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三案一体复习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学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考点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
“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
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
三、自主学习1、表达技巧分类:2、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以小见大,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如:烽火连三月的“烽火”代指战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帆”代船。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辞》;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长恨歌》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文:诗句精炼,意蕴仍在。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主人下马客在船。
《琵琶行》3、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四、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3、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6、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7、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三案一体学案1
诗歌鉴赏三案一体学案一、诗歌景与情的关系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方式古诗词以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
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
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诗句。
一般来说,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都要把握这些抒情诗句。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缘情写景。
):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3、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如曹操的《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及学案
表达技巧(学案)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对偶、比兴、用典、双关、互文等。
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拟人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与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与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能够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2. 具体诗歌的鉴赏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鉴赏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诗歌的鉴赏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表达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
3. 诗歌鉴赏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结合所学技巧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古代诗歌的魅力。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所学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分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如《登高》、《静夜思》等。
2. 分析重点:针对每首诗歌,引导学生关注其表达技巧的运用,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
3.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感悟。
七、诗歌鉴赏实践1. 实践活动: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运用所学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描写手法学案
能准确判断各种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辞手法。
细描和渲染相类,渲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雨后池上>> 刘颁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扬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案:首先,运用白描的手法(第一句)直接说雨后池塘的平静,然后运用比喻的修辞(第二句)手法,将池水比作明亮的镜子,可以照的出檐楹。
最后运用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诗人写东风将垂柳吹得飞舞,用动态的风景衬托出池水的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优美迷人的静态美。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作品注释:(1)淡磨:轻磨拂拭。
古代用铜作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
檐楹(yán yíng):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2)垂杨:杨柳。
(3)荷:荷叶。
[1]全文: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
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
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
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
描写: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明净的水面就像轻轻磨过的镜子映照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忽然一阵东风吹起,长长的柳条随着清风袅娜起舞,树上的积雨被风摇落,洒向池塘,荷叶上发出了噼里啪啦的万点响声三、虚写与实写虚与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等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2、已逝之景之境。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辨析诗歌中常考的表达技巧,能规范灵活答题;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诗歌鉴赏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模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几种常考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明了直接。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①借景抒情:将情感寄托与景中,抒情委婉。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②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借物来表达志向或情感。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2.描写方法:动静结合:动静互相结合,构成情趣。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正侧结合: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二)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衬: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修辞手法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化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拟人:描绘形象生动,使描写对象富有情感。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借代:形象突出,具体鲜明。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双关:意在言外,含蓄蕴藉。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能够准确捕捉和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深入解读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回顾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分析一些经典诗歌,找出其中的表达技巧,并解读其内涵和情感。
3. 进行诗歌创作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创作出有深度的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回顾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对这些技巧有清晰的认识。
2. 分析一些经典诗歌,找出其中的表达技巧,并解读其内涵和情感。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学生汇报的形式进行。
3. 进行诗歌创作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创作出有深度的诗歌。
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也可以给出特定的主题或情境。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对诗歌内涵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诗歌示例:准备一些经典诗歌,用于分析和讲解诗歌表达技巧。
2. 诗歌创作素材:准备一些诗歌创作的素材,如主题、情境等,供学生创作时使用。
3.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用于展示诗歌示例和讲解相关知识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来讲解和示范各种表达技巧。
2.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采用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诗歌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
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首简单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3. 分析:分析经典诗歌作品,找出其中的表达技巧,并解读其内涵和情感。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3.doc
【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三)一、学习目标:1、掌握“虚实结合”。
2、学会规范答题。
二、先学后教:1、概念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是指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其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
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
虚实结合,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虚与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如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心鸠飞。
”“宫女如花”、“满春殿"是李白的想象,这里是虚写,用来描写古代越王豪华奢侈的生活。
“惟有鹅鹄飞”是作者看到的实景,用来描写越王台今门的荒凉破败。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
辨析“虚实结合”手法,关键在于辨“虚二一般而言,过去将来,梦境仙境均为虚。
有时把侧面描写也叫“虚写”。
虚写一般有标志词,如“忆"、"念”、“想”,带假设关系的连词“纵”等。
2、课内复习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过春风十里,尽芥麦青青()3>感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2013・天津卷)庶鸟鸠天•送廓之秋试①辛弃疾白芒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竺(Zhu):用白色竺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总结答题步骤:三、由例及理: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答问题。
(2010-广东卷)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描写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描写之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相关知识链接:1、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而在古代诗词中主要运用的有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高考查的重点。
2、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
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细节描写、从对方着笔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
二、自学探究1、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头巾)。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问: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美丽动人。
极力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属正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痴态,是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2、约客赵秀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
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3、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问: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XX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XX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xx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较、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衬托、渲染、象征、比照、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
(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集要(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w.w.w.k.s.5.u.c.o.m1.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开展、变化过程。
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用表达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详细描绘和刻画。
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详细的抒情手法有:①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掌握常见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的类型和知识。
二、掌握答题模式,提高古诗鉴赏的解题能力和水平。
*【导入学习】*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方法也主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
*【自主学习】*考点一修辞手法《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另外,古典诗歌常用的还有通感、互文、双关、顶真等。
高考设题时,不会侧重诗歌的全部内容,而是要求考生从句子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生答题时要结合句子内容或句子所体现的情感加以分析。
[典例1](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满分指引】第一步:明确这三句使用的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分析两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
抓住“争先”“鏖战”“缴缠”分析比拟手法,从三句元曲整体上分析排比手法。
第三步:指出两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拟手法重在分析“生动形象”,排比手法重在分析对气氛的“渲染”。
【参考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第四节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重点介绍: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二、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四、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重点介绍: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三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表达技巧类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三)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复习教案(三)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表达技巧类(三)表达技巧类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这是不对的。
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注]①那:奈何,为什么。
【解答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
看有没有用修辞。
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
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
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一)三案一体复习学案课前预习案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诗歌描写手法2、掌握相关答题技巧知识积累:1、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2、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再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
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3.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例如: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又如: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衬托/对比/烘托的区别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
“衬托”“对比”“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
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往往混为一团。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
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
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
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
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
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
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
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述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
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
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
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
前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春日的美景来反衬词人的离别情感;后者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借助天山恶劣的环境来表达戍边战士的乐观的革命情怀。
细节描写4.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
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
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与微之书》)再如《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
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虽然写了很多,但仍疑惑和担心言犹未尽、意有未达,“又开封”验证,将浓浓亲情推向至极。
课堂练习案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请联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
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规律小结这一类型鉴赏题的解答技巧是:1、明晰答题思路。
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
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
2、把握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
因此,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必须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规范描写手法答题步骤:第一步,先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描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进行描写的;第三步,简析这各手法的作用,即有效塑造出了怎样的形象,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巩固练习3.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 (09年上海卷)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尤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点1分,语言1分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生查子·元夕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课后巩固案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2006年高考北京卷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补充仅供参考的答案:典型细节恰到好处的运用,也是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过门更相呼”,活脱脱地写出了朋友之间兴趣盎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相思则披衣”,写出了邻里之间相思的迫切情状。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蝶恋花王诜小雨初睛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
娶英宗赵曙女魏国公主,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曾贬官均州、颍州7年,写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上阙着力描绘初晴晚照的富丽园林,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3分)答案:上阙着力描绘园林楼台叠翠、杨柳依依、嫩荷无数的迷人春色,是用来反衬下阙词人的伤心怀抱,用乐景来衬哀情,上下阙跌宕顿挫,景与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全词结构变化有致。