑵若n0≤n<k时,p(n)真,则n=k时,这个命题也真, 即p(k)真。
例2. 证明每一整数n≥2可以写成素数的乘积。 证明: ⑴ (归纳基础) n=2时,因为2是素数,所以 结论成立。 ⑵ (归纳步骤) 对于任意的n∈N且n>2 设n<k时,结论成立(即n=2,3,...,k-1时, n能写成素数的乘积) n=k时:①若k是素数,结论成立。 ②若k不是素数,那么n=k=i·j,(2≤i,j<k) 于是根据归纳假设,i,j均能写成素数的乘积。 即i=q1q2...qt,j=p1p2...pr,其中qm,pS均为素(m=1,2,...t;s=1,2,...r) ∴n=q1q2....qtp1p2....pr,即n也能写成素数的乘积。 因此,对任意的n∈N,n≥2,结论成立。
(二)不可数集
不是所有的无限集都是可数的 定理3-23:集合R1={x |0<x<1}是不可数集。 定义3-12:如果有从R1(0,1)到集合A的双射函数,那么#A= §1。 例4:[0,1]的基数为§1。 解:定义A={1/2,1/3,1/4,....,1/n,....} 做f:(0,1) f(1/2)=0 [0,1] f(1/3)=1 f(1/n)=1/(n-2)
有g·f(a')=g(f(a'))=g(b ')=a '=IA(a ') 所以g·f=IA,即g是f的左逆函数。
⑵设f是满函数,要证f有右逆函数,即构造一个g:B 使f·g=IB,则g为f的右逆函数。
证明:因为f是A
A
B的满射,所以对∀ b∈B, ∃a∈A使得f(a)=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然fC不是函数。可见如果一个函数不是双射的, 它的逆就不是函数。
软件学院
第三章 函 数 2.自变元与函数值(像源与映像) :
f:XY, 如果<x,y>∈f,称x是自变元(像源),称 y是x 的函数值(x的映像) 。
<x,y>∈f y=f(x) f:XY 3.定义域、值域 :f:XY, f的定义域,记作Df 即
Df ={x|x∈X,y(y∈Y,<x,y>f)} =X
注意:这里把g写在f的左边了.所以叫左复合. g f :XZ,即 g f 是X到Z的函数.这样写是为了
照顾数学习惯: g f(x)=g(f(x))
复合函数的计算方法同复合关系的计算.
软件学院
复合函数
例1 f:XY, g:YZ X={1,2,3} Y={1,2,3,4,} Z={1,2,3,4,5,} f= {<1,2>,<2,4>,<3,1>} g={ <1,3>,<2,5>,<3,2>,<4,1> } g f={ <1,3>,<2,5>,<3,2>,<4,1> } {<1,2>,<2,4>,<3,1>} ={<1,5>,<2,1>,3,3>} g f g 用有向图复合: f X Z X Y X 。 1 。 。 。 1 。 1 1 1 。 2 。 2 。 。 2 。 2。 3 。 2 3 。 。 3。 4 。 4 3。 3 。 。 5 。 5
4.双射:f:XY是函数,如果f既是满射的,又是单射 的,则称f是双射,也称f是一一对应的。
软件学院
第三章 函 数
y=ax+b 双射
y=x2 内射
y=2x 内射,单射
软件学院
思考题:如果 f:XX是内射的函数,则必是满射的, 所以 f 也是双射的。此命题成立吗?
答案是:不是。
例如
f: NN,
f的值域 :记作Cf 即
Rf =f(X)={y| y∈Y,x(x∈X,<x,y>f)}
软件学院
第三章 函 数 函数的表示方法
与关系的表示方法类似,也可以有枚举法、有向 图、矩阵、谓词描述法。这里不再赘述。 函数的矩阵的特点:每行必有且只有一个1。
特殊函数 1. 常值函数:函数f:XY ,如果y0∈Y, 使得 对x∈X, 有f(x)=y0 , 称f是常值函数。 2.恒等函数:恒等关系IX是X到X函数,即IX:XX, 称为恒等函数。显然对于x∈X,有 IX(x)=x 。
f(n)=2n,
f是内射的,
但不是满射的函数。
只有当X是有限集合时,上述命题才成立。
软件学院
复合函数 由于函数就是关系,所以也可以进行复合运算。 1. 定义: f:XY, g:YZ是函数,则定义 g f={<x,z>|xX,zZ,y(yY,<x,y>f,<y,z>g)}
则称g f为f与g的复合函数。
4
软件学院
例2 令f和g都是实数集合R上的函数,如下: f={<x,y>|x,y∈R∧y=3x+1 } g={<x,y>|x,y∈R∧y= x2 + x} 分别求 g f 、 f g 、 f f 、 g g
g f (x)=g(f(x))=(3x+1)2+(3x+1)=9x2+9x+2 f g (x)=f(g(x))=3(x2+x) +1=3x2+3x+1 f f (x)=f(f(x))=3(3x+1) +1=9x+4 g g (x)=g(g(x))=(x2+x)2+(x2+x)=x4 +2x3 +2x2 + x 可见复合运算不满足交换性。
软件学院
反函数
定义:设f:XY是双射的函数,fC:YX 也是函数,
称之为f 的逆函数,或者反函数。并用f-1代替fC 。
f-1存在,也称f可逆。
显然,f-1也是双射的函数。 由此可知,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是此函数 是一一对应的
软件学院
R是A到B的关系,其逆关系RC是B到A的关系。 RC={<y,x>|<x,y>R} f:XY fC:YX, 是否是个函数?请看下面的子:
软件学院
第三章 函 数
函数的类型
1.满射:f:XY是函数,如果 Rf=Y,则称f是满射。 2.内射:f:XY是函数,如果 RfY 则称f是内射。
3.单射:f:XY是函数,对于任意x1,x2∈X, 如果 x1≠x2 有f(x1)≠f(x2),(或者若f(x1)=f(x2),则 x1=x2),则称f是单射,也称f是一对一的。
软件学院
第三章 函 数
函数是一个基本的数学概念,应用的范围很 广,在计算机科学的理论中,如计算理论 、编译 理论、数据库理论、软件工程、计算机安全保密, 操作系统等都用到函数。 函数---输入和输出间的关系。也叫变换、映射。
源程序
编译 目标代码
硬币
自动售货机
商品具有分析、使用函数的能力在多领域都是 十分重要的。软件学院
第三章 函 数 下面是大家熟悉的实数集合上的几个关系,哪些是 集合R到R的函数? f={<x,y>|x,y∈R,y=1/x } g={<x,y>|x,y∈R,x2+y2=4 } h={<x,y>|x,y∈R,y= x2 } r ={<x,y>|x,y∈R,y=logx } v ={<x,y>|x,y∈R,y= √ x }
软件学院
第三章
函 数
1.定义:X与Y集合,f是从X到Y的关系,如果任何
x∈X,都存在唯一y∈Y,使得<x,y>∈f,则称f是 从X到Y的函数(变换、映射),记作f:X→Y. 如果f:XX是函数, 也称f是X上的函数. 这里所说的函数与以前的数学中函数有区别。
软件学院
以前我们学习过函数的定义,大家回忆一下。 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对应关系,是从非空数集A到实数集B的对应。 简单地说,甲随着乙变,甲就是乙的函数。精确地说,设X是一个非 空集合,Y是非空数集 ,f是个对应法则 , 若对X中的每个x,按对应 法则f,使Y中存在唯一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 , 就称对应法则f是X上 的一个函数,记作y=f(x),称X为函数f(x)的定义域,集合{y|y=f (x),x∈R}为其值域(值域是Y的子集),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 变量,习惯上也说y是x的函数。对应法则和定义域是函数的两个要素。 y= ︳x ︳是函数吗?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